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蒲松龄故居
蒲松龄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文人,他是山东淄博淄川人,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是他写的《聊斋志异》这本书。除了《聊斋志异》以外,还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二百万字,是一位伟大的文人,是我们淄博人的骄傲。
四年级的春游,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去了蒲松龄故居。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蒲翁的故居是什么样。大宅子,里面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红砖绿瓦,花里藏楼?花园里玉枝碧水,雪杏伴娇桃?红砖砌长廊,绿柱顶彩瓦…。.十分美丽?
到了蒲家装,我才知道,这一切都是肥皂泡儿。周围是古老、简陋的土坯房,破破烂烂的,那可能有什么大花园啊,大宅子,漂亮的阁楼呢?
等到了蒲松龄故居,原本还有一丁点希望的泡泡也破了,长着青苔的黑瓦,简陋的墙壁,连院子里的石头、雕塑、果树都是后人修的。没了这些东西,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的家!
这有好几个展厅,一个事蒲翁的字画。蒲翁的字画很好,很挺拔。另一个展厅是蒲翁的生平。我只记住了他十九岁考童子试第一,四十岁完成了《聊斋志异》的手稿,晚年因妻子刘氏病卒,相思成疾,于两年后死去,享年七十四。还有一个展厅,里面有蒲翁的卧室,吃饭的炕和用毛笔小楷书写的《聊斋志异》等等。
最后,外面去了后人修建的花园--“拙园”。只要那里的风景独特,值得一提。一个小小的翠水池,简朴的长廊,盛开的粉粉的桃花,翠绿的挺拔的竹子和古色古香的木桥。
这另我沉思,《聊斋志异》这伟大的一本小说,竟出自如此简陋的小屋。其实这小屋并不简陋,大文学家郭沫若曾为它题诗: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小院里飘着一种神秘的气氛,似乎有妖鬼在飞来飞去,又似有天上神灵看着我们,使我们不由自主的为《聊斋志异》这本书的伟大而感叹。这本书表达了蒲翁对当时清政府的黑暗,考试政策的不满,还表达了蒲翁因自己考试屡考屡败,才华不得器重的孤愤,一起发泄在了《聊斋志异》中,真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呀!
这次春游,我收获甚丰,不仅是秀丽风景,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呢!这真是一次快乐有意义的春游呀!
多伦多生活
刚到多伦多,是多伦多的晚上了。从
坐机场巴士到了市区,又按照老妈说的方法找到了叔叔家。叔叔家不在多伦多市内,于是,我又长途跋涉地去乘坐
of
简称GO)。
叔叔家很大,是一幢欧式别墅,因为叔叔一家去了日本,我和另一个男孩子住在里面,他就是这个名字,我刚听到,就很寒,原来什么名字都是可以的啊=
=
是一个英国男孩,不过,他不是纯英国血统。他的爸爸是韩国、英国混血,而妈妈则是中国、西班牙的皮肤很白,他是一个白种人,不过,他的眼睛,并不是淡色的,而是黑色,甚至比我的还要黑没有在家里住很久,因为他在
York
的A.Y
上学,距离我们家有些远,不过,后来,他又在
和Don
S
上过学,但是都没有上很久,就又回A.Y
了。A.Y
有很多中国人,我经常会看到和一些中国女学生一起聊天,哈哈,我们家可是个帅哥呢!
我们家还有3只可爱的狗狗念洛和烟是的宝贝狗狗,不过啊,哼哼,如果我和吵架的话可是我的铁杆拥护者哦!不用说,念洛是我的狗,它是一只博美狗,是阿月生日那天,她送给我的。烟嘛,嘿嘿,是我们家的看门狗,别不相信,虽然,它是一直牧羊犬……
哦,好象只说了在
York
上学,没说我们家在哪里哦!呵呵,失误哦!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啊?不可能?废话!当然不可能啦!呵呵,我们住在
来到这里,当然要先吃够这里的美食啊!有一家名为的餐厅,位于漂亮的拱形高天花板结构BCE广场的一层,是非常独特的餐厅,进去时服务员小姐会亲切并极慢语速地问你
you been here
如果回答没有的话,她会把你带进餐厅里面,这一点会令人感到有点特别。
和普通的餐厅不同,在宽敞的店内设有许多像小摊点一样的小店,有卖意大利菜的、中国菜的、巴西烤肉的,总之,种类很多。这里的菜十分好吃所以非常受欢迎,门口总是排着长队。每种菜都有各自的柜台,采用自助餐的形式,点好自己喜欢的东西到自己的餐桌上去吃。店员会递给你一张卡片,每点一个菜他就在卡上盖一个戳,离开时在付款处一并结账。其实不吃什么只是看看这些小店都会觉得很有趣。坐在开放式大厅的餐桌上用餐,味道、气氛都不错。
在这里一边感受多伦多的都市活力,一边吃午餐,实在是不错的经历。有名的素食餐馆菩提缘,不仅名字听起来别致,而且这里的环境实在式优雅,厌倦了肉食的你不妨前去尝尝三种蘑菇炒面。中午时分,在吉祥酒楼喝茶是最惬意的事,而且这里都说中文,一定会让身在异乡的你倍感亲切。
像我这么爱玩的人,在假期中,当然要好好的玩啦!什么时候把自己每个月的1000美元零花钱用完了,没关系,去找要啊!大家都知道北京有红桥,潘家园,可你知不知多伦多有个街?多伦多的街是当地潮流人和潮流物的集中地,尤以街西面最多特色店铺,其中当然不会少古董店街的古董店一般都很有规模,存货量相当多,主要卖家具、电器、精品摆设等,不少游客都不惜花几百元加币的运费将大件的心爱家具搬回家。
多伦多的天顶大厦(也称天空巨蛋)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可全面伸缩顶盖的体育馆,其顶盖由四个盖板组成,其中三个可以收缩或伸张,要打开或关闭顶盖只需20分钟,其移动的速度为每分钟21公尺,位于CN塔的旁边。你知道这个天空巨蛋究竟有多大吗?它可以容纳8架波音747飞机,也可以容纳616头非洲大象。
The Bata Shoe
加拿大第一间收集鞋子的博物馆,在多伦多大学附近。这是一个收藏超过一万双鞋子的博物馆。馆内拥有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鞋子,例如靴子和凉鞋等等。有些鞋子代表的是一段历史(例如有超过四千五百年以前的历史的鞋子),有些鞋子则是一些有名的人士的物品;还有些鞋子代表的是一个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这个鞋子博物馆包含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除此之外,博物馆内还有很多不同的活动。例如,音乐会、小朋友的生日会等等,这些都是在除了观赏静态的鞋子外,所附带的一些动态活动。馆内总共有三层楼,在不同的时段,会有不同的展览。
怎么样,有趣吧?这里好玩的东西可多着呢!如果有时间,不妨来这里玩一下,绝对,会给你一想不到的惊喜!
