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泼水节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这首歌时,我就会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又有着不同的节日,在云南傣族,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是他们盛大的泼水节。
这一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高声呼喊:“水!水!水!”锣鼓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傣族人们认为,在节日里谁被泼的水最多,他得到的幸福也最多。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抢夺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传统文化肩上的青春中国梦
人因梦想而伟大,民族因梦想而发展,国家因梦想而腾飞。
——题记
中国是个古国,她有着悠悠五千年历史,曾经在这里孕育出的文化绚烂而珍贵:中国是个年轻的国家,他从1949年10月1日至今才65岁有余。现如今,这块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上洋溢的是国泰民安的喜悦,繁荣昌盛的富饶。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正在,追梦。
从古至今,83个王朝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不息,从夏朝到清朝,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兵马俑到明长城,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代的小说。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凭吊古战场的沧桑,不仅仅是珍贵的文学、艺术作品,留下更多的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变迁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它不知在多少代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血脉里传承、延续。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不断有新的事物涌现,但是这一脉相承的传统却是华夏儿女骨子里不忘的情结,它是中国文化的底蕴、奠基。21世纪的中国站在传统文化的肩上追中国梦。
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中国梦的具体表现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因如此,中国梦就是民族梦,民族梦就是千百亿个中国人的梦。而中国梦正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实现的祖国完全统一的梦想。为实现这中华儿女千百年的夙愿,我们需要做的也正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些需要的也就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巍巍华夏5000年的悠久历史走出来的,是30年改革开放实践出来的,是新中国成立65年探索出来的。这条道路需要时间的积累更需要传统文化的积淀。再者,弘扬的民族精神,凝聚的中国力量也就需要传统文化的功劳。传统沉淀下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气魄,一种精神。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这种中国式传统的思想,使中国人生来有谦和、礼让、节俭、忠孝的美德。这是一种传统留下的民族精神。与此同时,这样的传统将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凝聚在一起,不管是海外华侨、两岸同胞,还是内陆的中国人,一提到传统的节日、传统的古诗词,人虽天各一方,心却紧紧相连。中国人带着这种与生俱来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走遍全球,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认识现在的中国。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国家、社会、个人要求自身的准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中国梦的灵魂之所在,梦想的实现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核心价值观就是实践的标准和努力的方向。只有人民、社会、国家一同向这24个字所说的方向努力,实现中国梦指日可待。现在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同时融会贯通了我国古代的传统美德,这也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中国风采。
中国在追梦,我们也在追梦。作为青少年,我们也有梦想。“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的梦也就是中国更年轻的梦!
如今中国在高速地发展,人民强国富国的梦想愈发强烈,中国人没有忘本,而是继续延续着祖先留下的传统,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站在传统文化坚实的肩上放飞中国梦。神州万里今日蓬勃,华夏大地明日圆梦!
相关推荐
