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重境界
摘要: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须接受一个真实而有瑕疵的世界,何况缺陷在某种情景中能够体现着特有的美。但有一点要强调,缺陷美是那种外表缺陷而内涵美的美。快乐就是你能接受缺陷,并在有缺陷的环境中自在生活。自在生活的含义是保持内心的真善美,适应有缺陷的社会,快乐地生活。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洁是那么的坚信不移。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
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愤世嫉俗油然而生。原本纯洁的心灵遭受玷污。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出发。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
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若人没有精神支柱,整日为物质财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何苦之有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愤世嫉俗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想,也谈不上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正确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人生。认识到人不是生存在一个无菌真空的环境。这个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有鸟语花香,也有猛兽毒草。人生事事不能随意遂心,完美仅仅是个词语定义。人这个时候便会放下心态,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仍然巍峨雄壮,只是偶尔会有山洪爆发,碎石坠落;看水又是水了,只是偶尔风起浪涌,泥沙涣起。
少年时,对人生,理想和爱情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埋头读书,认真考试。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人刚从文革的禁锢中解放,对国家的未来和自身的前途充满着满好的憧憬。此时的男女老少的心态也象少年初识社会,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时的老师才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当时的社会在这些莘莘学子眼里是公平的,公正的。有多好的成绩,就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即使落榜,也不会怨天尤人。正如圣人所言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的精神。情感上也是如此,清纯若水,完美至上。想必也是正统教育的结果。
人生情感亦不过如此。最早的朋友就是最终的朋友。少时的伙伴,志趣相同也罢,臭气相投也罢,无关利益的友谊是最长久的。成年人的脑子里有着利益驱动的下意识,成年后的交友容易带上利益置换意图。这些朋友也不过是人生中利益相助的朋友,不是情感与思想相扶的朋友。对于情感,也渐渐懂得没有完美的世界,也没有完美的人。人生在世,五谷杂粮,七情六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要做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能苛刻别人,也不能苛刻自己。苛刻别人,伤自己。苛刻自己,伤父母。爱你的人,只会希望你快乐,而不是希望你成为圣贤。
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须接受一个真实而有瑕疵的世界,何况缺陷在某种情景中能够体现着特有的美。但有一点要强调,缺陷美是那种外表缺陷而内涵美的美。快乐就是你能接受缺陷,并在有缺陷的环境中自在生活。自在生活的含义是保持内心的真善美,适应有缺陷的社会,快乐地生活。
我的趣事
一个炎热的夏天,林文去我家玩,正好他拿着一把小木头枪得意洋洋的向我炫耀,我此时真想拿着那把木头枪来玩玩,可是就当我要拿到木头枪的时候,突然,林文的妈妈把他叫回去吃饭了,于是他趁我正在垂头丧气的时候,调皮地将木头枪蹑手蹑脚的放在我家的木板凳上,然后脚底生油一溜烟跑了。我躺在床上,忽然看见木头凳上有那把木头枪,我想到他平时不会丢三落四的习惯,于是我终于想到了:“林文是耍我的。”此时我气急败坏,直接把木头枪扔在我家门口的大树上。然后悠然自得的走了……过了一会儿,林文来了,问我:“泽红,我的木头枪呢??”我突然结结巴巴,有些语无伦次:“应该……是被……小……偷……偷……偷走了吧!”于是林文说:“那我们赶紧去抓小偷吧!”我只好答应,林文迫不及待的拉着我向外冲去,我们到了河边,没有………………又找了许多地方。最后之得垂头丧气的回家去了。
到了放木头枪的地方,我已经筋疲力尽了,直接趴在树下,‘咚’的一声,此时,林文朝我装做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树才是小偷啊!”