相关推荐
-
蒲松龄赴宴蒲松龄屡考不中回至家乡蒲家庄除了教书之外便是将满腔的忧愤都倾注在《聊斋志异》上从不与官场来往。一日忽然接到宰相一份请帖上面写着”请吃半鲁”。蒲松龄对此类请帖深恶痛绝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当官的还只顾吃喝玩乐。于是对送请帖的来者说:”我身体不佳不能前往请回复宰相谅解。”其妻在一旁听到丈夫不去赴宴认为不妥对蒲松龄说:”这样做不好人家一是宰相当了官没忘旧友;二是您和宰相曾经同窗共读不管从哪方面说都应该去。”蒲松龄沉思良久最后还是决定赴宴。来到宰相家里席宴开始只见两位使女抬着一盆鱼汤送上桌来。宰相说:”请包涵小弟入官以来一直默守清廉不涉烟尘此非是席宴不过想请尊兄尝试一下怎么混水摸鱼而已只有悟此奥妙才可步入尘世。”蒲松龄闻此很是不悦认为人生就该着污泥而不染。于是想了个法子来日回敬宰相。事隔数日果然蒲松龄采用同样的方式宴请宰相。宰相接到”请吃半鲁”的请柬之后欣然前往。看到茅房破屋心里不由产生一种怜悯感。想当年同窗共读老兄的学识远远超过我几倍只因性情刚直对世态炎凉怀有不满加之无钱打点各级考官竟落到如此地步。欲取银两救助蒲松龄坚决不收。只和宰相叙旧却不提赴宴一事。宰相感觉腹中饥饿不时地到屋外张望太阳但直到太阳偏西仍没有入席的动静。宰相饿得实在憋不住了问蒲松龄:”尊兄何时置宴?”蒲松龄随口答曰:”一日三餐已毕您又吃足半鲁为何还要设宴?”宰相恍然大悟鲁的下面明明是个”日”字我叫他吃了上头他却叫我吃下头这个含义可不一样呀这个下头吃进去不是满肚里的太阳吗?这不是明明劝我当个怀抱太阳的明官吗?宰相虽挨了一天的饿但领悟了做官的道理。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7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参观蒲松龄纪念馆是是谁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组织到我们学校附近的蒲松龄纪念馆和聊斋宫参观游览。全班一阵欢呼,当然我也不例外,有个同学甚至把帽子都扔到了天花板上。是谁是我们站好队,穿着整洁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一会儿就到了蒲松龄故居,进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古色古香青砖青瓦的古老建筑,蒲松龄故居就坐落在这座四合院内我们踏进故居正门,迎面墙上挂着蒲松龄的大幅画像,两侧是大文豪郭沫若题写的一副:“画皮画狐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嘿嘿,”有几个同学看到蒲老先生的画像笑了起来,老师严肃地对他们说:“这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画像,他写的《聊斋志异》世界闻名,是我国八大名着之一你们怎么能耻笑他呢?”那几个无知的同学低下了头,小声说:“对不起,”老师的面孔终于多云转晴了。是谁是其实我们最想看的还是聊斋宫的鬼怪狐妖,我们迫不及待的让老师和我们来到了聊斋宫。下到地宫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呲牙咧嘴的鬼怪狐仙,他们还呵呵大笑呢,真瘆人!里边那些飞狐、下油锅、下地狱、大劈棺等场景,让我的心始终悬空着一个个恐怖惊险的场面,让我至今心有余悸。是谁是聊斋宫里的一幕幕,让人想看又不敢看,想听又害怕。真是既惊险又刺激!通过参观,让我明白了世间的一些道理:“要多做好事、善事不做坏事,做了坏事会遭报应,没有好结果。事实上参观结束了,要回学校了,我们恋恋不舍的走了,可是我的心依然沉浸在欢乐当中,我回头望着蒲松龄纪念馆,想着聊斋宫,我明年还会再来。山东淄博淄川区松龄小学五年级:宋德正600字 五年级 叙事
-
蒲松龄在闲聊中搜集创作素材清代大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深受群众欢 迎,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大多写 花妖狐仙,怪物奇人,故事离奇,情节曲折。全书共收文言短 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要写出人物如此众多,内容如此丰富 的作品,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没有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不 掌握大量的素材,是不可思议的,而蒲松龄写这些作品的时 候,仅是一个清寒贫困的教书先生,这么丰富的写作材料, 他是怎样获得的呢?原来,颇有才气的蒲松龄,年轻时生活道路坎坷,使他 看清了社会的黑暗,体察了民间疾苦,决心通过谈鬼说狐来 写一部表达自己愤世嫉俗感情的作品。为了搜集素材,他特 别喜欢闲聊,爱听人讲故事。在他家东面不远的村外,有一 条客商行旅往来不绝的大道。道边有一片柳林,风景秀丽。 他每天一早,便带上一个大瓷瓶,泡好浓茶,再带上一包烟 草,来到柳荫下,铺上芦席。遇有行人路过,他便邀请人家 坐下歇脚纳凉,请人家谈谈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他 一边听,一边倒茶递烟,总要人谈完才肯罢休。听到新鲜有 趣的事,他就记下来,晚上回到家里,便根据白天所得的材 料,选择那些意义深、趣味浓的故事加工创作,写成小说。 后来有些人被他的热忱所打动,还从远地把自己知道的离奇 故事写信寄来。就这样,经过二十年的辛勤劳动,写成了这 部成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艺术高峰的杰作。 因为蒲松龄的作品都是以闲谈中听来的故事为素材创作 的,他深知这闲聊对于自己创作的重要意义,所以便给自己 的书房起名为“聊斋”,把自己作品的结集称为《聊斋志异》。 蒲松龄能不局限于自己生活的范围,虚心向别人求教, 广泛搜集创作素材的精神,对我们很有启发。650字 五年级
-
读《蒲松龄草亭路问》有感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蒲松龄草亭路问》。文章讲述了蒲松龄是个有上进心的人,他从小读了很多书,但考取秀才后一直未考中,为了写成《聊斋志异》,他就到处搜集传说、故事。他为了搜集到故事,他就在人们经常路过的地方搭了个草亭,人们看见这有个供休息的地方,大多会停下来,坐一会。有人准备付钱的时候,蒲松龄就告诉他们,喝茶不要钱,只要讲个故事就行了。起初大家觉得奇怪,久而久之,人们都知道了这个免费让人休息的地方。蒲松龄没听完故事以后,都会把故事记录下来。经过几十年的记录,蒲松龄终于写成了《聊斋志异》。蒲松龄是个有上进心的人,他虽然没当上举人,但是凭借自己的方式和努力写完了《聊斋志异》。我要向蒲松龄学习,做一个有上进心的人。300字 五年级
-
