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繁华是墨色的重1200字以上

那年,繁华是墨色的重

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这学期开学,至今也是半把个月过去,临近清明放假,好在学校离家不远,便提早逃课回家,向来真是件幸福的事。

这段时间说不上烦心,倒确确实实过得有些累。因为重新适应不逃课的日子总是艰难的,其次我做了版面设计的课代,总不能怠慢,所以从这方面说,我还真是做了努力,虽然这是必要的,但总归是欣喜自己勇敢的一步。

回到家反倒没什么事做,不用考虑上什么课放学去哪吃饭,也不用做作业,不用看书,闲在家里看看电视和妈妈聊天聊到天花乱坠。安静的时候,才发现日历又骤然翻开新的一页——四月。离高考,还剩67天。

说到回想起高考,其实是这样的契机,通过一部电影《青春派》。我看过的唯一一部关于高补的电影。主角叫居然,耳目一新的名字。从年少轻狂勇敢表白,被妈妈阻挠,第一次高考失利,到被迫回去补习,再从一厢情愿自欺欺人到终于坦然接受现实,并为自己的青春做出最后的努力划上一个早该有的句号,整部电影有搞笑,有温馨,当然最后也是催泪的,感悟的。让那年初夏的记忆骤然惊醒,我很喜欢居然敢爱敢恨直白固执的性格,虽然我那年很普通,普通得甚至庸俗,但好像只要看到教室,看到试卷,看到每个黑板上都有的“离高考还有XX天”,便自然而然的,理所当然的会想念那段时光。

似乎大二下学期马上快踏入大三的我,说起高考来是那么不合时宜。然而我不能否认,我想念那样一段时光,很想念。

2012年6月。

最后一天上课。

明明有午睡的习惯,今天却没有什么睡意。收拾好宿舍里的东西,我决定去教室搬书收拾一下。教室在三楼。走廊的栏墙上,是光透过树叶的夹缝逃脱出来的光影,正午的庄严中,风在寻找落脚的地方。我闭上眼,塞着耳塞,想像这几天后结束的样子,明明所有的艰辛就快走到尽头,却感觉不到一点释放,心里像是被压上一块石头,直到最后,我才想起我都没有好好逛过这里,没有好好看过窗外那颗比教学楼还高的树上郁郁葱葱的叶子,没有看过天空奇形怪状的白云,最后想拼命留住的教室的影子,也不知道能在脑海里留着多久。即使是这样,我也很拼命的把这里的东西硬生生塞进脑子里。在最后的时光,我突然发现某张皱掉的试卷,某个熟悉的座位,某板熟悉的黑板字,还有在小黑板留了361天这行字“离高考还有xx天,”都变得很有味道。

如果非要我找一个词形容拍毕业照的心情,那便是悲壮。

有的人板着脸,有的人微笑,有点人面无表情,站成最和谐的样子,在时光的长河留下微不足道的一笔,然后鸟兽状散去,回到教室继续题海。甚至我到现在还不明白我是怎么样从极度乏味的试卷上,坚持运算做过好几遍的题目,坚持了整整一年。

然而放学的时候看着漫天的试卷散开,落下,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尽管我没有参与。

走到校门口看着傍晚的天空,似乎和平时没什么区别,依旧是橙色的云朵和拂面而来的微风,我想象五天以后结束的样子,竟然止不住的笑了起来。

我对高中三年的记忆,好像只有高三这最后的几天被统统放大。也许高三本来就只有这么几天,因为其他的时间几乎是重复的。那天我扔掉了剩下的最后几包雀巢咖啡。它们被我干脆利落的扔进垃圾桶,然后发出隆一声,这个瞬间我感觉非常的释放,不用再闻到咖啡浓烈的焦味,是件非常带感的事。

