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萧红故居
萧红——我最敬佩的女作家。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顿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人,怀着寂寞的心情……”我仿佛看到她正抚案想着,她那坚苦岁月里度过的那段幸福时光,写作留下真迹,得以明证。
我又随着“心书一页页”来到西阁门,看到萧红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父亲的合照,以及她乡村生活时所用的物品,“百宝盒”勾起她母亲先世,父亲逼婚的愁楚,心底的痛苦回忆。也许,女作家有此经历才有此才思……我内心又不停地问,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经历……
后院呈现一片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景象。我慢慢走在小路上,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景象呈现出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样样都有的“大花园”,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如果此时活在世上的她又在回忆起什么呢?她忆起小时候与亲爱的爷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吗?看着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吗?一起背古诗,品词析句……当我吹落一朵蒲公英的时候,仿佛感知到女作家如何积淀了写作素材;当我追赶一只从花丛中飞过的花蝴蝶时,仿佛感触到女作家文学的思绪如何自然地飘逸而奔放起来。在她童年的乐园里,我也找到了欢乐,悄悄许下了心愿,愿不同时代的我也同样有才华,文采飞扬。
她昔日的成就,往往又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爱与恨。在重重困难下,走投无路时,萧红还是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经历苦难的生涯。从此,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朋友,几度去北京求学、写作,“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一支笔陪我走天下。”“萧红坚苦奋斗出来的结果——鲁迅眼中最优秀的女作家。”萧红的人生是悲剧,31岁病死香港。她用笔写尽人生的“死路”与“活路”。《生死场》、《呼兰河传》是她最经典的两部悲剧小说,她的深度,她的才华,令人折服。
我带着《萧红研究》、《萧红评传》等五本书,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感悟到敬佩萧红,更应研究萧红性格、精神、意志。融合贯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游葫芦岛
在假期一个晴朗的下午,在爸爸的领导下我们开开车前往葫芦岛,在我呼呼一觉三个小时后就到了向往已久的葫芦岛。
兴奋的我第二天清晨很早就醒了,拉开窗帘向外眺望,太阳才露出小半边脸像背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想上升,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看着看着他们都醒了,大家吃完早点换上泳衣狂奔向大海几个蛙泳动作我潜入水中,1秒,2秒,3秒,我默念着最终30秒后我伸出了水面,这一举动着实把他们吓了一跳。“我触摸到了小鱼”!大喊道,于是我们一家人开始比赛捉小鱼,不一会我的泳帽里就装满了小鱼,“还是把他们放了吧。”妈妈说道,看着他们渴望地找着出口,祈求一条生路地样子,我们又都把它们归还给了大海。就这样,欢声笑语,比赛游泳,水中嬉戏,一天过去了。
晚上的大海有些独特的感觉,神秘,宁静,甚至有些恐怖,玩累了得我们围坐在沙滩上聊天,听爸爸讲他原来在海边捡一些海螺螃蟹之类的东西被螃蟹回头一下就钳住了,急中生智他竟然咔嚓一下把螃蟹腿咬了下来,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也挺妈妈奶奶讲一些他们年轻时的对大海的憧憬,温馨的气氛难以忘怀。
天上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又是一天的清晨,我看到了海于天交接的地方,远处是那么的浑然一体,过一会退潮了人也越来越多,起初我不明白为什么,看到他们在海边捡东西我明白了:原来退潮后岸上会留下许多贝壳。
结束了几天的游完后我们该回去了,心中很是恋恋不舍,大海,让人无限遐想的地方,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的地方。它也记载了岁月更迭的变化,我不得不想说:我爱大海,更热爱充满魔力的大自然 !
