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
孩子,你也需要学会感恩
东中市实小陆琰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毫不客气,揭了中国人“短”,初读很有些受不了,他书中所罗列的国人的诸多陋习,本来批着“外衣”,现在“全暴露”,实在感到接受不了。其实,客观地说,敢于面队,才能改正,否则,陋习还是陋习,还会延续。
其实,教育实践中,也会观察到孩子们的陋习,例如,偶而我问班里的孩子:“小朋友,老师喜欢你们吗?为什么你们觉得老师喜欢你们?”一个一个说的很多:老师给我们无偿补课,老师关心我们,老师教我们画画,……“那你们爱老师吗?”“爱。”声音拖的很长。“你们是怎样爱老师的?”一阵寂静,只有一两个孩子的声音:我认真上课……
每天的每天,我们老师为班中每个孩子做着许多零零碎碎的事,这些在孩子看来可能好象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补课、批改作业、管理午餐等,我们也很少听到一声简单的“谢谢”;平时哪个孩子不舒服,我们给他喂水喂药,却也从没听过一句感激的话语。
问题出在哪儿呢?是孩子自己吗?还是……?在脑海里我回放了这样一些镜头,镜头一:放学了,天黑了,老师仍和孩子等待着晚来接的家长,只见行色匆匆的家长急急喊了一声孩子的名字,拉起孩子的手又急急走了……镜头二:小组长在大家吃完饭后,整理着桌子,一旁几个孩子慢慢吃着饭,心安理得的看着别人忙这忙那;镜头三:肯德基一角,孩子正在美孜孜的享受着他面前的美味,而妈妈则是看着孩子吃的美样……
我无意想评判谁,只是我也深深知道,学会“爱”和“感恩”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教导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老师;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知恩图报。我们要从教育孩子主动说“谢谢”开始,教育他们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要从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教养之恩。
“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看今天,我们的孩子浪费粮食,大手大脚、心安理得花父母亲的血汗钱,对父母的辛劳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少爷公主的脾气,总觉得没顺自己的心、没了了自己的意。“爱”不应是单方面的,不管是母子之爱、父子之爱、师生之爱或是朋友之爱,都应是双方互助的。我想说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付出爱心,学会提供帮助。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而给自己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而只有当孩子们在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才会出现——“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一起接受感恩思想的洗礼。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多姿多彩,感恩让我们更加美丽!
我们教人育人,现在就从感恩开始吧!
柏树
它是那么无私。把绿叶奉献给人们,让人们制作卫生香、蚊香。第二个春天,它又长出新的最绿的嫩叶。它的性格是温柔的,当我们唱歌的时候,它会用瑟瑟的声音为我们伴奏。
春天,当下起蒙蒙细雨的时候,我们来到它的身下避雨或者观赏美丽的春色。当红日悬空,晴空万里时,树下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使人们感到就像处身在明暗分明的图画中。夏天,烈日似火,我们可以在它的脚下休息,也可以在它的脚下游戏。这里既能避免烈日的暴晒,又可接受四面吹来的�狗纾颐嵌记浊械爻坪羲扒嗌凑省薄�
秋天,它的种子成熟了,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同学们爬上去小心地采摘下柏籽来嗑着吃,但我们都不想损伤它一点叶子。这时招来的鸟儿也最多,它们在树梢上边吃边商量着什么。冬天,白雪盖在它的头上,它多像一个带着大帽子,披着风衣在风雪中站岗放哨的战士。在冰天雪地的映衬下,更显得英俊、威武。
“兄弟,柏啊—我们的‘青纱帐’,我们敬佩你!你四季常青,威武挺拔,你美丽而不娇媚,你功绩累累而不骄傲,你坚强、勇敢而不欠柔和。当我在受委屈的时候,只要想起你,就能够停止哭泣,擦干眼泪静静思索;当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只要看到你,我的信心就更加坚定。你的品质的毅力多么像我们的老师。在它们身上有着和你同样的气质和特征。啊!柏树,愿你的风貌永存。
柏树啊!你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永远是那样高大。
相关推荐
-
丑陋的中国人我自己在牢房里沉思,我为什么坐牢?我犯了什么罪?犯了什么法?出狱之后,我更不断地探讨,像我这样的遭遇,是不是一个变态的、特殊的例子?我到爱荷华,正式和大陆的作家在一起,使我发现,像我这种人,上帝注定要我坐牢,不在台湾坐牢,就在大陆坐牢。他们同我讲:“你这个脾气,到不了‘红卫兵’,到不了‘文化大革命’,反右就把你反掉了。”为什么一个中国人,稍微胆大心粗一点,稍微讲一点点实话,就要遭到这种命运?我遇到很多在大陆坐过牢的人,我问他们:“你为什么坐牢?”他们说:“讲了几句实话。”就是这样。为什么讲了几句实话就会遭到这样的命运?我认为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化的问题。甚至于在台北关我的特务,都不能责备,换了各位,在那个环境之中,纳入那种轨道之后,也可能会有那样的反应,因为你觉得做的是对的。我也会那样做,因为我认为我做的是对的,甚至可能比他们更坏。常听到有人说:“你的前途操在自己手里。”我年纪大了之后,觉得这话很有问题,事实上是,一半操在自己之手,一半操在别人之手。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好像水泥搅拌器里的石子一样,运转起来之后,身不由己。使我们感觉到,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而是文化问题。耶稣临死的时候说:“宽容他们!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年轻时候读这句话,觉得稀松平常,长大之后,也觉得这句话没有力量。但是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才发现这句话多么深奥,多么痛心。5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丑陋人们都说:“上天都是平等的,一个人拥有了美丽的外表,也许内心只有一个黑暗无比的无底洞一个人没有美丽的外表,就必然有一颗善良的心。”丑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美好的心灵?原本想让这件事成为过往云烟,但是每每想起,总会触动心弦,无法平静。我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人群,尝试着以一个陌生人的角度,观察,思考。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男孩从远处走来,她穿着十分朴素,并不像都市女性。她的皱纹深浅不一,眉宇见透着生活的艰辛。小男孩四五岁的样子,一手抱着一个皮球,另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一张20元钞票,大概是刚手的红包。他们渐渐走了过来,突然小男孩吵着要下来走路,母亲微笑着,叮嘱了小男孩几句,便让他跑开。这时,小男孩在一家蛋糕店附近蹦蹦跳跳,怡然自得。小男孩似乎有些累了,抱着皮球回到妈妈身边。“20块钱呢?”母亲那温柔的笑刹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和害怕。小男孩看看自己的手,然后不解地忘着他妈妈。妈妈的表情有个微妙的变化,好像有点生气,但她并没有骂自己的孩子,而是拉着小男孩到蛋糕店门口。母子俩找了很久,但就是没看见那钱的身影。我也挺纳闷,才一会儿工夫,怎么就没了呢?“喂,我说你们俩在找什么呀?老在我店门口晃悠,我还怎么做生意啊?”站在蛋糕店门槛边的老板显得很不耐烦。