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馆
“起来,不愿做……”雄伟的国歌声在天安门广场响起,全国人民都瞻仰着这一天,祖国的七十华诞。如今的中国,重新以一个世界大国的身份屹立在亚欧大陆的东方。
这不禁又让人想起了20世纪初的那个积贫积弱,被欧洲列强瓜分的旧中国。众所周知,是孙中山先生组织的辛亥革命改变了这一切,创造了民主的开端,终结了统治了中国达四千年久的封建制度。记得一位美国的著名历史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曾经将三个事件称之为“影响中国的三个转折点”,分别是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公元新中国共和国成立,可见辛亥革命的重要性。
而武昌起义又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正是武昌起义的成功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响应,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了坚硬的奠基石。
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厅,一进门就看见了一块大约有一米高的石头,是20世纪初武汉的原件,上面刻着五个字“大法国租界”。大家一看到这五个字,顿时怒火横飞,这五个字上似乎都隐隐约约地透现出了西方侵略者傲慢、肆无忌惮的狰狞面孔。
武昌起义的成功离不开五个月前四川的保路运动。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政府将四川铁路收为国有,接着又马上出卖给了外国。于是四川人民纷纷奋起反抗,清政府不得不将武汉军队调去镇压暴动。此时武汉十分空虚。
1911年10月9日晚,由于革命派的炸弹在俄国租界不巧爆炸,暴露了革命派的意图,导致起义提前举行。10月10日晚,吴兆麟趁着夜色,率领新军工程第八营,从“起义门”进攻武器库。顺利拿到武器后,他们马不停蹄,朝湖广总督府赶去,并与城外的武装力量汇合。起义军很快就攻破了湖广总督府,而可怜的湖广总督只好从水路仓皇而逃。我们大家都看呆了:如此干脆利落,就好像是彩排了几十遍的表演,不愧是说干就干的革命成员!
可是,清政府马上得到了这个消息,派冯国璋率兵南下。
我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革命能不能成功呢?武汉会不会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呢?一定要快呀!抵挡住清政府的临死反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情况,大将黄兴从香港辗转来到前线,指挥战斗。从当时的彩图,我们可以看出,武汉人民十分拥戴这位大将以及大将率领的起义军,清政府真的到了山穷水复的情况了。最终,起义军以丢失汉口、汉阳的代价守住了武昌。这不仅为其他地区的革命派提供了足够的信心,还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辛亥革命席卷全国,最终,清政府灭亡。
武昌革命不仅让我重新走进、回顾了那一段艰苦而又灿烂的时光,让我见识了革命先烈是如何为了国家赴汤蹈火,也让我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像革命先烈一样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奉献!
家乡的母亲河
我的家在桐城。桐城有座龙眠山,山下有条龙眠河,它是我们的母亲河。我喜欢这条母亲河。
龙眠河四季景色优美。
春天,龙眠河边的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柳树将它那长长的发辫儿垂到河中,微风轻拂,柳叶翩翩起舞,在岸边的人也情不自禁地伴起舞来。
夏天,翠柳更茂盛了,小木桥上的人们有的坐在凳子上休息,有的急匆匆地走过,还有的则握着鱼竿儿钓鱼。夜晚,蝉鸣蛙唱,仿佛在演奏着美妙的田园交响曲。桥下粉红的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迷人,让人陶醉,流连忘返。
秋天,五颜六色的菊花争先恐后地开放,红的热烈,白的淡雅,黄的温馨。在河岸两旁的草地上,一棵棵树的叶子变黄了,如同蝴蝶飞舞一般慢慢地地落下来。忽然,眼前一片绿,一朵朵金黄的小花点缀着一棵棵绿树,原来这是桂花树,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
冬天,不少河流被冰雪冻住了,而龙眠河没有被冻住。正因为它一直奔腾不息,才不会有被冰雪冻住的命运。这奔腾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难道我们不该学习吗?
我爱家乡的龙眠河,它不只是一条大河,更是所有桐城人、整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它是一条龙!
