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心都在远方流浪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在各类书籍中,加在三毛前面的形容词都是倔强、坚强、特立独行等等。但仔细想来,三毛毕竟是个女性,再坚强、再倔强,又能到何种程度呢?
其实每个文人骨子里都是清高的,他们不屑与别人混为一谈,所以敏感的心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女性,因为与生俱来的东西不可能用之不竭,所以生活经历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上,三毛值得任何人膜拜,她可以穿着破旧的牛仔服席地而坐,潇洒不羁。她可以流浪异国,不受阻碍。就算无情的现实一次次将她打垮,她永远可以用别人艳羡的姿态凌驾于现实之上。这也可能是许多喜欢三毛的原因吧。同样,她可以像个小女子一样,将深入骨髓的思念写得如此动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它有着小女子的情怀,大女子的魄力,有着生命的宽度与厚度,所以上帝只能狠心夺走她生命的长度,让她在不惑之年就匆匆离世,留给后人无限的哀戚
无论怎样,对于三毛我永远只能是企羡,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人文情怀铸就的母性
毕淑敏的作品大多充满人文关怀与现实主义,但又不像白先勇写浮世繁华,我曾看过她的一篇《婚姻鞋》,观后拍案叫绝,文笔到位,犀利中透着过来人的情感,其余作品也是文笔细腻,委婉流长。别人说作家里的犀利一枝花应该是龙应台,一支笔写遍万般沧桑。其实这是要分类别看的,毕淑敏文中有一种母性的光辉是别人所不具备的。据说,福楼拜曾把莫泊桑的手稿付之一炬,要他描绘大街上行人的样貌,而这正是毕淑敏所特长的,用尖锐的笔锋描绘人事物,所以她才会被读者所接受。试问,谁会不接受一个描绘生活的人呢?
她将每一对灵魂伴侣的生活写得入木三分,将幸福写得如此动人“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赢得了所有人的爱戴。
所以,毕淑敏一生善良。她的光辉,照亮了千万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我们追寻真实的自己与他人。幸福不是深情,而是久伴,在于点滴之间的关爱。
以平常心生情味
我常常想,世上再无第二个林清玄,可以将文写的如此淡然却引人深思。他的文章,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如清酒,又清又有味道。
这个世界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自由,也有人淡泊一生静静写文。林清玄就好像我们心里某一角落安静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想过到了某个年纪能平安喜乐自由,达到林清玄文章中的高度“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每天被世俗杂务压制住的时候,能让我平静下来的只有文章与歌曲。林清玄的文字有治愈的功能与直达心灵的力量,让人沉醉其中,不忍离去。
记得《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中写道“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林清玄确实以“花”来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操来支撑的心灵,留给读者难以摒弃的美。
这也可能是林清玄写文的情思所在,情味淡然,醇香悠长,似一杯清酒,流进每个人的心里。
春天,十个海子
与大多数人一样,初读海子,是那首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我的脑海里边有一个海子。我惊艳与这位先验性的诗人。有人说,海子是为情而死。这也众说纷纭。诗人的内心比作家的更孤独,这是我一直赞同的。也许是没有能够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吧。海子一生爱过七个女人,其中一个是她的母亲自不必说,他与其余的六个有着怎样的纠葛我们也不妄加揣测,我们不是他,又怎会懂他。诗人内心是怎样的孤独落寞竟能让他如此决绝,留给后人无限的哀叹惋惜。
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不懂,只有评赏生前的作品了。他的诗没有过多的浓墨重彩,反而给人清晰的存在感。所以,海子死后,大家才会说法不一。一位诗人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
诗人似有憎恨《圣经》的情结,圣书“肮脏而快乐”。这一情结更明显地表现于《太阳》一诗中:“肮脏的书杀人的书戴上了我的头骨/因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别的”,这也就更加明确地交代了死亡:圣书让人死亡,死亡的结果是血液横流,再也看不到远方。然后有人在海子生前的作品中找到了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而尤给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们是不会注意,有时即使是注意也是不会警觉这些景象的。但是当人们后来一遍遍地感受这些时,诗人已逝。
在一个和煦的春日,我看见远方,看见海子向我走来,面带微笑,身后一片春暖花开。
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感情,而他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本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我们不必苛求太多。余秋雨曾执笔写道:“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是的,文人。
文人的美
文人有大美,墨赠灵珠妹。
人在世上走,风雨一程霜雪又一程,踏过生命的经途,总会有几段难忘的美丽让我们铭记。这种美可以是自然美、生活美,也可以是艺术美与伤怀美。若说美是上天厚赠的礼物,我们且把文人称作是这些美的记录者。
文人与美有着数不清的纠葛。文人爱写作,善美心中藏,偶尔文思兴起时,总会忍不住挥毫指点;情至沉醉处,也会忍不住的忘我流连。古时,文人驱车采风、踏青策马,诗情喷涌下便能成就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如今,文人端坐书案、屏观天下,方寸空间中也会有鲤鱼过江般的驰骋纵横。
悲悯感怀,谱《楚辞》、《史记》是文人引类譬喻孤苦忧愤的伤怀美;临水而歌,咏《诗经》、《汉赋》是文人情致脱俗铺陈推新的艺术美;安枕而卧,诵《论语》、《春秋》是文人之乎者也褒贬世俗的生活美;意浮天外,窥《老子》、《庄子》是文人意象旷达清静无为的自然美。
无美则难立文,无文则难济天下。纵观历史潮流,每一个年代的崛起都离不开文字的恣行,每一个时期的烙印都离不开文字的框架,若说衣食住行是生存的必备条件,那么文人与文字的通行则是一个时代繁盛的象征。循规蹈矩也好,文思怪诞也罢,没有哪个文人会置美于不顾,立文者心必存美,反之岂不成了画饼充饥的痛苦……
唯存大美乃可慈悲,无习九思不以君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讲究五行八卦,其间错综复杂深奥难明,不作详说。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对文人而言,只有先参五行方可立文。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即是万物之母,也即是美之源。这是个需要阐明,并且谨记的问题。
文至此句,也许有人心里将要发问,你写的是文人的美,扯到君子干什么?这算什么事儿呢?君可知,最是书香怡神啊,古来多少奇葩,现下几多豪杰,你是独领风潮的鳌头,他是一枝独秀的骚客,不尽数的总是掌舵前行的先驱者。闲话莫说,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文人的生平呢?而文人与君子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看官莫急,放眼瀚海滔滔,苍茫渊深,中华典籍滚如狼烟,且待在下慢慢道来,以求沧海掬水,取之点滴。
这君子不一定就是文人,但文人一定得是君子。隋朝著名诗人杨素,有让却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破镜重圆的佳话,时下有金岳霖舍爱林徽因,甘愿孤身终老寂寞一生的美传。都说君子有成人之美,文人何逊乎?要做文人,先做君子,君子所具备的品格与操节,文人当一丝不落,反而要更加完善并修持自身的品性。敢称自己是文人,那你就要经得住世人考盘的眼光,那你就要经得起世俗暗礁的拷打,过得了这斩马关,你,就是最美的。
三国时期,魏曹丕曾言:“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文人醉墨留香的前提下,必有一颗认识美、欣赏美及追求美的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美,继而创造美。但是,文人知道,对于美的看法,各有不同的见解与诠释,而真正的文人是不会排除异己,唯我而尊的。
文人对于美的品味各有不同。君可见,蒲松龄浸淫鬼诞,郑板桥善画兰竹,曹雪芹大旨谈情,王国维人间词话;君可见,油盐酱醋皆是料,风霜雨雪尽其妙,春花秋月俱美景,梅兰竹菊各娉婷。一切来源于美的思想都不应该打击,一切纯洁的物事都不应该玷污,不拘一格出真知,百花争艳才是春呐。以己之准,苛世人同则者,心中并无大美;以自我感知的美,令百家同尊者,不是真正的文人。心存此念者,与假酸儒,伪道学何异?
