品品三国里的忽略
忽略的,有时候是最重要的,如果历史上少了些戏剧性的忽略,今天很有可能会改变,但如果没有像这样戏剧性的忽略,似乎又觉得有些乏味了吧。
翻开历史的长河,打开三国的大门,三国中的忽略造成了文明悠久的历史。
曹操平定袁氏以后,为了完成统一的大业,遂率八十万大军南下,进攻孙刘联军。江水,阻隔了北方铁骑。虽然他们个个英勇善战,但是却不识水性。长江南边就是与其对峙的孙刘联军。如何是好?无奈、罢了,听了凤雏庞统的计谋,但却不知已经入了陷阱。
串联起几十艘大船,铺上木板,又能从容不迫的作战了吧,但是曹操身边谋士建议,此举徒劳,若一处被对方牵制住,整个大军都会陷于崩溃。此番话语应该被曹操所重视,如同一语点醒梦中人一样的。但是曹操却忽略了。这个“水上陆地”驶向江那边时,曹操却不知道已经中了连环计,最终落了个火烧赤壁、狼狈逃跑的下场。
无巧不成书,善于思考的刘备也没有想到日后会犯如等的错误,落得个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失败。
空城计。诸葛亮真是大智大勇,不然怎么会让颇有心计的司马懿反了个忽略的错误?木案上青烟缭绕,香烛也是静静的燃烧,轻轻挥舞的鹅毛羽扇显示出一份泰然自若。但是,司马懿却忽略了,挥舞的鹅羽毛扇恰好掩饰了诸葛孔明那留着虚汗的脸。琴声徐徐,但是孔明的手指早已哆嗦的不知从何弹起……远处马蹄踏起的尘烟漫天飞舞,带领大军南征的队伍紧随其后,兵临城下,司马懿本不相信探子来报,此时一见,心中起了疑心,但是他没有去看,没有仔细的看下去,只是心中的疑虑,孔明为人谨慎,城内应该有伏兵,一定会有大批的兵马……他没有看到诸葛亮额头上的汗珠,没有听到悠扬的琴声中带着畏惧,也没有看到城门口四个挥舞扫把的办成百姓模样的军士,和他们投来的许许掩饰的目光。他毅然退去,忽略了这一细节,以至后来咬牙不以。
再说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大雾漫天,曹丞相忽略了,没有看到穿上无法动弹的稻草士兵,也没有看到进攻的飞箭,没有缘由的放箭、没有头绪的放箭,无端端送走了十几船武器。
貂蝉的美貌让吕布失去了理性,也失去了男儿的血性,他忽略了,忽略了背后的一支利箭,正在瞄准自己。
忽略的故事很多很多,但三国里的故事确实让人觉的惋惜、感叹。试想,倘若没有这些忽略,将会变成怎样?就不会出现像火烧赤壁、空城计、草船借箭诸如此类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了吧,三国也会随之变得乏味了。
忽略的有时真的是重要的,任何人都会犯忽略的错误,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想要去犯,如果不小心的某一天,犯了一个这样的忽略,那就偶尔一次吧,让这些忽略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为我们的生活增色吧!
品夏
四季是由来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而夏则是四季的最强者,各种生命在这个季节里展示自最强劲的一面。我爱夏,虽然没有春的芬芳,秋的深沉,冬的漫长。
乡村的晨夏,犹如一个刚刚睡醒秀丽的小姑娘,是那样的文静、那惺淞的睡眼仿佛还没睡够。但那早出的太阳宛如一个心急调皮的小孩,早早的守侯在绿荫从旁招惹的那些小音乐家大早扯开嗓门“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你瞧瞧那熟睡了一晚的小河也似乎耐不住心中的那份稚气,河中时不时的冒着一串串如水晶葡萄似的水泡。那水埠边的运动将——“水蛙”仿佛也不甘落后卖弄着它那一身绝活。河岸的两边,偶时会看到调皮的小孩向河中“噗通噗通”地扔着小石粒。似乎他们都正努力地打破这死寂的场面。
夏日的天正如一个困乏的孩子,懒懒的。
街上的树仿佛病了似的,那昔日柳条也似乎被定了格一动也懒得动,无精大采地低垂着。路面上仿佛被扫了又扫似的干净,远远地望去只见白花花的一片。屋檐下那昔日精神十足的小狗也趴在地上,吐出舌头一副没力样。远远望去那闪闪亮的水面仿佛被一层白雾遮加在水面上。整个乡村似乎被罩在一个大火炉中,显得是那样酷热而又宁静。
正当夏日,太阳底下不免会看到那一个个光着膀子:右手一把镰刀,左手一壶水,行色匆匆地朝着田野走去。似乎他们不再觉得那太阳地酷热,只见他们那漆黑如碳的皮肤。萤火虫时隐时现地穿梭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宛如森林中老猎人抽着的烟火头儿忽闪忽闪的。蛐蛐的一声声长吟,各种昆虫们五花八门的伴奏,一曲雅致动听的交响乐正庄严地向人们喧告夏夜地到来,黄昏这时已被夜幕遮掩。
此时乡村的一切似乎又运转起来。那一个个顽皮的小孩围着爷爷奶奶恳求着他们讲上几个故事。“扑哒扑哒”打扇声伴随着邻居们进行着的一场讨论。
瞧!多美的乡村夏夜,多让人喜欢的夏夜乡村!
