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龙灯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家。”我们的祖国大家园里有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中国。但是,他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园中,却有着不一样的地域环境,不一样的名族风俗。
在我们兰溪,到了正月初十,是我们那边一年一度的龙灯会。龙灯是灯会的主灯,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 长者数百桥,甚至千桥。龙头下托以木板,上建支架,以 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目。灯桥下托木板,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
在那天夜里,街上都会挤满了众多的人前来观看。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起等待着精彩的舞龙灯。远远望去,好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我也在这片“海洋”中等待。终于,在远方有了一片红红的灯火在这热闹的人群中蠕动。我背在爸爸的背上,向远方眺望。“哈!是舞龙灯的队伍来了。”我非常得兴奋,十分期待龙灯在我身边“游”过的那一瞬间。很快,前面的人渐渐散开。只见一条体型硕大的龙,在我的面前游现。
在我们那里,谁也不能从龙灯那里跨过,因为龙灯是具有威严的,谁也不允许有人这样侮辱他。要是谁敢这样做,指不定是一份打。
很快,龙灯在我们的眼前慢慢移动,我们也一步一步的跟着龙灯。想在他身上沾点光。
家乡的竹林
独坐窗前,随意浏览,杂志上一幅竹画牵入了我的视线。竹子那清幽矫健的身影呵,使我想了家乡的竹林。
我的家乡——小埔,似乎打小就在那里长大。记忆中正如人们说,我家门口就有两片很大很大的竹林,带给我童年的欢欣和喜悦。春天的竹林孕育着生命;夏天的竹林盛满了欢乐;秋天的竹林满载着丰收的喜悦。但我更喜欢冬天的竹林。雪中的竹林默默接纳着那些调皮的雪精灵,任他们在自己的怀抱中嘻戏,打闹也毫无怨言。这时的我总爱钻进竹林,使劲地摇晃着竹子,雪花像天女散花一样“嗽嗽”地掉进我的脖子,滋润我“咯咯”的笑声。
竹林深处有一条小沟,沟边有一棵果树。当秋天落叶铺满大地时,果子就会躲在落叶堆里,像是和你捉迷藏,只透出半个笑脸。这时的我总爱在沟边寻觅着少得可怜的果子。有时,几个胆大的小伙伴会跑到树上摘果子,而我们几个胆小的只能可怜巴巴地望“果”兴叹。
运气来的时候,还能在小沟里找到几个白花花的鸡蛋,因为我们家那只不听话的“花花”总爱在里面下蛋,如获至宝的交给外婆,这样,我在竹林里玩要就不怕她唠叨了。
兴致来了,就从家里偷偷拿出绳子,叫来几个“虾兵蟹将”去竹林里荡秋千。摇啊,荡啊,从那秋千底下,荡出我心中的歌,荡圆我心中的梦……
如今,我已在小塘求学,而家乡竹林的雪花,果树,鸡蛋,秋千却像一跟长长的绒线,一头系着我的心,一头牵着家乡的竹林。
一阵风吹来,眼前仿佛又出现了竹林那青翠的身姿。家乡的竹林呵,你是否还记得我童年这般娇小的身影?
相关推荐
-
家乡风俗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如今,无论什么人走进一个什么地方,都会被那里的美景、吸引,我的家乡---鄂城,有着独特的风俗,其中,属元宵节最热闹,最引人入胜!元宵节,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呀!这不才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向菜市场奔去,我家也不例外,你瞧!妈妈正在和“魔鬼”做斗争呢!我抢!我,呼呼,终于战胜了这名顽强的魔鬼。回到家,妈妈拿出准备好的“锅碗瓢盆”,只听“哗”的一声,元宵下锅了!!(⊙v⊙)嗯?什么味道?真香呀!原来是元宵好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元宵,顾不上烫,也顾不上斯文,放入嘴里,轻轻咬上一口,又甜又黏,心里洋溢着一种既美好又满足的感觉,屋里被幸福、快乐所包裹着。晚上一家人吃饱喝足后,来到江边游玩。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照亮了大街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人们温暖的心房!咦?这些灯上怎么有字?原来是“猜灯谜大赛”呀!瞧!那每一个灯笼上都“雕刻”着“中国五千年文化”,那小小的灯笼像萤火虫般吸引着人们,让人们聚在一起,使这里充满着笑声与欢乐!!看!星星在天上眨了眨眼睛,他把自己的祝福送给人们,将自己的希望洒向人间。整个大地都被这节日的气氛所包裹,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元宵节喜庆的色彩!!10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家乡风俗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金华斗牛不仅仅是现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阅了资料:相传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与鲁肃微服出巡东阳郡(今金华市)。孙权为培养当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东阳郡大兴斗牛之风。自此,婺城区雅畈镇铜山白鹤庙开创斗牛节,铜山也成了金华斗牛的创始地。可是现在并没有了以前的威风:金华斗牛濒临绝迹。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一直被废止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为斗牛经验少、饲养费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纷纷宰牛卖牛。我们要好好珍惜文化遗产,不让他们受破坏。让金华斗牛重新站在现实的舞台上,不再被人们遗弃。5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家乡风俗一年有许多个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桂林的春节和三月三歌节。