作为文人,对于美都有自己的偏爱与执着追求,而对于另类风格下的另类内涵,是否应该在“求同”的前提下而“存异”呢?区区不才,只喜搬弄几本典籍,闲来翻阅。每当走进文人留下的墨香中,读着那些各有千秋,刚柔并济般的文字,便似与多位充满智慧的圣贤隔空对话,体味人生百态,尘世冷暖,让人感觉到那么的亲切与儒雅。
若说文人如云片片,何事晓言分说,待化雨滴落,润紫尘灿烂,那么文人的心则是一颗沉默的水晶。初念学堂时,我也就五岁。我不知道母亲要把我送去哪里,去做些什么?只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弱小的心湖像几只点水的蜻蜓在闹,扑腾扑腾地不安分起来。母亲拉着我,拿着小书包向前面走去,我则在后面用手指缠绕着衣角不知所措地跟随着。
我知道今后我将在这个地方度过一段很长远的时光,伴着郎朗的读书声,开始我的求知路。先生在讲台念一句,我跟着读一句,渐渐地,我知晓了文字,渐渐地,我了解了人文。懵懵懂懂的我,意识懵懵懂懂的清晰,我知道,书本中记载的东西离我很远很远,但我不知道,写东西的人去了何处,会不会被我惊醒。只有这些如汲甘露、开胸启智的文字,如一颗沉默的水晶般,照亮了我年少的梦……
文人心中的美是寂寞的。年轮一圈又一圈的转着,四季的风雨也在不断的更迭。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文人的了解也从最初的表象渐渐深入到了内涵。文人的一生都有着寂寞的经历,相对漫长的岁月来说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心却寂寞了一辈子。我知道,这种寂寞可以令文人用生花妙笔写意尘世的种种,但是心中会有很多话,却又无从诉说。
随着岁月的迁流,文人心中的寂寞便会尤为厚重。天色正浓,风声入耳。萧条的季节里,文人总是会站在一旁,呆呆地眺望着天空远去的雁影,直至日落西山残红,直至夜来凉月初升。文人与美,长话短说;文人与我,不说也罢。当岁月飘落了花满径,当时光消退了人事休,还有文人的笔墨,可以在寂寞的回望中相得益彰已然足够。
相关推荐
-
在远方那天,我十八岁了;那天,我的脑中出现了一个强烈的欲望——闯荡;那天,我背起行囊,走了。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十八岁的青年都会离家出走,为自己的梦奋斗。在为能步入社会而暗自欣喜之余,似乎觉着一根无形的丝牵着我,我有两种选择,要么剪断它,要么回去。我选择了前者,提着行李大踏步往前走去,在我眼中,前方是那么阳光明媚,吸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没有闲暇去顾盼过去。只有我一个人,我相信我能行,我可以像影片中的人们一样白手起家,创造一番伟业。我拿着简历先去找工作,却屡次碰壁,最终侥幸获得一份工作却因自己的过失失去了这个机遇。此时的我,是失败的我,却没有倾诉的地方,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回家!我摇了摇头,无奈地又去埋头苦干。之后,我获得了一份工作;不久我由于开发了一种新型机器而获得巨额奖金。于是我辞去工作,自己开了一家公司。我又暗暗为当初的决定快乐,如果当初选择回家,又怎会有我今天的成就?后来公司越来越大,我的资产足够的多,但是由于位高无法与常人交往过甚。那些人不是阿谀奉承便尔虞我诈,只能慨叹世态炎凉啊!商场、官场、人群中的缺陷愈加显露出来。真想找一个纯净、朴素的地方,远离这是非之地。突然,有一个从远方飘来的呼唤:“回来吧!孩子!回来吧!”蓦地回首,一番儿时的景象重现在我面前:还是那棵杨树与柳树并排站在那里,还是那个小院里花草丛生,还是那几个孩子(包括我)在树下嬉戏,还是那熟悉的母亲的叫唤声与我们的吵闹声……一切的一切又重现在面前。是它,是故乡在叫我,是故乡愿意给予我一席之地。但我不甘心功败垂成,不甘心放下一切回去,为了不听到那声音,为了回避,我决定去美国竞选CEO。到了美国,本来以为可以一心一意工作,但思乡之情更加浓烈,归家的心如箭一般,我放弃了CEO,放弃了更高一步的成功,我回来了,我终于回来了!回到了这里,回到了盼望已久的故乡,回到这起点时,才知道这才是最美好的地方。但只无奈,此时早已暮年,故乡已物是人非……“喂,快醒醒!上学要迟到了!”只听一声呼唤,我猛然惊醒,原来一切皆为梦境,在远方的我是属于未来的,而现在的我,还挂着满眼泪花……800字 高三 叙事
-
一路上流浪在心间夜间,突然的一阵咳嗽,打破了夜色的寂静,钝起了我那沉睡的灵魂,眼前视线也是那样的模糊,朦胧的夜色让洒在窗边的月光总感觉是那样的冰冷刺骨。是夜太冷还是心太凉,似乎两者之间扯不上什么关系。正当我纠结着是什么影响了改变,忽的一阵风让我又想起了刚才不曾做完的梦,赶紧躺下抓起棉被蒙头继续寻找那“丢失”的梦。梦又一次袭来,可已不是原先的场景,一切都是过往云烟可望而不可及,不再熟悉陌生阻隔,就像那雨落花未开,她生君已老的殇感。到后来终于明白,花不显眼却曾鲜艳,人不妩媚已是惘然。高山流水终会尽,无感滑落在人间。这一生来就想的太多所以也就活的太累,当一切都是云淡风轻时,世俗的言论还是否刻薄。隐居山林或归田卸甲,一个人的旅行哪里都是。就这样,日子又要远去,脑海中依旧一片凌乱。还是没有理清人生该如何走的思绪,很久了,就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徘徊,前方的路,还那么远。身边的别人,却快到终点。而就这样的行走在自我的世界。步伐随着岁月而渐渐缓慢,感觉很累很沉重。想着一些事情,有时候自己就那么莫名其妙的殇感,就想一个人去静静。就想这一辈子脱离世俗逃离现实的生活,收拾着好自己去流浪远方。每天寻觅山川秀丽的景色,体验潮起潮落的人生感悟。所有倔强留下的伤都是年轻气盛,我朝着漫无目的的地方无尽的游荡,望着天空满天繁星到底哪一个是属于我的。不记得走了多久,身影还是否刚强。总在静寂的时刻为自己沏一杯茶,品味人生,看着夕阳的来临,黄昏的凄凉,多多少少衬映着自己流失的岁月。550字 高三 记叙文
-
心向远方侯知候觉中发现,我已走过了人生很大一段路程。暮然回首来时路,有通衢大道,也有曲折、蜿蜒小路。越过时空之光的折射和传递,我仿佛看到步履蹒跚的自己,行走于尘土飞扬的时光隧道。隐约听到轻声低吟的幽幽耳语和豪情壮志。时空中温暖的春风和刺骨的寒风,如文学分析中的情景交融,共同构成一幅朴素、肃杀的白描。这幅历史画卷,重叠着几多沧桑?偶然的一次,在学校阅览室的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疯萍》,下面赫然写真“陶××”几个字,这不是我的老师吗?我的老师!豁然之间发现,陪伴我对多年的文学,却处于沉睡状态。一年又一年,我走过了青涩的花季,忧郁的雨季,犹如柠檬的味道,香味犹存却触之不及。走过了年少,走过了幼稚与忧伤。这时,有一张张熟悉、亲切的脸庞随着心潮的涨落而棱角分明。年少轻狂的心路里程中,我遗路落了一颗颗明亮、晶莹的珍珠,我学会了用成长与稳重、理智与成熟,将其串联起来;用一只包含感恩墨水与永恒的三寸笔头,寻找丢失的遗忘。迢迢山路,悠悠远方。我在农村土生土长,红土高原,那水一方,那土一方,都是我的眷恋。土地,一首空灵的抒情诗,一泄千里的文字长卷。我热爱文学,如同爱土地。中学时,我的学习偏离了“地球”中心,理科一踏糊涂,简直近似白痴。教我们几何、数学的甫老师的口头禅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这对我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我努力要学习理科,却怎么也赶不上其他同学。我对文学的热爱,源于两位语文老师对我的影响。