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读后感
“?”是什么?它是探索,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我们生活在“?”中,就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因此,“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但是,有谁会对这个现象追根求源,不断发问,直到将它搞清楚为止呢?就像是那个掉落的苹果。假如当时被苹果砸中的人是你,你可能就只抱怨一声:“唉,真倒霉。”就算了。但是牛顿就问了:“为什么这个苹果不往左掉,不往右掉,也不往上飞,唯独往下掉呢?”带着这个“?”,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异曲同工。小时候的爱迪生很爱发问,常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发问的对象。如果他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满时就会亲自去实验。有一次爱迪生看到了一只母鸡在孵蛋,便问:”妈妈,为什么母鸡天天坐在那里不动呢?“妈妈告诉他:“母鸡在孵蛋呢!”爱迪生便想:如果母鸡可以孵蛋。那我也一定可以!于是他真的去“孵”蛋了!但爱迪生之后的成就,和他这种好问的精神密不可分。 谢皮罗放洗澡水产生了“?”,研究出了洗澡水漩涡的转动规律;波义耳对紫罗兰遇酸变色产生了“?”,发明了酸碱试纸;奥地利医生看见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产生了“?”,得出了“眼珠转动时,人是在做梦”的结论……这些都在说明:问,真的是太重要了!我们见到许多细小的,司空见惯的事情,都可能蕴含着科学道理!所以,见到不懂的事情一定要问,不停地问。在不停的“?”中探索真相。问,问,问!从幼稚走向成熟!问,问。问!从无知到有知!问,问,问!发现一个新世界! 问,问,问!不停地问,直到把“?”拉直变成“!”,我们就找到了真理!
山东东营东营区东营市育才学校六年级:高佳琦
地王观光
昨天,我去了地王大厦。
我站在深圳最高的“深港之窗”,俯视深圳,马路上的行人像小小的蚂蚁,路上的汽车像甲壳虫。从望远镜里我看到了充满活力的梧桐山、美丽的香港、长长的深圳河……最让我惊叹的是邓小平爷爷和撒切尔首相的蜡像,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
深圳育才四小二年级(2)班 王为
相关推荐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列宁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一个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楚文王曾经沉迷于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对楚文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文王被迫接受.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一起,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以示行了鞭刑.文王不解说:“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太保申却说:“对于君子,要使他们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们皮肉尝到疼痛.如果说让君子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尝到疼痛又有何用处?”楚文王听后深深自责,从此不再沉迷女色,奋发图强,不久就兼并了39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疆土.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教训,改过自新,才能不断成熟起来.索福克勒斯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承认错误并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弃,而是一种诚实的态度.4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仿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只要你付出了,你的努力就不会辜负你。它经常被人们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这样的例子就有许多。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匡衡,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可是无奈家里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里学习。有一天,匡衡发现邻居家灯火通明,就灵机一动在在自家墙上偷偷凿了个洞。就这样,每天晚上匡衡都借着从邻居家“偷”到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只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就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让我们铭记这个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它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时时激励我!300字 六年级 应用文
-
