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读后感
其实我很容易找一个原因说服你好好看一下这本书。
我一直觉得好的长篇小说(特指被翻译成中文的)就像掉在马路中间的金子,即使被压成饼沉进泥土里呆上个三五年,总会有发光的一天。可短篇小说集(也特指被翻译成中文的)虽然多如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贝壳,但要找到喜欢又值得珍藏的,难。
《逃离》该算是人见人爱的一颗。
短篇小说一向被认为是易读难写的文种,它常以两种形态出现:一个好的构思在有限的篇幅内被叙述的乱七八糟,或是一篇绚的迷眼的文字背后是个无聊的故事。此二者数目甚众,个别优秀的篇章从一出世便体会着在恶俗愚蠢和曲高和寡间夹缝求生的悲哀。
却没想到让门罗老太太摘取布克奖暴得大名的这本《逃离》居然就是一个短篇集,翻开书后着实惊喜了一阵。
由于另一个强大的阿特伍德老太的存在,对于加拿大女作家书写的女性视角的文本有种复杂的恐惧感:既享受于她们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经常出现的精当见解,又极害怕那些堪称唠叨的段落。
我忽然觉得在夹缝中拼杀出一条血路的门罗老太太很踏实地站在卡佛和阿特伍德之间,她的文字在真实的生活和虚构的故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她没有不动声色也没有合身扑上,因为她找到了一种强大而危险的中和剂——时间。
书中八个故事里的女人们无一不是在与时间较量。
门罗曾经开过书店。虽然不是每个书店店主都虚怀若谷,但能写出这种文字的店主一定曾是个理想主义者。
所以她的故事是用力的,是携带着她的全部技巧与生活的,读来仿佛她强迫自己用一个相对短小的篇幅承载更加厚重的东西。
这样做是危险的,所以有意无意间,一些神秘的叙述和意向会出现在写实的故事中。不知道她的中国之行是否是在为这种神秘感寻找一个归宿。
最后忍不住说一句:如果直接想要看到一篇十分传统、十分清晰、十分标准、十分好看的短篇,请翻到《播弄》。
忍不住再说一句:虽然未读原文,但从李文俊故意追求一种风格的译文来看,在内容和精气神上都应当能够展现出原著风貌。
相似题目
-
《逃离》读后感“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逃离》里卡拉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拉回过去的十年。大学校园里,无以填补的孤单、对未来漫无边际的不知所措、等待被爱却不能得到,渴望而又无从与人分享……那些浅浅的痛楚,虽然从未有过轩然大波,但始终不曾彻底离去。日子似乎垂手可及,可手太无力。毕业后,找工作、换工作,恋爱、分离。不知道是意识太清醒,还是生活太像梦游,总是想要向未来一头扎去,总是以为这一次是光明坦途,总是觉得留在身后的值得舍弃。没有去流浪,没有去私奔,也没有呼天抢地,但“人生另有活法”的念头挥之不去。十年里,为“另一种活法”付诸了种种努力。还没来得及丧失信心,那遥不可知的另一种活法已被岁月漂白得失去了意义。当手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脚习惯了每天的姿势、胃养成了规律,心灵和头脑在百折千回中沉淀了自己,也越来越清楚地明白每天都已是生活在未来里。有了独立周延的内心,又发现还不太会画外在的圆。即使是深爱的人,有时候也会觉得多余,常常想退回到一个人的大圆满里去。于是,偶尔会发呆,偶尔会耍赖,偶尔要“告假”,偶尔干脆直言“我需要经营经营自己”。十年的流水,逃离的欲念若隐若现。十年的光阴,已足够看得真真切切——逃离其实是永远深藏的诱惑。它无法预知,你不必抗拒;它无从招架,你别太恣意;它一次次闪念,你完全可以当作和自己玩的一场场小游戏。500字 初三 读后感
-
《逃离》读后感想当然地觉得《逃离》是一本长篇小说,因为中短篇小说集在国内难获出版,更不被普遍患有长篇小说迷狂症的读者青睐,《逃离》的出版方也在淡化它的中篇小说集形象,事实上,《逃离》由八个略长的中篇小说组成,其中三个是连贯的,但艾丽丝·门罗的小说,每一篇,都足以当做长篇小说来读。用阅读感觉来划分,中短篇小说可以粗略地、武断地分为两种,一种像核桃、玻璃球,但求畅快、戏剧化,主张精巧和俏皮,发展到极端,就是欧·亨利和星新一,为了这一段故事不顾一切,倾家荡产地盛装上演,刻意破坏人生的肌理,罔顾人生的开放性,我们受这种小说熏陶多年,以至于形成了阅读上的恶习。另一种中短篇,像截了一段大河,却不是物理上的那种截断——那种竭泽而渔的截断,而是心理上的,为观看的方便而截的,前因后果都潜藏着,丰沛奔涌也照旧,甚至比看到整条河流更为浩荡。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属于后一种,她笔致绵密,气息醇厚平静,从不因为写小说而人为破坏生活的肌体,刻意制造落差。这还不是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全部魅力所在,她的小说还体现着她的一种努力——恢复小说的神秘性,她远离了当代小说那种锐利但却琐碎的、简约但却留白过多的、克制到寡情的作风,让小说重新成为混沌的、朦胧的、多解的、磅礴的、雾气缭绕的、根系繁多的,所以,她会被视为契科夫的传人,但这也增加了她的小说在被领略时的难度,她37岁时才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好荫凉之舞》,多年来获奖无数,却始终呈现出一种沉潜之姿。《逃离》可以当做一个豁口,让我们向她的那个世界投以一窥。八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且都生活在加拿大小镇上,她们的日常生活细节,是当代小说中失落已久的,农活、甜点、清汤寡水的日常交际、万语千言的日记和书信;她们目光所及处的风景,也是我们久久不曾领略的,枫树、野菊花、落雨的下午、地毯上的线条;她们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也多半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谓的“由自然之力造成的死亡”(death by nature),死于海难,或者恶劣的天气,这一切是极具加拿大气质的,提示着作者的地域属性和文化身份。但他们生活中,那种阴森的现代性却并没因此减少,“逃离”就是现代社会赋予他们的悲剧性机缘,以朱丽叶为主人公的《机缘》、《匆匆》、《沉寂》里,朱丽叶逃离女校教职去追随偶然结识的渔夫,她的父亲逃离原有的生活去做农夫,她的女儿骤然离家,弃她而去,在另一个地方过着富足的生活。现代社会为“逃离”提供了种种便捷:交通、信息传播,人人都得以望见别处,都试图逃离命定的位置,想从苹果变成橘子,或者逃离过分熟悉的生活,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乘火车、轮船、飞机,竭尽一切可能,逃离成为一种普遍的愿望,但艾丽丝·门罗描绘了这种愿望,又逐一扼杀了这愿望,给所有逃离者——特别是女性——以惩罚,《播弄》的结尾,点出逃离的后果:“若冰的一些病人相信,梳子与牙刷都必须放在一定的位置,鞋子必须朝着正确的方向摆,迈的步子应该不多不少,否则一定会遭到报应的。”逃离的可能中蕴含的现代性,和逃离的后果之中的宿命性,形成一个神秘的谜团。《逃离》可以被视为“概念小说集”,八个故事隐隐被一个概念、一种气质统一,人物的生活背景、遭遇、情感也多有近似,八个故事并无隔离之感,气韵也并不被阻断,混在一起组成了长卷。这种传统的上游,是舍伍德·安德森和詹姆斯·乔伊斯,再庞大一点,还有福克纳。我在立秋的雨天读这本书,一直想起去南方时,在火车上看到的窗外情景,峡谷或者平原,藏在水汽蒙蒙中,树林和田野里,散布着房屋——这是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在形象上给我的通感,与当代小说给我的形象通感——白热的城市的下午,完全不同。