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我认识霍达,是从语文课本里的名著引读开始的。
那时还在应付紧张中考的我,便对《穆斯林的葬礼》有着由衷的好奇。终于,中考之后,慢慢舒缓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书店,不匆不忙的买下了这本书。
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筑的画面,下面的印刷体打着穆斯林的葬礼这六个黑体字,简单而又透着庄重的气息。暑假连续几天的绵阴小雨,使我徜徉于书海中,读完这本书,一种肃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里,在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的门楼里,倾情的演绎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六十年间的兴衰存亡以及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天生聪颖,为报师恩的韩子奇娶梁君璧为妻,事业之路蓬勃发展,最终成为北京的“玉王”。抗战爆发期间,他与梁冰玉携带珍宝远赴英国发展。在二战的硝烟之下,韩子奇与梁冰玉竟萌发了爱情,韩子奇从前只知道事业,只知道报师恩,却不懂什么是爱。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们两颗心紧紧地相贴,眷恋的眼神透露着缠绵。已近中年的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了,而新月便是他们爱情的结晶。也许这是一段不令人许可的爱,也许他们的爱被天下人广为嗟叹,也许韩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缚终究没能约束他。其实,我很赞赏他们的爱,虽然我不懂什么是爱,也没经历过爱,但是我知道,在爱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尘都是无法阻挡爱的。
尽管是两代人,同样不会阻挡爱情的萌芽。
新月就读于北大,对于一个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女来说,也许还不懂什么是爱。可是梁老师却是对她情有独钟。当爱情悄悄到来时,一切话语都如此苍白无力,心里也是一片茫然。之后,楚老师毫不顾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试想当时的场景,新月那青涩的脸庞,透露出一丝丝的纯真与无知,当听到这番话语时,她是何其的激动与忐忑不安,“老师,我们这是……爱情吗?这是爱情吗?
当然,无论新月是否接受,这段爱情始终无法走到岁月的尽头。他们美好的爱情被韩太太阻止了,仅仅只因为楚老师是汉人,想想都令人无比的心酸。也是,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封建的束缚,世人的眼光,就连身份背景都可以成为爱情、婚姻的绊脚石。更何况他们的关系令人无法揣测。在我眼里,他们虽是师生,可却不是师生恋,他们的爱情超越一切,超越的过概念,可没想到,始终没能冲破封建束缚的大牢。
他们的爱情是梁君璧无法想象的,她无法体会爱,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的,这也是她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悲哀。韩子奇与梁冰玉,楚雁潮与新月,他们的爱是无比纯洁的,是对抗封建束缚的又一股力量。
再回头说说这部小说,读这部书,犹如在读《巴黎圣母院》,奥妙无穷。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这本书,情节的转折,文笔的流畅,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后值得学习与深思的。也许我没有多么华丽的文字,丰富的辞藻,但是这部书让我懂了许多,起码懂了什么是爱。今后,对父母要爱,对老师要爱,对同学也要爱……
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着悲剧的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
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
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觉到了葬礼-死亡的气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脱俗的气质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就想如果我会画画该有多好,把她那种超凡的微笑画出来,可是我又不忍,无奈,任何画笔都难以描摹新月那种美,还有那淡淡地忧郁。
一代人,一家人,一个时代,两个民族。
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韩新月,这个穆斯林家庭;奇珍斋,“博雅”宅,燕大校园,这几个地方是主人公魂牵梦绕割舍不断的根基。哦,对了,还有楚雁潮,这个谈吐儒雅,细心热烈的年轻助教。
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如此脆弱吗?为什么灾难要一次又一次降临在这个纯洁美丽的十八岁女孩身上?为什么要让亲人离散,白发人送黑发人?韩子奇悲伤,韩太太悲伤,楚老师悲伤,悲伤的不应该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个时代!
白手起家的小奇子,为了报恩,与师傅之女梁君璧结合,共同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但是,什么是爱情一直在韩子奇的心中打了一个问号。他只知道报恩报怨,从未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直到梁冰玉病重时的那一刻,当两双手相握,两颗心紧贴时,已到中年的已经有了妻室子嗣的韩子奇和正在青春热血的梁冰玉相爱了,这是一次不畏世俗的相爱,并且新月诞生,成为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他们爱情的牺牲品!可怜的新月两岁便离开了生母,可爱的新月无忧无虑地成长,成长为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好姐妹陈淑彦所认为的“幸福”。要强的她没有填写第二志愿,直接考入了燕大,当然,也是她的“小姨”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在二十七斋有了好姐妹,她在备斋有了亲爱的老师,爸爸是国家干部,哥哥是工厂工人,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在别人眼中也是相当perfect了。(起码我读到那里的时候是这么想的)
然而故事却不会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波澜呢?我记得是这样的:天星操办婚事需要钱——韩太太逼迫丈夫卖掉乾隆翠——韩子奇重见乾隆翠悲愤交加意外出车祸——新月着急见爸爸心脏病发——新月在哥哥婚事后情加重——楚老师表白——韩太太阻止——姑妈突然离世——新月病危——新月抱憾而死——博雅宅覆灭——韩子奇离世——“小姨”回家,却是物是人非亲人离世——完
还记得楚老师说过的话:“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
我今年才18岁,我不懂什么叫爱情,当然更没有体会过。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震惊了,不是因为它有华丽的辞藻,是它炽热的感情和真挚使我感动,爱不是自我牺牲,爱不是怜悯你,因为爱所以爱,不含任何的动机或者其他。
——当爱情叩动她的心扉的时候,却感到迷茫,“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望着这个纯真的少女,楚雁潮的心在颤抖:“新月,”他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
这是楚老师向新月表白时说的话,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老师给他病重的学生的安慰,是同情。前面我已经说了,他们的爱不存在同情或者怜悯,不允许梁君璧这种人来玷污。“一日为师徒,终生为父子。”老话说的没错,但是在这对炽热地向往事业与爱情的年轻人面前,不是所谓人们口中扯不清道不明的师生恋,而是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这份感情是梁君璧一辈子无法体会到的,这是梁君璧的悲哀,也是封建传统妇女受生活逼迫的那个时代的悲哀!试想一下,多么青涩的面庞,当爱情撞击她的心扉的时候,她是何等的激动和忐忑,“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
唉!我知道,新月不想走,她有她所热爱的事业,她有她所热爱的姐妹和亲人,她有她所思年的生身之母,更有她的爱——楚雁潮。但是没人能够救她了,包括她的楚老师,她受的苦还不够吗?!为什么这么多的身世迷茫这么多的冷嘲热讽要压在一个柔弱而又表面坚强的肩膀上!?公平吗!?
偌大的北京城,偌大的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不会铭记这个不起眼的小丫头,时代的脚步不会因为她而停留,甚至连她的“拉赫”(坟墓)后来也夷为平地。所有的这一切好像不是为了这个姑娘而准备的,她悄悄地从伦敦的产房里来,又悄悄地从简陋的“旱托”(尸床)走,留给世人什么呢?
她热爱的翻译事业,她陶醉的小提琴《梁祝》,她的爱,也都随着临走前不安的喘息和羸弱的身躯一并进入了泥土。接受真主的审判,相信她一定能进天园的吧!摁,一定的!
在这里,我不想大谈特谈见解,更不敢对爱情下个定论,只能浅薄的说一下我的理解。亲情爱情友情,人是感情动物,不能像老子庄子所倡导的那样“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生活在集体环境里,需要情感来浇灌,接下来就看处理这些感情的方式了。
韩子奇性格难以捉摸,他可以让在牛津大学就读过的妹妹深爱,他可以让奇珍斋重现往日辉煌,他是玉王,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同时他的懦弱和反复令梁冰玉愤而离去,令新月屡次受“妈妈”的伤害,对梁冰玉和梁君璧来说,他不是个称职的爱人,对新月天星,他也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梁君璧是个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她亲手筹划断送了儿子天星的幸福,而且亲手把新月送上了绝路,这一切的一切足以使真主愤怒,但是她却执迷不悟,一心以为自己这是为孩子好。难道她的命令比儿子的幸福更重要?她的面子比女儿哪怕是说外甥女的性命更重要?糊涂!