相关推荐
-
谈萧红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鲁迅先生口中那个“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作家萧红是渴望自由的,1934年9月,萧红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生死场》,小说中萧红借生与死,以此讨论人们在命运的边缘应该如何生活、应该如何面对自然的或者非自然的生与死。从《生死场》中,我们不难看出萧红是非常渴望精神自由的。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幸免,但是我们要用平常心来对待。《生死场》发表后在文坛一度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因此一举成名,文学成就势不可挡,鲁迅也赞美道:“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生死场》一度轰动了文艺界,被誉为中国文学难得的收获,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说明萧红的文学功底是不可估量的,她是一个真正的博学多才的女作家。作家萧红在去世前,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在小说中,在萧红笔下,她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当属祖父和后花园。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所写的,与祖父的故事和情感记忆,像一股温暖而活泼的泉水,流淌进读者心里,传递给我们一种纯美的生命体验。萧红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从父亲那里又得不到父爱,可是从祖父那里,她得到了温暖和爱。所以她在文中体现了对“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是的,这世界,必得有爱,才能有温暖和幸福的人生。读了《呼兰河传》,我们又不免同情起作家萧红……作家萧红是不幸的,不管是她的童年时代,还是成年以后。但是萧红又是伟大的、顽强的,她从不向命运低头,萧红用她坎坷的一生告诉了我们,虽然穷困、奔波,她却并未颓然倒下,反而顽强地挺立着。她说:“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是我可以决定怎么活。”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作家萧红可以说是,英年早逝。但是她在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近百万的优秀作品,她写下的作品将会流芳百世,世世代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家萧红将永远活在我们读者心中!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游红顶商人之故居我十四岁的时候,和母亲外公来到杭州的元宝街游览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这么大的一片地却局促于一狭长古巷中,元宝街两头低而中间高,像是元宝状。平常的人根本不知道此为清代首富的宅邸,从此可见胡雪岩的深藏不露。高墙大院,墙高约三丈许。白墙、青瓦、灰砖,极为干净。朝里面走,到了他的居室,其窗皆为彩色玻璃,每窗颜色必不相同。至于光下,呈五彩斑斓状。清代家中有此物真是富贵至极。居室也是青瓦白墙,年事已久却依然洁净有光。两侧都有梨木走廊,深邃宁静,幽香典雅。甚至可以闻见淡淡的梨花木的香。屋内都是红木漆具,桌铺笔墨纸砚,柜摆瓷器玉器,墙挂诗词书画,陈设极其考究,无品不精。每个物件都是精雕细琢,书画也都是出自大师之手。无论步行时,还是站立时,屋里屋外都可以感受到他家那浓重的华贵气息。我感叹其聚财之多而,便观之而去。继续向前,像窄巷迷宫一般,是走廊,同样的梨花木,都散发着陈年的香气。走进去像走进了森林,若不是有标识,既有迷路的可能。据传说胡雪岩妻妾成群,用人有几百个,所以屋室大而繁复,明廊暗弄,刚进去像进入入迷宫一样。楼高都二层,正好比外墙矮。大概是怕人见其妻多财大而招来祸端罢。复向前,乃是芝园。如苏州园林一般。庭院天井、假山怪石、流水小桥、朱扉紫牖、精雕门楼,回旋暗廊。使人如入一回旋之阵。树木假山环绕,亭台悬于其中,亭中雕梁画栋,清风穿堂。园内水皆青绿色,鱼若睡眠状悬于水中,用树藤轻触水面,而又轻快游去。垂柳或悬于水面之上,或稍稍浸于水中,若含笑状。其园林打造十足用心,步步为景,面面为画。十足的御花园,更十足想那精雕细琢的园林。胡雪岩故居布局精巧奇特,选材用料都是珍品,甚至可媲美于皇宫。人们都说“富不过三代。”红毛商人富一代未尽矣。650字 初三 记叙文
-
