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为题的记叙文800字

以路为题的记叙文

800字 高一

走进无人的甬道,方能品味生命之美。

——题记

又是平常的一天,早起,洗漱完毕,吃过早餐,夹起公文包,扶好眼镜,匆匆来到办公室,瞥见窗台的一抹新绿悄然绽放,他心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何不踏遍文明发祥地,谱一曲新的文学篇章?这个念头像浪花一样打着旋,冲得他兴奋得发昏。

他要为自己的愿望整装待发,决然辞去舒适的高薪教师职业。他要以一个真正的文学者,以至诚心灵领悟至纯风光谱写灿烂又宝贵的文化史书,以满腔热血写下衣袂飘飘。

他把路踩在脚下,他就是余秋雨。

他的文字是震撼的,在鱼尾山屋与渔樵相处的宝贵瞬间,慨叹潮起潮落,春花秋月;在挪威的崇山看林间波涛,层林尽染;在大西洋原始小岛上,倾听祖先流淌着中华热血的流浪史,他清楚最颠沛流离也最疏狂;他走在古人被贬的文人学士走过的荒漠,寻找历史漫漫遗留的脚步,极写大漠壮美又凄凉的风光。

他漫步在英国一丝不苟的笔直大道上,不辞万苦地追溯这个国家根源的沧桑,再与我国对比,取精华,去糟粕,教国人大国的度量;他透过“谢家门孔”看一个朝代,看一个父亲的责任与担当;他还纪录了古人向友人的诉说:“问人生,到此凄凉否?”他一直走在那个时代的前沿,走那么多绝美又危险的路,山路、田间小路、沙漠之路,水路,菩提树下的路。

他贴地游行数万公里,一举一动牵动世人的心,凤凰卫视报道他的事迹后,曾向他提供资金,助他走出一条世人未曾走过的路。他边走边想,把稿子寄到了巴金老人的绿色油桶里,请他赐教,那时老人已卧病在床,仍教看护逐字念词念句,就此读完了他的样书——《文化苦旅》,世人的惊叹是他独自前行时最大的温暖。

他站在山巅上,“五湖四海皆一望”,尽管他隔绝了一切通讯渠道,默默忍受行路的危险,提防歹徒抢劫,却仍然遭到众多非议。那样强烈的抨击与质疑,那样源源不断的非议和过激的言论,丝毫激不起他内心的半点波澜。

他用生命在走他的路,前方是初升的旭日,后方是魑魅迷离;他低着头走着,保持内心的谦逊;他昂着头走着,人不可无傲骨。或许他会回头冷眼睥睨藏在黑暗里的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回过头,再走脚下的路,尽头……

“不如敬岁月一杯酒,且祝山河与共的从容。”

——后记

牵挂自然而动人

800字 高一

牵挂是一种动人的情愫。春暖燕归来,夏蝉花开日,牵挂会柔情地叩开你的心扉。月白风清夜,习习晚风时,牵挂会执拗地萦绕弥散在你的心头。自古以来,这柔美的情感,让人沉醉迷恋,自然而然地生发,却又柔情地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牵挂是离人耳迹的一缕发丝,在你的心头招摇荡漾,令人欲罢不能,却又甘之如饴。

李太白有言:“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时记载的正是那多情重义的王文焕赤足踏歌而行,追及桃花潭港口为好友挥手送别的画面,这段洋溢不舍牵挂之情的友谊,为后人颂赞倾慕。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离愁本是令人肝肠寸断。千古以来却有不少文人墨客放不下远去故友而思念担忧。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搁不下对亲人的百般牵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别离在即,他们抑或摆酒设宴,抑或高歌一曲,抑或折柳一枝,为友人饯行;当天各一方已成定局,牵挂疾苦又使他们任夜深人静仍辗转难眠,于是席地而坐,就着豆大的烛光或皎皎月光,作诗赋词叹思念。

他们以此减轻看不见,摸不着带来的愁苦。却也不愿悉数消除这令人茶饭不思,形容枯槁的情思,为的是在心头锁住好友亲人的音容笑貌,残留一丝他日能故友重逢,亲人团圆的念头。

牵挂让人愁苦,却也让人细腻而心有大爱。牵挂只是淘气的精灵,他穿梭于时空,将挂念的丝线一头在羁旅他乡或外出读书出差的人那小小心脏打一个死结,另一头也在另一个同样遭遇的可怜人儿心上,如法炮制。相距甚远的两人便频繁互致短信,时常煲电话粥,却仍在夜深人静时把思念的泪水濡得枕头又湿又咸。

这时,顽皮的精灵儿便轻轻将两个炽热的心拉拢到一起,两个身处异地的人心灵距离拉近,彼此逐渐进入对方的世界。分离的人开始更懂得珍惜彼此,他们温柔细腻,在乎对方的每一件小事,同喜同忧。

他们心里满是如火热情,他们感恩着把洋洋洒洒的爱毫不吝啬的赠予这个世界。

学会真挚的牵挂,做个有血有肉的人。小到替劳累一天的父母亲洗衣做饭,端茶送水。大而为好人善事感动点赞,关心国家扶贫进度……

牵挂是佳酿,让人不住贪杯,沉醉迷恋,欲罢不能却又甘之如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