她双手交叉在胸前,她对这对母子蔑视的神情,立刻让我想起从前电影中的日本人。在我看来,她长得好丑。她的脸皱得像贫瘠的土地,一副非常凶的样子。那位母亲稍微愣了一下,突然又明白了什么似的,赶忙给老板道歉:“实在对不起,我们在找20块钱,所以……”“不用找了,不用找了,不就20块钱嘛!”还不等她说完,店铺老板就赶着他们,“丢了就丢了,别在我这儿碍事!”“可是……”“别可是了,快走!”在蛋糕店老板的眼里,母子俩就好像是乞丐,我有点儿看不下去了。孩子母亲的皱纹似乎又深了好多,那眼神复杂得难以形容,阴郁,无奈,痛苦。20元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吧!突然,我的肚子咕咕叫了两声,真糟糕,到现在还没吃饭呢!我起身走进蛋糕店,说道:“我要两块蛋塔!”老板有点诧异地望着我,随后瞄了一眼自己的脚,犹豫了一下,终于离开原地,向我走来。“妈妈??,钱在这呢!”小男孩从地上捡起20块,举过头顶,向母亲示意。他妈妈慢慢走过来,拿过那20元,她的手在微微颤抖。她盯着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也悄悄瞄了那钱一眼,叠成长方形的钱的一角被折成了一个小三角。我心中不禁一颤,什么都明白了。小男孩的母亲看了看店铺老板,那眼神不知在暗示什么。她叹了一口气,抱起小男孩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中时时回放着刚才出现的种种镜头,令我有点儿失落,有点苦涩。我咬了一口蛋塔,感觉好苦,一把扔进垃圾箱。1200字 初三 书信
-
丑陋在昨天或者是前天,我和那条死鱼一起对你的作品展开了极其不友好的攻击,而后来你竟然向我道歉说“自己的话太重了,对不起!”。后来重新读了你的诗歌,才明白我的确没有太认真的领会作品的内在精神就妄下了评论,这样的确很不尊重作者很不尊重文字,虽然现在的当代诗人都很做作无聊,我当时的评论大抵也是由此而发的,并不是刻意针对什么,请你不要生气。我想大哥看在名剑还小的份上,是不会生气的,大约也是因为如此才会先我道歉的吧?无论无何,都谢谢大哥了。为了表示我的歉意,当然我是不会重新品论你的那首诗歌的,吃了吐毕竟是件恶心的事情,在此我就将曾经写诗的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哥有所帮助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否则大约我也不会在此公开道歉的,因为这比吐了吃还要恶心。首先,诗歌表达的要是真感情,真思想,真性情。不要做作,虽然诗歌创作可以夸张可以忧郁但绝对不可以无病呻吟,这就是当代的诗人的病根所在,也是当代诗人走上绝路的终极原因。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批评当代诗歌,否定当代诗歌。相反,我非常的喜欢席慕容。徐志摩这些前辈的诗歌。在他们的诗里,有忧伤有快乐有喜悦有泪水,但无疑,那些都是真性情的体现,绝没有做作的成分在里面。再者,要注意诗歌的内涵,诗歌绝不是单纯的风花雪夜烟雨迷楼,而是情感和思想的体现,比如李白的思乡和席慕容的失恋,这种忧郁并不让人烦心让人愤怒,反而能带给人一种隐约的感动,触动内心最深处的什么。可是如果是“月上西楼强说愁”或者无病呻吟的话,自然就让人新生厌恶了。最后,那就是注重一下语言的优美,虽然创作心态和内涵都比这个重要,但是语言毕竟是基础,这就好比一个女子心灵美好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长得太对不起观众了嘛。650字 初三 议论文
-
丑陋人们都说:“上天都是平等的,一个人拥有了美丽的外表,也许内心只有一个黑暗无比的无底洞一个人没有美丽的外表,就必然有一颗善良的心。”丑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美好的心灵?原本想让这件事成为过往云烟,但是每每想起,总会触动心弦,无法平静。我坐在路边的长椅上,看着这个城市的人群,尝试着以一个陌生人的角度,观察,思考。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男孩从远处走来,她穿着十分朴素,并不像都市女性。她的皱纹深浅不一,眉宇见透着生活的艰辛。小男孩四五岁的样子,一手抱着一个皮球,另一只手紧紧地抓着一张20元钞票,大概是刚手的红包。他们渐渐走了过来,突然小男孩吵着要下来走路,母亲微笑着,叮嘱了小男孩几句,便让他跑开。这时,小男孩在一家蛋糕店附近蹦蹦跳跳,怡然自得。小男孩似乎有些累了,抱着皮球回到妈妈身边。“20块钱呢?”母亲那温柔的笑刹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和害怕。小男孩看看自己的手,然后不解地忘着他妈妈。妈妈的表情有个微妙的变化,好像有点生气,但她并没有骂自己的孩子,而是拉着小男孩到蛋糕店门口。母子俩找了很久,但就是没看见那钱的身影。我也挺纳闷,才一会儿工夫,怎么就没了呢?“喂,我说你们俩在找什么呀?老在我店门口晃悠,我还怎么做生意啊?”站在蛋糕店门槛边的老板显得很不耐烦。她双手交叉在胸前,她对这对母子蔑视的神情,立刻让我想起从前电影中的日本人。在我看来,她长得好丑。她的脸皱得像贫瘠的土地,一副非常凶的样子。那位母亲稍微愣了一下,突然又明白了什么似的,赶忙给老板道歉:“实在对不起,我们在找20块钱,所以……”“不用找了,不用找了,不就20块钱嘛!”还不等她说完,店铺老板就赶着他们,“丢了就丢了,别在我这儿碍事!”“可是……”“别可是了,快走!”在蛋糕店老板的眼里,母子俩就好像是乞丐,我有点儿看不下去了。孩子母亲的皱纹似乎又深了好多,那眼神复杂得难以形容,阴郁,无奈,痛苦。20元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吧!突然,我的肚子咕咕叫了两声,真糟糕,到现在还没吃饭呢!我起身走进蛋糕店,说道:“我要两块蛋塔!”老板有点诧异地望着我,随后瞄了一眼自己的脚,犹豫了一下,终于离开原地,向我走来。“妈妈――,钱在这呢!”小男孩从地上捡起20块,举过头顶,向母亲示意。他妈妈慢慢走过来,拿过那20元,她的手在微微颤抖。她盯着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也悄悄瞄了那钱一眼,叠成长方形的钱的一角被折成了一个小三角。我心中不禁一颤,什么都明白了。小男孩的母亲看了看店铺老板,那眼神不知在暗示什么。她叹了一口气,抱起小男孩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中时时回放着刚才出现的种种镜头,令我有点儿失落,有点苦涩。我咬了一口蛋塔,感觉好苦,一把扔进垃圾箱。10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丑陋[2]在昨天或者是前天,我和那条死鱼一起对你的作品展开了极其不友好的攻击,而后来你竟然向我道歉说“自己的话太重了,对不起!”后来重新读了你的诗歌,才明白我的确没有太认真的领会作品的内在精神就妄下了评论,这样的确很不尊重作者很不尊重文字,虽然现在的当代诗人都很做作无聊,我当时的评论大抵也是由此而发的,并不是刻意针对什么,请你不要生气。我想大哥看在名剑还小的份上,是不会生气的,大约也是因为如此才会先我道歉的吧?无论无何,都谢谢大哥了。为了表示我的歉意,当然我是不会重新品论你的那首诗歌的,吃了吐毕竟是件恶心的事情,在此我就将曾经写诗的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哥有所帮助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否则大约我也不会在此公开道歉的,因为这比吐了吃还要恶心。首先,诗歌表达的要是真感情,真思想,真性情。不要做作,虽然诗歌创作可以夸张可以忧郁但绝对不可以无病呻吟,这就是当代的诗人的病根所在,也是当代诗人走上绝路的终极原因。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批评当代诗歌,否定当代诗歌。相反,我非常的喜欢席慕容。徐志摩这些前辈的诗歌。在他们的诗里,有忧伤有快乐有喜悦有泪水,但无疑,那些都是真性情的体现,绝没有做作的成分在里面。再者,要注意诗歌的内涵,诗歌绝不是单纯的风花雪夜烟雨迷楼,而是情感和思想的体现,比如李白的思乡和席慕容的失恋,这种忧郁并不让人烦心让人愤怒,反而能带给人一种隐约的感动,触动内心最深处的什么。可是如果是“月上西楼强说愁”或者无病呻吟的话,自然就让人新生厌恶了。最后,那就是注重一下语言的优美,虽然创作心态和内涵都比这个重要,但是语言毕竟是基础,这就好比一个女子心灵美好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长得太对不起观众了嘛。7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的作品,是他,让中国人知道了缺点。他是当代的孔子。