故居故居记忆中的故居,已空无一人,印象却也模糊……从我记事开始,每个周末,爷爷奶奶总会带我去二十多里外乡村的故居。那是由石块垒成的几间石房,外覆一层薄水泥,随着时间的久远,早已脱落不少,露出青灰色的石骨。据爷爷说,这几件老宅,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我们的先辈,全靠着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完成的,经过不断修葺,才保存如今。那个时候,我最喜欢从杂物房里拿出一个缺了一角的木凳,一把锈迹斑斑的钢镰刀。坐在院子的小块田地便,用镰刀挖几棵野菜,或在松软的泥土上刨坑梗出几个小坑,向爷爷索要几棵杨树的种子,买入,再灌以一桶水……那时,还有几乎邻居,和邻居家放养的羊……那个时候,每周末回到老家,便是最幸福的一件事。随着时间的腿与,爷爷奶奶日益老迈,前往故居的次数也日益减少,但仍是每年坚持回去一次,放两挂鞭炮,除除草,贴上对联。年复一年。或许,随着我的长大,从小生活在充实的我,已然厌倦了充满乡村,泥土的气息,不愿再前往那破旧不堪的故居。甚至直至今年春节,我已经三年未踏入老宅大门一步。今年春节,除夕那天,我终于还是拗不过爷爷,细想也是无事,便一起回到老家。大门的木板,有了几道深邃的裂纹,门廊的上顶,结满蛛网,漏雨的原因,还有几片暗绿色的青苔附着着。爷爷拿出早已写好的福字和春联,用面粉做成的胶浆,贴在门板上,一点一丝细细抹平。门前往年留下的火红的鞭炮碎屑,已然变成暗红色,一年年堆积着,却始终无人清理。。走进大门,田中的野草在无人打理的情况下,长度长到一尺由余,更有甚者,超过两尺,没过小腿。杂物房里放置的,还是那只缺掉一角的木凳,和那把锈迹斑斑的镰刀,物是,却早已人非……屋舍十几年为有人居住过,除却每年在门板贴上红纸写成的福字和春联,一层覆着一层,一年掩过一年……十几年积攒下来,形成很厚的一层。不知不觉中,我仿佛收到一股缥缈的召唤,拂开扇扇斑痕满满,竟是沧桑的门,扑去灰尘和蛛网,静静停留……贴好福字,锄遍田中野草,在大门外,让放两挂鞭炮,再次堆积在门前的土路上,在风雨和泥土的侵蚀下,逐渐化为虚无……颇有些花锄葬花之意。我仍站在门前,细细体悟时间的变迁,海田之沧桑。原有的几户邻居,仅还有一户古稀有余的老夫妇,只是,却连那几只白羊,也不再放养。年轻人,又怎肯留守在这荒僻的农村?都前往富饶的城市,追求永无满足的功名,利禄。或许早已被蒙蔽了双眼,忘却了本心,忘却了文化的传承,忘却了忠、孝、仁、义、信,忘却了沧桑的故居……不忘本心,才有可期之未来,方有“人”,便成“家”。今年春节,故居老宅,再添一抹火红……1000字 初三 散文
-
主席故居三间草屋盘真龙,二口荷塘聚仙风。乱世妖魔欲倒海,主席诗成妖魔完。唤起民众重抖擞,复我华夏光辉篇,挥手高天扫阴雾,神州从此日月换。50字 初三 诗歌
-
梨花飘萧春去冬来,雪似梨花雪愈美;冬去春来,花里藏雪花更香。——题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一 孩提弄雪,雪乃天赐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喜欢雪。记得那时最喜欢堆雪人、打雪仗。滚一大一小两个雪球,用冻得失去知觉的手指将两个雪球摞在一起,戳上两个眼睛,再找个小巧的胡萝卜当作雪人的鼻子,最后把自己头顶的帽子“送给”雪人,轻轻蹲在它的脚边,等到爸爸拿着相机“咔嚓”一声,就算大功告成了。小朋友们围着堆好的雪人拍手唱歌,又不知是谁攥了一捧雪,直扣在我的后脑,脑后一凉,于是一场雪仗拉开了序幕。记得儿时总写,“雪球包裹着欢乐在小朋友们之间滑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是啊,那时的雪,是玩具,是欢乐,是冬爷爷送给我们的盛大的礼物。然而不知什么时候起,雪从我的脑海与记忆中淡去了。直到那天,坐在教室上课,享受着空调吹的温暖的热风时,突然有人高喊:“下雪了!”同学们一齐望向窗外:雪,是的,就是雪,多年未见的如此盛大的雪,正飘飘扬扬。对啊,盛雪,我们三年未见了。二 朦胧缭绕,万里飘萧啊,那雪!一下课,一群北方的、十四五岁的少年蜂拥挤出教室,在走廊的扶手边,自觉地齐齐站了一排。我伸出双手接那飘落的雪花,掌心化雪,沁心凉。向远望,蒙蒙之雪一粒粒一颗颗地在空中舞动。那漫天的雪啊,似雾梦幻,似雨晶莹,似风柔软,似花盛开。它们轻得很,风一吹就改变了方向,近一点的雪几乎是自下而上飞的,直扑向我的脸。那一滴滴的雪触碰面颊即刻化为水珠,凉凉的,润润的,使我燥闷的心瞬间释放。它们密得很,错落不一却又整整齐齐地瞬时落下,漫山遍野,覆了屋顶,盖了树丫,还是不停下。整整一天,漫天的雪,雪光缠绕,雪飘萧。体育课时同学们一窝风冲向白皑皑的操场,在鲜为人至的深处留下独属于自己的一串脚印。看着身边的同学攥起一把把雪,狠狠地互相砸。独吾静静捧雪,一吹,一扬;雪散,雪落,随着来自千里之遥的天上的雪花一起,落回地面。雪花撒在我的鬓角、我的眉梢、我的鼻梁,如一场盛大的宴会,飘下满天晶莹。喜欢让雪花直直地落在身上——喜欢让眼睛直直地望着雪花——喜欢那浪漫的,大雪飘萧。三 易眸回首,妙语琼香漫天的雪,望着望着,竟似看到了漫天飞扬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那树梢,点点滴滴挂着白色晶莹透亮,不正是梨花吗?小时候初读这句诗的时候,总觉得奇怪,明明写雪,为什么偏要说梨花呢?只是那时看的雪,只是雪球,是雪人,而从不是雪花。雪花,雪花,雪如花。如花晶莹,如花飘渺,如花散落,却更盛、更美、更贴心。“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看,那雪是多么似极了花。