仿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作文仿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只要你付出了,你的努力就不会辜负你。它经常被人们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这样的例子就有许多。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匡衡,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可是无奈家里买不起灯油,无法在夜里学习。有一天,匡衡发现邻居家灯火通明,就灵机一动在在自家墙上偷偷凿了个洞。就这样,每天晚上匡衡都借着从邻居家“偷”到的灯光,孜孜不倦地读书。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只要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就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让我们铭记这个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它将成为我的座右铭,时时激励我!350字 六年级 叙事
-
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深深的吸引了我,并告诉了我做事锲而不舍的道理。谢皮罗发现了洗澡水的漩涡,波义耳发明的石蕊试纸,奥地利的医生看到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得出的结论。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读完文章,锲而不舍的道理时时萦绕于心。我想只要我们有一双明锐的眼睛,也就会发现生活的秘密。我记得我去婆婆家拜访,到了那里,我仿佛来到天堂,在那里,我可以忘记烦恼,忘记拘束,可以尽情地玩,说不开心也不行。婆婆家还养了一只小狗。有一次,我想带狗出去玩,可怎么也找不到它,于是同哥哥一起去找,最后在草丛中找到了它,我们悄悄地走上去,啊!他在吃草!我差点喊了出来,但是我们不露声色,趴在草丛中,观察着狗的一举一动,狗吃完草没多久,就全吐了出来,但吐出来的不再是干净的草了,而是贴了一层粘稠的白泡沫,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我查阅了不会说话的老师---书,才知道了狗吃草是为了排毒。我还知道蚂蚁搬家和蜻蜓低飞都是要下雨的现象……。正像数学家话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锲而不舍”“独立思考”“见微知著”这些多好的词啊,我们虽然认识,但是又有谁知道这里面的含义,我们可以不断思考,不断锻炼,不断学习,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有收获就一定有付出。莎士比亚说过,珍惜时间的人,时间也珍惜他。这句话本来就是一个真理。只要我们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你就能有所收获。其实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我见微知著,有所提出,有所发问,那么,当我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我也能发现真理。65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仿写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在家里时候,我正在梳头发。可是,因头发太多,不通顺,而造成我的头发,点了很多。在我捡起已给头发。想把它拽断。可是,我的指甲不小心的碰到了头发的最顶头。有一瞬间的掉了。我又拿起来,看了看,发现头发的最顶头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的直了,而是变卷了。我又多试了几次,都是这样。我就提出疑问,头发为什么一拉最顶头,就会变卷?……我又问了妈妈,妈妈说不知道,在理发师烫发的时候,就是通过这个原理来让头发变卷的。我才知道,头发是一种有弹力的东西。所以才会变得很卷。200字 六年级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读后感读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我明白了许多关于真理的来源。这篇课文讲的是三名擅于观察的科学家分别敏锐地发现了三种真理。真理,总会被那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所发现。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成“!”,就找到了真理。这是课文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一句话。我认为真理被发现,说简单不简单,说难又不难,你只要能在一些正常的事情中,找出不正常的东西来,并不断求解,这就算找到了真理!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很平常,却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事件。比如: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又从西边落下;为什么有时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情况呢?为什么水能熄灭大火呢?这一连串的“为什么”看似正常,却对于那些真理爱好者来说又是那么的不可思议!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想尽一切办法,来发现其中的真理。这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三名发现真理而善于观察身边的小事的真理爱好者发现真理的全过程,我们应当好好学习他们锲而不舍的精神,别忘了,我们不断的观察与求解,真理才会诞生!450字 读后感
-
