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散文读后感
粽子里的那份乡愁
最开始了解琦君,是做一篇名叫“粽子里的乡愁”的阅读理解。那文章不过也只是写了琦君小时候过年时母亲包的灰汤粽和用粽子帮助乞丐的事。既没有描写灰汤粽的外观,也没有写灰汤粽的味道,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华丽的文章对比,简直就平淡无奇。当时我就在想:这种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吗?
恰好老师的推荐书目里有《琦君散文》,便想买回来一探究竟。结果翻来一看,里面竟全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句子。写父亲:“笔挺的军装,胸前的流苏和肩徽都是金光闪闪的帽顶上立着一枚雪白的缨。”写桂花:“一阵风吹来,桂花就纷纷落在我头上、肩上,我就好开心。”这种文章,我也写得出来啊。
更让我不解的是,琦君写什么都可以在最后抒发对亲人的思念。特别是她的母亲。写新年看灯,回忆起小时候,思念母亲。写酒,回忆起母亲泡的春酒,又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也许她花那么多笔墨写亲人是因为她的亲人都早早地离她而去吧!她的哥哥在她十岁的时候不幸夭折,弟弟在她二十岁时因病身亡。父母因悲伤加上有病在身相继去世。琦君因此被同学们戏称为“客家人”。读完几篇文章后,对她本人不是很熟悉,但对琦君的家人,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她的阿猫阿狗了如指掌。
思乡和亲人一向都是中国文人写作的一大主题,而琦君更是把对身边许多人的思念发挥到极致。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她的文章就像一幅国画,仅用朴素的黑白,就描绘出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国画不像西方的油画,花里胡哨,五颜六色的。国画有的是一种淡雅的美,琦君的作品也一样。仿佛是用一个小姑娘的口吻在讲故事,想到哪说哪。完全不像一个五六十岁的奶奶写的。我也慢慢能理解为什么如此恬淡的文章也能放入阅读理解中了。
琦君的散文已有好多篇入选课本。也许老师们是想让我们学习琦君那种平淡而典雅的口吻吧!
狼图腾读后感
谋定而后动
一看这个书名,我就知道,这本书主要是讲狼。
刚开始,看到毕利格老人在跟狼“打仗”,看出了蒙古牧民对狼的憎恨,以及想把狼全部杀光的念头,觉得人类真残忍!“五条可怜的小狼崽从半空中飞过,五具血淋淋的躯壳全部落地。”看到这时,我的心不禁地颤了一下,他们是有多么痛恨狼啊?竟然如此残忍,连刚出生的可爱的狼崽也不放过!
“什么狼孩不狼孩!狼是吃人的东西,还会收养小孩?整个儿胡说八道。”“掏狼崽是我下的令!从前草原上一年一度的掏狼崽活动,确实是减少狼害的好传统,但是只减少狼害还不行,必须彻底根除狼害!要把全部牧场的狼窝统统掏光!”包顺贵压根不相信狼有一点好处,在他看来,“掏狼崽”是“好传统”,他只信自己的那一套:狼就该杀干净,一个不留。
可惜他看事太过片面,没有想过真正把狼杀光之后的牧场,真的可以像他以为的那样,羊儿马儿都在安详的吃草,牧民们也不用时刻警惕着会有狼突然出现,草原就安全,人们就安居乐业了吗?不是的。他们这样破坏生态平衡,家禽死得更快,更多;草原也会因为草供应不足而荒漠化,后果不堪设想。所幸,他们最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在这种情况下,想把错误在短时间内硬掰回来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只能一点一点地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看到最后时,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们可醒悟过来了。中途我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他们的“迷信”以及一副“狼不是什么好东西,只要有它们在,我们就没办法正常生活"的态度。想直接跳到最后去看结局,可想想还是忍住了,让结局还是保留了些它的神秘感。
看完后,回想起自己也有看事情片面的时候,往往到事情做到了快无法挽回的时候才发现,真是愚蠢呐!可惜我没有一眼就看穿事情结果的能力,也没有神仙在我旁边告诉我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错。所以以后做事还是小心点为好,三思而后行。我慢慢琢磨着。
相关推荐
-