韩天星那种性格外弱内强,是个有责任心的老实人,他顾家顾父亲顾母亲顾妹妹,但是为什么不果断制止母亲对新月的偏见?(当然,我说这些可能肤浅了,我暂时未能真正理解更深层的原因,我相信作者霍达前辈一定有她自己的写作目的的。)
而最perfect的新月却是一个最最最弱势的人,把光辉集中在一个最柔弱最容易摧毁的人身上,可能也是一种手段吧!她清纯可爱,我看来是那种不施粉黛便能使周围的人神清气爽的女孩儿,楚老师谈吐文雅,而又积极上进,他表面的文静衬托的是内心的刚强与炽热,他热爱诗人拜伦,尊敬导师重视执教,又不放弃自己额外的翻译梦想。鲁迅的《铸剑》开始翻译的时候,新月刚跨入燕大,是何等的活泼可爱健康,而当故事新编中最后一篇《起死》结束的时候,新月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早早的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个令她留恋又使她心生畏惧的世界,走时带着生母不曾见面的遗憾和对爱情的希望。
《起死》中:“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
“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鹃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那么,请你再给新月起死吧!!!!!
悠扬的小提琴在回族公墓响起,一首《梁祝》,或许在地下长眠的新月能够感受到楚老师那凄婉的琴弦吧……
题外话:为什么悲剧才会让人铭记?《哈姆雷特》里的莪菲丽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朱丽叶,牛郎与织女,千百年来重复的一个话题——悲剧。或许悲剧才会引发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对时代的反省吧!写到这里不禁佩服这本书的作者——霍达
感谢她写了这部奇书,有人曾说:“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今天,我宁愿接受这改变,受一次人格与智慧的“大净”。
训兵
高二:高训兵
相似题目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孤冷寂静的夜空,冷艳刺眼的杂星,无力垂挂的残月,碧绿如水的玉片闪耀着攫人心魄的幽光,只是,一块碎了的美玉。朴素神圣的葬礼,将那一段缠绵凄婉的爱情永远地埋在了幽幽松林下那片黄土之中,只留下一个凄凉的身影。那《梁祝》的娓娓笛声是在倾诉心中的思念,还是在无力地痛哭?《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最终却产生了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新月跟楚雁潮之间的爱情令人感慨,令人怜悯,但却阴阳两隔。这是愚昧的封建礼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天星跟容桂芳的爱情也没有结局,这难道仅仅是梁君壁的错吗?不,这是整个封建社会遗留的弊端,是封建礼教的思想侵害着没有思想的梁君壁!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看到这儿我不禁为新月的悲惨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样一个善良,纯洁,开朗的女孩。她对学业是那么充满向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语系。她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帮助寝室里英语差的罗秀竹。但她的心脏病把这一切都毁掉了,父亲姑妈的疼爱,哥哥天星的关爱,楚老师的支持,并没有让韩新月自暴自弃,而是积极的于疾病做斗争,可命运就是这样,从不眷恋人,还是让这样一个单纯善良的人留有遗憾的离开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穆斯林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已无数次地泪眼婆娑,心中无数次地哀叹,无数次地质问,最终也只能跟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只有无奈地任凭心中潮起潮伏。也许,悲剧总是唯美动人的,尤其是爱情悲剧,总是能惹得人为之泪垂。1200字以上 高中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情态却又交错扭结的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深情地回望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它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璧儿,玉儿,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长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曲终掩卷,荡气回肠。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新月是可怜的,从小缺乏母爱,在考上憧憬的北大外语系之后却因心脏病停学,临死前也没有见到真正的母亲;她是幸运的,生前在北大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生病时也有家人同学关心,邂逅了纯真的爱情。她的一生是无悔的,只因有梦想的色彩。生命在命运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哀歌为谁而响起?《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300字 初一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这一次看时因为有了大体模糊的印象所以看的比较快。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伊斯兰教和他的信徒穆斯林对大多数的读者来说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所以这也成为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文中看到了一个个描写细致的宗教场面,了解了有关穆斯林的许多风俗。作者本人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信徒,但在书中她并没有故意神化宗教,而是用一种清新流畅的笔触缓缓的记叙描绘,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十分纯净的感觉。同时书中的另一个背景是故事发生在一个和玉器有关的家族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玉是风雅高洁的象征,古人多以玉来形容比喻自己的品德、气节。例如有“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全文中隐隐流露出一种雅致宁静,与世无争的气息,但是玉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君子爱其品质,当然也会有人因为其价值而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文中作者分别用“月”“玉”为线索,分别描写了民国初期到解放前和文革前到文革结束社会复苏的两个时期跨越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段复杂纷乱的历史中,不管是对两类人物冲突的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流露出作者本人鲜明的爱憎之感,同时这种情绪也深深地影响着读者的情绪。动荡的社会中容易产生悲剧,六十年中家族兴衰变迁,三代人命运沉浮,最终是一个个令人痛惜的爱情悲剧。读后会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但却触及读者的心灵,令人有荡气回肠的舒畅,同时使人产生对历史对社会深沉的思索。仅仅是这单薄的一遍已经令我的心绪久久无法得到宁静了。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一代妇女的代表,碧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为之悲哀……读完这本书感触很深。她文笔的倾诉,让我这个一直对伊斯兰教淡漠的人,对它肃然起敬……我了解了许多回民在生活中的传统礼节和常用的阿拉伯语,因为文中的回族人对至高无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书种种,不知该怎样评价书中所展现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因为,霍达以她深刻的内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让人荡气回肠的。我为成熟、漂亮、处处透漏出现代女孩儿特点的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责任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而深深的惋惜,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行为而遗憾。但一方面,也觉得她很可怜,毕竟韩子奇曾给予过她伤害,她有权利为所欲为。梁冰玉呢?我觉得他因该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为那个曾经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个性的女孩儿,最终却成为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孤单的独自漂泊他乡。