春天委实到得太晚了,那么就让雪代春花先在树梢上舞一曲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雪是友情的寄托,承载相思,承载惦念。大雪纷飞的清晨,告别知己,让雪一路送他,让友情万古流芳。“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能磨砺意志,在一场场飞雪、一次次跋涉中奋起,你会闻到更香的成功的味道。雪是诗人们的宠儿,他们爱雪,更珍惜雪。是啊,那如琼如玉的雪花,叫谁看了不心生震撼呢?四 三年逢雪,日赏梨花转念到现在,上次见这盛雪,应是三年前吧!只不过那时眼中的雪,远不如今日的美与亮。或许是太久不见,心生思念了。同学们回到教室,许多人手里还攥着雪球,用那通红疼痛的手使劲一抛,雪球砸在他人身上,球裂,雪散,降地,融化。同学们在笑语盈盈中你一脚我一脚地踩在地面的雪水上,一摊乌黑。雪,带给了我们快乐,而我们,又何曾珍惜过它?肆意排污、汽车尾气、乱砍乱伐……是我们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或许雪怕受折磨,时隔三年,才降落人间,然而我们的表现,会让雪花留恋吗?明年、后年、大后年,雪还会再来吗?五年、十年、二十年后,雪还会再光顾吗?这曾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还会见到雪花吗?是雪,还是泪?又或许雪以另外一种方式无意间早已日日与我们相逢。满树的梨花、飘香的汁蕊、弥漫的芳馨,是雪的寄所吗?它们承载了雪花,继承了雪的晶莹、雪的浪漫、雪的可人。我想,等我长大,一定会栽种满院儿的梨树,让那些找不到家的雪,有花安身。然而,花变美了,那曾经的雪呢?真正的雪呢?大雪飘萧的盛况呢?或许,当我不再看到雪花,当我的后代不曾看过雪花,当他们问我,雪是什么,我会指着满树梨花说,“看,雪在这儿呢!”哦,雪,原来你在这儿呢!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
萧红作品集《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生死场》(长篇小说)《商市街》(散文集)《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萧红散文》《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长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篇小说)150字 二年级 叙事
-
萧红梦我是一名萧红中学初一的新学生,当我第一次走进萧红中学的校门,就被那教学楼那“萧红中学”四个大字所深深吸引。班主任徐老师对我们说,他的萧红梦是带领我们初一。十一班天天向上,成为学年组最优秀的班级,王校长在开学仪式上对我们说,她的萧红梦是让我们学校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完善,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学生。那么我的萧红梦又是什么呢?萧红中学是以革命女作家“萧红”而命名的学校。萧红是一位爱国主义思想的女作家,她反对内战,为祖国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她所就读的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就是我们现在的萧红中学,为了怀念萧红,以她为榜样,能教出更多向萧红一样德才兼备的学生们,所以改名为“萧红中学”。我们萧红中学的校训是:“崇文尚德,明辨笃行”。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要用行动去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萧红人。我的萧红梦是在四年的中学生涯中认真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听好每一堂课,用我的行动去证明我是一名坚强不懈,德才兼备的萧红人。习主席提出了“中国梦”,也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而我的萧红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只有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萧红梦!中国梦!小的萧红梦却意义重大,大的中国梦却由许多的小梦想而组成,我要先实现我的萧红梦,长大后,为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500字 初一 状物
-
