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阳光的时候,你应该微笑900字

看到阳光的时候,你应该微笑

900字 初一 记叙文

弟弟很不听话。这是我对他的唯一评价。弟弟和我的年龄相仿,只有三四个月之差,所以我们,互相都是直呼其名,肆无忌惮。所以,听话这个词本来就不应该让我加在这样一个男孩身上。

弟弟好动,很喜欢武侠,当然就痴情于金庸。他常常跟我说小龙女,杨过之类的人物,说《神雕侠侣》是他最喜欢的书。他每每讲到这些,眼中就有灵动着的光,而我通常会很不专心地听他说,然后会看着他漂亮的眼睛傻傻地笑,他却越讲越慷慨激昂。有时我也会很不知趣地打断他的话。叫他好好学习,别老想着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会惹得他有点不高兴,并大手一挥,作指挥似的,“让我说完!”

因为年龄关系,小学我也是和弟弟一起读的,在一个班。每天上学妈妈都会嘱咐我,说要照顾好弟弟。其实她不知道,我是个很不会照顾别人的人,依赖性很强,虽然我多次想过要变得独立起来,可依然显得很小,脱离不了别人对我的照顾,一直到现在。所以,那时自始至终都是弟弟在照顾我,为我出面摆平很多事。有时侯,觉得他像自己哥哥,心里也挺感激他。可是这些,月亮都知道。

弟弟在我眼里是很优秀的。他会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脑子也挺聪明。可学来学去,每到考试,成绩都不如我好。起初我有点沾沾自喜,而弟弟面对分数常无语良久,然后自我安慰说,“弟弟比哥哥小。”这是“哥哥”唯一在他常提到的话里出现。后来我明白了,也很懊悔,他把多余的精力都用来照顾我了,哪还有时间来管他自己?

六年级时,他突然跟我说他要写自己的武侠小说,很令我诧异。而我当时只想好好学习,然后把毕业考试考好。可是到了最后,弟弟却要比我多出好几分,我不嫉妒他,可是我一直以来悬挂在弟弟面前的唯一一块值得炫耀的奖牌也被他夺走了,失落一下子贯穿了我的身躯,我感到好困好困。

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光线很暗,被这深暗的光线笼罩着,躺在床上的我显得很苍白无力。突然走进个人来,是弟弟,他用钥匙把门打开了,朝着我嘿嘿地笑了两声,这时我才从床上缓缓地坐起,懒洋洋地吐出两个字:“来啦?”“怎么不开灯?”他伸手去把灯打开,我望着他的背影,他不知什么时候长得那么高了,肩膀变宽,手长脚长的。以前那个小家伙呢?以前那个超好动的弟弟呢?我注视着弟弟的身影,原来弟弟真的很帅。他反坐在离床很近的椅子上,脑袋趴在靠背上,显得很困惑的样子看着我。那虎头虎脑的可爱样子让我不禁“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然后他说,“看到阳光的时候,你应该微笑。”

我一直记得弟弟的这句话,直到后来上初中——我们不在一块,直到弟弟的家庭出现了问题。我很多时候试图用当初弟弟的方法去劝他不必难过,让他把握时机,把握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其他的事情不用多想。可他反过来却安慰我,“没有什么要紧的,阳光还在,我还应该接着微笑。”弟弟让我很感动,很震撼。

到现在,我一直在用弟弟那句话激励我,鼓励我,促进我去勇于面对失败。让我明白,无论我走多远,都会有一个人在支持我,也会像小时侯那样——弟弟照顾哥哥。还有,“看到阳光的时候,你应该微笑。”

看历史上董卓其人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后汉时期位居相国、太师宝座万万人之上的奸臣——董卓。

董卓是如何死的!是他的干儿子——吕布杀的,也是他自寻的。董卓死后,百姓在道路上再歌再舞,长城中的士女卖掉珠宝衣服买来酒肉相互庆贺,街道上人山人海。董卓的母亲、妻子、儿女、全族都被诛灭无遗,其尸体被看守的官吏做灯盏,点着火放在他的肚脐中,光亮直到天明。董卓的族人不但被杀,而且尸首全都聚敛一起,被化成灰,扬弃在道路上。当然,在今天看来,烧成灰没有什么,但在当时如果没有深仇大恨,如果不是做人、做官太缺德了点,人们是不会这么干的。

