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文化之饮食文化1200字

闲话中国文化之饮食文化

1200字 初三 散文

--读《闲话中国人》有感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大若天地。我们生存的基本要素就是从食物中获取的,大地万物的生灵全部都要靠食物来补充能量,获取营养,维持生命。再看这部《闲话中国人》,开头第一炮便是在大谈“饮食”。中国的饮食文化早有上千年的历史,可算得上是传统文化了。由此可看出,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所占地位之重。

外国人重于情趣,中国人则重于饮食。中国人既然能以食为天,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世界上还有比天大的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中国人甚至认为“普天之下,莫非一吃”,认为不管任何事都能用“吃”来解决。这就是现代中国人对千百万年前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饮食文化的认识,这也是书中所说的“泛食主义”。

说到这“泛食主义”,它也包含在饮食文化内,只不过是口语上通过文字来表达的。就像是说人就叫“人口”;谋生就叫“糊口”;职业和工作就叫“饭碗”。干什么工作就吃什么饭,就像书中所说的:“修鞋补锅是吃手艺饭;说书卖唱是吃开口饭;当教书匠是吃粉笔灰;出租房屋是吃瓦片儿。”总而言之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切都与“吃”扯得上边。

饮食,说白了也就是吃饭。但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终于深刻的了解了中国人的“吃饭”文化。

何为“吃饭”文化,我想这也只能在中国才寻找得出答案。在中国人看来,食物乃生命之源。因此给人食物,请人吃饭,是一种很重的礼仪;而接受他人的食物,则是受了很大的恩惠,必须加以回报。这,便是中国文化中“吃饭”文化的基本准则。但在这一来一往,你一席我一顿的过程中,这“吃饭”文化渐渐的变了味儿。中国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渐丰满的腰包也闲不住了,开始流行起“请客吃饭”,而“吃饭”文化的基本准则也渐渐成为中国人请客吃饭的正当理由。大家也习惯起这新一代的“吃饭”文化。像这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老人做寿诞,小孩过生日,谁家不请,哪个不吃?如果升了职位,涨了工资,搬了新居,走出国门,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也都会堂而皇之地要求你请客吃饭。有人来了要“接风”,送人走了要“饯行”,有事要“撮一撮”,没事也要“聚一聚”。用书上的话总结:中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最爱请客吃饭的民族。

这饮食饮食,说完了“食”,接着得说“饮”了。

既然说到“饮”,那么“茶”,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

中国人爱喝茶,西方人爱喝酒。“西人饮酒而取其汁,国人饮茶乃取其气”,这是书上的原话。西方人喝酒是为了身体,中国人品茶则是为了意境。

自古以来,茶就是文人雅士所热衷的“至清至雅之物”,它也往往用于陪衬一些山水美景,文雅之趣。所以,这喝茶不叫“喝茶”,得叫“品茶”,从这品茶中还能品出人生哲理,事物的启迪,从而自古产生那么多的伟大诗人来“颂”茶。就连这品茶中,还品出了茶术之道。

不单“食”能请,这“茶”也能请。比如这“吃早茶”,则是如今商场上用来谈生意的办法之一。吃早茶不过于排场,但也不过于寒酸,几叠小食,一杯清茶,既能解决早餐问题,也可以享受其中的一点“意境”。它也确实比请客吃饭少了一点铜臭味,少了一点利益和关系。

柴米油盐酱醋茶,厨房中的繁杂琐事,生活中的切切察察;

悠悠上下五千年,时代中的巨大变迁,历史中的中国文化。

这本书可谓笼万物于形内,把生活中最繁杂却又最简单的事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人读完此书,必定能领悟到中国文化中饮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深远影响。

闲话岁月,亲情念暖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晨昏滚滚,日升日落,须臾间又是新的一年。念往昔,字里行间,闲话岁月,倾情念暖。

——题记

流水光阴,漫过岁月的山谷,或一帆风顺,或跌宕起伏,途中,有清风明月作陪,有鸟语花香作伴,亦有风霜雪雨相邀。于是,世人眼中的那些寻常时日,也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那些寻常时日的点点滴滴,是傍晚的一缕炊烟,是父母的声声呼唤,是飘过窗前的一滴雨、一阵风、一片雪,抑或是晨起打扫的一炉香灰,茅舍里的浆浆洗洗缝缝补补,一日三餐的酸甜苦辣,还有人们的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纯洁的生命,因为沾染了尘世间的烟火而变得更加贴近现实和生活,举手投足间皆是人间有清欢。

