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读后感_2000字1200字以上

《长恨歌》读后感_20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读后感

近日晚上闲来无事,也无心聊天。搜索历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来读,被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这个名字吸引,又看了获奖作品的短评,决定就看这部了。小说刚开始是关于上海的弄堂、闺阁、留言、鸽子的描写,虽然文字细腻,描绘得像工笔画,我还是看不起兴趣来。这样的环境描写,粗略看起来啰嗦、冗长,看得人头皮发麻。仔细的体会,你就不得不佩服作者笔力深厚,驾驭文字的能力超强。作者不惜用几章文字来进行环境描写也只不过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以及悲剧的一生进行铺垫。  王琦瑶长得很美,偏偏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这样的女孩不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女人,心性高,又有着上海女人的精明,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以及同学吴佩珍、蒋丽丽的社会关系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跻身上流社会,当选“上海小姐”以后,不惜给一位高官“李主任”做“金丝雀”。就是这一决定和短短一年的情妇生涯,为她此生的悲剧拉开了序幕。也正是由于这一段短暂的生活,李主任给王琦瑶留下一个雕花箱子,里面装的金条成为王琦瑶在李主任死后物质上的依靠。王琦瑶和李主任之间没有爱情,他们互取所需。李主任看重王琦瑶的青春美貌和单纯,在王琦瑶这里他可以得到放松。王琦瑶看重李主任的权和钱,在这里她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李主任对王琦瑶虽然没有爱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对王琦瑶承担着责任——他给她留下一箱金条,成为她以后活下去的一个依靠。  康明逊——这是王琦瑶唯一爱过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二房所生,又是家中唯一的男丁,从小就看到生母受到大房的欺负,也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巧。他有生活情调,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却有着致命的弱点——软弱。王琦瑶和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明知自己不能娶王琦瑶,康明逊还是与王琦瑶暧昧。得知王琦瑶怀了他的孩子之后,没有勇气与家庭决裂,甚至连陪王琦瑶上医院的勇气都没有。王琦瑶怕影响他的名誉,不惜抓有着苏联血统和共产党遗孤背景的萨沙来做替罪羊。为了这个男人,也为了给自己有个依靠,最终,王琦瑶生下了这个孩子,并将她抚养长大。从心底里王琦瑶不恨康明逊,因为她知道自己做过别人的情妇,没有资格正常的嫁做他人妻,也就没有资格怨恨。  与王琦瑶有情感瓜葛的还有一个男人——程先生,这个男人是真正的爱王琦瑶,也有担当。他最先发现王琦瑶的美,并尽力的发掘出这种美。他给她拍照片并推荐给杂志社,还鞍前马后的支持她竞选上海小姐。王琦瑶当选上海小姐之后,疏远了他,投入有权势的李主任的怀抱。李主任死后,王琦瑶怀了康明逊的孩子之后,生活陷入困境,他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就是这样一个真心爱着王琦瑶的男人,王琦瑶对他只有感恩,没有爱。像程先生这样的男人,想要的并不仅仅是王琦瑶美丽的躯壳,他要的是王琦瑶的心。当他知道王琦瑶给不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在服侍王琦瑶做完月子之后选择了离开。  在独自抚养女儿的艰难日子都过来之后,王琦瑶到晚年却爱上了一个有怀旧情结的年轻人——老克腊。这位老克腊爱上的是老上海的影子,王琦瑶身上正好有着老上海的影子。当王琦瑶提出用金条来换取老克腊陪她渡过余生时,老克腊选择了拒绝。这情形有点像当年李主任用金条来换王琦瑶的青春,可惜王琦瑶想错了,老克腊不是当年的王琦瑶,老克腊始终是一个要融入主流社会的男人,不会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一位年老色衰的女人。于是,王琦瑶只能感叹:只有靠自己。想要有所依靠的王琦瑶,一生都没有什么依靠。亲情是隔膜的,在她最孤苦伶仃的时候,母亲对她也是一番刻毒的羞辱。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女儿对她也不贴心,从小就跟她作对,长大后随丈夫去了美国。或许,唯一看得见的依靠就是那一箱金条,这是支撑她活下去的一个念想和指望。到最后,长脚要抢夺她的金条时,她不顾力量对比悬殊,死死抓住不放,还想把长脚送进监狱,最终让长脚掐死了她。这个女人靠金条而活,最后又因金条而死。  纵观王琦瑶的一生,没过过几天好日子,一辈子活在寂寞与回忆当中。她的悲剧是由自身的依赖性和软弱性造成的,她本来可以找个下层小人物过着平淡的生活,甚至她也可以和真心爱她的程先生结合。这些机会他放弃了,她一辈子都不放弃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看看她后来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与她交往的男人都是些有小资情调却靠吃祖辈产业过日子的人,当然这些人身上也就少不了软弱性,她也看清了这一点,所以对他们没有过高的奢望,自然也知道这些男人都是靠不住的。想依靠男人这条路行不通,最终想用金条来换取一个男人的陪伴也不可得,悲剧也就到了极点。  小说取名《长恨歌》,可通篇看下来,没看出作者要表达的恨在哪里,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女人四十年的人生经历来揭示社会的变迁对一个人的影响。王琦瑶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人的悲剧。女人长得不好,容貌上不占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依靠美貌来换取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歌舞升平的日子,这些女人相比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平淡的日子,也就容易获得平凡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女人长得不好是悲剧,女人长得太好,又没有用对地方就是更大的悲剧。作者要表达的恨是什么?是王琦瑶的的不独立?还是男人的没有担当?或者是社会变革对一个女人的毁灭?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没搞清楚。  个人感觉王琦瑶被长脚杀死这个结局有些仓促,也不够理想。对王琦瑶来说寂寞、孤苦的活着,靠回忆活着才是最大的悲哀,爱情梦破灭之后,死死守住金条不合情节的自然发展与推进。一些重要的配角最后的下落也没个交待,比如那个对王琦瑶付出一片纯情的乡村少年阿二和萨沙。在前面作者可是花了大气力来写这些配角的,就这样让这两个男人不明不白的失踪总是觉得有些缺憾。