我眼中的一幅画——萧红故居我眼中的一幅画----萧红故居这是萧红故居。这是一幅画,这幢房子是青砖黑瓦,有三间房子,窗户是木头的。萧红小时候就在这儿和她的祖父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且萧红也拥有了一个快乐而又金色的童年。就在房子的前面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有许许多多艳丽的花朵,花朵有红色,黄色,紫色……,各种各样的颜色,仿佛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草坪上还有许多树木,绿色中带着一丝对大自然的赞叹。春天之时树木都焕然一新,当我走过去用手抚着树木,我感觉到我好像与树木沟通似的。房子两旁长着挺拔的大榆树,好似两把可以遮风挡雨的雨伞。就在房子后面有一个特大的﹑特漂亮的大花园。里面有玫瑰花﹑郁金香﹑向日葵﹑水仙花……我最喜欢向日葵,因为每当太阳升起之时,金黄色的花朵就像一张张笑脸一般在那儿笑着。花园里还有蜻蜓﹑蝴蝶﹑蜜蜂﹑蚂蚱……夏天,蜻蜓在水池中轻盈地跳着舞,而蝴蝶就成了蜻蜓的舞伴。蜜蜂圆嘟嘟的,像一个毛绒绒的毛球似的,在花朵中采花蜜辛勤的劳动着。我还听到树上的鸟儿在唱歌,抚摸着犹如婴儿般娇嫩的皮肤,让我也迫不及待得想跟它们说话!!!故居中“装”着她金色的童年,深刻的回忆,使我们也想在萧红得故居中度过我们的童年,享受那种自由的感觉!!450字 初一 记叙文
-
萧红的简介萧红,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50字 四年级 写人
-
游西施故居浙江省诸暨市诸暨市实验小学六(1)班丁?在万里晴空,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和姐姐一块去西施故居游玩。一进西施故居的大门,一眼就可以看到碧绿的红粉池,池中莲叶田田,远远望去池中绿油油一片,走近细看,荷叶更加显得婀娜多姿,上面盛开着洁白的莲花,风一吹来,湖面泛起了一道道迷人的微波,水中的景物也随着微波一会聚拢,一会儿扩开,一会儿缩小,水中的莲叶也随风晃动,像在点头问好。露珠聚集在莲叶中心,像珍珠似的晶莹透亮,用手轻轻摇动莲叶,露珠便滚来滚去,一不小心,珍珠跌了下去,跌成了许多水珠,一头钻进水里,不见了。据说以前西施就是对着红粉池梳头的。我和姐姐绕过红粉池,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经过壁画、长廊后便来到了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塔前。进入塔中,顺着盘旋的楼梯走上塔顶,顿时,一阵阵凉爽的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顶上一共有四个窗子,从每个窗子眺望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西施故居的景色尽收眼底:下面,郁郁葱葱的树木闪着绿幽幽的光芒,像在歌唱着一支美丽的曲子,各种古楼也依次展现在眼前,风景好不美丽。下了古塔,我和姐姐又去看了西施殿和百年古树等景物后便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已多次浏览西施故居,那充满着神韵的美,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指导教师:袁绯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谈萧红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她是鲁迅先生口中那个“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作家萧红是渴望自由的,1934年9月,萧红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生死场》,小说中萧红借生与死,以此讨论人们在命运的边缘应该如何生活、应该如何面对自然的或者非自然的生与死。从《生死场》中,我们不难看出萧红是非常渴望精神自由的。生老病死,没有人能幸免,但是我们要用平常心来对待。《生死场》发表后在文坛一度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因此一举成名,文学成就势不可挡,鲁迅也赞美道:“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生死场》一度轰动了文艺界,被誉为中国文学难得的收获,成为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说明萧红的文学功底是不可估量的,她是一个真正的博学多才的女作家。作家萧红在去世前,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在小说中,在萧红笔下,她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当属祖父和后花园。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所写的,与祖父的故事和情感记忆,像一股温暖而活泼的泉水,流淌进读者心里,传递给我们一种纯美的生命体验。萧红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从父亲那里又得不到父爱,可是从祖父那里,她得到了温暖和爱。所以她在文中体现了对“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是的,这世界,必得有爱,才能有温暖和幸福的人生。