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逃离》读后感看艾丽丝·门罗的书,我忍不住学着作者往后看、再往内看,但很惭愧,到现在,我的眼睛一直还盯在当下,过去的种种痕迹,带进我生活中的影响,我还没有琢磨过,或者它们一直萦绕在我身边,如家乡的冬雾,只不过未发觉而已。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农家姑娘,她的小说世界永远站立在那里;早年,她曾搬到温哥华,再婚后,她一直居住在离家不远的小城。荒芜、冷僻的大自然,常年稳定在她心头累积,她不写其他地方,也不写其他族群,她只写小镇姑娘。“总之,个人的命运还不是最最重要的。吸引她的——实际上是迷惑住她的——是在前寒武纪岩石层峦叠嶂的遮蔽后所寻见的那种极端冷漠、重复、漫不经心以及对和谐的轻蔑。”《机缘》里,作家借女主人公的眼睛,写出了她对自然的眩惑。而这种目测,回头过来,将冷漠、重复、漫不经心和对和谐的轻蔑,慢慢印刻成她的人的灵魂上。连续看了2遍《逃离》,始终却无法描摹出内心准确的感受。这句话,倒不知道从哪里一直触动了我。我也笃信,人的某种本质和自然的本质,在这点上,类似,并异常吸引我。门罗的女人们,有着她所描写的岩石一样的秉性——冷漠、重复、漫不经心以及对和谐的轻蔑;她通常描写一群受了教育,再回归到原始状态的女人,简单地说,有点波希米亚味。门罗的复杂性或丰富性在于,她精准地描绘了女人在失败的爱、生活面前,在即将堕入或澄明的关键点,那种茫然不自知,却又为性格所推动的情致。叙述者总是形而上、忧郁的、带着远离自己生活的讽刺态度,来描述人生重大的坍塌时刻。这些瞬间,出逃、或者错过,永远没有情节的直线推进;门罗擅长用各种文学技巧,来打岔,干净、简洁地,为那些当事人不曾了解的视角留下足够的空隙。有呼吸的空隙。这是门罗短篇小说里,最优美的一手。在我看来,这种空隙,人生经验的断层、信息量的突然丢失,不是悬疑、侦探小说里那种包袱,而是一个对人生挫败有体会的小说者的经验,或态度。看过门罗的经历,早年丧母,家穷,大学未毕业,早早结婚,生育3子,然后离婚,有情人,再婚,成为祖母。传说门罗有过各种工作经历,找的情人倒是一致的,都是有点世俗的工人阶层。70多岁完成的《逃离》,据说有很多地方有半自传性质,特别是其中三篇的女主人公朱丽叶,跟她很类似。我相信,有类作家,如库切、厄普代克、门罗,永远都在描述自我,解释自己。门罗书写的人,都是她自己,那种受过教育,对城市有恐惧,波希米亚过着自我隐蔽生活的女人。她在受访时,也一直强调,自己太忙,常年渴望逃离家庭、孩子,最重要是逃离工作。她曾经写过长篇,发现力所不逮,又回来了。短片《逃离》,出逃的少妇终于回来了。她和忘年交女友断交了,也回避了丈夫杀死自己宠物的可能性。她发现,“对于埋在心里的那个刺痛她已经能够习惯了。她现在心里埋藏着一个几乎总是对她有吸引力的潜意识,一个永远深藏着的诱惑。”出逃后,少妇学会了控制、隐忍,忍受婚姻的瑕疵,学会不追问,不去超越生活,归降,将自我和诱惑埋到地底。现代娜拉归来,成熟,妥协,更靠近自然法则了。幸,或不幸,无果。失去最爱的人,或者对方下落不明后,怎么办?《沉寂》里,一位女儿失踪多年的母亲,学会了不自责,不愧疚,不迁怒于大吨位教母。她开始过着自己的生活,不再原地停留,等着女儿来找她。最后,“她仍然希望能从佩内洛普那里得到只言片语,但再也不那么特别好费心神了。她像更谙世故的人在等待非分之想、自然康复或是此等好事的那样,仅仅是怀着希望而已。”自我讽刺性的结局,叙述者在孤寂中理解自己,也理解了女儿。一个孤清的故事,其丰富性在于,最终,高明的叙述者,将一段外在失败的母女关系,拉长为更长的自我救赎之路。《激情》是关于性和诱惑的故事。旅店打工的女子,在顺从生活的当头,突然选择跟未婚夫的哥哥,一个素不相识、充满不确定性的已婚男人,出逃一个下午;喝酒、开车、做爱,她自自然然做了另外一个自己,或许这不过是一次少女的恶作剧。她无法预料风险,也没有遭遇过这种激情带来的风险,她甚至渴望这样的风险。门罗的高明之处,在于静水深流,她把年轻女子平顺乖巧和叛逆之间的变化,处理得不过是风吹草动般自然。女孩子不会为冒失和错失一段姻缘懊悔,那是自然的节律。最后,她没有对善良的未婚夫说,对不起;她不会这样做,是因为骄傲;但她不得不接受金钱,因为她冷漠和实际;她需要成长,需要为生长经受一次必然的断裂。《法力》是最暧昧的一则故事。写一位克制的年轻女人,和女友和男性朋友之间漫长一生的纠结。直到最后,年迈的女主人公碰到男性朋友,彼此撒谎,隐藏了一生自己的疑惑。她是爱他的,她可能年轻时不理解自己的严厉、粗暴;她花了几十年,追查所有的疑问,到最后遇到系铃人时,她停顿了。“爱”是她和她的人都无法承受的字眼。对门罗的年轻女人们来说,生活、激情,都是在本能中进行;还未考虑时,性、生活、事故就发生了。爱,是后来的事。如厄普代克所说,爱,在门罗的世界里,不是万灵药。爱,无关诚实、也无法以可靠的方式来保证欢乐。门罗有点姑婆似的禁欲和严厉,虽然她一直隐晦谈到性、暴力、死亡。这不过是人生激情和残酷的最戏剧化方式。门罗所探寻的是,经历情感世界的地震后,人的内心构造,我们的岩石层还将如何运作。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逃离》读后感总觉得读一本小说的最高境界是:读之前,对它一无所知,不管作者是谁,得过什么奖,内容是不是如书中提要描绘的那么动人。阅读中,有种意外的惊喜,每句话都舍不得匆匆放过,总觉得会有什么遗漏,希望读得慢些,再慢些,而没读的部分,不会像其他书那样随着阅读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少,而总是有那么多页留在那里,等着我去沉浸。读毕,心里像堵了车,好想说些什么,却一直是红灯,找不到出口。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有文章将此书译为《奔逃》。读完全书后,发现这种译法也许并不准确。其实,整本书八个短篇故事讲的都是“逃离”:带着无限的犹豫、无奈、怅惘、迷惑的逃离,像是脚上被绳子栓住,这根绳子可能非常长,但终有拉直了再也无法前进一步的时刻。“逃离”不是漫无目的的奔逃,它始终有个坐标,就是离开的那个点。门罗的小说都是以女性为第一主人公,“她”始终要逃离的,是家庭、是两性、是自我。但是,这种逃离举步维艰。卡拉在邻居帮助下逃离“让她再也受不了的”男友、坐上去多伦多的大巴想在那里开始新生活时,她在路途中就崩溃了。两行斜体字“来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来接接我吧”;“我这就来”出现时,我们不知道她求助的是谁,谁又立刻就回应了她的呼唤。结果我们发现失措之时她的电话仍然是打给她那天早上以为要抛弃的男友。逃离是痛苦的,可出走的半途中发现能“拯救”自己的依然是自己逃离的地方,更令人沮丧。在旅馆里打工的格雷斯遇到了应该说是完美的对象,工程师莫里家境良好,秉性温柔。但是,忽然有一天莫里的哥哥尼尔出现,她突然觉得那才是她想要的人,想要碰触、想要拥抱,如篇名所示,想要享受真正的激情。她坐上尼尔的车,虽说莫里一家认为他们是去医院处理格雷斯被贝壳划伤的脚,但格雷斯知道她是要逃离莫里,开始一场探险。结果,酗酒的尼尔也不是那个“Mr.Right”,在格雷斯离开他以后,他开车一头撞上了桥墩,结束了生命。无论他是自杀还是因醉酒出事,格雷斯想要逃往的地方,不过是毁灭。任何想要逃离的人,对现有事物的厌倦超过了对未来的渴望。人生不断地在逃离,又不断地被牵绊的过去或无望的未来所捕获,门罗的小说里回荡着这种欲挣扎不能、欲逃离无路的悲哀。小说里的主人公想逃离旧有的两性关系,寻找新的可能的尝试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而她们其实想逃离的,应该是越来越不满意的自己。