初中一年级时,教我们语文的赵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知识丰富的老师,我们都很喜欢她。记得一次在一本作文选上看到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而且与我的经历相似,我当时就把它摘抄下来。凑巧,赵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母爱》。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了这篇“文章”。意料之中,我的这篇“文章”被赵老师看中了,表扬了我,并在班上阅读。我当时真的无地自容,惭愧不已。只因为一时的懒惰和虚荣。更没有想到的是,赵老师竟细心帮我修改了作文,并向北方一家文学社投稿。显然,稿件没有被发表,其中的原因只有我知道。自那以后,我的心中萌发了一颗种子,叫感恩。种子的力量,迸发着。我决定要靠着自己的劳动,让文学开出朵朵绚丽的花。文学,是容不得半点污秽的。另一位也是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初二时,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个外貌平凡、却很美丽的女孩。二十多岁,刚从师范毕业不久,性格刚中带柔,她就是王老师,因为年龄差距不大,我们容易沟通,也就是王老师,我开始怀疑“老师和学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的观点。我喜欢语文,喜欢文学,顺理成章的也就喜欢上了王老师,喜欢听王老师讲的课。尤其在分析课文时,我会不自觉的就融入其中。王老师博学多识,喜欢看书,她订了《中学生阅读》一书,我经常向她借了看,当成宝贝一样,读到好文时,便摘抄下来。应该说,是文学拉近了王老师和我。尤其到了初三,中考的压力很大,仿佛一快黑色的大毡子,在头顶摇摇欲坠。我们都努力的学习,抓着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有时,我们太困了,就会爬在桌上呼呼大睡,细心的王老师让我们在教室里洒上凉水。记得有一次语文课,我和往常一样爬在桌子上,正值上眼皮与下眼皮在做激烈“斗争”时,王老师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坐好,她没有言语,只是用那双大大的黑眼睛望着我,冲我笑了笑。在那段艰难岁月里,我有多少次想爬下,却又挺过来了。炎炎夏日,却很凉爽,因为内心深处有一泓清泉,汩汩流淌,没有潮水般汹涌,却细水长流。王老师,你知道吗?你的悉心关怀,让我的人生有许多改变吗?年少时,脑中有许多的虚无飘渺、传奇幻想、天方夜谭。回忆起来,是何等虚浮?我的学生时代,最真实、最刻骨铭心的片段,就是我的那一个个老师:小学时的班主任王老师,性格细腻,循循善诱;中学时教英语的班主任董老师,才高八斗,雄姿英发;教数学的甫老师,博学多才,机智幽默;教物理的杨老师,爱憎分明;教化学的赵老师,年轻有为;教政治的何老师,不苟言笑却明察秋毫。。。。。。他们给我的东西,也许只是杯水车薪,那份真情却燃烧着我的整个人生。现在,行走在的校园内,学习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投身于我钟爱的文学专业中,我慢慢成长了、成熟了。我不再年少轻狂、随遇而安,不会不知天高地厚了。我学会了独善其身、心远地自偏、宁静以致远。苦闷彷徨、愤世嫉俗时,也学着古人独唱一首“正气歌”。我的老师们,一个个都很优秀,知识渊博,对文学造诣很深。在我一步步走入文学殿堂时,我总是停下脚步,回过头,遥望我年少时的老师。我的少年!我的文学!我的老师!老师们,是你教会了年少轻狂的我,跋山涉水,昂首阔步,高飞于理想的的苍穹。老师,你们能看到吗?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文人风骨我也记得在温州以前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来到这里,所以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些问题到底有多么严重。所以要来到这里感谢的是那个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干脆他带给我们了那么多的信息,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个美好世界的存在。但是从未必真的能够天天在这里待着,享受着这么多的信息。未必能够在一个地方看得懂,其实这些东西在交到这什么所谓的人权,实际上也是一种外在的给自己夹了一个标签而已。他们一直都羡慕着别人所拥有的那种文人风骨,以为自己所拥有的清高孤傲就是这样的,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只不过是自己在假装,然后去排斥其他人的一种文化形式而已。所以当他们看到他们写那种娱乐新闻的时候,娱乐文章的时候就会出现那么大的反应,绝对是他们侮辱了这个平台,玷污了这个平台,可是实际上他们没有想过是他们自己内心出了问题。他们还曾经自诩自己这么热爱这样的一个领域,可是到最后却还是自己的小心眼儿。就好像那个清华大学出来的学生所说的那样,现在普遍了这些高材生都没有什么外人风骨。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的大气,段实际上骨子里还是斤斤计较着。400字 高三 记叙文
-
中国文人中国是一位理智的巨人,因此我们有了悠久的历史和光明的未来;中国是一位略带偏激的文人,因此我们总可以在中国历史的角落里找到一些被人有意或无意遗忘的东西,让后人一次次的评论。有人说这是一种悲哀,是的,说着话的一定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他热情,猛烈,有着几分怀才不遇的感慨;有人说这是一种魅力,因为这样,中国才显得与众不同,才配得起“包罗万象”这样的成语,说这话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文人,他聪明,机警,有着几分把酒临风的得意。在中国做文人是一件辛苦的事,他们必不可少,但永远不会是高贵一族;他们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流,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是主导。真正高贵的主导者往往轻蔑地称之为“家伙”。“中国的社会里永远都不缺少泼冷水或唱高调的家伙”,既然是被称为“家伙”,可见这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这无疑是中国社会的特点,也有几分鲁迅所说的“民族劣根”。中国人喜欢歌功颂德,喜欢歌舞升平。中国的文人得意时自诩为“国之精华”,失意时的逃避也粉饰为“寄情山水”。他们是中国群体中最幸运也最委屈的人,这也应该是余秋雨笔下文人“自卫和自慰”的原因。中国的文坛从不寂寞,即使是文人们被统治者仇视时,也能留下一些故事让后人传说。前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后有乾隆帝的文字狱。那些坑中的遗灰已冷,被拖出的尸体已化为黄土,人们只能在记忆中思考……当然,中国文人也有过快乐的记忆。宋朝时的士大夫们都是出色的文人,他们的文章不但有着深邃的思想,也拥有着华丽的辞藻;他们即使在一株花草前低吟时也兼顾着一颗富有哲理的心。