一百个母爱故事读后感前段时间母亲节,爸爸送了我一本书,书名叫做《一百个母爱故事》,爸爸送书给我的时候,还对我说,让我用心看完。我就认认真真的看完了这本书,看完后,书中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价的东西。在《一百个母爱故事》中,作者通过一个温馨的词语“母爱”把所有的故事都巧妙地贯串起来,给我们描述了人世间种种母爱的形式:伟大而坚强的母爱;含义丰富的母爱;无法衡量的母爱;塑造生命的母爱。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肺腑.发人深思。《盲道上的爱》中的那位妈妈为了使女儿能重见光明,天天闭着眼睛做事。我被这种不可思议的母爱所感动。《母亲的遗画》中的那位后母,不惜把自己的名画说成是凯瑟琳亲生妈妈画的,使她少一份忧伤。我被这种含义丰富的母爱所感动。《美丽拯救世界》中的那位母亲很漂亮可她为了自己的女儿去行乞,她的女儿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我想:原来乞者同样可以是美丽的。书中一个个母亲的形象都足以打动任何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让我们一起感谢母亲,感恩母爱吧。茫茫书海,好书难求。读一本好书能够荡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悟很多道理。但愿像《一百个母爱故事》这样的好书越来越多,但愿大家都能看到这些好书。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这本书的作者是董宏猷爷爷。这是一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梦幻体儿童小说,其中,我最喜欢的梦是《抓"死”》。他讲述了王明的音乐老师刘老师为了救一个即将被汽车夺去生命的小朋友,而倒在了车轮下,王明伤心极了,他下定决心,要去找死神把刘老师要回来!历尽千辛万苦,王明终于见到了他很想见到的刘老师。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勇敢的去面对,不能因为害怕,就退缩。哭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大家一定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2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篇一:《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是《悲剧的诞生》,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因此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态度,是肯定人生还是否定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在生命的强成衰弱。他还宣称"上帝死了",号召打破偶象,破坏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人类的活动(不论体力或智力的)创造了艺术,艺术来源生活,而那些不朽而光辉,得以长存至今艺术形象,是人类活动在无边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下,脱颖而出的精华。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人类文明以自己的社会形态、文化风格为原型,创造出了众多特点鲜明的艺术形象。在这些形象当中,堪称经典,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位,即本文将要讨论的夸父和普罗米修斯。在讨论他们之前,我必须不厌其烦地补充一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将有助于文章的铺展和读者的理解。所以请耐心地读下去,肯定会有所受益。【篇二: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我首先想申明两点。其一,我是悲观主义者,但努力做最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其二,我是唯心主义者,但努力做最现实的唯心主义者。之所以说我是悲观主义者,首先,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人的生老病死都不由己。终其一声也不过是一个走向坟墓的过程。而且,在这过程中,痛苦远远多于快乐,而仅有的快乐又都是基于痛苦而产生的。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一下,比如,你获得了某种成功,你为其快乐,更多的是为你的“付出有了回报”而快乐。而付出的过程势必是痛苦的。所以说,你只是在快乐“我的痛苦已经过去”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悲剧,虽然有高潮有唯美,但落幕必然是悲剧。之后,为什么说要做最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呢?既然人生是悲剧我们怎么办呢?最近在看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总结道,艺术是可以拯救悲剧的。或者说,艺术可以暂时拯救悲剧,但不断会有新的悲剧诞生。而艺术拯救悲剧的方式有两样。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精神通俗的来说就是,我们会做美丽的梦,但我们即使是知道那仅仅是梦,是终究会醒来的梦,我们也是要做的,因为这是我们获得快感的途径。酒神精神就是,明知道是悲剧,但我们享受表演悲剧的过程。“悲剧以其壮丽和快慰”吸引我们。说到底,我们理智的知道人性是功利的,人生是悲剧,但我们用艺术(非理性)来掩饰真理周国平的原文是“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用艺术的‘谎言’去掩盖某些可怕的真理”。正如我那篇文章所说。“我爱你,只是爱你的价值和我的付出”,很多人都跟我说,我觉得对,但,太寒心。是啊,我们宁愿相信戏台上双双化蝶的故事,我们宁愿相信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用自己创造的艺术的美来掩盖真相,从中获得快感。这就是日神精神的体现。是啊,如果将一切看透,人生尚有什么乐趣?就让我们做一场华丽的梦吧!其实,也正如我评价董小宛的文。《幸福只是我们的感觉》其实,人只要自己是觉得幸福,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幸福。这也可以和尼采的“强力意志”拉上关系(呵呵,最近被YW同学灌输了不少尼采的思想,拿他来说事啦)董小宛嫁给冒辟疆,受尽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因为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人的幸福感只是来源于自己的选择权。而且,她尽可以将冒辟疆所有的行为给套上美丽的外衣。即使对她的疏忽也可以当作孝道解释。