这本书记述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轰动,并且认真的整理了出来中国人的丑陋,这种丑陋,不是面孔,而是心。“美国人写的《丑陋的美国人》,成了美国联邦调查民声的标准;《丑陋的日本人》的作者,被辞掉了工作,中国比日本还要落后,众位以后只能去监狱找我了。”看,作者是多么的风趣.人性的作品,人性的作品啊!在当时的人心中,中国人是多么的恶毒啊!这本书还从则面体现出了中国的黑暗,鞋子穿了一个月,不洗,直接摆在了门前,客人都觉得恶心。酱缸里,那臭臭的味道,让人发指。平行的恶劣,让中国人的脸都丢光了。同胞们,中国的传统有好有坏,并不是每个传统都是优良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禁止缠足?因为它,屠杀了多少的处在快乐之中的女孩?那些令人不堪的时代,活人祭祀又有多么的残忍?民族的歧视,又让多少的部落被铁骑蹂躏?世界的黑暗,作者历历在目。世界的丑陋,被学者毫无保留的揭穿,世界在当代已经变得美好,因为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的人在努力着。世界的美好,应该让能直言的认得到重用。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丑陋的日本人“丑陋的日本人”这话说的确不冤。兴许,看了《兰亭》你会明白日本人的丑陋。但我并不针对个个日本人,因为他们他们至少有良知,有人性。《兰亭》主要讲了林耕在战争期间,通过努力有了自己的渔船码头,并娶了日本女人秀代为妻。当林耕亲眼看见日本人残忍地绞死了自己的好友,决定投身于革命事业,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井上是日本人,当他感谢夏大伯愿为他债期延长时说了一句话:“我反对杀戮,我是一名商人。”而1941春却以日本军官的身份,亲自主持绞死了方均鹏和阿姿。手段极其残忍,断手,断脚,挖眼,还没绞死,便将人整的半死不活。想当年谢夏大伯时那个点头哈腰,恨不得去舔他脚底。如今,那副骄横的形象,那种扬眉吐气的神态,真是极大的讽刺。“我反对杀戮”真不知他怎么说的。“反对”?呵呵,这就是赤裸裸的“赞同”“乐意”!昔日中国人对他的恩,今朝却用中国人的血与肉来补偿!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恩将仇报的日本人!秀代是日本人,当她看见林耕被爸爸伤的遍体鳞伤,哭着对爸爸说:“当你失意时,您把我交给他,说他是个好人,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您需要依靠他,如今您得意了,却像废柴一样丢了林耕,您难没有意思内疚吗……”井上当众扇了秀代一巴掌。女儿就像一面镜子,找出了父亲的罪恶,难道,井上就没有一丝羞愧?秀代字字真切,难道井上就没有一丝后悔?井上是否认为,这就是日本人。没心没肺没血没肉无情的冷血动物?秀代一点也没错,可井上却一直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认为杀人是日本人至高无上的权利,会杀人才算日本人。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恬不知耻的日本人!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我并没有针对像秀代这样的日本人,而是指井上这类猪狗不如的日本人!丑陋,并不是指日本人外貌吓人,而是对井上这种行为举动的厌恶!丑陋的日本人啊!初一:余昕遐650字 初一 读后感
-
《中国人德行》读后感读《中国人德行》 米舒先生: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14天,在《“立此存照”(三)》一文中希望有人将《中国人德行》译出来,并把此书当作一面镜子。现在新世界出版社最新出版了《中国人德行》,请您谈谈对此书出版的意义。 复旦大学 肖立肖立书友:读了你的来信,我便去书店买来了美国人亚瑟·史密斯著的《中国人德行》(张梦阳、王丽娟译)。书前有唐弢先生1988年写的序《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唐先生从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谈到《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又谈到鲁迅先生先前认为史密斯对中国人的批评“错误亦多”,但同时对“有些意见表示首肯,也有同感”。时间已经过去了70多年,今天重读新版此书,对我们又有什么启迪呢?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先来讲讲史密斯其人,史密斯生于1845年,毕业于比罗耶特大学,1872年来中国从事传教与救灾工作,中文名明恩溥。190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接见史密斯,史密斯建议美国退还庚款予中国,他的申述为罗斯福所感动,庚款退还的议案顺利在美国国会通过,以此款创办了清华大学,促进了中美邦交。史密斯在《中国人德行》一书中分析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比如忍耐、坚韧、节俭、勤劳,也指出中国国民存在的问题:要面子、守旧、好猜疑、缺乏时间观念与公共精神,等等。这些问题,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人,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有的问题如“轻视外国人”早已不存在了。新中国与旧中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中国国民中的陋习是不是一扫而光了呢?译者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张梦阳在“再版后记”中谈到“中国人的种种毛病并没有得到根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七不”已经多少年了,但乱穿马路,乱扔脏物的事还是天天发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要求每个中国人根治国民性中不和谐的行为是多么需要反省。在此时,重读鲁迅先生的教导,“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也该有知人之明”。同时,再读一读史密斯的书,我想也是有其必要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米舒7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篇一:《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辜鸿铭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初中时的语文老师常在班上提起他,一脸的扼腕,常惊呼世人不理解如此爱国天才。当时的我很不能理解老师的崇拜,常在想,不就是一个迂腐固执的怪老头吗?不就是抱着残旧思想的“封建余孽”吗?用得着推崇吗?直到应党的要求,拜读了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后才发现,他的爱国是纯粹的爱国没有任何杂质,这种精神远远覆盖了他的怪诞他的封建他的守旧他的迂腐。他大概是那个年代里最神奇的学者了,辜鸿铭一生拿过13个博士学位,按说身受西方教育多年,应该是一脑袋西洋思想。然而他给后人留下的形象,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式”风格。然而他的《中国人的精神》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鼓吹儒家文明救西论。在这本书里面他还谈到了民主、中国语言、战争等等,虽然我们现在看来不免有局限性,但是他那犀利的笔锋和独到的见解依然让你感到佩服无比。当然,整文也不是说全都赞同只是他写此书维护中国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已经很值得我们敬佩了。看罢此书,感叹到何谓是“中国人的精神”?当年抗日,积贫积弱之中国危在旦夕,无论华夏大地的国人,还是海外的华人华侨,纷纷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中华儿女共赴国难,同心御辱。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大家众志成城,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衷共济,终于完成了我们的“建国大业”,中华睡狮从此才站立起来。