这是文人最快乐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坛最流光溢彩的时代,中国的文化在那个时候达到了顶峰。可当我们仔细回望那段历史时,是不是有一股悲哀的凉意从脚底窜起――如果宋朝的那群文人不是出身优渥的官宦人家,如果宋朝的那群文人不是为了仕途而致力于文,那么那个时代还会让后世的文人有一种快乐的怀念吗?华丽的辞藻是为了衬托深邃思想的,清丽诗篇是为了思考仕途疑惑的。后世留下“唐诗重情,宋诗重理”的感叹时,我们是应该得意于前人创作的逐步成熟,还是悲哀于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中国的文人似乎永远也逃不出政治的桎梏,一半是社会的的现实,一半是文人的自愿。没有人会舍弃功名利禄,连出身草莽的西楚霸王也懂得“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的道理,更何况是饱读圣贤书的文人呢?中国的儒学讲究的是积极入世,“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的这种态度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无权批判。有人说,中国的文坛里也有只寄情山水的人物,也有只羡慕闲云野鹤的文人,单单一个林和靖,就足有隐逸的风骨了。聪明的文人听到这话多半是会微笑的,且不论余秋雨先生早已回驳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想法,单单看到人们都晓得这位姓林的先生,就知道他还是没有逃开“功名利禄”的一个“名”字,只不过是晚些许年罢了。我有时真的很想知道林先生对于他后世留名的想法,也不知他是否还可以心无二物的调弄素琴。坦白的说,中国的文人大都是不够坦白的,张爱玲是个例外。“出名要趁早。”这是张说的,她的坦白可见一般,作为文人,更是难得。可正是这个敢于承认自己从小就自认为是“天才”的女人,她的写作才华却从未得到过“文人们”的认可,以至于在后世的眼中她只是一个高级“琼瑶”。这是文人的失误,还是文人的妒忌?没有一个文人象张那样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寂静;能让自己的作品被人称赞的文人很多,但能让自己也如此传奇的文人似乎都躲不过被张的光芒掩盖的结局――只要他想和张比。文人自古就相轻,这是文人的可爱之处,也是文人的可笑之源。文人,尤其是中国的文人,如果是为了生存而弄文的话,这样的文人是最不幸的,但无疑也是最才华横溢的。这样的文人,外国有克拉赫伯,中国有古龙。但古龙似乎更不幸,因为克拉赫伯被公认为伟大的小说家,而古龙只是一个通俗作家。他不是通俗大师,金庸是,因为古龙弄文是为了生存,而金庸不需要。古龙迷们感到痛心吗?没关系,古龙已经为自己的可悲苦笑过了。斯人已逝,只留下楚留香,谢晓风,西门吹雪等名字延续弄文生存的文人的光彩。“中国如今的文坛已经市场化了。”这是中国文人的希望,还是更深一次的泥足深陷?韩寒许久没了消息,那个自诩为天才也被世人公认为天才的少年已被人忘记了名字,留下来的只有不断“尝试”的郭靖明和喜欢无痛呻吟的张悦然。已经找到自己风格的慕容难道只看见人生中的黑暗?余秋雨退隐了,王朔也许久没“开骂”了,如今的文坛不知是热闹还是冷清。这就是如今的中国文人吗?我们是喜是悲?中国的文人,笑过,哭过;坚定过,彷徨过……那接下来,该做些什么?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心若荒凉,哪里都是在流浪风,缓缓地,划过我的指尖,打扰了我憩息的朦胧睡眼,匆匆地掠走我缄默的沉思,来不及捕捉它的一丝踪迹,只剩下凋零地残香在鼻尖四下逗留,内心的荒芜四下散漫开来,想倾述却有种无言相对而缄口的莫名。轻提起瘦笔于苍白的素笺,在十月深秋的静谧夜晚,轻轻地吟唱一首动听地歌谣,它的名字叫‘流浪’,轻灵悦耳地歌声回荡在翠绿的荷花塘,层层涟漪于水面激荡开来,一个一个地晕圈在水面逐次漾开来……微微颔首捕捉一丝微风于指尖,让万千思绪在指尖停留,时间在这一刻突然折转,吹醒了往日不绝如烟的思绪,眼泪在这一刻轻轻漫步起舞,炫目多姿的舞姿自此拉开了帷幕,直至舞至尽头等到荼蘼,让冷风风干在斑斓的记忆里,力气一点点的从身体里抽离,虚软地身体瘫倒在荒凉的夜空里。轻轻地重新打开斑斓的记忆匣盒,泛黄的记忆碎片在里面安然沉睡,时光的眷恋毫无情绪,一切早已渐行渐远,眼前一幕幕支离破碎的镜头慢慢在大脑中回放,心在这一刻不停地颤抖,却不敢恣意去触碰,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和风干的记忆……晨暮的钟声敲打着记忆的节拍,空气中流动着丝丝伤感的气息,轻轻打开音乐的目录,让混沌地思绪沉溺在荡气回肠的曲调中,让缄默地灵魂放飞在流浪的荒野,丝丝舛动,丝丝游离,直至交织缠绕成密密实实的团,不再寂寞游离,不再流浪飘荡。然,我仍不愿流浪,奈何心却没有栖息的地方,即使踏遍高山流水万里波浪,心依然在流浪,多想卸下一身戎装,亦不需背负行囊,轻装起航,就像一只翱翔天际的雄鹰,天南海阔迂回盘旋,鹏程万里,无须绚丽的彩衣做伪装,只留雄健的翅膀自由飞翔,还有那份真实的臂膀在舞蹈,它,用尖利的喙锋利的爪,扞卫着自己生命的历程,活的轻松,活的潇洒……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飞翔,遨游在碧水蓝天上,让清风明月伴我身旁,化作彩衣翩翩指点我起航的方向,让流浪的心幻化成黎明的曙光,照亮我前进的方向。人生何须多忧伤,梦里流浪不凄凉。我的心儿在何方?我的梦魇为谁茫?红尘点点,相逢是缘,一路风景醉心眼,我长跪叩拜,诵经念佛,却不求度化成佛,不为今生,只为来世,修来一世尘缘,在流浪的路口与你邂逅,焚我一世孤寂清幽。风拂过耳际,柳絮在身旁飘移浮动,心却依然在流浪,流浪,流浪,空灵飘逸在大海上……800字 初三 散文
-
在远方17岁,她想要自由,她想要摆脱束缚,我即将告别枯燥的高中生涯。17岁,她又迷茫又着急,她那么年轻却窥觑整个世界。17岁,她背上行囊走向远方。太阳落山了,黑夜时,孤单像大把大把的黑突然袭来,困意被些许消磨直至完全醒目,最后到睡不着。睁眼望着天,没有月亮更没有星星,她不相信自己活不下来。于是,努力用上齿咬着下唇,告诉自己要坚强。再坚强怎耗得过如今的社会,头破血流也冲不出饥饿的雾霾,低着头闭上了眼,抬头高昂的笑了声:你不能认输啊!生活把最初的模样活生生的吞了下去,素颜朝天的自己何时已经浓妆艳抹,初生牛犊如今也怕了虎,嫩滑的手似乎有些茧,低头的次数比起抬头微不可言……如此一番,生活也放了闸门,涌出一些水,让干涸的她稍稍润了色。某天,闭眼,出现了一个幻想:耳边的一丝发梢垂下来。不知名的歌曲悄悄蹦了出来,眼睛望着,微微闪着光,像深夜的星,更像无数个离家的夜晚的彩灯,一闪一闪的,类似于黑暗中的点点星光,却带有稍许刺眼。高挺的鼻梁,遮住了以往的懵懂痘印,只留下了半张精致佳作。以往微红的脸被粉底遮的略显苍凉,没有一点儿生息,不会呼吸的压抑,到点年轻,虽然稚嫩却显露这自信与战无不胜的美。前额乖恹的刘海,显得眉宇间那么安抚,脸部表情少了些许生机,半张如此精致近乎完美的脸怎么会出现一丝褶皱,闭上眼,那个东西良久才知道它叫乡愁。另外的半面江山,令她惊醒了。17岁的冲动让她走向远方成就了如今这么半张精致的面孔。灯光恍惚的挡不住流光幻影浮现了出来……微软的头发趴在额前,眼睛清澈的如同一片汪洋,睫毛一闪一闪的,脸部的痘印还有些明显,但却格外耐看。脸上的笑容是一种暖暖的微妙,让人久久不能擦去,没有一点假性很真实。突然,她明白了。她如今的那张美得石破天惊的侧脸是在远方。隐约挥洒光芒稚嫩的半张脸是家乡。650字 初一 散文
-