这是属于我的趣事,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会永远藏在自己的心里。
相似题目
-
人生的三重境界春暖花自芳,墨海醉笔,抬眸间,一只蝴蝶翩然飞过,似骄阳明媚,如雨露玲珑。心被蓦地牵起,殊不知,为了等待这一天,她由虫到蛹,最后破茧成蝶,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苍白了多少等待,又流逝了多少华年?这是一次生命的蜕变,一次质的飞跃。不禁想起一段禅语,是说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由最初的浅薄逐步走向深刻,由最初的无知逐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初识世界的我们,如同一张白纸,一块璞玉,不经雕琢,没有修饰,亦无瑕疵。相信感官,相信自己的第一认知。他人说什么,便是什初三:kmoon千黛250字 初三 议论文
-
人生的三重境界春暖花自芳,墨海醉笔,抬眸间,一只蝴蝶翩然飞过,似骄阳明媚,如雨露玲珑。心被蓦地牵起,殊不知,为了等待这一天,她由虫到蛹,最后破茧成蝶,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苍白了多少等待,又流逝了多少华年?这是一次生命的蜕变,一次质的飞跃。不禁想起一段禅语,是说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由最初的浅薄逐步走向深刻,由最初的无知逐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初识世界的我们,如同一张白纸,一块璞玉,不经雕琢,没有修饰,亦无瑕疵。相信感官,相信自己的第一认知。他人说什么,便是什么,于是,知道了什么是山,什么是水,什么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简单的认知与纯洁的天性让我们生活在梦幻的世界,心灵的净土上,随心随性,爱憎分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经事渐多,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追求。狭隘的表面认知已经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渴望广阔的天地,自由的驰骋。于是我们带着满腔热血,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入世之初,我们拿着真善美去发现,凭着书本上的真理去探索,用最本真的面貌去看待生活,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去质疑权威,我们自信满满,激情澎湃,神采飞扬。进入这个阶段,人是好奇的,进取的,探索的,激昂的,自我的,敢于冒险的。看山生豪情,观水辨清浊。然而,入世渐久,我们会猛然发现,自己的世界观正逐步被现实所摧毁。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没有谁会毫无芥蒂的相信谁。渐渐地,我们被世俗的尘埃所蒙蔽,周围的一切都成了主观意志的载体。看山感萧瑟,观水觉凉薄。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愤世嫉俗油然而生,紧接着,激愤,忧虑,彷徨,不平,抱怨,疑惑,警惕,一股脑的向我们袭来,逃不可逃,避无处避,我们浮躁不安,我们迷失自我。精神目标渐随风逝,倘若人生停留在这个阶段可就苦了这条命了。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就会望着哪山高,便不停的攀爬,争强好胜,利益熏心,殚精竭虑,机关算尽,永无休止。什么文明道德,什么伦理常刚,皆抛之脑后,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殊不知,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永远的利益,也没有倒置的青春。有很多人便停留在这个阶段,追求一生,奔波一声,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结果发现目标总在彼岸,欲望永无止境,于是抱憾终生,走向生命的枯竭。人生多迷幻,看到枝头上粒粒饱满的青梅,我们无法抑制对春天的渴望。徜徉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们经不起繁华事物的诱惑。在冠盖如云的都市,我们对功名利禄,难以自持。多少人,被爱情所伤,被浮名的酒,被钱财的毒,给药哑了嗓音。转过身,只看到优雅背后的狼狈,看到富贵背后的贫瘠,看到荣耀背后的惨淡。终日辗转于浮世,终于有一天,累了,倦了,知道停歇了,懂得审视了,通过彻悟,一些人挣脱了生命的枷锁,卸下了心灵的伪装,不再一味的奔劳,而是回归自然,将身心沐在广袤的天地间徜徉。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只是偶尔会有山洪暴发,泥石坠落;看水仍是水,只是偶尔风起云涌,泥沙涣起。这便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了。经过这三个阶段,虽然所经历的事情截然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其中所升华的、隐藏在深处所流动的,则是生命的纯一。白落梅说过,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这世间的欲求总是太满,只是再满的欲求也不能填补虚空。因为,欲求本身就是一种空芜,你追求的时候,它突然消失,你淡然的时候,却已经拥有。只有觉悟,才可以给那些无处安放的日子,找到归宿;只有觉悟,才可以够给不堪一击的生活,找到依靠;只有觉悟,才可以给浪迹江海的船只,找到港湾;只有觉悟,才能够给空灵飘渺的灵魂,找到主人。人生,总有许多不完美,诸如痛苦,诸如挣扎,诸如彷徨;人生总有许多完美,诸如快乐,诸如美丽,诸如幸福。总得给自己一片天空,学会飞翔;总得给自己一个角落,学会遗忘;总得给自己一方天空,学会成长。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世界赋予我们每个人平等的生命,无多也无少,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岁月便将演绎生命的逝水沉香。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每个人都曾有过一个回忆,或欢乐,或无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记住,或掩埋,因为时光不再;每个人都曾有过一段情,或痛苦,或甜蜜,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留下,或走开,因为,时光不再;每个人都曾有过一个梦,或黯淡,或缤纷,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流连,或醒来,因为,时光不再;曾经的曾经,必将成为过去,过去的过去,终将成为尘埃。我们都在各自的故事中成长,又都在,经年的支流上,学会了静静掩埋。蓦然回首,那些酸甜苦辣,那些冷暖炎凉,终不过是,沧海一声笑。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议论文
-