游鲁迅故居前一天得知要去实地参观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竟一直兴奋到了第二天清晨。早早梳洗带装完毕等待出发心之向往的行程,抑制不住的兴奋全部都写在我的脸上,像阳光下盛开的花儿……迎着微微拂面的清风,呼吸到了自然的青绿味,顿时神清气爽!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鲁迅的故居。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大的鲁迅浮雕了,浮雕上的鲁迅,脸上带着些许微笑,这笑淡到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他在笑。他的左手正微微抬起,右手正环抱着左手的手肘。左手上还正用中指和食指夹着一支雪茄呢。联想一下先生那吞云吐雾的样子,会不会让人忍俊不禁呢?进而向里深入,便是鲁迅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了,刚刚踏入三味书屋就有一股浓烈的墨香扑面而来,这墨香过了这么多年却仍然不曾散去,历久弥香,让人不禁浮想起鲁迅上课的认真画面:埋头苦读,奋笔疾书,对,一定是这样留下的。正是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等称号的名人:鲁迅!他影响了很多跟他一样有志向的同道中人,他是中国新的文化的方向。再移动我们的双脚,视线触及到的便是大家熟知的“百草园”了,那是鲁迅家的后院吧,我还在那里留了影呢。还记得鲁迅在自己的桌上刻的那个“早”字吗?这个字一直激励着他,也是他一生的写照。鲁迅一生坚守的精神便是:时时早,事事早。虽然历史一页又一页的掀过,许多人和物也物是人非,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在传承。走过百草园,一天的行程也将近尾声。而园内的景与物,还有故事却开在脑海里回放,余味深长。600字 五年级
-
游蒲松龄今天一大早,爸爸就告诉我了个喜讯就是可以带五个人去蒲松龄。我高兴极了叫上了姥爷、小舅一起坐上了爸爸的车去游蒲松龄。一路上,凉风习习,姥爷向我介绍蒲松龄,他出了本很著名的书《聊斋志异》,里面讲了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我稍稍有些失望,心想:知名度这么高的人出了本这么著名的书,结果里面就讲了些妖魔鬼怪的故事?但这一点小失望并没有搅乱旅游的兴奋,过不久,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来到了蒲家庄,可街上冷冷清清的,只有远外的吆喝声忽高忽低,我们赶紧顺着吆喝声向前走去,走近一瞧,原来是几个小滩位,我一下了发现了小滩上摆着许多小狐狸,模样俊俏,我像着了魔似的走了过去,小舅急忙跟了上去。潍主见有顾客光顾急忙笑眯眯的迎了上来:“小朋友,买一个吧,这小狐狸辟邪的。要买给你便宜一点吧,卖20,给你18。”本来无心买,给滩主这么一说我有点不知所措,想买身上没钱,再说一下车就买东西,那这一路得买多少东西。说不买,看滩主大爷这么热情,又不好意思开口,怎么办呀!好歹小舅看出来了,掏出钱包:再便宜点吧!滩主摇了摇头:“至少15。”小舅说:“12吧。”“不行!本来就亏了!”爸爸在这看着这场降价战什么时候也不是个头便拉起小舅就走,边走边说:“一会再买,一会再买。”谁知背后滩主喊到:“12就12。”爸爸转过身:“行,12。”付过钱我摸着小狐狸,感叹一句:“真是来之不易啊。”刚说完就感觉被人拍了一下,我回过头只见老板拿着一个琉璃用手托着放进衣服说:“小朋友买一个吧,才三块钱,还发夜光呢!”我晕,这老板也太…太精了吧。我连连摇头说:“谢谢,我不要了,我家有。”说完逃似的跟爸爸他们进了蒲松龄的故居——聊斋。进了院门,呵,还挺气派!前方一口圆圆的池塘,前端一个老爷爷的雕像,不用猜就知道那是蒲松龄老先生。这院子挺大,周围全是树,树上有一个个小灯笼,真是万绿树中一点红啊!走近一看灯笼下还吊着个菱形小牌子,上面还有些字呢,哦,是猜字迷、成语、还有歇后语的,猜对可兑奖呢。想不到这小院子不光是书香文化,还有些趣味游戏呢,可是逛了半天连什么是什么,或里面有什么传为含意我都不知道,有什么意思呢。“有了”爸爸提议道“我们雇个导游,就行了。”“好!”我双手赞成,爸爸转身去雇导游了。过不多久,爸爸回来了,说:“导游一会就到。”话刚落,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脖上还围了个红围巾的阿姨走了过来:“走吧”!她在前带路,我们在后面跟着来到一个小房前,导游阿姨做了个请的动作,大人跟了进去我也赶紧跟了上去。我想蒲松龄的故居一定很豪华,带着好奇我迈过了门坎。可里面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冷清、破旧,不知怎的我总觉的有点阴森。我惊愕这,这怎么可能是蒲松龄的故居。连姥爷也在问:“这是蒲松龄的故居吗?”导游小姐还是一脸的灿烂笑容:“是啊,这本是三间,现在我们站的这间是门厅,左右两边是其它两间,由于参观原因,我们把它制成一个屋。”说罢导游指着左边的一间房说:“”。我看了看那间房,摆设简单,只有一个格格的书架,里面稀稀落落放几本书,因为没法进去只能在远处看,书好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没有一点亮的颜色。在这间房间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木头做的像似椅子的东西,导游解释道:“这是古代人即可当沙发又可当床的家具。”说罢,将手指向右边的房间说:“蒲松龄先生就是半坐在这张床上死去的。”随后她带我们走进了一个专门为蒲松龄爷爷建的小型博物馆。——蒲松龄博物馆进了博物馆我把脸贴在玻璃展示台上,开始看第一个展示品那是一本厚厚的书书皮是棕色的金黄色的字导游在一旁介绍着:“这是那本著名的书《聊斋志异》。紧接着她指向一本泛黄了的本子说:“这是《聊斋志异》”。接着她指着一本泛黄的小册子说:“这是《聊斋志异》的上半部手稿,下半部失传了。”导游向大人们介绍着,可我的心思早扑在了一张花花绿绿的东西上,定眼一看原来是根据《聊斋志异》编的邮票,数量稀少,才有两大张。偏过头来导游还在介绍《聊斋志异》,因为实在无聊,便走过去认真地听着“聊斋志异被翻译成了很多版本,英文版、日文版等等,其中日本还把《西游记》和它联在了一起,逛完博物馆,我还知道了很多重量级人物也去过了蒲松龄,并拍了照。还知道了蒲松龄曾经想当官但却未能考上便写了全国闻名的《聊斋志异》,借鬼怪反映官场的黑暗。后来我们又去了狐仙园、聊斋宫等许多地方,就不一一细说了。伴随着快乐我们回到了家。2010年3月4日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