如此,还有什么不幸福的呢?总之,如果认为自己不幸,我们总能找到不幸的理由。如果认为自己幸运,我们总能找到幸运的理由。(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也是“强力意志”的体现。)但是,在“唯心”的同时,我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认同普遍的价值观,因为我生活在这个社会,也是受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影响所长大的。我需要通过别人的反应来确定我的行为,从而认同自己的价值。所以,我的行为永远不会过于偏离大众的价值观。我安分守己地做好大众价值所认同的事,比如,做个好学生,比如,做个好员工。也许,将来按照适当的模式结婚生子。因为我不能不承认,符合大众的某些物质或是精神追求比较容易引发我的“幸福感”。比如别人的欣赏,比如用自己的才能换得的金钱和地位。总的来说,社会认同感是我“幸福感”的最主要来源,所以我必须学会现实。我用美丽的“艺术”装点生活,同时也享受“听天由命感”。既然我们无法逃离生活,那我们就学会享受而非忍受它。【篇三:《悲剧的诞生》读后感作文】一个人的世界,读懂的时刻,第一次看到过这样透彻的言论,让那么多一直以来很模糊的东西变得如此清晰,我变得如此通透,在哲人的面前我是一个透明的灵魂,我好像是与一位哲人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来了一次撞击,满满的一地,我慌忙地俯身捡拾起的,都是闪烁着哲思的光芒的珠贝。或者我是在哲人的窗外,看见他来回踱步时燃起的袅袅烟雾,那是思想的丝缕灵性,我屏息静气,心中却有狂浪翻滚,让我想跳想叫想哭,为这些年的混沌在瞬间地流泻,想跳想叫想哭想告诉一个人我的感受,然而,没有。周围很静,苏说:静,净。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无比的静。我明白这样的话的意思。有对手才有博弈的乐趣。柔弱的天性将来也可以发展壮大,因为,思想具备极大的包容性,没有哪种思想是单而纯的,其实人也如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人都在塑造着别人,同时被别人塑造,不仅是身边的人,还有穿越时空的阅读的对话。今后的岁月里,怎样让人们在熟悉我的思想的同时,不去追溯我此刻的境况呢,然,在境况中可以更深透地理解我此刻的思想,就像对一部伟大的作品的理解都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一样,每个人都是让人评说的对象,在理解这个词的诱惑下,我有一种想脱光衣服充分坦诚的冲动,然而我没有,历史也不会,所以戏剧诞生,而迷惑的一生就是我的戏剧,遮住了历史。这本书让我知道,我就是一个奇幻无穷的个体,跟政治无关,跟文化无关,跟道德无关,我不再把自己变成一把直立的刀,单薄,尖刻,没有灵魂般地游走在混沌的世界里,割破自己,伤害别人。我不再以为是痛苦遮蔽了所有美的东西(这里专指表面的东西)依旧采取了一种比较正常的表达方式:高歌。关上窗户,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高歌,永远…循着哲人们的韵律……【篇四: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不急不慢地看完两遍,有人说看尼采的著作有强烈的快感,这本书尤其如此。因为激情的挣扎而充满热血,有非常鲜明的青春印记,观点尖锐独到,不,是惊世骇俗,当然还有意气风发和作为尼采第一本著作的生涩。但这也是他思想的开始,以后的论断都源于这部著作,或改变,或变形,或扩大,或深化……在尼采的世界观里,世界的真理是无常和残酷的,任谁见了都了无生趣。但是,不同于叔本华停留于悲观主义,尼采以满腔的勇气要超越悲观主义,寻找生的意义。他把眼光放在了所有民族的典范——古希腊文化,攫取了日神与酒神两种艺术形态,并把酒神奉为最高的神祗。在他看来日神和酒神两种冲动都源于世界的真理,但是日神是希腊人用来掩盖残忍现实的美好形象,因为靠着日神的幻影保护,才免于直视血琳琳的真相,才能引诱人有活着的强烈欲望。但酒神却直接映出赤裸裸的事实。在酒神精神里的人,个体化原理崩溃,无生存意志,处于无意识的极大痛苦及无比快乐中。而悲剧的诞生就在日神与酒神的碰撞中,日神的月桂碰了醉酒者,让他的无意识感受得于形象化、概念化,而他才得于看见。所以,希腊悲剧开始只是歌队,酒神的信徒们沉溺在酒神精神里,主角酒神只是被假设在场。后来酒神才被具体化为形象出现在舞台,而歌队则改为用于隔绝外部世界的屏障,但仍保留酒神信徒的性质。只是后来,酒神精神被驱逐后,歌队就退化为无关紧要的陪衬。尼采惊世骇俗的言论在于悲剧的破灭解释,日神与酒神的观点只能算是独特视角。本来日神与酒神精神都直接来源于大自然的感受,无关个人知识和经验,是大自然的回响。但是当科学观历史观追究因果关系和证据的时候,神话就破灭了。酒神赖以生存的乐土也就被毁了。酒神精神被苏格拉底的“理解然后美”,被世人无穷的求知欲和贪念逼到了黑暗的深渊。反抗酒神的结果也断送了日神艺术,之后所追求的艺术都是无生命的仿造品。这完全是反理性,反科学,反学术的极端态度。此话一讲,思想界学术界的极端愤怒使它对尼采这部得意之作保持沉默3个月之久,才爆发了浩荡的声讨。尼采看到悲剧文化的毁灭留下了巨大的空白,但他当时有完全的信心预告此精神将在德国高贵性格中再生。而被寄予希望者是当时与他有热烈友情的音乐家瓦格纳,他的音乐体现了世界的声音,召唤神话,唤醒沉睡的悲剧文化,到达歌德、席勒等都未达到的地方,接过古希腊人的文化旗帜。他认为从日神、酒神、苏格拉底延伸出三种人:一种人被苏格拉底式的求知欲束缚住,妄想知识可以治愈生存的永恒创伤;另一种人被眼前飘展的诱人艺术美之幻幕包围住;第三种人求助于形而上的慰藉,相信永恒生命在现象的漩涡下川流不息,他们借此对意志随时准备好更普遍甚至更有力的幻影保持沉默。当然他说这三个等级属于天赋较高的人,他们怀着深深的厌恶感觉到生存的重负,于是挑选一种兴奋剂来使自己忘掉这厌恶。尼采说《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年青人勇气和年青人的忧伤的青年之作,即使似乎折服于一个权威并表现出真诚敬意的地方,也仍然毫不盲从,傲然独立。”他是一个可爱的叛逆者,这权威可以说是瓦格纳,也适合叔本华。崇拜偶像却个性倔强地保持自己的独特性,真心崇拜,真心迷恋,可也是真心叛逆。后来尼采与瓦格纳友情破裂,与写《悲剧的诞生》迷恋心境不同的是,后来他频频抨击瓦格纳,不但不把最高艺术形态悲剧文化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还称他为浪漫主义的虚弱者,而且认为错识瓦格纳是本书最大的错误。当然他与叔本华也决裂了,还有他大学时代不惜转学追随的导师李契尔因为对此书与社会一同沉默,让他难于接受,反应亦异常激烈,发出了一封语气傲慢的信。