生命,从不会因为坎坷和悲伤而失却它原本的风采,更不会因为落满俗世的尘埃而失去它的高贵。一程程山水走过,那些沉淀了的人间悲欢,为生命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养分,历经数载,绿洲定会遍布整个山谷。

每每落座布满阳光的窗前,心中都会滋长一种岁月的暖,无关乎春秋,无关于冬夏,只是这样坐着。角落里的微尘,在光阴下层层滋长,然后又不知落到什么地方去了,猫儿蜷伏在阳光下安静的打着盹,一纸诗书摊开在桌子上,字里行间吟诵着某个高贵灵魂的独白。我沉浸在这种氛围内,与时光对饮,与岁月讲和,也不时的谅解着那个从前的自己。闲话岁月,倾情念暖,就这样一生,也很好。

有时候,我很想拥有一座小小的庭院,无关风雅,无关诗意,有的只是安静与朴素,简约和别致。篱笆环绕,溪水淙淙,芳草萋萋,一方天地里,可以晨起洒扫,然后泡一杯茶,怀念陶渊明的田园,在袅袅茶香里拈露为诗;可以斜倚夕阳,在紫藤加下陶醉于黄昏的那一抹壮丽和恢弘;也可以在夜阑人静之时,与古人秉烛夜话,此时,微风恰好,月色浓淡相宜。

看如今,有多少人对乡村庭院求而不得或念念不忘,又有多少人甘愿舍弃都市繁华回归淳朴的寻常生活?岁月的流逝,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年华的老去,更是繁华荣禄背后所隐藏着的对朴素和寻常日子的回归和渴望。

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放下尘世纠葛,入住心中的那座小小庭院,有清风明月,有鸟语花香,有雨雪风霜,亦有知己好友,读书品茗,闲话古今,将朴素的日子过到寻常,足矣。

此时,2016年的新时光,正朝我们踏步而来了。可是,我的心中,为何会对过去的一年念念不忘?为何会如此眷恋那些旧的时光和岁月?一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好多想做的事,还未来得及做,好多想说的话,还未来得及倾诉,好多想写的文,还未来得及提笔,时光,就这样轻飘飘地流走了。

任是心中万般不舍,却阻挡不了时光前进的脚步,今天,就是2015年的最后一天了。一年中,所历经的悲欢离合,所品尝的酸甜苦辣,都在这个岁末,成为了永久的缅怀和记忆。欣赏过桃红李白、林花匆匆,领略过风起云涌、午后飘雪,饱览过笔墨丹青、流云飞渡,聆听过风过有痕,雨落有声,我相信,这便已足够了。

午后的阳光,愈加温暖了。沐浴在暖阳中,我用心灵和文字来追忆过往。闲话岁月,倾情念暖,相信,再忧伤的时光,也会云淡风轻,只有岁月的暖,留在了我们心底,正如此刻的阳光。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总共写了38篇文字,大抵五万字,虽然情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我已经做到了不再为文而文,闲暇时光,也会翻阅一些古典文化,看一看文友们的精品之作,借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不过,在写文字的过程中,总是有一种言不尽,意不达之感,想来,在新的一年里,还是要多读、多思、多练了。

《拾忆》系列诗歌,已经全部写完,分别是《蓝色的梦》、《童年》、《致青春》、《关于爱情》、《在路上》、《婚姻物语》、《农家小院》、《感恩的心》、《活着》、《生命的天堂》。这十首诗歌,大概贯穿了人的一生,从美好的童年、青春,到长大后的远行和婚姻,以及人到中年后的一些感悟和思索,都做了一些阐述。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并写作诗歌,虽然稚嫩,但是却得到了很多好友们的鼓励和支持。在此,冷梅清竹感谢所有的好友们,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有了写作的精神力量,也正是有了你们的欣赏和点评,我才能在文字之路上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也正是有了你们的不离不弃,我才会坚持不懈,直到今天。

闲话岁月,倾情念暖。一路走来,好友待我一如既往,若春夜喜雨,润物无声,又若松柏一般,友谊长青,心中的感激,无以表达,只能把它贯穿在字里行间,于新年到来之际,送上我最真挚的祝愿:新的一年里,新气象,新生活,新人生,时时快乐,事事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