在现实生活中,能无限信奉真主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做到圣人穆罕默德传下的古兰经里的条约少之甚少。曾经看过一点儿古兰经,觉得很吃惊。那些传统思想的条约太严格了。和现实生活相提并论,那我们的罪过可大了。不做礼拜,不分斋,连这最基本的都没做到,怎能踏上前往圣地麦加的征途呢?说到这里,也不禁为做一个回民而自豪。因为,天下穆斯林共同敬仰的圣人穆罕默德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名人排行榜中,成为领先人物。因为是他最初创建了伊斯兰教,是他编写了古兰经,至今影响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紧密结合。因此,这个排行是名副其实的。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时间和心灵来感受的。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如何让自己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考虑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现在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力,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毁灭……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本来写完了就想放blog里低水平自娱自乐完了,后来觉着不贴出来给绿友看看也挺冤的,万一要有人有共鸣啥的呢……《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阳光进来,视线从电脑屏幕前移开,感觉不到视线中是临近黄昏时的那种“窗外”。一个下午的阅读让一部名着的最后几章印于又一个平常读者的心中。《穆斯林的葬礼》——很早就被这个书名吸引,知道这肯定是个“很好很强大”的作品。着手开卷阅读却是因为此书是我计划中一个必读的任务。故事在两个年代穿插进行,一是抗战前后的民国时期,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故事中的主角有N位,并且大都来源于真实的曾经的生活。下面这段文字是该书的官方总结:“全书五十余万字,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这个总结真是太官方了,官方得都有点儿“中央”了。在这个高度概括的鲜明旗帜下,俺再总结一个“地方”的哈。头几章中,作者除交代故事主线外,还对中国穆斯林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民国年间老北京的风貌,韵味甚至风味食品都进行了深入描写。尤其是对老北京东来顺涮羊肉的那段十分内行专业的描述直让我想飞回北京,甚至是飞越大半个世纪的时间,直接前往几十年前的那个东来顺。除去对贯穿始终的对玉器行当的精深讲述外,这些对文中各行业的细节描述,也如出自业内人士之手一般。看过后就是一个字儿:赞!不过读到中后部分时,本读者确实也因为八十年代主流文学特有的带一点儿说教,并且啥事都有点儿小煽情的讲话方式而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儿小乏味。这大概是因为本人历来就不是那么喜欢读一些小男、小女、小情感,小悲伤之类的东西。然而,这小乏味并不能拦着我喜爱这部巨着。并且,看到后面几章时,先前的那一点点儿小乏味也自己个儿消失了。这出悲剧在最后几个章节真可谓是越演越悲,悲得连作者在写她的时候都止不住泪水,心绞痛一次次发作……本人属于那种看恐怖片都能看乐看开心的类型,而《穆斯林的葬礼》令我这样的人员都几度眼睛湿润。倒不是说这部作品擅长“赚取”眼泪,而是所有读过她的人都会被她触到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东西,那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并刻在骨髓中的共有物——任年代的变换,意识形态的更迭,都不会被丝毫改变。但具体这种共有物是什么?俺也说不大清楚哈。凡伟大的作品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所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想,大概正是因为她们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参透人性中这些说不清楚的共同之处吧。通篇文字中,一家两代人两条故事主线交替进行,最后合为一处。而两条主线衔接处并不生硬,而是让人感觉像是在看电影。能让读者置身于其中的故事是好故事,能写出这种故事的作家当然就是好作家啦。在给全书收尾的后记中,作家霍达向读者们详谈了故事的背景,写作过程和对文学的一些看法。其中很多观点令本粉丝由衷欣赏和佩服。摘录几句如下,大家共勉:“文学,来不得虚伪、欺诈和装腔作势,也容不得污秽、肮脏和居心不良。‘文如其人’,作家的赤诚与否是瞒不过任何人的眼睛的,我历来不相信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写出真善美的好文字。”“我笔下的主要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我所憧憬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并非人人都能完成的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让人看见的技巧是拙劣的技巧。”“必须真正理解‘历史无情’这四个字。谁也不能改变历史、伪造历史。”一整部书,五十万字,一家两代那么多主角,所有这些都是为牢牢写出一个“情”字。从古至今,很多伟大的作品从开篇到结束也都是在围绕着这个字。其实早就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东西多年啦,但今天完整读过此书后,似乎俺又有点儿小动摇了哈。。。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很遗憾没有真正认真拜读过,这次偶然的机会,终于使我幸的一睹其风采。昨天,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啃起来。书的序言是由伟大的冰心女士题词的。开开始阅读此书的时候,使我大为惑解:作者选用的是一直极为特殊的写作手法。比如说;作者在彼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伴随着对这本书的强烈的感知欲望,使我放下了手头上正在忙的工作。于是,抽出两天下午的时间,匆匆的赶完了。首先,我被书中美丽的言语和措辞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对于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于环境的衬托,作者运用的词语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再有,作者虔诚的宗教情节也深深的感染着我。在这之前,虽然自己对于伊斯兰教也有过一知半解,却从来没有了解有关穆斯林的那种深深的宗教情节,以及更多的有关宗教本身的内容。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不少知识,增长了见识。第三,最令我震撼心灵的是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从一开始的师生情深,发展到最后的心灵盟友,乃至灵魂密友,在阅读他们两人的言语和对白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也被一种深深的,同时又极为强大的情感震撼着。我不能不承认,我被这种高尚的爱吸引了,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情节中,随着主人公的心情也不禁的随之变化。说实话,我很羡慕,甚至向往他们两人之间的那种相儒以沫,这样的爱情神话或许也只能发生在小说或者电视剧中吧!但不管怎样,它给人勇气和信心去追求自己内心中的爱情。即使现实生活中不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巧合,但至少让人生多一些希望吧!第四,楚老师与新月之间那种对文学,对翻译事业的热忱也正是我深深向往的。基于对文学和英语的共同爱好,这也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和理想。是不过,与他们相比,我自渐形秽。相比之下,自己的水平是多么低微啊!文学知识的无知,英语水平的局限,都使我一次次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北大啊,北大,你的确是人才汇集的宝地啊,你将会是我一生执着的追求!那么美的拜伦的诗,那么经典的沙翁的台词,足可见作者文学素养之不一般!漫步于文学的殿堂里,我还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古代之浩瀚的文学宝库的确值得我用一生去探索和挖掘,但愿我可以用一颗不断汲取的心在文学的道路上步步攀登!第五,对于人生的悲哀和对于命运的不可预知,也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惆怅。整本书中,看到最后,充满了对于人生痛苦和烦恼的无奈,同时也预示着命运的残酷和渺茫。尽管每一个人心中都未曾放弃过对于爱,对于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终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束缚。任凭人的力量,人的信念一再的抗争,最后也无法抗衡命运的安排。