人生的三重境界春暖花自芳,墨海醉笔,抬眸间,一只蝴蝶翩然飞过,似骄阳明媚,如雨露玲珑。心被蓦地牵起,殊不知,为了等待这一天,她由虫到蛹,最后破茧成蝶,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苍白了多少等待,又流逝了多少华年?这是一次生命的蜕变,一次质的飞跃。不禁想起一段禅语,是说人生的三重境界:第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其实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由最初的浅薄逐步走向深刻,由最初的无知逐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初识世界的我们,如同一张白纸,一块璞玉,不经雕琢,没有修饰,亦无瑕疵。相信感官,相信自己的第一认知。他人说什么,便是什么,于是,知道了什么是山,什么是水,什么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简单的认知与纯洁的天性让我们生活在梦幻的世界,心灵的净土上,随心随性,爱憎分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经事渐多,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追求。狭隘的表面认知已经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渴望广阔的天地,自由的驰骋。于是我们带着满腔热血,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入世之初,我们拿着真善美去发现,凭着书本上的真理去探索,用最本真的面貌去看待生活,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去质疑权威,我们自信满满,激情澎湃,神采飞扬。进入这个阶段,人是好奇的,进取的,探索的,激昂的,自我的,敢于冒险的。看山生豪情,观水辨清浊。然而,入世渐久,我们会猛然发现,自己的世界观正逐步被现实所摧毁。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没有谁会毫无芥蒂的相信谁。渐渐地,我们被世俗的尘埃所蒙蔽,周围的一切都成了主观意志的载体。看山感萧瑟,观水觉凉薄。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愤世嫉俗油然而生,紧接着,激愤,忧虑,彷徨,不平,抱怨,疑惑,警惕,一股脑的向我们袭来,逃不可逃,避无处避,我们浮躁不安,我们迷失自我。精神目标渐随风逝,倘若人生停留在这个阶段可就苦了这条命了。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就会望着哪山高,便不停的攀爬,争强好胜,利益熏心,殚精竭虑,机关算尽,永无休止。什么文明道德,什么伦理常刚,皆抛之脑后,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殊不知,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永远的利益,也没有倒置的青春。有很多人便停留在这个阶段,追求一生,奔波一声,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结果发现目标总在彼岸,欲望永无止境,于是抱憾终生,走向生命的枯竭。人生多迷幻,看到枝头上粒粒饱满的青梅,我们无法抑制对春天的渴望。徜徉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我们经不起繁华事物的诱惑。在冠盖如云的都市,我们对功名利禄,难以自持。多少人,被爱情所伤,被浮名的酒,被钱财的毒,给药哑了嗓音。转过身,只看到优雅背后的狼狈,看到富贵背后的贫瘠,看到荣耀背后的惨淡。终日辗转于浮世,终于有一天,累了,倦了,知道停歇了,懂得审视了,通过彻悟,一些人挣脱了生命的枷锁,卸下了心灵的伪装,不再一味的奔劳,而是回归自然,将身心沐在广袤的天地间徜徉。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只是偶尔会有山洪暴发,泥石坠落;看水仍是水,只是偶尔风起云涌,泥沙涣起。这便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了。经过这三个阶段,虽然所经历的事情截然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其中所升华的、隐藏在深处所流动的,则是生命的纯一。白落梅说过,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这世间的欲求总是太满,只是再满的欲求也不能填补虚空。因为,欲求本身就是一种空芜,你追求的时候,它突然消失,你淡然的时候,却已经拥有。只有觉悟,才可以给那些无处安放的日子,找到归宿;只有觉悟,才可以够给不堪一击的生活,找到依靠;只有觉悟,才可以给浪迹江海的船只,找到港湾;只有觉悟,才能够给空灵飘渺的灵魂,找到主人。人生,总有许多不完美,诸如痛苦,诸如挣扎,诸如彷徨;人生总有许多完美,诸如快乐,诸如美丽,诸如幸福。总得给自己一片天空,学会飞翔;总得给自己一个角落,学会遗忘;总得给自己一方天空,学会成长。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世界赋予我们每个人平等的生命,无多也无少,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岁月便将演绎生命的逝水沉香。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每个人都曾有过一个回忆,或欢乐,或无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记住,或掩埋,因为时光不再;每个人都曾有过一段情,或痛苦,或甜蜜,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留下,或走开,因为,时光不再;每个人都曾有过一个梦,或黯淡,或缤纷,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流连,或醒来,因为,时光不再;曾经的曾经,必将成为过去,过去的过去,终将成为尘埃。我们都在各自的故事中成长,又都在,经年的支流上,学会了静静掩埋。蓦然回首,那些酸甜苦辣,那些冷暖炎凉,终不过是,沧海一声笑。五年级:修罗凯撒1200字以上 五年级 散文
-
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须接受一个真实而有瑕疵的世界,何况缺陷在某种情景中能够体现着特有的美。但有一点要强调,缺陷美是那种外表缺陷而内涵美的美。快乐就是你能接受缺陷,并在有缺陷的环境中自在生活。自在生活的含义是保持内心的真善美,适应有缺陷的社会,快乐地生活。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第三重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一重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可以是咿呀学语的孩童,也可以是情絮初发的少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一个人在他或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对爱情的纯洁是那么的坚信不移。说爱就是爱,说恨就是恨,爱憎分明。随着年龄渐长,经事渐多,这个世界的复杂就显在眼前。社会上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圣洁爱情屡遭践踏,社会伦理常刚不在。进人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山不是原先的巍峨了;看水也叹息,水也不是那么清澈了。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愤世嫉俗油然而生。原本纯洁的心灵遭受玷污。用被污染的心灵来看世界,就像一副被玷污的眼镜看事物,一切都是污浊不堪的。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周围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此时的人没有精神上的目标,一切行为以私利出发。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功利熏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什么道德,什么人伦常刚,皆抛在脑后。