2013年6月。

闷热的下午,我和我最铁的哥们躲在食堂二楼做最后的复习。生物三本书我看故事那样的只用了不到半小时,一边看还一边笑,因为看故事那样看生物教材,还能给自己剧透,甚至能默写出来下一页哪个位置有自己的笔记。最后笑出声了,哥们狠狠用笔敲了一下我的头,我卸下耳塞,其他同学才低下头继续看书不搭理我,我才收敛了。然后我喝了大半瓶矿泉水,把能想到的化学方程式全默写了一次,再捏皱,扔在一旁。最后我就没事做了,干巴巴的一脸淫笑看着这个哥们,时不时叫他一声欧巴骚扰一下,最后他实在是受不了了,甩掉课本,斩钉截铁的吼了一声,“走开。”

然后我便不要命地光着脚丫在6月暴晒了一下午的操场上的跑了5圈。那货站在上面看着我发笑,就是死活不肯跑,他说,中暑了怎么办。我说,你去死,都快五点了,中你妹妹暑。

跑完我的脚表示抗议,不过我这几年在大中午光着脚丫在篮球场疯上可不是闹着玩的。穿上人字拖,我把剩下的水一口气喝光,然后尝试回忆一年前的今天,一无所获。毕竟是复读,当时间被压缩得像是拧干水的海绵,连这样痛快地跑到满头大汗,都是件极其奢侈的事。

回到饭堂,把笔抓起来,挎起书包就走。头也不回,真是很酷的一件事,虽然这哥们极其反对并把东西给我带了回来,我还是狠狠的装了一把逼。不过真是感谢他,因为接下来的两天下起了小雨,我除了窝宿舍看看书哪也去不了。虽然身边还留有语文的笔记和翻烂的英语单词本,可是我极度排斥,尤其是英语单词,天天背天天看,明明字母只有26个,拆开看都长一个样,却真是活生生消磨掉我大把时间。可是我仍不想扔掉,因为我想留到考完英语回到宿舍的时候一页页的撕,那一定非常的带感。

2013年6月8号。

铃声响起的时候,我已经呆坐在座位上五分钟了,这五分钟是我这一生中最满足的五分钟。当初决定回来,用复读的形式弥补我高中三年的过错和遗憾,是件非常勇敢的事。复读宿舍401,乙醇君很调侃的说过,没有高补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还记得他说那句话的时候正是数学的周测,我们最后一排几个高补的笑完立马投入状态埋头做题。现在回想起这些,真是非常的心酸。

监考老师核实完试卷,一改严肃的苦瓜脸,春风满脸的说,恭喜同学们顺利完成高考,预祝同学们顺利,好了,解放了。

是啊,解放了。

走出教室门口,我故意走得很慢。哥们面无表情在那边等我。我还是忍不住一直笑。问他英语考得怎么样,他说,简直是小学生做的。这是我第一次听他吹牛,不过我完全相信他有资格说这句话,才对得起他每早五点多起床,并且坚持了整整9个月。

又是这样闷热的傍晚,和一年前的没什么区别。我跨起书包骑上单车,看着两旁的大树安静的守护这片安和的土地,感觉非常的不舍。尽管我无数次想象过离开这里的情景,也想过我可能会不舍,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反而那些想象都只是个虚掩的门,只有推开了折扇门,才真正感受到看着门外的风景是怎么样的感觉。

而我似乎对所有的考试,日复一日的做题,看书,咖啡,分数,只字不提。其实想要安静的感受最后的时分,是需要这些东西去衬托的。高三和高四考完的瞬间完全是两个感觉。高三的时候因为荒度了两年,高三剩一年从零开始弥补,交完试卷深知自己的分量,知道有些遗憾和过错只是心照不宣,荒度的日子终于变成一把血红的匕首,一刀一刀割刺心脏,那种放松以后的焦虑感,活生生让成绩出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变成地狱,也活生生把成绩出来以后的时光变成厚实的决心。而高四,辛苦做出的所有努力,即使最后依旧失败,也可以坦然的说,是另一回事。我对得起9个月的风风雨雨,我自然可以悠悠怡怡的享受考完一瞬间的安静和放松。高考这东西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原来曾经的自己,是那样伟大的一个人。

