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利尔讲艺术史》读后感
《希利尔讲艺术史》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分为绘画、雕塑和建筑三部分。我刚读完绘画部分。这本书的绘画部分介绍了西方,特别是欧洲的美术史。主要内容包括:
·穴居人洞穴里的壁画
·古埃及陵墓、神殿和两河流域宫殿里的壁画
·古希腊的绘画故事和花瓶绘画
·基督教的绘画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和作品
·17~18世纪的几位画家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画派
·印象派画家和作品
·后印象派、非物象画派、超现实画派和其它现代派画家
希利尔重点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和作品。绘画部分有29章,其中有10章在写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这些文章中,我最喜欢希腊的愚人画故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介绍。
希利尔认为:描摹出一幅画是很容易的。即使不描摹,看着一个东西描摹出一幅画也难不到哪去。成千上万的人都能画出一篮子水果、一瓶花或一处漂亮的风景,但这些画都只是简单的临摹而已。还有许多人可以临摹出伟大画家的作品,有些甚至临摹得非常像,简直让人辨别不出真假。但很少有人能够全凭自己的画笔创作出一幅画,能够将各种零碎的碎片拼凑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只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才能够算得上伟大的画家。
我认为:描摹出一幅画也是很不容易的,创作出一幅画就更难了。光和影每一刻都是在变化的,画家在绘画时会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美术作品的效果往往是摄影作品很难达到的。
法国画家柯罗曾经说过:“假定某一景色使我激动,我一定在潜心表现它时,丝毫不放过使我激动的东西”。你能在柯罗的《蒙特芳丹的回忆》感受到使柯罗激动的东西吗?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在写作上,我们在写作时应该丝毫不放过使我们激动的东西。
很多绘画作品真是太美了!我最喜欢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作品,例如《干草车》、《从主教花园眺望索尔兹伯里教堂》……
骑车记
童年的夜空中,繁星般的往事闪烁着,我望着点点繁星,目光停留在那颗最亮的星星上,想起了一件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事。
那是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写完了暑假作业,坐在窗口无聊地看着窗外的景物,偶然看见一个朋友在骑车,眨眼间,他便消失在我眼线中。突然,我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学骑车。说干就干,我立刻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十分赞同,她向邻居借来了一辆适合儿童骑的自行车。她和我在小区找了一个好位置,开始教我骑自行车,她先示范给我看如何骑车,妈妈轻快地骑着车,看起来十分容易,我跃跃欲试,妈妈停下来,把车让给了我,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刚坐上车就差点儿摔跤了,幸好妈妈在一旁扶我。我坐上车,学着妈妈的样子踏着踏脚板,可刚做好要踏时,我便从车上摔下来,哇哇大哭,还嚷着:“我不学了,我不学了!”妈妈把我扶起,对我说﹕“不是你要学骑车的吗?怎么,才摔了一跤就放弃,不是很可笑吗?更何况,老师不总是教你们失败是成功之母吗?”我心想;是啊,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于是便继续学骑车,妈妈教我骑车的方法,并让我试着尝试……终于,经过了一个下午的努力,在摔过十多次跤后,在十多次爬起后,我终于学会了骑车。那日下午,我轻快地骑着车,嘴上带着甜甜的笑容,穿梭在小区中。
这次经历,我不但学会了骑车,还学会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事情将深深刻入我脑中……
相关推荐
-
《党史》读后感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八十九年艰辛而辉煌历程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1921年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革命要分两步走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党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大为各民族人民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革命具有重大深远意义1923年党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共产党最近两次全国代表大会是