在远方阳光之下,会有花开,花开时会有梦想绽放。阴云之下,会有叶落,叶落时会有希望神伤。在远方,是与阳光沐浴,还是与阴云对饮?我们每个人都带有一丝情绪在路上,或欢喜,或惆怅,或苦闷,或迷惘,但不管怎样,却一直在路上,去一个知道或不知道的远方。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看不清方向。慢慢走着,氤氲的雾气漫过脚踝,浸没腰身,盖过头顶,眼前尽是迷茫,阳光透过雾层,照在脚下的土地上,像是天堂的圣光,我向着他的方向寻找。学着蚂蚁一样匍匐在这土地上寻找精神的食粮,学着狼一样嗅出远方的味道。每个人都在行走着,只是不知道前进还是后退。前行的人品尝露水的味道,荆棘刺伤过他的臂膀,但那又怎样,远方有它的渴望。后退的人有太多欲望,重回起点也只是空想一场。我曾不止一次的奢望,奢望梦想照进我的世界,让我有一种信仰。我曾不止一次的幻想,幻想可以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言论,一切的别人的我都不要。只要一步一步寻求未知与美好。我也曾想要磨尽时间享受人生,沉沦之间败退人生,但那是怎样愚蠢的一个想法。清风拂面,携着阳光的味道。不曾知晓的未来,是拼搏的方向,在远方,是梦想的故乡。人生如白驹过隙,只一瞬而已。生活中的享受,只一时而已。幸福的味道,需要长时间的酝酿,好坏与否,只能独自走向远方去寻找。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高一:张坤550字 高一 散文
-
梦在远方,你依然在心熏风一剪醉春池,细雨如丝柳若织。三月江南牵远梦,忆君恰似去年时。北国的三月,春轻寒重、残雪未融,却有纸鸢向暖不识冬,倾城舞姿炫春风。云线长长,牵引着思念,往事悠悠,缠绕在心头。如画江南,烟雨空蒙、水色天青,依旧是我织不完的最美风景。悠悠古巷,橙曦紫暮、黛瓦白墙,依旧有我续不完的梦。扬花湖畔,鸟语蛙鸣、暗香浮动,依旧荡漾着我难了的情。_______题记(一)遇江南轻踱岁月的长廊,慢舒流年画卷,悠然回到了往昔。水墨江南的气息中,温良如玉的你,烟雨身上披,清风足下生,玉笛声飞、禅意悠扬,美如天籁的清音雅韵、飘逸洒脱的身影穿过秋雨的薄凉,似惊鸿,渡寒塘;若青莲,涤尘香,以倾世之姿点缀成最美江南的最美风景。秋月凉如水,秋水似月凉。望月桥上,云纱袅袅笼星月;望月桥下,柳烟娜娜绕荷塘,如诗烟雨、浅墨画舫;一羽惊鸿、满塘莲香......这些曾经只在梦境里出现过的清柔冷美,于梦外的烟雨江南不期而遇,注定有种令人不敢触摸的情愫,也注定我用一生的时光来珍藏。星空璀璨、心绪斑斓,繁华似梦、岁月如烟,谁能够笑饮叶下风轻,静观天边云淡。尘缘俗情、羁绊牵念,谁能够坦然地面对人世间的聚散别离、冷暖悲欢。层峦叠嶂、山雾茫茫,掩不住千年古刹的檐角珠光。秋水长天,一江烟寒,挡不住隔岸的渔火阑珊。几度山花烂漫,几回霜林尽染,岌岌峰峦上的回眸,蓦然间是否有醍醐之醒?是否让一切苦乐与姑苏城外的钟声一样,悠然的随风飘散。渺渺禅音中,将清幽旖旎的心事婉约成一幅古典的水墨画,却难以写出完整准确的题跋。因为隔着一帘烟雨,从唐风宋月中徐徐而来的俊逸清影,飘着一丝淡淡的惆怅,像藤萝一样滋长、蔓延、缠绕在心头,是牵挂?是依恋?还是情丝的萌动?天青色等烟雨,久伫红尘岸边的我,是一直在等你吗?六年级:龙镇天650字 六年级 散文
-
远方,在远方_关于远方的散文空旷的街道旁,垂吊着几棵颓废的枯藤折柳,夕阳下的霞光孤独地照耀着归家旅人,乌鸦不住地向尘世哀鸣。转眼已是秋季,他独自走在这条小街上,蓬乱如杂草的黑色头发,破旧打满补丁的夏季长衫,一条破的不能再破的长裤,布满了泥泞的黑色布鞋。一阵冷风吹过,他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身子不停地颤抖着,慢慢走向路边的长椅,用路边别人丢弃的几张报纸,将自己紧紧地裹在其中……生活是曲折的,所谓生活本就不会是一帆风顺,当你呱呱落地,生命之舟就已经开始前行。一路上,肯定会遇见暴风骤雨,也会遇见风平浪静;也可能强大的风雨甚至要将你的生命之舟悄然淹没,也可能柳暗花明,抵住一次次的灭顶之灾。在一次次的磨炼之中,你注定学会成长,走向成熟,内心也一定会清楚地感悟生命的真谛。生活注定是艰难的,生存是必须经过磨炼之后,才会亮起生命的光辉。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阴森的监牢里,司马迁独自默默坐在发霉的稻草上,手中握着笔,在竹简上奋笔疾书。为给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他触怒了“真龙”,皇上龙颜大怒将他处以腐刑。他本想一死,却不肯放弃心中的梦想,在狱中,他忍辱负重,经过十几年的斟字酌词,终于写出了自己人生的一抹永不磨灭的赞歌《史记》。他写出了一部上至轩辕,下至汉武的人世沧桑,他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让现代的人们对于远古的历史有迹可循。他没有屈服于命运,他是一位具有丰盈精神的伟人!有人会问,远方是什么?顾名思义是指很远的地方。但在走向远方的路途中,却布满荆棘险阻,布满了挫折艰辛。然而这又是一条希望的道路,虽然艰难,却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中,记下了一世的辉煌。有人看来,远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经过千万次的坚持不懈,千百次的困难之后,这条艰辛之路也就成为一条光明之路,一条希望之路,一条充满了丰盈精神之路。700字 高中 散文
-
文人的心都在远方流浪_1500字在各类书籍中,加在三毛前面的形容词都是倔强、坚强、特立独行等等。但仔细想来,三毛毕竟是个女性,再坚强、再倔强,又能到何种程度呢?其实每个文人骨子里都是清高的,他们不屑与别人混为一谈,所以敏感的心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女性,因为与生俱来的东西不可能用之不竭,所以生活经历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上,三毛值得任何人膜拜,她可以穿着破旧的牛仔服席地而坐,潇洒不羁。她可以流浪异国,不受阻碍。就算无情的现实一次次将她打垮,她永远可以用别人艳羡的姿态凌驾于现实之上。这也可能是许多喜欢三毛的原因吧。同样,她可以像个小女子一样,将深入骨髓的思念写得如此动人:“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它有着小女子的情怀,大女子的魄力,有着生命的宽度与厚度,所以上帝只能狠心夺走她生命的长度,让她在不惑之年就匆匆离世,留给后人无限的哀戚无论怎样,对于三毛我永远只能是企羡,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人文情怀铸就的母性毕淑敏的作品大多充满人文关怀与现实主义,但又不像白先勇写浮世繁华,我曾看过她的一篇《婚姻鞋》,观后拍案叫绝,文笔到位,犀利中透着过来人的情感,其余作品也是文笔细腻,委婉流长。别人说作家里的犀利一枝花应该是龙应台,一支笔写遍万般沧桑。其实这是要分类别看的,毕淑敏文中有一种母性的光辉是别人所不具备的。据说,福楼拜曾把莫泊桑的手稿付之一炬,要他描绘大街上行人的样貌,而这正是毕淑敏所特长的,用尖锐的笔锋描绘人事物,所以她才会被读者所接受。试问,谁会不接受一个描绘生活的人呢?她将每一对灵魂伴侣的生活写得入木三分,将幸福写得如此动人“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赢得了所有人的爱戴。所以,毕淑敏一生善良。她的光辉,照亮了千万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我们追寻真实的自己与他人。