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蒋一对一1200字以上

李、蒋一对一

1200字以上 四年级 叙事

李小朋和蒋小潇是分别是我们男生的“天启帮”和“天王帮”的头目,他们俩经常闹别扭,今天他们就闹了一个别扭。

今天英语课上完后,我去小便的时候,听见李小朋在那边说:“等会儿我要告蒋小潇。”过了一会儿,我听见有人在喊:“邹老师来了!”李小朋恨恨地说:“来得正好。”李小朋便对邹老师说:“邹老师,蒋小潇上英语课的时候拿口水吐我的铅笔盒。”邹老师马上问蒋小潇:“蒋小潇,是吗?”蒋小潇说:“没有,是他先……。”邹老师没等他说完,又说:“我问你,是吗?”蒋小潇说:“是!”

邹老师又问李小朋:“你有没有动过他?”李小朋一点也不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邹老师说:“我再问你一遍,有没有?”李小朋又说:“没有!”然后邹老师又问孙小睿:“孙小睿,李小朋有没有打过蒋小潇?”孙小睿说:“我没看清楚。”这时沈小灏说:“打了。”邹老师又把沈小灏批评了一通,因为沈小灏坐最前面,李小朋坐最后面,他这是在做伪证。沈小灏这个自讨苦吃的家伙,又被无缘无故地骂了一顿。

后来开始上语文课了,邹老师说:“看来我也要像昨天师老师那样不上课了,又该谈论你们这件事了!”谈论了半天,李小朋始终不说话。邹老师就问:“李小朋,你今天有没有碰过蒋小潇?有没有跟他说过话?”李小朋被她逼得只好说:“碰过”。“那么碰过什么?说了什么?”李小朋被这个问题给憋死了,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哪会记得住啊?我想我也跟李小朋,早就不记得了,比如我问你:“你今天早上五点二十分有没有碰到谁谁谁?”你哪会记得啊?

邹老师真能撬开李小朋的嘴啊,真会破案啊!后来,我们终于从蒋小潇口中得知是李小朋早上先说蒋小潇忘恩负义,然后又拿手拍蒋小潇,又拿橡皮扔蒋小潇。蒋小潇这人很聪明,李小朋扔他的时候,他就马上一闪,那些橡皮掉在地上蒋小潇根本就没动过它们,这就作为证据了。

我跟你们这些读者一样,到现在还一头雾水,不知道李小朋为什么要说蒋小潇忘恩负义。后来他们又谈论了很长时间,我们才终于勉强猜到来龙去脉了。原来是早上黄小昀把本子发给蒋小潇的时候,蒋小潇以为是发错了,又把本子还给黄小昀了,李小朋就骂他忘恩负义。

李小朋本来不是在告状吗?正好一直站在讲台边上——他这个傻瓜,我从来不会告蒋小潇的状的,因为蒋小潇他每次都振振有词的,因为他知道的方面很多嘛,他每次都知道哪里错、哪里对,你打他,他都不会还手的,或者还手了也知道该怎么说,所以我从来都不会和他较量,因为和他较量我每次都是吃哑巴亏的,而李小朋这个傻瓜却跟他较量。

这时,邹老师正好开始训斥他了:“李小朋!你以前和许小阳就有一次,因为许小阳两三年前揪过你的头发,所以你就怀着的报仇的心态去还揪许小阳的头发,把许小阳给惹怒了,一不小心被许小阳揪起头发来了。”我觉得这很像《三毛流浪记》里的一男一女打架,男的脱女的高跟鞋,女的揪男的头发。

然后邹老师又把李小朋给批评了一顿,最后她说:“李小朋,我希望你以后别这样了,下去!”像是在批评李小朋一样。李小朋可真倒霉啊,告状倒被批评了。邹老师又说:“我相信你们的气量,男的气量嘛,大的话非常大,小的话非常小,就比如说郭邦可(她怎么举了俺的例子呀?)和许小阳打架了,两分钟以后,就好了。李小朋和蒋小潇打架了,三分钟后,就好了。”

邹老师就举了这个例子。果然,中午的时候,蒋小潇就和李小朋一起出黑板报了。邹老师说:“看到了没有?你们俩个碰架,三分钟又好了。”他们俩个又和好了。中午蒋小潇带着我们玩“狼人”的桌游,也带李小朋玩儿了,李小朋圆圆的像皮球一样的脸开始笑起来了,非常好玩儿,可他今天上午被邹老师骂的时候,脸就拉得很长很长,像长颈鹿一样,真恐怖呀真恐怖。

上海普陀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6)班四年级:郭邦可

李五慈善原来好简单

900字 初一 记叙文

拥有一颗慈善之心,惠及他人,人人都是慈善家。但我却不得不说一位古代的慈善家:李五。“慈善家”这个说法是近代才有的,但李五作为一名益泽万民的富人,朝廷钦赐他“乐善好施”的金匾,他无疑是一个大慈善家。

李五原名李英,晋江池店富甲一方的豪商。我们闽南语有句俗语叫:“富得像李五一样”由此可见,李五的财富是何等的巨大,更有人说他是富可敌国。相传,李五家用的脸盆都是金的,水池里捞起来的田螺,壳也是金的,池塘里还藏着金水牛。可他平时却很节俭,住小屋,吃粗粮,一文钱都不乱花。这样节俭的一个人,却为当地做了许多贡献。李五慷慨解囊,铺筑途经家乡的泉安古大道中的石板、修吟啸桥、桥亭桥,保证道路畅行,益泽万民。他重视教育,创办桂岩书院,让村中学子就学,其子孙十二世文武科第蝉联。而他对当时泉州也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不仅重修洛阳桥还重修六里陂。

同时,李五还为建泉州东狱庙捐米150石,他屡次在东狱赈饥布施,百姓欢声盈野动这样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家,拥有庞大的财富,却是忧国忧民。在百姓需要时,慷慨解囊。他没有贪图奢侈的生活,确省吃俭用。将自己的财富施予人们。

他关心人们,用“心”去做慈善,感化了许多人。做慈善的不是钱,是心。李五用他慈善的心,帮助人们,是我们晋江的骄傲。

李五自小随兄经商,后承兄业,往来于江、浙、漳、广一带。家乡土地肥沃,水陆交通方便,李五利用其优势,发动里人和邻村的村民种蔗榨糖,大构仓舍,榨季时大量收购外运。在一次暴风雨中,李五一座糖仓倒塌,数天后清理仓库,发现被泥土覆盖没有溶失的黑糖,色变为灰白,其味更清甜。因之,他把制糖最后一道工序采用泥土覆盖,生产出赤砂糖,其质量明显优于其他蔗糖,销路越来越好。从而他累积了更多的财富,但在往后的日子里,却也将这些财富都之于民。

从这位慈善家身上,我明白到,好人总会有好报的。他的这些事迹流传至今,李五的乐善好施精神成为弘扬晋江慈善文化的样板,也见证了晋江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后人也为这位伟大的慈善家见了一座李五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创设于晋江池店村凤池李氏家庙,以文献及实物介绍明代富商李五乐善事迹。展厅面积280平方米。这座凤池李氏家庙始建于明初,历代多有重修,但始终保持明崇祯年间重建旧规。内存有明代《赠陇西李公俊育重修洛阳桥序》碑刻、《乐善好施》匾额及多副颂扬李五的柱联。走进李五,我感受到了慈善。我们当代有无数的慈善家,像李五一样,虽然很富有,但不是用钱做慈善,而是用“心”做慈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