唯私利是生活的准绳。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若人没有精神支柱,整日为物质财富而拼命,拼命后又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何苦之有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愤世嫉俗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想,也谈不上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正确认识了这个世界,认识了人生。认识到人不是生存在一个无菌真空的环境。这个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有鸟语花香,也有猛兽毒草。人生事事不能随意遂心,完美仅仅是个词语定义。人这个时候便会放下心态,接受原本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仍然巍峨雄壮,只是偶尔会有山洪爆发,碎石坠落;看水又是水了,只是偶尔风起浪涌,泥沙涣起。少年时,对人生,理想和爱情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埋头读书,认真考试。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人刚从文革的禁锢中解放,对国家的未来和自身的前途充满着满好的憧憬。此时的男女老少的心态也象少年初识社会,一切都是美好的。那时的老师才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全心全意为学生,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当时的社会在这些莘莘学子眼里是公平的,公正的。有多好的成绩,就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即使落榜,也不会怨天尤人。正如圣人所言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的精神。情感上也是如此,清纯若水,完美至上。想必也是正统教育的结果。人生情感亦不过如此。最早的朋友就是最终的朋友。少时的伙伴,志趣相同也罢,臭气相投也罢,无关利益的友谊是最长久的。成年人的脑子里有着利益驱动的下意识,成年后的交友容易带上利益置换意图。这些朋友也不过是人生中利益相助的朋友,不是情感与思想相扶的朋友。对于情感,也渐渐懂得没有完美的世界,也没有完美的人。人生在世,五谷杂粮,七情六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要做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能苛刻别人,也不能苛刻自己。苛刻别人,伤自己。苛刻自己,伤父母。爱你的人,只会希望你快乐,而不是希望你成为圣贤。人生不能事事如意,必须接受一个真实而有瑕疵的世界,何况缺陷在某种情景中能够体现着特有的美。但有一点要强调,缺陷美是那种外表缺陷而内涵美的美。快乐就是你能接受缺陷,并在有缺陷的环境中自在生活。自在生活的含义是保持内心的真善美,适应有缺陷的社会,快乐地生活。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相关推荐
-
品读人生三境界人生“犹如梦幻与泡影,亦如朝露及电光”,转眼即逝,其间的一切仿佛镜中花,水中月,黄梁一梦,勘得其中道理,方能平心静气,知足长乐,悟得人生境界,便可善始善终。坎坷人生路,孤独常伴随。“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独”,仅仅一个字,将这中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就这一个字,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荆棘坎坷不必说,肯定到处皆是,这些并不会让人感到痛苦。惟有离别之情,让无数英雄肝肠寸断。所以,欲成就大事者,必要忍受非常人所能忍受的孤独与寂寞。孤单前行中,他们也会慢慢适应这种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和那属于自己的一分快乐!这样,他们就会在孤单中奋勇前进,取得成就。忍耐是成功道路上你我的伴侣。“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依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即便人生道路上遭受千百次磨难,也不会有所动摇,依旧会斩荆前行,为梦想奋斗。所谓“坎坷世道,耐而撑持。”,只有经得起痛苦煎熬,才能成就伟业。越王勾践当年被吴王打败,若不是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怎么会有以后的复国兴邦?“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一个要成大事的人,要耐得住困苦,克服险阻,方能立足于社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活阑珊处。”,孤独困苦后,便是功成名就之时,此第三境界。人生,开始时孤独寂寞,创业奋斗时的艰难困苦,成功时的欣喜。的确,人生就是这样!500字 高三 议论文
-
人生的境界人生路奇峻,肯登攀才能冲刺最高峰;人生路坎坷,要执着方可到达新境界。人生的进步就是在不断登越一个个台阶,走上新的高度。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走上新的阶级必能欣赏到一番新气象。也许人生理应如此,在攀登阶级中成长,在攀登阶级中成功。想必近代大词人王国维先生所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就是如此吧。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满树的绿叶似乎在一夜之间被乍起的秋风吹落。登高者凭栏远眺所见尽是萧瑟之景,道路遥遥直通深邃的天空。此情此景,寂寞孤独之感油然而生。试想在创业求学之初要高瞻远瞩,认清前行的路,且一人承受风雨和孤寂,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忽然想到安妮,谁都不能不赞美她。一个安静而充满个性的女子,以敏锐的判断力选择了生命的航向。独自一人在暗黑的空间里敲打着键盘,尽情地书写着自然洒脱的文字。她奏响新的文学乐章,给人以舒逸安闲的感觉。她讲述着城市流浪者的命途,如何在寂静漠然的世界获得一份持久的真爱,独到的精神自由在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她准确的视角与着力点,因为她耐得寂寞进行创作,她的作品才脱颖而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微风习习,残照当楼,热恋中的相思之苦催人泪下。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无怨无悔。这种刻骨铭心的爱用来借指创业求学学中的精神不正合适吗?在这个过程中不正需这种殚精竭虑、坚韧不拔的精神吗?布鲁诺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继承哥白尼“日心说”又不断发展创新的人。16世纪的欧洲宗教神学充斥各个角落。而他却不屑异样的眼光,不惧恐吓,勇于去打破封建桎酷的枷锁,不断寻找科学精神的真谛。反叛的他被处以火刑,然后在阴冷的监狱里受到非人折磨。但他没有低头,没有向教会、法庭屈服或妥协。最终他在长满鲜花的广场上与烈火永生,用坚定的信念与鲜红的血液书写自己的墓志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让我由衷地称赞,他不但兼具豪放旷达与爱国热情而且有浪漫的情怀与细腻的心思。灯如海,人如潮的上元佳节,苦苦思寻终在灯火冷落处见到梦中情人莞尔一笑,心中极大的欢欣。不知道他是否同意我曲意理解,把这句词喻指在生命对事业的不断探索与追求。明代皇子朱载瑜用他的行动证实这种崇高的精神品质。因为父亲受陷害,自己本无心操理政事,且不想再继承王位。他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在紫禁城外搭建草棚独立而居。我想甘地是比他稍逊一等的。无论烈日酷暑还是三九寒冬他都不变初衷一如既往地潜心音律。有时阅读书籍以自慰。他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经过十年努力着《音律全书》总结出十二音律法。他们是什得骄傲的成功者,无时无刻不在攀登新的台阶,到达新的高度。坚信脚下踏实地去登越通向梦想舞台的阶级才会成功的“阶级理论”。拥有一份执着,据守一种信念,他们不断地去登越人生的颠峰。每一次登越一个台阶都是一次成长、一次飞跃。学会向一只野鸟去追求自由与高度,在夕阳落幕的时刻划出绚彩的光。你的生命是那样美丽,人生的境界也因此得以升华。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
