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美才是真正的颜值_900字900字

内在美才是真正的颜值_900字

900字 高一 叙事

人不因美丽而可爱,却因可爱而美丽  ——题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假如没有外在形象的诠释与展现,又怎能绽放内在的魅力呢?  颜值其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存在。外边美丽的人总是能给人以愉悦的欣赏态度,人世间的万事万物,均趋于变化,没有什么是可以永恒的,只要有生命迹象的生灵,均逃不过岁月的刻痕。  当一个学生每天花上大量时间精心刻画时,或许她会为此刻的杰作心满意足,但这样的美真的美吗?一个人重视外在形象是固然的,可在错的时间花费了青春年华,在对的时间尝尽酸甜苦辣,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美吗?人生本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程,一段没有终点的旅行,若不在适当的韶华时代丰富自己,那么终将只是虚无的表象。所谓颜值就是内在品质的外部表现。真正拥有“颜值”的人不是依靠华衣丽服的装扮。  也许很多人认为,长得漂亮就是美,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美分为两种:内在美和外在美。外在美固然重要,但它就像即将逝去的流星一样,只能光鲜一时而不能靓丽一世。外在美可能会给人留下一时的光亮、璀璨。但相比之下,内在美更能让人记忆深刻,永远难忘。有人外表美但心灵却十分丑陋,这算美吗?所以说外在美固然重要,但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外在美也许是天生的资本,它是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而内在美却需要后天的努力,在不断的磨难中获得的,拥有内在美的人才是真正拥有“颜值”的人。似乎一些美的东西都让人记忆深刻,令人产生好感;一些不美的总会让人淡忘。外在美是天生的,谁也改变不了,但内在的美却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只有拥有内在美的人才拥有真正的美。  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也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更生。形象富于变化,而本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古希腊有一则寓言:一位年轻人得到了一张绝世好弓,他的朋友劝他在上面刻上花纹,涂一层金粉,这样才能让良弓更加完美,这个年轻人觉得有理,便请人在弓上好好雕刻一番,结果,这张弓仅被拉动一次就断了。华丽的装饰品终是无用,而其貌不扬却也可能是绝世佳品。如果仅仅拥有外在的美丽而无内在的品质,那这种美也不过是一时的“镜中花,水中月”,一碰即逝。  真正有颜值的人,不是依靠外物的修饰,也不是天生丽质的容貌,而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只有具有内在美的人才是真正拥有“颜值”的人。

人生读后感_2000字

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

读罢路遥成名小说《人生》,感悟良多。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社会飞速变化中的种种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能够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着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应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此刻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应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感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感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感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下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下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悲哀,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但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杯具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但是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能够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到达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明白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向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取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叙事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