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性格格外开朗的人_700字700字

他是个性格格外开朗的人_700字

700字 初一 写人

上学期刚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开始时,我们随着铃声相继进入教室,想看看任教美术的是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还是一个“帅气俊朗”的帅哥?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耳边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忽然,一个人走进教室,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想象。用“开心果”魏华庚“的话就是说:“美术老师怎么是个‘身材臃肿,行动不便’的‘胖纸’?”可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经过一节课的交谈,我才知道:他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随和与幽默气息的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老师一进门都是说:“上课。”而他却说:同学们呐,别看我长得不怎样,但当个老师还是足够的,确实,我长得也不怎样,之前还有人说我是做瓦工的,就上次,我去街上买席子,问老板这个席子质量怎么样,没想到那老板说:“这席子象好的哩,尤其是你们这些做瓦工的,拿的方便,用的舒服。“既然他说我是,我也就笑笑结束咧。”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哈哈大笑,本来紧张的课堂瞬间变得轻松起来,致使我不得不打量一下这个特别的老师:肥胖的脸庞上一张会逗人笑的嘴巴,面容有些憔悴,两只半睁的眼认准前方,扎人的胡子上那惹人发笑的鼻子——肥大而松软,浑身散发着幽默元素。

过了一会,底下竟传来一句话:“老师,你喜欢什么?”本想老师会不理他,可没想到老师却兴致勃勃地与我们聊了起来:“我喜欢什么?说不喜欢钱那是假的,对吧?”“嗯。”“还有,都喜欢帅哥美女对不对?我当然就是喜欢美女了。”“是啊。”“还有一个就是古董。”没想到魏华庚又来一句:“怎么和我一样奥?长得和我像也就算的了,连喜欢什么都要和我抢,真是气死我了!”不想,全班又一阵大笑。

一节愉快的美术课就这样结束了,这下你知道他为什么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随和与幽默气息的人了吗?

初一:张雨萌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畅销天王马克·李维_2000字

1200字以上 初一 写人

2014年8月17日,来自法国的畅销书作家,马克·李维携新作《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来到上海书展,并成为当天最受欢迎的作家,足足签出了3000本!

马克·李维,1961年出生于巴黎郊区,18岁进入红十字会,担任过急救员。成为作家前,他是个商人,经营着一家建筑师事务所。马克·李维完成第一本小说《假如这是真的》时,都不想发表,根本没料到会畅销,而且单册销量竟然超过500万本,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看了该书的两页书摘后,当即拍板买下了它的影视改编版权。

从发表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以来,马克·李维连续14年蝉联“法国最畅销作家”,是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法国作家。在法国人眼中,马克·李维是眼下风头最劲的畅销小说作家,他写作15年,出版了14本书,每次出书,都能引发阅读狂潮。

2012年,马克·李维一部风靡世界的小说《偷影子的人》在国内出版后,销量一路上升,这让国内读者认识了畅销作家马克·李维。

马克·李维的成功,来源于他的努力,从他37岁发表处女作开始,几乎每年一部作品,每部作品售出上百万册的销量,为了写一本小说甚至花上两年的时间搜集素材,开始写作时,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马克·李维一直以谦逊的态度在创作和创新。

马克·李维也是个有规律的作家,“出道”至今,几乎保持着每年一部新作的节奏。他写作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情感,有历史,有悬疑,而他的小说基本都不是“长篇大作”,法语版图书篇幅很少超过450页。每年,他在固定的时间段写作,其余的时间用来阅读、旅行。

在谈到小说的创作时,马克·李维坦言他喜欢写普通人,喜欢将普通人放在一个他们无法自如面对的环境中,观察人物在这种境况下发生的变化以及释放出来的人性力量。“我在脑海里塑造主角的时候,会倾注很多情感,和他们对话,直到他们变得栩栩如生。有时候,完成一部小说,我会很难和书中人物道别,那种感觉像是在火车站送别老友的惆怅。”马克·李维有时候因为这种不舍,会把既定的小说名字都改掉。

