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蟾800字

玉蟾

8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山似岷峨派,峰如峋嶙尖。仙游还驻鹤,僧号亦栖蟾。

萝月悬天镜,松风袭暮蟾。有诗休疥壁,徒为葛藤添。”

这是明代四川状元、着名诗人杨升庵赞美玉蟾山的诗。

玉蟾山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城南35公里处,峰峦起伏,树木葱茏,

溪流环绕,怪石嶙峋,尤以山幽、石奇、水秀闻名于川南。

玉蟾山因山形山石多似蟾蜍而得名。一日,宋代着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慕名到玉蟾山游览,被山光水色所陶醉,特别是众多的蟾蜍向他朝拜,更使他怡然自得,流连忘返。山上圆通寺老主持久仰黄庭坚大名,便将他迎入寺内,献上玉蟾香茶和玉蟾美酒,一面品茗饮酒,一面话说山间玉蟾石。老主持见黄庭坚谈笑风生,兴致很高,便叫僧徒摆上文房四宝,请黄庭坚题赠墨宝。黄庭坚欣然应允,即兴挥毫题写“玉蟾”两个古朴苍劲的大字。由于黄庭坚醉笔所书,竟将“玉”字的一点写在了上面,留下“醉书玉蟾”的佳话。后来,寺僧便将“玉蟾”二字镌刻于峭壁之上,并把圆通寺更名为“玉蟾寺”。明代摩岩像堪称玉蟾山一绝。主峰金鳌峰峭壁之上,镌刻有千手观音、六臂观音、莲台观音等400多尊明代摩岩造像,大者丈余,小不盈尺。造像古朴典雅,线条流畅,雕刻细腻,比例匀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中《悟道图》构图别致,耐人寻味:婆娑的菩提树下,坐着一位信徒,脸贴在膝上深思冥想,给人以悟入禅机之感。

玉蟾山以其旖旎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使人陶醉,更以金鳌峰石壁上的大型人物石刻浮雕<流民图>吸引中外游人。玉蟾山金鳌峰石壁的大型人物石刻浮雕<流民图>是新镌的名胜。这组石刻浮雕是据蒋兆和先生的代表作<流民图>制作的。石刻浮雕于1987年7月破土动工,1989年4月竣工。浮雕全长45米,高3米,气势磅礴。画面以100多个人物,全面展示了在日本侵略者铁蹄蹂躏下,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尸骨横陈的悲惨景象。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创作于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的敌占区北平。原作画面长27米,高2米。当时,蒋兆和先生流寓北平,目睹日本侵略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悲惨景象,残酷的现实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灵,于是他愤怒地拿起画笔饱蘸血和泪创作<流民图>。

自右向左看去,濒危的老人的沉吟,背井离乡的农民的哀叹,手把着大锄的青年农民的愤慨,躲避敌机轰炸的母子筑成的金字塔状的壁垒,断垣下横卧的尸骨,沿街乞讨的孩子的呼唤,失业、伤残的工人们艰难的步履,被逼疯了的妇女,欲上吊自杀的老人,无力养活家小的教授的悲哀,最后是两位知识分子正引颈翘望着祖国光复的曙光……这一画卷不仅以它的历史性的大主题,也以其将中国画笔墨和西画写实技巧融为一体的精湛的艺术表现,以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而成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史上伟大画卷。

游玉蟾山,览大型石刻浮雕<流民图>,我不仅领略到了秀丽的自然风光,受到了艺术的启迪,而且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历史巨画镌峭壁,悲惨景象触目惊。玉蟾永载流民图,抗倭爱国铭记心。

六年级:靉叇

玉须琢,方成器

10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没有长久锥心的伤痛醇化,又怎能得来沉香神奇的馥郁芬芳?

没有痛彻心扉的终身孕育,又怎能得来浑圆温润的稀世珍珠?

没有刀刀入骨的精心雕琢,又怎能得来晶莹典雅的传世玉器?

玉经雕琢方可成大器!

才华横溢的音乐天才贝多芬突遭双耳失聪的厄运,但丝毫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他用牙齿咬着棍子,放在钢琴里,利用颅骨传声感受音乐旋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等传世名作。

南非民权领袖曼德拉,为反对种族主义,经历铁窗生涯27年,备受迫害和折磨,带领人民终于建立了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

中国作家莫言,原本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放牛娃,但执著于写作的他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打倒,而是顽强地用手中的笔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和人生,终获举世瞩目的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司马迁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然经历过种种磨砺,甚至付出生命,方能成才,方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我们青年一代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和平幸福的新时代,但我们肩负的责任却十分重大,于家,我们承载着长辈未来的希望;于国,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被社会冠以“90后”的称呼,称呼中暗含着一丝担忧、揶揄乃至轻蔑之意。的确,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长辈的百般宠爱,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甚至养成了自私、冷漠、空虚、脆弱等许多不良的心理与性格。现代社会发展太快,竞争太大,我们常常感到迷茫无措,无所适从。但这并不主要是我们的错,因为我们自小遭受的挫折太少,经历的磨炼太少,这些都不利于我们成长、成才。近几年发生了北大数学系新生冯昊因无法承受学习压力而上吊自杀、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因不敢面对车祸惩处而杀人逃逸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些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问题的深刻反思。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事例深刻地说明,成才离不开成长的挫折与生活的磨炼。我们呼吁长辈应对我们少一份溺爱与顺从,多一份“虎妈”“狼爸”“鹰爸”式的矫正磨砺教育;学校不能只关注我们的学习成绩,应多给我们提供一些磨炼品格、砥砺情操的逆境教育;全社会除了给我们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外,更应该为我们营造一个培养吃苦精神、坚强个性与健康人格的教育大环境。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梅经苦寒,才吐清香。玉经雕琢,方可成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议论文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