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秋天1200字以上

金色的秋天

1200字以上 三年级 写景

立秋已过,天气却依然炎热。一场秋雨从从容容、淋淋漓漓地在天地间飘洒了一天一夜。第二日清晨,便有湿润清凉的风儿迎面扑来。那清凉,透过皮肤,直抵人的肺腑,沁入人的每一个细胞。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的气息,在雨后的某一个瞬间,伴着一些淡淡的思绪,袅袅地升起来了。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时节,我们可以随口吟出许多这样空灵凄美的关于秋的句子。中国的文人,似乎都有秋的情节。也许是秋的意境,正应和了古代文人才子们的落魄心情。那些在无边愁绪中升华出来的诗句,穿过了历史的文化长廊,象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浩瀚的文学星海里,闪着迷人的光华。

然而,我却喜欢秋天。

秋,多么素雅娴静,又多么斑斓多姿,象一个散发着成熟的魅力又极有内蕴的女子。偶尔一抬头,洁白松软的云,用一种了悟后的姿态,正悠闲地、漫漫地飘游,就在我们头顶的上方,仿佛伸手可及;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异样的空旷和高远。展眼望去,满山的果园里万紫千红,遍野的青纱帐苍郁青翠,再点缀上清晨浓艳的朝霞,傍晚燃烧的彩云,天地间的一切都仿佛被丹青高手用浓浓的油彩重重地渲染过了。这哪里是人间的景色,分明是挥毫泼墨出来的一幅油画。

隔三差五地,就有绵绵秋雨飘落下来,象哪个伤心的女人在倾诉,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地,不由地让人生出幽幽的情怀。雨过后,天上灰黑色的云在不停地游动、翻滚,如汹涌的云海,渐渐地就闪出了灰蓝的天空。太阳出来了,给翻卷的云海镀上了一层金黄,五彩的云在天幕上尽情舒展、随意变换着各种姿态,铺展出一幅幅斑斓的画卷。远远近近的蝉鸣声、蛙叫声,此起彼伏,在雨后的黄昏里,奏响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此时,我们不得不惊讶于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感叹于这个绚烂多姿的季节。

秋天的田野最迷人。清晨,秋日的朝阳宛如一个端庄娴静的新娘,清新、娇媚地准时出现在东方的天幕上;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正在轻纱般的晨雾笼罩下醒来。似乎就在一瞬间,洁白的轻纱被揭开了,晶莹的露珠遗落下来,一串串滚落在草丛中。庄稼都已经成熟,玉米威风凛凛的站在广阔的田野里,风过处,发出一声声自豪的哗笑;无边无际的棉田里,一朵朵洁白的棉花,迎着秋阳张开了笑脸,象极了母亲刻满了粗糙皱纹的脸上那盈盈的笑容。这时地里的农民是忙碌的,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路上相遇彼此大声的打着招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许惟有世代以耕种为生的农民,他们的秋天才是丰盈而朴实的,是收获着喜悦的,是满载而归的。因为他们有过一春的耕耘和一夏的劳作,有过整整两季的等待啊。

走进秋天,才会发现这是个即宁静又善变,让人哲思的季节。收获着并凋零着,成熟着也结束着。眼看着青翠了一夏的绿叶,在慢慢地变黄、变轻,风一吹就飘落了,宛如一声声轻轻的叹息;曾经在黑暗中经过了一千多个日夜的煎熬,用毕生的精力讴歌生命的蝉,在世不过百日,也在吐出最后一个清脆的音符后,悄然跌落枝头。所有的辉煌都将过去,繁华正在逐渐落尽,我们看见一个季节正徐徐落下帷幕。就连夜里蛐蛐的叫声,也于急促中透着悲凉,仿佛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

秋天,毕竟是一岁将尽、万物凋零的季节。也难怪历史上会有那么多诗人悲秋,伤秋,悯秋,浅吟低唱着秋的悲凉。

然而,春去秋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的。自古至今,政治风云的变化,也似这四季轮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昨日还繁华似锦,今天已经是落木萧萧了。那一代代落魄的文人才子只有举杯望月,把酒临风,将满腔的落寞付与秋风,空留下落叶般的诗句供后人赏玩。

惟有大自然缄默不语,却借助于他所创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演变着大自然千古不变的规律,展示着他的慈悯与宽厚,让世间万物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一生可以经历几十个春秋,可以在一次次的春去秋来时感怀、体悟生命的荣衰,也会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去秋来中青丝变白发。也许惟有来到人生的秋天,才开始学会咀嚼生活中的滋味。这时会因懂得了生命的珍贵而学会珍惜,让生命在思索中沉淀,升华。