当年在海外生活时,钱学森先生就立下铭誓:“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这就是一个海外赤子的“中国人的精神”。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不管你身在何方,只要你的根本在中国,你总会希望回到母亲的怀抱,从而落叶归根。在中国被特大雪灾,汶川大地震,西南干旱,玉树地震等等天灾的袭击下,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为之撼动,为之悲伤。然而无论是祖国大陆各族人民,还是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抑或海外的游子,纷纷伸出援手。这些都是不分地域不分身份的,有的慷慨解囊相助,有的直接奔赴灾区参加抢险救灾。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还有近期新鲜上映的《叶问2》,只要进了影院观看此片的人们,无不为叶问因国家尊严迎战世界拳王而热泪盈眶,无不为叶问在打赢拳王后说的那段中国式的尊严而起身拍手,激动不已。这些都是中国人精神,华夏儿女们的精神。然而,辜鸿铭也说过,中国精神何其多,而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莫过于此∶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篇二: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在党校学习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伟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评价与分析极其重要,通过对其学习和认识,我们不仅能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有所了解,还能深入的思考精神对一个民族发展的影响。自从看了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享誉度很高的著作,书里他提及到的几个地方让我印象很深刻,感触很深刻。对于里面的一些观点,有些是表示赞同的,但有些是觉得值得推敲的。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一章节里,辜先生写到的“在中国,一个人不觉得需要用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因为他确信每个人都认识到公正和正义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因此每个人都认为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这句话高度的褒扬了中国人民由古至今所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与此同时,他也把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的传统文化做了对比,写出了自己对此的看法,我很是赞同。他认为,西方人相信传统“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牧师,军队等,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我想,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也是帝国主义历史上发动那么多灾难性战争的一大原因。但是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的义务,即忠诚的义务。中国的好公民宗教不需要通过牧师或警察就可以很好的维持国家秩序。而好公民宗教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爱的法则是爱父母,正义的法则是忠诚,忠君。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博学的智慧,又有最原始的善良,所以中华精神是源远流长,不可磨灭的。作者另一个关于儒学的观点也十分鲜明。他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但能代替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对此,作者将儒学中的“仁”“孝”“礼”“爱”分别与西方宗教中的思想进行对比,并引用了《论语》《中庸》中的大量观点和西方宗教和哲学家的言论进行比较,得出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可以代替西方的宗教和军队来维护国家秩序的结论。需要提出的是,这或许是针对作者当代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作出的对比与结论,但到现代,我个人不很是赞同这一观点,因为我们也有军队的存在,也有法律的约束。西方的宗教对于一些国民来说,起码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作为一种信仰,他们信仰了宗教会使他们心理感受好一点,或者这仅仅只是一种传统,而并不因为他们的道德过不去才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反,有中国著名作家指出,中国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贪污腐败,恰恰因为中国人缺少了信仰。诚然,我们需要坚持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来思考问题。或者说,在辜老先生的那个年代,社会情况确切如老先生所说那样,但我们不能排除辜老先生心里上有偏心于自己祖国的爱国情愫,甚至有对西方某些地方不满而将其夸大甚至将其描述成西方普遍出现的问题的情况。总而言之,从《中国人的精神》一书里面,我得到的东西还是不少的,从中我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以及对待西方的态度。但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辩证的分析与思考,中华民族要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兼容并包,需要客观的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这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精神永葆活力的传承下去。【篇三: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作文】第一次听说辜鸿铭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在那个倾向于崇拜的岁月里,这个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却又极端保守的鸿儒自然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然而真正捧读他的著作确是多年后的今天,退去了初中时的那份天真与幼稚,对辜鸿铭的认识从平面地仰视到立体地正视,关于对他的一些评价也学会了更客观、辩证地去对待。在党课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目中,《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不为别的,就因为它的作者是辜鸿铭。认真拜读完该书,心中泛起点点涟漪,现整理如下: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该书,《中国人的精神》共有四十节,在辜氏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本书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对中西方的宗教、哲学、语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许多方面进行对比中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力鼓吹儒家文明较之西方文明的优越性。从文化角度来看这本书,《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放映出的作者的思想风貌,总体上来说,它是伟大的。