2002年16大和2007年17大:2002年党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发展重大战略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并实现了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任务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2007年党十七大召开党十七大主题是:“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共产党是不断壮大起来,我想不久将来会更强大!6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党史》读后感《党史》读后感600字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八十九年艰辛而辉煌历程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1921年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革命要分两步走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党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大为各民族人民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革命具有重大深远意义1923年党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共产党最近两次全国代表大会是2002年16大和2007年17大:2002年党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发展重大战略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并实现了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任务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2007年党十七大召开党十七大主题是:“高举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共产党是不断壮大起来,我想不久将来会更强大!《党史》读后感600字这些天,我读了一本关于党史的书。使我再次走向了中国共产党的过去,重温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我终于明白并体会到了中国的新生政权——共产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革命,是在混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的。彭德怀、林彪、朱德等一大批将帅在毛主席的指挥带领下,运筹帷幄,在无数个昼夜统领军队为人民求解放。红军从1928年左右开始,范围不断地在国内扩大,塑造了许多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一心只为革命的胜利。最令人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的漫漫征途了,饥寒交迫再苦,可以忍受;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再险,也可以征服它。是的,我们在这次长征中的绝牺牲了许多优秀的革命战士和党员,可是我们最终还是走完了长征。书看过了,然而书上感人的一幕幕使人感叹、催人奋进的情景却时时出现在眼前。想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条件如此优越,却怕苦怕累不能持之以恒发奋学习,真是太不应该了……我要感谢党史中的优秀人物,他们使我懂得了生命的真正意义,激励我奋发向上,并不断攀登学习上的高峰。《党史》读后感600字读完《党史知识》后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的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力量。近代中国在腐败、无能清王朝统治下,人民不但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的压迫而且饱经战乱、饱受屈辱,在不断反抗与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纲领,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就此结束,但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革命政党,它仍然失败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寻求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同工人群众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为了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在斗争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观察分析中国面临实际问题,团结一切力量,取得胜利。“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富有哲理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党史,让我对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影响了整个世界。1200字以上 五年级