如果说,古希腊人永远是孩子,尼采也是个孩子!【篇五:读悲剧的诞生有感】《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哲学著作,该书涉及的是哲学中的重要分支——美学。在这一领域,学术界一向重视黑格尔、帕克以及后来的本雅明、阿多诺等人的研究成果,尼采的这一著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悲剧的诞生》一书却一直为艺术家和诗人们推崇。仅以我们中国为例,鲁迅、周国平、郭沫若以及现在的“新裤子”、“超载”等摇滚乐队都曾对这一著作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撰写《悲剧的诞生》时,尼采还是一个意气风发、初露头角的青年学者,然而仔细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他不仅阐述了西方艺术的源头,而且也为他自己的悲剧命运写好了注脚。也许这本书的问世本身就意味着尼采悲剧命运的开始。尼采在书中把西方艺术的源头归结为日神情结和酒神情结,而尼采尤为推崇后者。酒神情结即迪奥尼索斯情结,此后一直为众多学者和艺术家关注,比如王小波就曾以迪奥尼索斯情结为题写过多篇杂文。在中国文化中,酒神情结也在诗人、隐者和失意者中十分流行。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年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是一个国家分崩离析、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度尖锐的年代,那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年代。在那个时代,产生过一批令后来人神往无比的隐士。他们或不问世事、一心耕读,或放浪江湖、蔑视权贵,或庙堂为官、勤心修身。不管是“隐于野”的小隐,还是“隐于市”的中隐,抑或是“隐于朝”的大隐,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迪奥尼索斯情结。例如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先隐于朝而后隐于野)就是一个喜诗好酒、寄情山水的隐士,迪奥尼索斯情结在他身上展现无余;更不用说让无数文人向往的大隐组合“竹林七贤”了。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魏晋士人,自然可以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与药和酒是分不开的。竹林七贤中著名的刘伶(天地为屋,房屋为衣,赤裸终日)、阮籍(猖狂一生,难效长途之哭)以及他们的精神领袖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都是终日与酒相伴的狂士。由此可见,酒神情结和日神情结的交织在中国文化中同样可以找到映射,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在西方,酒神情结在哲学家、音乐家、画家和诗人中都存在,而在中国,似乎主要是诗人钟情于酒(自然是以酒为命),而像著名画家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哲学家朱熹,我们并没有听说过他们好酒的记载,这也许与中国儒家思想的深入影响有着很大关系。可见,中西艺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用“殊而不同”而又“殊途同归”来概括吧!尼采在书中对西方艺术的这一源头作了深入的阐述,并运用这一论断对西方历史以及现实中种种艺术现象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尼采和著名音乐家瓦格纳是好朋友,而在书中他对瓦格纳的音乐作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尼采分章节对希腊、罗马的各方面的艺术文化进行剖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尽管与黑格尔、帕克相比,尼采在美学上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他的论断和阐述多有随意性和主观性明显的缺陷,他的文字逻辑性和严密性也有待推敲(这方面的缺陷与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经典著作《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有相似之处),但是他对西方艺术的分析,他在书中所体现出来的悲剧人生观,仍然深深影响了几代艺术家和文人。该书中许多看似随意、漫不经心的论断成为后来许多文人的座右铭或者信奉的箴言。在该书的末尾,尼采用悲凉的笔调写道:“就算人生是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场梦,不要失去了梦的情致和乐趣;就算人生是悲剧,我们也要尽情地上演这场悲剧,不要失去了悲剧的壮丽和轰烈”。这句话成为许多喜爱尼采的文人、甘于孤独的斗士的座右铭,而同时似乎也为尼采孤寂而又悲壮的一生埋好了伏笔。尼采靠《悲剧的诞生》而成名,《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问世使他成为继叔本华之后“唯意志论”的代表人物,而他鼓吹的“生命意志”、“重建偶像”的超人哲学即使他成为德国哲学的领军人物,也给他带来了无数谩骂和污蔑。也许在他撰写《悲剧的诞生》时,他就已经预测到自己一生的悲剧命运。在他精神失常后孤苦的日子里,在他郁郁不得志、愤愤而终的时刻,甚至在他的哲学为俾斯麦和希特勒所所以解释、肆意篡改的年代,这一悲剧似乎一直在延续。这已经不只是尼采本人的悲剧,也是人类,是这个世界的悲剧。【篇六:《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发表时,古典语文学界对之十分失望,而瓦格纳则称赞不已,自此他们开始了亲密的交往。但是随着尼采的思想越发具有批判性,瓦格纳却最终信奉了基督教之后,他们的友谊终于终结了。在尼采看来,基督教是一种伪道德,是一种坏良心的体现,同情弱者、抑制生命力的张扬,是一种奴隶道德,这是尼采所无法容忍的。1897年尼采离开了巴塞尔,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漫游生活由之开始。也许德国人在骨子里就是漫游者,就像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诗中对漫游者的歌咏一样,他们如何才能找到安息之所?