取舍三境界看到托尼的三个故事,使我想到王国维有关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的名言,也使我认识到取舍也有三种境界。取舍的第一种境界,只取不舍。在面对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利益时,往往只关注着它本身所散发出来的诱惑,而不考虑它剧围一切的相关的制约与局限。在这个层次,人们大都忘记了自己手中“舍”的权利,而只是在意自己究竟能取得多少,一心抱着被放大了的贪念,使自己被无限膨胀的欲望包裹得越来越紧,甚至越陷越深。比如重庆市的司法局长文强,下属送给他多少钱他不记得,但是谁没有给他送钱他却记得清清楚楚,这种不计后果的贪婪遮蔽了文强前进的视线,迷失了前行的方向,最终被依法审判,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类似的警钟时常在耳畔回响,但是并没有唤醒人们对贪念的觉醒,这样看来,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真正地明白。但愿那些经历过的人们,能够从沉痛的教训中学会适当取舍。取舍的第二种境界,我将它称为舍大取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有谁能够舍弃最好的、最多的、最完美的东西,退而求其次?但把他们视为更高一步的境界,则是因为在这个层次当中,人们比较懂得衡量自己的目前状况,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选择自己能取得的较好的效果,而放弃最好的但却超出了自身能力范围的事物。在取与舍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点,用理性将自己的欲望控制住,以此得到回报。就像托尼在搬不动大筐水果的时候,退而择取小筐水果,在适当的时候学会舍大取小,这种境界是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能够达到的。取舍的第三种境界,则是先舍后取。处于这一层次的人们,在面对事物时,能冷静对待,通过对事物表面的感性分析,而达到对事物深层次的本质上的认识。这类人在处理事物时,可能在初始阶段是没有什么“取”的成果的,或者只是冰山一角式的些许收获,甚至还会不惜成本的反向投入,使自己付出一些代价。例如海尔公司在创业初期,生产了一批不合格的冰箱,是欺骗消费者继续销售赚取利润,或是降价销售收回成本,或是宁愿血本无归就地销毁,海尔总裁张瑞敏宁愿亏本,果断地下令砸毁所有的不合格冰箱。表面看来,海尔公司是做了亏本生意,但是他们这种严格的产品质量意识,却赢得了万千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赖,最终使企业起死回生并走向辉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这种透过当前的短期利益并舍弃,能够运用高远的眼光获取长期的更大的利益,才是真正地达到了智者境界的取舍。取舍的三种境界,其实就像一个游戏的过程。如果你太重视一时一地的输赢,反而会被游戏本身吞噬,被淘汰出局,甚至会受到游戏规则的惩罚;如果你只想得到其中的娱乐,则会得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内心的快乐;如果你希单从游戏中得到启示,就应该认真地思考每一步,为下一步走得更远铺平道路,努力向顶峰攀登,达到最高境界。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
论说人生的境界人生是一种境界,要达到他的最高处;只要当你像李白那样明了失败只是短暂的,而不是整个人生,昨天在昨夜结束,而明天是崭新的开始时,你就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处,达到另一种境界。佛说,只要你明白他人给你带来快乐,而真正的快乐是助人为乐时,你就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是一种境界,只有明白自己真正的位置时,你才能够站到最高处。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没有独上高楼的寂寞,哪来鲜花与掌声?大凡事业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经历一段痛苦的寂寞心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别人娱乐我学习,别人休闲我思考,埋身案牍,青衣无眠,方才能站得高、站得远。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更要活到老、学到老,才不至于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替时代。“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终境界;只有历经无数个痛苦的无眠之夜,才能在灯火阑珊处寻找到人生的真谛,这种真谛的获得需要正义的精神和人生经验感悟才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感悟。三者词道破人生之路。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人生境界不同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童年天真无邪。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甚么就是甚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迷惘困惑。一番经历苦难磨砺,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一个圆,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绿水长流,循环往复。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一切回归本然面目,人也得以脱去原来的经营刻意,潇洒自在起来。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呢。宽容亦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胆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另一种宽容、博大的境界。记住“能容天下者才能为天下人所容”。心如止水之境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如止水是一种心态。它仿佛黎明前的黑夜,尽管静静的夜看上去如一潭死水,泛不起一丝涟漪和波澜。然而黑夜终究要过去,黎明终究要到来。黑夜转化为黎明的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它积蓄力量,后积而薄发。