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看到这十二个大字足以看出中华文化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精髓,他的传承和继续以融入我们的骨头和血液中,和我们息息相关。他已悄无声息,无时无刻如影随形了。
就拿小小的汉字来说吧!它以经历了五千年沧桑史,从最初祖先刻在龟甲和兽骨的雏形——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草书、行书,再到我们常用于书写的楷体。汉字小小的身影即像变形金刚一样在升级、变级。又像吴承恩笔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历经磨难、历练本领越变越强大了。还因为有了这小小的汉字,才有了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又才有了“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满目春色。把人们拉入身临其境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去,足不出户就“穿越”了。就因为有这小小的文字才出版了《本草纲目》《资治通鉴》。这些好的东西才得以被现代人借鉴、沿袭、升华。汉字的成就真的不可小窥!
说过了小小的汉字,再来谈谈我们刚刚余热未消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进入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忙碌和准备了。女人们开始蒸各色的年糕,白白的馒头上上粉色摇身一变粉粉大大的桃面,害羞的伏在供桌上,各色小动物,小鸡、小兔、小刺猬形态万千,面点不光饱了眼福,还撑破肚皮。男人们也开始杀猪、宰羊犒赏众乡里和自己。各色小吃荤素搭配,好吃的都粉墨登场了,色香味具全,琳琅满目,就像古代帝王摆大宴一样,七大碟八大碗搬上了餐桌,满足人们食欲同时还杀死馋虫,一举两得。孩子们穿上各色的新衣,大人们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里含着浓浓的关爱之色。吃饱喝得,带上鞭炮、烟花爆竹拥上大街了,大街上以是人山人海,每家每户每个店铺大红对联张贴,红红灯笼高挂,彩旗飘扬。那三十晚上更是鞭炮齐鸣、震耳欲聋,窜天猴“噌噌的”冲破云霄,五颜六色的烟花照亮整个夜晚,犹如彩虹般美丽,这注定是个不眠的夜晚。
大年初一,大人把孩子早早的赶出被窝,把庭院收拾利落带去长辈家拜年。人们说着喜庆的年话,最高兴的是孩子们还得了实惠,大大小小红包拆开攀比着、奔跑着,人们都喜上眉梢,直到破五浓情才淡一淡,初七吃面条才消一消浓意,一直到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龙抬头人们才收回游荡的心,回归从前平静的日子。
以上这两件只不过是中华文化冰山一角,只说明我举例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至今天人民的智慧和结晶,而正是这些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他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想复制是远远不可能的。
我们是炎黄子孙,接力棒已到我们的手上,我们要肩负起重任,好好保护好这些老祖宗的东西,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梦之家乡
小草破土、左摇右摆探出头时;花儿悄然绽放露出眩目的美丽时;风吹林中树叶沙沙作响时,时光流逝,我在思念……
音乐奏起,轻快的旋律随之而来,让我的眼前浮现了一幅画,那是家乡的春天,万物复苏,杏花也随之悄悄开放。清晨,草尖上闪现了一颗颗珍珠似的露珠,落向大地归于泥土,不留痕迹。枝头上早已开出了一朵朵杏花,一簇簇,点缀枝头;有白的,有粉的,交相辉映,给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音乐渐渐到达了高潮,我的眼前也浮现了不同的画面:夜来了,月下的杏花朦朦胧胧忽隐忽现,好像披上了一层轻纱,微风拂过,散发淡淡的清香,杏花随风飘浮,像蝴蝶飞舞,一种梦幻的美。游人越来越少,当最后一名游客离去,便曲落,停止演奏。这便是我的家乡第一美——景美!
