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and压岁钱700字

礼物and压岁钱

700字 初三 说明文

“礼物”

and

“压岁钱”

大年初一的早晨,刚起床的局长儿子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儿子啊,你现在带着媳妇和孩子到我这里来,记得,快点啊!”

放下电话,儿子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父亲怎么了,急忙扯上老婆孩子往父亲家赶去。

就在他们刚到父亲家,屁股都还没坐热,门铃响了,正在打扫卫生的保姆开了门。两个身着皮革大衣,眼戴金丝镜的男人站在门口,见是来拜年的,保姆把他们迎了进去。“局长好!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两人打着揖走进去。油光满面的局长怀抱着襁褓中的孙子站起身来:“你们也新年快乐!发大财!”说完,眼看到了两人手里拎着的大包小包的礼品,严肃地说:“哎呀,不是说好不能送礼的吗?省里查得紧,这样我可不喜欢!”“是,是”两人一边点头哈腰,一边说到:“象您这样这么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好官已经不多了,但这仅仅是些水果,给小孩子添点维生素嘛!”说完,恭恭敬敬地把礼品递了上去。局长给站在一边的儿子使了个眼神,儿子会意,上前接过礼品:“来,到客厅坐吧!”局长和那两人走向富丽堂皇的客厅,在沙发坐了下来。媳妇忙在一边端茶倒水。刚一坐稳,其中一人便掏出一个厚厚的红包,谄媚地说:“局长啊,这是我们俩的一点心意,还盼您能笑纳!”局长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怎么又这样,收回去1”“不,不”那人扶了扶自己的眼镜,“这是给您孙子的压岁钱,让他越长大越聪明,不能不收!”“是啊,是啊。”另一个随声附和着。局长“勉为其难”看着媳妇,对她说道“好,好,媳妇啊,那你就帮我收下吧!啊?”“知道了,爸。”媳妇点点头答应着。坐在沙发上的局长和那两人相视而笑。

以下不需细说,整个春节,局长家自是门庭若市,“压岁钱”络绎不绝。

夜晚,摇篮里的婴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而一旁的媳妇则笑着向丈夫夸道:“老公,咱爸真厉害!”望着眼前那成堆的厚厚的红包,早已笑不拢嘴的丈夫答道:“这,不都是压岁钱嘛!”

若干年后,襁褓中的孙子已成为了小男孩。一天,父亲叫他:“儿子,今天陪爸爸看爷爷去!”孙子天真的问道:“爷爷住在哪里?父亲尴尬万分:“爷爷,爷爷,在**监狱里。”

重阳节—不该淡忘

700字 初一 散文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说明文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