这告诉我们要摆正心态,心如止水,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可是,当你面对辽阔无边、烟波浩淼的汪洋大海时,你不得不对它产生敬畏之感。尽管它可能波澜不惊,面如平镜,然而我们谁都会知道这其中蕴藏着的无穷力量。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心如止水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它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心如止水是一门处世的哲学,让我们在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时,能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心如止水,还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和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心如止水不是安于现状,畏葸不前,而是能够在喧嚣中静下心来拼搏进取的一种人生态度。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崇高的人生境界我认为,人生于世上,是需要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的,我把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的六大要素,概述如下:第一,讲孝敬,对亲人要好。家是人生的港湾,是扶老携幼的扭带。有钱能买得到许多宝贵的东西,但唯独买不到亲情,买不到家的那种温馨和甜蜜。诗人杜甫早已道出了对家的牵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的珍贵,这也许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漂泊离乡,对家牵挂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得到。我一向反对从国家的角度要求人们对亲人好,因为这可能削弱对于社会公正的追求,掩盖一些人要别人孝敬而自己从别人的孝敬中捞取好处的企图。但我提倡每一个人都要对亲人讲孝敬,如果一个人对亲人都斤斤计较,那他就太无品位,太自私和太狭隘了。对亲人,尤其是对父母讲孝敬,甚至可以说是人之常情的伦理道德的底线。第二,讲真情,对朋友要好。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是人间的交友之道,讲的是两个人,兴趣爱好相投,就能够做朋友;如果两个人志向相投,两个人的优势结合起来,就可以所向披靡,无敌于天下。这是数千年来,人们的生活经验,已经成为了一句至理名言。虽然今天“朋友”二字已经被社会叫滥叫俗叫贬值了,然而这也丝毫没有抹杀朋友的珍贵价值。我们的生命里或许还有很多遗憾,但我们不能疏远朋友。在茫茫尘世中,能让心灵温暖的是朋友。朋友也许是我们生命中某个时段的过客,但这份情的缘起缘灭,同样会让我们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绚丽多彩。选择一个好朋友,就是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一种接近成功的人生旅程。我们对朋友不要猜疑,不要无端地不信任,不要苛求,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要拿高得连自己也够不着的所谓“形而上”的标准来衡量。试问:人生有几个可以促膝谈心、肝胆相照、愿意为自己尽心尽力,两肋插刀的朋友呢?“为了朋友,我可以江山都不要!”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我人生处于低峪时,对我说的一句话,是他鼓舞和支持我,让我走出了人生的低峪,让我看到生活的希望。每当我想起他的这句话时,内心就会感概万千。第三,讲责任,要尽忠于国家。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同事与同事的关系,或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鱼和水的关系。所以,每一个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的人,都愿意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为他们很不希望自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都想让自己给社会以更深刻的、更积极的影响。那些位高权重的贪官们,本来有很好的造福一方的机会,可他们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无视党纪国法,更不在乎别人劝说,此所谓“你说由你说,能贪我照贪,不贪白不贪。”他们将国家的财物想方设法贪为己有,最终成了千古罪人。第四,讲博爱,要热爱人民。博爱即博大的爱心。正如法国·凯恩斯说:“博爱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宝石,是医生听到的第一声心跳,是寻常的奇迹,是用柔软的白云织成而撒在夜空的满天星斗。”我们要多一点博爱,这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博爱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比较欠缺,像强逼人给狗下跪的事,在今天还时有发生。据报道:“大庆有一位退伍军人王强在路上拉着人力车运货,为避让行人,撞死了路边的一只狗,被狗主人强逼下跪,为死狗磕头,并被掠走了2000元赔偿款之后,狗主人才扬长而去。围观者众,竟无人阻止狗主人的恶行。身强力壮的王强,在屈辱的泪水中给死狗下了跪,磕了头。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王强及其他车夫们内心一点一点积累的愤怒,再想一想城里不断发生的恶性案件,那些自视高贵的人,对乡下人,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和凌辱,是恶性案件繁殖的温床!中国有着数千年等级社会的历史,在我们的社会价值中,少有“平等”的概念,每一个人都被确定在不同等级阶梯上,因等级而确定了其人生价值。我们曾经慷慨激昂地批判过“天赋人权”的理论,导致对人的价值认识的根本缺失,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受到漠视,在相当一些人的眼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有些新闻媒体,我们经常看到有一些记者只报喜不报忧或对于无足轻重现象进行大力声讨,而对于社会上的黑恶势力和贪污腐化堕落等行为却熟视无睹。作为追求崇高人生境界的人,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就必须要具备博爱的精神,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第五,讲信仰,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人类活动的永恒主题之一。只要有邪恶的存在,就会有正义的力量与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此过程中,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会失去原则和立场,这样的人哪怕他活上两辈子,也不过是行尸走肉,被别人牵着走的哈巴狗。而一个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的人,才会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才不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真正拥有崇高的人生境界。