唯一值得我们庆幸的是,这些苦难的人们,心中还有一个真主安拉,这至少为活着或死去的人都提供了不小的安慰。真主安拉真的存在吗?不管事实如何,人生在世,心中拥有一丝信仰和追求未免是一件坏事!话外音:在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可贵。姐妹情深的碧玉两人,皆因为所受的教育不同,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竟也产生了天壤之别。玉儿对于爱情的执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胆,果敢与无畏,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的新气息!而作为老一代妇女的代表,壁儿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对于爱情的盲目和对于生活的依附,又使我不得不为之悲哀……俗话说:“一部伟大的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文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确实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说来说如何让自己更具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是一个仔细考虑的问题了。就当下来看,当然理应从基础做起,踏踏实实的走好自己现在的每一步,从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从容和潇洒!拥有生命,便是人生之最大的乐趣。与书中的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利,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请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还呼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你打败!除非,你选择了自我放弃或是自我消亡……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相关推荐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月,皎白明亮,纯洁明净。玉,光滑圆润,令人富贵。一对恋人的生死之恋……《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由回族女作家霍达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近六十年三代人的命运两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爱情。第一个爱情是韩子奇和梁冰玉的生死之恋。韩子奇因为国家局面动荡,内忧外患,随着沙蒙•亨特远走他乡,来到英国避难。没想到梁冰玉也跟着来了,在英国,却仍动荡不安,从此他们演绎了一场生死之恋。第二个爱情是楚燕潮和韩新月之间那超越生死、超越世间世俗的爱。楚燕潮是韩新月的老师。韩新月是楚燕潮班上最出色的学生。韩新月因为偶尔一次晕倒被发现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几次住院,楚燕潮都去看望她,从而,良好的师生之情渐渐变为了淡淡的爱情。在最后一次住院时,新月在弥留之际也要等到他的到来,但最终,她没能等到她的恋人,就先去了。而楚燕潮,他也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他对新月那永远也不便的爱。在他即将告别新月,把最后一块砖放好的那一刻,他的心碎了,我的心也碎了。恋人的爱是纯真的,恋人的心是脆弱的,恋人的情是永远不会变的,恋人的……楚燕潮和韩新月的悲凉挚爱,何尝不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呢?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何况这只是一人之爱!这种爱,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值得,但对他们来说,却意义深重。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只对恋人有爱,对社会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是真正需要爱的人。或许,我们也不用爱的深沉,因为只要人人都播撒爱的种子,就能长成爱的森林!550字 初三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手上沉甸甸的,合上这本书时淡淡悲伤和压抑久久荡在心头。霍达这位伟大的女作家用她淡淡的清新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七十年代末大约六十年间的兴衰一家三代人的爱恨情仇、荣辱兴衰,玉与月向世人展现一幕幕哀伤的爱情悲剧。质朴无华的葬礼让我认识了穆斯林,从未了解过的宗教与信仰也在这本书中缓缓展开在我的眼前,宗教的传统,政治的交锋,爱恨的交织。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与分歧构成了这个宏大又哀伤的故事。故事的开端从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老人带着年幼的韩子奇引出,墓地里楚雁潮缓缓的琴声与天上的新月相交辉映着让这命运的舞台缓缓落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在场终结了,而当我静静回首书中的一幕幕,‘玉王’韩子奇艰辛的创业,对玉的执着,对感情的无奈,直至死前含泪而终;有着不同观念的姐妹,迂腐梁君璧为信仰毁掉了儿女的婚姻和爱情,带着新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梁冰玉是新一代青年的象征,却漂泊他乡;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老姑妈终究守候着一家人直至病死;韩天星和陈淑彦这对被命运硬拼成的夫妻带着悲伤活着;而那个十九岁的花季聪颖美丽的少女韩新月却因先天性心脏病早早凋谢了生命之花,那一轮新月之下,楚雁潮缓缓的拉着提亲……起初读完这本书,我心底对伊斯兰教升起一股难言的厌恶感,说到底那是对这场悲剧的主人公的怜惜与那个时代封建守旧思想的鄙夷和无奈,后来了解到伊斯兰教从未禁止过民族间的通婚,而造成一切悲剧,影响伊斯兰声誉的名族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派主义并非伊斯兰思想,也就对故事有了一种释然。穆斯林将伊斯兰教视为一种自豪,让读者对它肃然起敬。在文章的最后:‘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人一样。暮色悄悄的降临,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目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淡淡的,朦胧的,若有如无。’留于我心底的是对未来的一个憧憬,一个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与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个热爱生活的早逝少女。初三:拜伦起司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一个穆斯林的传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与共,爱苦纠织的凄美恋情,画出一道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主人公们在政治、宗教中挣扎,人们在思想感情和爱情的熏陶中沉浮,缥缈,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可爱又可恨的世界。如诉如泣的呐喊,冰如刀搅的界世,爱恨情仇的交汇。死去的人往复在地狱与天界的罅隙,活着的人却在现实与浪漫的墙缝中重生。几个世纪的轮回,人们逝去的、重来的,能够永无忘记的只有七情六欲。红颜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这一界如地狱般的天堂中展开交战。社会的无形的条件下成形,人们却又在成形的条件下痛不欲生。在宗教中对人生以及来未的困惑,这之间的流传,只会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爱的人再次诞生,那诞生之后又会是怎么样的一段家庭故事呢?争吵,或是平静地度过下半辈子?只是渴望着这一切稍纵即逝的虚拟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着无形的色彩,爱情就只是被人类无疑当作是精神养料的东西么,那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允许存在的。宗教的纯统,政治的锋交。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的幽斋音乐,始终在读者耳边回荡着,想抹也抹不去。最终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现实中值得人回忆的美好的“事物”吧,这一切想要变为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则:一,享受开始的美好……就让生命顺运。二,一路坎坷,却始终有美好的回忆不是么?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报,没有第三者。