相关推荐
-
辛亥革命中国历史悠久,发生的事情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的数不清。其中最亮最亮的一颗就是辛亥革命。在民国前几年,知识分子们和革命的参与者对辛亥革命的成就有较高的评价。孙中山在1921年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的信中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1920年代以后的国共两党,则对于辛亥革命有了较高的评价。辛亥革命是现代中国史的起点,是中国能发展成民主及现代的国家最重要的关键。而共产党虽然认为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只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主张,没有建立共和体制,更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和深刻的社会革命,来达到平均地权的主张,而是在列强的压力下,与代表旧势力的袁世凯妥协,把胜利果实拱手相让。但同时又认可辛亥革命是个具有阶段性成就的革命,为后来进一步革命奠定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又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然后,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最后,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当我们在美丽的公园里嘻戏、玩耍的时候,多曾想起过那发生在几千年前的事情,又多曾想起过那为了建设新中国而牺牲的那些勇士们。虽然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为革命献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吧!为了将来,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900字 六年级 叙事
-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我们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化,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帝国的封建主义,而被称为“中华民国之父”的孙中山就是这次战役的重要人物。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的时候曾用名中山樵,孙中山之名便由此而来。他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没有鞋穿,没有饭吃。童年时代的艰苦生活使孙中山对农民的悲惨遭遇感触很深,也使他萌发了自由、和平、博爱的思想。小时侯看到姐姐缠小脚的痛苦,开始产生了对社会制度的怀疑和不满,也渐渐认识到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腐朽;青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战斗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1911年10月10日晚7点左右,金兆龙、熊秉坤的第一枪揭开了武昌起义的序幕。起义发动以之后熊秉坤等率众直奔楚望台军械局,把守军械局的工程营士兵顿时纷纷加入到起义队伍,起义士兵的战斗力和信心越发得到加强。经过一夜的战斗,到11日拂晓,武昌早就被革命军全部占领了。11日晚和12日早,汉口和汉阳新军也发动了起义。武汉三镇全部为革命军所占领。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湖南、陕西、山西、江西、上海等10多个省市一个接一个的发起起义,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各地迅速瓦解。因为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前的黄花岗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也同样惊心动魄年初,孙中山亲自去欧美各国华侨中募集起义经费,购买武器。黄兴组织了一支800人的敢死队,做为黄花岗起义的中坚力量,并在广州设立了40处秘密机关。4月27日下午5点30分,黄兴在广州小东营起义指挥部召集军队,做好起义部署,然后率130余人直扑两广总督衙门。起义军一把火烧了总督衙门。敢死队冲出后与清军大队人马相遇,展开了激烈的战争。黄兴右手负伤断了两根手指,仍旧坚持指挥战斗,用左手打枪。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的一筐炸弹边冲锋,边投弹,所向披靡。许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经过一昼夜的战斗,起义队伍伤亡惨重,被迫退出战斗,起义失败了。这次战斗中,革命党人共牺牲100多人,收敛到尸体72具,合葬在广州黄花岗,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历史,记住这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革命吧!9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站在它的面前都是渺小的,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历史,历史是人民一般回忆的方式,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以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光辉业绩,弘扬战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热诚,光大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历史留个了我们太多的回忆,有耻辱也有荣誉,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光荣,带给我们的遗迹太多了。一百多年来,国人对于宪政的追求,未尝隐匿,无需害羞,只要阳光照得到,就必定反射再人间,正如孙逸仙尝云: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又正如毛泽东所言:这不是阴谋,这是阴谋。