相关推荐
-
品《三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叹大江东去,物是人非;慨风流人物,英雄折腰。《三国演义》是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它带我走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熟悉鲜活的面孔,烙进心里的是一股股纵横驰骋的豪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起义军直达幽州,刘焉自知无力抵抗,便发出榜文,招兵募将——一段悲壮历史从此揭开。从桃园结义到三国鼎立再到天下归晋,短短几十年间,烽烟四起,战火连绵。从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到百草丰茂的碣石,从七擒孟获的蛮荒之地到金戈铁马的汉中……有多少人他乡埋骨?有多少人马革裹尸?残阳如血,成败只在弹指间。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郭嘉……多少英雄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千古大戏。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来到涿郡桃园,怒放的桃花间彩蝶飞舞,不时有几瓣凋落在头上,刘、关、张结义的香炉就在旁边,我有幸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轻飘飘的一句诺言,一生一世的相守。我的思绪随落花飘零,来到了明朝,一个孤独的年轻诗人也站在这片桃林下,他心如我:“莫道天下事不周,人情怎比水长流。除非桃园三结义,那个相交到白头。”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长坂坡那黑脸虬髯手持长矛的不是张飞么?曹操的百万大军呐喊声由远而近,马蹄扬起的灰尘蔽日遮天,我心头一紧,浑身发冷。张飞就是一座雕像,威严地矗立在桥头——静静地。对面的喧嚣嘈杂声越来越小,直到完全归于平静,静得人胆寒。惊天动地的一声怒吼,不,不是吼,而是突兀的一声炸雷,我险些跌落下马,对岸又是尘土飞扬,不是过来,而是远去,静静地远去。我怎么听不到暴风骤雨般的马蹄声?也听不到那桥下倒流的江水?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游走在烽烟四起的中原大地,穿越群雄逐鹿的百年时空。“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战乱频繁,百姓流离,让人心碎。我突然恨起赤壁的东风了,为什么不帮助曹操,即便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怎比国家一统、人民安定?乱世硝烟散不尽,到头来谁城不破?朝更代迭,谁不道三国?争来夺去为何?为何?时光飞逝,往事如烟,依旧的仍是那挺拔的青山,不改的还是那抹夕阳。黑龙江省望奎县第六中学初三:张琦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品三国话说天下大事久分必合,合久必分。余,夜读《三国》,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天下大事谁先知,惟有英雄挥血泪。三国鏖战白骨累,君王依旧坐殿窥。三顾不厌会孔明,一心只为天下事。一表成名身先死,鞠躬尽瘁又为谁?将士阵前半生死,中军帐下升蜀舞。铜雀台上纵广乐,昭明宫中昏君醉。纷争欲有谁逐鹿,铁马金戈不休纷。君王凋零在许都,汉祚不保蜀汉续。先主兴兵雪恨仇,彝岭山下尽墓坟。秦晋之盟山海誓,不敌司马虎愤军。新陈代谢乃天数,锁链天堑岂能阻。三君恶斗龙塌上,仲达渔翁利万本。赤县一统近在尺,两君俊杰识时务。乐不思蜀千古恨,时事所迫有谁知。汉祚天下终归晋,四海一同功千古。不肖一诗道不尽,勿怪字拙人不见。天下大事非凡人所识,三国一书道无限玄机······镇平三中初三:陈一准300字 初三 读后感
-
品《三国》_900字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叹大江东去,物是人非;慨风流人物,英雄折腰。《三国演义》是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它带我走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熟悉鲜活的面孔,烙进心里的是一股股纵横驰骋的豪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起义军直达幽州,刘焉自知无力抵抗,便发出榜文,招兵募将——一段悲壮历史从此揭开。从桃园结义到三国鼎立再到天下归晋,短短几十年间,烽烟四起,战火连绵。从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到百草丰茂的碣石,从七擒孟获的蛮荒之地到金戈铁马的汉中……有多少人他乡埋骨?有多少人马革裹尸?残阳如血,成败只在弹指间。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郭嘉……多少英雄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千古大戏。