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我想,在现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热情与奔放,开放的外国人又一次对保守的中国人的冲击,必将会留下永远的漩涡吧。只能够就任它发展下去,强大起来,以外人的话说:“就是在发展了。”600字 初三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1)最先知道这本书时,是初中的语文老师推荐的。但那时并没有很大的动力去读它,直至高中,同学的强力推荐,才猛然想起它。听完同学简单的解读,就迫不及待拿起它,翻开了它,就久久不能释手。即使读完了,也在久久的回味。《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礼,展现奇异而又古老的民族风情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时间和心灵感受的。从这本书中,我更真切地感受到“拥有生命,便是最大的乐趣。”与书中主人公比起来,我们不是幸福很多吗?最起码,我们还活着,还拥有着生存的权利,这样说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运呢?也许,你的人生之旅正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也许你现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满荆棘,但无论境遇如何,都要学会潇洒一些吧!珍重生命!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生命的无奈,但你更能看到生命的价值。穆斯林,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而在这个词的背后,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这两个字,更容易让我们联想起那些奇怪的仪式。于是,人们对它的葬礼会产生一种神秘感,作者就这样把我们引入她的圈套。我在这穆斯林的葬礼的描述中一步步领略了人生的哀歌。我真的想用我的眼泪来祭奠白纸黑字里的主人公。正义,你为何而生,为何而灭?有许多这样的故事,公平不在正义的一方,而《穆斯林的葬礼》里的正义就在主人公的身边,可它是那样的微弱,以至于产生了谁也不想看到的结局。复仇使人性失去了理智,在遥远的未来,宿命同样的落在了下一代人的身上。很平常的封面,一弯月牙,一行回文,看不出有何奇特,感觉就是很普通的一本书,数十万字,不长不短。初看时,思绪总是断断续续的,唯一的映像,就是两个不同时代相互交错的篇章结构。再次接触时,才深深地醉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当我在为新月的死默默哀伤时,内心更是被她为爱情的勇敢所折服,新月是那么的美好,以至让所有人都相信她的人生是圆满的,那纯真的爱情为她生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知足,她感恩,她是这样,我希望我也能如此!(2)他们的爱情终究在一场庄严肃穆的葬礼中落幕了,不,他们的爱情永远也不会落幕,我相信他们的永生。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自己毕竟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的后记中这样写道。第二次读《穆斯林的葬礼》,我依旧会泪流满面。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苦的命运似乎在这本表现回族人民悠久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里有了答案。它充满了悲剧的美感。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形态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故事。霍达以她冷峻的文笔,勾画了一群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曲终掩卷,荡气回肠,叹一声玉器世家,唱一首人生咏叹。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似乎都是凄惨的、不幸的。但是在这里,我不想写玉王韩子奇奔波一生、操劳一生的苦难与艰辛;我不想剖析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梁君璧的专制与自以为是的铁血手腕;我不想诉说天星为了顾全大局而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吞的.黯然神伤与无奈······我只想静静记录那段在浑浊空气与喧嚣世界中滋养出的虽凄美却刻骨铭心的爱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它可能萌发的很早,也可能贮存的很久;它可能成熟于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经历漫长的磨难而最终凋落。爱情是一种神物,不遇到适当的时机,它并不显露明显的形态,以至于本人都觉得似是而非。吉尔伯特说,爱情是一个平台,上面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而楚雁潮与韩新月是这个平台上最纯洁的人。他们的爱情平静而美好,没有半点铜臭气、没有丝毫杂质。只是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终于走到了一起。楚雁潮说,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爱,不是猎取和占有对方,而是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爱是一生一世的承诺,就像信仰一样永不改变,永不背叛!他们爱的深沉,爱的强烈。然而,两个家庭却横冲直撞进了两个人的爱情。人无法改变命运,而命运却在改变着人。两人一回一汉,无法通婚,家庭成了爱情的附庸。即使如此,他们对爱情仍旧至死不渝。爱情是伟大的,但它终究无法与强大的死神相抗衡。新月终究还是在心脏病的折磨下死了,带着对亲生母亲的思念,带着对楚老师的眷恋,带着对光明的渴望,在一片漆黑中与爱她的人永别了。从此之后,她绝不可能从事她钟爱的事业,绝不可能再与楚雁潮一起漫游美好的人生。每次读到这里,鼻子都会很酸,泪水打湿的不仅仅是书页,还有那颗感性的心。他们的爱情终究在一场庄严肃穆的葬礼中落幕了,不,他们的爱情永远也不会落幕,我相信他们的永生。我的文笔很拙,总是言不及义,不能很好的将这本书中给人感动、惹人落泪、引人深思、予人震撼的场面再现亦或是传递精髓给你们,对此,我深感愧疚。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看完这本书,我心里竟有些怅惘。从梁亦清到韩子奇,从梁冰玉到新月,从天星到清萍、结绿……四代人的恩恩怨怨交缠错杂,似水中生出芦苇荡。水下纠结的根,水面微风轻抚漾起涟漪层层,洁白的芦花飘飞似梦,却缓缓落入池沼,不复往昔。《穆斯林的葬礼》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韩新月,一个小姑娘。她被牵扯进父辈的爱恨情仇,失去生母,至死未见。她短暂的一生也因此增添许多坎坷,更是因养母的宗教偏见未能与楚雁潮完婚,遗憾离世。新月有着属于她那个年纪的少女的活泼娇俏、天真浪漫,也有她所特有的恬静、懂事与诗意。她容貌清秀典雅,似水中粉荷——“细腻雪白的肤,玛瑙珠般的唇,黑中微蓝的眼眸……”,当真是一弯新月,象征着生命的美,象征着幸福,圣洁而充满希望。然而,天意弄人。在这豆蔻年华,新月却换上心脏病,最终早早辞世。一朵柔嫩的生命之花还未完全绽放便已夭折,一轮弯弯的月儿还未迎来黎明变为乌云所蔽、霜雾所掩。她从未失去希望,她顽强地站起又倒下,她一点一点爬出黑暗的“魔窟”,追逐光明。因为她知道,在这个世上还有人在为她祈祷;她明白,自己还有心愿未完成——她想再见一见楚雁潮,她想和父亲、哥哥继续幸福地生活下去,她想重回燕大校园,她想获得家人对她爱情的支持与祝福……这个娇弱的少女爆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机与力量。她是脆弱的,亦是坚韧的。她是新月,以银白的月光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亦是小草,以稚嫩的身躯对抗可怕的病魔。正如书中所说:“人,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丧失了意志与信念。”史铁生双腿瘫痪,他写下了一篇篇文章,出版了一部部书籍,用笔将自己的失意与乐观、不幸与坚强传达给每一位读者;霍金全身瘫痪,他探索着未知的宇宙,在人类史上谱写传奇;海伦·凯勒双目失明的同时是个聋哑人,她看不见世界,也无法聆听世界的声音,但她用心感受世界,成为了不起的作家、慈善家,激励了无数人……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吗?“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世界,让我们以爱来回赠生活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合上封面,指尖划过封面上穆斯林的葬礼五个字,眼睛仍是湿润的,心中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怎样的一本奇书啊,回族女作家霍达用独特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洋洋洒洒五十万字,把近代中国穆斯林的艰辛历程以及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激烈碰撞和相互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独特的叙事结构和精彩的情节竟驱使我在在一天之内看完了这本鸿篇巨制,掩卷之余,顿觉荡气回肠,唏嘘嗟叹。玉和月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两条线,代表过去的梁冰玉与代表现在的韩新月分别作为两个独立又交织的故事的主人公,尾章中两线合一,曲终文罢。