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是一个不断地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立足于天地之间的“人”的成长历程。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人生三境界王国维一位知名的学者,他提出的"境界说"令每一个人发人深省。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王国维老先生引用晏殊的中的名句为我们展示了一副美丽的画面,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屏弃一切杂尘,破除一切私念,勇敢的去追求去努力,使胸中荡然无物。这时的你就会发现美,并且为成功奠下很深的基础。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引用柳永的,用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经过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孜孜以求,废寝忘食。这些在我看来是三境中最重要的。这一点在季羡林老先生的中也得到验证。是呀,中华儿女自古就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确不经一番风吹雨打又怎见彩虹?万物皆是如此人又怎么能例外,一切事的成功与否都源自人们对待事物的看法与做法,成功更来于人们的勤奋与刻苦。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三境的第三境界,即最高境界,成功与刻苦,勤奋固然联系紧密。但是没有这最后一境也枉然。要成功者,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等待奇迹的到来。这时的你就会发现成功在你面前洞开了。伟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多了三头六臂,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了三境并为此作除了努力,三境为我们揭示了成功的来源,经过,结果,使我们对成功有了更深的了解。55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人生三境界古往今来,多少人渴望成功,却终究一事无成;多少人接近成功,却终究没有成功。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古之成大事者必达到三重境界——理想、奋斗、成功。——题记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理想。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人士不是立下豪云壮志,才有成功的希望。青莲居士曾赋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等豪情,何以比拟?正是因为这份自信,这份理想,这份壮志,李白才登上诗仙的宝座。昔日魏武帝东征袁绍,凯旋之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雄心,正因为这份雄心,他才可以,挟持天子以令诸侯,剿灭袁绍一统中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门应从小树立理想,不管它是暗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努力达到人生之第一境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奋斗。古往今来,多少人原本可以成功,却失败一生;多少人已经接近成功,却失之交臂。人生应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日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用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用心达到人生之第二境界。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功。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成功的季节。这一篇金黄色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记得老师说过初三是炼狱,经过了锤炼,你们就可以轻松了。还记得老师说过,没有上过高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好多人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着,想起课堂上老师卖力讲课的时候,想起堆满课桌的课本,想起我们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决战中考。现在,我们终于到了拮取成功果实的时候了,且不论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守护属于自己的金色麦田,努力达到人生之第三境界。成功是房子,理想便是砖瓦,奋斗便是沙石;成功是大海,理想便是汇聚小溪,奋斗便是滴滴雨水;成功是乐章,理想便是音符,奋斗便是曲谱。我的理想不是供赏玩的清泉,不是随季节变幻的轻风,更不是任由东西的白云。我的奋斗是水流击石的声响,是守候黎明的星辰,是在严冬里展示傲骨的松柏。人生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成功让它有一片款款诗意。10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人生三境界古往今来,多少人渴望成功,却终究一事无成;多少人接近成功,却终究没有成功。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说:古之成大事者必达到三重境界——理想、奋斗、成功。——题记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理想。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人士不是立下豪云壮志,才有成功的希望。青莲居士曾赋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等豪情,何以比拟?正是因为这份自信,这份理想,这份壮志,李白才登上诗仙的宝座。昔日魏武帝东征袁绍,凯旋之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雄心,正因为这份雄心,他才可以,挟持天子以令诸侯,剿灭袁绍一统中原。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门应从小树立理想,不管它是暗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努力达到人生之第一境界。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奋斗。古往今来,多少人原本可以成功,却失败一生;多少人已经接近成功,却失之交臂。人生应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日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用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用心达到人生之第二境界。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功。