琦君的散文读后感琦君的散文读后感800字琦君文字通俗,真实。大家读了她的文章之后,有何感受呢?来看看本人精心为你整理琦君散文读后感800字,希望你有所收获。琦君散文读后感800字篇一读琦君散文的第一印象就是通俗,我特讨厌华丽的词藻来修饰散文,不过这似乎避免不了的,她的散文散发的是引人入胜的味道。她主要以她母亲为主线,写出她真挚的情感,琦君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纳妾娶小,使得“乡下女人”的母亲在情感心灵上备受冷落和打击。她从小就接受虔诚信佛的母亲的身教言传,到台湾曾有十年的在法院工作,目睹了人世社会罪恶的阴暗面。这正反两个方面对她创作活动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琦君为人为文始终一贯低调、低姿态,这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坛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不过琦君的低调、低姿态并不是装出来遮人眼目的人格面具,而不折不扣地是她人格的底色,是她历练修身养性所达到的一种境界。与她同辈作家中那种伟岸不逊、慷慨激昂、舍我是谁的霸气,几乎是绝然是泾渭分明的,她与某些闺秀作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同样程度的沾染或是张扬乖巧,或是媚世作态的做派,也是同样格哥不入的。琦君的平易谦卑不时自卑,而是一种伦理学和美学领域内的自信和明主作风。对琦君来说低调、低姿态是使一份免遭玷污进入红尘俗世、尔虞我诈社会的解毒剂,同时它又是一张步入圣洁审美殿堂的入场券。低调低姿态在艺术上就不会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拉近了与普通读者的距离,推心置腹、披肝沥胆,也就有了可能。低调低姿态也就是虚怀若谷,为琦君赢得了进行艺术创造所必不可少的广阔精神空间。夏志清先生说,琦君的《看戏》、《一对金手镯》等作品,列入世界名作之林,也是当之无愧的。我很赞同这个建议。琦君的这两篇作品,在题材上与鲁迅的名篇《社戏》、《故乡》如出一辙,但写法上个有千秋,而在艺术境界和思想情感的深度上,则完全是同一个水平线上。至写母爱、写童心、民胞节,琦君在一定意义上超过她孺慕的前辈,这是因为她的母爱没有丝毫显示出普泛的缺陷,笔触所及均到了实处,旧制度压在中国妇女头上的沉重枷锁,未曾扭曲母亲的人性;慈悲为怀的佛家气度,淡化和弱化了强加在妇女头上的苦难,不是苦难已不再存在,而是母亲那坚韧的性格、博大的母爱惟有在苦难和屈辱中才能放大光芒。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母亲的小脚》,,比较有同感。琦君的母亲是一个农家妇女,对她们来说有一双三寸金莲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母亲是家里的长女,要一边在农田里干活一边带着年幼的弟弟,所以脚缠得比较晚,她成婚的时候还怕新郎嫌她的脚不够秀气,没想到一结婚后,她父亲就劝母亲把裹脚布解开,免得走路很吃力。可是布解开后,因为脚趾骨已经断了,再也恢复不了原来的样子了,母亲走路任是一副要跌到的样子。母亲的一双小脚却撑起了一家。是啊,脚已经裹了,再也恢复不了了,旧社会对妇女的毒害犹如那三尺长的裹脚布,虽然把它解开了,但是已经有了那样的后果了。她的父亲后来又娶了一格女人,母亲看到那女人的脚很大,感叹的说那时候不裹脚就好了。总之在琦君的笔下,只有被扭曲的社会,没有被扭曲的人性.琦君散文读后感800字篇二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性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实地采访了许多同乡人,问了许多有关于琦君的过去。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我们小组在去某中学问卷调查时,一开始虽被他们拒之于门外,但后来他们还是十分认真地填好了卷子。每到一处,我们小组都会带上笔,一遇到问题总会把它记录下来。虽说一路过来很辛苦,也很繁忙,但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课题的研究,为了更好地体验琦君散文中乡土风情及人情美,为了……应该是值得的。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酸、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酸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飞翔,却逐渐失去了人性。朋友们,让我们换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世界,借琦君的双眼去看世界吧!相信,我们会看到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真、善、美的世界!1200字以上 高中 读后感
-
读《琦君散文》有感_读后感读《琦君散文》有感曾诗芸她出生于上个世纪10年代的一个旧式家庭,既是管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五岁识字,七岁读《诗经》,九岁学《论语》,十岁就可过目能诵,挥笔成文了。她善于记录身边的琐事,并将它们撰写成简朴又不失典雅、直白又充满温情的精美文章。她就是琦君,在这几年间里我读过的最优美的散文集就是《琦君散文》。《琦君散文》按内容分类编排,我尤其喜爱描写亲情的第一章节内容。琦君最常写的也是亲情,尤其是描写母亲的散文。如《妈妈的手》,先从“我”与儿子的互动着笔,牵引出妈妈那双布满岁月沧桑的手,通过母亲那双手在日常一天中的忙忙碌碌的经历,表现出那个年代劳动妇女的艰辛,同时也流露出她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挚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描写母亲洗手的片段。