-
希·望或许只需一滴露珠便能守护这绽放之花或许要你会心一笑我就會接受你伸出的手顫動的聲音集聚起來的話或許便足以喚起風称为生命的虛幻之光一旦點燃便能驱使双足向前進总有一天再次相见在有生之涯里超越一直束縛著自身的時間不断涌现的思念究竟为何?給我溫柔目光的那個人現在身在何處?顫動的聲音集聚起來的話或許便足以喚起風称为生命的虛幻之光一旦點燃便能驱使双足向前進总有一天再次相见在有生之涯里隔壁保留著嶄新座位那是为了未来能与你再次邂逅竭尽全力不去掩饰自己的真心試著活在每個稱為今天的日子纵然人们前路难免会有悲伤苦痛無論走到哪裡 路都會延續前行下去终有一天还会再见在有生之年裡風,吹拂傳递着開啟明日希望的旋律终有一天还会再见在有生之年裡開啟明日希望的旋律300字 五年级 诗歌
-
《整理的艺术》读后感自从看了《断舍离》与《佐藤可和士的超级整理术》之后,我深感整理就是一门艺术。我们自小就被教导要从生活中获取什么,成长更倾向追求所谓的得到,不懂得对无关紧要的事物断舍离,不懂得如何整理自己的生活,这就导致无法抓住生活真谛的窘境。整理就是重新设计的过程。在设计界中比较流行的极简主义,同样也适用于“整理”这门艺术。极简主义,先是清除一切无关紧要的事物,直到只能留下最重要且是最合适的东西。整理的第一步,就是断舍离。不要的东西果断扔掉,不要想着留着以后有用。如果不舍弃现在无用的东西,哪能为现在有用的东西腾出位置?在《整理的艺术》这本书中,作者小山龙介提到他在生活与工作中运用到的一些整理技巧,这些整理小技巧归根究底就是及时性的重新设计。及时性的重新设计,就是整理的第二步。例如,纸质资料工作完成后要电子备份,扫描或拍照及时保存,这就是将纸质文件转化成电子文件形式。每看完一本书后,写书评或博客等等,就是将知识重新设计成自己的思维语言。给看过的书,看过的电影重新设计做个目录,看着目录我们也许更容易获得些灵感。整理的艺术就是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生活要么在秩序明了的个人系统化下前进,要么在不经整理的乱麻中颓唐迷茫。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篇一:《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从大二开始接触中国特有的中国绘画后,就经常听到有人谈论中国艺术的精神,当时也只是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去浅浅的探讨一下,并不能深入。随着学龄和阅读的增长,自己也能够把中国艺术精神谈两三分。这其中对我影响对大的一本书就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篇二: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艺术的精神是什么?是乐?是游?我国古代最初是以音乐为中心教育,慢慢的就变成礼到后来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其实我在想,大同社会是不是就是最初的乐高于礼的状况呢?应该是吧,在我眼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乐高于礼?可能吗?完全不可能?社会是不可能倒着发展的。社会永远是前进的,就算你是退,也只是你个体的退。实际上以人性来说,是一种进步。但是群体意义的用“乐”去陶冶,是不现实的。我觉得社会发展到巅峰状态,肯定是要毁灭的。不管说是天灾还是人祸,我倒觉得人祸的可能性还大点。倒也不是说这个毁灭就非得是今年的“2012”。李复观讲到孔子对乐的追求,举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的例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人格与磬声为一体,这样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讲庄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说,真的很难懂。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个“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艺术上的东西,来源于游戏。因为在艺术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的。事实上,我对此有一些的怀疑。许多时候,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对于自身某种情感的一种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一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利益吗?那么艺术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谁也无法将它准确定义。