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飘着年味,处处张灯结彩。桂林过年时的习惯与其他地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让我感到格外新鲜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养一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庙会,在桂林有一个叫做庵堂庙的寺庙。但这庙会是彻彻底底的逛庙,不论是庙宇里还是庙宇外,都没有小贩摆摊卖东西。庵堂庙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开张,庙宇里还有斋饭,可以求签拜佛。每逢庙宇开张,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进庙里,求签的求签,问卦的问卦,好不热闹!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桂林过年时的食品。每到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糍粑,松糕和汤圆。我最喜欢的是汤圆。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仔细,还因为它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的寓意。除了春节特有的食品,风景,我还爱三月三歌节。“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桂林当然也不例外,在桂林还有一个以刘三姐命名的歌舞团呢。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情趣,还可以锻炼智力,当地人都爱参加这个活动。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节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别的节日习俗点缀了我在家乡的日子,我也不会有如此快乐的回忆!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家乡风俗(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家乡最值得一提也是最热闹的习俗,便是春节习俗了。春节一到,到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景象。从小到大,春节来得往往很早。过了腊月门,我们一家子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置办年货,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家家户户更是忙碌了起来,腊月二十三是我们北方的小年,虽然不如大年那么热闹,一家人也是要团聚到一起,吃饺子放鞭炮。“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这一天,一家男女老少开始忙活,拆洗被褥,洒扫庭院,听妈妈说,这有扫除晦气之意。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我和姐姐总是最积极的。妈妈现在都让我们自己打扫自己的房间,虽然打扫一天很劳累,但是看着干净的卧室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愉。“二十五,做豆腐”。我之前一直不理解新年为什么要做豆腐,后来才知道,豆腐与“头富”谐音,寄托了人们新年富贵的美好心愿。在我很小的时候,只有少数人家才会有豆腐机,这时候每家每户的人就会挑着两桶黄豆,到那家人门口排队,大家有说有笑,谈论着过去一年的收成。腊月二十六到二十九期间,就是妈妈最忙碌的时候,蒸馒头,蒸年糕,蒸豆包。每到这个时候,我和弟弟都会给妈妈打下手,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年糕,我总是会先试尝一个,软软糯糯的别提有多好吃了。到了大年三十,爸爸会起个大早制作贴对联的浆糊,制作完成后把我和弟弟叫起来一起贴对联,贴完对联后我就会换上自己的新衣服跑去找好朋友,互相炫耀着,看看谁的新衣服更好看。大年三十晚上最热闹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吃完年夜饭后一起动手包水饺。这一天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守岁到十二点。等到十二点的钟声响起,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这便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中国各地春节习俗虽然都有不同,但都是大同小异。每家每户都会红红火火地过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7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家乡的风俗每当别人问起我来自哪时,我都会骄傲地告诉他们,我来自诸暨!没错,就是那个走出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以画梅而闻名于世的王冕的故乡——诸暨。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诸暨的一些风俗民情吧。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天空中飘着雨丝,一个略带哀愁的日子。每家每户,从清明前几天就开始筹备了,筹备些什么?无非就是清明粿了,这个外表有青色,有白色的“果子”,外形各式各样,里面的馅儿,青的是豆沙,白的是咸菜豆腐的,制作起来尤为复杂,是诸暨人过清明节的必需品。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明粿,里面包含了太多对过世亲人的思念,味道也就大不一样了。准备好清明粿,就要去扫墓了。点上香火、白烛,烧上纸钱、元宝,再把精心准备的清明粿摆上,说上几句家常,再深深地鞠几躬。细细的雨丝打在身上,不知是谁的泪滴落在人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整个中国都十分重视的节日。