读了《呼兰河传》,我们又不免同情起作家萧红……作家萧红是不幸的,不管是她的童年时代,还是成年以后。但是萧红又是伟大的、顽强的,她从不向命运低头,萧红用她坎坷的一生告诉了我们,虽然穷困、奔波,她却并未颓然倒下,反而顽强地挺立着。她说:“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但是我可以决定怎么活。”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作家萧红可以说是,英年早逝。但是她在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近百万的优秀作品,她写下的作品将会流芳百世,世世代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家萧红将永远活在我们读者心中!800字 初中 记叙文
-
《生萧红读本》读后感《小学生萧红读本》读后感这本萧红的名家读本格外好看,尤其是她的写作风格,使我像是在和一个充满童真的小孩子一起玩耍一样。《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写了在萧红幼年时最难忘的两方面内容——祖父、园子。萧红小时候家里有个园子,成了她和祖父的天地。院子里有各色的昆虫,一棵神奇的大榆树和各种各样的蔬菜。在园子里,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那里的她和祖父也都轻松自在。萧红童年的天堂在园子里、在自然中、在无拘无束的天地间。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幸福的乐园!以前奶奶在别处的一个小房子,那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奶奶的房子在一楼,有个小院子,背面有座大山,我隔三差五就忍不住去奶奶那儿。奶奶那儿是我美食的天堂。我一去奶奶那儿,奶奶就给我做好吃的,最好吃的是炸虾片和烤土豆片了,那香喷喷的味道直在饭厅里打转,使我总是赖在那儿不走,也不知为什么奶奶做的总是那么好吃,一定是奶奶抓了只馋虫放在我肚子里,按时向她报告我今天又想吃什么了。奶奶那儿也是我游乐的圣地。别看那儿是奶奶家,可也有专属我的乐土,窗台就是其中一部分。我从厨房拿几棵大蒜种在窗前,不几天,被水泡着的大蒜就发芽了!一丛丛一簇簇的蒜芽把整个望向后院的窗装扮得绿油油的,又像是一个创意十足的画框,把后院这幅美丽的油画收在其中。后院是我的大本营,那里种着许多瓜,南瓜、倭瓜、丝瓜,样样不少,它们弯曲盘绕的蔓挂在铁丝围栏上,真是有几分懒惰,不自己立住,偏要别人支着。还有一棵樱桃树,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只有七月份能结出几个红红的小果子,水灵灵的,甚是可爱。最令我难忘的是我的小狼狗“花花”,我把它抱回来的时候,才一只鞋那么大。白天我一上院子里,它就又摇头又摆尾的,使劲讨好我。过了几天,我才发现它的乖巧是装出来的。晚上是它最调皮的时候,一到晚上,就上这家转转,那家望望,好像把整个后山下的空地都当成了自己的家。合上萧红的书,我发现太阳在童年的园子里是特别大的,我童年的太阳在生命的园子里也是特别大的、特别暖的、特别美的!800字 小学
-
近代文学家萧红的简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萧红及其作品。一、人物介绍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二、文学作品《跋涉》(小说、散文集)与萧军合著,1933(自费出版)《生死场》(中篇小说)1935,上海容光书局;1980,黑龙江人民《淌薪帧?散文集)1936,文生《桥》(小说、散文集)1936,文生《牛车上》(小说、散文集)1937,文生《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1940,上杂《萧红散文》1940,重庆大时代书局《回忆鲁迅先生》(散文)1940,重庆妇生活社《马伯乐》(中篇小说)1941,重庆大时代书局《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1,上杂1954,新文艺;1979,黑龙江人民《手》(小说)1943,桂林远方书店《小城三月》(小说)1948,香港海洋书屋《萧红选集》(中、短篇小说集)1958,人文《萧红选集》1981,人文《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萧军辑,1981,黑龙江人民《萧红短篇小说逊1982,黑龙江人民《萧红散文选集》1982,百花《萧红》(中国现代作家选集)1984,人文《萧红代表作》(短篇小说集)1987,人文三、世人评价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萧红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爱折腾,不愿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惨的、短命、穷困、奔波,她从十九岁离家出走,这一走便再没回头,中间只辗转回去过一次。800字 初中