从现在的视角来看,它又是不够客观全面的,有许多地方是存在不足与缺漏,甚至是错误的。比如说在维护君主制与纳妾制等这些腐朽的东西方面。辜氏总是极力地为自圆其说,但其说法是有许多牵强之嫌的,对于西方文明也存在着先入为主的偏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本书对于传播中国的思想文化,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它为西方了解中国的东方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这是我们对待历史的应有的态度。联系当时的外部大环境,我们会发现辜氏那颗火热的中国心以及那份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情感。在中西方文明发生冲突,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都主张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毫无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之时,辜鸿铭却勇敢地站出来捍卫中华传统文化。也许该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只能留下一个形象的记忆,如同辜氏那条传奇般的小辫子一样,不过成为他顽固守旧的生动象征罢了,可是我却从中看出了他那颗火热的中国心,正如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过的“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那样。尽管他的观点中有许多是从顽固保守的立场出发,向西方不适当地宣扬和维护了本国文明中的一些糟粕,可在那个背景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读《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我看到了一些不客观,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畅销一时的《中国不高兴》中的许多关于民族狂热主义的不当观点。虽然两者都是对中国不能很客观地去正视,然而我认为这两者还是不能等同起来看待的,因为他们的出版背景与意图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推销,尽管其中包含不少的腐朽思想,可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而后者则更多的是无视中国的实际,盲目地自大,毫不负责地哗众取宠,这种狂热缺乏冷静、科学地思考如果被社会接受,那么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读完本书与联系当下,掩卷沉思,我认为“正视中国”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春秋,我们的成就固然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因此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只有正视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过更加深入地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去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而不是盲目地为今天的成就歌功颂德,甚至以此为资本,鼓吹诸如《中国不高兴》等狂妄之说。正视中国,就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科学地剖析当今天下的形势,沉着地应对每一个挑战,抓住每一次机遇。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我们的大国梦想、建立起我们的大同世界。【篇四:《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中国人的精神》是《The、Spirit、of、the、CHINESE、People》译本,是辜鸿铭留下的不多的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我认为最好是用英文来写,但是我的英文水平实在太差,无法写出对这本书的感受,所以只能用中文了。说实在话,能够用英文写文章到如此流畅,并且旁征博引中外经典的人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者,估计后人要超越他也是很难的。在这里我想先介绍一下作者辜鸿铭的生平。辜鸿铭少年出洋,游学欧洲十余载,通晓英、德、法、拉丁和希腊等近十门语言,曾获得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和柏林大学土木工程学文凭。回国后,他先是在张之洞慕府作了17年的洋文案,后有督办过黄埔浚治局,清末曾当过外务部的左丞。民国初年,他任北京大学教授,1928年4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2岁。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篇九: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读了之后,受益匪浅。读了此书,不得不佩服辜鸿铭先生的文化修养,于是我上网搜了有关他的资料。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辜鸿铭先生用他对中国的理解,向世界宣扬了儒家思想,阐述了他眼中的中国人。“中国的人性类型给你的整个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文雅。”这是辜老对中国人性格的描述,他还引用了一个例子,他曾在某个地方读到一位在两个国家都住过的外国朋友的评论说,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而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不知道对日本人的这种评价是否真实。但他认为但凡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像他一样赞同对中国人的评价。相对西方人的张扬,追求个性,我们中国人更多倾向于中庸之道,温文儒雅,彬彬有礼,给人一种不温不火之感,亲切而没有距离感。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风愈烈。西方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气氛十足,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却越来越冷清,我们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穿的是“破”裤子,哼着大多数中国人听不懂的rap。我国当前社会,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的教育,都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大学里英语成了必修课,英语学分占的比列也比较重,考四六级更被我们大学生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我们的《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在很多的学校都处于选修课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连这样的选修课都没有。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辜老的书对中国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辟,然而,有一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他赞同忠君思想,他赞同纳妾制,用茶壶和茶杯生动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时代不断进步发展,我们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现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新时代的女性不应该像古代女人一样将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社会做贡献。