民以食为天,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吃上一顿家乡美食,便有了底气,有了力量,去迎接生活新的挑战。我家乡著名的美食是饺子。但想要吃到美食也不容易,只有经过重重考验,才能品尝世间美味。当饺子如一条条小银鱼在热水中上下翻滚时,热气直上屋顶,烟缭绕在整个房子里,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出锅后,饺子散发出香味让人不禁馋诞欲滴,用筷子夹起时“摇摇欲坠”,咬一口,真是让人回味无穷,此时整个家乡都弥漫着欢乐的味道。家乡还有一道美食,那便是冬天里小孩子最喜欢的冰糖葫芦。在冰天雪地的冬天,冰糖葫芦如一团团火焰,又如一个个红灯笼,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咬一口,脆在口中,甜在心里。丝丝缕缕的甜味随风飘向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家乡最让人觉醒的是家乡的文化。在书店,静坐书屋,沐浴着橙色的阳光,伴着轻音乐,品一杯新茶,读一本古书,茶香、书香,不亦乐乎?在书店的讲堂,坐着一位满发银丝,脸上布满了皱纹的老人,仍在滔滔不绝的诉说古典文化,老人专著的讲课,孩子们专心的倾听,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望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老人。老者是无私的人,只想做燃烧自己的蜡烛,照亮黑暗,把古典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便是家乡的第三美——文化美。
夜已静,当我推开我离别已久的家门时,是的,一切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在家里的嬉戏玩耍,在家里的每一次教训,在家里的每一次感动,收获,又都随之回来了。是的我回家了,我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但眼里也闪烁出了泪花——那是思念的泪花。夜时,那盏家乡的灯光依然在亮着,照亮了我的心房,也照亮了我回家的路……
我站在高山上,俯视我的家乡,太阳的故乡在东方的东方,而我的故乡在北方的北方。
相关推荐
-
弘扬传统文化我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从小就认识了几位艺术家,比如,书法家潘杰和画家蒋耀辉。我很崇拜他们,他们还送我一些毛笔、宣纸,蒋耀辉伯伯还精心给我刻了一枚篆章。我的爸爸妈妈都喜欢书法。我家的书房里摆放着一个砚台和许多毛笔,只要有空,爸爸妈妈都会练习一会儿。爸爸最喜欢临写“柳体”。妈妈最喜欢临写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妈妈告诉我这是天下第一行书,与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清明上河图》一起被称为“书画双绝”。著名书法家丁梦周爷爷还专门为我爸爸妈妈题写了一首《白梅》。有时爸爸妈妈还教我写,要我从楷书写起。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爸爸妈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他们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今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人生当中有许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当妈妈,第一次当小警察,第一次去横店,第一次去牛头山……其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课堂上当小老师。 为了让同学们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也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理解《弟子规》,我决定给大家上一堂《弟子规》的课。 “上课。”我学着老师平时上课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喊,“同学们好!”“老师您好!”同学们也严肃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让自己笑出声,就一股脑儿把她憋进了肚子里。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应该多学习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大家都陶醉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弟子规》中的名言让我感受颇深。记得有一次,我剥开香蕉,发现香蕉上有一点点芝麻大小的黑色的东西,以为这根香蕉已经烂了,随手就把它丢进了垃圾桶。正巧,妈妈看到了,就生气地对我说:“睿睿,你怎么这么不爱惜粮食呀。”我觉得十分委屈,反驳道:“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吗,她不是烂掉了吗?”妈妈严肃又语重心长地说:“事虽小,勿擅为!这根香蕉虽然黑掉了,但它并没有烂,只是在运送地过程中撞到了,才会这样,你以后遇到不会或不懂的事情时,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张地去做事!”这件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而这句《弟子规》中的名言成为了我的座右铭,让我受用不尽。 诵读并理解了这些弟子规的意思后,我们玩了一个轻松的小游戏,看意思猜弟子规名言。