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的文明900字

倒下的文明

9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香港一只充气的大黄鸭放气进行例行检查,却成了网络上炮轰国人素质的新素材。最近这类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诸如外国风景名胜上刻画中文“到此一游”之类的事情,早已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为世人所诟病,甚至到现在连对大黄鸭放气检查这样的事也能扯到国人随手扔的烟头上。我们的素质,真的已经差到如此境地了吗?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如今却沦为世人冷眼相待的对象,甚至连文明标语都要用中文特别书写一下,这若是被崇尚礼教的先人看到,说不定他们都要以死明志了。我们并不是一个野蛮无礼的国家,可是国人所表现出的种种低素质行为却越来越令人发指。我想,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问题导致的。

先说说教育,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是,物质生活提高了,经济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精神文明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隐隐有倒退的趋势,这说明,国人的素质教育亟待加强。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喊素质教育的口号,可是在我看来,真正的素质教育仍然有些可望不可即,虽然学校中的老师一再强调该如何做个文明人,可是连有的老师都做不到,真正听进去的学生又有几个呢?教育的本质应该像三字经里说的那样,“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学生应该先学会做人,而不是先学会做题。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却要求我们把它本末倒置,没有了能够约束人的道德礼法,忘记了祖先的种种美德,不文明的现象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了。因此,想要扶正我们的文明,当务之急就是加强素质教育,使其在发挥自己真正的作用的同时能够适应我们快速发展的经济。

除了教育之外,还有许多我们自身的问题也需要改正。经济发展的过快,便出现了一些暴发户,在他们的一些思想当中,钱就是一切,什么问题都可以用钱来解决,于是许多的不文明现象就在他们身上滋生并壮大了。最近中央台一直在播出一个叫“文明天下”节目,上面揭露了不少不文明的现象,而其中不少不文明的现象都是那些高收入低素质的国民做出的,而且还通过他们的“走出国门”,实在让人觉得义愤填膺,却又无可奈何。所以,除了教育与道德的制约,我们自身是不是也应该提高一下自己的修养,做一些改变呢?

不文明的行为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我国,十九世纪的美国游客也曾在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中留下了不少“印记”。不过现在基本上没有这类情况出现了。既然别人可以改正,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呢?难道真的低人一等吗?不能再让我们的文明再被下一只“大黄鸭”压垮了。

眼中的沙粒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眼中的沙粒

眼中那泛黄的沙粒

沧桑的瞳孔深陷

童稚的眼眸明亮

热泪——

牵引了热泪

儿子哭了

父亲会心地笑了

——题记

“月明星稀,鸟雀南飞”,冰冷的夜晚,高高的圆月悬于灰暗的天空,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它吹下来。

父亲坐在院子里,望着它,心中一片茫然,一个劲儿地抽烟,无限的惆怅涌上心头,轻声叹道:“这孩子,都快冬天了,一个人在外头,到底该咋办呢?”

微风一缕接着一缕,拂向父亲那褶皱的脸庞,一粒不碰巧的沙子,意外的落进了父亲深陷的瞳孔。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间车库里,杰正躺在破旧的床上,辗转反侧,孤单的难以入睡。

实在无法抗拒睡眠的诱惑力,杰终于合上了眼。他看到了父亲——正站在马路边,手里提着袋子,等候着他的到来,脸上洋溢着笑容。一看到他的脸孔,父亲立马招手,嘴里不停地喊道:“杰,杰,在这里,杰……”他于是奔了过去,扑在父亲的怀里,尽情撒娇。可,可是,这都已经不可能了。默默地,杰流下了委屈的眼泪。

杰知道,他已经离家半个月了,也没见过父亲。

杰是个孤苦的孩子,母亲在生他三个月后,便出车祸去世了。杰自小便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又是个打工仔,挣钱也不多,对儿子自然要求很严格。几年下来,父亲从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变成如今灰头土脸、弯腰驼背的老头。但因为杰很争气,每次考试总能考个全班第一,他们也相处得很融洽。

事情是这样的,三个礼拜前,杰的学校进行了期中考试。杰因为发挥失误,没能得到全班第一。父亲知道后,担心儿子的成绩会越来越差,便给儿子越来越少的零用钱。父子之间的矛盾愈来愈深,终于有一天,他和父亲闹翻了。

也是这样一个晚上,晓风残月,窗外的乌鸦凄厉地叫着。儿子拿了父亲皮夹里的两张100元的纸钞,留了一封信:

“爸:

因为你的苛刻,所以我走了,我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但我一定不会回来。”

杰就这样出走了。

在这半个月中,杰每天都要自己起床,洗衣,买饭。过去渴望的独立生活,如今却变成了他的累赘。

杰哭了,他回想起曾经的美好生活,回想起和父亲一起吃饭时那昏暗的灯光,回想起书桌上那只修了又坏、坏了又修的闹钟,回想起父亲那斑白的鬓角,“无限孤寂泪,谁言父子情”?

第二天清晨,落叶满地,杰躺在床上想了又想,到底回不回去呢?

要是回去吧,等于向父亲低头,承认自己做错,说不定还会被父亲又打又骂呢,杰可咽不下这口气。要是不回去呢,再过几天,钱就要用完了,到那时,该怎么办呢?是流浪,还是像父亲一样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杰犹豫不决。

左右决定不了,杰翻开语文书,看到了朱自清的《背影》,他念了一段: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杰又念了下去,当他念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他也流下了两行热泪,再也念不下去了。

杰终于下了决心——我要回家。

在夕阳的映照下,杰沿着偏僻的小路回到了家门口,却不敢走进去。他在家门口徘徊着,此时此刻,才对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了更深的体会。

杰还是走了进去,他推开门,屋内的陈设一点没变,八仙桌认识那张,风一吹就会摇晃的灯泡仍是那一盏,只是无端端多了几张蜘蛛网,在角落里挂着。杰心如刀绞,难以想象自己离家后的几天父亲的生活。

杰又跑到外面,正想问一问邻居们他父亲到哪去了。忽然,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弯着腰、驼着背,站在街道的拐角处,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

“那不就是父亲吗?”杰心里这样想,却不敢相信。“难道他每天都站在那儿等我吗?难道他每天都想着我回家吗?难道是我错怪他了吗?”一连串的问题涌入脑海。

杰再也顾不得这么多了,他喊了声:“爸爸——”父亲转过了头,一阵风吹来,地上的沙石也被带了起来。

隐约中,父亲也望见了儿子那熟悉的背影,短暂的片刻,父亲与儿子的眼睛相互对视。终于,父亲的干涩的眼中第一次有了湿润,沙粒也随着眼泪流了出来,顺着父亲那脸上的沟壑掉落下来。泪光闪闪,杰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模糊了他的双眼。

杰飞奔过去,依偎在父亲的怀中,久久没有享受过父爱的他,憋了一肚的苦水,紧紧地拉着父亲的衣角,就像经历了惊涛骇浪的帆船停泊在宁静的港湾一样。

父亲松开儿子的手,高兴地说道:“杰,起来,爸给你买菜做饭去!”

“爸,我和你一起去”杰站起身来,擦干泪水,兴奋地说道。

回到家,父亲一边打扫着屋子,一边忙着做饭。儿子也在一旁帮忙。

不久,热腾腾的蒸汽又从那张八仙桌上升起,灯光也变得明亮了,父亲和儿子相互会心地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议论文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