幸福不是深情,而是久伴,在于点滴之间的关爱。以平常心生情味我常常想,世上再无第二个林清玄,可以将文写的如此淡然却引人深思。他的文章,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如清酒,又清又有味道。这个世界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自由,也有人淡泊一生静静写文。林清玄就好像我们心里某一角落安静的自己。每个人都会想过到了某个年纪能平安喜乐自由,达到林清玄文章中的高度“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每天被世俗杂务压制住的时候,能让我平静下来的只有文章与歌曲。林清玄的文字有治愈的功能与直达心灵的力量,让人沉醉其中,不忍离去。记得《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中写道“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林清玄确实以“花”来证明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操来支撑的心灵,留给读者难以摒弃的美。这也可能是林清玄写文的情思所在,情味淡然,醇香悠长,似一杯清酒,流进每个人的心里。春天,十个海子与大多数人一样,初读海子,是那首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我的脑海里边有一个海子。我惊艳与这位先验性的诗人。有人说,海子是为情而死。这也众说纷纭。诗人的内心比作家的更孤独,这是我一直赞同的。也许是没有能够支撑他活下去的东西吧。海子一生爱过七个女人,其中一个是她的母亲自不必说,他与其余的六个有着怎样的纠葛我们也不妄加揣测,我们不是他,又怎会懂他。诗人内心是怎样的孤独落寞竟能让他如此决绝,留给后人无限的哀叹惋惜。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不懂,只有评赏生前的作品了。他的诗没有过多的浓墨重彩,反而给人清晰的存在感。所以,海子死后,大家才会说法不一。一位诗人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诗人似有憎恨《圣经》的情结,圣书“肮脏而快乐”。这一情结更明显地表现于《太阳》一诗中:“肮脏的书杀人的书戴上了我的头骨/因为血液稠密而看不清别的”,这也就更加明确地交代了死亡:圣书让人死亡,死亡的结果是血液横流,再也看不到远方。然后有人在海子生前的作品中找到了死亡意识和死亡景象,而且它们是那么的生动和真实。而尤给人以警醒的是,在他生前,人们是不会注意,有时即使是注意也是不会警觉这些景象的。但是当人们后来一遍遍地感受这些时,诗人已逝。在一个和煦的春日,我看见远方,看见海子向我走来,面带微笑,身后一片春暖花开。每个文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感情,而他们愿与读者分享,这本就是最大的幸运了,我们不必苛求太多。余秋雨曾执笔写道:“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是的,文人。高一:北极伊昔如昨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议论文
-
心若荒凉,哪里都是在流浪风,缓缓地,划过我的指尖,惊扰了我的朦胧的双眼,掠起我缄默的沉思,来不及捕捉它的一丝踪迹,只剩下凋零的残香在鼻尖逗留,内心的荒芜散漫开来,想倾诉却有一种无言的空白,无奈只得将心声沉寂,呵!原来心若荒凉,在哪里都像是流浪。轻执起廋弱的笔杆,徘徊在苍白的素笺上,在十月深秋的静谧夜晚,本想寄情于纸笺以解心忧,却心乏无力,转头轻轻低吟一首动听的歌谣,为它取名叫‘流浪’,歌声在静谧的夜空下飘荡开来,悦耳的歌声回荡在翠绿的荷花塘,片片粉嫩的荷花随风起舞,阵阵荷香沁人心骨,微风掠过,卷起层层涟漪,于水面荡漾开来,一个一个的晕圈在水面泛起迭迭波澜……夜,很静,很清,风在耳际丝丝游离,微微颔首,捕捉一丝清风于指尖,辗转戏弄,让万千思绪在指尖停留,四周一片清静,时间在这一刻突然驻足。风依旧冷冷地吹着,吹散了我杂乱缠绕的思绪,莫名地,眼泪,在这一刻开始漫步飞舞,炫目的舞姿从眼眶边拉开了帷幕。它奋尽全力地舞着,舞着,直至舞到生命的尽头。冷风渐渐地停息下来,身体渐渐回暖,斑斓的记忆却早已被风干,力气一点点地从身体里抽离,一个趔趄,虚软的身体瞬时瘫倒在荒凉的大地上,内心一片荒凉,记忆的碎片四处流浪……微微垂起无力的双手,让冷风渐渐带走那份仅有的余温,风静静地吹着,吹开斑斓的记忆匣盒,悄悄探头试探,泛黄的记忆碎片在里面安然地沉睡着,那么安静,那么安详,然,时光如流水,眨眼间它却无情地带走了一切美好,再回首,曾经的一切都已渐行渐远,内心凄楚不已。远处的霓虹灯闪闪发亮,指亮了我走出阴霾的方向,记忆之门再次开启,往昔点点于脑海中倾巢而出,一幕幕支离破碎的镜头,慢慢地在大脑中回放,心在这一刻开始颤抖,被风无情地摧残着,渐渐变冷,变冷,冷地没有一丝余温,却不敢恣意去触碰,触碰那尘封在记忆中的似水年华,心,在这一刻没了落脚点,流浪的心儿开始徘徊……静静地瘫倒在大地上,风,卷起散乱的发丝,在风中肆意乱舞,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寒碜,那份薄凉,直至晨暮的钟声敲醒了记忆的钟摆,缓缓地睁开惺忪的睡眼,四周一片清寂,鸦雀无声,一滴晶莹的露珠儿安逸地在睫毛上打着盹儿,一个不小心,滚落到脸庞上,冰冰的,凉凉的,有些许清冷。空气中流动着丝丝肃穆的气息,远方,一首伤感的曲调渐渐飘近,飘近,回荡在耳际久久不曾离去,缓缓地闭上双眸,慢慢地让混沌地思绪沉溺在这首悠悠的曲调中,在曲调中沉沦,沉沦,黯淡的灵魂放飞在荒凉的原野上,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焦距,没有了归宿……空气中飘荡着一股莫名的思绪,丝丝舛动,丝丝游离,直至交织成密密实实的团,在荒野上滚动流浪……晨曦的暖阳在脸上洒下斑驳的树影,给我枯竭的生命带来丝丝生气,心虽已斑驳,残碎不全,但我仍不愿去流浪,想要一个家,想要有个落脚的地方,来放置我疲倦的躯壳,来栖息我疲乏的心灵,为此我踏遍高山流水红尘万丈,越过湍急的溪流和波浪,万里寻觅心的方向,奈何天地虽大,却没有我容身的一席之地,无论走到哪里,心依然在流浪,没有寄居我的地方。静静地伫立在苍茫的大地上,抬头远望群雁飞翔,亦多想卸下一身戎装,不再背负一身行囊,就此轻装起航,踏遍万里波浪。抬头远望渐渐隐没在云层中的雄鹰,各种情愫不觉间流露而出,双手合一默默祈祷着:倘若下辈子可以转世轮回,我定要做一只翱翔天际的雄鹰,天南海阔迂回盘旋,鹏程万里,无须绚丽的彩衣做伪装,无须尘世的俗念惹烦恼,只留雄健的翅膀于苍穹间自由飞翔,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即使遇上海浪滔天、狂风骤起的险境,它,我亦会用我尖利的喙、锋利的爪,扞卫着前行的生命历程,那样多好,活的轻松,活的潇洒,心也不再荒凉,亦无须背负烦扰去流浪……就这样尽情地展翅翱翔,翱翔在碧水蓝天上,翱翔在一片清明的净土上,让清风白云伴我身旁,微微低眉间,一抹黑色的倩影划过身旁,化作黎黎曙光指点我起航的方向,流浪的心从此不再飘荡,路旁的花儿有了馨香……如果那样,心儿也不会再荒凉,人生也无须多忧伤,梦里流浪亦不再凄凉。心儿开始盛装了色彩,人生开始有了方向,我的征途亦不再迷茫。顷刻间,我摇身一变着一身轻装,整装待发开始了起航,载歌载舞一路欢唱着,芬芳的花儿似为我而怒放,万里红尘点点惹人怜。