所以那些遍布于全过各地的中山路,就其寓义来说,其实叫人民路更加贴切,宪政着,人民通向理想祖国之大道也。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展望,2011。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记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再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么样?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假设。6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假如没有辛亥革命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该革命在我们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剧,下面让我们一起展开这浓墨重彩的画卷!今天我们应该去铭记它,回顾它,了解它!假如没有辛亥革命,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中国,假如没有辛亥革命,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就算我们能勉强的活下来,我们也许还是个奴隶,也许还是个被封建主义压榨的百姓!1894年,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的主张得到许多革命者的拥护。同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还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假如没有辛亥革命?我们是不是还要挨打挨饿呢?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民族主义:推翻清王朝统治,解除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民生主义:通过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人足”。假如没有辛亥革命?我们是不是还要贫穷劳累呢?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改革,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侵略势力,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久久没开的闸门。假如没有辛亥革命,我们是不是还要停滞不前呢?辛亥革命的伟大成功孕育了我们的幸福,滋润了我们的心田。向伟大的革命烈士致敬,向孙中山先生致敬,向伟大的辛亥革命致敬!生活在伟人故里,我有责任弘扬“辛亥”精神,我有义务做世纪的守护者!700字 六年级 日记
-
参观天门革命纪念馆在天门有一座革命纪念馆,背靠汉北河,面朝东方,是天门的历史记忆碎片之一。天门市革命纪念碑,位于革命烈士陵园中心,它高29。6米,分为碑顶、碑身、碑基三个重要部分,碑身上有4个浮雕,分别刻画了革命战争时期的场景,碑前有秦基伟同志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碑后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离开革命纪念碑,来到了革命纪念馆。进入馆门,里面安安静静的,几乎没有一丁点儿的响动,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馆内的大厅里,有一个沙盘,上面是红军过草地的情景,他们虽然双脚陷入泥土里,但是没有恐慌,仍然坚定地向前走着,充分展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进入展厅,我看到了许多历史战争的画面,还有许多枪支弹药……其中最令我兴奋的是文墩战斗。据馆内工作人员讲解,1932年,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犯天门,贺龙、关向应知道了,便带领红军去抗击,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把敌人全部歼灭。最终,他们将敌人的首领韩冒俊活捉,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出了纪念馆,我们返回幸运星。在回来的路上,我不禁思考:没有革命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哪能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呢?450字 六年级
-
辛亥革命1911年的10月10日的那一天,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天。那一天当中,起义军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历史画卷上抹上了一道意味深长的一笔,从那一天开始,辛亥革命的爆发就扭转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现在,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当我们再去回顾那个空前绝后的战争,也许,你会为起义军的行为加以鼓励!辛亥革命,如同一个十分重要的齿轮,他把整个中国的命运化危为安。推翻了一个已经软弱不堪、早已腐朽的清王朝,使这个已经肮脏不堪的社会重回新生。在100年前的今天,起义军们浴血奋战,信念一致,抛头颅,洒热血换回了100年后的这安宁、富强、繁盛的国家。我可以很自豪的说,辛亥革命是在我的家乡——武汉市的武昌起义,如果没有武昌这次英勇起义,就不会结束这长达2000年的血腥世界,如果没有这次的起义,我们怎么会有如此天真、无忧的童年。如果把这次的辛亥革命比作一次足以让所有人都关注的核爆炸,那么,武汉就是这个核爆的中心。武汉人民不惧危险,十分勇敢地开始起义,让人民敢于去维护自己的财富,勇于不向封建思想低头,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寻那一片新的天地。我为我家乡的人民而感到骄傲。