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来到涿郡桃园,怒放的桃花间彩蝶飞舞,不时有几瓣凋落在头上,刘、关、张结义的香炉就在旁边,我有幸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轻飘飘的一句诺言,一生一世的相守。我的思绪随落花飘零,来到了明朝,一个孤独的年轻诗人也站在这片桃林下,他心如我:“莫道天下事不周,人情怎比水长流。除非桃园三结义,那个相交到白头。”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长坂坡那黑脸虬髯手持长矛的不是张飞么?曹操的百万大军呐喊声由远而近,马蹄扬起的灰尘蔽日遮天,我心头一紧,浑身发冷。张飞就是一座雕像,威严地矗立在桥头——静静地。对面的喧嚣嘈杂声越来越小,直到完全归于平静,静得人胆寒。惊天动地的一声怒吼,不,不是吼,而是突兀的一声炸雷,我险些跌落下马,对岸又是尘土飞扬,不是过来,而是远去,静静地远去。我怎么听不到暴风骤雨般的马蹄声?也听不到那桥下倒流的江水?我骑着赤兔马任意驰骋,游走在烽烟四起的中原大地,穿越群雄逐鹿的百年时空。“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战乱频繁,百姓流离,让人心碎。我突然恨起赤壁的东风了,为什么不帮助曹操,即便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也怎比国家一统、人民安定?乱世硝烟散不尽,到头来谁城不破?朝更代迭,谁不道三国?争来夺去为何?为何?时光飞逝,往事如烟,依旧的仍是那挺拔的青山,不改的还是那抹夕阳。黑龙江省望奎县第六中学初三:张琦900字 初三 读后感
-
第二次品三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故事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三国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为他们的忠义,智谋,武艺所折服。我很早之前就读过《三国演义》了,却有囫囵吞枣之嫌,对许多章节不求甚解,等到第二次通读《三国演义》时,心中的感受发生了许多变化。第一次读原着时,只顾好看,我就选取其中着名的故事翻阅,再加上对许多字义不理解,所以就只晓得关羽之勇,诸葛亮之智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三国的故事更加熟悉,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当我第二次捧起原着时,看得极其认真,对许多文字都是与真实历史现实相对比,加以求证。读到“草船借箭”时,我知道这本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情,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故移花接木,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到“关云长义释曹操”时,我不仅敬佩关羽的仁义之心,更明白了“释”背后的玄机:倘若杀了曹操,北方必定群龙无首,群雄会再次纷争,中原大地又将经历一场浩劫。其次,当时刘备实力远不及孙权,倘若没了曹操的威胁,孙权能容得下刘备吗?我还从其它书籍中得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越读到最后,心情越是无奈,一篇《出师表》可歌可泣,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应了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苦苦纷争,谁料国土悉数落入司马氏之手,可悲可叹!第一次读三国,只顾欣赏文字的妙处,故事的精彩,第二次读三国,学会了去揣摩人物性格,事物的因果关系,感觉大有不同。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乃受益匪浅呀!广东清远佛冈县佛冈县城东中学初三:贺贵龙550字 初三 日记
-
第二次品三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的故事流传甚广,家喻户晓,三国的英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为他们的忠义,智谋,武艺所折服。我很早之前就读过《三国演义》了,却有囫囵吞枣之嫌,对许多章节不求甚解,等到第二次通读《三国演义》时,心中的感受发生了许多变化。第一次读原着时,只顾好看,我就选取其中着名的故事翻阅,再加上对许多字义不理解,所以就只晓得关羽之勇,诸葛亮之智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三国的故事更加熟悉,对其中的人物也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当我第二次捧起原着时,看得极其认真,对许多文字都是与真实历史现实相对比,加以求证。读到“草船借箭”时,我知道这本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情,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故移花接木,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读到“关云长义释曹操”时,我不仅敬佩关羽的仁义之心,更明白了“释”背后的玄机:倘若杀了曹操,北方必定群龙无首,群雄会再次纷争,中原大地又将经历一场浩劫。