蒲松龄的自白躺在病床上的柳泉老人,奄奄一息,浑浊的双眼瞅着挂在墙上的自己的画像----身着官服,正襟危坐,抑郁的目光正视着前方。黝黯的油灯旁放着自己病前校阅过多遍的《聊斋志异》文稿,那可是自己平生心血所系呀。他闭目微叹一声,“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想当初,我天资聪颖,跟随墅师博览群书,十七八岁时,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老杜壮志我也有过的,风华正茂的我早就设计好了我的宏伟蓝图,金榜题名跨入仕途,伴君左右共商国策。初入考场,三战三捷,华文妙章得到学道施闰璋老先生交口称赞,文名一时不胫而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少年心事当拿云”我蒲某人有的是才气,靠几篇文章博取一官半职,又有何难?到那时,取舍行藏在我,上可报效国家,下可安抚黎民,光宗耀祖,家族门楣生光,读书人心事莫过于此。所以,我对科举近乎痴狂,参加科举应试那就是我整个的天地。孰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后数十年,文运不畅,科场蹭蹬,昔日才子却在孙山之后,蟾宫折桂化为泡影。三十余年,我困顿场屋,科考之余,舌耕糊口,人生沧桑,世态炎凉,耳濡目染,触我衷肠。闲来命笔,鬼狐花魅,亦真亦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积日多,遂整理成集,名之曰《聊斋志异》。对科举痴迷以致近乎疯狂的我死去了,冷坐萧斋,青影孤灯,矢志不渝以着孤忿之书的我被激活了。入仕无望,古人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已失其一,随波逐流,诚所不愿,所可安慰者,身后几卷破书而已。除《聊斋志异》之外,诗文,俚曲,农谚,皆是些不入流的玩意儿,后总汇入《聊斋文集》。当年一纸聊斋,风行海内,几令纪晓岚大学士《阅微草堂笔记》减价,也算聊补立言之憾了。72岁那年,我花钱捐了个贡生,了却了我多年之夙愿——我骨头里还是希望做官的。一顶乌纱,数卷残书,孰轻孰重,我已懒得再想,留与后人评说吧。我累了,又一次眯上眼,几行清泪潸然而下……750字 高三 写人
-
蒲松龄的自白躺在病床上的柳泉老人,奄奄一息,浑浊的双眼瞅着挂在墙上的自己的画像----身着官服,正襟危坐,抑郁的目光正视着前方。黝黯的油灯旁放着自己病前校阅过多遍的《聊斋志异》文稿,那可是自己平生心血所系呀。他闭目微叹一声,“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想当初,我天资聪颖,跟随墅师博览群书,十七八岁时,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老杜壮志我也有过的,风华正茂的我早就设计好了我的宏伟蓝图,金榜题名跨入仕途,伴君左右共商国策。初入考场,三战三捷,华文妙章得到学道施闰璋老先生交口称赞,文名一时不胫而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少年心事当拿云”我蒲某人有的是才气,靠几篇文章博取一官半职,又有何难?到那时,取舍行藏在我,上可报效国家,下可安抚黎民,光宗耀祖,家族门楣生光,读书人心事莫过于此。所以,我对科举近乎痴狂,参加科举应试那就是我整个的天地。孰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后数十年,文运不畅,科场蹭蹬,昔日才子却在孙山之后,蟾宫折桂化为泡影。三十余年,我困顿场屋,科考之余,舌耕糊口,人生沧桑,世态炎凉,耳濡目染,触我衷肠。闲来命笔,鬼狐花魅,亦真亦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积日多,遂整理成集,名之曰《聊斋志异》。对科举痴迷以致近乎疯狂的我死去了,冷坐萧斋,青影孤灯,矢志不渝以着孤忿之书的我被激活了。入仕无望,古人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者已失其一,随波逐流,诚所不愿,所可安慰者,身后几卷破书而已。除《聊斋志异》之外,诗文,俚曲,农谚,皆是些不入流的玩意儿,后总汇入《聊斋文集》。当年一纸聊斋,风行海内,几令纪晓岚大学士《阅微草堂笔记》减价,也算聊补立言之憾了。72岁那年,我花钱捐了个贡生,了却了我多年之夙愿——我骨头里还是希望做官的。一顶乌纱,数卷残书,孰轻孰重,我已懒得再想,留与后人评说吧。我累了,又一次眯上眼,几行清泪潸然而下……650字 高三 写人
-
当蔡骏遇到蒲松龄“窗玻璃传来细密的雨点敲打声,仿佛黄昏的潮汐,一阵阵地席卷上心头。警官叶萧静静地站在窗前,注视着一片烟雨中的城市,光线在乌云下变得无比暧昧,配合着窗外淋漓的雨声,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蔡骏正在用电脑创作小说,此时已是深夜,窗外的风将桌上的纸吹的一张一合,他伸了个懒腰,便伏在桌上,睡了过去。像被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吸引,在无尽头的黑暗中摸索。若明若暗的光点和摇曳的光圈在周围闪烁不停,自己仿佛成为一个星球,流失在璀璨的银河系中。一束短暂的强光闪过,蔡骏恍惚后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片小树林。虽然自己是一名恐怖小说家,但如此真实的如同小说里描述的场景,蔡骏却是第一次经历:晞雨残珠在稀疏的枝杈间滴滴答答,闪过月光的一瞬,便沁入了泥土。眼前是一条幽深的小道,红红白白的石子在夜光下却像宝石,铺成一条不知往何处的星光道。蔡骏拨开眼前一道道如同伸手乞讨的枯枝,小心移动到小道的深处,发现前方隐约有一座小斋,宛若化境中的蟾宫,静默在黑魆魆的夜色里。小斋里,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凝神写着什么。他双鬓皆霜,在这漆黑的夜里愈加明显。蔡骏抑不住心中的好奇,走进了小斋。“请问,”蔡骏向老人问道,“这是哪里?”老人头也不抬,用低沉略带沙哑的声音说:“这是我的聊斋。”聊斋?那这个老人不就是……蔡骏一个激灵想到,说:“您是蒲松龄先生吗?”老人听后,抬起头,露出那满布沟壑的脸,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蔡骏,说:“你何以知之?”蔡骏搜遍脑海中所有的词汇,也找不到一个能形容自己此时心情的词藻。那心情既有对回到过去的惊慌兴奋,又有因见到心中仰慕已经的人的崇拜惊异。他怔了怔,说:“我……我一时也不知怎么说。蒲松龄前辈,我叫蔡骏,是一名恐怖悬疑小说作家,我非常喜欢您写的《聊斋志异》,尤其是聂小倩,她多次在我的小说中出现过……”蔡骏兴奋到一时没注意到蒲松龄一脸费解的表情,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通。过了一会,蔡骏才注意到自己的失态,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蒲前辈,真不好意思,我只能说我和您是同类小说家,而且我很欣赏您的文章。”