那么究竟又为什么要来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好,顺其事物自然的发展就好了。无即是有。研究过去研究过来,于我而言,也只不过是找到了数学上的一根渐近线。另外,我觉得对于不是学画画的人来说,徐复观先生对于那些画的整理、讨论与考证,真的很让人佩服和赞叹。不仅为他的作品——这本书,也为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很好,或许这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吧。【篇三: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作文】在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徐复观先生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系统地指出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启示。他在此书中对儒道两家思想在传统艺术人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了深入研究。这本书一共十章,前两章分别论述了儒家孔子与道家庄子各自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其余八章均为论述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整部著作以第二章为总纲领,重在探讨庄子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精神”,其结论是中国绘画艺术是由庄子哲学一路开导而出。所谓艺术精神,就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更或说是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谈及中国的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就其中国艺术精神是庄子精神的论述具体在本书中有所阐述:庄子之所谓道,落实于人生之上,乃是崇高的艺术精神;而他由心斋的工夫所把握到的心,实际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由庄子所显出的典型,彻底是纯艺术精神的性格,而主要又是结实在绘画上面;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庄子所追求的道,与、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对儒家而言,或可称庄子所成就为纯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提出的这些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理解中国艺术精神提出了一条比较重要的路线。徐复观认为,中国人在艺术精神上的诸多区别,如果穷究到底,可以概括为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两个典型。这是因为:中国只有儒道两家思想,由现实生活的反省,迫进于主宰具体生命的心或性,由心性潜德的显发以转化生命中的夹杂,而将其提升和纯化,进而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上,奠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所以只有儒道两家思想,才有人格修养的意义,并使这种人格修养的作用成为文学艺术的根基。而具体地看,孔子和庄子所代表的艺术精神,又呈现出两种典型性格。由孔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是道德与艺术合一的性格;由孔门通过音乐所呈现出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即是善与美的彻底谐和统一的最高境界。由庄子所显发出的艺术精神,则是彻底的纯艺术的性格;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上是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画家及画论家,常常在若有意若无意之中,在不同的程度上,契会到这一点。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孔子所奠定的儒家艺术精神才是“为人生而艺术”,由庄子所奠定的道家艺术精神则是“为艺术而艺术”,可以说,唯有“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正统。但儒家所开出的艺术精神,立足于仁义道德,需要经过某种意味的转换方能成就艺术,没有这种转换便不能成就艺术,而更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对庄子的艺术精神进行疏释,是徐复观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画龙点睛之笔。徐复观进而通过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绘画史圆融于一体的考察,对庄子的艺术精神的深远影响作了深入论析。