-
游吴承恩故居吴承恩,淮安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家喻户晓,名扬中外。吴承恩的故居,作为淮安人的我,怎能不去看一看呢?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位于古镇河下打铜巷的吴承恩故居。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吴承恩故居是由故居主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部分组成的。总占地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20平方米,由63间房屋和许多亭台轩阁,假山池塘所组成的明代风格的园林建筑群。”穿过一片苍翠的竹林,我们来到了吴承恩故居的正厅。厅前廊柱上的.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它高度概括了吴承恩一生的文学成就和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厅正中安放着一尊头像,是专家根据吴承恩的头颅骨和明代人的装束复原的,科学地再现了吴承恩生前的相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塑像中,只有这一座是根据逝者的头骨“复原”而不是根据想象创作的。头像面部肌肉略显松弛,但精神矍铄;神态略显冷峻,显示出他性格倔强和一种与世俗抗争的精神;颦眉凝神,好像已经与他笔下人物一起遨游在神话的境界中。接着我们跟随导游来到《西游记》的诞生地——吴承恩爷爷的书房。那书可真多啊!书架上摆得满满的,一排排整齐地放着。仔细端详这些书,虽然还很平整,但边沿已经破了,已经昏黄的不成样了,里面密密麻麻地批注字迹依然清清楚楚,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着看着,我眼前浮现了吴承恩爷爷勤奋专注,昼夜操劳,笔耕不辍的样子。吴承恩爷爷就是这样勤奋而广集搜寻,执着而厚积薄发,终成举世鸿篇巨制——《西游记》。我们又先后参观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美猴王世家艺术馆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最后来到故居的后花园,阵阵清风裹着芳香吹得我久久不想离开。休息了好一会儿,我们才依依不舍地“打道回府”。这次游玩,我不仅了解了吴爷爷伟大的成就,还为我是淮安人而感到自豪。800字 高一
-
游蒲松龄故居清晨的余雾仍停留在空气之中,深吸一口气,迈开愉快的脚步:向快乐进军!学校教学楼前的小广场上,早已聚集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们。他们时而检查自己带的预备品,时而互相商谈交换食物,但无论他们做什么,脸上的笑容都清晰可见。“同学们集合,排队上车。”伴随着领队老师的指挥,我们带着期待的笑容和愉悦的心情走上宽敞的客车。就让这车,载满我们的欢快,去瞻仰蒲松龄爷爷的故居吧!“呜呜——”客车唱着带劲的号子,开在平稳的大路上。抬手拉开窗户,“呼呼”的风便涌了进来,抚摸着我们期待的小脸,抚平我们急躁的心。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田,与湛蓝的天交接在远方的边际;一排排的柏树在风中翩翩起舞;清澈明亮的河流向远方延伸……一切显得都是那样的静谧于美好!过隧道,穿树林……想很多小说里写的那样:经过无数道不同的风景,终于迎来站点的曙光。猛地一下车,柔和的风便迎面打来,深吸一口气,空气中的芬芳便钻入鼻腔之内,令人一时陶醉。略略的整理一下行囊,或背、或提;在拍打几下衣袖或裤脚。总之,要用自己最好,最精神的一面来欣赏伟人蒲松龄的故居,他曾经洒下汗水的地方。怀抱着对新物质的好奇和新鲜感,我们终于走进了蒲松龄的故居,走进了蒲松龄,那个中国短篇小说第一人。在主参观厅内,我通过一幅幅画、一本本书、导游的解说,我对蒲松龄有了一些更深层的认识,总体概括为:平凡中的伟大。但当自己走进蒲松龄生活了59年的卧室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真正的明白、真正的体会到伟大二字!低矮的房梁、古老的书架、破败的被褥、陈旧的衣箱……一切的一切,都在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蒲松龄生活的艰辛。但就是这样艰辛的环境,诞生了那样的大师,那样伟大的传奇!蒲松龄的小说中都见鬼狐怪。伟人,你要御风而去,人广漠之野,乌有之乡。然而,既没有天梯,又没有羽翼,多少挂碍,多少牵绊,不得已让人世留住了骸骨,留住了坟墓,留住了传奇,又岂能留住那无以羁縻的一缕魂魄?积雪粹白,谁能通书一纸?西风狂悲,我要强求一醉!平凡铸就伟大,伟大造就传奇!您用平凡的生活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周村城北中学初二:王若兰800字 初二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