其次,当时刘备实力远不及孙权,倘若没了曹操的威胁,孙权能容得下刘备吗?我还从其它书籍中得知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越读到最后,心情越是无奈,一篇《出师表》可歌可泣,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应了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苦苦纷争,谁料国土悉数落入司马氏之手,可悲可叹!第一次读三国,只顾欣赏文字的妙处,故事的精彩,第二次读三国,学会了去揣摩人物性格,事物的因果关系,感觉大有不同。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真乃受益匪浅呀!550字 初三 读后感
-
品三国话说天下大事久分必合,合久必分。余,夜读《三国》,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天下大事谁先知,惟有英雄挥血泪。三国鏖战白骨累,君王依旧坐殿窥。三顾不厌会孔明,一心只为天下事。一表成名身先死,鞠躬尽瘁又为谁?将士阵前半生死,中军帐下升蜀舞。铜雀台上纵广乐,昭明宫中昏君醉。纷争欲有谁逐鹿,铁马金戈不休纷。君王凋零在许都,汉祚不保蜀汉续。先主兴兵雪恨仇,彝岭山下尽墓坟。秦晋之盟山海誓,不敌司马虎愤军。新陈代谢乃天数,锁链天堑岂能阻。三君恶斗龙塌上,仲达渔翁利万本。赤县一统近在尺,两君俊杰识时务。乐不思蜀千古恨,时事所迫有谁知。汉祚天下终归晋,四海一同功千古。不肖一诗道不尽,勿怪字拙人不见。天下大事非凡人所识,三国一书道无限玄机······250字 初一 议论文
-
品三国之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一位难得的奇才。他头戴丞相帽,手拿羽扇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能人。那么大家对诸葛亮又了解多少呢?请听我慢慢道来。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父母早死,为避东汉末战乱,随叔父到荆州。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从此青史留名。但我觉得诸葛亮不完全是一个成功者,他有能也有弱的一面。他的成功毋庸置疑,比如火烧新野,舌战江东,三气周瑜……大家绝对会赞不绝口。但又会疑问,火烧赤壁呢?那么精彩,怎么不算呢?其实火烧赤壁不是诸葛孔明的功劳,而是当时江东大都督的周瑜。这里,我给大家念一首宋代大词人苏东坡写的一首词,名叫《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大家没有想到诸葛亮还有阴暗的一面。那是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大将军魏延赞同直穿子午谷攻取长安。但诸葛亮却认为,子午谷山高路窄,要是魏军派精兵即可大获全胜。有些学者会说:“诸葛亮担心得对,他一生就是凭着谨慎而百战百胜的。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魏延只需5000精兵即可。要是败了,则损失5000精兵;胜了即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端掉魏军老窝,则平定天下。再说了,诸葛亮还可以兵分两路,佯攻陇右,此乃孙子兵法中说的奇。但诸葛亮却以丞相之位来命令魏延,魏延无奈,只好照丞相的意思去办。最后蜀兵大败,这也使得北伐的最佳时机白白浪费。可凭我的直觉认为,诸葛亮他是故意败给魏军。因为全军队的胜利不代表他的胜利;而魏延的胜利,则代表蜀军的胜利。所以诸葛亮不能让魏延得逞,其实他早就知道这条路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多么的心胸狭窄。其实这个都还不算,大家想一下,当初刘备身边是多么的人才济济,而如今却连一个接班人都没有,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诸葛亮嫉妒自己身边所有比自己强的人,例如,庞统,关羽,张飞,子龙……他们都被诸葛亮设计死了,所以,诸葛亮是多么的心小啊!三国中还有许多的这样的暗历史,我希望各路学者能将历史里的暗历史找出来,让我们的下一代都真正懂得历史真相。谢谢!贵州贵阳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初一:雷昆鹏900字 初一 议论文
-