这次的起义,是孙中山爷爷率领的,我们要牢记“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这次这个伟大无比,前无史历的举动就告诉了我们“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辛亥革命保护了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国家不再那么不堪一击,他向着一个目标发展,就是一心要打倒那腐朽的清王朝,他做这如同原子弹一般,可以轰动全国人民的事情,所以“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这次的失败经验与这胜利的果实都会记入华夏大地中的画卷。如果这次没有辛亥革命,没有推翻清王朝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会被困在封建思想的约束中,就会如同一只被严密地裹住的小鸟,使我们会无法自由自在的飞翔,会使我们无法看见蔚蓝的天空,使我们无法踏上那翠绿的草地,使我们的未来光芒暗淡,毫无前进之路。如果没有这次辛亥革命也许我们的国家会被敌国侵略,那薄如蝉翼的保护膜也会被敌人腐蚀,使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有苦说不出,受尽外来者的辱骂、嘲笑。那每一个革命者都在忐忑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每当遇到挫折,也会勇敢的站起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保护国家的利益而奋斗。也许我们这个年龄是应该放开自己的保护伞,“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坚强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使自已的人生由自己掌舵。这一次的辛亥革命,是让中国人铭记在心的革命!武汉市新沟桥小学五年级:杜欣怡1000字 五年级 叙事
-
《辛亥革命》观后感(一)_1000字片场的灯已重新开启,电影《辛亥革命》已经播映结束了,但那滚滚的硝烟,那慷慨激昂的话语,却仍萦绕在我的心头。 难忘剧中孙中山先生说的那一句“前线赴死易,唤醒生者难”,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怎样的无奈啊!流血牺牲又有何妨,又有何惧,但怕只怕这些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可牺牲却总要有价值,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但那时的中国早已不堪,清廷因循守旧,粉饰虚张;人民愚昧盲从,苟且偷生。这样的国家,是一定要有人来改造了! 战场上,血流成河,硝烟弥漫,无数人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他们无怨,亦无悔,他们只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人民的清醒,换来国家的富强! 就像宋庆龄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可它已经沉睡太久了,现在是该醒过来了,是该重头收拾旧山河了!那种不齿于列邦,被轻于异族,任人宰割的时代终于要结束了!于是,辛亥革命便拉开了序幕。 战争的硝烟已然四处蔓延开来,无数的人倒在血泊中,他们倒下了,但在他们身后,又站起来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他们有的家境殷实,有的新婚燕尔,有的即为人父,但面对肩上的责任,他们毅然抛家弃子,勇于挑起! 但让他们如此舍小家,顾大家,除了责任,还有信仰! 信仰让他们舍生忘死,信仰让他们不顾一切,信仰让他们无所畏惧,信仰让他们勇往直前! 这,便是信仰! 国内,革命党人冒死进军,而在国外的华侨也并未停止斗争,他们也同样爱着自己的国家,也都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因此他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孙中山先生也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达对海外华侨的无限感激之情:华侨是革命之母。 海内海外的中国人都联合在了一起,辛亥革命又岂会有不成功之理?正如何香凝所认为的“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那样。但辛亥革命成功了,同时也失败了,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统领袁世凯窃取了。就连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于是,新一轮的斗争又开始了...... 但无论过去有多么辉煌, 亦或是多么不堪,历史终归是过去了,新的21世纪,看我们这一代人如何绝地反攻,让中国立于世界强国之前列!1000字 叙事
-
初三观后感:《辛亥革命》_1200字看《辛亥革命》是在首映的当天下午,中午参加完一个同事的婚礼,便直奔电影院。本来想拉个同事一起去的,无奈她对这段历史毫无兴趣,只好一人前往,还因此被另一个同事所诧异,说我居然有一个人看电影的嗜好。好吧,其实我也是第一次一个人看电影。本来没想写观后感的,因为看到很多的影评,思想之深邃实在是让人自惭形秽。后来想想,如果不写下点什么,估计过几天就会什么都不记得了。电影院一共只有七个人,可能是因为工作日吧,也可能是因为同期的画壁、白蛇之类的片子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之前看过介绍,了解到片子是由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和南北议和几个部分组成。读书的时候背过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符号化的东西。看了电影,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志士的形象便变得鲜活起来,也多少消解了原来的那种政治符号化的感觉。他们也曾经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为了自己信仰的革命事业义无反顾,着实令人敬佩,同时也让人羡慕,在金钱拜物教盛行的今天,大概很难再找到那种能够让人一生追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和事业了。由于身处武汉又比较关注武昌起义,看到电影中对武昌起义的诠释稍稍有些失望,觉得着实简单了些,比如彭刘杨就义就一个镜头匆匆掠过,起义前的一波三折更是没有表现出来。