除夕这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这便是一年到头最大的慰藉吧。这顿饭在一阵爆竹声中开始,又在这爆竹声中结束。诸暨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什么呢:西施豆腐是头菜,随后有糖醋排骨,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清蒸鱼,有传统的梅菜扣肉等等。我喜欢梅菜扣肉,那诱人的排列整齐的扣肉,看得我口水直流,香味在我的鼻子中徘徊,迟迟不肯散去。其实我最爱的还是那酸酸甜甜的糖醋排骨,那美味简直让人无法自拔。到了临近十二点的时候,爆竹声又开始了,这一晚大家都选择不睡觉,为了给自己“守岁”,还真是“一岁除”啊!东风夜放花千树元宵,大街上挂满了喜庆、鲜亮的灯笼。诸暨的一些乡镇上会举行舞龙舞狮、花灯展等节目。走上街头,大人们会在花灯前伫足观赏,小孩则是选择猜灯谜,不仅是为了那些精美的奖品,更是对自己猜谜本领的一个认证。还有不例外的就是吃汤圆了,家家户户准备的汤圆也各不相同,甜的吃腻了还可以吃咸的,自己烧的青菜汤圆,“迷道”不要太好哦!不过,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洋节日”越来越流行的今天,在“端午节”被邻国霸占的今天,各地的民俗被慢慢的淡忘,这些民俗习惯,我们应该重视,不让它们变成下一个“端午节”!800字 六年级
-
家乡风俗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南山实验鼎太小学五年级(2)班四年级:何垠羲400字 四年级 叙事
-
家乡的风俗——春节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做藕夹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吃饭啰!”“我要吃鱼丸!”“我要吃鸡腿孩子们吃着,笑着,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心里盘算着拿多少钱去买玩具,多少钱买文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4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家乡的风俗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五年级:广播稿10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家乡的风俗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广州人叫“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时,到了交子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或者贴上红底烫金的“开门大吉”单语,烧开门炮。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有些人为了“抢炮头”,提起几分钟把炮烧响。其他人闻声接引,一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开门出去,家家门口,大街小巷,都铺满了一层星碎的炮竹红纸,增添了不少节日气氛。但是现在的广州,由于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经没有这样的新年习惯了。虽然还是会有些“不怕死”的人会“开门炮”但是热闹的程度真是不及过去。少了这一活动,总是觉得,现在的过年与小时候相比,气氛没有这么的浓厚。不仅是“开门炮”,现在的广州人保留这些节前风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举例,我自己觉得,相对其他家庭,我们家算是春节的习俗还是保留得比较完整的。廿三谢灶、、廿七洗嘢、廿九贴春联、卅团年,这些活动还是有进行的,母亲在年关有空的时候还是会蒸一些糕品。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广州家庭都怕麻烦,或者是没有时间,糕品都是用买的,三十的团年饭不再在家里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团年。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
龙灯元宵节的晚上可热闹了!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都赶到了有龙灯的地方看龙灯,我和爸爸妈妈也要去看龙灯。这一回,我看到的龙灯可不和我们经常看到的龙灯一样,龙灯的最上方写着一个字,那就是“王”字。这龙灯多么威风啊!这么威风的龙灯当然就是龙形的灯!它像一条蛇一样绕在了一个大操场上,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灯的海洋。龙的头上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像两个小小的气球,扁扁的大嘴巴里,有一个圆圆的火球,火球好象慢慢地转着,一层厚厚的白纸就是龙密密的胡须。龙的身体有一架架的小龙身组成,小龙身有高有低的,高的比爸爸还要高出一大截,低的和我差不多。小龙身五彩缤纷,全身都是祥云图案,中间有的写着吉祥成语,有的画着各式各样的花朵。我数了一下,总共有一百三十六架,从头到尾要看很长时间呢!龙灯的尾巴前有几节是牛灯,为什么要有牛的呢?啊!原来今年是牛年,牛儿们形态各异,有的独立着,有的不光是牛,牛背上还有个小孩子,小孩开心、快活、兴奋地着。看着看着,我忘了回家。突然间,爸爸问我:“可以回家了吗?”我才反应过来。已经很晚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我想今天的龙灯真漂亮,明年的龙灯一定会更漂亮!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5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家乡的风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说的就是如此吧我的家乡坐落在鲁山脚下,这里群山环绕,溪流清澈,是夏天乘凉的好去处,好地方怎能没有好风俗相伴呢?