看着树林般的手举了起来,我都有点儿不知所措了。我点了几个同学的名字,他们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来,他们对《弟子规》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达到了,这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这是我才发现自己已经口干舌燥,背后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当小老师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规,也让我亲近了中华文化,明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坚定了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800字 五年级
-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我的震撼很大,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内容。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奶奶还夸我心灵手巧。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这本书我的剪纸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有学画画的功底,剪的花样就更多了。今年过年的时侯我剪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窗花,贴在奶奶家的窗户上,全家喜庆多了,过年的味更足了。中国的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比如中国的京剧,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等,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不得不说说黄梅戏,他深受从们的喜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唱上几句黄梅戏。去年学校艺术节,我们代表学校排演的节目《黄梅小花》,我还是领唱的主要演员呢!老师一点一点的教,我们一板一眼的学,每一个唱音,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我觉得中国古代流传文化,深入浅出的引导着我们后人,引领着我们新一代。我们将寻根溯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而又优良的文化!500字 五年级 散文
-
中华的文化遗产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珍贵的财宝,但也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可以带给我们许多精神上的财富。我从小就接触到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我曾经读过《论语》、《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通过读这些经典,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它们对我的学习与做人都很有帮助。它们不仅对我们有帮助,而且这些书里往往包含着一些有哲理的句子,如“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们还通过这些句子编出了通俗易懂的谚语。这样看来,国学可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啊!我们国家不仅有国学,还有毛笔字。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它们在书法中加入自己的创意,成为一个笔体。如:颜真卿的颜体有力,赵孟畹恼蕴迦崦?hellip;…我们要把已经被人遗忘的书法重新拾起来,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遗产还有中国画。中国画体现出了中华人民的智慧。中国画一笔下去,可以画出两—三种不同的色调,这是其它画所做不到的地方。中国虽然有这么多文化遗产,但几乎没有人愿意重新拾起它。大家都随着科技的变化走向新生活,而遗忘了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让我们重新拾起文化遗产这颗明珠,传承后代,让它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五年级:王斯羽450字 五年级 叙事
-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演讲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好,我是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当我在车身、电视、宣传栏等看到这12个词,都觉得对我们小学生好远、好大、好空。但自从这学期我校推出诵读古诗文我渐渐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身边,我们的祖辈一直给我们做着表率。今人,十大元帅之一的朱德,他对父母的孝敬是有口碑的。他幼年在家时,对父母就非常敬重,父老乡亲们对朱德赞不绝口。他后来从军当上军官,向父母寄物汇款尽孝道。当了总司令,指挥千军万马对敌作战,但他仍然挂念家乡的亲人。