21岁已经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并在撰写博士论文的朱丽叶在一所私立学校里教拉丁语,她热爱阅读,也喜欢自己要从事的工作。可是,做一位女学者,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未来。如果结婚,那以前所学纯属浪费,而如果不结婚,她会变得高傲孤僻(也就是说,古怪)。虽然她并非不喜欢那个热爱知识和文化的自己,但她的心底更想要逃离,甚至不惜与一面之缘的导师外甥,在草地上草草结束自己的童贞生涯。之后,她又千里迢迢去投奔只在火车上偶遇的那位打渔男子,不顾他已有妻子和若干情人,与他共同生活。但是,这种逃离并没有带来她内心的妥帖,最后我们看到的,是几十年后在她的同居男友海上失事、并以当地某种“野蛮”习俗就地火化后,她重新拿起书本回到“文明”的世界,并开始继续完成那篇未竟的博士论文。人生像是去哪里打了个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小说里还有不少精神恍惚的女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她们逃离了她们不再留恋的那个“清醒正常”的自我,可是她们不是在早年丢弃的宗教信仰中徒然寻求安慰,就是在自身法力渐渐消失时被抛弃在废弃的精神病院中。逃开的自我回敬以逃不开的孤独,狠狠地给予了报复。可是,这些故事里,最令人心伤的,莫过于逃离家庭了。如果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庭的解体在小说里是显而易见的。小说里主人公的父母大多是受上世纪50年代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拨人,追求知识、独立、思想、个性、不束缚的两性关系。他们与周围的“普通人”格格不入,“总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甚至其中一个短篇里的劳拉,不仅常常看见父母光着身子,还偷偷看见他们和朋友玩“换妻”游戏。朱丽叶于是离开“并没有怎么融入社会的”父母,希望过一种“正常”生活。可如果父母代表的家庭再普通不过,也令人厌倦,卡拉留下了一封“我一直感到我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的信,离开了那个她烦透了的她父母的“房子”、他们的后院、他们的像册、他们度假的方式。但是逃离家庭的结果,得到的是绝望。因为你还是有可能找到一个凑和着过下去并不乏幸福的另一半,像卡拉那样;你也有可能一个人生活,尽管像若冰那样出于羞愧和机缘错过了可能的爱情;但是,当你逃离家庭,并有朝一日想重回它的怀抱时,你会发现,它已支离破碎,再也找不回了。有人说门罗像契诃夫。的确。那是因为他们都能捕捉住生命中绝望的真相。而门罗作为女性,更是敏感于明明知道已经失去却硬装着毫不知情毫不在意的那一刻。有一幕,朱丽叶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回去看她父母。看得出,她的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一次,母亲对朱丽叶说,“到了我真的不行的时候,你知道我会想到什么吗?我想——快了。很快我就能见到朱丽叶了。”这里,她所说的她能见到的朱丽叶,就是过去的完整家庭,过去的黄金时光,过去人们不曾分离也以为永远不想彼此分离的美好世界。朱丽叶心里非常明白母亲的意思,可她没有答应一声“是的”,她所做的,只是背过身去,收拾厨房,“把一切都放到原处去。”所有人,在碰到这样的时刻,都会背过身去,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我们都这样假装不知道,在逃离的时候,有些东西永远逃不开,有些东西永远回不来。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逃离》读后感之前,我对作者和作品一无所知。几个月前的某一天,我如往常蹲在书店里,数个小时之后发现它。因为书籍有塑封,所以无法打开详看。书籍的封面是一株正在离散的蒲公英。旁边便是《逃离》二字。兴趣由此而生,逃离在传统意义上通常带着仓促,紧张,和浓厚的背景。轻浮如蒲公英式的逃离大抵还是有些看头的。遂买回阅读。《逃离》这就是我几个月以来一直在阅读的那本书。不知道自己读了多少遍,整体的阅读结束之后,总也忍不住随意翻开某一页,眼光落在某个字词上就延此开始读下去。我甚至来不及顾及时间沙漏里沙子飞速的流逝。肆意的沉溺在故事里。整本书由八篇短篇小说构成。八个关于逃离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她们都想逃离。在邻居的帮助下,卡拉逃离男友,坐上去多伦多的大巴寻找新的生活,逃开那个让她再也受不了的男友。逃离负重的生活。可就在对未来有无数种遐想之后。卡拉崩溃在途中。卡拉最终哀求男友来接接她。对于卡拉,逃离是痛苦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太多孤独和陌生足以超越原本令他厌倦的日子。于是逃离在半途搁浅。当他们在车站相见。一切都显而易见。自己唯一的救赎却还是自己想要逃离的那个地方,那个人。格蕾丝要逃离的是自己的结婚对象工程师莫里。莫里的哥哥尼尔出现的时候,格蕾丝发现这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于是她坐上尼尔的车开始一场逃离。可最终,逃离失败,尼尔的酗酒让格蕾丝无法忍受。当格蕾丝再一次离开的时候。尼尔因为事故死在桥上。尼尔一样是个想要逃离的人。只不过他选择的方式是死亡。逃离不一定那么举步维艰,也不见得就是偏颇的个例。门罗证明,逃离无所不在,那种想要逃开的欲望在这个繁华也荒凉的星球上每秒上演。逃离可以是为了追逐自己梦寐的生活,可以为了奔向突然迸发的爱情,也可以漫无目的。可逃离就是逃离,它包裹着一个残酷的标志,就是逃,哪里都可以,做什么都行。只要远离从前的那个地方那些人那种生活。朱丽叶21岁已经获得古典文学硕士学位,正在撰写博士论文。可已算的上是完美了。可是一切并不单纯。生活总是麻烦不断的。作为一个女人,结婚是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要做的,否则,四周的压力便会接踵而至。如果结婚,那么以前所学的一切都会浪费,而如果不结婚,她会变得高傲孤僻。更会变成别人眼中的古怪分子。终于,朱丽叶也开始逃离,千里迢迢的投奔在火车上偶遇的打渔男。不理会他已有的妻子和诸多情人。就那么投入生活。或许生命就这样悄然继续,一切看起来会更好些。可生活从不理会这些,毅然残酷着继续。男人因为出海失事。并被就地火化。朱丽叶在经过几十年的逃离生活之后,还是返回到过去,继续完成她的博士论文。有人把门罗和契科夫很想。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可以精准的抓住生命力那些细如毛发却烈如火焰的绝望和真相。朱丽叶抱着女儿回家的时候,母亲已经奄奄一息。母亲说:“到了我真的不行的时候,你知道我会想到什么吗?我想——快了。很快我就能见到朱丽叶了。”朱丽叶只是背过身去,收拾厨房,“把一切都放到原处去。”。这里是我所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假装没听到不作回应。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悲伤。当我反反复复阅读这里之后却发现。换做我,换做所有人,遇到这个场景这些言语,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假装,假装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因为无话可说。朱丽叶逃离家庭的起源是父母婚姻的解体。