每逢临近春节的那几天,村里热闹得很,妇女们忙着打扫房屋,男儿们则忙着杀鸡宰羊,置办年货,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们了,他们都变成了“牛皮糖”粘得很,围着母亲要这要那。我的家乡包的水饺与其他地方不同,其他地方都用圆形的面皮包,而我的家乡则用梯形的面皮包,包出来像一个个“金元宝”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母亲做的饭菜,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么样,反正我们家是一定会看完的,这个习惯可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吧,午夜十二点还会放美丽的烟花,美丽极了。第二天一般凌晨五点钟就要起床,先给灶王老爷供上香甜可口的饭菜在吃早饭。然后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会给压岁钱,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哦。我回家后会先找爸爸给我的压岁钱,我有一点不明白,别人家都是直接给孩子,而我父亲非要藏起来,他还会给我指定范围,其实不用指我也知道,一定夹在书里,可是我的书太多了找起来很麻烦,但找到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忙完这些事后,新的一年便真的开始了。乡情是一杯香醇的酒,令人回味无穷;乡情是一首无声的歌,令人难以忘怀;乡情是一阵清凉的风,缭绕在心头。450字 初二 记叙文
-
家乡的龙灯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就来说说我们家乡——龙山最热闹的一天吧!每年的正月十八是我们家乡的龙灯节,这龙灯节可是一大特色。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你不管站在任何角度,都可以观赏到一条鲜艳华丽的彩龙在乡村穿梭,彩龙所到之处,天空就会爆发出一片光芒四射的礼花,绵延不断,真是好看极了!据说,“龙灯节”是“元宵节”演变而来的,历史传统“元宵节”,是以观赏花灯为主题,而“龙灯节”就更进一步了:一条长长的巨龙在乡村巡回游动,满天的礼花爆竹,这不更显得“中国龙”在神州大地上飞腾奋进,鼓舞人们勇往直前,奋斗不息的精神境界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想着这诗句,对比正月十八夜晚的飞舞百龙,怎不令人浮想联翩呢?每当爆竹和礼花从天而降,那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真实写照么?而巨龙在乡村,街道穿梭,的确实像银河中的“飞龙”飘落人间,这预示这在新的一年里,上天会给人世间带来吉祥和平安。满天的礼花,艳丽的的彩空,长长的巨龙,这是告诉我们:新的一年开始了。在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憧憬,都在筹划自己的未来,但愿这美好的憧憬和未来,能像满天耀眼的闪光,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正是:正月十八龙灯跃,万炮齐鸣冲云霄。五颜六色争斗艳,恰似银河满天飘。4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龙灯元宵节的晚上可热闹了!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都赶到了有龙灯的地方看龙灯,我和爸爸妈妈也要去看龙灯。这一回,我看到的龙灯可不和我们经常看到的龙灯一样,龙灯的最上方写着一个字,那就是“王”字。这龙灯多么威风啊!这么威风的龙灯当然就是龙形的灯!它像一条蛇一样绕在了一个大操场上,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灯的海洋。龙的头上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像两个小小的气球,扁扁的大嘴巴里,有一个圆圆的火球,火球好象慢慢地转着,一层厚厚的白纸就是龙密密的胡须。龙的身体有一架架的小龙身组成,小龙身有高有低的,高的比爸爸还要高出一大截,低的和我差不多。小龙身五彩缤纷,全身都是祥云图案,中间有的写着吉祥成语,有的画着各式各样的花朵。我数了一下,总共有一百三十六架,从头到尾要看很长时间呢!龙灯的尾巴前有几节是牛灯,为什么要有牛的呢?啊!原来今年是牛年,牛儿们形态各异,有的独立着,有的不光是牛,牛背上还有个小孩子,小孩开心、快活、兴奋地着。看着看着,我忘了回家。突然间,爸爸问我:“可以回家了吗?”我才反应过来。已经很晚了,我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我想今天的龙灯真漂亮,明年的龙灯一定会更漂亮!450字 六年级 叙事
-
家乡的风俗(24)迎着寒冬的脚步,春节的气氛逐步来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并有它独一无二的风俗。各位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也默默施行着春节的“使命”。拜年,可畏是春节最老套的风俗。一般是在家家户户燃放完开门炮,吃了团圆饭后,而且一定要待到初一时才能出门。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他那血盆大口让人们毛骨悚然,但是他只在腊月三十晚上才逃出森林,到山村到处恐吓掠食,所以人们只好多备些肉食摆在门外,并将门紧闭,躲在家中,直到初一当天,“年”饱餐后才会扬长而去,并且到那时大家才会开门相会,相互恭贺新禧,竹报平安。虽然当今已没有这个习惯,却还是被大家口口相传。当代的贺年,已成了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候,他们像一个个小跟屁虫似的紧紧地黏在大人身后,随着他们一家家前去贺年。孩子们牢牢的攥着亲戚们奖励的压岁钱或当地特色小吃……虽说奖励并不丰厚,但却足够让孩子们现出一个个如鲜花绽放般纯真的微笑。要是哪个孩子的压岁钱堆金积玉,那么它就会变成人人羡慕的“小富豪”,不管到哪都抬头挺胸,满面红光。节日中的一幕幕和不体现了中华习俗传统的魅力,我们必定会让它的光彩永久照亮中国。450字 六年级
-
咱家乡的风俗咱家乡的习俗六(2)班 梁颖怡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450字 六年级 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