在长达十年的漫游中,尼采完成了他一生中多部重要著作。尼采对于那“理性主义者”苏格拉底的看法本身就是充满矛盾的,这是由于艺术(它总是幻觉的艺术)面对自己的“视角性的”特性、而认识则想要作为普遍的并且把那些个人的视角作为幻觉而拒绝,艺术的现实解读和理性的现实解读间的冲突因而就变得公开化。,尼采把那敌视艺术的辩证家苏格拉底有时是看成一个消灭那人生活所需并且使人有生命力的基本价值――幻觉的人,有时又看作是一个批判地有足够的理智和勇气去看穿那陈旧的价值并且因此而对那些阻碍人的人格展开的习俗进行清算。看来尼采是在这之后才对认识中的这种双义性有一个明确的概观;而那在艺术的幻觉世界中的双义的东西则更早就被尼采感觉到了,部分地无疑受了叔本华和瓦格纳的影响,部分地也许是通过他自己对于艺术的经验和作为艺术家的经验。【篇七: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在这本书里尼采开门见山的解释了希腊悲剧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是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即日神和酒神。所谓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所谓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酒神精神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把悲剧看作是阿波罗精神与狄俄尼索斯精神而这的合成物。但是从实质上他更欣赏狄俄尼索斯精神。这也就是他所说的音乐精神。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的真实含义。”“重估一切价值,重点在批判基督教道德,审美的人生态度首先是一种非伦理的人生态度。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万物都属于永恒生成着的自然之‘全’,无善恶可言。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所以尼采有这样两句话:“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只有作为一种审美现象,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是有充足理由的。”《悲剧的诞生》主体部分又可以分为两大板块,前十五章为尼采文艺理论的阐释部分,十六章到最后则是将前文提出的文学、美学思想在德意志文艺复兴中的方法论应用,故而下面的内容概括以第一板块为主,后十章的内容与前文多有重复,可以用于对前面概念的佐证和解释。而由上文可见,尼采《悲剧的诞生》存在着两个层次,首先是对古希腊悲剧起源的探讨以及由此生发的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批判,另一层则是潜藏在这些讨论背后的、真正的内核——审美对于人的存在之意义的决定作用,即所谓“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的最初形式。后者是尼采美学的核心,是我们理解其日神-酒神理论的基点,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线索。关于尼采《悲剧的诞生》,学者周国平有过一段概括:“关于《悲剧的诞生》的主旨,尼采原来一再点明,是在于为人生创造一种纯粹审美的评价,审美价值是该书承认的唯一价值,‘全然非思辨、非道德的艺术家之神’是该书承认的唯一的‘神’。他还明确指出,人生的审美评价是与人生的宗教、道德评价以及科学评价根本对立的。……后来又指出:‘我们的宗教、道德和哲学是人的颓废形式。相反的运动:艺术。’可见,‘重估’的标准是广义艺术,其实质是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反对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科学)的人生态度。”尼采在写作《悲剧的诞生》时还出在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之下。尼采在本书第五节中,应用叔本华音乐哲学的观点,说道:“我希望我是在他自己的意志下认识他的。”在第四节中显示提出一个概念——“永在痛苦和矛盾的‵原始太一'”,又称“存在的基础”这与叔本华的把宇宙看作是意志的表象观点十分相似了。果然在第十六章中,他就明确的提出“我们可以称世界为具体的音乐,正如我们称它为具体表现的意志”,暴露出了他的唯意志论的观点。后来提出“权力意志”的命题已经在此显现出了端倪。而能够实现权利意志的所谓的“超人”,即“有艺术才能的专制君主,”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奴役群众。这种超人哲学也在本书中也有眉目。在第十八节中,尼采呼唤“一个具有大无畏眼光,具有指向那未经发掘的世界之勇敢冲力的新兴一代”,这是些非理性的“天才人物”是否认科学的普遍有效性和达到普遍目的的主张,并且开始打破所谓人类可借因果关系而探索宇宙的那种信心。这就是说超人在行动时无需理性的指导和制约,只需要抽象的意志和原始的本能。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尼采已经在《悲剧的诞生》中构造出他在哲学、社会、历史方面的唯意志论。悲观主义。原始复归主义、超人哲学的雏形。他想世人宣扬的是一整套令人震惊的思想,如:自觉的歌颂恶而排斥善,认为追求善行是一种错误;真正的美德与传统的美德是相反的并只有少数人拥有;高等人向庶民开战,抵制时代的民主倾向;意志的力量高于一切,为了具有加害人的能力和忍受痛苦,要执行斯巴达式的纪律,更充满痛苦;男人应当训练来战争,女人应当训练来供战士娱乐等等……【篇八:《悲剧的诞生》读后感】缪朗山译的《悲剧的诞生》,这是读的第一本尼采的书。大大出乎意料。不知道一个如此著名的哲学家,写得竟然是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虽然说得是希腊悲剧的诞生,却讲得是希腊悲剧的精神,并希望以这种精神作为生活的原动力。已经很久不考虑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了。首先是脑子不够用,其次是年轻时代仅有的几次苦思冥想,也都会领我到一种虚无的苦痛与彷徨中去。现在,每当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时,反倒习惯性的用电视,这种更无意义的事情来填补不知如何是好的时间,然后再重新站起来,投入到无穷尽的琐事中去。倒是前几天看的童明先生在论述木心风格的意义时,简短介绍的从尼采引申而来的希腊悲剧精神的解释,让我觉得得到一点安慰:“所谓悲剧意义,是深知人与自然比微不足道,很不和谐,却在这样的基础上坚持:人因为有生命有创造力可以和自然一样伟大,人因为这种伟大而美。这种生命意志的咏唱、陶醉、起舞形成的人的尊严,就是悲剧艺术的境界。”同样,童明认为:“尼采哲学无疑是现代的、世界性的美学思维最重要的索引。”那么,对于尼采的理解,也不是仅仅看看这一本书就可以的,不是仅仅看一遍就能做到的。还有必要继续看下去。也许应该在看尼采的书时,放着瓦格纳的歌剧唱片?1200字以上 初二 读后感