-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过年刘芮羽过年的时候到了,我和妈妈去老家过年。到老家,我看见弟弟在玩鞭炮,于是我大声叫道:“弟弟!”可是弟弟玩得太投入了,没有听见。说着我也玩起了鞭炮,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玩了一会儿就也像弟弟一样,玩得也太投入了。弟弟这才看见了我,说着我和弟弟一起玩了起来。我们玩了各种各样的鞭炮,它们的颜色也不同,有红的、粉的、黄的等等。过了一会儿,妈妈、奶奶叫我们去看春晚,我很不情愿地看起春晚来。过年可真开心呀!指导教师崔梅茹20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传统文化春节到了,人们在家的大门上,贴了一张特别大的“福”字。旁边贴着两排对联,门上方贴着横幅。关于春节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只“年”的怪兽,每当过年的时候,它都要下山去吃人们准备的吃的。这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 ,他拿着红色的布。到了晚上,年兽来了,它看见红色的东西就吓得到处乱跳。这位老人走到了村里,告诉所有的人这个方法。从此以后,年兽就再也不敢来了。所以,我们过春节都要穿红色的衣服,挂红色灯笼。我看见了人们在放火炮,我听见了大家的欢声笑语。春节是个热闹的节日,贴窗花、贴横幅、穿红色衣服……每户人家门前都挂着一个大红灯笼,我家的灯笼是个圆形的,它的形状是两条鱼,它的故事是《鲤鱼跳龙门》我在想鲤鱼它们成功了吗?春节来临之际,祝愿我的爷爷,他的身体健健康康!我希望每一年的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在一起贴横幅、挂灯笼。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吃团圆饭。350字 三年级
-
传统文化今天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正式宣布是春节。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春节吗?因为春节就可以有压岁钱,我还喜欢吃饺子,所以我爱春节。春节又名过年,我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人们要在这一天挂灯笼、穿红色的衣服、放鞭炮。因为在古时候的这一天,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会来攻击人类。所以人类穿红衣服、放鞭炮、挂灯笼。但每年过年的时候会许一个愿望,这是一个秘密不能说的。每年我的长辈都会给我发压岁钱,我从来都不会乱花,我要留下来买一些对我有用的书。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做汤圆吃。婆婆会做灯笼、放鞭炮。长辈会给我们压岁钱等等的事情。我喜欢婆婆做的灯笼,灯笼外面是我们聚在一起很热闹的图画。今年婆婆给我做的是嫦娥奔月的灯笼,婆婆还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呢!婆婆做好了,我拿着灯笼开心极了!我想嫦娥在月宫一定很孤单吧!没有后羿一起陪她过春节。有些人他们在很远的地方,但都要回家过春节,他们要和亲人们团圆,开开心心的过春节。春节第二天,大家都会去玩,买好看的衣服,聚在一起吃喝玩乐。我在心里许着愿,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很圆很大,像玉盘。带着笑脸对我说,你的心愿会实现的。我的愿望是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生活。我还有一个愿望是能当上医生。500字 三年级
-
传统文化春节到了,我听说春节要贴窗花,放鞭炮。听说这些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让我们来说说吧!相传每当这时,一个叫做“年”的四不像,就会进入到村里捣乱。如打房子、吃小孩这些。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老人,老人听到这事就问村里人:“我可以在这里住几天吗?我可以赶走它。”村里人听了后同意了。第二天,可女巫把它的眼睛伤了“年”来了。可是它看见红色吓呆了,其实它原本是人,之后被巫师给诅咒了变成了“年”,所以看见红色就像看见了鬼一样。老人在它的尾巴上系了一个爆竹,因为爆竹炸出的火是红色的,所以“年”被吓跑了。村民们谢过老人之后,老人就走了。所以之后就有了这些传统。我听完故事后,心里默默祝福全世界中国人,新春快乐!我和爸爸妈妈开心的放了爆竹,然后回家吃了好吃的,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心地睡觉了。如果那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回家,春节变成重逢。无家者,被别人救助就是欢乐。不能回家者,回家就是愉快。分开住者,合拢住是就是团圆。走失者回家,就是“泪喜?走失并受到伤害者回家,就是破涕而笑。我们走上大街,哇!花灯展。好美呀!放烟花我突然愣了一下。我们放烟花,他们叫什么?爸爸说:“我们放烟花没说他们不能看哦!美好的东西就需要分享。”烟花绽放在夜空真的好美好,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看到。500字 三年级
-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春节宋柏文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来春联,也穿上了新衣服。小朋友们都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放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春节也是我喜欢的节日之一,春节的习俗是吃饺子。饺子是豆腐馅的有福气,饺子里有硬币的预示发大财。小朋友们都出去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语。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你们记住了吗?指导教师 崔梅茹的15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传统文化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二年十一班的郭嘉淇同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浸润传统文化,你我共同成长》。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十。一“放假期间亲身走进传统文化课堂,感受了它第一次带给我心灵的震撼。