品三国•说曹操,读《易中天•品三国》有感“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一首《曹操》掀起了三国热;随之,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也登台亮相。三国是乱世,但乱世出英雄。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英武潇洒的周渝,坚韧不拨的刘备……演义出一部恢宏的历史画卷,而这一段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的背后,往往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曹操,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奸贼。在戏剧中,他也只有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让人想起“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可我读了《品三国》后明白了这不是对他公正的评价。《品三国》说:“曹操是为奸雄!”其实做一个奸雄,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乱世,是逼出来的。而曹操又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经过战争洗礼中原地区出现了“白骨蔽原野”的惨景,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曹操采用“屯田方针”,富民强国。曹操还是一个大气的人,他颁布《求贤令》,主张“唯才是举”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风有些小缺点什么的,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今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品三国》中易中天教授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如庞统的死是刘备与诸葛亮合谋的,关羽的死也跟诸葛亮有莫大的关系等等,这让许多“亮迷”们十分气恼,说易中天有意抵毁诸葛亮,其实这只算学术之见,历史是客观的。而易教授却有着一种敢于打破延续已久的观念,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既要向历史人物学习,也不仿学学在我们身边的像易中天这样的人!2006.9.26500字 初一 议论文
-
读三国,品云长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上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而东汉末年的三国之争亦是如此,《三国演义》便是自这篇历史改编而来。《三国演义》中各路豪杰尽现英雄本色,人物性格意识色彩分明,有乱世奸邪的曹贼,封流妒才的周郎,优柔寡断的刘后主;也有能征善战的赵云,神机妙算的孔明,老当益壮的黄盖。但最令我钦佩的,便是忠义当头的关云长。关羽是刘备的二弟,自黄巾起义之时便同刘备,张飞二人结为兄弟,三人共同东征西战。书中对他的相貌描写及其简单不过寥寥数语:“红脸浓眉,身长九尺,虎须二尺,相貌堂堂,顶天立地。”但从他的相貌我却看出了他的智勇双全,忠肝义胆。关云长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在乎于他的“忠”和“义”,这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成就了他那威风凛凛,威震四海的绰号“武圣人”。在乱世之中,评价一个人,自然是“忠”字当头。忠义之士关羽就是这样度人,它可以为了他的大哥刘备置生死而不顾,弃功名而不睬,足以见得其忠心耿耿。在他为了保护二位嫂嫂被迫向曹操地下他高傲的头颅时,却又与曹操定下了“随主之约”,只要有了刘备的消息便立刻去追寻。曹操为了留下他在自己的门下,设下了无数的圈套:送他美女,他送给二位夫人,送他钱财,他用来奖赏士兵,送他战袍,他外面穿着,里面却仍就穿着刘备送的旧战袍。最后有了刘备的消息,他不顾曹操的再三挽留,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保护二位嫂嫂回到了刘备身边。他这一降,不但没有不忠,反而使后人觉得他更加忠心无比,为世人所流传。再一个,便是他的“义”了,他对刘备只能算“忠”,对于曹操那才算是讲“义”。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退回了北方“在路上有遭到了赵云,张飞二将的掩杀,早已是人困马乏,在华容道,曹操的自负使他落入了关于的手中。关羽本可以得儿诛之,以立大功,但是他没有,他没有把握这个难得的机会,因为曹操曾经有恩与他,也放过他,于是他便放了曹操,这便是他的“义”,他这一放不仅没有背后人所唾骂,反而让后人对他的评价有多了一个“义”字。而“忠”“义”二字又是文章中所需要我们学习的,所以便有了关羽这么一个“忠义两全”的人总之,关羽这个人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他的性格却永远值得我们信仰。800字 初二 议论文
-
品三国之魏延读罢三国的人都为里面的英雄的经历成就所感动,叹息。而我认为最不划算的莫非魏延老兄了。不得不承认在战场上魏延是一位有谋略的才能也十分勇猛。若非万人敌也是勇不可当,然而他自己身家性命的谋算上就略逊一筹。自从他襄阳城上反刘综而后,他的悲剧就开始上演。长沙城上他奋力杀死韩云救回名将忠臣黄忠,为蜀汉立了大功,却被孔明认“居土献土背主,不义也”。然而此时魏延依旧不悔随后。战马超,平西川,取汉中。魏延无不一马当先,奋勇杀敌。阳平关之战中还险些杀死曹操。刘备都对其赞赏有嘉,而孔明却仍以其脑后有反骨而不肯重用。刘备死后,魏延跟随孔明七擒孟获,六出祈山,大小战斗数百次,无不尽心尽力,但依旧得不到重用最令人可悲的是孔明去世后,竟为马岱以孔明所授计斩杀,生前的功名就此抹杀。魏延之悲,其一在于他没有权衡刘备和孔明的关系要比庞统好一些,于是去西川时,为了立战功对庞统严听计从。孔明当然对他反。其二在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总和黄忠争功,黄忠终究是长辈,说到底你还是理亏。再蜀汉建立后自以为功高盖世,看不起别人,自然导致日后孔明伐魏时自己分别带兵褒中出子午谷的建议也不能被采纳。魏延在蜀26年却落得背反罪名遭死人算计而死,何其悲也!与老将争功,不智;与重臣扬仪不和,不明;部将不从而杀之,不仁;恃勇功高而背主,不忠;街亭战败后推卸责任,不义。魏延戎马一生却不懂如何为人处事,实为英雄气短,惜哉!550字 高一 议论文