马克·李维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写作诀窍,他说写作是打疲劳战,所以他从来不会强迫自己一个接着一个章节去完成,他通常会留出几页空白,以便次日再加工。另外,李维写完小说后会复读,他会大刀阔斧删除一切和主线无关的人物和情节,使小说看起来错落有致。

“现在娱乐项目多了,有读者愿意花10个小时来看我的书,我一定不能浪费他们的时间。”马克·李维说。

比起喜欢陈述,马克·李维更喜欢在小说中描写画面。

“小说是在读者的脑子里拍电影,要激活读者的想象力,如果我想表达苏芮,李维作品《比恐惧更强烈的感情》的女主人公生气,我不会直接写‘苏芮生气了’,而会通过描写一些特征,来让读者了解苏芮生气了,当然我觉得最佳的境界是能让读者感同身受苏芮的怒气。”

谈到成功的秘诀,李维用一句“我觉得我很幸运”概括了,谈起巴黎文坛对他的猛烈批评时,这位“纽约客”幽默地回答:“我想批评我的那些人内心是渴望成为畅销书作家的。”李维说,自己最崇拜的的作家是罗曼·加里,唯一获得过两次龚古尔文获奖的作家。问他预备什么时候搁笔时,他用抑扬顿挫的口吻说:“我希望写到只剩最后一口气。”

在访谈中,当记者问他最开始写作的动机是什么?

他回答,最初写作是为了他的儿子,每晚儿子睡着后,他都会写一段转天要讲给儿子听的故事,他很享受晚上在书桌前写作的过程,很幸福。后来儿子9岁之后,他觉得动画片比老爸的故事更好玩。但我去书房给他写故事的习惯却延续了下来。我在从事写作的时候,也会加入我父亲给予我的东西。事实上不是通过书,而是通过一部电影。在我14岁那年,我的父亲带我去看一个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面包和巧克力》,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一生,让我睁开眼睛看世界,因为在青少年的时候,大家很容易禁锢在自己的空间内。

马克·李维写第一本书《假如这是真的》时,他希望儿子能在35岁的时候读到它,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本书遇见35岁的对方,这是一种时间的游戏。在给儿子写的书里,他不讲大道理,就是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他想成为的人,有希望、有欲望去为世界创造价值和一些人文情怀的东西。

此外,他还在采访中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深厚之爱,“在我生命的终点时,我更希望被人称为‘他是一个好父亲’,而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虽然成就斐然,但这样一个备受追捧的流行作家却是法兰西主流文化圈的边缘人物,犀利的文艺评论家没有停止过对李维的攻击,指责他的作品是“沙滩文学”、“类小说”。面对批评,客居美国的李维很少回应,他一边马不停蹄地出书,一边满世界跑和粉丝见面。

有一位记者问起李维是否会挖掘更深刻的主题,瞄准诺贝尔文学奖。

李维听到“诺贝尔奖”一词,哈哈大笑。他摊开手说:“我很肯定这辈子和诺贝尔奖无缘,就我而言,读者的厚爱比文学奖更有意义,文学奖对我来说顶多是壁炉上的摆设。”

记者追问他是否需要读者的崇拜,李维对此表示否定:“我不是摇滚歌手,不需要被崇拜的感觉,我一直用一种谦卑的态度恭候我的读者。昨天的签售会上,当我知道有女读者专程坐了飞机来看我,我非常感动,一个人窝在千里之外的书房孤独写作时,是无法想到这样温暖的一刻。”

获得了文学上的成功,又有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孩子,马克·李维透露自己却曾有艰难的时光,“我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孤独,我也知道一个人可以在眨眼间就失去一切。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爱,我要不停地改进自己的写作,才能写出一本接一本的好作品。”

对于接下来的创作,马克·李维说他希望能多关注中国的作品,当有人推荐了中国四大名着之后,这位作家表示,“我今后将会在中国的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上下工夫,能找寻一些写作灵感。”

初一:彭博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写人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