【篇十: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的作者辜鸿铭先生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可见他当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书中,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他认为中国人是特别讲礼貌的人。真正的礼貌的本质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的礼貌,虽然没有日本人的礼貌那样周全,却让人舒服,因为它是,正如法国人完美表达的那样,是心灵的礼貌。相反,日本人的礼貌虽然周全,却不那么让人舒服,它可以说是一种排练过的礼貌——类似于戏剧作品中用心学习的礼貌。这与直接来自心灵的、自发的礼貌不同。事实上,日本的礼貌好像没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礼貌的中国人的礼貌有一种芳香,来自心灵的名贵油膏的香味。他还论述了中文的问题。汉语口语的容易根源在于它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语言。它是一种没有语格,没有时态,没有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的语言。事实上,也不存在语法或其他任何规则。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口语本身并不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但是对于那些来到中国的受过教育的欧洲人,尤其是半受教育的人来说,即使是汉语口语也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他认为汉语口语是一种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语言;事实上它是小孩的语言。当那些有学问的汉学家坚持说汉语是如此之难时,欧洲小孩学习汉语口语却是如此的容易。因此他认为学习汉语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你将不仅进入天堂之门,而且也能学好汉语了。然而书中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赞同。例如纳妾制和维护“三寸金莲”。但书中的主旨精髓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到底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那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回答的。此书通过“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女人”,“中国语言”,“约翰在中国”,“一个大汉学家”,“中国学”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的精神。辜老先生通过许多例子和对比深入剖析了中国人的精神。我觉得中国人的谦虚是最可贵的并需要延续下去的,中国人的精神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中华民族才能发扬光大,而不再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人欺凌的状况。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认为要借鉴书中有益的部分,努力做一个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的人。1200字以上 三年级 读后感
-
丑陋的日本人_2000字“丑陋的日本人”这话说的确不冤。兴许,看了《兰亭》你会明白日本人的丑陋。但我并不针对个个日本人,因为他们他们至少有良知,有人性。《兰亭》主要讲了林耕在战争期间,通过努力有了自己的渔船码头,并娶了日本女人秀代为妻。当林耕亲眼看见日本人残忍地绞死了自己的好友,决定投身于革命事业,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井上是日本人,当他感谢夏大伯愿为他债期延长时说了一句话:“我反对杀戮,我是一名商人。”而1941春却以日本军官的身份,亲自主持绞死了方均鹏和阿姿。手段极其残忍,断手,断脚,挖眼,还没绞死,便将人整的半死不活。想当年谢夏大伯时那个点头哈腰,恨不得去舔他脚底。如今,那副骄横的形象,那种扬眉吐气的神态,真是极大的讽刺。“我反对杀戮”真不知他怎么说的。“反对”?呵呵,这就是赤裸裸的“赞同”“乐意”!昔日中国人对他的恩,今朝却用中国人的血与肉来补偿!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恩将仇报的日本人!秀代是日本人,当她看见林耕被爸爸伤的遍体鳞伤,哭着对爸爸说:“当你失意时,您把我交给他,说他是个好人,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您需要依靠他,如今您得意了,却像废柴一样丢了林耕,您难没有意思内疚吗……”井上当众扇了秀代一巴掌。女儿就像一面镜子,找出了父亲的罪恶,难道,井上就没有一丝羞愧?秀代字字真切,难道井上就没有一丝后悔?井上是否认为,这就是日本人。没心没肺没血没肉无情的冷血动物?秀代一点也没错,可井上却一直不肯正视自己的问题,认为杀人是日本人至高无上的权利,会杀人才算日本人。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恬不知耻的日本人!丑陋啊丑陋,丑陋的日本人!我并没有针对像秀代这样的日本人,而是指井上这类猪狗不如的日本人!丑陋,并不是指日本人外貌吓人,而是对井上这种行为举动的厌恶!丑陋的日本人啊!初一:余昕遐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750字 初一 读后感
-
丑陋的中国人为什么中国人声音大?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中国人嗓门特高,觉得声音大就是理大:只要声音大、噪门高,理都跑到我这里来了,要不然我怎麽会那麽气愤?我想这几点足使中国人的形象受到破坏,使我们的内心不能平安。因为吵、脏、乱,自然会影响内心,窗明几净和又脏又乱,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在我们这一代似乎是被上一代带过去了,上一代发生的事也能在我们这一代看见不断的打架斗殴,哪怕是发生了一点点的嘴上不对头就砸了上去,上车硬挤一点都不顾全老人和孩子,中国人别的不会就是会窝里斗,在日本打进我们中国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日本从哪里来就死回哪里去,可中国不但没有团结起来而是更加斗了起来,在团结这个方面中国人的确比不上日本。学生都没有一个学生样,学生最大的使命是什么,就是学习,许多的学生不但没有尽到自己的使命而且还认为这是一个负担,在老师讲课不听反而去写什么作业,难道是为了回到家后能玩更长时间吗,哪老师布置作业干什么,老师考试不但不放在眼里反而照书抄,就是老师让课堂上做的试卷也不做,等老师讲的时候抄,这与不做有什么区别。搞垮中国人的并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凡是出卖中国人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中国人。中国的美德早已被消磨的几乎什么都不剩了,几千年下来,中国唯一也是最重要的美德--勤劳,现在早已不存在了。中国人的不能团结,中国人的窝里斗,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不是中国人的品质不好,而是中国的文化中,有滤过性的病毒,使我们到时侯非显现出来不可,使我们的行为不能自我控制,明知道这是窝里斗,还是要窝里斗。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的是谁的过,对方的吗,认错是因为中国人丧失了认错的能力。