-
品三国之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公园155年生于沛国谯县,公园220年卒于洛阳。先为魏公,后为魏王,最后被追为魏国武皇帝,魏高祖。曹操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纵横65个春秋,观其一生,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挟天子以令诸候,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功高盖世,为后来曹丕称帝以及晋王朝的统一奠定了结实的基础。曹操,统一了北方,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历史的发展。他一想要统一全国,却在赤壁之战后,被孙刘联军打得无力再次南下。是他为中国历史填写了三国这个时代。他虽然没有完成心愿,却为后世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倘若与曹操相比,历史上许多名人可真是望尘莫及了。他不仅睿智,且会随机应变,面临生死关头他依旧能想方设法脱离危险。若是常人,谁能做到像曹操一般的临危不乱?但是人总有些许不足,多疑便是曹操致命的弱点。他因此错杀了自己的朋友,也导致了他战争中的多次失败。而且,曹操难以忍受他人的讥讽,因而错杀了许多忠臣,就比如杨修。在赤壁之战中,又可见曹操的一大缺陷自大。曹操仗着自己兵多,不管士卒的安危,贸然向刘备进军,导致了最后的惨败结局 。可见,曹操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但曹操却是一个天生的王者,英雄。曹操爱才,人尽皆知。曹操是爱才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成大事的人才。惟才是举,是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其次,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备,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和自信。如果没有这种思想,曹操怎么能从一个逃难京官,从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下不曾有寸土,臼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大多是敌人营中的人,或因某种机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许褚;或冲着他雄才大略,能治乱定天下的名声而来,如郭嘉、荀或;或神往他轰轰烈烈,言必行战必克的实绩而来,如满宠、董昭;或被曹操击破营垒俘虏而来,如张辽、张郃;或从行伍之中提拨上来,如于禁、乐进。试想曹操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格魁力和博大的胸襟气度,怎么能够做到?因为爱才,才会不顾众人反对,舍得放关羽回去。因为爱才,才会真诚录用曾经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因为爱才,才会在郭嘉病重时期百般照顾,怜惜他。曹操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好人妻。年少时,打闹别人洞房,抢了别人媳妇。还带兵上了张秀的婶子,搞得自己的大将典韦,儿子曹昂被人家张秀搞死。10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三品清茶茶,拥有着一种清醇的香味,让人沉醉。。。茶,对大人们来说是一种品味,一种放松,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好奇,一种向往。一天,当我回到家,看见爸爸和家人们坐在茶具盘边,细细的,认真的品茶这美好的味道。看着他们沉醉的味道,我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向往。走过去,也抬起了一小杯茶,细细的品尝起来,第一次喝茶的感觉真苦,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心里想:那么苦,他们怎么还喝得那么高兴,那么沉醉呢?我放下手中的茶杯,独自走回了房间,慢慢的思考这个让人想不通的问题。回到房间,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怎么想也想不通,茶的味道那么苦,那么涩,可怎么却又人喝得沉醉?我想,也许是我对茶的味道还不够了解,不够深深的体会吧!我决定要深深的体会茶本生的味道。。。。。