近读《董卓传》,心中很不是滋味,其人太恶毒、残忍、阴险了。我想如果是我也在当时,肯定也和市民们一样,说不定会因感情的冲动一时干出些什么来。

董卓生活奢侈,淫乐无度,残忍至极,他除在长安城东建造城堡,供自己居住外,还在郿县兴筑坞堡,城墙高厚,号称“万岁坞”,堡内储存谷物可食用长达三十年。在军旅途中,董卓常搭设帐幔,摆酒设宴,对数百名诱降的北地造反者,稍有不尽意之处,不是割舌头斩手足,就是剜掉眼睛,同时还要用锅来煮。往往在场的人全身颤栗,连筷子都拿不住,而缺乏人性的董卓却神情自若。诸将中有言语不当者,董卓随便当面杀戮,还常诬陷他人以叛逆之罪,诛杀关中的旧豪族。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面对洛阳城中豪门贵族的甲第比比相望,金银财宝家家充实,为扩充实力,打击别人,董卓便发动“搜牢”运动,放任士兵全城奸淫掠夺妇女,剽劫抢掠财物,致使人心失望,朝不保夕。随后,董卓又让士兵打开何太后的文陵,将陵墓中所藏珍宝一卷而空,全都占为己有,并且将公主奸淫,抢去的宫女霸为姬妾,随意虐刑滥罚,睚眦必死。

说董卓不忠、阴险,是个大大的奸臣,从两件事上就完全可以看出。

灵帝驾崩之后,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策划诛灭宦官,而当时何太后不同意,于是何、袁将董卓自招入朝,要挟何太后。董卓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可未等董卓入洛阳,何进早被宦官杀害。董卓率兵疾进赶到洛阳时,得悉少帝在北邙山,便前去迎接,少帝见董卓杀气腾腾,突然率军前来,这个在温室长大的小皇帝,吓哭了,而陈留王相比之下却镇静得多,与董卓谈笑自然。董卓认为少帝没有才能,不能成大器,联想到陈留王是董太后的养子,为粘上同族的“荫惠”,董卓算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废旧立新的念头油然而生。为了说服百官,董卓引用历史上伊尹废太甲、霍光废昌邑王的故事强词夺理,威胁众官“当年霍光决定废立,田延年手按宝剑,今天有敢阻止者,都军法处置。”尚书卢植说了几句少帝的公道话,董卓大怒,立即中止会议。不达目的,董卓岂敢罢休,第二天,他又重新召集百官于崇德殿,胁持何太后,废了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献帝。为不留后患,董卓又以“悖逆婆媳之礼”罪名,将何太后迁移至永安宫,接着又将其杀害。

第二件事是迁都长安。灵帝末年,黄巾军余党郭太等人,在西河郡白波谷重新起兵;接着袁绍义兵兴起,于是董卓害怕了,除了及时处死弘农王,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长安,那里他认为才最安全。想法提出之后,很快遭到伍琼、周珌等人的反对。试想在战争不断的年代,劳命伤财去迁都,将意味着百姓、天下绝无“宁日”,无论是为天下苍生着想,还是为皇帝大臣着想,迁都是国家财力所不许的。可董卓不去想这些,他要想的首先是自己的安全和“霸业”,伍琼、周珌很快被董卓杀了。强权政治,用屠刀解决争议,在董卓看来既是行之有效,又是树威扬名的最好途径。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皇帝、大臣,更没有天下百姓。

俗话说“谁要疯狂,上帝就要他灭亡”。董卓在权力的巅峰浑了头,公卿张温、司徒王充、越骑校尉伍孚,还有他的义子吕布等众多文武百官,都是恨得咬牙切齿。虽然伍孚行刺没有得手,落个“功名未成身先卒”下场,但王充等人并没有因此而吓倒。在献帝病愈聚集群臣于未央殿时,机会终于来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奸臣,自恃自家至皇宫有左步右骑,层层屯卫,吕布扞卫前后,全然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等吕布“有诏书讨伐贼臣!”时,董卓如梦方醒,虽然咆哮一声“蠢狗,岂敢如此!”作最后的挣扎也罢,是挽留素面也罢,反正吕布的长矛早己刺进奸贼的心窝。

董卓是死了,他得到了他应得的回报,但细细回味起来,《传》中许多内容还是有很多发人深思的。

其中董卓的用人,最令人愤愤不平。他杀了何太后之后,自己晋升为相国不说,还封其母为池阳君,家中配令丞;迁都长安后,拜自己为太师,位居诸侯王之上,接连安排弟董渂为左将军并封侯,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男的封侯,女的封县君。一句话,认人为亲。

其实早年的董卓,根据书中记载,虽然性情粗暴一点,却很有智谋,他与羌人的酋长结交友好,招待羌人酋长,连耕牛都杀,在当地赢得豪健任侠之美名,因此酋长们自发聚敛牲畜送给他。凭着臂力过人的天富,羌人没有不畏惧的,他也从此迈上了军政之路,可惜对他来说,这是一条死路!

以古为鉴,由此我想到了当今许多落马的高官,如果他们“不黑、不贪”,能处处为民着想,就不可能被人民所唾,遭法律严处;我想到了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宗旨教育是多么深得民心;我想到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教育何等的适时与英明。

我更多的还是想到民心、民意,小到个人,一个单位,不管是身居何种角色,是官也好,是普通群众或一般干部也好,从大的方面要处处从人民的利益着想,从小的方面要从身边的大众利益着想,要真正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惟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人民群众欢迎的人,一个全体职工敬仰的人,一个能经得起历史考验、人民群众考验的人。这种人一生平安,永远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记叙文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