当他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非常悲痛,写了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以寄托他对母亲的无限思念。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社会主义的新生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进而呼吁广大的人民群众践行价值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文明修养的民族。中华传统文化如一缕温情阳光,照耀人生的每一个角落;如一把睿智的钥匙,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如一位心心相印的朋友,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崛起!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500字 五年级 应用文
-
弘扬中华依传统美德前行,收获无限——读《论语》有感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依稀可记背这句话多难,写这句话多难,更不用说理解了。随着时光流逝,知识储备增加,如刻在脑海中的这句话又浮现出来。随之一同出现的,还有许多感想。我读到18岁的林语堂离开鼓浪屿,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外地求学。后又到美哈佛和德留学。这两句话概括的人生经历,林语堂却走了好多年,走过好多艰辛,好多辛苦。学了并思考,并求精到,这是他成功的方法。18岁,林语堂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始终没忘“学”和“思”。“学”,只能记取信息,“思”才可学到知识。知识才能使一个人有内涵,知识才能让一个人拥有不平凡的世界观,知识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这句名言的精妙之处,将“学”与“思”完美结合,成就一代代学者。畅想神奇虚幻的未来,不禁想起《论语》中的“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细细琢磨,其中韵味无穷。一桩桩贪污受贿案件翻过去,心中苦意难耐。权,钱,利,色,在种种诱惑面前,一个又一个身躯倒下了,沉浸于声色利诱之中,他们的心灵是否已布满尘埃,是否已被这些诱惑蒙蔽了双眼。可当他们纵情于声色时,当他们把大把大把的钞票装入自己的腰包时,是否忘记了什么?没有底线的灵魂是肮脏可怕的,没有原则支撑的人是贪婪狠心的。忽视人民的血和泪,放纵自己,终被惩罚。尽管如此,贪官似乎“越抓越多”。想想这些案件,想想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民:一边是纵情娱乐,一边是泪流满面。“不义而富且贵”于他们到底是什么?是奢华的享受吗?如果,如果心底始终设着一道防线,一直都记得孔子的话,“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些不堪入目的事件会少一些吧,人们的灵魂会干净一些吧。想想于谦,想想文天祥,想想岳飞,慨叹他们的勇气,惊叹他们的魄力,赞叹他们爱国的诚意。心到,意到,神到,一腔赤诚;肝脑涂地,而无所畏惧。兮哉,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想想朱总理,神情庄重而严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清廉,该让许多人害怕了吧?义正严辞,不苟且相和,按自己的原则活着。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人生一世,恍若一趟旅行。其实大家的终点都一样,只是走的路不同,于是留下的痕迹也不一样。有的人走过,留下清香,留下美名;有的人走过,留下恶臭,留下唾骂。一念之间,一步之间,可以铸就一个人,也可以颠覆了一个人。只是这一瞬间,能把握的人太少,太少。依传统美德,已经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了。吾国千百年来,涤荡沉淀之后,仅留下这些精华,弘扬光大不是我们本该做的吗?继承我们生来固有的使命,不也是理所应当的吗?怎么反而需要“宣传”了?亵渎了传统美德的人到底能走多远?弃道德于不顾的人,到底有多成功?依传统美德,修养身心,涤净内心的尘垢,指引未来的道路,人生这一路相伴而行,便不会失了心魂,迷了双眼。依传统美德前行,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完人生这趟旅行。苦难并不可怕,困难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肮脏,太容易玷污了纯洁的灵魂。守住底线,留住传统美德,人生这趟旅行,收获无限。六年级:24112836541000字 六年级 叙事
-
中华文化宇宙有起点,江河有源流,世间万事万物没有哪一个找不到根源。生在中华民族,身为龙的传人,人人从小就浸染在文化里,但又是否认真地想过何为文化,她的根源是什么。对于文化,有一种普遍认同的观点: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又浮起,消失又重现,经过无数次的选取与舍弃,最终经历住了考验积淀下来的体现一个民族一群人风骨与灵魂的,就叫文化。在这里提到了两个词,一是“风骨”,一是“灵魂”,这两个词,毫不夸张地说,就是文化的真谛。听起来,文化好像是一个无比高端抽象的词汇,事实上,我们确实不能否认。可她有着与其他高档品不一样的品质,那就是最朴素最实际的表现形式。人人都能接触,人人都有体会,身边的一支笔,一本书都可以被称作文化。在她众多的表现形式中,我仅在这里谈谈旗袍。宋美龄,张爱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女性的重要代表了。