母亲的手布满沟壑,散布着因常年浸泡在水中而开裂的伤痕,像张开着红红的小咧嘴。母亲洗刷常常用到强碱水,那开裂的伤口经常被抹布和碱水搓刺得直皱眉头,却不曾见过母亲因此而停止过劳作。直到洗刷完了,母亲才接上一盆滚烫的热水,把自己的双手浸泡到里面很久很久,然后脸上就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好像这是母亲最大的享受。世人皆爱牡丹,然正如晋朝陶渊明独爱菊花,琦君一家都偏爱桂花。大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总是“悲寂寥”的,琦君的父亲却吟诵出“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的诗句。琦君因此写出了《秋花远比春花净》的散文。桂花是在秋天开放的,这也是他们一家喜爱秋天的原因吧。琦君在《桂花雨》一文中这样写道:“桂花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显得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她从不与繁华争艳。”如此低调的桂花,怎能获得琦君的喜爱呢?那是因为:“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生长在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的我,此前不曾见过桂花,但琦君笔下的桂花,在我的心头拂起大大的波澜,优雅、质朴、清香,这是琦君笔下的桂花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世态万千,而我却可在琦君的散文中找到一份感动、一份幸福、一份温情、一份思念……800字 读后感
-
精选生暑假读后感琦君散文集读后感_作文精选小学生暑假读后感: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精选小学生暑假读后感: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琦君散文集》主要写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文章写了哥哥和我短暂而快乐的时光;写了做错事被妈妈罚跪的经历;写了邻居家的弟弟心灵受伤害后那敏感的童心;还写了妈妈那秀气的”三寸金莲“小脚。但让我最有感受的是她写的《秋花远比春花净》。文中写到:作者自幼远离家乡在上海完成了大学教育。他乡游子,十分想念母亲,但回去后才知道母亲逝世已有半年了,悲恸之余回忆起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母亲最爱的花——桂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闻到了桂花香,想起母亲常读了诗句: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于是写下了《故乡的桂花》一文,以寄她对母亲的思念。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写作的题材选择,我平时写作时都要用半天时间想题材,要么觉得太简单,没什么可以写;要么觉得太平凡,没什么亮点。但看了琦君的文章之后,我发现,她的文章题材都很简单,比如闻到桂花香,就可以想起和母亲一起的点点滴滴。虽然有时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趣,但是生活处处是题材、处处都精彩……就如妈妈常对我说的:写作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也能写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做到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材料。450字 小学 读后感
-
精选生暑假读后感琦君散文集读后感_作文精选小学生暑假读后感: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精选小学生暑假读后感:琦君散文集读后感《琦君散文集》主要写作者对儿时的回忆。文章写了哥哥和我短暂而快乐的时光;写了做错事被妈妈罚跪的经历;写了邻居家的弟弟心灵受伤害后那敏感的童心;还写了妈妈那秀气的”三寸金莲“小脚。但让我最有感受的是她写的《秋花远比春花净》。文中写到:作者自幼远离家乡在上海完成了大学教育。他乡游子,十分想念母亲,但回去后才知道母亲逝世已有半年了,悲恸之余回忆起了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回忆起母亲最爱的花——桂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闻到了桂花香,想起母亲常读了诗句:秋花远比春花净,春月何如秋月明。于是写下了《故乡的桂花》一文,以寄她对母亲的思念。看了这本书,让我想到写作的题材选择,我平时写作时都要用半天时间想题材,要么觉得太简单,没什么可以写;要么觉得太平凡,没什么亮点。但看了琦君的文章之后,我发现,她的文章题材都很简单,比如闻到桂花香,就可以想起和母亲一起的点点滴滴。虽然有时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趣,但是生活处处是题材、处处都精彩……就如妈妈常对我说的:写作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也能写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做到注意观察生活、多积累材料。450字 小学 读后感
