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树700字

古诗中的树

700字 初一

“这古诗中的树啊,多半不是烦恼忧愁,便是坚韧挺拔。”这是我对古诗中的树的定式思维!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这句词,开篇便写春景,一个“欲”字,躲在杨柳的后面,简直都可以看到那刚被洗刷过的天空,映着在风中摇曳着的几枝翠绿的杨柳。下句突然笔锋一转,开始写“恼”了。在这春光烂漫之时,人难道不该精神抖擞吗?实则不然,“浓睡”中的主人公,看上去是被莺啼搅了梦而心生恼意,其实是因情思而心烦。这烦恼啊,藏的千回百转,又恰到好处。

古诗里的树,另一大主题,便是忧愁。“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佳人二字,一见便知是新婚少妇。或是杨柳的柔、软,刚刚好就和人心中烦恼的杂绪,相思的念想吻合。颈联二句“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她睹物思人,徒增孤独、无聊、冷寒、愁苦而已。只可惜,这种烦恼愁苦,我都没有经历过。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罢了,写出来的,必然有些失真。

古诗中的树,但凡和坚韧不拔有关,就一定会和气节与胸襟搭上点关系。“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一开头就写松树在风中挺立的样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到了颔联,更是旨在描写刀子般的狂风,夹杂着漫天白雪,扑打在松树上。而松树却毫不弯折,“端正”的承受这一切。最后尾联“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其实是刘桢在提醒自己的从弟也能有这样的气节。而张九龄的“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表达的却是另一番情思。这句诗把瀑布的风姿豪放洒脱,瀑布边杂树丛生,将万丈的瀑布截挡,飞腾起一片云雾。张九龄在贬官后又重获赏识的踌躇满志跃然纸上,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

诗人眼中的树,凝聚了太多的想望与情思。望我也能像树一样有着容纳万物的柔,及细润无声的软,坚韧的气节,和宽广的胸襟。

诗词中的明月

900字 初一

夜里,一轮明月缓缓升上天空,隔着薄薄云雾,向人间温柔地撒下万千银辉,柔和的月光仿佛是从天边倾泻下来,流淌在每个人的身上,顿时披星戴月,一阵朦胧。

掠过历史的长河去遥望,古往今来多少闲人雅士、英雄豪杰将月融入他们的诗词中去,寄无限感慨情怀于明月之中。明月像是思乡情感的代名词,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写不尽的事物。它在历史上越过千年,成为所有舞文弄墨之人的“情有独钟”。

“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从多少孩童的稚嫩声音中流露出来,被多少人口耳相传,幼儿启蒙的第一首唐诗往往都是它。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早已传遍大江南北,无人不晓了。但只有真正远离故乡时,人们才能体会到李白那沉沉的思乡之情,领悟其真谛。床前天边那轮洁白的皓月啊,你连着多少独在异乡的游子的心,牵扯着多少相思之苦,把多少思乡之情传递给了远方的故土,你是多少人的情之所寄!

中秋佳节,本是全家欢聚团圆的日子,本该人逢喜事精神爽。却是谁在月下独酌,独愁?是谁举杯对明月,把酒问青天?在月下声声叹息的苏轼,举着酒杯,望着明月,透过层层云雾,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又忆着什么。感叹着在人们离别时才圆满的明月,思念着弟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无可奈何的苏轼,只得通过明月,向亲人传递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中秋佳节那轮洁白的圆月啊,你连着多少血肉亲人的心,牵起多少人的离愁,又带着多少人对亲人美好的祝愿。愿相隔万水的人们,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滚滚尘嚣的沙场上,埋葬着多少血与泪,又理葬着多少国仇家恨。精忠报国的南宋名将岳飞,在战场上带领着锐不可挡的岳家军英勇奋战。“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说不尽的雄心壮志,英雄热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这一词一句,怀着万斛的英雄壮志。烽烟沙场上那轮洁白的月亮啊,你见证了多少英雄豪杰的飒爽英姿、雄心壮志。你目睹了多少忠勇烈土在这片尘土飞扬中挥洒热血汗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沉痛之笔,字字掷地有声。愿这杯尘土,能埋葬你的一片铿锵热血,赤胆忠魂。

明月,被古今多少文人墨客赋予了灵魂和生命。它被寄托了情感,交代了使命,跨过万水千山传递着相思,带着人们的希望与情怀永存。

向来情深,何以言表?寄于圆月,以明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