一个民国第一夫人,一个倾世才女,一生只爱旗袍。眉目如画,贤淑淡雅,冷冻了岁月,惊艳了时光。宋美龄随蒋介石出国进行外交的时候,总是以一袭旗袍示人,第一夫人的绝代风华能够扬名海外,旗袍功不可没。剪裁得体的旗袍完美地贴合东方女性柔美的身材曲线,摄人心魂的气质就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了。丝绸,这个丝绸之路的主角,是旗袍的主要原材料,同时也只有高贵的丝绸才能称得上有资格被用来制成旗袍。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驾驭好旗袍的。西方人就不能。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文化。西方文明是近几百年才发源的,它代表的是新潮与进步,却缺少了岁月的味道。一棵百年古树,能够发展成一个旅游景点,让无数人慕名前来,而一棵小树则是普通常见,掀不起半点波澜,这足以证明只有经过了岁月的熏陶,历史的沉淀遗留下来的事物才是真正值得倾慕的。旗袍正属于此类。同时,能够与这类事物相配的也是具有底蕴的人。观察身边的现象就不难发现,一个文学工作者跟靓丽的时装是不相配的。这正如旗袍一样挑人,宋美龄出身名门,才学渊博,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旗袍就能完美地贴合她的气质,她也能与旗袍相得益彰。旗袍是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产物。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是中国古代服饰的荟萃;说她现代,是因为她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保存了下来。上个世界八九十年代,旗袍被定为外交场合女性的标准服饰,乃至今天的国际会议、奥运会以及一切大型活动,旗袍都是司仪服装的不二选择。在这个时尚界被国际化装束统治的今天,只有旗袍才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色与历史。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穿着也能是灵魂的照射。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旗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诠释了文化。1000字 高二
-
中华文化经典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一个承载着无数文明的古国;中国,一个充溢着希望的国度。五千年来,茶叶的清香在空中散发出的是中国人的情怀,粉墙黛瓦在水乡中维持着的是中国人的传统,毛笔在宣纸上静静地转动书写的是中国人的历史。夏日的荷塘月色,冬日的雪映长堤,随着七弦古琴的乐律,在中国的万里疆土上,永久地连接着它的过去和未来。文房四宝我第一次接触到国画是八岁,当初只是学了一些皮毛,但在那短短几年间,我却爱上了这些染着悠悠墨香的水墨画,爱上了笔墨纸砚。而宣纸,它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不是多么华美的形象,而是洁如雪,雅若梅,粗看之下,仿佛夹杂着日月的明朗,。它的味道总是微微染上墨香,从不像生硬的浓香。宣纸的气息,是让人心安的淡雅之味,也许,这便是中国文化之真谛吧,不张扬,但清丽。像那些用笔尖晕染,勾勒出重重意境的水墨画一样,像不染凡尘,轻灵洒的脱仙人一般,在墨香中移步于历史的长河。越剧一截飘扬的水袖,一段铿锵的乐声,几声充满绵意的轻柔唱腔,从戏台上,书本上,甚至电视上,带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念想。在各类戏剧中,我尤其爱越剧,那台上女子婉转的唱腔,时而啼血悲诉,时而略带豪情,那长长的袖一扬,动作轻缓舒展,唱腔绵长轻盈,浓妆艳抹,金银挂饰之下是灵动秀气的心灵。越剧的美,还美在它的语言,如:“牡丹谢,芍药白,海棠青,杨柳带愁,桃花含恨”。一字一句无不带着柔美、委婉之意。渐渐地越剧对我而言,那生动的形象不再在那电视上停留,而是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暗暗地传播着中国经典文化的美韵。瓷器光洁的表面,精美的青色花纹,是我对瓷器的印象,然而,这又是多么浅显的观察,它上面印的是落霞吗?要不怎有此番雍容。它上面印的是水流吗?要不怎有此番似柔似刚的风韵?景德镇瓷器上,精美的莲花给出了回答,它穿过历史的潮流,穿过年代的轮回,突破陈旧的灰土,在温润如玉的青瓶上,飞出了凤凰,绽开了锦花,光润的瓶身,在历史的沉淀中,静静地记录着那些金陵台殿雄伟和霓裳羽衣飞扬的那一瞬间,记录着属于中国的古典之美。丝绸柔软地似水,明艳地似光,绵长光滑的丝绸就像时间似的从我手中流开,针脚熙攘之间,一个个生动又抽象的物体在眼前一闪而过,闪金的线条流畅地在华美的“画卷”上穿梭,不带一丝生硬,灯光摇曳之下,在手间拂过的“咝咝”声浸透着空灵的清音,在空中久久地回响着,穿过了千年的时光,穿过了那遥远的“丝绸之路”,穿过了那阵阵驼铃,一直向未来飞去。窗外,雨在不住地下,浸着清凉的水珠从黑青的瓦上滑落,随之染上了晕黄的白墙,在青石砖上连成一片,汇聚成一条长长的水流。是的,在日月轮转,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之间,中华在静悄悄地雄壮起来,也在静悄悄地点燃着每个人心中的中国魂!1000字 六年级
-