-
《大雪之后》读后感读了《大雪之后》这篇短文以后,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环顾四周,快乐的鸟儿并不多,多数家长一出幼儿园便用棉衣把孩子裹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然后放在车上慢慢推着走。顶多爹妈团个小雪球,孩子隔着手套捧着。因这句话说明了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爱已经达到了“顶在头上怕摔着”的程度;更有甚者,有的父母竟到学校替孩子完成各种劳动任务。举例说吧:有一个中学生,在家一向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的一切,都由父母操办。后来他到外地上学,父母不能陪宿,他在学校里什么都不会干,看到别的同学生活得有滋有味,内心压力很大,最终自杀身亡。这件事就说明了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在生活中,父母都要注重对我们的培养。此外,父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会使孩子在与挫折的斗争中获得力量。现在的家长只知道在温室里培养孩子,把送上门来的在自然里,在生活中锻炼的机会拒之门外。这时,我想起了自己小时侯,每缝大雪之后,总要和朋友们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好不快活。虽然刮着凛冽的寒风,我们却一点儿也不感觉寒冷,因为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我们可以忘记烦恼,忘却忧愁,忘记寒冷,可以一无阻碍地尽情玩耍。但是,自从进了高年级以后,我像被束缚住的小鸟,失去了飞向大千世界的自由。记得有一次,黄昏时分下起了鹅毛大雪。早晨,雪止了,万里江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望着厚厚的积雪,童年时的快乐情景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乞求爸妈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外面那么冷,不玩!”望着爸妈晴转阴的脸,我只好悻悻地走开了,母命难违呀!我渴望在外面和小伙伴一起嬉戏,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只能在日记里宣泄自己的情绪,因为那对我太遥远了。我想高声对所有的家长说:“随着岁月的流逝,时间的推移,你们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我们除了把学习搞好以外,还需要德、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的生活是七彩的,我们需要新的生活方式,不能像你们要求的一味学习、学习,如果你们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类似前面的悲剧也就不会重演。总之,一句话:还我们一片自由的天地!8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问号中诞生创意说起李小明呀!大家都很熟悉,他可是学校的“小创意家”,他的小巧手呀,简直没法说,他的件件作品都得到了同学的好评,他是怎样成为“小创意家”的呢?还得从这件事说起:有一天,李小明做完了作业,看见妈妈拿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有一些可乐瓶之类的东西,李小明从妈妈手中拿过来塑料袋,三下五除二的把塑料袋里的可乐瓶找了个遍。李小明找到可乐瓶后,二话没说跑远了,妈妈带着这个大问号,奇怪的说:“这孩子是怎么了,今天怎么变了一个人似的?”李小明的妈妈无可奈何,手里拿着空塑料袋摇了摇头。再说李小明,他是去找快乐创意组的小刚、小红和小阳去了。他跑了这家又跑那家,把小红、小阳、小刚叫在一块,说好他家的地址,让他们到他家做小手工,小红、小阳、小刚一听,高兴极了,都说马上就去。李小明迅速跑回了家,来到自己的房间,把那些刚才找出来的可乐瓶都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妈妈看见了说:“一会儿就要吃饭了,你又拿出这些东西来干什么?”“一会儿,小红、小刚、小阳要到我们家来。”“小红、小刚、小阳?他们来干什么?”李小明妈妈脑海中又来了个大问号。门铃响了,小明忙去开门,原来是他们来了。他们开使做手工,小红用可乐瓶做成了笔筒,小明用可乐瓶做了烟灰缸,说要提醒爸爸少吸烟。小刚很淘气,他用可乐瓶做了一个鬼脸,说要吓吓那些胆小的女生。李小明的妈妈在旁边一直看着,她惊呆了:“原来如此,你们的小手真巧啊”说完就也和他们一起做起来,她还夸他们四个是“小创意家”呢。指导教师:马淑霞简评: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创意也很了不得,继续加油.550字 二年级 写人
-
“小问号”我有一个小表弟叫小林。长着一双好奇的水灵灵的大眼睛,他的眼珠转来转去,就和他本人一样总像在跟别人提问题。一天他到我家来看到爸爸在量东西就问:“尺子是谁发明的呀?”看到我用钢笔吸墨水,马上就问:“墨水是怎么被吸上去的呢?”有时,弄得我和爸爸都答不上来,他真是个小问号。说起“小问号”这个好听的绰号,还有一个故事呢!一天,我在做功课,爸爸在干活,这时小林跑了过来,看见我和爸爸都在忙活,就从桌子上拿了本《十万个问题大解密》摇头晃脑地看了起来。没过一会儿,他就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了起来:“为什么荷叶遇水不会沾湿?对了!叔叔,您知道吗?”“我在工作,等会再告诉你。”小林把书放下去一边玩了。不久,爸爸忙完了。小林立刻迎上去:“叔叔,这回可以告诉我了吧?”“真拿你没办法”爸爸一边点小林的鼻子一边说,“荷叶的表面上有许多很细小的绒毛,这些绒毛非常密,而且有蜡质,当水滴落到上边时,铺不开,渗不进,只能形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滚落。这在物理学上叫‘不侵湿’。这些水珠还能顺便带走荷叶表面的灰尘呢!这就是荷叶看上去为什么总是那么一尘不染的原因了。好了,这下可以放我走了吧?‘小问号’?”“懂了,全懂了!”小林手舞足蹈地说。从此,“小问号”也渐渐代替了他的名字。家里人都叫他“小问号”了。听爸爸说,华罗庚从小无论见到什么都好问个“为什么’,我想,小林不就是个华罗庚儿时的翻版吗?550字 高一 叙事