他指出,庄子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在绘画方面,通过魏晋玄学的影响,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而魏晋玄学的影响,是通过人物画与山水画两方面表现出来的。徐先生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艺术,将艺术作为与道德、科学相并立的三大文化支柱之一。他认为艺术最能体现出一个全整个体所具有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同时也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中国传统艺术成就蔚为大观,而其中体现的艺术精神来讲,就是由道德而艺术,在世界中安顿内在自我进而达到与外在社会秩序和谐的一种力量和超越精神。他进而认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最高体现就在其艺术精神,而中国的艺术精神实际上则由老庄思想系统所导出,尤其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上。他说“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地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P28),并且,“为人生而艺术,才是中国艺术的正统”。与儒家的入世精神相比,道家更表现出一种人性解放的“纯艺术精神”。徐先生的这一论点从从整个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大处着眼,观点鲜明,论述详备,但此论一出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艺术精神,能否以道家为精髓和根本?因为,在徐先生看来,无论在精英传统,还是在民间社会,占主流文化地位的儒家礼乐文明只承担了道德领域的伦理、政治教化的重任,而在艺术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则逊色于道家。换言之,在儒家内部,作为尽善的仪式化、规范化的儒家礼教只是伦理道德的,而“儒家真正的艺术精神”,即能尽美的乐教文化,不幸“自战国末期,已日归湮没”。其衰落的原因,徐先生认为是儒家乐教自身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重原因所导致的。从内部来看,“乐”的到达不是唯一的工夫,也不是一般人能轻易用的上的工夫。一个儒者可以通过“克己复礼”、“慎独”、“正心”等更容易做到的工夫完成人格修养,因而也就“无需乎必取途于乐”。从外部看,孔子所要求的“为人生而艺术”的雅乐并不能被一般大众所接受,“孔子所追溯达到的美善合一的音乐精神与其形式?之合于少数知识分子的人生修养之用”。而易于被人民接受的俗乐又“始终不能得到被儒家思想所影响的人们的正面的承认”而难于发展。因而儒家乐教在先秦以后开始衰落。徐先生认为这就导致了儒家艺术人生的欠缺,进而也就不能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了。在徐先生看来,儒家思想不能代表中国艺术精神,而道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他继而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老庄一系自由、放达的自然心灵与“以虚静为内容的道家人性论”在绘画艺术中所体现的和谐身心、解放人性的美学思想。但是我认为这里面也存在着问题。首先,仅仅是绘画艺术能否充分表达道家思想及中国艺术精神?中国的山水画并不是对客观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主观的取舍和布臵,其背后透出一种主体的精神关注和价值取向。它是技艺与精神的共同创造,它是超脱了自然实存的人文化了的理想世界和精神田园。他的价值不在于山水的壮丽,而是画面所透露出的画家的思想和精神,因而它的表现手法无疑是自然含蓄内向的,这与道家精神实有相通之处。但是,即使虚静、自然、安宁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却并不能就此认为其代表了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由于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事实,用艺术精神来理解老庄思想可以,但以道家的艺术精神来代表中国的艺术精神就有了以偏概全之嫌。而且即使绘画突出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中道家取向,也并不能表明儒家思想就没有自由超越的艺术精神。其实在中国的山水绘画的传统之外,还有其它诸多艺术形式,诗歌就是一例。中国对于绘画与诗歌的文论是有不同标准的,一个偏重于“虚”,而另一个则是“实”。因此,中国诗的高品与正宗同中国画的高品与正宗明显差异。而这二者的差异反映了儒道两家在人生追求和艺术旨趣方面的不同。所以说,在评及传统艺术时,只注重一方而将其定义为中国艺术精神是不恰当的。其次,对艺术精神获取的途径问题。对艺术的真正把握要求观者要有强烈的移情和丰富的想象,并达到艺术欣赏所应有的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但是个体对艺术的感悟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对艺术移情的对象和联想的素材来自个体的经历。个人审美经验的获得是审美主体在欣赏过程中的自我展现和人格造就的过程。