我很感谢我自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第二次青春,选择高四,不论动机是什么,总之我很坦诚的面对过人生该面对的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即使现在很多度过它的人都会无关紧要似的说一句,真的没什么。可是,在那段一段时光,我们总是不断的突破自己,坚持,咬牙,这样坚韧的自己,是多么有魅力的。因为,我们经历的不止是一段回不去的时光,还是一个人即使多么不甘也咬紧牙关的坚强。

于是我又兴致冲冲的看了另外几部关于校园青春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然而都没有《青春派》那样给我一种十分冲力的感受,也许是因为我大学还没有毕业,也许因为我知道我的人生不会这么曲折,毕竟电影里主角们的故事终究是比较特别的。

很多人说,想念以前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好。其实也不完全是。迄今我还会有很多想法,偏执的,开朗的,然而我发现不论是怎么样的触感,都没有高中时代来得纯粹并且痛快。我们丢掉了高中那套学习生活方式,自然也会失去许多珍贵的东西。以致我懒惰那一面被唤醒得如此彻底,直到我回想起那时的我,感觉不可思议并终于蓄满勇气去改变。

上次和几个同班的哥们喝酒,龙说,真希望我们这辈子能一直不散,多年以后还能这样聚。我们举起酒杯,我说,会的,来,期末不挂科!一饮而尽是件痛快的事。然而,那年那个深夜,陪我一饮而尽的人,他现在在哪里?做着什么?

那年,那时

800字 初三 散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

,看见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唉唉唉呦……

每次哼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心中总有些浓浓的喜庆与淡淡的忧伤。眼前的高楼与华厦在我眼里只是眺望远方家乡的障碍,世俗与羁绊,总是将我的思想禁锢在一张张惨白的作业纸上。什么时候我也将自己扔在大马路上了呢?

隐隐约约的记得东北老家的大房子。虽然只住我们一户人家,但一家上下,老老小小,倒也显得拥挤。印象深的,还是老家的人,老家的事。白天的阿姨婶婶们,总是在忙忙碌碌的准备着一天的活计;家里的男丁们扛着锄头,乐乐呵呵的下地干活;夜晚,一大家子人总是其乐融融的坐在炕上,吃着大杂烩与酸菜咸鱼。长辈们还喜欢酙几两酒……那时的时光场景总是让人赏心悦目。

不知是什么时候改变的,或许是随父母一起来到苏州的缘故吧。偌大的饭桌,只坐了三个人。这地儿买不着酸菜,于是饭桌上尽是些菠菜青菜。

父母似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每天清早出门上班,傍晚回家吃饭,收拾了碗筷,刷洗了碗碟,便累坏了似的窝在床上看电视。每见到这般场景,心中总是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以前:大姨二姨坐在炕边,磕着瓜子儿,哼哼小曲儿。母亲与姥姥在火盆边歪着,打打毛衣,唠唠嗑儿。姥爷与姨父们在厅中的大桌边喝着烧酒,看着年幼无知的我们在暖暖的石屋里追逐,奔跑……

十几年的春秋早已如冬雨般打湿了记忆。在时光中,磁场吸引着地球动,也带着心牵动。大城市的美好与繁华,竟然迷失了人们最初的慧眼,金钱与名利高出乡情何止千倍!穿梭在一栋栋灰白型建筑之间,探寻着苏州老城的古迹,却寻不到父母口中一丝的烟雨楼台,找不见骚客笔下的一缕的“流水人家”……

我们在一条条大路上奔走,为地下的金子而跪膝叩首,掘地三尺。他们早已忘记他们出发的地点,那些牵着他们的故乡,那些牵念着他们的亲人,还有那年那时的童真光景。像我这样的人,整日劳累奔波,张望着前方的茫然,偶然回首,才发现我逝去的又何止是那栋石屋,那些东北菜,那几张熟悉的面孔……

那年,那时的心,溜到哪儿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散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