中华文化的路途中华文化的旅途——读《山居笔记》有感漫步书中,拈一朵文学之花,品一杯淡雅清茶,四周氤氲着书的芳香,轻轻拿起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雅致的装帧映入眼帘,水墨山水浮现在褐色的封面上,显得庄重而宁静。细细品读,回味无穷。《山居笔记》是余秋雨先生历时两年,不断发现,不停思考,奔波跋涉,努力考证,一路走来“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精炼得平易可感,把玄奥细微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跟随余秋雨先生的步伐,一起领悟中华文明的瑰丽文化。乘一只孤舟,在碧波荡漾的历史长河中划行,看到远方有一个孤独的背景,细细看来却是如此沧桑。那是一个令人们恨之入骨的王朝,它与外国侵略者们签订了一条条丧权辱国的条约。那个王朝是一部沉重的血泪史,让后人引以为戒。殊不知,那个王朝背景却是如此沧桑,它也曾经历过天下安定、国运兴旺的“康乾盛世”,它的大部分统治者也是励精图治,力求治国之道。但是,最后它却逐渐腐败,以至遭受外来侵略时,它的统治者无力以对,落荒而逃。对,这就是清朝,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从中华版图的北面冲破长城而来,英武的雄姿震惊中华,但最后,它却是在国人的唾骂声中走向灭亡。“一个王朝的背影”是这样的充满沧桑,一些文质彬彬的凄苑灵魂默默为它送行。告别了别人痛心的清朝,继续前运,不知行了多久,眼前是一片可怖的土地,这片土地记载了流放者的辛酸。流放,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词汇,一旦被流放,便不知何日是归年,生死存亡更是不可预知,一切听天由命。那些被流放的文人们,有的在流放途中历史艰辛,渐渐变得豁达开朗,在生死存亡线上吟诗作赋,广结天下名士,生死莫逆。“同是冰天谪戍人,敝裘短褐益相亲”,这种苦难中的高贵令人为之动容。流放者们也为偏远地区的文明发展照亮了前程,他们用自己的一点温暖去融化别人心头的冰雪,彼此温暖;用屈辱之身去点亮文明的火种,传承未来。小船继续前行,天色早已暗淡,墨色的天上挂着一轮淡黄色的明月,月下有一位独酌的人,孑然一身,淡泊静定。他才华横溢却遭来众人的妒忌,“乌台诗案”的冤屈让他彻底看清了尘世的黑暗。但那个孤寂的地方——黄州,让他在难言的孤寂中,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苏东坡的“突围”成功了,洗去一身铅华,在静谧中寻找真实的自己。走过魏晋,看名士风流绝代的潇洒,聆听那些散漫在时空中的遥远绝响;穿越时空,看科举取士的起起落落。在千年庭院中寻访教育的真谛,在海角天涯谛听海南文明的故事。乡关何处?心中最思恋的地方便是故乡;抱愧山西,探访,寻找,理解便是对山西人民的崇敬之情…《山居笔记》是文化旅程已经结束,但带给我的启迪却永远不会忘却,探寻知识的步伐也永不停止。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载着中华文化的光芒奔向远方。高二:1231000字 高二 读后感
-
传承龙文化,弘扬龙精神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龙呢?龙又是什么呢?龙是一种中国人传言了千年的神奇生物,没有人真正见过它的模样。但是无数国人还是在不停地传承着,描述着龙的传说。那首历久弥新的《龙的传人》,不管经历过多少个轮回,依然被无数国人满怀激情地传唱。龙的故乡在中国,于是多少年来无论国人身处何地都自诩为龙的传人而骄傲和自豪,也铸造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的形象已经深入了社会各个角落,渗透社会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与积淀。龙装饰,建筑里的雕龙,元宵节的舞龙灯,二月二的龙抬头,吃龙须面,端午节赛龙舟,关于龙的诗歌和歌曲等等都是长期流行的民间文化,由此可见,龙的身躯和形象深入人心,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它是我们的文化传承,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关于龙的传说,世界各地都有描述,更贴近我们生活的还是黑龙江的由来。传说以前在柏江上有一条无恶不作的白龙祸害民生,有一天,来了一位黑衣男子,见当地百姓民不聊生,于是化身为一条黑龙,与白龙打斗起来,但黑龙法力不够,被白龙所伤,一滴血流入柏江,整条江都黑了,松树纷纷落下花朵,盖住黑龙,黑龙趁其不备击败了白龙。从此,黑龙在此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农作物年年大丰收。人们为了感谢黑龙,而将柏江改名为黑龙江。直至今日,“黑龙江”仍有黑土地之称,土壤肥沃,孕育着中华儿女。龙图案是中华民族建筑里的重要风格。无论是在以前的古建筑上,还是现在很多建筑上都能看到龙的图案。图案中龙挺着高傲的头颅,矫健的身姿,炯炯有神的眼睛,舞爪有力。这些图案时刻闪烁着华夏儿女智慧的光芒与精神。“龙”带有神秘色彩的字眼,其实不用刻意地把他找寻,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他就在我们身边。如:“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大庆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等等,他们作为炎黄子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龙的传人学习并传承。《龙的传人》中传唱了我们心中的思想与精神,不管怎样,都要昂首挺胸,即使一败涂地,心中的傲气不容许任何轻贱。清朝末期,中国从一个被万人唾骂的“东亚病夫”经历无数次斗争奋斗,终于蜕变成一条不屈不挠的东方巨龙!而在今后的每一天,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该要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勇于开创未来,传承好龙文化,弘扬好龙精神,以龙的姿态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1000字 初一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