在前行的路口旁,偶然间,让我邂逅了你俊美的容颜,让我的生命从此多了一份色彩,心儿也多了一份牵念,从此我朝思暮想,夜夜难眠,只求与你再次相见。为此我长跪叩拜,诵经念佛,不为今生,只为来世,祈求修的一份尘缘,在流浪的路口再次与你邂逅,以焚我一世清幽,圆我一世相守。轻折素笺于掌心间,任清风将它吹向空中,如翩跹的蝴蝶展翅飞翔着,将它带到我思念的人儿身旁,丝丝暖暖轻洒在我的脸庞上,我的心儿从此已不再流浪,有了栖息的港湾来停歇,风,从耳际徐徐划过,一缕幽香在周身飘荡着,心已不再荒凉,人生亦不会再去流浪,梦想飘荡在大海之上……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在远方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的懂得故乡,你有没有想象过在18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远方的霞光,早已光彩万丈。夕阳逐渐沉下云海,只留了一道道红色的痕迹。风呼呼地刮着,虽劲厉但也不失一丝惬意。醉醺醺的云彩显现出两层颜色,我走在已近昏黑的晋城市的路上,这里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里,今年6月份已远在脑后,整个暑假我都寄情山水,畅享考上北大的惊喜与激动,只可惜周围的祝贺全是地道的“晋普话”。我怅然若失。18岁生日已过,我却在盼望着19岁生日。只有生日时,我才会回到高平去看一看古城路上的繁华,听一听有些嘈杂却又亲切的乡音,闻一闻小吃街烧豆腐的清香,尝一尝这我的至爱、高平人的至宝。然后,我会近乎扭断脖子似的回头看高平,任汽车无情的带我远走。有时火车鸣笛声一起,我就一阵战栗——谁知道何时我会被这长长的铁皮带走呢? 终于,在那个浸在落日余晖中的下午,我拖着长长的影子和家人一一拥抱告别。向前走,我很想停下;然而当我欲折返时,我的脚步却又不由自主地往前走。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我不愿落下。这儿是高平的车站,长长的铁轨延伸向远方,站台、铁轨、不舍、眷恋。残阳如血。自此,我的心离别了这氤氲着烧豆腐的清香的小城,前往远方。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我到了北京城。提着行李,我慢慢的踱着步子。每一个人都急匆匆地往前走,为了他们既定的目的。我不自觉地微笑,因为这里的人们都很和蔼,他们发自内心的笑对来客,而我则不知为何而笑。我一直在徘徊,徘徊在这车站里、人群里。我终于下了决心,然后走出车站,直接坐上一辆的士,说:“去北大”。曾记得多少人说,高中最苦,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谁知道刚入大学的我就开始感叹:“原来大学最苦”。为了考好,我每晚只能睡四五个小时,然后是一天的紧张生活。我感觉到我成了机器人,一个不断往脑子里灌输智慧和学识、只会往肚子里扒拉米饭的机器人。唯一好的,是这里的书。礼拜天的下午,我会拿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前往未名湖。在一派祥和安宁的环境中,我朝南而坐,在落日的余晖中翻开书本,抚摸着它厚实的纸页,倾听着风的呢喃,为它一天的快乐而快乐,却始终找不到我的快乐。这里的水和风都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里。每当我在小巷中聆听一遍又一遍“冰糖——葫芦”的吆喝时,我便依稀听到了浓重的“高普音”——“烧——豆腐”!然后自得其乐地沉浸在它的高亢粗犷而又不失音律之美的旋律中。在这儿,除了来去匆匆的行人和高声吆喝的小贩,还剩些什么呢?我有时在杨柳依依的未名湖畔仔细回想,原来离开家的人是这样可悲,同时又这么可恨可怜——想家是软弱的表现!我恨,咬着牙,攥着拳。但是每到西山,我首先想到的是羊头山;每到北海公园,我只回忆起童年放纸船的丹河。这是一种锁不住的情思。矛盾,矛盾啊!高平有什么好?我不知道。现代化吗?少见高楼。文化浓吗?老文物大都毁损了,除了那元代的戏台。城市管理的好吗?天天修路,交通堵塞。只有那古城街,那街上的烧豆腐摊,那诱人的清香,才是承载我和这片土地情缘的纽带,那里有我爱和爱我的人,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始终在互相守望。老舍先生在想北平,只因他不在北平;我在想高平,因为我不在高平。翘首南望,我不见炊烟袅袅;回眸远眺,又望不断南飞雁。下雪了,我捧一掌心待其消融;而心里的雪水却在凝固聚集——心中下了一场大雪,雪盖住了高平的正街小巷,卖烧豆腐的人走街串巷地叩着我的心扉,一股股清香让我又不禁打开了久违的柴门。在远方,我不如擎天柱,把赛伯坦星球忘得一干二净,为了打败御天敌不惜摧毁自己的家园与地球的空间路。我舍不得。摧毁了烧豆腐这纽带,我与亲人之间除了温情还剩什么寄托呢?原来,家,是你幼时渴望冲出之地,成年时渴望回顾之地。我虽未及暮年,但若我也“烈士暮年”,家一定是我渴望生活之地。故乡的东西,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时,我不懂珍惜;在远走他乡之后,才发现,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自己已无缘“与子公食”。什么是故乡?是你一辈子在外打拼却最想回去歇歇脚的地方。那里的暮鼓晨风能给你一串串风铃似的回忆,风一吹便响彻心扉。对我,那里有亲情、友情、乡情,也有一声声悠长的吆喝——“烧——豆腐!”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
心系远方到远方去,到远方去!远方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召唤着我,我需要逃离我的家,逃离我现处的生活环境。因为我生活在一个破碎的、沉闷的、了无生趣的家庭里。多少次地埋怨上苍的不公,在我还只有三岁时便无情地夺去我享受母爱的权利之后,又将那对我来说是断缣零壁的父爱也一并褫夺去了。那以后,我的世界里家只剩下整天满脸愁容的奶奶和寡言少语的爷爷。我讨厌看到他们那样的表情,加上和爷爷奶奶之间巨大的代沟让我们变得无话可说。我讨厌这样的沉默,但又不想说话,虽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虽在一个桌子吃饭,可我却觉得他们就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多年来,这样的沉默、这样的压抑一度让我觉得快要窒息。我只能选择将自己裹在层层厚实的外壳中,拒绝和别人交流,我变得自卑而闭塞。我在心中期盼着,期盼着有一天能到远离家乡的城市读中学,我要逃到远方去。我的倔强和坚持终于让我如愿了,我进了市里的一所中学,和所有的同学一起住校。在学校里就没有沉闷没有压抑,我觉得在那儿连呼吸都是自由的。然而我是最不喜欢星期五的,因为星期五就表示大家都得回家了,我不喜欢回家。可同学们一到星期五就显得特兴奋,一个个欢呼着,小鸟似的飞回去了。又是一个星期五,同学们都回家了,我却不想回去,背上书包,一个开始在街上无目的地瞎逛。暮色黯淡下来,那如镶上金边的落日,此时正圆,极为耀眼,如梦似幻,好不真实。我依然漫无目的地走,有风吹过,带有一丝凉意,不由打了个寒噤,偶有枯叶飘零、盘旋,像是做着无力的挣扎。路灯已经亮了,城市笼罩在朦胧而昏黄的灯光里,竟生出一种苍凉的感觉。我顿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孤独,我像是一个被全世界遗弃的孤儿,周围的一切都变得虚幻了,闪亮的霓虹、行色匆匆的路人,我置身其中,却像被一切排挤在外。