我们虽然不认错,错还是存在,并不是不认错就没有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中国人就不得不用很大的力气,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所以说,中国人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假话,喜欢讲谎话,更喜欢讲毒话--要毒的话。因为中国人不断的掩饰自己的错误,不断的讲大话、空话、假话、谎话、毒话,中国人的心灵遂完全封闭,不能开阔。中国的面积这么大,文化这么久远,泱泱大国,中国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胸?应该是泱泱大国的心胸。可是我们泱泱大国民的心胸只能在书上看到,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你们看过哪一个中国人有泱泱大国民的胸襟?只要瞪他一眼,马上动刀子。你和他意见不同试一试?洋人可以打一架之架回来握握手,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一百年的仇恨,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为什麽我们缺少海洋般的包容性?中国人有这么多丑陋面,只有中国人才能改造中国人。但是外国人有义务帮助我们,不是经济帮助,而是文化帮助。因为中国船太大,人太多,沉下去之后,会把别人也拖下漩涡淹死。在座的美国朋友,请接受我们伸出的双手。最后一点,我的感想是:我们中国人口太多,仅只十亿张大的口,连喜马拉雅山都能吞进去,使我们想到,中国人的苦难是多方面的,必须每一个人都要觉醒。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好的鉴赏家,我们就能鉴赏自己,鉴赏朋友,鉴赏国家领导人物。这是中国人目前应该走的一条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路。初一:刘杰1200字 初一 议论文
-
伟大的中国与丑陋的中国人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了,还记得有人对我说:「你举头看看,是否看很多山?层层叠叠的,你可知道山的背后便是中国?告诉你,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满是山水,有很多人,很多不同族的人;有很多物产,很多不同类别的物产。要是你想知道更多有关她的东西,不妨翻翻历史、多看报刊,不妨┅┅」我侧耳的聆听着,「┅┅还有,正因为为你了解她,你--我想--一定会喜欢她的。但--当然,她是我们的国家嘛,岂有不爱之理!」我不自觉地点着头,很衷心的。是小时不经意的一番话,但记忆犹新犹深。那深的程度足令我翘首北望,便按不住慷慨填膺。是甚么使我不能忘怀中国?这我可不知道,然而,心底却永存着一个印记--「我是中国人」。尽管迎面而来的满是对中国人的责难和批评,但这磨灭不了我对中国人的期待和盼望,相反,要是我能在众说纷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法门,那我真的愿意听更多--只要它们真出于对中国人的关怀爱护。素来不大抗拒「丑陋的中国人」这么一个评价。诚然中国人犯了很多毛病,如崇洋、固执、迷信就是,其他甚么的小心眼、自私、怕事等等,中国人就仿如那些长舌又巴辣的妇人,不但不大方,且讨人厌。但我要说我并不厌恶中国人,我更不会以身为中国人为耻。相反,正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了解中国,我明白她顽病的由来,我晓得中国人的思想、性格是怎样的,所以,我反而爱他们。长情的中国人中国人以农立国,自盘古开天辟地,我们与天地便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中国人一直是这么安顺自然,生活仰天而给,孕育了一副和平、敦厚的性格。面对浩瀚的长江大河,中国人最晓得自谦,因着天地之大而醒悟己身之渺小,不求甚么,共求与天地和谐共存。中国人彷佛与天地同流了。再看,风和日丽时,中国人心情开朗;霪雨霏霏,中国人眉宇不展,庆贺生辰,中国人说「寿比南山」,举丧悼亡,中国人叹「苍冥无情」┅┅,由此可知中国人已经跟天地、自然融和了。这是一份何等深长的情意呢!是这份情意使中国不能前进吗?我看并不是。客观些好吗环视世界,不错,许多国家的生活、科技成就、商业发展等无疑比中国强,但他们尚不能免于天灾、人祸、暴乱或战争的威胁。这,事实上,比中国又强在吗儿呢?倘若我们只懂得以西方的角度去看中国,我们就好像站在一个平面上,只能看到中国的局部形象,而无视于其立体的许多方面。进一步说:蔚为奇观的华夏五千年文,化是否真的来自一群丑陋的中国人呢?我看断然不是。我只认为「树大有枯枝」,而这些「枯枝」在中国的现代史上比较突出,因此,彷佛成了中国人的代表。但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只要我们客观些,不赞牛角尖,不作未盖棺的「定论」,我相信,必定能够了解她更深些,印象也必然有所改变。我想大部份人(包括外国人)也会承认中国之伟大,但,倘若我们说伟大的中国面的尽是丑陋的中国人,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吗?起来接受中国让我们再提醒自己,在大地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和民族存在着:她有辽阔平原,也有宽广的胸襟,有延绵不绝的山水,也有款款不尽的情谊,更有丰富的文化和对人心的觉识。因此,要是我们赞扬中国,我们是没有可能蔑视其社稷之本--中国人的。1200字
-
《中国人史纲》读后感以前,我总是洋洋得意的对人说,如果我家财万贯的话,我一定会报考历史专业的。这样说的原因是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是有理想的,另一方面表明自己其实很酷。历史是酷的,我却是浅薄的。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在穿越历史重重迷雾之后却对狰狞的暴徒流露出顶礼膜拜的眼神。原来颠倒众生的,并非只有倾国倾城的美女。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明孝陵甬道上的牌匾会将朱元璋这个热爱杀人的混蛋描述成恩泽天下的圣主,就像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人们会赋予项羽这个徒有武力的莽夫以英雄的地位并崇拜了幽幽数千年。项羽一把大火烧掉了咸阳,不但给后世的暴徒们开了一个以焚烧故都来章显自己盖世武功的恶劣先例,而且烧尽了保存在咸阳的记录着春秋战国以来璀璨学术思想的珍贵典籍。而同样是因焚烧罗马城而闻名的尼罗,却遗臭千古。相形之下的差别和痛心,我不知怎样才能言语。不要说造成黄金时代学术典籍遗失的罪魁应是焚书坑儒的始皇赢政,那本是另一片迷茫的眼神。焚书的原因上儒生建议赢政崇古分封子弟和功臣,这本是儒家阿谀奉承的的手段,但不幸碰上始皇这个一切都向前看的人政治硬汉。法家的李斯作出细致分析之后建议"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是为焚书。可见焚书焚的多是民间非科学方面的书籍,而秦朝所设为数众多的博士官,仍然存有大量诸子百家的典籍。事实上,按当时的条件,民间就真的能存有很多的书么?藏书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政府行为。而坑儒的原因则是两个道士为赢政寻仙药不得,怕上面怪罪,便毁谤赢政后逃之夭夭。始皇勃然大怒,坑杀相关四百六十于人。这其中大抵是些方术之士,不过因为赢政也提到了儒生在咸阳言论蛊惑人心,大概也有一些儒家人士混迹于被坑杀之列。因为这两个原因,儒者们穷尽所有能够想到的恶毒词汇加诸于始皇赢政的身上。古人说三人成虎。儒者们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的毁谤始皇,毁了两千年,终是迷惘住了后人的眼睛,把赢政变成集天下恶毒为一身的大妖怪。暴政是有的,但暴政是每个朝代都有,而赢政所做的开创性的事业却只在于秦朝。不用螯述从小学课本就介绍的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光算赢政所建立的政治体制这一项,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帝王便从未有能超越,统统因袭下来。"始皇帝"这一称谓,真的是名副其实。我到是觉得,相对于项羽,赢政到是更能担当英雄这一称号,更应该获得国人的尊敬。戏剧中的霸王,演义中的关羽赵云,都只能当作文艺形象来欣赏,万不该将其与历史真实人物混为一谈。只可惜大多数人眼中的世界只是建立在别人的臆想之上。怎能冀望用迷茫的眼睛看见一个真实的世界?和科学一样,读史让我们接近世界本来的样子。而我呢,喜欢事物本来的面貌。不论它是好是丑。因为啊,我总坚信,真正的完美,总是包含了残缺于其中。,柏杨着。书已读完一月有余,感触颇多。一直想写篇书评,然面对浩浩五千年的历史,纵有柏杨先生的妙笔解读,依然惶惶不知从何落笔。没有顾湘的文采,没有了悠闲的时间,万千感慨困于胸腔,着实难受。完不成书评,终是咬咬牙,挤出一篇读后感,算是给自己一个慰藉,给读过此书一个证明。茫然不知所云,贻笑于诸前辈之前了。1200字 高三 读后感