她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平平常常的人,平平常常的故事。门罗一样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可以假装没看过不知道,不去诉说不去想起。可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却一字一句的掠过大脑如此深刻。许多人都在逃离,或许只是为了逃离妻子的絮叨,逃离工作的压力,甚至是更细微的原因。或许吧,逃离好过庸常,好过独自面对。可逃离依然带着仓促,更多的人仓促中找到一些事,一个人就此过着一种生活。可或许终其一生才能发现,原来一切也不那么尽如人意。命运总是冷着脸看我们如何抉择。当我们离开停顿以为找到结果,以为过去终要结束的时候。却不知道或许这一切依然是个错误,一切只是开始,另一个开始。如同门罗的那些故事,逃离原本的自我,家庭,爱情,旧固的环境后,依然还有无尽的孤独,措手不及的变故。可回到老地方却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再也回不去了。它们被撕的支离破碎,布满灰尘。它们,我想说的是那些或许庸常日子,那些我们曾经厌倦的却真实了解的人和大家藏在心里的那种永远不想彼此分离的美好时光。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相关推荐
-
逃离窗外,是乌云密布的阴沉天气,一声炸雷让睡梦中的杰克惊得翻到了地上。忽然,他听见后门发出“嘶啦!嘶啦!”的声音,杰克抄起身边的木质球棒,向后门走去,正当他犹豫之时,两道身影破门而入。他瞧了一眼,就魂飞魄散地从前门跑了出去。胆小的他直奔好友戴夫家,戴夫拿起左轮手枪,立刻与杰克一起离开,他们来到河边,发现了四只僵尸和一个幸存者。幸存者浮在河中,不久后将被抓住。这时,杰克扔给了他一条绳子,而戴夫则向僵尸不断开枪,最终,他们杀死了僵尸,又增加了一名同伴。随后,他们又发现了许多武器和幸存者,杀死了许多的僵尸,一次次死里逃生,但他身边的同伴也只剩下几名。他们一次次战胜困难,即将逃出这个鬼地方,过上与平常相同的生活。但随着击杀僵尸越来越多,杰克逐渐成为了“僵尸杀手”。最后,十余人随杰克来到了山洞前,穿过山洞,就能到达一个僵尸无法靠近的区域。一声惨叫从山洞里传出:一名手臂被咬伤的人吼叫着爬了出来。杰克面无表情地向僵尸军团开枪,过了不到10分钟,50余名僵尸被几挺机枪打成了肉酱。那个人过一会也会变成僵尸,但杰克纠结是救助还是杀死他时,他的手自动无情地用54式开了枪,杀掉了那名被感染的幸存者,杰克长叹一声,继续前进。一小时后,一行人终于穿过了山洞,所剩无几的人们终于见到了阳光。不久,他们发现了一个满是草房子的村庄,里面有充足的食物。一行人终于倒在茅草中,沉沉睡去。杰克忽然发现,面前这种宁静的生活真美好啊!550字 初三 记叙文
-
逃离我不再朝后扭头,只管顾身跑掉。逃离黑色的罗网,逃离我的梦,一步接着一步,喘息不止;我逃离诅咒我的梦魇,逃离欲杀我的朋友,一步再接一步,疲惫不堪;我逃离笑容,逃离情谊,一步喘一步,步步不止。我不再停下脚步,我只顾我自己。是的,我自己——我还没有离开城市,依稀能够望见蒸出的云彩,红绿灯的闪烁,控制着纷沓的车群。也偶尔有几辆车相撞,给这城市增添艳彩。我跑得很快,无意间撞到了一个孩子,他被我的冲击力顶了五六米。他趴到了地上,四面的垃圾被他所趴出的风扇得散了去。我急忙跑到他的跟前,正要用手将他扶起,他却自己站了起来。头盖破裂了一道口,血从里面淌出来,顺着脸颊留了下来,红艳艳的,比女人的口红还要艳。我觳觫着,已不知道该怎么办。然而他却微笑着,双眼直直刺着我,僵直地就站在我的面前。街边的路人也都纷纷拥了过来,也都僵直地站在我面前,围成了一个圈,都直直地伸着各自的脖子。“你这么急,要去哪里,叔叔?”他问我,他的小嘴微微的地张开。“我……我,我不知道现在要去哪里。”我瞧着他脸上淌着的血。愈来愈浓,逐渐成了深红色。“我送你去医院吧,这样下去你会有生命危——”“你要去哪里,叔叔,请告诉我。”他打断我的话,仍微笑着。“我想逃离!”我没有犹豫,直断地回答他。然而众人听到后都缩回了各自的脖子,纷纷伸出自己的胳膊,指着我,然后歪扭着各自的脖子,示意给彼此看。“逃向哪里?”他又问。“没有人,没有情感的世界。”我回顾着那些骚动的眼睛,越发地想逃离了。“那就是地狱了吧。”他想了想,又微笑地看着我,“叔叔,请带上我吧,那里是有糖果和游乐场的。”他眼神中流露出期待,然而他所淌出的血,变得愈来愈浓,以至于变成了黑色,深黑色,逐渐得已经全然地找不到半点艳色了。而且血也不再流,仿佛凝固了一样。是的,最终确实是凝固了。他用手碰了一下那黑色的爬满脸颊的血,那黑色的血便从他的脸上脱落,掉到了地上,摔碎了,成了冰状的残渣。这时,围观的众人便都纷纷举起双手,鼓起了掌,左顾右盼,脸上洋溢着喜悦,仿佛他们得到了工资一般。“能带我去吗,叔叔?”他举起一只小指头塞到嘴里,身子左右摇晃着,对我撒娇,“你有你的私欲,我也有我的童真,不是吗,请带我走吧。”我推开他,拨开人群,便跑去了。我很仓皇,每每想起那小男孩,心中便不由地惊栗。好像那血夯碎在了我的身上,变为一滩浓烈的黑血,将我牢牢的黏住。我继续逃离,逃离朋友的大欢喜,逃离人的愤怒,逃离我的世界,加以我陈酿的醉醺醺的梦。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逃离生活中,我们常有许多烦恼和无奈:为了“美好前程”而忙忙碌碌,到头来一事无成,疲惫不堪,为了“浪漫爱情”而冥思苦想,最后曲终人散,千疮百孔。于是我们学会了掩饰,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逃离。与人寒暄,言不由衷;为人处世,身不由己;在灯光迷离的舞台上,涂脂抹粉重重衣冠;在觥筹交错的宴席间,虚与委蛇频频举杯;在步履纷纷的旅途中,面如春色轻轻握手。为了功名利禄而变腔变调,从而丧失了做人的乐趣;为了取悦别人而仰人鼻息,从而丧失了做人的风骨。我们想得到太多,却不愿意失去太多。于是我们选择了逃离。逃离爱情,做个孑然一身、无牵无挂的自己。在四顾茫然中寻找自由,在无忧无虑中追求快乐。以为自己远离了寂寞,找到了自由与渴望,却不知真正的寂寞是懂得寂寞,真正的自由是忘记自由。远离世俗,选择“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恬静,选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高洁,选择“采菊东临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做一个“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情溢于海”的雅士。以为自己在生与死中悟到了唯美的诠释,却不知时光已在休憩中缓缓流过,生活缺少了几分激情,几朵浪花。在生活中,逃避是不现实的,解脱是不可能的,放弃是不明智的。我们不可能打个包袱,从此浪迹天涯,追寻似乎是自己想要的却又永远不可能得到的梦境。我们所要面对的是真真切切的现实:我们有父母,有朋友,如果我们去潇洒快活了,那他们怎么办?于是我们似乎又无法逃离。渐渐地发现,其实逃离本身就是一场战斗,而敌人恰恰是我们自己。在叛逃所需的重新结构中,我们改造了自己,战胜了自己,或许还彻底打败了自己,让新的我犹然而出。因此在逃离的同时,我们又在回归。回归是生命成长的节奏。人类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在逃离与回归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动态平衡。而这种平衡正是在逃离和回归中实现的。哲人说:我渴望找到一方净土,安妥我的灵魂。这也许便是回归本身的升华。不断地叛逆与逃离,又不断地回收与复归,情感与智慧,在平静的时空中产生了张力。不管结局如何,不管层次如何,我们的确从中获得了乐趣和意义。相信历经沧海桑田,终得反璞归真。800字 初三 散文