这样富有创造力的双线叙事结构和两个悲剧故事,两个相似却又不同的女人的命运天衣无缝的契合在一起,可见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绝不亚于故事本身的精彩。鲁迅先生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450字 初中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早在三周前就看完了这本书——《穆斯林的葬礼》,当时看完后心里感觉很沉重,让我无从下笔,所以,直到今天才写下这篇读后感。想到书中讲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心里还是很难平静下来。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自己亲自看过之后,我深深表示赞同,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韩新月的命运和与楚雁潮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一本厚厚的书,承载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感情,《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400字 初一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今天,我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我了解了穆斯林的文化,也长了知识。这本书讲述了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师傅梁亦清死后,徒弟韩子奇独自挑起大梁,完成师傅未雕完的玉,并娶了师傅的女儿梁君碧。之后他们有了韩天星。可是,因为当时战乱,韩子奇只好带着玉和妹妹梁冰玉去了英国,可回来时却多了一个小孩子,韩新月。姐姐看到后逼得妹妹远走他乡,新月也成为她的女儿。而冰玉却成为新月的“小姨”。时光荏苒,天星和新月都渐渐长大了。天星去挣钱了,并娶了新月的同学陈淑彦。而新月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燕大,认识并喜欢上了自己的老师楚雁潮。这一切,应该是最好的结局。可命运总是不尽人意。韩子奇突然住院了,家人都闻声赶来,可是新月因为承受不住,也病倒了,而且医生说她没多少时间了,这对全家人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可最后又有什么办法?她得的可是风湿性心脏病,心脏二尖瓣闭锁啊!命运为何如此残忍,夺取了一个十八岁少女的命,这是人生中美好的年龄啊!而新月死后不久,韩子奇也走了。“玉王”从此也消失了。几年之后,冰玉回来了。可惜的是她再也见不到她的“侄女”了………这个结尾引人深思,为什么主人公会落到这般田地?平常我们总在怨天尤人。但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掌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规划我们自己的人生!六年级:王婉竹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今天,我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礼》,我了解了穆斯林的文化,也长了知识。这本书讲述了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师傅梁亦清死后,徒弟韩子奇独自挑起大梁,完成师傅未雕完的玉,并娶了师傅的女儿梁君碧。之后他们有了韩天星。可是,因为当时战乱,韩子奇只好带着玉和妹妹梁冰玉去了英国,可回来时却多了一个小孩子,韩新月。姐姐看到后逼得妹妹远走他乡,新月也成为她的女儿。而冰玉却成为新月的“小姨”。时光荏苒,天星和新月都渐渐长大了。天星去挣钱了,并娶了新月的同学陈淑彦。而新月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燕大,认识并喜欢上了自己的老师楚雁潮。这一切,应该是最好的结局。可命运总是不尽人意。韩子奇突然住院了,家人都闻声赶来,可是新月因为承受不住,也病倒了,而且医生说她没多少时间了,这对全家人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可最后又有什么办法?她得的可是风湿性心脏病,心脏二尖瓣闭锁啊!命运为何如此残忍,夺取了一个十八岁少女的命,这是人生中美好的年龄啊!而新月死后不久,韩子奇也走了。“玉王”从此也消失了。几年之后,冰玉回来了。可惜的是她再也见不到她的“侄女”了………这个结尾引人深思,为什么主人公会落到这般田地?平常我们总在怨天尤人。但其实,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掌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规划我们自己的人生!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今天终于把《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看完了,我怀着极其复杂难以捉摸的情绪,开始写这篇读后感。从学校里接到涛哥阅读任务的时候,我并未在意,单纯这个题目也未深究,等到读到一半的时候,哦!才感觉到了葬礼-死亡的气息。主人公新月那甜美的笑容和脱俗的气质深深地攫住了我的心。我就想如果我会画画该有多好,把她那种超凡的微笑画出来,可是我又不忍,无奈,任何画笔都难以描摹新月那种美,还有那淡淡地忧郁。一代人,一家人,一个时代,两个民族。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天星,韩新月,这个穆斯林家庭;奇珍斋,“博雅”宅,燕大校园,这几个地方是主人公魂牵梦绕割舍不断的根基。哦,对了,还有楚雁潮,这个谈吐儒雅,细心热烈的年轻助教。一个人的生命难道如此脆弱吗?为什么灾难要一次又一次降临在这个纯洁美丽的十八岁女孩身上?为什么要让亲人离散,白发人送黑发人?韩子奇悲伤,韩太太悲伤,楚老师悲伤,悲伤的不应该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个时代!白手起家的小奇子,为了报恩,与师傅之女梁君璧结合,共同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但是,什么是爱情一直在韩子奇的心中打了一个问号。他只知道报恩报怨,从未体会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直到梁冰玉病重时的那一刻,当两双手相握,两颗心紧贴时,已到中年的已经有了妻室子嗣的韩子奇和正在青春热血的梁冰玉相爱了,这是一次不畏世俗的相爱,并且新月诞生,成为他们爱情的结晶,也是他们爱情的牺牲品!可怜的新月两岁便离开了生母,可爱的新月无忧无虑地成长,成长为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爸爸眼中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好姐妹陈淑彦所认为的“幸福”。要强的她没有填写第二志愿,直接考入了燕大,当然,也是她的“小姨”曾经就读的学校。她在二十七斋有了好姐妹,她在备斋有了亲爱的老师,爸爸是国家干部,哥哥是工厂工人,虽然不是非常富裕,但是在别人眼中也是相当perfect了。(起码我读到那里的时候是这么想的)然而故事却不会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波澜呢?我记得是这样的:天星操办婚事需要钱——韩太太逼迫丈夫卖掉乾隆翠——韩子奇重见乾隆翠悲愤交加意外出车祸——新月着急见爸爸心脏病发——新月在哥哥婚事后情加重——楚老师表白——韩太太阻止——姑妈突然离世——新月病危——新月抱憾而死——博雅宅覆灭——韩子奇离世——“小姨”回家,却是物是人非亲人离世——完还记得楚老师说过的话:“爱就是爱,它是人类自发的美好情感,我因为爱你才爱你,此外没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牺牲’这样的词藻来贬低我,我们双方都不是祭坛上的羔羊,我们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爱得深沉,爱得强烈,爱得长久,这就是一切!”我今年才18岁,我不懂什么叫爱情,当然更没有体会过。当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震惊了,不是因为它有华丽的辞藻,是它炽热的感情和真挚使我感动,爱不是自我牺牲,爱不是怜悯你,因为爱所以爱,不含任何的动机或者其他。——当爱情叩动她的心扉的时候,却感到迷茫,“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望着这个纯真的少女,楚雁潮的心在颤抖:“新月,”他说,“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这是楚老师向新月表白时说的话,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老师给他病重的学生的安慰,是同情。前面我已经说了,他们的爱不存在同情或者怜悯,不允许梁君璧这种人来玷污。“一日为师徒,终生为父子。”老话说的没错,但是在这对炽热地向往事业与爱情的年轻人面前,不是所谓人们口中扯不清道不明的师生恋,而是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这份感情是梁君璧一辈子无法体会到的,这是梁君璧的悲哀,也是封建传统妇女受生活逼迫的那个时代的悲哀!试想一下,多么青涩的面庞,当爱情撞击她的心扉的时候,她是何等的激动和忐忑,“老师,这就是……爱情吗?我们之间是爱情吗?”唉!我知道,新月不想走,她有她所热爱的事业,她有她所热爱的姐妹和亲人,她有她所思年的生身之母,更有她的爱——楚雁潮。