蒲松龄搁下手中的毛笔,眼角微弯露出和蔼的笑容:“既然这样,小兄弟,我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烦恼吧。我的确正在写一本关于奇闻轶事的书,但苦于找到一个可以寄托愁苦的途径和出路。”蔡骏想,原来现在《聊斋志异》还未完稿,于是他说:“蒲前辈,我知道您在为人民疾苦和苦不得志而烦闷,您完全可以借妖魔鬼怪之说将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水深火热表现出来,相信这会是一本旷世奇书!”蒲松龄一拍桌子,全无老者龙钟之态,连胡子也扬起来,激动不已:“这正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真是妙哉!快哉!快快快,我去拿酒,咱俩可要好好喝一杯!”蔡骏在心里偷笑:我当然知道你想些什么。蒲松龄刚要去拿酒,蔡骏便喊住他:“蒲前辈,我也有个疑问想要请教您啊!”蒲松龄转身回来,说:“小兄弟直说无妨。”“我最近在写一本恐怖悬疑小说,是关于一个客栈的故事,但不知怎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惊悚和恐怖的意境。”蒲松龄深思了一会,意味深长地说:“恐惧都出自人心,将一个人主观对所看到的恐惧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会比客观描写更有让人不寒而栗、如临其境的感觉。所以,以一个人的内心作为视角去写,会更能表现出客栈的阴森神秘。”蔡骏连连点头,蒲松龄和蔼地笑了笑:“我去拿酒,你在这里稍候。”蔡骏细细品味着蒲松龄的话,琢磨其中蕴含的写法。四下静悄悄的,几片梧桐叶飏起在新月的幕布上,偶有几颗晨星的倒影在水中涤荡。天边几缕云线透出了熹微的光。一阵蒙着露气的风使蔡骏打了个冷颤…………蔡骏从桌上醒来,发现窗户彻夜未关,风将窗帘轻轻扬起,使蔡骏想起了刚才发生的事。这是真实,还是梦?蔡骏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努力回想。又一阵风,将桌上的纸吹起,蔡骏赫然看到纸上的资料——聊斋志异之聂小倩。他定了定神,坐在电脑桌前,继续打入自己的文章。他决定用书信式的写法,以见者的视角,将《幽灵客栈》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相信,这样更可以表现他想营造的恐怖与真实。窗外,天已明朗。1200字以上 高三 状物
-
蒲松龄专题(生平、传奇、著作)蒲松龄专题(生平、传奇、著作)蒲松龄专题目录:蒲松龄的简介灯下读诗三次第一名在青云寺分家考场失意以后摆茶摊不朽的《聊斋志异》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的简介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淄川人,清代文学家。他早年热衰功名,但是多次参加科举不中,在家乡做了四十年的教书先生。坎坷的遭遇,贫困的生活,使蒲松龄同劳动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把长期积累和搜集的民间传说,经过精心地创作,写出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的“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还写了很多诗歌、散文、俚曲和关于农业及医药知识的通俗读物。灯下读诗淄川城的东边有一个蒲家庄。村子四周被垂柳环绕,村外有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不远处是蜿蜒起伏的群山。1640年,蒲松龄就出生在这个山青水秀的村庄。蒲松龄家兄妹五人,他排行第三。父亲蒲某很有学问,却没有取得功名,后来就去做生意。由于不善经营,买卖并不兴隆,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很不富裕,没钱请老师,父亲就亲自教孩子们念书。几个孩子里数蒲松龄最聪明,最刻苦,也最得父亲的宠爱。蒲松龄不但学习用功,方法也很巧妙。一天晚上,他在灯下读诗,一首古人描写月光的诗吸引了他,尤其对“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这两句,十分欣赏。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图景:山峦披着月光,就像布满了积雪;河岸一片白茫茫,就像铺了一层银色的沙子。这两句写得多么逼真,多么优美啊!蒲松龄马上把这首诗抄在了本子上。他又想:这位诗人还有没有其它描写月光的诗呢?于是,他又翻阅起诗集,把写月的诗都找出来,仔细抄在本子上。后来,蒲松龄又把其他诗人写月的诗都抄录下来,还用同样的方法阅读抄录了很多古人咏雪的诗歌。就这样,他广泛阅读,分门别类抄录下来,再加以比较,细心体会,渐渐地掌握了写诗的方法。后来,他的诗写得十分出色,和小时候下了功夫很有关系。三夺魁首十九岁那年,蒲松龄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考试很重要,决定他是否能成为“秀才”。他自信能考好,因为在这以前的县、府两次考试中,他都得了第一名。那时候,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在起股到束股这四段中,每段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八股文写的主要是四书五经上的东西,文章格式死板,就连字数都有规定。所以,这种考试制度,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才实学。蒲松龄参加的这次考试,主考官是著名诗人施闰章。他不喜欢八股文,所以,出的作文题目同一般糊涂的考官不大一样,有些文学色彩。那天,天刚刚亮,考生们排着队进入考场。考场有士兵把守,严密地监视着考生,这气氛真是令人紧张。蒲松龄从容进入考场,领了试卷,按照卷面上印的座位号坐好。这时候,考场的院门已经上了锁,一阵敲击木板的声音响起,场内一片肃静,只有差役举着题目牌在过道上走来走去。作文的题目是《早起》。蒲松龄看了题目以后,不禁有些犹豫,要是完全按照八股文的要求写,只能把文章写得死板枯燥,就对不起这道好题了。经过一番斟酌,他决定按自己的心意,写出一篇好文章。他想到,大官儿们早早起来,去朝廷争权夺利;那些卑鄙的小人,也早早起来,跑到富贵人家,奉承拍马。想到这儿,他忍不住笑了,立刻提笔写起来。一篇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文章完成了。考试成绩如何呢?蒲松龄又得了第一名,成了秀才。因为施闰章非常赞赏他的文章。施闰章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好像在空中闻到了奇异的芬芳,把当时人追逐富贵的丑态集中在“早起”这两个字上面。