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己的味道800字

活出自己的味道

800字 高二

如今,网红们个个脸庞精致,身价很高,有颜有“样”;但似乎都缺了些什么,对,少了自己的独特。

周国平先生在《人生哲思录》中说:“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

我赞同先生的观点:人得活出自己独特的味。

与表面的“样”相比,“味”显得脱然于物质基础,是一种升华。正如开头提到的网红,大家都很美、很富有,但我们往往记不住她们,是因为她们除“样”之外并无特点,无“味”;而被我们深深记住的人,不一定有显赫的家世和财富,往往是他们独特的一面吸引了我们。如陶渊明,家境贫寒,却敢于不为五斗米折腰,欣然写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诗句。可见,“味”是脱然于物质的更高级的东西。

除此之外,“味”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饱读诗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独特的味道,本质上也是读书过程中一种精神的满足。古代诗人大多如此,因为饱读诗书而富有才华,富有才华而有了独特的风骨、独特的味道。在近代,为革命赴汤蹈火、鞠躬尽瘁是一种独特的味道。陈独秀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哪怕生活拮据,也乐在其中;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能够真正民主、平等,一生劳碌,颠沛流离,也甘之如饴:这两位,他们的精神满足于为革命献身而奋斗的过程中,就活出了他们自己的味道。

“味”不仅仅是精神满足,更是一种专属于自己的人生。这种人生,包括了自己的独特性情、品质及对世间万物的体会等,绝不会千篇一律。人与人的经历大都不同,“众人”之所以千篇一律,是因为他们无法对自身经历产生独到看法;而智者总会从不同的经历中汲取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成就独特的人生。孟子与庄子都是战国时的人物,都面临着社会动荡、群雄争霸的乱世,前者主张入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认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者则主张出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要有逍遥的人生态度。两个人都有独特的味道,都值得称颂。

作为现代人,相比于古代、近代,我们的世界丰富广阔了许多,每个人都有相同的形式和途径去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所以“味”就易泯灭了。因此,我们要清楚“味”是什么,它是超脱物质的一种精神满足,是独特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生活中,要勤加思考,吸取经验,活出自己的味道。

为了自我的意义

900字 高二

西西弗斯则因触怒了神被罚日夜不停地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每次快到山顶时石头就滚下山去,他只能永无止境地干下去。相比于普罗米修斯得以获救,这位不走运的仁兄到而今却还在做着此等“无意义”的事。可加缪等人却认为,他的行为中自有一种看似荒谬的崇高:扯下了虚幻的面具,还原了人生的真实。——还有,你怎么知道他没有乐在其中呢?

朋友,若我问上面两种哪个更具意义?或博学或深沉的看官们想必都不屑于第一种。但待我问更想过哪种生活时——看官们犹豫了、彷徨了,但心里都想做第一种:多么舒服的日子!

上述现象说明了人们观念里的“意义”与“现实”的分裂。大多数人知道什么更有意义,诸如献身科学、研究艺术等等;但付诸实际情况,更多的人耽于物质,与高谈阔论“人生的意义”时判若两人。譬如提到作家,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版权赚好多钱呢。这种“意义”与“现实”的分裂,就是所谓“活出个样儿来”与“活出味儿来”的对立。践行哪种的争论从古至今已进行多年,仍无结论。

我的家长和我就有过与此有关的有趣的论争。譬如他们曾经对我说:“现在若不好好读书,进入一所好大学并获得高学历,将来在社会上几乎寸步难行。”我反诘道:“好好读书固然不错,但难道就是为了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如此过完一生——仅此而已?”他们反驳:“漂亮话是这么说,但说到底谁不是就为了有个好工作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呢?”“还有很多更高远有趣的目标,哪能这么枯燥?”“现在你想那些虚的有什么用?好好读书就行了。”他们又补充一句:“你还没真正踏入社会,不懂。”

可所谓的“没真正踏入社会”的我现在还“妄想”着高远的目标呢,那如果以后的哪一天我确实不再“妄想”了,丢掉了这些,不是也显得可悲吗?若说追求物质是为了养家糊口,你看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不也没饿死,生活也很从容吗?若是为了享受物质而不断追求,我只认为人类几千年来进化的轨迹在你身上毫无影子。由此,我觉得人类的观念与物质现实的分离让人费解;“活出样儿来”就应是“活出味儿来”,二者何必分离?

因此,你的观念里,意义是什么,就该如何活,即为了自我的意义而活。喜欢艺术,就尽情雕琢艺术;热爱文学,就当一个作家。也许旁人当你是西西弗斯,可精卫填海也曾成功。(这样看来好似中国比西方浪漫些。)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浪费。起舞就是为了自我的意义而生活,跳的当然是属于自己的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二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