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孝道800字

漫谈孝道

8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活是活着呢,活得咋样?你给父母拿来山珍海味,但是就随手往桌上一礅,然后冷淡无比的来一声:“吃吧。”看见老娘在洗衣服,很不耐烦地来句:“我来。”这就是孝?孝敬本应使父母快乐,你就那么多不耐烦,他们能乐得起来吗?父母只需要物质上的“养”,就不需要精神上的“敬”?不但需要,而且老人需要的比我们更多。缺少了“敬”的“养”,一定是态度出现了问题,这个态度问题主要还是在于为人子女者的孝心不是根于诚笃。

孝道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孝道被当作封建糟粕遭到否定。的确,传统孝道不免糟粕。孝经有云:“毛发色肤取之于父母,稍有损耗是为不孝”,这有些苛刻;丁兰“刻木求亲”稍有做作与夸张;郭巨“埋儿奉母”之举也未免迂腐。“顺者为孝”也有些不人性;至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让子亡,子不能不亡”就更让我们难以接收了。我们这么想不为过。我们不需要那么做,更不必要那么做,可是孝道本身所具备的美德特质我们没有资格否定。

孝道作为维系和促进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绝对应该发扬光大,而且誓在必行。从风俗角度上说,这更是极为重要的。元代张养浩说:“盖自上而下者谓之风,因上而成者谓之俗,故风俗,国家之元气,风俗厚则元气盛……风俗薄则元气衰……”元代御史上奏时也说过:“国家以风俗为本,……而风俗厚为治之至要也。”对于当今社会的风俗如何,笔者不敢妄下言论。简单说来我们起码得有个全国上下都一致的观点吧!

一个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整个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有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就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说到此处似乎与孝道甚远了,也过于理想化,然而离我们最近的、最实际的、也是最容易普及的统一民风不正是孝道吗?一个人还不能爱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去爱别人的家,乃至于国家这个大家庭呢?连最容易的“风”也形成不了,那只能眼看着“疯”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扬光大了孝道,再谈其他的也就不远了。

诗意桃源

4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桃源微微有些细雨,空气中弥漫泥土的芬芳和桃花的香气。我漫步在这人间奇迹,几瓣桃花零落,舞出几分诗情画意竟让我不知觉吟出: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许是不忍,我终未折枝桃花把玩。一大片,一大团,全是粉红色的桃花,沾着雨露,低垂着头,像极了害羞的小姑娘。我上前细嗅,随着鼻息的一呼一吸,那花香带着清淡的香气,若有若无般,令人捉摸不透。

走过那片桃花林,我却定格在了原地。炊烟渺渺,在细雨中,又消失的无影无踪。群山围绕中的农舍,透着一股亲和劲。没有高楼耸立,只有简陋茅屋;没有水泥马路,只有泥泞小道;没有任何雕琢,不加浓妆艳抹。桃源,这,就是你的真面目吗?

我伫立良久,就被热情的农妇拉住手,亲昵攀谈。我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因为饭后散步,见着桃林,很是喜欢,便跟来了。却不想在科技发展,楼宇林立的21世纪,还有如此淳朴美景。鸟儿啼叫出婉转的曲子,山泉敲击出悦耳的铃声,我仿佛回归到了大自然那至纯至美的怀抱,真好!

雨愈来愈小,我深深呼吸着来自桃源赐给我的清新空气,却急急从桃林返回。桃源虽是诗意蕴含,但,当真不是我这种都市世俗之人能驻足的啊!

初一:程佳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