读了这样轻松明快的文字,使人能享受到甩着胳膊随意游玩的乐趣。后来,施闰章见到了蒲松龄,非常喜欢这个有才华的青年,就收他做了自己的学生。蒲松龄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青云寺苦读考中秀才以后,就可以参加乡试。为了考上举人,蒲松龄决心下一番功夫。有一段时间,他索性住到附近的青云寺里苦读。每当寺里的晨钟敲响,蒲松龄就起来读书,一直读到暮鼓传来。有时候,他读书入了迷,就伴着烛光,一直读到天明。寺院里有一大片桂树。每到秋天,满树的桂花开了,整个山谷都充满了浓浓的香气。八月初八的这一天,附近的村民来到寺院赶庙会,观赏桂花。平时寂静的青云寺沉浸在热闹的气氛中。蒲松龄也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他放下书本,走出房门,来到这香气扑鼻的花海中。村民们不把他当外人,和他一起说说笑笑,他也兴高采烈地玩个痛快。“听说书啦!”有人大声说。于是,人们都围坐在一起,听有人讲起了奇闻怪事。蒲松龄一边喝着酒,一边听村民们讲故事。他们讲的不是花妖、树精,就是变成美女的鬼怪……这一切都使他感到新鲜,令他入迷。蒲松龄是个有心人,他一边听一边记,把很多故事都记在心上。等庙会结束,他就坐下来,把那些故事记在本子上。有了空闲时间,他又写出了一篇篇故事。青云寺的苦读生活,不但使蒲松龄在学问方面有了长进,山中的美景也陶冶了他的性情,同时使他受到民间文艺的巨大影响,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热情。他想:不管今后前程如何,我一定要把这民间的传说故事搜集起来,越多越好,写成奇妙文章,传给后代!不公的分家蒲松龄本来想安心攻读,却没想到家里出了大事。这时候,他们兄弟四人都已经娶了妻子。他的妻子刘氏为人老实,勤快能干,又很孝敬老人,所以婆婆很喜欢她。大嫂和二嫂为这件事很不高兴,就合起伙来和刘氏作对,还到处说婆婆的坏话,甚至动不动就和婆婆吵嘴,把家里搅得不安宁。日子一长,公公蒲某生气了,就说:“你们闹得太不像话了,这日子还怎么过?分家算了。”“分就分。”大嫂和二嫂说,“不过,我们不能吃亏!”由于兄嫂的争吵,分家分得很不公平。大哥和二哥都分到宽敞结实的住房,好的家具和农具也被两位嫂嫂抢着拿走了。蒲松龄只分到三间位于村口的破房子,还有些破破烂烂的家什农具。蒲松龄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这孤零零的破草房边,见四周杂草丛生,连个院墙也没有。房子的墙皮已经剥落,好像风一吹就会倒塌。屋里更是破旧不堪。刘氏说:“咱们这儿夜里有狼,没有门板怎么住啊!”蒲松龄说:“别着急,我去想想办法。”他从堂兄家借来一块门板。这块门板很窄,只能容一人出入。家里人出去的时候,遇到有人进门,就得先躲在门后,等人进来,再出去。夫妻二人忙碌了好几天,房子才凑合能住人了。刘氏说:“咱家三口人,分了几亩坏田,这两年又闹灾荒,只打下了五十斤荞麦、八十多斤谷子。柴米油盐也得自己买,这日子可怎么过呀!”蒲松龄嘴上安慰着妻子,心里也着急,日子这么艰难,看来只有参加科举考试,谋个官职,才能养活一家人啊!考场失意蒲松龄满以为凭自己的学问,准能金榜题名。没想到,他一连三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那时候的考场,舞弊现象十分严重,没学问的,只要用钱买通考官,就可以得中,而像蒲松龄这样的穷书生,只好靠运气了。蒲松龄虽然几次落榜,可还是不灰心,暗下决心:“我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金榜得中!”可这个时候,他已经三十岁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总得找点事做。恰好他有个当知县的朋友叫孙蕙,请他去做幕宾,蒲松龄答应了。孙蕙当知县的地方在宝应县,蒲松龄来到这里,见到了许多新鲜事,又认识了不少有才学的人。他一边帮孙蕙办事,一边四处寻游,听到什么新鲜事,就记下来,写成几篇故事,还写了不少诗。孙蕙很喜欢蒲松龄写的诗文,对他说:“你的诗词文章写得这么好,今后我这里的需要写应酬文字的,就全仗你了。”“那我岂不成了文字匠了吗?”蒲松龄不大高兴地说。可是,为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他还是替孙蕙写了不少应景的诗文。日子一长,他就厌烦了,后悔不该做这些无聊的事。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湖海气豪常迕世,黄昏梦醒自知非。年年踪迹如萍梗,回首相看心事违。在宝应县待了一年多,他决定回家乡去。孙蕙挽留他说:“你跟着我不愁吃穿,又能写诗作文,今后有机会还能升迁,为什么要走呢?”蒲松龄郑重地回答:“您对我虽然很好,可我的心里并不踏实。我年纪不小了,可雄心还在,不能总做这抄抄写写,替别人写文章的事。我要写自己的东西,走自己的路。”摆茶摊蒲松龄回到家乡以后,为了谋生,到本乡的有钱人家当了一名教书先生。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从此竟一连教了四十年书。但是,他最大的乐趣,还是写故事。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他经常在村外的路口旁边,摆个茶水摊,自己坐在席子上,招呼过往的行人:“歇歇脚吧,喝口水,抽袋烟。”“谢谢啦。您这茶水多少钱一碗?”客人问。“水随便喝,烟随便抽,不要钱。”“噢?有这么好的事?”“不过,您要是有什么新鲜的故事,就请讲给我听听。”蒲松龄诚恳地说。客人奇怪地问:“您这么爱听故事吗?喜欢听什么样的呢?”“讲什么都行。”蒲松龄爽快地说,“当然越奇怪越好,神啊鬼呀的,更欢迎。我最爱听奇闻。宋朝的苏东坡,不就喜欢听别人讲鬼的故事吗?我跟他一样。”客人们见他这么有趣,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来。他们中间有出外干活的汉子,有做买卖的商人,还有云游四方的文人,见多识广,讲的故事五花八门。不管什么故事,蒲松龄听得都十分认真,回到家里,还把听到的记下来,等有了时间,再编成完整的故事。有一回,蒲松龄听一个木匠讲了这么一个新奇的故事:有个皇帝喜欢斗蟋蟀玩。地方官吏就逼老百姓每年捉蟋蟀上贡。有个人因为交不出蟋蟀,被官府打得死去活来,还罚了很多钱。后来,那个人好不容易捉住一只又大又凶的蟋蟀,不料又被他的小儿子弄死了。小儿子害怕父亲打他,就悄悄地投了井。全家人正哭得死去活来,忽然见到一只大蟋蟀,忙捉住它献给皇帝,全家人才免遭灾难。后来才知道,这只蟋蟀是那人的小儿子变的。这个故事多悲惨哪!蒲松龄听了,不觉流下了眼泪。他想: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写成动人的故事,让大家看看官府压榨百姓是多么残忍!后来,他真的写下了不朽的名著《促织》。多少年来,谁看了《促织》这篇故事,都会感慨万分的。