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聆听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说今年的十一长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假期,也是一个意义非同寻常的假期,这一次妈妈没有带我去旅游,而是在十月二日这一天,我们共同踏上了去长春的火车,妈妈带我去参加一个由吉林省家庭教育促进会举办的“浸润传统文化,你我共同成长”亲子历练营活动,一路上,我对这次活动充满了期待和猜测,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后我们乘了轻轨,最终我们来到了历练营的活动场所好汉坡度假村。第一件事就是分营房,这是我第一次和妈妈分开,自己照顾自己,虽然有些害怕和担心,但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窃喜,心想终于脱离了妈妈的魔爪了。虽然环境看起来很好,但是实际上这个时候没有取暖,屋子里的冷无法形容,尤其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整个人都蜷缩在了被窝里,四面透着风,第一次感受到这种环境,想起妈妈平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心生一丝歉意,平时生活在那么好的环境中还不知道珍惜。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餐桌上没有了平时的大鱼大肉,只有两道菜分别是白菜豆腐汤和茄子土豆,这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环境的变化带给我心里的思考,我应该更加珍惜爸爸妈妈们给我创造的幸福生活。到了晚上我们上了一堂传统文化课,老师带着我们研读了《弟子规》和一些传统礼仪,边游戏边学习,活动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到了八点半,但我全然不知道累,反而更加喜欢这种氛围,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第二天,随着一声号响,该起床了,我睁开眼睛一看才五点,我还是第一次起这么早,起来跑步和做操,锻炼之后感觉真的神清气爽,这也是我在家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美好的清晨都是在睡懒觉中浪费掉了。白天一整天的课程都是老师在讲,讲孝道、讲礼仪、讲亲子、课程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欢他们那富有哲理的语言,对比生活中的我真是该改掉的毛病太多太多。自己在对待父母、对待学习等等方面做的都太不合格。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我应该珍惜现在的好生活,感恩父母和老师对我的养育和教导,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今我们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繁荣背后,然而在奔跑着追赶西方的路上,我们也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的珍贵的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弄丢了,甚至已不能清楚的描绘它的本来面貌,这种东西就叫做传统文化。为了我国的发展,传统的精华不能丢,优秀的文化不能丢,优良的传统更应继承。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
传统文化有一天,我梦见孙猴头和太上老君聊了起来,只听那猴头说:“常听人们说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要不然咱们什么时候下凡看看。”“好呀!”我醒了过来,回味着梦中的内容,突然想起曾在一本书上看过的内容,年龄有礼貌的说法,如:不满周岁是襁褓岁是孩提、十岁是黄口,因为雏鸟这时嘴是黄的,有些名人说的话传承下来的,如: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的说法。还有花甲指60岁的老人、古稀指70岁的老人,古稀出自于苏轼的一首诗:人到70古来稀。相传花甲和古稀也有一副对联,乾隆指着一位141岁的老人说出了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有位叫纪晓岚的学者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花甲指60岁,花甲重逢是两个60岁是120岁,三七是21岁,合起来是120岁。古稀是70岁,古稀双庆指两个70岁是140岁,一度春秋是一年也正好是141岁。怎么样,传统文化很有趣吧!我们一定要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好好的继承下去。3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传统文化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己动手包粽子,已变成传统文化新风尚。可别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准备粽叶,将其刮毛、洗净,堆放整齐备用:其次,要准备粽馅,主要是以米为主,将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再配些花生绿豆之类的豆类,再配些肉块或蛋黄,搅拌均匀,调好盐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着粽叶,将粽叶按45度角对折成漏斗状.右手舀粽馅导入粽叶卷成的漏斗里,再将粽叶卷起来包表住粽馅,完全密封并裹紧,然后用绳子捆紧,粽子就包好了。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让人难熬的,粽子在蒸的时候最香,粽叶的清新味、粽馅的米香豆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心里去,让人心痒痒的,光是闻闻,就令人垂涎三尺!吃粽子看龙舟赛,是我每年过端午节的最爱。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看。只听一声巨响,一条条龙舟箭似的飞射出去,一个个粽子皮齐刷刷地被剥开,选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飞快划船,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一-1号舟往前冲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号选手超越了对手,大人们松了口气也停下来吃粽子,接着观察落后的3号舟,小朋友乘机也吃一块...?.