因而艺术作品及其浸润的精神来源于实践,艺术欣赏活动也要依赖于实践。把艺术追求的美等同于无限制、任意的自由或“游”,把对美的追求等同于对道家之虚静、自然之“道”的追求是偏颇的。第三,绘画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入世的熏陶教化和技艺练习。教化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自我经验,这个过程是走向身心和谐的必经阶段,绘画也不例外。儒家并没有拒绝这一意图达到永恒美感的心灵追求,而是把这本具有深刻出世意蕴的绘画技艺,当做一个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老庄所谓的“道”是抽象的,但是却具象于日常的生活中。艺术的使“道”更加形象;“道”使艺术更具有深度。而“道”在艺术里要通过“技”来表现。要入世才能真正地学到“技”。只注重于对“道”的追求而忽视“技”的训练,并不能使艺术精神得以形成。可以看出,徐先生对道家思想代表中国艺术精神的论述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实徐先生仅仅从儒家乐教的衰落推导出儒家艺术精神的“日归湮灭”不免有些武断,因为儒家讲求的修身治世、立己达人的内在性超越精神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我更觉得中国艺术精神在内容上应该是儒道互补的。但是,当我看完此书后,我也有一些迷惑不解的地方,比如说庄子的艺术精神,原本不在于艺术创作,而是落实于人生态度上,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钱穆先生在《老庄通辩》中就曾说:“循庄子之修养论,而循至于极,可以使人达至于一无上之艺术境界。庄生之所谓无用之用,此惟当于艺术境界中求之,乃有以见其真实之义也。”后来经过自己不断的翻阅资料,对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言。李复观讲到孔子对乐的追求,举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的例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人格与磬声为一体,这样的大智慧才令人折服。讲庄子的第二章,我不得不说,真的很难懂。徐复观先生认为,庄子精神上的自由,以一个“游”字可以加以象征。即艺术上的东西,来源于游戏。因为在艺术上所得到的快感,是不以任何利益为目的的。事实上,我对此有一些的怀疑。许多时候,对于艺术的创作,都是创作者对于自身某种情感的一种宣泄。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一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利益吗?那么艺术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恐怕谁也无法将它准确定义。那么究竟又为什么要来定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说的好,顺其事物自然的发展就好了。无即是有。研究过去研究过来,于我而言,也只不过是找到了数学上的一根渐近线。另外,我觉得对于不是学画画的人来说,徐复观先生对于那些画的整理、讨论与考证,真的很让人佩服和赞叹。不仅为他的作品——这本书,也为他的这种精神。真的很好,或许这就是卫夫人所说的“善写者不鉴,善鉴者不写”吧。庄子虽说不言艺术,但却对中国艺术发展特别是最为中国绘画主流的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名川数不胜数,其优美的山川景色,适合安顿人的心灵,因此古代的许多名人隐士寄居于这美景中。对于绘画,他们在忘我、丧我的状态下,以“虚静之心”观照天地之间的“素朴之美”的影像来表现心中对山川那种空灵玄远的境界的追求,这又恰与庄子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纯艺术精神不谋而合。也就是在这种追求之下,中国绘画艺术摆脱笔墨技巧的束缚,达到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境界,由此也就获得了精神上的无限自由。我想这就是艺术精神!徐复观先生虽说不擅长绘画,但其著作却是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究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然其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以哲学家的敏锐眼光,透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发前人所未发,启后人之所启。虽说是无意于言“美”,却是提升了审美意趣,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在徐复观看来,在庄子的艺术精神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画,不仅在历史上有其伟大的成就,而且在现时代中仍有其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中国艺术精神所成就的中国绘画,所体现的人生境界,与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性格,呈现出鲜明的不同。