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观1200字以上

水生观

1200字以上 高一 议论文

水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源泉。水的美德就像江河湖海里的水一样赞不完、夸不尽。以水喻德,以水明志,人的一生如能像水一样,能屈能伸,可包可容,才不虚度年华,真正活出人生的意义。

人生要像水一样适应。看似柔弱的水,能圆能方,适应能力极强。无论置于任何形状的器皿中,不仅能自觉的主动的灵活的随其形,而且能始终保持一个平衡的水平状态。为了适应环境,水可以是液态、可以是固态、可以是气态,尽管千变万化,但其本性不改。为液态,无色透明,可以与各种各样性质的液体或可溶性固体相融合;为气态,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出色彩斑斓的世界;为固态,是霜、是雪或是冰,同样的千姿百态。那一片片小雪花的美丽也让我们不能忘记。水盈科而进,从不改变自己奋斗的目标,遇到阻力就绕个弯,一头撞在南墙上但绝不撞死在南墙上。水到渠成,这是水为之奋斗与追求的真实写照。

人生要像水一样团结。一颗小水滴是不起眼的,甚至很快就会干涸。水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水从来不排斥自己的伙伴,自觉的谦和的与大家融合为一个整体,成为团结的模范。即便是飘在天空的云,风把它们吹散开来,它们也要重新聚拢在一起,等待化作甘霖的时机。抽刀断水水更流,充分体现了水的团结精神。它们知道,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一滴水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当它汇入江河的洪流时,就会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滴水汇成溪流、江河、大海,终于使大海形成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人生要像水一样包容。池水温存,溪水欢快,湖水恬静,海水咆哮……水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追求,水能够包容一切。它可以是密林间跳跃的溪流,与间或凸起的溪石合奏出激昂的乐章;它可以是从悬崖上垂下的瀑布,由九天而下,状如白练、声如雷电;它可以是怀抱大陆的汪洋,在内心深处酝酿着气象万千。一座海岛、一块礁石,海水都会为它纵情欢快地歌唱。在适量的水中放入红色的染剂,水就会变成红色;放入兰色的颜料,水就会成为兰色。把糖溶于水中,水就有了甜味;将盐置入水里,水就变为咸的。总之,水的包容就好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任由你打扮她。即便是泼来的脏水,它也无声的接纳下来,去伪存真,将其净化,以成就新的事业。

人生要像水一样纯洁。水以液体的形态遍布全球,或流淌于地表,或隐藏于地下,和阳光雨露一起,滋养着万物生灵。水又幻化作灵动的千姿百态,蒸发了也好、凝固了也罢,永远保持着无色、无味、无形、纤尘不染的本质。不论从厂矿田野,不论从城市乡村,流入大海的水始终都保持着那分纯真的蔚蓝。质本洁来还洁去,污物虽能玷污水的身躯,然而经过蒸发、重新凝结之后,水总能荡涤污垢,依旧回复它那始终纯洁的本质。

人生要像水一样执著。水有着非凡的耐力和毅力,不管是流淌在小溪还是江河,有着百折不饶、不入大海决不罢休的明确目标和坚定意志。即使是涓涓细流,也总是默默向前,永不回头。它坚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高山峡谷,当遇到岩石与暗礁的阻挡时,它总是理智地选择分流,并迂回包抄,最终越过层层障碍。没有直线,就走曲线;没有机会,就积聚能量。水是平静的,但它蕴涵着巨大的能量,一泻千里,如万马奔腾,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流水知道,通往大海的路径并非只有直线才可以到达,尽管坎坷曲折,但永不停息自己向前的脚步,直到最终奔腾入海,唱出生命的澎湃与颂歌。滴水穿石,这是水的执著与孜孜不倦、坚韧不拔毅力的又一突出表现。 

人生要像水一样奉献。水无处不在,万物生灵都离不开它。但是,水利万物而不争,从不居功骄傲。水从不患得患失,不抱怨,不叹息,不在乎自己生存的形态,不计较自己所处的地位。水为滋润万物的生存生长,甘愿被吸收、被蒸发、牺牲自己而无愿无悔。即使被冻成冰,也会怀揣着火热的心,等待春暖花开的季节。即使是变成云,一旦时机成熟,也要义无返顾的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是水写给大地的抒情诗;那看似无情无意的冰雹,是水渴望重回大地心灵的燥动;那暴雨倾泻,是水一心向往大海的激情;那雨后的彩虹,是水舒心和灿烂的笑容。 “水性扬花”,这是某些人古老的偏见。“水往低处流”,它总是这样谦虚的严格要求自己。遇深壑而充盈,前仆后继,停顿而不停滞,不断地流淌、汇聚、流淌,凝聚厚度与深度,蕴蓄希望,一往无前。

格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自古人类信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哲理。其实,这是人性的弱点,水性的美德。我要说:“当我们想做将军的时候,首先做好一滴水如何?”因为,每一位将军的身边都需要千万个士兵,就如浩瀚的海洋是由一滴滴水组成。

我身边的人

500字 六年级 写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都有自己行内的名人。对于我来说,有成就的人并非名人,对人民、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算名人,如我身边的一位劳动模范、工作标兵——呼秀珍。

呼秀珍是位老师,工作30多年来,坚持修改教育之路,向45分钟要质量,变备教案为备学生,让“死教材”变活,让学生积极参与。

呼秀珍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她的班上有人父母双亡,她便在学习上帮助,在生活上也关心照顾,使学生感到了浓浓的母爱。在1985年冬天,呼秀珍去彬县赛教时,认识了一个叫王昭的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两个月后,呼秀珍得知这个女孩的父亲不幸去世了,便立即写了一封长信安慰她,鼓励她好好学习,从此,她们俩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写信鼓励她发奋学习,走上自强之路,一转眼十年便过去了,王昭去意大利进修时看望呼老师,尽管十年未见,但呼老师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并高兴地告诉大家:“这是我彬县的女儿王昭。”……

呼秀珍家里并不富裕,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几件陈旧家具,然而在月工资只有32元时且在有两个孩子的重担下,捐了40元给安康灾区,34年来,他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捐了多少线,她自己也说不清了。

“教书育人德为本,德的核心是爱字,”这是呼秀珍说的,他也这样做了,桃李满天下,把更多的母爱给了学生。呼老师做了那么多奉献的事,是个多么伟大的人啊!

六年级:王尚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