《吉祥纹莲花楼》读后感_1200字

1000字 高一 读后感

许久未读武侠小说,再次读到李莲花这个人物的时候,我有一种久违的冲动,兴许那就是“千古文人侠客梦”的作祟吧。十年前年轻气盛的我,初读金庸、再读古龙,总是被奇妙的故事、优秀的人物和最重要的是侠之大者的精神所感染  而后进了大学、谈了恋爱和步入社会中,隐藏了那股侠义柔情、失去了那道主持正义的精神,也许是我的年长变得麻木不仁,更亦或是这个社会让人变得行尸冷漠。  不幸的是我时至今日才读到吉祥纹莲花楼,在我最年轻的日子里错过了激情四射的李相夷、洗尽铅华的李莲花;幸运的是我不用去忍受一部小说的等待,我一气呵成仿佛又回到少不更事的年代。无论是不幸还是幸运,我都已读完它,懵懂七分地接近了一个人物:李莲花。  这是一个跨越十三年的背景,作者除了在四本书中穿插讲了许多破案的故事,尤为重要的是在塑造一个人物,而这个人物却是在经历生活和时间的洗涤下重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放弃仇恨,尤其是曾经瞩目受万人敬仰的英雄。十三年前的李莲花被内贼陷害导致与笛飞声的比武重伤落入大海,他大难不死,曾信誓旦旦地要报此仇,至死方休。  然东海之滨,莲花楼内,三年的生存让李相夷蜕变成李莲花。门主令牌换来五十两是他又个人生的起点,江湖风云变,李莲花从天子骄子、从锦衣玉食、从年少名隆到低调木讷、事必躬亲、平凡小人。他失去了很多,如他的江湖地位、他的初恋情人甚至他赖以成名的武功、性格和气魄。这些都是他愿意选择的,这样的舍弃势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十年过去,江湖人依然将李相夷视之为传奇、顶礼膜拜。而他却在尘华浮世中成为了李莲花,方多病口中的死莲花、假神医。他似乎变得不再有光芒、不再神勇和不再志锐,他平淡安逸、疯疯癫癫甚至胆小怕鬼。但不变的是他依然的侠义精神,依然心系江湖、悲天悯人。  宁愿世人能忘记李相夷,这样的话李莲花依旧过着他简单而阔达的生活,赶着牛车拖着莲花楼,做着他的假神医,破着奇案奇事。可是佛彼白石不肯忘却、肖紫衿不肯忘却、笛飞声不肯忘,乃至天下人不忘。于是他不得不撕开他的真面目,撕开他隐忍和平静的生活,但他已不是李相夷。  残忍一点就是他回不去了,他不再是那个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少年才俊,他只是吉祥纹莲花楼的楼主、一个随时会疯癫死去的普通人。他祝福他的初恋和自己的兄弟白头偕老,他忘却了曾经的弟兄背叛、仇敌之恨,他已经彻底释然,如他的扬州慢一样至柔至和。  他希望天下人放过他,于是决战那天,他辞别世人,他选择了逃遁,不,应该是勇敢地选择属于他自己的生活。或许他最后失去记忆、手残废、眼睛失明,这一切不重要,东海之滨,做着他的渔民,偶尔和他曾经的死对头打赌下棋。  做一个普通人,出世于江湖,忘记曾经的荣耀和仇恨烦恼。繁华尽落之际,也是人生得到本原的时刻。  故事兴许简单、桥段也比较牵强,甚至文字偶尔不曾优美,但是却有种灵魂,让我在书籍之中看到一个鲜活的莲花,如痴如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读后感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