中国艺术精神的这种寄意自然、玄远淡泊的境界,无疑与现代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以及由之而来的激烈的竞争、变化,处于两极对立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庄子的艺术精神及其中国山水画,在现时代就失却了实际的意义,仅仅只能作为思想史和艺术史上的古董。徐复观颇有感慨地说:“专制政治今后可能没有了;但由机械、社团组织、工业合理化等而来的精神自由的丧失,及生活的枯燥、单调,乃至竞争、变化的剧烈,人类还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质的艺术呢?还是需要炎暑中的清凉饮料性质的艺术呢?我想,假使现代人能欣赏到中国的山水画,对于由过度紧张而来的精神病患,或者会发生更大的意义。”在他看来,中国的山水画就是一支对“现代文化的病痛”具有很好疗效的“镇痛剂”,对今天和今后的人类生存仍然有着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1200字以上 五年级 读后感
-
嗨,希希一天下午,我正专心作画。“喵”的一声,天哪,“淘气鬼”希希又来了!它弓身一跳,径直跳到了颜料盘上,小爪子在颜料上蘸了蘸,又歪着头看着我的画“喵喵”叫了两声,好像对我的画不满意似的,随即开始用它的小爪子在画上又拍又打地“修改”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希希才停了下来,跃到地面上,一边围着我转悠着,一边“喵喵”地叫着“邀功”。我凑上前一看,我的妈呀,我辛辛苦苦画了一上午的美术作业早成了“梅花图”。我气得火冒三丈,跳起来再想收拾这个“破坏分子”,才发现它早已逃之夭夭了。自从妈妈把这只淘气的小猫带回家后,我就没安生过,家里的东西经常被这个偷鸡摸狗的家伙偷吃;我的作业不是被它撕成了碎纸片儿,就是“画”满了梅花;有时半夜上厕所还会被这家伙幽亮的绿眼睛吓出一身冷汗,睡意全无;还要时不时收拾这个家伙闯祸留下的烂摊子……要不是爸爸喜欢动物,我早就把它逐出家门了。这不,它又开始“发疯”了——“哗啦”,随着卧室的一声巨响,我顿时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希希又闯祸了。我跳起来冲进卧室,只见我最喜欢的玻璃水杯掉在地板上,摔得粉碎。我气得头顶上差点儿就冒火了,却见“希希”调皮地翘了翘尾巴,在我的床上蹦来蹦去,床单上顿时浮现出一个个梅花印,我二话不说拿起棍子开始狂追,希希灵巧地一跃,躲到窗台上,刚好把我的泥娃娃碰到了窗外。此时,我体内的火山终于爆发了,正要举棒瞄准,希希又跳到了爸爸心爱的皮包上,得意洋洋地看着我,好像在说:哼。看我怎么捉弄你。只见它用鼻子嗅了嗅,用它那小爪子一刨,皮包带子上的连接处断了,皮包被甩到了地上。我一棍子打了个空,它转身一跃,刚好跳到妈妈的香水旁边,回身带着威胁的眼神看着我,好像说:你再打我就把你妈妈的香水也踹下去!看你怎么跟你妈交代!投“猫”忌器的我只好把棍子放下,对希希缴械投降。唉,希希呀,我以后一定把您当“老佛爷”一样伺候着,求您老人家就别再捉弄我了。700字 六年级 状物
-
艺术艺术是花,美丽处处可见,艺术是雪,洁白纯洁让人永生难忘,艺术是海,其中藏着无数珍宝,艺术是灯,为我们照亮前进的路,艺术是一块磁石,将人吸引,艺术是歌,让人沉醉。美术是我的最爱,在我无聊的时侯经常会画一幅画。如今我七年级了,随着作业的增多,我画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画图给我看。她画得栩栩如生。她画的白雪公主不但美丽动人,还给她画了一件美丽的衣服。也许是那个时候我爱上美术的吧!当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就把我送进听潮六村的一位美术老师家学美术。回想过去在老师家的快乐情景,不由得拿出以前画的画。不由得发现我怎么以前画得那么幼稚。而那时,父母却一直夸我画得像画得好。也许是因为他们不想破坏我的自尊心吧!他们为我的这条美术之路铺好了平坦的水泥路。可在这条路上总不会一帆风顺,坎坷很快到来了。那老师在我刚上一年级时,说不教儿童画了,要教素描了。因为,父母认为那是高年级学的。就此我的美术学习生涯中止了。除了学校教的以外。但我并没有被这坎坷吓倒。我在家中仍然在画。可在家中画的总没老师教的好。有一次,我画一条蛇,可我觉得我画的蛇怎么看都和书上的不一样,我怎么修改也不像,为此我还大哭了一顿。爸爸和妈妈听到哭声,都来安慰我说画得挺好的。可我心里知道他们在安慰我。我哭得更厉害了。因为,我不需要别人的安慰。因为,那时的我认为别人的安慰就是别人的嘲笑。后来,我还是把那幅画修改了。但从那以后,我更努力画画了。直到现在我学起了素描。虽然我画的暂时不太好。但我还在努力。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美妙的音乐,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是啊,艺术有着神奇的魅力,它吸引着每一个对它感兴趣的人。初一:王细水700字 初一 叙事
-