不朽的《聊斋志异》《促织》这篇作品,后来和蒲松龄其它许多作品一起,被收入到他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最优秀的代表作,是他用一生的心血写成的。蒲松龄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搜集民间故事,并改成文言小说。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写了四百九十多篇。因为他写作的屋子叫“聊斋”,所以起名叫《聊斋志异》,“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特的事情。说起《聊斋志异》里的故事,真是又奇又怪。蒲松龄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像《促织》就是这样。还有一篇,名叫《席方平》。写一个青年席方平,为了替被害的父亲伸冤,竟到阴间去了一趟,和大鬼小鬼们狠狠斗争了一番,虽然受到酷刑折磨,始终不屈服。蒲松龄还写了许多狐狸成仙的故事,那些狐狸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听起来很荒唐,可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理想。还有一些小说,和蒲松龄个人的遭遇有关系。他几次参加科举不中,对考场上的丑恶现象看得清,也恨得深。所以,他写了几个考场上的故事,都叫人拍案叫绝。如一个姓贾的读书人,学问很高,可就是考不中。后来,他听了狐仙的话,把别人写的坏句子连在一起,成了一篇文章,不料却中了第一名。你看,这样的考试能发现真才实学的人吗?蒲松龄把自己的爱和恨都写在作品里,使人看了,在笑声中体会到深刻的含义。蒲松龄纪念馆为纪念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而建立的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馆址为蒲松龄故居,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1980年建立。该馆馆藏文物、资料(版本、照片、声像)7500多件,一级品8件,其中有蒲松龄肖像立轴、蒲松龄手稿、蒲松龄印章等。基本陈列有《聊斋正房》、《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松龄研究》等。还有《聊斋故事彩塑》、《当代名人书画》专题陈列及聊斋影视厅。该馆已编辑出版《聊斋佚文辑注》、《蒲松龄研究》等书,并首次提出蒲氏汉族说,发表论文《蒲松龄不是少数民族》。1200字以上 叙事
-
松每每看见那些巍然挺立的松,我都会万分感概,心中不禁升起敬佩之情……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们一家人开始了登黄山之旅,看着雄伟若大的山巅。我不禁淹了一口唾沫,哇!好高啊!我不禁想退缩了,不行呀!爬爬似吧!于是我便与爸爸妈妈一起踏着那弯弯曲曲,陡峭的山路,一步一步地走着,时而望望那似乎高不可攀的山峰,仍仍一步步地向上冲……不知过了多久呀!我开始气喘吁吁了,脚也像灌了铅似的,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上滚下来,汗雨下,“好辛苦呀!”我对爸爸妈妈说道,“休息一会儿吧,我不想走了!”我们便坐在石板上,迎面吹来一阵暖和的春风,“沙沙”的声音,转过头来,哇!一棵高耸入云的松呈现在眼前,它的树干是这样粗,如一根挺立的大柱,它的枝是那么密,似一张紧密的网,它的叶是这么浓,像一层翠绿的薄纱。在这片贫脊的土地上,它树立了一个飞凡的英姿,毫不疲倦,周围寸草不生,它却奇迹般得诞生、降临。风依然在吹着,它依然在摇动自己巍峨的身驱,它的叶子纤细地星星点点地点缀在每一条枝条上,远远看来,犹如披上了崭新的外衣,清新极了!再看它的树根……啊!原来松的根在了块坚硬的岩石上,牢牢地扎着,它没有肥沃的土地,没有足够的营养,没有甘甜的露水,但它靠着自己顽强的志力,长得如此苍翠,如此茂密,它是经历了多少困难呀!松的生涯就像我登上黄山的路一样,蜿蜒曲折,看着前方望不到底的路,曾一次次失望过,但它不气馁,最终登上了山顶!而我,也要做到!于是,有一个力量传遍的全身,我顿时充满力量,拉着爸爸妈妈拼命向上走,累下,歇一下,流汗了,擦一下,……突然,一片片云在我身边浮过,难道这是云海吗?——我终于攀上山顶了,看着身边一朵朵向我微微笑的白云,我便不由自主地看着那棵松………7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松孤傲冷漠的松;挺立不输的松;生命强劲的松;我最敬重的松!家乡有一片山,目光所及的全是树。几年的、几十年的,在这里都有,它是我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一尘不染的空气、苍翠欲滴的嫩叶、遨游天地的飞鸟,在里面有时还能碰上几株果树,秋天碰上了摘几个来解渴是可以的。夏季的夜晚,星光落满整片山脉,银色的光芒闪烁在天地之间,身临其中,仿佛世界都已被覆盖为银色的海洋。它就在这片山脉中,在山脉的深处,粗大的枝干显示出它的不凡,在万里星空下,却露出它的孤独,村里的老人说,这松树也有几十年的年岁了。在这大山深处,几十年寿岁的它显得特别的威武,它笔挺的身躯在我的眼里永远高大,它永远是我最敬重,它在我的心中永恒不倒。几十年的成长,三十多米的身高,无数的风风雨雨,折断了多少枯枝,却永远折不弯它的腰。它是我所崇拜的,它高大而伟岸的躯体;经历狂风骤雨却永不休折的毅力;历经岁月的侵蚀却永不枯朽的松。它就是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多少面对困苦时的方法,生活,因它而变得格外精彩。春天的它,满树的嫩绿,那种新绿显露出生命的起源,勃勃的生机,表达出大自然的神奇。清晨的雾,将整片山脉给埋葬,站在树下,仿佛看见它插入云端,直达天宫,上面,定又是一种新奇的美景。夏天的它,浓重的绿装点在它的身上,一种深色的黑绿,释放出生命的激情。火热的天,火热的炙烤着它,挥发生命,拥有那烈日下的不屈。夜色降临,星辰布空,皓月在众星之间,银色的星辉洒遍山脉,银装塑身,它也变得那么神圣。秋天的它,也显示出一种落败,但那不折的腰板让我们明白它永不熄灭的生命。金黄色的丰收似也感染了它,看着它也是一种满满的丰收,绝不落于任何一位收获者。一身白雪是它冬季的装束,白色,将它完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没有一丝的掩藏,那是种赤诚相待。我最敬重的松,我永远爱的松。700字 高一 散文
-
