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恰同学少年》有感650字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650字 高三 观后感

追忆往昔峥嵘岁月,今又为何感到迷茫?江山代有人才出,上下求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知道这些年如何混过来的,但自从我看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我就知道,我的是生活变了。遥想风华正茂的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何等的酣畅与潇洒,难忘教书育人的先生们,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竖长天的开明高尚与坦荡无私。我不只一次怀疑现实,怀疑中国当前的教育制度,怀疑当代的同学少年。如今艰难探求,却恐迷失在这茫茫人海。

理想似乎离我们青少年越来越远了,作为在蜜罐中泡大的一代,是否失去了什么呢?邓颖超说过:“希望你们不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一代,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一代,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不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饿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大一代。”故我今日之少年若昏昏噩噩,贪图安逸,碌碌无为,那么谁来担负起民族振兴只大任,谁来完成先烈们的革命思想?人的一生不可虚度。

诚然,我们处的时代是一个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用刺刀和子弹去筑造新中国,不必用鲜血换来一个崭新的世界,但我们必须明白:国家仍很贫穷,民众仍很愚昧,思想观念仍很落后,物质上的利益正蛊惑国民的心智。所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社会上的一切不公平与不合理都必须被改变。梁启超有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

名与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

最后我想借孔昭绶校长在“明耻大会”上所致辞结尾:同学们,我们必须拿出十倍的精神,百倍的努力,励精图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第一次

8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如此浩繁博大,广鹜精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少不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100多万年前,当我们的祖先第一次摆脱了森林的束缚,直立着身躯踏上了土地,人类便从此开始了向自然进军的伟大征途;几十万年前,当人们第一次在钻木中取得了火种,人类又第一次吹响了征服自然的号角……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第一次”的伟大实践与发现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

社会在无数“第一次”的跋涉中走到了今天——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里,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第一次”,代表着革命首创精神,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气魄与胸襟。

从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摆脱了外国模式的束缚,到十年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领导下第一次在华夏大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第一次建立经济特区的尝试,到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7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共产党人进行的无数“第一次”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充满生机,蓬勃发展。

第一次,即史无前例。历史,是现实的老师,但历史又常常会使我们的视野停留在过去;而每一个“第一次”,也常常会受到来自历史与现实的阻力,这就需要勇气与胆识。试想当年,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们倘若盲目地遵循苏联城市暴动的经验,不敢根据中国实情走出自己的“第一次”,倘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大胆改革,中国社会哪能有繁荣昌盛的今天?

当然,我们并不是盲目地认可“第一次”。对于那些腐朽的、肮脏的乃至反动的“第一次”,我们理所当然应当嗤之以鼻,因为我们所提倡的是根据历史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民的利益,根据我国国情,在改革的大潮中解放思想,开阔眼界,做出有益于社会与人民的“第一次”。这也是历史寄予我们青少年的重托。

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然而,那千千万万敢于从事有益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第一次”的实践的勇士连同他们的丰功伟绩,将常留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观后感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