走到茶具盘边,学着大人们泡茶和喝茶的样子,开始第二次品茶了,手里拿着一小杯茶,慢慢的品味,细细的品尝,用心去体会真正的味道。第二次的品茶,不再让我对茶有不好的印象了,反而让我感觉到,茶的味道是一种苦涩的味道,在苦涩的当中有带有甜甜的味道,茶在嘴里细细的回味,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啊!当我也在慢慢的沉醉在茶的余香当中,爸爸轻轻的走过来对我说:“茶的味道,好喝吗?是否品味到茶的味道到底暗示着什么了呢?”我摇摇头,“不知道”。爸爸笑笑,说:“来,不急,当你第三次品茶,你就会明白在茶的味道里暗示着什么了!”说完,就走了。。。。我在回想爸爸所说的话,茶的味道里,到底在暗示着什么呢?我本来也知道茶的味道,大概是什么了,可爸爸的话却让我在次对茶的味道充满了好奇。时间滴答滴答的走过,我对爸爸所说的茶的味道的好奇心还是没有停过,终于,我体验了第三次品茶了。当我第三次抬起那小小的茶杯,仿佛透过那小小的茶杯看到了茶的蕴意。。。第三次的味道就是不一样,第三次的品茶不再是“品茶”了,而是一种回味。茶的余香再次穿过我的鼻子,让我闻到了一种苦涩,清甜的味道,不经意间,我好像明白了爸爸所说的暗示了。啊,茶的味道,不正是在描述人生的滋味吗?只是借过茶的味道来描述,用茶的味道来当作人生的屏障,把这一切的掩饰起来。。。。这苦涩的味道,不就在书写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的“苦涩”吗?那有一丝清甜的回味,不是在描述人生中的快乐吗?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人生中的种种困难,不必去逃避,只要你有去品尝茶味道的勇气,你就一定能通过人生中的各种关卡了!一杯小小的茶,是人生的缩写啊!我相信只要有了品尝茶的勇气,你的人生会泛起一丝丝涟漪。。。。1000字 高一 叙事
-
三品苏轼初品苏轼,心里装的是他“西北望,射天狼”地豪情壮志,又品苏轼,心头沉淀是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无限凄凉,再品苏轼,眼中印出的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清雅致,三次品读,三味不同的苏轼,让我清清地翻开封尘的历史与他“把酒问青天”――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挚苍……”,读过《江城子》之后,我的心里装的是无尽的豪放与炽热,遥想着当年“千骑卷平冈”的场面,黄沙飞扬,马蹄声震如雷鸣,他,一个四十出头却有了白发的男人,容光焕发地飞奔在大队的前端,眼里射出的目光,是他的奔放洒脱,是他的豪情万丈,是他的壮志雄心,是他的胸怀天下!可有谁知道,他,是一个被贬到密州的杭州通判。才华横溢的他怎甘如此的耻辱,但是他没有放弃,他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所以,他要“老夫聊发少年狂”,他要给百姓一个答复,给朝廷一个答复,给自己一个答复,“我并未老!我有雄心壮志,我有真才实学,我有无限的精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马蹄过后飘落的黄沙默默地诠释着一切。初品苏轼,心中多了份豪迈……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再品苏轼,才知道豪情万丈的苏轼,也有痴情者的那一般柔情与凄婉,读过《江城子》,无尽的心痛与酸楚之后,让我的泪是真真切切地流下来了……他依在床头,默默地思念着自己故去的女人,十年辛酸苦雨漂泊了半生,昨夜仿佛还在眼前,但她,一个默默地守护等待着他的好,却被时间的流失无情地冲刷走了,留下的,只有那一张张时时浮现的笑脸,那一声声如在耳边的轻唤,他不由得老泪横纵了,对月大叹一声“我对不起你啊!”这是怎样地一种发自内心地深深自责呦!柔和的月光照在他身上,“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等待,让他疲惫不堪,沉沉睡去了。梦中,他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身着锦衣,轻轻地走在她窗前,“小纤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怎样的一种思念呦。“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官场的失利,处世的凄凉,命运的坎坷……但只千言万语,却化作了多少温热,划过脸颊,话到唇边唇又止,泪上心头悲难释,这是怎样地一种悲痛呦!再品苏轼,心里多了丝凄楚……浣溪沙又品苏轼,心中装的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情,那时他被贬到惠州、儋州,那里人烟稀少,瘟疫遍布,已经年近花甲的他,手持一酒瓢,边走边饮,“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他走在田埂上,风吹过了他的面颊,他挥一挥手抛开了一切无奈与烦恼,留下一袖清风,酒喝着喝着,头顶昏昏欲睡,让他“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流放到离故乡如此遥远的地方,他并未抱怨,却只是东升西落地打发日子,一片酒瓢装下了他的整个天空。再读苏轼,心里多了份清闲与坦然……合上书,回味着那一段段泛黄的岁月,心里又多了些什么?很多很多……1000字 高一 散文