-
读琦君《泪珠与珍珠》有感读后感那是我人生低谷,客居他乡,独自哺育七个月大的儿子,安静等待法院离婚判决的日子。一日,突然接到上公开课的通知,课题为《泪珠与珍珠》。捧起琦君的文章,感触她笔端的泪珠:有“知君穿不得的双泪珠”,有“还乡断肠”的老泪纵横,有母亲眼中的怜子泪,观音的慈悲泪……她告诉我,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合上书本,沉默,不知不觉泪湿衣襟,置身于人生的低点,放眼四周,思前想后,感慨万千。泪为何而淌?是思念远方的亲人,是怜爱怀中稚子,是感激身边的朋友,抑或悲悯自身?情感象脱缰的野马肆意冲击着脆弱的心门。我在满面泪痕中咀嚼着泪珠与珍珠的关系。“珠”在字典的解释:一是珍珠,二是小的球形的东西。文章中写道,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形成了一粒圆润的珍珠。这一粒珍珠,又未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可见生命的奋斗历程,是多么艰苦。原来只有经历磨砺才能沙粒成珠,破茧成蝶,可见泪水廉价,而泪珠却是情感的凝聚,是无价的。突然感悟琦君的意图,她希望世人能坚强、勇敢、善良的生活,为自己也为芸芸众生。只有抗击风暴的人才能领略彩虹的绚丽;只有踏平艰险的人才能感受登顶的畅快;只有经历坎坷的人才能品味人生的甘甜。当你柔弱无助时,哭泣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当你面临悲痛时,坚强定会替代泪水;当你嚎啕痛哭时,伤痛其实已开始远离。我用泪将伤痛彻底湮灭,伤口痊愈了,心愈益温厚。当你象爱惜珍珠一样爱惜泪珠时:明天将又是新的一天。当心房填满乐观时,世界也将向你展开温暖的怀抱。我积极的生活,快乐的工作,日子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顺利的从围城冲了出来,回到家乡,回到阔别已久的棠外。在集体温暖的怀抱里,我充满了信心,洋溢着幸福。风轻云淡,想人生,思荣辱,明是非,经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心温厚了,苦难就轻了。一日,在饭桌前和父母谈起那段经历,我笑着说:“那时的我太脆弱,动不动就眼泪哗哗的淌,哭的像个泪人似的。”这时,已三岁的儿子正津津有味的在桌旁搭积木,听我提到“哭”字,他突然歪歪头,用乌溜溜的眼睛望着我,问道:“妈妈,你为什么要哭呢?”看着他若有所思的可爱样,忍不住逗他说:“妈妈想宝宝就会流泪啊!”他用坚定的眼神望着我,严肃的说:“妈妈,你要当男子汉!我也是男子汉,以后我们都不哭了!”向来用男子汉勉励他,没曾想他已经学会迁移运用了,心一阵酸楚。我带他来这人世间,只希望能帮他勇敢快乐的走一遭。我冲他点点头,他满意的笑了,埋头继续建幸福的城堡。我在心里暗暗的对他承诺:“妈妈再哭的时候,定是喜极而泣!”969951000字 初中 读后感
-
历史散文《家世》读后感作者:余世存出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尽管当代家庭已从传统的“四世同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家世精心整理,更多精彩文章请查阅:作者:余世存出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版尽管当代家庭已从传统的“四世同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家世”问题仍一以贯之,有着数千年传统的宗亲文化至今仍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如果说人们曾经认识到它有正面作用也有禁锢作用,今天,它同样维系了人间的善,也放任了人心的罪性和丑恶。余世存的《家世》记百年中国家族兴衰,细述名门家事,点评伟人功过,对20世纪以来中国精英人物的家国命运作了一次深情回顾。《家世》以历史散文的笔法,重新解读了近代一些显赫大家族的历史以及故事,同时也深入发掘民间平凡家族的草根史,“平实地写出那些值得‘风范’的人家,发‘修齐’之光”。作者试图用一种理性而不失温情的笔触,深入地发掘中国现当代著名家族的渊源以及社会变迁大背景下普通家庭的实况,试图为当代人寻找真正的人生价值秩序,“以使人的身心庶几得到慰安”。通读本书,使人们更能看清自己的位置,认知生命传承的意义。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余世存坦承本书写作历时多年,言路、思路参差多态。作者对纪传的对象或举重若轻,或平视白描,可谓是“超然中不失其尖锐;平和中不失其深刻,气场之大,令人俯首”。您感兴趣的文章:《爱的教育》读后感优秀范文汇总(4月经典版)《名人传》精选优秀读后感模板汇总(4月经典版)《老人与海》读后感作文模板汇总(按字数整理)读《雷锋的故事》读后感经典范文汇总(按字数整理)《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精选范文汇总(按字数整理)《童年》读后感精选范文汇总(按字数整理)更多精彩尽在:(作者:友编辑:kind887)700字 读后感