-
逃离这里闯关前的过程十分流畅,买票、入场、蒙眼、开始。我与舅舅、舅妈和表弟一同参加了密室逃脱的活动。共三关,三次救助机会,逃出最后一个房间即可,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就算赢,有礼品。第一大关中的第一小关,我们不过三分钟就将数字攻克,第二小关,在十分钟过去后,我们使用了救助,在店主的帮助下,我们来到了第二大关。屋子中笼罩着阴森可怖的红光,这里就是模拟的“案发现场”。其中框出了死者的死亡形体在地上,我们没注意这形体的重大意义,漫无目的地四处翻察,我轻轻拿起一个红色的盒子,打开后,发现了一只玻璃奖杯,上面看五个数字,我一惊,以为这便是密码,连忙尝试打开装钥匙的盒子,却以失败告终。我气愤了,在这里,我们耽误了二十分钟以上,我拿起盒子,用手尽力拉开盒盖与盒身,想让钥匙从盒缝中掉出来,轻易度过这一关。可正当我快要将盒子拉开时,舅舅走了过来,阻止我,说:“我们玩这个游戏不就是为了体验用大脑想办法逃脱困境的感觉嘛,若像你这样违规得到钥匙,轻易过关又有什么意义呢?”他用食指指了指地面,又指了指他的脑袋,说:“想要,要。”接着便又去寻找蛛丝马迹去了,最终,我们又呼叫了救助,过了这一关。第三关更加困难了,我们要了手电筒,这里全黑。这一关,我们顺利通过,开心极了,拿到了礼品。表弟说第三关最好玩儿,但最让我留恋的却是第二关,不是别的,只是舅舅对我说的那段话,我品味着那句“想要,要。”心中有启迪,也有丝丝困惑。回到家,妈妈问我是否玩得开心,我们一齐回答:“开心!”我望了望舅舅,舅舅对我眨了眨眼。我发现……我懂了那句话。想要真正地逃离困境,要先逃离投机取巧的想法,可能只有脚踏实地才是真实意义上的“捷径”吧。之后,每每经过这里,我都会想起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没错,要。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800字 初三 叙事
-
迷茫,逃离拨开迷雾,拒抵迷茫。逃离昨天,拥有现在。——题记迷茫雨,下的那么放肆,冲刷了我的心情。遮住了那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还夹杂着一丝冰凉。我在雨中奔跑,任凭雨打在我的脸上,但我不顾一切的向前跑去,去寻找我的梦。可周围除了雨还是雨,我哭喊着,没人应我。雨与泪融合在一起……我猛的抬起头,发现周围的一切还没有变,而我还坐在床上,幸好只是梦。这时,我又想起了昨天的考试,又让我心寒不已,我陷入了迷茫之中,同学的眼光、老师的斥责、家长的哀叹、这些我永远都不想再见的东西,仿佛又来了。堆起那一堆书,又开始了新的初三生活的一天,我真的很痛苦,像一只没有舵的船,驶在那迷茫的大海中。逃离走过那再熟悉不过的上学路,我来到了学校、我的班级、我的座位、打开了属于我的语文书。《圆明园模型》这篇文章映入我的眼帘,脑海里放映着一幕幕惨剧,这个用军费修的园子,现在已经消失了,逃逃逃,逃出这个中华民族的耻辱……我是否也要逃,可考试已成定局,虽然有下次,但必然会留下阴影。这时,老师的一句话出现在我的脑海:“人,不比其他动物,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的,童年为不知所云而苦、少年为学习文化而苦、中年为成家立业而苦、老时为病痛纠缠而苦,但,再与其它动物比还是人最好!”对,我要逃,逃出这个我的迷茫圈。我要逃,逃出过去的不光彩,拥有现在。抛掉那些不养眼的分数,继续努力,吃苦,面对现实!拥有“外面的雨停了,出太阳了!”同学们说道。我望着那片天,那片拨云见日的天,我望那太阳,那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那一刻我笑了!风雨过后的彩虹为我出现,那一刻同学的眼光变成了加油声,老师的斥责变成了赞扬,家长的哀叹变成了欢乐的笑声。我的心霎时豁然开朗。现在真好,初三的生活也是如此美妙。现在真好,可以抛去过去的一切烦恼。现在真好,停止我那毫无目的奔跑。吃苦也是福,同学们,初三的我们是骑士,为了心仪的高中,勇于接受挑战,我们是永远的骑士!我们要欢庆我们现在的吃苦,因为我们还拥有现在,让我们大声的喊出一声:“现在真好。”池塘荷叶上的蝶,向远方拼命的飞去,雨中挣扎着,无助的,作为初三的我们,绝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竞争就要来临,拾起那知识的精髓,接受挑战,像蝶一样抵抗风雨,拥有我们自己的现在。800字 初三 书信
-
作文: 逃离死神的小发明家 读后感逃离死神的小发明家 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 逃离死神的小发明家 ,这个书介绍了许多科学家是如何努力攻关,刻苦学习的故事,我读了这个故事,深受启发。逃离死神的小发明家 讲的是牛顿小时候体弱多病,生下来就失去了父亲,牛顿小时候非常热爱大自然,也非常喜欢做小制作,上小学时因为经常做小制作,耽误了学业,到中学时就知道努力学习了,因为他知道只有足够的知识,才能指导他的发明创造,有一段时间牛顿经常去格兰瑟姆镇的野地里观察风力和风向,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经历了许多次风车模型的改进,终于做好了一个非常美观风车模型。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牛顿虽然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可是,在他一次次成功实验的背后,却有一个个残酷的失败的教训。在我以前的学习、生活当中,才失败一次就不想再干下去、再学下去。我读了这个故事最深的感受就是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牛顿做小制作或实验也都经历的失败,而他就能再坚持下去,我为什么不能?我要学习他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它,而不是放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450字 小学 读后感
-
读“逃离巨鲨”有感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吗?不知道吧,让我来告诉你们,我最喜欢的书就是 —— 神奇校车之逃离巨鲨了。想不想知道里面的内容呀!那就往下看我的读后感吧!有一个老师,她让同学们写一篇观察日记。一天,这个老师带着同学们坐上神奇校车,到了海边,变成了潜水艇,潜入丁海底,一进入,同学们就看见了一头鲸鲨,皮肤深黑色的,带着淡黄色斑点和条纹,长15米,重15吨。然后,遇到了一条大白鲨,它有巨大的牙齿,非常凶猛。然后,又看见了扁平鳐,它有长长的尾巴,上面还有毒刺。还好,有一条灰鲭鲨,她们就把校车变小,用吸盘附在灰鲭鲨身上,最后回到了岸边。我觉得她们非常勇敢,面对鲨鱼的围攻,也能逃了出来。他们还非常聪明,逃出来之后,还懂了很多知识和道理。在我们生活中,警察也很勇敢,他们不论小偷有武器,没武器,都会去抓住他。警察也很聪明,会用许多计划把小偷抓住。看了这本书,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知道很多鲨鱼和海洋鱼类呢!3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后感 资本论读后感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里发现了《资本论》的电子书,于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电脑中。