-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一百条裙子》是一本非常适合女孩子们看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埃莉诺·埃斯特斯,她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曾经担任过儿童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直到一九四一年,她的首部小说《莫法特一家》出版并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之后,她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一百条裙子》讲的是: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名字奇怪,天天穿着旧裙子来上学的小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所以所有的女生都爱嘲笑她。直到有一天,旺达对那些女生说:“我有一百条裙子,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颜色也各不相同。”根本没有人相信她,反而有更多的人嘲笑她,说她不可能有一百条裙子。有一天,旺达终于忍受不了这些嘲笑和讽刺了,她给大家留下了那一百条“裙子”。大家才发现旺达是多么可爱的一位小女孩,捉弄过旺达的那些人这才发现,旺达有多么的爱她们,她们决定写信给旺达,希望她回来,可旺达再也不回来了。《一百条裙子》里有三个主角,第一个是旺达,第二个是玛蒂埃,第三个是佩琪。玛蒂埃和旺达家境差不多,她从来都没有嘲笑过旺达。佩琪和玛蒂埃是好朋友,她家境好很富裕,是嘲笑旺达的挑头人,她小气并且有点骄傲。佩琪和玛蒂埃想方设法的想让旺达回来,但也无济于事,而旺达最后也原谅了那些嘲笑她的人。《一百条裙子》这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当你拥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一视同仁的态度和宽容的胸怀时,才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一百条裙子”。550字 读后感
-
问号“?”叹号“!”如若给我一个问号,我想问:“人类啊,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你们的眼泪么?”心里的叹号不禁将一句话脱口而出:“城市被淹,农业缺水,大坝崩塌,国脉所系的水流究竟有多少利益纠葛!”看啊,那一条条溪河断流,干裂的河床是大自然的胸襟,人类无情的扒光了它的衣服。在这广阔的胸襟上,看到的,是人类的无知与愚蠢。那一条条裸露的肋骨,又蕴藏着多少的辛酸。水,它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所有的生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亲手毁了这生我们养我们的“母亲”!“水资源是有限的!”可爱的人类啊,自称是地球上拥有最高智慧的人类啊,又有人会在意。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里,可悲的是洗浴业、人造滑雪场等高度费水的行业却十分发达。光顾着提高水费,请问?这又有何用?我曾听过一位长辈这样对他的小孩说:“孩子,地球上的水是用不完的,不用去节约水啦,就像电一样,你不用去节省啊,得好好的享受,否则你就跟古代的愚忠愚孝没什么两样!”请问这又是什么理由!身在沿海城市的农民们,心里都有这样的一个概念:“水是无穷无尽的,水是不用钱的,水是可以靠挖井抽上来的,所以没必要节约!”但是,他们又何尝知道地球的水资源正面临枯竭?水资源的枯竭,请问,全人类在意的人有多少?毫无节制的浪费水,盲目的以为水是无尽的。大自然没有为这些无知的人们提供资源的义务!人类,更没有浪费资源的权利!550字 初二
-
追求真理我们有时就像生活在一个镜子迷宫,而更多时候我们都会用自己的想法去下定义自己不知道的新鲜事物,但我们所下的定义就一定是对的吗?不如尝试着打破这面镜子,去寻找事实真理吧!就像在很久以前的波兰,有场争议虐杀了一些真正有才华的为人,这场争议就是“地心说”和“日心说”,这个人就是对天文很感兴趣的——哥白尼。他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地球并不是宇宙的最中心,又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终于煞费心血的得出了“日心说”这个理念,可古时候的波兰封建思想严重,不仅一致认为不可能并且一下否绝了他的思想,在这之余还将他残忍拖去了刑场,活活烧死。他们在思想上的镜子也是时候需要打破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像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清朝自大的统治者认为国家能够自给自足,可就是这样,在这些年月中大距离拉开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难道我们不该在制度上打破这面镜子吗?还有在明朝时期的八股文,这种文章就像蚕茧一样束缚着我们的思想,无法挣扎。它使国力下降,使国家发展延缓,使真正有才华的人去死背四书五经,这时候我们不该破茧而飞吗?难道我们不该打破这种文化上的镜子吗?我想,我们在遇到新鲜事物时应该用客观的思想去看待事物,更该学着质疑自己,还要抱着谦虚的心态去学习。而我们的问题恰恰出在这里,打破这面只能使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镜子吧,不要再自大妄为地撕扯着我们做人的初衷,忘记了我们人活着该有的作为与意义。550字 初中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