-
君君与梦幻号这天,天气无比晴朗,爸爸妈妈决定带着君君到大森林里野餐。饱饱的美餐完,君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到大森林里去玩,一会儿就回来。”大概是玩得太开心了,君君一不小心就和家人走散了,他来到一棵大树下,刚想休息,发现眼前有一个像他那么大的树洞。君君顿时提起了精神,带着满心的好奇向树洞走去。君君扶着洞口往里走,看到眼前有一辆奇怪的汽车,他小心翼翼地拉开车门走了上去。小小的汽车里面是那么的大,有卧室、卫生间、厨房,最特别的是它的控制室,大大小小的按钮,五花八门的开关,简直就像一个宇宙里的房车。突然,汽车里发出一个友好的声音:“欢迎来到梦幻号,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主人了。”君君好奇地问:“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来地球做什么呢?”梦幻号亲切地回答:“我到地球是来管那些不文明、不和谐的行为,我来自地球的邻居——平安星球。”梦幻号的速度非常快,一秒钟就等于一天,很快就把君君带到了城市。他们先看到两个小朋友正在为抢玩具吵得不可开交,君君上前拉着他们的手说:“好的东西要懂得分享,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和睦相处呀!”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又开心地玩了起来。没走多远,他们又看到一位叔叔不但乱扔烟头,还随地吐痰。君君气愤地说:“太不文明了!”他赶忙上前劝阻道:“叔叔,地球是大家的,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自觉爱护坏境才对。”只见那位叔叔惭愧地低下头,弯腰捡起了自己刚扔的烟头向远处的垃圾箱走去。君君觉得这样一个一个地管理效率太低了,于是就发射了一种叫和平电磁波的信号,从此,地球上到处是欢歌笑语。叮铃铃,叮铃铃,闹钟急促地响了起来,君君使劲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噢,原来是做了一场神奇的梦呀,君君好希望自己能一直把梦做下去……五年级:杨羽佳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700字 五年级 想像作文
-
逆子还是明君读后感坚持一定能行坚持,才有胜利;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读《逆子还是明君》这本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道理。《逆子还是明君》这本书主要讲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想做皇上,可宣告的继承人却是朱允炆,朱棣造反了。因为敌众我寡,这样凶多吉少,朱棣眼看就要坚持不下去了,可他并没有放弃,坚持到了最后,打败了朱允炆。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十分难忘:“战争的胜负往往就取决于那‘再努力下’的努力中”。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一定能行;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其实,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成功,只有坚持;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失败,只有放弃。你放弃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而相反,你坚持了,刚开始有可能不,可这只是表面的。它就像一块在石头里的宝玉,就看你是把他扔了,还是带回家把美玉取出,打磨成精美的玉器。而玉器就是经验,它能让我们成长起来,让我们“更上一层楼”!反正,总而言之,心中要有一个信念——第一次不行,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我们进步的空间还很大,我们很有潜力!而这种信念就像一股风——让你的生活小船驶向成功的彼岸。“坚持一定能成功”这些话从古至今体现在了许许多多的人物身上。古代,有脍炙人口的《卧薪尝胆》。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差夫打败后,每天做卧时都要尝尝苦胆,不忘受辱之苦。他出牢后,永不放弃,坚持打造自己的国家,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越国打败了吴国。而现在有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他以前受到过许多人的怀疑,别人说他是“马骗子”。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打造了阿里巴巴集团。最后,阿里巴巴越来越出名,马云一举成名。古代的越王勾践坚持到底了,所以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现代的马云坚持到底了,所以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电商平台。会坚持的人很多,所以,坚持不一定能成功,而要成功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700字 读后感