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能够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明白了,原先钱能够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向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从《资本论》里,我似乎能够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透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透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怎样办?不明白。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务必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的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张浪费,植物形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但是,科技的发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然,若不思考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相似结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9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后感 《李时珍》读后感《李时珍》这篇文章写的是李时珍成长的故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很早以前,在苏州瓦硝坝的中医李月池家,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李时珍。李时珍从小就热爱医学,在家的后院里缠着爸爸问这问那,那是因为爸爸家的后院里有很多草药。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时珍一天天地长大,他八岁时,后院的草药全被他认完了,但是他认为这还不够,还要继续人,他爸爸没办法,就只好带他去山上见识见识各种草药,父亲每次实地讲解草药以后,小时珍都记在心里,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父亲再问他时,他都能回答正确。就这样,李时珍长大后,把《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读完《李时珍》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很多知识,特别是知道了李时珍从小热爱医学,爱得如痴如醉,平时总是缠着父亲不放,勤奋学习,记住了很多花草的药性、用途。李时珍就是在父亲的影响下,这样耳濡目染,为民行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的,他的勤奋努力,让他把前人写下的《本草经》修改成了《本草纲目》,真是了不起。我要向李时珍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学习,争取进步,将来为人民服务,为父母争光,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5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一部好的小说,不仅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离奇动人,也不仅仅仅在于语言的华丽,也不仅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好的小说应当是以上因素的集合。它能让人爱不释手,一气和呵成地读下来。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小说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个性独特,一开篇便牢牢地抓住了人的精神。围绕着主人公白嘉轩,展开了一幅近代传统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故事,纯朴的人生观所展现出的关中风情画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物:白嘉轩的父母、他的长工、品德不端的大财主鹿子霖、医术高超重义守信的乡医冷先生,以及他们的子女。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家庭斗争、政治斗争,清末统治者及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对农民的统治,以及国民党、共-产-党内战时期农民的艰难生活等等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神宁静的纯朴的民风、稳定的生活也是葬送在了那些革命的斗争中。白嘉轩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白嘉轩的家风十分严谨。他父亲也是一个正统的农民,对白嘉轩管教十分严格。白嘉轩在家境日渐败落的状况下,就是靠着坚定的信念,靠着自己的艰辛劳动,一步步地将家境扭转过来。白喜轩对后代的管教也同样是十分严厉。然而,人们在应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免不了要被本性中恶的一面所屈服。他的大儿子白孝义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子承父位,原打算要接过父亲的族长位置。这时,邪-恶的代表鹿子霖便利用美色勾引孝义,以败坏白家的名声。孝义被一个色相十足不守贞节的坏女人田小娥所迷惑。白嘉轩为了严正家风,亲自主持家法,在全族人面前对孝义进行惩罚。从此,孝义堕落了下来。鹿子霖乘机把白孝义的家产给侵吞。最后孝义被-逼沿街乞讨,险些饿死街头。似乎是邪-恶占了上风.然而在紧急关头,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孝义本性中的善的一面又电光火石般出现。他戒掉了大烟,从头干起,最后竟成了一县之长。白嘉轩也有失败之处。他的小女儿白灵从小就比较娇惯,最后被共-产-党所吸引,为共-产-党闹革命。拿砖头将正在作报告的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子砸扁。能够说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而当她既将从西安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时,却被共-产-党怀疑为特务,被活埋。多么可悲的下常这虽对白嘉轩打击很大,但最后他却成了革命烈士的家属。在随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还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故事中的人物似乎不信神,他们所信奉的是祖宗,信奉的是公理。他们所生活的白鹿原虽说有白和鹿两姓,但他们有共同的祠堂,共同的祖宗。他们共同举行对祖宗的祭祀活动。这两姓可说是矛盾的统一体。