哈利波特读后感一部名为《哈利波特》的魔幻小说风靡全球,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在这本书中,哈利拥有的友情、亲情与爱情令我羡慕,这些情感也是这本书中的主要情感。哈利因为伏地魔与食死徒的追杀而要逃亡,可德斯礼一家却认为没有好心,最后还是被带走了。因为规定,哈利不能在17岁以前使用魔法,不然会被打入大牢。凤凰社的人来保护他,却在逃亡之中牺牲了疯眼汉,乔治失去了一个耳朵,这些让哈利十分愧疚。他要打败伏地魔,所以他出发寻找魂器,而他的好友罗恩与赫敏始终陪伴着他,帮助着他,虽然罗恩因为魂器离开了几个星期,但是最后依然回到了哈利的身边。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终于打败了伏地魔。他也知道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他最厌恶的斯内普却在暗中保护他。十九年后,他有了一个孩子,取名为阿不思·西弗勒斯,因为斯内普和邓布利多是他最敬佩的人。在这本书中,我十分厌恶德斯礼一家对待哈利的态度,把他放在一个狭小的地方睡觉,对他恶劣的态度……这些我都特别讨厌。伏地魔心狠手辣、杀人无数,为了杀哈利不择手段,我也很讨厌他,虽然人不可貌相,但是他的性格与他的相貌一样丑陋。而罗恩与赫敏是对朋友信任、忠诚的人,但脾气都不怎么好。我非常喜欢哈利的性格,勇敢无畏、敢于斗争、聪明机智、心直口快、为人着想、坚持不懈、有情有义、坚强,但是他的脾气也不太好,在逃亡中经常与伙伴斗嘴。总之,我要成为像哈利一样的人。其实一开始伏地魔就会失败,因为他一味地想杀死哈利,想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利,然而他冰冷的心永远不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爱会有多么强大的力量,也就是这种伟大的力量打败了伏地魔,使世界恢复平静。点评:这一篇文章叙述了哈利波特读后感,语言朴素,中心明确,构思合理,行文层次清楚。7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哈利·波特》读后感哈利即将迎来十七岁的生日,但,他必须提前离开女贞路四号,转移到陋居。伏地魔知道了凤凰社的计划,前来追捕哈利,但哈利还是逃脱了。哈利了解到伏地魔拥有多个魂器,只有消来魂器,才能战胜伏地魔。于是,哈利和他的两个伙伴罗恩与赫敏展开了寻找魂器之路。然而,在这过程中,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圣器还是魂器?只要找到三件死亡圣器,就可以成为死神的主人,必定能杀死伏地魔;可没有魂器,伏地魔就永远不死……哈利选择了魂器,与此同时,伏地魔也开始寻找老魔杖。哈利与伏地魔在禁林中相遇了。了解所有真相的哈利选择死亡。他心甘情愿被老魔杖杀死。但哈利并没有死,是因为哈利的母亲在死的那天夜里用爱给哈利施了一个保护魔咒,而伏地魔复活的那天夜里又用了哈利的血,只要伏地魔不死,哈利也不可能死。最后,哈利与伏地魔展开了殊死博斗:“两个人都不能活着,只有一个生存下来,我们中的一个将永远离开……”这是哈利在斗争前对伏地魔说的话。最终伏地魔被自己的咒语击中了,像个凡人似的倒下了。《哈利·波特》系列是魔幻小说,一个关于善与恶的故事,一个充满爱与勇气的故事。伏地魔所没有,而哈利却拥有的伟大的魔法——爱。哈利正义,善良,有担当,同时也充满爱。也许正是因为伏地魔轻视爱,才会被哈利杀死。哈利的母亲在临死前为哈利施下的保护魔咒;邓不利多为保护哈利,牺牲了自己;哈利为了魔法世界的和平,毅然决然选择了死亡……这些都是以爱为前提才会做得出来。“最后一个要消灭的敌人死亡”,哈利做到了,他平静地选择了死亡,走向伏地魔。让伏地魔亲手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个魂器——哈利。正是因为哈利充满了爱,他不想让魔法世界成为伏地魔的天下。所以,他选择了死亡,也消灭了死亡。爱支撑着哈利走完这一切,来自朋友的爱,来自亲人的爱,来自老师的爱……爱是最强大的魔法!700字 读后感
-
我的国史老师——国史十六讲中国的历史如同流水源远流长,我对国史更是蜜蜂喜欢花朵一般,看到国史书便会欣然读起来,可是幼时的我读后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对国史的兴趣一天一天减弱。今年暑假,我在书店无意中发现了这位“国史老师”——《国史十六讲》。读了一会儿,发现这本书内容突出重点,讲得既深又透,讲出了一个所以然,给了我具有历史深邃感的启示,再一次激发了我读中华文明史的兴趣。《国史十六讲》讲述了从中国起源到清朝灭亡的所有精彩片段,介绍了各个朝代不同的风情,各国的友好往来和各式各样的古玩。就这些足以让我们大开眼界了。其中我最喜欢第7讲与第16讲。他们分别讲述了中国的兴盛与衰败。让我一会为祖先喝彩,一面为他们忧虑。唐朝被人陈为“活力四射的世界性帝国”,从李世民到武则天,从盛唐气象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从佛经进国土到佛教繁荣,都能体现出唐朝那时是如此兴盛、庞大。在唐朝618-907年中国家统一,南北朝运河的开通,几座雄伟的京地的修建,与国内的贸易扩大,均刺激了世界各国。唐代的中国发展成了世界大国,亚、欧两洲各地的商人,留学生……那个时候的中国人眼界格外开阔,对其他各国的文化光采博收,将印度的佛教以中国本土的学识与仪式来变化着使用。假如唐朝比作中午的烈阳的话,那清朝便是傍晚的夕阳,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虽然拥有贤明、武功与文治都无与伦比的康熙皇帝,还是政绩颇为可观的雍正,但经受了八国联军的踩踏,清朝变得不堪一击,最后灭亡了。樊树志教授说过:“这是一个不容易到达的境界。谁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我没经历中国的文明史,但我能从《国史十六讲》中深深感受到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繁荣昌盛受人喝彩,让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发奋努力吧,使祖国更加强大!700字 初一 读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