但是没人能够救她了,包括她的楚老师,她受的苦还不够吗?!为什么这么多的身世迷茫这么多的冷嘲热讽要压在一个柔弱而又表面坚强的肩膀上!?公平吗!?偌大的北京城,偌大的中国,浩浩荡荡的历史洪流,不会铭记这个不起眼的小丫头,时代的脚步不会因为她而停留,甚至连她的“拉赫”(坟墓)后来也夷为平地。所有的这一切好像不是为了这个姑娘而准备的,她悄悄地从伦敦的产房里来,又悄悄地从简陋的“旱托”(尸床)走,留给世人什么呢?她热爱的翻译事业,她陶醉的小提琴《梁祝》,她的爱,也都随着临走前不安的喘息和羸弱的身躯一并进入了泥土。接受真主的审判,相信她一定能进天园的吧!摁,一定的!在这里,我不想大谈特谈见解,更不敢对爱情下个定论,只能浅薄的说一下我的理解。亲情爱情友情,人是感情动物,不能像老子庄子所倡导的那样“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而是生活在集体环境里,需要情感来浇灌,接下来就看处理这些感情的方式了。韩子奇性格难以捉摸,他可以让在牛津大学就读过的妹妹深爱,他可以让奇珍斋重现往日辉煌,他是玉王,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但同时他的懦弱和反复令梁冰玉愤而离去,令新月屡次受“妈妈”的伤害,对梁冰玉和梁君璧来说,他不是个称职的爱人,对新月天星,他也不是个称职的父亲。梁君璧是个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她亲手筹划断送了儿子天星的幸福,而且亲手把新月送上了绝路,这一切的一切足以使真主愤怒,但是她却执迷不悟,一心以为自己这是为孩子好。难道她的命令比儿子的幸福更重要?她的面子比女儿哪怕是说外甥女的性命更重要?糊涂!韩天星那种性格外弱内强,是个有责任心的老实人,他顾家顾父亲顾母亲顾妹妹,但是为什么不果断制止母亲对新月的偏见?(当然,我说这些可能肤浅了,我暂时未能真正理解更深层的原因,我相信作者霍达前辈一定有她自己的写作目的的。)而最perfect的新月却是一个最最最弱势的人,把光辉集中在一个最柔弱最容易摧毁的人身上,可能也是一种手段吧!她清纯可爱,我看来是那种不施粉黛便能使周围的人神清气爽的女孩儿,楚老师谈吐文雅,而又积极上进,他表面的文静衬托的是内心的刚强与炽热,他热爱诗人拜伦,尊敬导师重视执教,又不放弃自己额外的翻译梦想。鲁迅的《铸剑》开始翻译的时候,新月刚跨入燕大,是何等的活泼可爱健康,而当故事新编中最后一篇《起死》结束的时候,新月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早早的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个令她留恋又使她心生畏惧的世界,走时带着生母不曾见面的遗憾和对爱情的希望。《起死》中:“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鹃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那么,请你再给新月起死吧!!!!!悠扬的小提琴在回族公墓响起,一首《梁祝》,或许在地下长眠的新月能够感受到楚老师那凄婉的琴弦吧……题外话:为什么悲剧才会让人铭记?《哈姆雷特》里的莪菲丽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朱丽叶,牛郎与织女,千百年来重复的一个话题——悲剧。或许悲剧才会引发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思考,对时代的反省吧!写到这里不禁佩服这本书的作者——霍达感谢她写了这部奇书,有人曾说:“读一本书改变一个人。”今天,我宁愿接受这改变,受一次人格与智慧的“大净”。训兵高二:高训兵1200字以上 高二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两代人的悲剧—《穆斯林的葬礼》其实初次看到《穆斯林的葬礼》是那么厚一本书的时候,手停住了,那么厚一本书,我能看完吗?但在我看了几页后,这个疑问就消除了,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的文笔,他的情感,他的故事,都让我爱不释手。整本书穿插着讲述了两代人的故事,是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从第一代,梁亦清为玉献生,韩子奇成家,成为玉王,出国护玉,带新月和玉儿回国,壁儿促使家产尽毁,到第二代,韩子奇为让新月上大学付出代价,新月与楚雁潮志同道合,新月的心脏病被发现,与楚雁潮相爱,抱憾而死……穆斯林,很多人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它是一种信仰,有着许多习俗,不过要细说习俗,也就只知道忌口猪肉、烟酒罢了。作者作为回族,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在这本书中,让读者们深刻的了解到了穆斯林。穆斯林四海为家,同族人互相尊重,不分你我,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只要是穆斯林,他们就会伸出援手。全世界的穆斯林一日五次的礼拜都朝着穆斯林尊贵的天房——克尔白,在每个穆斯林的一生当中,如果有条件就应该前往克尔白朝觐一次,以此获得安拉的宥赦,求得死后进入天园的门券。穆斯林每天要做五次礼拜:日出前的晨礼(榜答)、午后的晌礼(撇什尼)、太阳平西时的晡礼(底盖尔)、日落黑定前的昏礼(沙目)、夜间的宵礼(虎伏滩)。然而在礼拜前,还必须进行“大净”,也就是在“水房”洗浴。在穆斯林死后,由清真寺专管洗“埋体”的人为尸体洗浴,然后用三十六尺白布覆盖全身,安卧在“埋体匣子”中,由不少于八人抬着,一路念诵着古兰真经来到坟坑,坟坑是一个长方形的深坑,南北走向,挖到底部,再从一壁向西挖半圆形的洞,称为“拉赫”。穆斯林只允许用竹子和没有烧制的土砖或者一块小小的薄石板封闭“拉赫”。在亡人下葬前应由他的亲人下去“试坑”,以确保亡人能躺的安稳。他们对汉人有一定的偏见,就像汉人对他们有一定的偏见一样,他们并不欢迎汉人,并不赞同汉人与穆斯林结婚生子……两代人的命运都十分悲剧,韩子奇的家破,新月的死亡,都让人的心一沉。然而造成两代人的悲剧就是壁儿,或者说,是璧儿和韩子奇的封建思想。要不是韩子奇对他的玉的沉迷导致他最后逃到国外,还和玉儿生了新月,玉儿就不会走,壁儿也不会因为家中无主而乱了脚步,冤枉了家里忠心耿耿的老候,家中风景也不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落……要不是因为壁儿和韩子奇的矛盾,新月就不会躺在病床上,要不是因为壁儿对汉人和穆斯林的结合的极力反对,新月的病情也不会加重,要不是因为新月是韩子奇和玉儿的孩子,新月也不会死,至少,不会抱憾而死……可惜没有如果,不过,就如作者所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应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治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1200字 初中 读后感
-
穆斯林的葬礼花了十几天的时间,断断续续地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长达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给看完了。谈起对这部小说的感想,我只有四个字:沧桑,凄凉,这也是我看完这部小说后,最深刻的体会。刚开始看到这部著作,随意翻阅的时候,只觉得内容太多,情节太过复杂,不过当我翻开第一页,浏览简介时,里面的内容却逐渐地吸引了我,真正地体会到其内容之繁多,情节之复杂,情感之真挚,这真的是一部鸿篇巨制。小说展示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全过程,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年,描写了三代人命运的纠葛与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所有的悲欢离合,沧桑变幻在这部著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这本书不是简简单单地向读者介绍几个回族穆斯林的爱情故事,而是在借那几个悲惨的任务表达着什么,呼喊着什么,控诉着什么。通过看这部小说,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那个年代,那个特殊的年代。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改革开放的这六十年里,中国历经了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转折。在这个充满着传奇的岁月里,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家庭,历经辛酸与苦难,艰难地经营着一家玉器店“奇珍斋”,一段传奇而凄美的爱情便由此而展开了。小学徒韩子奇与自己同门的大师妹梁君壁组建了家庭,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唤作“天星”,不幸的是,战争爆发了,他不得不抛下自己的妻儿,带着自己心爱的玉器跑到英国避难,与此同时,小师妹梁冰玉由于感情受挫也一同前往了,无意间她已爱上了她的姐夫,战争硝烟弥漫,没能将亲人间的信息互相传递,他便和梁冰玉重组家庭,生下了新月。梁冰玉为了自己的爱不惜毁了姐姐的家庭,并且有了爱情的果实—新月。她的爱是自私的,不要说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是在新事物飞速发展的新世纪,这样没有限度的爱,没有原则的爱也是招人唾骂和摒弃的,因为他们违背了道德,也违背了伦理。韩子奇的背叛使得这两个女人处于痛苦之中,他是这两个女人痛苦的源泉。但是梁君壁为了守住丈夫,捍卫自己的爱情,阻止丈夫对妹妹的爱,而强行撵走了自己的亲妹妹,这又得到了什么,只不过是一具没有心的躯壳。她更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爱,而扼杀自己孩子的幸福,用母亲的身份强行安排儿女的婚姻。毋庸置疑,她的人生是悲惨的,为了守住穆斯林的信仰她一生都没敢反抗,没有挣扎,最后将所有的怨恨,无奈和不满,一并带入泥土,她的所作所为造成了所有人一生的遗憾。最令我感动的,是新月和她的班主任楚雁潮的凄美爱情,他们俩的爱情是那样的纯洁,那么的唯美,可是由于民族的不同,身份的不同,他们俩只能默默地远远地相互守望,本以为他们俩艰苦地挣扎可以冲破宗教的束缚,可是最后,新月同样逃不过命运的魔掌,她患了风湿性心脏病,并且在她的生命油尽灯枯的时候,仍然没能见到楚雁潮最后一面。这对无缘的恋人最后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接受这个残酷的生离死别的结局。但我相信,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信念是坚定的,所以,无论在何方,他们都会是最幸福的。面对爱情的无奈,家庭的破碎,家族的衰败,时代的变迁,一种沧桑凄凉之感不自觉地涌上心头,细细地品味这段传奇般的故事,我不得不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伤和无奈…1200字