鹿姓的代表人物鹿子霖便是一个反面代表。鹿子霖父亲在世时,对儿子的恶行便放纵、指使。这就决定了鹿子霖的邪-恶本性。但鹿子霖并不是坏得十恶不赦,他只是干些吃、喝、嫖、赌勾当。比起土匪还要善得多。他利用职权霸占了黑娃的妻子小娥,又唆使小娥勾引白孝义。故事的结局体现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他的儿子不听他的管教,不与新娶的媳妇同房,参加共-产-党后给家里带来无穷灾难。最后,他受这个共-产-党儿子的连累被拉上刑场陪同枪毙的死刑犯。被吓成精神病,冻死在野外。故事中的人物各具特点、各具性格,又各具命运。一个个活灵活现地立于纸上。令人深思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旧时的大知识分子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另一个是不守贞洁的女人田小娥。朱先生是孔孟思想的代表。每日吟诵圣贤书便是他的最大乐趣。他与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不同,他在考取了功名后,看到时局不定,便拒官不做,在家乡开办白鹿书院,研究修身之法,编纂县志,一度时期曾招生传道。他在故事中是一个大智大悟者,甚至具有了通神的本领,能够未卜先知。他的一些预见屡屡应验。最主要的是他对时局的预测。在白嘉轩的长工鹿三死后,他不让雇佣了一辈子长工的白嘉轩再雇长工,结果在共-产-党夺取天下后,他因为解放前三年没有雇工而没有被评为地主。朱先生不为名所诱,不为利所动。他是一个极受人尊重的文人。无论是军阀土匪、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对他尊重万分。而在他死后几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他却被混蛋红卫兵给掘了坟,烧毁了尸骨。他的命运不就是现代版的孔子和孟子吗这也算是新派小说中不多见的对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点批判!1200字以上 读后感
-
逃离买了一瓶茉莉花茶,和一张车票,我踏上了去武定的路。1:30的车,天上拉满了云,也觉不到闷,真是个出行的好日子。车缓缓的开出了城,便可以看到山了,这处云贵高原,海拔很高,透过车窗,我们正在巍峨的山岭中爬行,高山中的温度很低,山中还有白皑皑的雾,在迤逦的山道上弥漫,空气很湿润,也很甜。很软的歌,就好像掉到了窗外的雾里,是的,我要逃离,逃离一切。我想要的不是这样的生活,但我必须这样子生活。是的,我要逃离,我想逃离。我愤世,我嫉俗。我讨厌虚伪,我讨厌复杂的人际关系。可是我又不能逃离其中,我摒弃一切,甚至自己。很喜欢美国的公路电影,无边的大荒原,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公路,一个背着大包的人,一个红色不大的夕阳。常常看得热泪盈眶,不是悲伤,是感动,是向往。经常想象有一天。留下一张字条,然后就去流浪,留下去每一个地方的车票,拼成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在和lq的日子里,便学会了想象,现实不相信想象,但我必须相信,不相信想象,又怎么现实?空气里沾了些水汽,吸进去,凉凉的,很舒服。车子开始下坡了,雾已经消散殆尽。路旁变成了一片片的田野,因为是山地,都是些玉米,虽然没有成熟,依然很诱人,成片的玉米排的很整齐,一排排的玉米拼命的往后退,想抓不住的回忆,像留不下的甜蜜,像遇不到的幸福。突然间玉米地消失了,兀的就被一片向日葵取代了,好大的向日葵地,一连好几块。向日葵从经济上看也没有什么多大的价值,如此大的向日葵地很是难见,种向日葵的,要么是疯子,要么是艺术家,一个像梵高的艺术家。梵高的《十四朵向日葵》,饱含生机的怒放,那种直逼人心的绚丽,那种近似妖娆的迷人。与之不同,眼前的向日葵花期已过,不仅有饱满的大圆盘,也有才开花的花苞,突然之间就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我想早恋,可是,已经晚啦。”没有早恋的向日葵依然金黄,连成了一块又一块,很好看。花朵懒懒散散的,原来离太阳更近的向日葵是不向着太阳的。车子驶向了平路,离武定城很近啦,路边出现了一个个池塘,不大,但很多,百来十步就有一个,不是很清,但映带着山野,也格外的怡人,有的池塘里养了些水葫芦,绿油油的一片,零零星星的缀了些紫白色的小花。一排排矮小的平房,断断续续的出现,房子也越来越高,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我闭上眼睛,等待下车。800字 高三 议论文
-
逃离火场早晨醒来,突然听见有人大喊:“着火了!着火了!”我被惊醒了,顾不得穿衣服,蹦起来就往楼下跑。到了楼下的一块空地上,我不跑了,我的许多邻居也纷纷跑到这儿喘气,望着自己的家被烧了,大家都唉声叹气。突然,天上飞来一架飞机,从飞机上掉下一块铁,上面燃烧着火,向我们飞来。大家顿时乱了手脚,四散奔逃。我吓得愣在了原地。单元长刚要跑,见我没跑,对我大喊:“快走!”并攒足了劲推了我一把。我顿时清醒了过来,撒腿就跑。而单元长却被燃烧的铁块砸中了,葬身火海。我泪流满面,单元长为了救我而丧命。我哭着逃离了火场。我想,离火场越远越好。我一口气跑过了三条马路。突然,前面慌慌张张地跑出一群人,高喊:“着火了!着火了!”我的脑袋“嗡”了一下——我家那儿着火了,他们这儿也着火了,火一蔓延,我们逃不出火场了!我该怎么办?难道只有死路一条?在这个紧急关头,一个身穿西装、手拎公文包的男子对我们喊:“别怕,跟我来!”说着,就跑开了。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在这紧急关头,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只好跟着他跑。我们穿过了一条马路,进了一栋高大的楼房的地下室。这儿灯火明亮,装饰豪华、气派、精美。地上还有平地电梯。我们跟着他上了电梯,正要进入一个宽敞的玻璃门。人们忽然觉得背后很热,回头一看。“呀!”一堆火正悄无声息地向我们扑来!我们惊恐地向门的方向奔去。但火“跑”的速度比我们快,几秒钟便追了上来。我绝望地想:“完了,完了。。。”谁知道后面有一个人狠狠地推了我一把,把我推进了门里,之后按下一个红色的按钮,自己却被火焰吞噬了。我被推得扒在地上。站起来时,我才发现门已经被关闭了。火被挡在了门外,而推我的人却没有跟进来。我往门后看,一件深蓝色的保安服正在被火吞噬着。救我的人竟是我们小区的保安!我怔住了,眼泪不知不觉地淌了下来。当我转过身去看这是什么地方时,我才发现——这儿是主席的防火房。我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的脸上全是泪水。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救我的人那舍己救人的精神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令我难忘。虽然这个梦是假的,但我希望这种精神是真的!800字 初一 记叙文
-
