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读后感:读《六颗子弹》有感600字

四年级读后感:读《六颗子弹》有感

6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哈佛家训》之《六颗子弹》这篇文章。文章用一则短小精悍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智者,一个英雄——卡尔森!

一天,一个劫匪抢了卡尔森的手表和钱夹。卡尔森说:“先生,我家里有一个极其凶悍的老婆,她一定不相信我被抢了。”劫匪道:“那关我什么事?”卡尔森说:“能不能麻烦你,用手枪在我的帽子、外套、裤管、靴子、手帕、手套上各射一个洞,这样我回去会好交代一些。”老实的劫匪是一个男人,他也同情男人在家的处境,他一一照做了。做完一切,劫匪准备逃走了,卡尔森却拦住了他,要求还回手表和钱夹。劫匪举枪威胁,卡尔森却平静地笑着说:“六颗子弹打完了。”于是,钱夹和手表又物归原主。

人总有面临困境的时候。如果你面临了困境,一定要把困境看清楚,然后瓦解困境。卡尔森的困境不是劫匪,因为劫匪是一个“瘦小男子”。他的困境是“六颗子弹”,这是他无法抵挡的力量。他运用了瓦解的办法,让一支充满威胁的手枪变成了一块毫无杀伤力的小铁块。于是,他安全地脱险了,而且毫发无损,没丢一针一线。

如果换做一个普通人,面对拿着枪的歹徒早就乖乖投降了,心里念叨着“钱财乃身外之物,保住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大道理。即使把衣服剥完了,也行,只要别丢了小命就好。如果是我呢?早就吓得屁滚尿流,“拿吧!拿吧!只要你饶命即可”——唉,十足的小懦夫呀!

读了这篇文章,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聪明人总是临危不惧,在危险的时候,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甚至幽默风趣地用自己的智慧反败为胜。

四年级读后感:读《国外家庭的磨难教育》有感

7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读了《中国少年报》上的《国外家庭的磨难教育》一文,我受益匪浅。这篇文章写的是:国外的一些父母有意识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进行磨练,从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德国,6至10岁的孩子就帮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至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理草坪之类的劳动。我们和国外的孩子相比,相差真是太远了!我的小妹妹竟然还要让父母帮助洗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都不会做。我的自理能力虽然比妹妹强了一点,但是我却没帮助父母做过一件家务事。因为爸爸妈妈不让我干这些事,只要我好好读书、考个好分数就行了。

最近,我又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一则消息,中日学生在内蒙古举行越野夏令营,中国学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考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生存能力远不如日本学生。难怪日本人说:“你们这一代远远不是我们这一代的对手!”我看了这些,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缺乏坚忍的意志顽强的进取精神,一个人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一个国家要振兴也是不可能的。

在美国,小孩子基本上是自己吃饭。而我看到周围的小孩儿基本上都是由父母喂饭,甚至还经常看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我有一个表妹,今年5岁了,却一直由父母喂饭吃,如果让她自己吃,要么光吃菜,要么把饭粒洒一地。

我想,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家庭有意为孩子创造生活的“逆境”,不仅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培养了孩子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做法我们应该借签。“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这些千古流传的佳句,说明我们的前人也深深懂得磨难使人成才的道理。

为了成才,为了强我中华,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去接受一些“磨难”和“风霜”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读后感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