-
品我站在讲台上,脸上带着惊世的笑容,这次我一定会当选,我想。我带着轻视望了望身旁几个人。他们的学习都没有我好,他们有的成绩不稳定;有的是“忧等生”;还有的在班上成绩虽不错,但奖状却没我多。只有我是最好的,最优秀的。此时场下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投票,我恨死这该死而漫长的等待过程,且毫无意义,我直接当选,宣读一下胜利,演说不就得了,用得着这样吗?这时,老师报结果了,“学习委员是……”那一定是我,可惜,是周洁。 一放学,我就眼含泪水地跑着冲回家去。一到家,我就冲进房间,关上门,将头埋在枕头里哭泣。爸爸走了进来,问我:“怎么了?”“我学习委员竞选竟然落选,而给那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周xx当选了!”我带着哭腔倾诉着。爸爸耐心听完,从旁边拿了一张纸,用正楷在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品”字,对我说:“明天你去向同学们虚心请教,让他们告诉你的缺点。” 第二天,整个早上我一直在琢磨昨天的事,课也没顾得上,就只顾着神游,先找谁问好呢?就找同桌。一下课,我就对同桌问:“我怎么样呀?”“什么怎么样,你到底什么意思?”“我说你这人理解力是不是有问题呀,就是怎么样,笨蛋!”同桌的脸红了,用力踢了一脚我,说:“滚!”第一个失败,没事,再找个人就是了。我的目标是班上一位不合群的“书虫”,现在他正在看书,我从背后一个突然袭击,将他的书一把夺过来,转头对他说:“你说我有什么缺点呢?失败了要总结原因。”那同学白了我一眼,将书抢回,把头扭了回去。唉,第二个又失败了,那就……找第三个吧。第三个目标是两个女生,看她们平时看上去挺诚实的,应该不会骗我的,我向她们走去,她们互相使了个眼色,待我走近,她们讨论的更热烈了,东一句西一句。看得我没有机会插嘴。唉,这一次也算失败了,我坐在椅子上疑惑不解,为什么他们都不理我呢?这时我的好友走过来,说:“怎么啦?”对了,可以问问他嘛,“我有什么缺点呢?”“我说了,你不能生气啊。”“我不会生气!”“你有些骄傲,不怎么谦虚,平时因为学习好,对许多同学的态度不好,跟他们说话很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还有你很爱卖弄一些东西,都要在大家面前口若悬河,你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明白了为什么那几个人都不理我了,也明白了爸爸“品”字的含义。品有人品,内涵的意思,而三个口代表别人的看法,想法,这个字告诉了我人是有缺点的,然而自己却只能看到优点,感受不到缺点,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往往能比你更了解自己,你应当去了解别人的看法,虚心向别人请教,并根据别人的建议自我反省。如果此事属实,你应当及时补救,改正。古人云:“亡羊补牢,未为晚矣。”1000字 高一 叙事
-
品《菜根谭》道:“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静悄悄地走到高三的最后一程,我依旧不知这一段共同努力过的岁月是苦,是甜,还是淡。那么,且让我在这滴露的早晨为您沏上一杯清茶,邀您一起品味这一程时光吧。茶入水中,三分酿成了苦涩,随着那一脉烟雾袅袅升起。高二暑假快结束的一个夜晚,我站在公寓楼顶,看远处万家灯火明明灭灭,轻轻地说:“嗨,高三,我来了。”我来了,来接受无数次“东方未明,颠倒衣裳”的夙兴夜寐,来接受我的和我们的被橙黄色灯光映亮的夜晚,来接受喜悦的和悲伤的一次次跌倒和站起。王小波说,那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可是想毕竟是想,看见高高的书堆后那疲惫的双眼,看见那雪花一般送走又飞来的试卷。高三,我品尝的,是一段难以忘却的清苦。茶浸水中,旋转升腾,叶子们舒伸缓转,随着琥珀色的茶水回风流雪,渐渐饱满。纪念册里面,一个同学写着,真正的强者不是敢于做喜欢的事的人,而是敢于喜欢上做不喜欢事情的人。这句话,一半是无奈,一半却是成长。十八岁的枝头是葳蕤的绿,然而它还没有开出明丽的红,深沉的紫。十八岁的肩膀还不够坚强,而高三这一段路,是对我们最好的磨炼和奖赏。想想,这一年,尽管也有过脆弱体味过彷徨,可是这样诚恳的、信仰般的努力,这样第一次直面梦想时热血的奋斗,是在苦涩中藏着的决然与成长。高三,我品尝的,是一份难以言说的激励和幸福。茶卧水底,宁静温婉,是默默幽香,悄然在空气中绽放。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细数高三,我讶然发现曾经遥遥盼望的“刑满释放”的日子真正到来时,我们更多的却是依恋和不舍。我想念那些写着我们志愿的粉色纸条,想念它们被小心地粘到黑板上连缀成一片彩色的云霞,想念那个活泼快乐的元旦晚会,想念那天我们又唱又跳笑得脸颊通红……好吧,即便曾经的日子有太多的犹豫彷徨太多的挫折沮丧,那毕竟是一程耐读的,品质优秀的时光。我们流泪,我们欢笑,我们成长。高三,我品尝的,是一段难以割舍的青春和希望。也许它是苦的,但算不算是一份渗进了幽香的苦涩?也许它是平淡的,但是不是一份蕴含了壮丽的平淡?品味它,感受它,欣赏它,如一盏新沏的茶。多年后我们再想起它,我们会停住脚步,我们会流出泪水,我们会笑靥如花。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1000字 高中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