现实沉睡在悲伤桎梏的摇篮里,等着我柔柔地唤醒。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姑姑家的小区。虽然已是饥肠辘辘,可我不想进去,我知道那是一个温馨而幸福的家庭,总是充满着一片欢声笑语,于我而言这却成了极大地讽刺。姑姑一家虽对我很好,可于我那是同情是怜悯,更是施舍。不知何时将要升起的月将暮色撕扯到黑暗的边缘,又冷又饿的我忽然好想远方的家、好想奶奶做的饭菜。也想起了姑姑跟我说的一句话: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他人。我想到两位老人先承受了儿媳的出走,接着是丧子之痛,苦难过后还有挑起抚养我的责任,我以前只想着自己是不幸的,却从未想过他们的艰辛、劳苦以及他们所承受的痛苦。这样想着,心里一阵酸楚。也为我的自私羞愧难当。我打了车往家赶,倏尔地,下起了雨,眼前的世界被封在密如蛛网的雨丝中。唯一一次,我忽然好想回家了……近村时,借着车的灯光,我看到爷爷撑着伞站在村子的路口望着我回家的方向,我下车钻进了爷爷的伞下,孤独的心里突然觉得有了依靠。回到家,餐桌上热过的饭菜用盘子盖着,等得焦急的奶奶见我回来,如释重负般迎上来,接过我的书包,问:“饿坏了吧?快,快来吃饭。”他们谁也没问我为什么这么晚回家,没有一句责备的话。望着不断给我夹菜的奶奶,第一次感到原来回家可以是那么温暖,那么幸福。只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罢了。这么多年来。我是第一次这样好好的看着爷爷奶奶吃一顿饭吧,突然感觉到一滴泪砸中了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这以后,我和同学们一样盼望周末,一样盼着放假,一样的急着回家。在远方读书的我,终于懂得,在远方的家中,还有我挚爱的“双亲”,有着距离隔不开那份深深的牵挂。偶尔闲暇时从学校宿舍的窗口望远方家的方向,总是能感受到至深的爱与最触动心灵的感动。那里,是家,更是亲情的所在,给我无限力量飞向更高、更远的前方!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中国文人我们,都很悲哀。近期,一年一度的高考伴着风声雨声又匆匆向我们走来。十年寒窗,千声哀叹。记不起多少个日日夜夜,台灯、几案,伏案疾书,睡眼朦胧;也记不起多少次低头抬头,推算、草稿,工整做答,斗志昂扬。而现在,或许是一切都该结束了,有或许一个新的开始在等待。站在这繁忙的年月间,让沧桑的目光穿过喧嚣的街市间拥挤的肩头,穿过百年来一台台已经凝固的悲剧和戏剧,一声声已经蒸发的低吟和高喊。搭乘着历史奔袭的列车,直接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在那儿,一群长袍青衫的失意文人还在高谈阔论,仰天悲嚎。想着这种考试的选拔制度,不过是考了一点文化知识,不就是评测一点能力技巧。竟然能炒得这么热,闹得这么火,一千多年都凉不下来,几乎把长长的一段历史都烤出火焦味来了。然而,那些曾经失意的文人们,纵然是屡战屡败,却依然执着地,一生穿行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一次次的科考,一次次的失败,又一次次的重来。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有人”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那些高中的自然是一举成名,飞黄腾达。而热闹之后,繁忙之后,谁来记忆那些落地的考生,他们心里的悲凉,谁又知道。当得意的马蹄在身边窜过,喧天的鼓乐在耳畔鸣响,得胜者的名字在街市间哄传,轻视的目光在四周游荡,他们不得不低头叹息了。他们颓唐地回到旅舍,旅舍里,昨天还客气地拱手相向的邻居成了新科进士,仆役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点行装。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不悲哀。于是,他们无奈地把自己关在房里,提笔欲抒,却只写下一串苦涩的字眼“落第逢人恸哭初,平生志业欲何如。鬓毛洒尽一枝桂,泪血滴来千里书。(赵嘏)”。李频说“一第知何日,全家待此身”;王建说“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考生们总是或多或少的被寄托着家族使命和责任,因此科举得失也就成为一种牵连家庭、亲族、故乡、姓氏荣辱的宏大社会命题,远不是个人的事了。而一个落第者要回家,不管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家属,在心里上都是千难万难的。今天,多少考生,一届又一届,多少复读生,一次又一次,不也正有意无意中延续了古代文人们的悲哀吗?我们的课本里还保留着《孔乙己》《范进中举》这些悲惨文人的故事,各地的戏曲舞台上也还有《琵琶记》和《秦香莲》,虽然是在批判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弊端,但又何曾没有在影射今天的应试考试呢?这些种种的悲剧和滑稽,我们不能不说:由一代又一代中国古代政治家们好不容易构想出来的科举制度,由于展开方式的严重失度,从一开始就造成了社会心理的恶果。这种恶果比其他恶果更关及民族的命运,因为这里包含着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急剧退化。科举制度实行之后,中国的任何一个男孩子从发蒙识字开始就知道要把科举考试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除了不多的少年及第外,他们都将为这种考试度过漫长的年月。不知道当年升沉于落第和及第狂潮中的书生,有几个曾突然领悟到科举对自己的人格损害?但一定有人曾觉醒过。只是这种由巨大的政治权力所支撑的国家行为,怎么会被少数明白人的抱怨所阻遏呢?而这少数明白人的明白,又能到什么程度呢?科举制度在人格构建上的诸多弊端,至少不可能被当时的决策者彻底洞悉。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是从科举的路途而踏上高位的,无法看透自己和同道们身上的根本性隐疾,但是他们却感到了科举制度所遇到的麻烦。就像一屋子喝醉的人谁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喝醉了,只感到桌面的倾斜、杯盘的摇晃。他们开始整治科举制度,只在具体操作规程上着眼,出了很多新点子,又遇到很多新障碍,消消停停千余年,终于没有走通。现在,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也不得不寻着先辈们曾经的足迹,默默望一眼不到头的峰顶,只得又低下了头,继续无奈地向上攀爬。……窗外又开始下雨了,在这个高考的季节,或许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罢。那稀疏的雨滴,是奋斗挥洒的汗水,还是失意感慨的泪水,只有考生们自己能体会罢。“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寻着那条古老的路,我也将去走走罢,只不知踏上那条路的我,又当是怎样一番体验。还是在这里祝愿那些高考的莘莘学子们:祝你们好运!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