舟冲,吃粽;舟停,吃粽;-口-个粽子,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不经意间吃了个精光。端午节,真有趣。充满了民族特色,弥漫着浓郁的水乡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们缅怀先烈忠贞爱国,代代相传、继承发扬,祝福祖国美好人人幸福安康。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论传统文化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现在年轻人却不懂得保护她,将她继续延长下去。更是有一些人,他们盲目的崇洋媚外,西餐厅的一块披萨卖几十块钱,而我们的土家饼一大块只能卖五毛一块。现在的人喜欢养金毛拉布拉多等一些外国名犬,或者是一些英国短毛猫等一些外国的猫类,而我们本土的中华田园犬,却被忽视。是他们品种不好吗?也不是,他们不聪明吗?也不是,为什么他们会被忽略?有一些人,他们认为外国东西就是比中国的好。一些的土狗甚至比那些外国狗更加聪明,甚至我们的朋友圈都已经快成为濒危物种了,它们没有家,只能在大街上流浪,所以他们的血统越来越不纯正。走我们的狸花猫,在我们中国是流浪猫,在外国却卖到了12000元,为什么?因为他们性情高贵,能抓老鼠,能抓蟑螂。再说我们的国粹京剧,现在都是老一辈的人在唱他们失去以后,恐怕我们再也没有这种优秀的文化了,我们的毛笔又有多少人还会使用它?我们邻国的日本,规定每个学校必须有毛笔字,每个学生也必须会毛笔。虽然毛笔是我们的,但是日本他们传承的比我们好。我们也不是说要完全把西方的文化物质完全排外,只是要利用他们来滋养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希望中华的传统文化能源远流长,希望我们这代人能把他保住。500字 记叙文
-
弘扬传统文化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从小就认识了几位艺术家,比如,书法家潘杰和画家蒋耀辉。我很崇拜他们,他们还送我一些毛笔、宣纸,蒋耀辉伯伯还精心给我刻了一枚篆章。我的爸爸妈妈都喜欢书法。我家的书房里摆放着一个砚台和许多毛笔,只要有空,爸爸妈妈都会练习一会儿。爸爸最喜欢临写“柳体”。妈妈最喜欢临写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妈妈告诉我这是天下第一行书,与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清明上河图》一起被称为“书画双绝”。著名书法家丁梦周爷爷还专门为我爸爸妈妈题写了一首《白梅》。有时爸爸妈妈还教我写,要我从楷书写起。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爸爸妈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他们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传统文化端午节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普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摩祛鬼之神效。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点评:小作者描述了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备受大家喜爱。7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弘扬传统文化前两天在网上看了篇报道,说是有个老太太88岁了,本是高堂满座子孙绕膝,子女孙子孙子重孙子都有好几个了,多幸福的老人今天却把他们那些子女都告上了法庭。还能有什么原因,子女都不孝顺啊。看完这篇报道,咬牙切齿啊,为什么那么多子女不尽一点孝心,88岁的老母亲含辛茹苦了一辈子到头来却落得“众叛亲离”那样的意境,她那些子女怎么忍心呢,那心还是人肉做的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啊“百善孝为先”被什么人给截下来了,那么丧尽天良,狗都知道怎么去保护主人,真是猪狗不如啊。看看我们的社会,正在一步步的向前发展,而我们的民族文化呢,却在一个个的新闻报道焦点访谈节目里上演着火热!为什么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经济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带动不起来文化的转变呢,反而让这些文化遗失的有理有据?尊老爱幼是从小学就开始的教育,孝敬父母是从最小的事情就开始宣扬的文化,兄弟朋友团结友爱是夹杂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社会哪里去了,这样的文化哪里去了,这样的人心有哪里去了,不禁为这样文化的发展与弘扬划上了问号。那些不孝的子女,为什么不想想如果你们到了那个年纪,你的子女会那样对待你吗?你又是怎么教育的你的下一代呢,为什么你不让你的子女去看望你的父母,他们没问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哪里吗?抽出一点时间来关爱老人看望你们自己的父母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吗?每当过年,难道不是跟家人老人团聚的日子吗?还是老是想着带着儿子出国旅游,带着老婆度蜜月,去追逐奢靡的生活……时至今天,可见弘扬传统文化有多么的重要,现在科技通讯那么发达,媒体社交那么先进,弘扬传统文件教育祖国的花朵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多往这方面考虑,而不是去为了一时的痛快而忽略了背后的老人,为了一时的名利而遗憾自己的人生。弘扬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700字 高三
-