因而,每当我走进秋天的怀抱,我都让自己的思绪化为一片流云,随意翻卷,或是一片落叶,去寻找我生命。

海口镇小三年级:王雪微

泗阳妈祖庙

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阳光很好,天空很蓝。几朵樱花开得正艳,在缕缕清爽的微风里,我与好友开始向泗阳妈祖庙进发。

谁能料到,从繁华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荫茂盛的所在,脸面顿觉滋润,眼前愈发清朗,不须问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妈祖庙前,眼前,烟云缭绕,钟声隐隐,一切无不在昭示着一座名寺的辉煌。

悠悠运河,滔滔流水,妈祖庙三面环水犹如镶入运河中一枚绿玉,造化之机巧深得天地之韵律、且不说百米长巷的两旁店铺全是明清式建筑,就是满巷道的幡旗也是古风盈然,韵味十足。沿着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走在宽阔平坦的青石路面,穿过花草丛生的园林,最终眼前露出一角飞檐,不须思索已猜是天后宫,径直登阶而上。放眼看去,画栋雕梁,瑰丽壮观,仿佛已到了中国的名山古刹,一样的格局,一样的森严,一样的永恒。

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公元897年),因救助海难而捐躯,时年27岁。妈祖逝世后,她救助海难的神迹得到了朝廷的确认,自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先后36次给妈祖叠奖褒封。最终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地位。也成为闽浙地区的在外游子心中的真神。沿海商贾觉得家乡的事业已满足不了他们梦想,于是他们踏上了摇摆不定的航船。在异乡飘泊闯荡,但他们怎么也舍弃不了心中的真神,舍弃了,整个儿生命都失去平衡。他们倒是很洒脱,背着一个神龛满世界走,哪儿有更好的水土就在哪儿安营扎寨。因而,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浙江,福建商贾土豪聚集泗阳的时代,妈祖庙建到这里也就不奇怪了。漫长的运河中巍然矗立一座妈祖庙,让古老的水道飘荡起漫漫香火。

妈祖从一个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让人感到通情达理、平易近人。当闽浙商贾来到了这里,在一片片废墟中建起座座高楼,继而感到前景凶吉难料,于是开始怀疑泗阳本地那尊古老的土地神是否能给南来北往的开发商带来好运。于是他们虔诚地用巨石镌刻一尊至高无上的妈祖,在香烟缭绕的古木林荫间,矗起高大慈善的妈祖像,请她背靠这绿荫娟秀的小岛面对滚滚而来的运河水,俯瞰着整个在泗阳打拼的闽浙老板们举起的幡旗.

中国有很多佛教艺术胜地,大都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极个别藏于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而在这里,长廊上的石壁雕刻正在诉说着一个个救苦救难的故事,让一座座飞檐斗拱立时成了件件道德造型。也让这块土地到处都成了善的堆垒,差一点挤走了美的踪影。

这就是真正返璞归真的宗教,深奥的理义皆可以转变为一种热闹的游览方式,与精神感官溶成一体,让严肃与浪漫并存。同时也体现精神的虔诚和主观的随意,人为地把宗教散落于自然界,与花草林荫遥相呼应。来此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宗教理义的踪影,目光时时关注着草绿柳荫、飞檐雕梁,一切都又归之于现实、而又有非常含糊的精神感官。摩肩接踵的游客行走得比较顺畅,他们觉得亲近了宗教更贴近了真神,自然多了几分自信与愉悦。

但是,上天并没有因为妈祖庙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海神道场而对它有特殊的估护。历代的金戈铁马、现代的倭寇一次次将它破坏,然后又有一批批善男信女,苦行僧一次次把它修建。一个又一个,一代接一代,飘然而来,溘然而去。终于留下了妈祖庙,留下了钟声梵音,留下了闽浙商贾他乡飘泊的鉴证航标,留下漫漫运河边百姓精神皈依的住所,一个长久属于平安吉祥的希望,一个生生不息祈祷昌盛的记忆。

历史中无数的繁荣与沧桑,铸就了历史强悍不朽的承传。在此,存在着一种超越宗教的文化启悟。孤傲矗立的妈祖像正舐风蘸雨,从悠悠蓝天俯瞰着广大的善男信女,传播着历史之神的诏喻与宗教灵魂,祈求带来泗阳广大百姓的风调雨顺,水土润泽。

明天,或许后天,还会有一些游人,一些善男信女,来这里拜祭妈祖,上几柱清香,颂几句祝愿,再感受一下幽深的精神天国如何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写景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