当然片子时长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整个片子对于徐宗汉和黄兴之间感情纠葛却镜头颇多,不知是否为了表现革命者也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儿女情长的普通人,所以也要书写出一段血色浪漫。但看完整个影片,总觉得大书特书二人的感情跟整个片子有点不搭,据说就这些镜头也是有删节的,不然会更多。从整个片子人物的表现来看,印象最深的便是赵文瑄所扮演的孙中山了,在我看来,可以说是形神俱似,特别是几段演说以及与外国银行团的英文对白,气场强大,有极强的震憾力。有了这极佳的口才及说服力,难怪当年他追随者甚多,在海外筹款也总是能有所收获。另外,袁世凯、隆裕太后虽然戏份并不算多,但给我的印象也比较深刻,可以说是把人物的性格活脱脱的再现出来。只是成龙扮演的黄兴,在形上首先就差了一截,只能说把他所一贯所扮演的“硬汉”形象再一次展现出来。而很多其他的走马灯似出场的革命志士也好、清朝官吏也罢,虽然自认为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少,但说实话,在电影中我实在没有太深的印象,所以我也理解不愿意前来观影的同事,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光是这些人物就会把人弄晕了。惭愧于之前的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都没去看,反而看了这部《辛亥革命》,不管怎么说,在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辛亥百年之际,能够拍出这样一部片子还原当时的历史,也可以看出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了。只是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民主、共和,要真正达到,我们只能期待再过一百年了。1000字 初三 观后感
-
弘扬辛亥革命精神(一)_1200字1911年的10月10日的那一天,辛亥革命爆发的那一天。那一天当中,起义军们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历史画卷上抹上了一道意味深长的一笔,从那一天开始,辛亥革命的爆发就扭转了一个国家的命运。 现在,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当我们再去回顾那个空前绝后的战争,也许,你会为起义军的行为加以鼓励! 辛亥革命,如同一个十分重要的齿轮,他把整个中国的命运化危为安。推翻了一个已经软弱不堪、早已腐朽的清王朝,使这个已经肮脏不堪的社会重回新生。在100年前的今天,起义军们浴血奋战,信念一致,抛头颅,洒热血换回了100年后的这安宁、富强、繁盛的国家。 我可以很自豪的说,辛亥革命是在我的家乡——武汉市的武昌起义,如果没有武昌这次英勇起义,就不会结束这长达2000年的血腥世界,如果没有这次的起义,我们怎么会有如此天真、无忧的童年。如果把这次的辛亥革命比作一次足以让所有人都关注的核爆炸,那么,武汉就是这个核爆的中心。武汉人民不惧危险,十分勇敢地开始起义,让人民敢于去维护自己的财富,勇于不向封建思想低头,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寻那一片新的天地。我为我家乡的人民而感到骄傲。 这次的起义,是孙中山爷爷率领的,我们要牢记“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这次这个伟大无比,前无史历的举动就告诉了我们“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知道怎样爱国。”辛亥革命保护了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国家不再那么不堪一击,他向着一个目标发展,就是一心要打倒那腐朽的清王朝,他做这如同原子弹一般,可以轰动全国人民的事情,所以“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这次的失败经验与这胜利的果实都会记入华夏大地中的画卷。 如果这次没有辛亥革命,没有推翻清王朝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会被困在封建思想的约束中,就会如同一只被严密地裹住的小鸟,使我们会无法自由自在的飞翔,会使我们无法看见蔚蓝的天空,使我们无法踏上那翠绿的草地,使我们的未来光芒暗淡,毫无前进之路。如果没有这次辛亥革命也许我们的国家会被敌国侵略,那薄如蝉翼的保护膜也会被敌人腐蚀,使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有苦说不出,受尽外来者的辱骂、嘲笑。 那每一个革命者都在忐忑不平的道路上行走,每当遇到挫折,也会勇敢的站起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为保护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也许我们这个年龄是应该放开自己的保护伞,“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坚强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使自已的人生由自己掌舵。这一次的辛亥革命,是让中国人铭记在心的革命! 本篇议论文论点新颖独特,独辟蹊径,阐述了“这一次的辛亥革命,是让中国人铭记在心的革命”。立意深刻,发人深省。文章中论据的引用更是恰到好处地提供了丰富佐证,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1000字 叙事
-
观辛亥革命有感(一)_1200字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死,被迫害死,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杀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死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孙中山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扞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100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死在杀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1000字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