逃离象牙塔现在的我们生活看似很快乐,其实并非完全这样子。我就很郁闷,一点也不快乐。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我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口袋怕闷着了,也让我失去了很多的美好回忆。在家里面,我只有做作业和看电视,不能随便跑出去,要出去都要跟父母磨几个小时的时间,搞不好还要被骂一顿,直到我哭得已经是泪流满面才会勉强的让我出去。你说说看,谁生活在这样的象牙塔还能很开心?于是我很想很想逃离这里,到一片属于我的天空。我真的逃跑过一次,那是我大概8岁时。在我舅舅的生日会上,我趁他们喝酒时偷偷跑了出来。虽然当时的我还很小,但已经作好了逃跑的准备。我一路直奔车站,可惜的是舅舅在我上车前抓住了我。就这样我的第一次逃跑以失败告终。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跑了。那一天我被捉回去后就一直被关在房间里面,妈妈还看着我,怕我翻窗户又逃走了(因为我运动细胞很好,简直让人想像不到。跑步等等我都拿手。加上那又是一楼,很容易翻出去),我当时很生气,完全是失去了理智,在那里发疯似的乱叫。妈妈也不管,让我疯。要知道,当人气愤到极点时可是会做出平常不敢做的事的。我就做出了一件我现在根本不敢想像的事------喝酒。我随手拿起了一瓶白酒就喝了起来,一口气喝了2/3,我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妈妈当时很快抢了我的酒,自己喝起来,我惊呆了。不过没过多久就回过神来了。回过神来的我还在酒里面加入了七喜,美年达,可乐等等,妈妈出乎我意料地喝了下去。我彻底没辙了。开始变得手足无措起来,眼睛四处乱瞟,不知该往哪儿看。那时的我彻底被我妈征服了。就因此,我打消了逃跑的念头。也变得听话,不再叛逆。只不过现在的我更加倍感压力,有来自学习的,有来自友情的。这些都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了。我越来越想逃避,也很羡慕那些失忆的人,可以名正言顺的忘记一切,这样烦恼也会随之消失了。我真的好希望自己出门被车撞到,导致选择性失忆,就不必烦恼了,那该多好啊!不知道我还要多久才能真正离开这座囚禁我多年的象牙塔。是18岁成年,还是22岁大学毕业,又或是当我工作时,甚至是结婚后都离开不了,没人能知道。我现在也想逃,但又不敢逃,心里异常矛盾,究竟该怎样?我不知道。逃离?留下?谁能告诉我?帮帮我吧!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逃离狗嘴童年就像一颗颗宝石,每颗都有我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现在就让我取一颗最闪亮的宝石与你们分享。那是在我八岁时发生的事了。有一天晚上,我自己出去买香蕉,买到了以后就吃了一根,香蕉皮随手扔了。可我没想到,我扔的香蕉皮不偏不倚地打在了一条大黄狗身上。那条大黄狗朝我吠了几声,愤怒地看着我。它又张开大嘴,露出满嘴银白的似乎能咬碎一切的大牙,准备与我博斗。我吓呆了,但没有马上就跑,因为我知道假如现在跑就会被大黄狗的利齿给咬掉一块肉!所以我用手示意它不要过来,然后慢慢向后退。退到一定距离时就赶快逃跑了。那条大黄狗也立刻来追我。我跑到小区里的一处草丛旁,赶快钻了进去。我在草丛里躲了一会儿,心想:大黄狗应该走了。就从草丛里出来了。可事实并非我想的那样,那条大黄狗正在对面的草丛里搜寻我呢!我刚一出来,就被它发现了,它立刻向我扑过来。“啊!”我吓得大叫,拔腿就跑,那大黄狗跟后面穷追不舍。我跑到一辆车那里,和大黄狗展开“绕圈战”。它往左边追,我就往右跑;它往右边追,我就往左跑,一直在绕圈子跑着。大黄狗追不到我,我也逃不出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呀!一直这样下去,我的体力会渐渐透支的。该怎么办?该怎么办?该怎么逃脱它那满口利齿?哦!对了!我想到办法了!那旁边不是有铁栅栏的废弃游泳池吗?我可以爬到里面去呀!那样大黄狗就抓不到我了。我立刻往游泳池那儿跑,迅速从铁栅栏爬到里面去。大黄狗没法儿进来,它使劲扑咬铁栅栏,可还是无济于事。大黄狗见自己进不来,朝我狂吠,吠完了就愤怒地走了。我见大黄狗走了,长舒了一口气,终于逃脱了大黄狗的那狗嘴,逃脱了大黄狗的那可怖的利齿。在经历这事后,我再也不敢乱丢垃圾了,不然再丢到狗的身上,那些有自尊的狗又要来追我了。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800字 四年级
-
逃离,不如归来人工湖边有棵树,矮矮的,向着横斜里舒展出几根粗粗的枝条,短短长长,树枝上点缀着浓淡不一的绿,每当傍晚时分,我从路旁经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地站着,说不出的拙朴与奇异!无边的云霞,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为不变的树枝增添了韵律。它日夜为人们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有一天,我终于为它驻足,在暮色里出神。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生活。书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程式化地完成了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即将踏入大学校门,告别累人的高中生活,狂喜不足以形容心情,纵有日夜相伴的朋友,但各奔东西的伤感也无法留住匆匆离去的脚步。幻想成了我生活的部分,踏入奇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快乐比山高比水长。逃离的快乐,像一层薄薄的细纱,还没扯直,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琐碎的生活流水无痕,夹杂着落英缤纷。遥观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发觉锋芒般锐利。米兰·昆德拉在他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当身后的大门砰然关上时,才发觉自己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变得难堪无助。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厌倦了身边的生活,便开始到处张望别处的风景……可是,我总在某个虚幻的愿望里,极力地将生活的秋千荡到最高点,而停下时,却发现它还是原来的位置!一直喜欢旅行,希望到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逃离在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为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风景地的确美,却没有逗留的理由。逃离,不如归来!想起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的那段勇敢,日为友,风为伴,引吭高歌,仿若遗世人独立。但当我想象那画面时,品尝到的是百般孤独,在山谷里无处遁形,竟让我不寒而栗!没有推窗望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纵使逃到天涯海角,也都是牢笼樊篱。逃出现实的喧嚣,也逃不出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看着眼前这棵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都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芳香娇艳。与其逃离,不如归来!生应无所息。逃离是种怯懦,而沉醉是永恒的归宿。生应无所息,就同这棵树静静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800字 高一 记叙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