继承传统文化2018年9月11日下午,时年84岁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听到这个消息,相信一定会有人为之忧伤,因为随着这位凭借一人、一木、一椅、一扇说尽千军万马,古今兴亡的大师的逝去,曾经那个广播里时常哑着嗓子说天下的声音将再难听到。但缅怀这位老先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像评书这样传统艺术与文化将面临怎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将它们继承与发展?莫忘文化,继承传统。我们需知道传统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艺术表演、民俗活动与礼仪节庆等。像剪纸雕刻、蚕桑丝织……这些弘扬了几千年的传统艺术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莫忘文化,继承传统。我们还应明白: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传,相得益彰”。习近平主席也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已根植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因此继承传统文化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莫忘文化,继承传统。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所谓发展,可以说是创新,就是在所有传统中注入新的内容。就像单田芳大师曾表示:“变则通,通则久”,为思考如何在评书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他时常为此睡不着。后来,他对自己评书内容做了调整,又与互联网进行合作,更大程度上让网友们收听到他的评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这门传统艺术。中华文化之所以丰富,除了先民的智慧,更在于后者的继承。那么即使先民的智慧再次光彩夺目和美丽,如果没有继承,绵延过后,也终会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日渐式微。但我们要知道,那消失的不仅仅是一项工艺,更是我们对根的回忆。因此,莫忘文化,继承传统,让中华文明永久流传!700字 高三
-
传统文化 看相声前几天,我问爸爸什么叫相声。今天,爸爸就带我到相声馆看相声。相声馆还真特别。台上,摆张长方桌,桌上盖着块几乎碰到地面的大红桌布,布上压着一把折扇、一副快板(其实是叫御子)和一块手帕。台下,错落有致的放着几十把椅子和十几张桌子,不是太整齐,也不觉得乱,就是一种很随意的感觉。坐椅子上,服务员会过来给添上一杯绿茶。边喝茶边看相声,真是个快乐的选择。过了一会儿,上来了两个人,身穿大红色的衣服,挺像两个大和尚。他们微笑地往桌旁一站,很是喜气,我立刻喜欢上他们了。爸爸对我说:“这是最常见的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两人。分工是一逗一捧,逗的叫逗哏,负责逗乐;捧的叫捧哏,主要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演员自我介绍之后,就演开了。首先,逗哏出了几个灯迷。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眼,六只耳,八条腿,打一民族活动。捧哏想了想,说:“有了!既然是民族活动,当然是耍狮子咯。你看,先把狮子的一只眼睛用布遮住,就一只眼;接着,狮子两只耳,里面两个人四只耳,二加四等于六,六只耳;那八条腿呢,狮子四条腿,两个人四条腿,四加四等于八,八条腿。我说对了吧!”逗哏听了,也只好承认。我们观众捧腹大笑,差点肚子都笑破了。爸爸说:“相声演员有四大基本功,说、学、逗、唱。刚才的就是‘说’功。”在接下来的演出中,演员们一一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出色本领。观众们一会儿搽眼泪,一会捧肚子,一个个乐得前仰后翻。相声是我国优秀传统艺术。如果你学习或工作累了,去相声馆看上一场相声,绝对是不错的选择。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700字 五年级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有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劳动节,清明节,腊八节,元旦节……民间工艺也是多种多样,有微雕,刺绣,剪纸,泥塑,皮影,吹糖人,砖雕,瓷刻,木偶,蜡染,脸谱……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除夕和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阴历年)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夜,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人害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色,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到:“婆婆若让我在家带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天渐渐地黑了,“年”来到了村里,可大家只听得“年”的一声喊叫,原来是因为那个乞丐身穿红色披袍,还把老婆婆的家打扮的烛火通明,还放着烟火和爆竹。所以“年”不敢靠近,只好逃走了。没过多久,这件事就广为流传了,大家都效仿那个乞丐的做法,每到初夜那一天家家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果然,“年”再也没有出现过。更因此,到了春节家家户户也会张灯结彩,所以,过年才有了贴窗花,放爆竹的习俗。春节更有拜年的习俗,相互问候。还有吃年夜饭的传统美德。——一家人都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一顿晚餐……还有许多习俗。中国的习俗和传统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真的有进步。”觉醒吧!我希望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来构建我们的祖国辉煌。请“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吧!五年级:万诗玲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700字 五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