-
美丽的丑陋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抵制”一词开始席卷中华大地,在一句句义愤填膺的口号后面,我分明看到了精神的无力。最先兴起的当然是“抵制日货”了。面对日本,一个国土很小但国力不弱的邻国,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闪过一丝的痛楚。是啊,那是一段惨不忍睹的历史,是肉体对肉体的镇压,精神对精神的蹂躏。无论我们如何宽容、如何大度,也无法忘记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更何况日本正在竭力美化历史、篡改历史!可是,只是抵制就够了吗?有用吗?就中国国情来讲,抵制日货是很不明智的。我们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诸多的困难等待我们克服,我们的未来仍是一个未知数,为了一段无法更改的历史而放弃这么一个国际上重要的合作伙伴,会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造成多么大的影响?过去的已经就那样了,任谁也无能为力,我们不是知耻而后涌,反而盲目的因为历史而放弃未来,这难道明智吗?在当今这个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中,危机四伏,任何一个机遇都来之不易,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给予我们极大的打击,我们全神贯注都怕应付不来,再选择一条封闭的出路,值得吗?有那么多人都在讲韩国,渲染韩国全民抵制日货的伟大,对此我只能表示怀疑和无语。凭心而论,我们能和韩国比吗?韩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而各个产业也有自己拿得出手的品牌,即使不依靠日本,他们也是可以发展自己的。而我们呢?我们果真也自立到这个地步了吗?何况对于韩国人抵制日货究竟是出于爱国呢还是一个民族习惯呢?我们谁也不知道。距离产生美,也许仅仅因为距离太大,所以才把别人无意中的行为习惯当作崇高,过分美化了吧!铭记历史靠的不是口头上的逞强,而是行动上的自觉,心灵上的觉醒,如果每一位国民心中都有一鼎警钟时刻长鸣,每位国民都牢记曾经的耻辱,每位国民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应该有的素质,即使不再高呼抵制日货的口号,相信日本也不敢小看中国。同样,如果我们的民族缺少骨气,口号多么响亮、多么有气势,日本也只会耻笑一番罢了。再说后来,“抵制跑跑”的风气一时也流行起来了。事情的缘由是一位网友“高明”的发现,在“跑跑卡丁车”游戏中,输入中国二字时会出现与输入脏话时一样的符号,借此说“跑”是韩国人用来取笑中国人的游戏,因此号召有觉悟的国人抵制这一“垃圾游戏”。首先我认为发现这一秘密的那位同胞很有当记者的天分,洞察力格外敏锐,湮没在网络中真是太浪费了,怎么也想不出他是如何想到这个的。对于上述现象的解释,我想只有游戏开发商能给我们一个交代了。单说我们一相情愿揣摩对方意图,是不是有些小气了?假如这一切只是一个疏忽、一场误会,岂不是显得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如何对得起祖先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退一步讲,就算不是误会,我们号召“抵制跑跑”有什么意义?也许只会讨得韩国人的耻笑:看那个民族,现在才发现,发现后又是瞎折腾一番,幼稚!我们真正能做的只有发奋图强,一方面,我们依旧坦荡荡地游戏,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国力,让韩国人不敢小瞧!而不是口号上的抵制而已!这是一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时代,落后就要挨打才是硬道理。我们只能用竭尽全力来强健我们的心灵,杜绝华而不实的口号,抵制之风真的该歇歇了。不要让别人说我们只是用美丽的口号遮掩丑陋的精神……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
中国人一百多年前,华夏大地正经受着一场变革,革命的火焰燃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北京近郊的一位老农却还过着平常的日子,对他来说每年的粮食还是要交的,每年的银子也是一分都不能少的,上有苍天,下有黄土,他只过是苍天下黄土上一根飘摇的草。革命是少数人的,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普通百姓是无权参与革命的,除非你有两个脑袋,否则你只会像阿Q一样莫名其妙地丢了脑袋。而大多数人只能苦苦地活着,不知为何而活着。这就是中国人,生活的辛酸早已使他们变得麻木,麻木得连生活的辛酸都不曾晓得。但是,现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变得开明起来,他们开始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可是,在大多数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依旧是愚昧、麻木、未开化的。中国人自打出生以来就被禁锢在固有的模式与规范里了。在西方,你可以痛骂政府的无能,你可以不去上班而窝在家里等着政府的救济,你还可以一整天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而不用担心有人非要逼你做成堆的习题。然而,在中国,你可能早被投入大牢,沦为乞丐,或者被逼得走投无路,只有玩命儿做题。于是,看到一个中国人疯狂褒奖自己的政府,拼尽全力地工作,不知死活的做题便不再是一件什么稀奇的事。难道中国人就没有一个撼天振地的大人物吗?当然不是!这样的人是数不胜数的。那他们是怎样跳出固有的模式与规范的呢?一个字“忍”。毛泽东忍过,陈景润忍过,袁隆平忍过。俗话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默默地忍受,才能有朝一日承接大任,有所大成。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在忍耐中度过,只不过有的人找到了跳出困苦的出口,有的人因为忍耐而变得麻木,放弃了寻找出口的努力,有的人虽一直在奋斗却始终没有达成目标。但是,无论如何,中国人都在或者曾经努力过。人们都说中国人缺乏创新意识。的确,麻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心思用来创新呢?但是,中国人却因此获得了别的民族所无法企及的力量。因为缺乏创新,于是中国人便喜欢做做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至今还在做着的事,也喜欢做大多数人都做,而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这样一来,在中国人之间一股极强的凝聚力便在不知不觉变得越发强盛。我想,这恐怕便是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而香火不绝的原因吧。另外,中国人的朴素勤俭,待人宽厚包容,也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中国人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民族的素质,只是缺少一个适当的时机,一个眼光高远,才能非凡的人去开启人民的心智,点燃人民的创新之火。那时在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联系下,激荡在人民心底,千年沉积下来的岩浆,必将有如喷火的巨峰暴发出振天动地的呐喊,迸溅出溶化天地的火焰。那时,东边的洋鬼子会由衷地向中国道贺,就像千年前他们的祖先一样,西边关于中国人的种种恶言也将永久性删除。现在,随着中国人的素质普遍提高,人们的头脑日益明晰,我相信那开天辟地的一刻一定会如期而至的!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1200字 初一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