-
葬礼天空黑得像一场葬礼,笼罩在这座城市上空。电视机里在播放着无聊的节目,我关掉电视,径直走向冰箱,拿了一听可乐,冰凉的感觉从喉咙一直滑下去。我好像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我在房间里来回走动,我开始打扫房间,就像电视里那个节目主持人说的“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才是精彩的人生”或许他的老婆孩子正看着电视里的他热泪盈眶,人生真的很荒诞。我开始托地,地板上有一大块污渍,怎么也拖不掉。我蹲下身用手抠,指甲抠痛了才抠掉。污水从拖把里流出来像一股黑色的血液。地板终于干净了,我把装在塑料袋里的杂物倒出来,相片,彩色夹子,马克杯,画纸,彩色铅笔,熊,还有一件橙色外套。灯光闪了一下,光线暗了一些。我开始仔细地整理,相片被我用彩色夹子夹住,放在茶几上,相片上是面目模糊的笑容,虽然虚伪,但我还是想把它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我宁愿看着这虚伪。马克杯上的粉色五角星让我发了一会儿呆,我还是决定把它放在茶几上,我想像着它装着一杯热咖啡,在灯光下冒着热气。零散的彩色铅笔被我放回笔筒里。熊是很普通的熊,外面商店里可以买到的那种泰迪熊,不过屁股的商标处我稚嫩针法绣上去的歪歪扭扭的“I LOVE YOU”,我把熊丢在沙发上,它头朝下琥珀色的眸子盯着我看,我觉得有些可笑,但又不知道自己想笑什么,大概是曾经有人每次睡觉都要抱着它。我把橙色外套叠了一遍,没对齐,又叠一遍,还是没对齐,最后我把它穿在了身上,幻想着你帮我牵好帽子,然后在我脸颊上轻轻一吻,羞涩而甜蜜,像一个熟睡的梦。我轻轻闭上眼睛。你看,这一切都变成了你最喜欢的样子。 你曾说过白羊座的人自信勇敢,对此我不屑一顾,我一点也不相信星座,我的自信我的勇气皆因你在身边,当你离开了以后,我变得懦弱,因为再也没有人傻傻地跟我说“我信你”,也没有人可以让我坚强。记得有一看CD.电影的名字叫《天下无贼》,情节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结局女主角在桌子上不停地吃东西,然后就捂着嘴巴哭了,没有撕心裂肺,可我们都哭了,我紧紧地抱住哭的稀里糊涂的你。现在我懂了,因为她太难过,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像是心里缺了一块,只有不停地吃东西。我靠在墙上,顺着墙壁滑下来,我没有哭,我的懦弱好像都消失了。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做到了,我很坚强,我可以正视你的离去,我可以不难过,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一个沉痛的梦,我们共同的梦,结尾的时候,你先离开了。我重新站起来,打开门,走进卫生间。我看着镜子里自己乱糟糟的头发,苍白的面庞,打开水龙头,放满水,有把水放掉。在镜子的水气里看见你穿着睡衣走过来,从后面抱着我,滚烫的眼泪落在我的手背上。“当”城市中央的大钟敲响了一下。你笑着跑到窗户边,然后转过脸,对我说:“下雪了”。我默默地走过去关上窗户,晚安。1200字 高二
-
葬礼一瞬间,又一个生命告别了尘世,或许是解脱吧。我是在奶奶去世后的第二天得知这个消息的,我并没有太大的惊异,也没有太多的悲伤或许说没有一点悲伤,因为奶奶对于我来说很陌生,只是代有“婆孙”之名罢了。爸妈让我下了课尽快赶回家,我知道,其实他们也只是做做样子尽孝罢,都是一种形式。毕竟我们一家人都是持有“死便是新生”这样一种态度,当然这也算是借口,说直接点就是死后一刀两断。不过,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又何曾不是这样希望的呢?葬礼的步骤是一成不变的,规矩等也是一成不变的。下了车,老远就看见了“丧事一条龙”,去了便让姐给戴上了白色的布,也算是丝绸做的,上面写了悼念两字,感觉很不和谐。这是我左手上第二次出现这样的白布,第一次是爷爷去世。晚饭是吃素的,而且限定了分量,他们说,这是对死者的尊重。几分钟后,乐队来了。几分钟后,什么什么音乐晚会开始了。几分钟后,乐队要求我们站在奶奶的遗体前,默哀3分钟。由于乐队带来的音响效果很好,声音很大,再加上当时想起了某人,因此我面对着棺材居然很想笑。忍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我明显感觉到姐的身体在抽畜,甚至已经哭出了声。当时我有想过憋点泪水出来,可那忒虚伪了,即使我对奶奶没感情,但至少在这种场合的感情必须是最真实的。默哀闭,我隐约觉得有丝愧疚,或者是相当的愧疚,因为我把奶奶当成陌生人隔离,而没有奶奶便没有我的父亲也就没有我。所以,还是要怀有感激之情。后面的两个小时便是乐队的经商时间了,用很难听的声音以及很差的技巧唱了两三歌后,就到了点歌时间。我这么给姐说的,“与其让那些个乐队的唱,还不如我们自己唱。”于是我们就真的自己唱了,但是只唱了2首,因为后来才知道自己唱歌加伴奏也是要钱的。且每首歌10元。我狠狠的瞪了乐队的人一眼,默道:“这就是对死者的尊敬!”接着,我让几个大人各点了2首歌,都是超高音的。我只是单纯的为了折磨他们,我不是他们的好顾客,而他们也不是好的经商者。在这种气氛下,竟然唱流行歌。现在的人就是这样,在葬礼上开晚会,拿死者家人的伤痛说笑,然后假惺惺的哀悼。到了深夜,就我和姐守夜。不巧的是这几天降温,很冷很冷。姐看着棺材流露出的是爱,我看着棺材流露出的是害怕及疲倦。漫长的一夜就这么度过,我很少说话,奶奶也算是安息了。第二天一早又开始忙了,要把花圈等搬上车,还要把棺材运上车。8点整,就开向殡仪馆。前前后后20个车。大约30分钟后吧,到了殡仪馆。我很想退到车上去睡觉,可是必须参加另外的仪式,还要拍全程DV。然后当真看见遗体的时候,突然就冒冷汗了。默哀的时候都一直低着头,没敢看。弟弟跟我小时候一样不懂事,在那里跳啊笑啊,后来逮住了他,他又开始哭了。顿时就想到了在爷爷的葬礼上,我被爸打的事。奶奶是去找爷爷了吧?这么多年活着也累。瘫痪了10几年,无人问津,还被送进了敬老院。想到这些,突然抬起头,接着哭了,是真的哭了。而旁边的姐是哭昏了……后来,我们赶去看奶奶被焚烧的情景,透过那个小洞是可以看到的。好残忍好残忍。这便是人的一生?最后我也会这样?实在是不敢想象。汽车驶回家时,二叔的手上多了一个骨灰盒……全车的人默然……1200字 高一
-
葬礼爸妈让我下了课尽快赶回家,我知道,其实他们也只是做做样子尽孝罢,都是一种形式。毕竟我们一家人都是持有“死便是新生”这样一种态度,当然这也算是借口,说直接点就是死后一刀两断。不过,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又何曾不是这样希望的呢?葬礼的步骤是一成不变的,规矩等也是一成不变的。下了车,老远就看见了“丧事一条龙”,去了便让姐给戴上了白色的布,也算是丝绸做的,上面写了悼念两字,感觉很不和谐。这是我左手上第二次出现这样的白布,第一次是爷爷去世。晚饭是吃素的,而且限定了分量,他们说,这是对死者的尊重。几分钟后,乐队来了。几分钟后,什么什么音乐晚会开始了。几分钟后,乐队要求我们站在奶奶的遗体前,默哀3分钟。由于乐队带来的音响效果很好,声音很大,再加上当时想起了某人,因此我面对着棺材居然很想笑。忍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我明显感觉到姐的身体在抽畜,甚至已经哭出了声。当时我有想过憋点泪水出来,可那忒虚伪了,即使我对奶奶没感情,但至少在这种场合的感情必须是最真实的。默哀闭,我隐约觉得有丝愧疚,或者是相当的愧疚,因为我把奶奶当成陌生人隔离,而没有奶奶便没有我的父亲也就没有我。所以,还是要怀有感激之情。后面的两个小时便是乐队的经商时间了,用很难听的声音以及很差的技巧唱了两三歌后,就到了点歌时间。我这么给姐说的,“与其让那些个乐队的唱,还不如我们自己唱。”于是我们就真的自己唱了,但是只唱了2首,因为后来才知道自己唱歌加伴奏也是要钱的。且每首歌10元。我狠狠的瞪了乐队的人一眼,默道:“这就是对死者的尊敬!”接着,我让几个大人各点了2首歌,都是超高音的。我只是单纯的为了折磨他们,我不是他们的好顾客,而他们也不是好的经商者。在这种气氛下,竟然唱流行歌。现在的人就是这样,在葬礼上开晚会,拿死者家人的伤痛说笑,然后假惺惺的哀悼。到了深夜,就我和姐守夜。不巧的是这几天降温,很冷很冷。姐看着棺材流露出的是爱,我看着棺材流露出的是害怕及疲倦。漫长的一夜就这么度过,我很少说话,奶奶也算是安息了。第二天一早又开始忙了,要把花圈等搬上车,还要把棺材运上车。8点整,就开向殡仪馆。前前后后20个车。大约30分钟后吧,到了殡仪馆。我很想退到车上去睡觉,可是必须参加另外的仪式,还要拍全程DV。然后当真看见遗体的时候,突然就冒冷汗了。默哀的时候都一直低着头,没敢看。弟弟跟我小时候一样不懂事,在那里跳啊笑啊,后来逮住了他,他又开始哭了。顿时就想到了在爷爷的葬礼上,我被爸打的事。奶奶是去找爷爷了吧?这么多年活着也累。瘫痪了10几年,无人问津,还被送进了敬老院。想到这些,突然抬起头,接着哭了,是真的哭了。而旁边的姐是哭昏了……后来,我们赶去看奶奶被焚烧的情景,透过那个小洞是可以看到的。好残忍好残忍。这便是人的一生?最后我也会这样?实在是不敢想象。汽车驶回家时,二叔的手上多了一个骨灰盒……全车的人默然……1200字 初二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