蒲雨(一)安琪是一个可爱的女孩,俏皮的卷皮,大大的眼睛,小巧玲珑的鼻子,还有那如樱桃般的嘴唇。可是,这一切并未带给她快乐,因为,她是一个聋哑人,并患有自闭症。在她九岁时,母亲因不满父亲想抛弃安琪而离婚,从此,安琪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父爱。但,幸好她还有母亲。一个家庭中没有男人的支持总是困难的,母亲是个下岗工人,两人靠着微薄的低保和母亲捡垃圾得以维生。因此,家中再没有多余的钱送安琪去上学。安琪的家是在一大片蒲公英前,也就是在一个破旧的小茅屋前一大片地。不知从哪飞来一株蒲公英,使这里成了安琪的天堂。每一次,站在蒲公英地里的安琪才是真正的她,不同于在别人甚至母亲面前的胆小懦弱、不善言辞。在这里,她会轻哼一首首歌,即使她听不见,也发不出声音;在这里,她会像个孩子一样地奔跑,即使跌倒也毫不在意;在这里,她也会笑,银铃般的笑声即使整天回荡也不会打扰任何人。安琪最喜欢蒲公英的时候是在微风吹来时,这个时候,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会随风起舞,像一个个从天而降的安琪儿——如同她的名字般动听与可爱。就在安琪以为她的生活就会这么平平淡淡地度过时,生活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使她再次陷入了痛苦的漩涡。就在那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噩耗突然来临——她的母亲,那个善良温柔的女子,最终因劳累过度被送进了医院。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终查出,她母亲的体内发现了癌细胞。生命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但却可以用药物维持,使她多活几天,巨额的医药费让年仅10岁的安琪无力承受。可是为了母亲,她还是去了一家餐厅应聘洗碗工,一次次被骂出来,安琪也从来不曾放弃。最后,餐厅的老板娘发了善心,收下了她,并对外称是自己的侄女。但是,那可怜的薪水对于如同天价的医药费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未完待续)700字 初一 写景
-
孙中山故居随笔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玩得很开心,同时也学习了孙中山先生的许多革命事迹,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作纪念。上海孙中山故居的地址是在上海市香山路7号(原莫利爱路29号),这幢楼房是当年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与1918年6月入住于此,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这里居住到一九三七年。到了那儿,先去参观展览馆,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展览品,我便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仔细地看起来。哎!怎么有一件衣服挂在这儿,仔细一看,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中山装,听说这是孙中山亲自设计得,他就是穿着这身衣服在这儿会见群众代表的,听爸爸说以前中山装可流行呢,不管国家大小干部、普通群众,都穿中山装。这儿还有把战刀,好锋利啊!很吓人呢,这可是大元帅的指挥刀,好帅啊!这刀是孙中山出任海陆军大元帅时使用的,我好佩服他!我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东问问,西问问,一路看下去。我在第二展厅看到一句话:“孙中山之所以这么伟大,是因为他创建了国民党,还创造了三民主义,就是民族、民生、民权”。也推翻了封建制度。这时,我明白了什么是伟大的人生,明白了什么是心胸宽广,志向远大。我在思考,既然民主和自由这么重要,为什么班级里不可以推广一些民主呢?我认为可以制订一个“学生四大权利”,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学习、玩耍。第一条是:让每一个有能力,有意愿为大家服务的同学都有当一次班干部的机会;第二条是:给每个同学平均的回答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不管是成绩好的,成绩坏的,听话的,不听话的;第三是:同学之间有相互批评的权利,但不能耻笑和辱骂;第四是:老师要把课间活动、上体育课的自由还给大家。如果能有这样的权力,我们一定能学习地更快乐、更有趣。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孙中山故居,告别了这个值得我们学习和保护的地方。700字 初中
-
参观矛盾故居今天,是伟大的文学家茅盾爷爷诞生一百零二局年纪念日。 我们来到茅盾爷爷的故乡 —桐乡乌镇。 一眼望去,只见拱桥横卧,水街相依,街上的房屋背水临街,真是别有一番韵味,这里不愧是历史悠久的古镇。 我们走进一条十分狭窄的小街。这时,迎面走来一个穿白衬衣,蓝裤子,腋下夹着一叠书本的小男孩。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求知的光芒。我想,乌镇的确是文学家成长的摇篮,乌镇的后辈也这样爱书! “到了!到了!’’我抬头一看:“茅盾故居”四个金光闪闪的字映入了我的眼帘。一走进茅盾故居,就是一幅朴素的景象:灰色的瓦,白色的墙壁。走过一条走廊,向右拐弯,便是茅盾爷爷的书房。书房左侧上方挂着一张茅盾爷爷小时候的照片。他身穿深蓝色的长衫,头戴瓜皮小帽,正趴在书桌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噢,我可得把脚步放轻点,再放轻点,别惊扰了主人啊! 我们从书房来到茅盾的家塾。这儿放着几张桌子、椅子、几支毛笔和墨,还有一盏油灯,陈设十分简单。我仿佛看见茅盾正在伏案工作。忽然,他停下笔来,手托着腮,眼望窗外,沉思着。他写得入神了,是到了林家铺子?还是想到了旧上海的民不聊生,许多人丧失了生命,还是…… 我们又来到茅盾的卧室,里面只有一张六尺长、二尺半宽的黑色的床。我想,这是一张多么不平常的床啊!文学上的这颗巨星就歇息在这张床上。 绕过卧室,来到展览厅。这里陈列着茅盾爷爷的照片,留下了他走过的许多脚印。二十年代,“五四运动”中有他; 三十年代,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围剿”中有他;四十年代,抗日战争中有他;解放以后他又为新中国的事业贡献了一生。 茅盾爷爷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美名和巨作将流芳千古。就是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水乡,养育了一代文豪一一茅盾。 此时,我又踏上这条小街归去。昔日的这条小街,给茅盾许多的写作激情。那么,今天它是否也会绪我灵感呢?700字 初三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