-
《纪念刘和珍君》读后感_六年级读后感时间从指缝流过,1926到2014,掐指一算也有88周年了。臧克家曾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毋庸置疑,刘和珍君属于后者。关于这段历史,要把时针拧回到1926年的3月18号。当学生游行队伍到北京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射击,顿时血肉横飞,段祺瑞政府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47人,200余人受伤。刘和珍君就是其中一位。刘和珍君,1904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23年,考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英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而在这一天,政府卫队开枪时,一颗子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年仅23岁。鲁迅为此提笔写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饱蘸热泪,悲愤万慨。一个为了国家的存亡而不考虑生死的年轻女性闯入眼帘,在女性的温柔典雅中夹带着男人的雷厉风行,真是好一个铿锵爱国热情的女英雄。而最深入人心的是她“始终微笑着”的生活态度。想象着,在那和风徐徐的春光里,23岁的刘和珍穿过阳光,披着花香,向我们款款走来,青春照亮了她那比阳光还要温柔的笑容。在同样的青春年华里,在同样明媚的春光里,却不敢想象,那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会在鲜血迸裂中猝然凋谢。罪恶的黑手无情地毁灭了璀璨的青春,阴险的制度残酷地摧毁了血性追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刘和珍君这位真正的猛士,映射出中国女子办事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更感叹于她追求真理、勇于反抗、从容勇毅的精神。“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而这微茫的希望随着岁月的递增从不削减,当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前行时,心中不曾忘刘和珍君。700字 六年级
-
烧牛粪(作者:周琦)大年初一,我们全家人到了梓潼罗爷爷家,给罗爷爷和罗婆婆拜年。吃过午饭,我们又去了去年捉螃蟹的那条河边。天气非常晴朗,天空上挂着朵朵白云,因为不是夏天,所以不能捉螃蟹。妈妈、外公、外婆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起了斗地主,而我、爸爸、周超哥哥就去河边散步。走着走着,我们看见一堆一堆的牛粪,突然我发现有一堆牛粪上长出了一棵小花,顿时想起了一句话“鲜花插在牛粪上”。爸爸、周超哥哥听我说了这字句话后笑得东倒西歪。我跑到外公面前对外公说:“外公,你属牛,你看你拉的粪便好臭呀!”。外公说:“在草原上,大家都觉得牛粪是个宝,因为可以用来当柴烧”。我很好奇,我叫爸爸做一个小小的实验。于是我们开始在河边四周张望找牛粪,我指着一堆稀牛粪叫“爸爸,你快把这抱过去”,爸爸说稀牛粪不能燃烧,要找干的牛粪才行,这时候爸爸发现了一堆干牛粪叫我和周超哥哥叫我和哥哥一起捡,我心里很怕,害怕牛粪粘在手上洗不掉,很臭,爸爸说不会的,因为牛吃的是草,排出来的粪便也是草味所以不臭的更不会粘在手上,我听后就去放心的捡了一块,搬到烧火的地方,爸爸叫我去捡一些柴,叫哥哥捡一些纸。他自己就在那里挖了个洞,我捡了一些小树枝,爸爸把哥哥找来的纸和我找来的干树枝一起放在洞里,然后用打火机把它们一起点燃,不一会儿火越来越旺,这时候就见爸爸把一块块干干的牛粪放在火上,不一会就听叫噼噼啪啪的声音,啊…牛粪真的燃了,而且比刚才的火还要大呢?妈妈说:“如果能烤红薯就好了”,外公说,“你们可以去旁边的地里看看”就让周超哥哥和我一块去,可是很遗憾,我们没有挖到红薯,只挖到了一个白萝卜。太阳慢慢地藏起来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我坐在车上想,原来牛粪还真能当柴烧。700字 六年级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