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成功的季节。这一篇金黄色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记得老师说过初三是炼狱,经过了锤炼,你们就可以轻松了。还记得老师说过,没有上过高中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所以,好多人在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着,想起课堂上老师卖力讲课的时候,想起堆满课桌的课本,想起我们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决战中考。现在,我们终于到了拮取成功果实的时候了,且不论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守护属于自己的金色麦田,努力达到人生之第三境界。成功是房子,理想便是砖瓦,奋斗便是沙石;成功是大海,理想便是汇聚小溪,奋斗便是滴滴雨水;成功是乐章,理想便是音符,奋斗便是曲谱。我的理想不是供赏玩的清泉,不是随季节变幻的轻风,更不是任由东西的白云。我的奋斗是水流击石的声响,是守候黎明的星辰,是在严冬里展示傲骨的松柏。人生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成功让它有一片款款诗意。展宏图,唱江山如画志在千里。——毛泽东初三:赵吉元10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人生感悟三境界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作点浅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450字 初三 议论文
-
人生感悟三境界作文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看山看水”的三境界作点浅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不会故意认错,以致说1是1,2是2,丁是丁,卯是卯。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不掉头,就出了个题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500字 初三 议论文
-
人生三境界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人生三境界作者:佚名每个人的行动都受思想支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境界。大致分一下,人的境界不外乎3种: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家庭,三是为社会。为自己也就是为个人。之所以说“个人”,就是这种人不要说社会责任,连应有的家庭责任都没有,连父母和妻子儿女都不顾。有的为了自己吃喝玩乐,把父母的退休金当作自己的银行,甚至以刀子逼迫父母,于是酿成父母忍无可忍怒而杀子的悲剧;有的放弃了做丈夫的责任,自己在外吃喝嫖赌,让妻子在家独守空房;有的丢掉了做父母的责任,因为孩子有毛病就弃之于大街;还有的只生不养,让孩子早早辍学……这种人属于极端个人主义者,信奉的是“只要一个人吃饱,哪管一家子饿”的哲学……为家庭,也就是一切为了家庭利益。有的追求光宗耀祖,有的追求小康生活,有的追求夫妻恩爱,有的追求后继有人,有的追求豪宅美车,有的追求金钱无数……应该说这些追求都是合理的,这种境界的人为数众多,大有人在。这些人往往对家庭的责任感很强,对父母来说是好儿女,对妻子来说是男人,对丈夫来说是好妻子,对孩子来说是好父母(有的则是好祖父母)。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这种人都是“好人”。但是,社会的复杂性已远远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好人”和“坏人”了。“好人”和“坏人”具有很大的相对性。无论为了家庭的哪种利益,为了家庭的哪种追求,只要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只要遵纪守法,追求越高,得到越多,就越光荣。如果为了家庭而铤而走险、违法乱纪,对家庭来说是牺牲自己,是“无私奉献”,而对社会来说则是成为名副其实的“坏人”。对一个个大贪官的曝光,都会引起人们的议论:对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有十几万、几十万就够一生用的了,为什么还要贪几百万、上千万?有的贪官说出了心理话:自己的钱是一辈子、两辈子也花不完,之所以要弄那么多,是为了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矣,因此贪污受贿也就无极限了,直到锒铛入狱为止。为社会,就是那种为了他人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那种有正义感、讲正气的人,那种有社会责任感、并能够付诸行动的人都是。这种人既有伟人,也有普通人,同样也大有人在。伟人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总理,有为了反对列强而不顾个人得失的林则徐,有为科学而献身的布鲁诺……普通人有焦裕禄、孔繁森这样的好公仆,有面对坏人的威胁毫不退缩的反腐勇士姜瑞峰,有抗洪前线上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建成,有面对歹徒的尖刀而奋不顾身的徐洪刚,有无数为了正义、法纪和社会责任而牺牲个人利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第一种人为数不多,也容易从人群中识别出来,往往是遭人唾弃的对象;第二种人属于芸芸众生,里面既有闪光的金子,也有的沦为社会蛀虫。第三种人才是社会的脊梁,是他们的精神和行动支撑着社会大厦,推动着历史车轮。对这些人,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中所说:“人民永远记住他”。当然,人生的3种境界不是能绝对分开的,在一个人身上往往是兼而有之。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要抛弃第一种,超越第二种,追求第三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1200字以上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作文的三重境界作文的三重境界——在浙江少年作家培训中心温岭基地温岭市新河镇中学的演讲文/涂国文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词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 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佛教也有“人生三境界”之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生有三重境界,做学问有三重境界,我认为作文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语句通顺;第二重境界:文字优美;第三重境界:思想深刻。如何判断文章价值的高下?或者说,我们应该怎样一步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我认为判断文章价值的高下,可以用我上面说的三重境界来进行检校,即:文字优美高于语句通顺,思想深刻又高于文字优美。具体到中学生的作文实践,我认为同学们应该从语句通顺入手,力求文字的优美,抵达思想的深刻。根据我的理解,语句通顺、文字优美和思想深刻这三重作文境界,呈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一重比一重高。换句话说,这三重境界,其实是中小学作文教学三个不同的阶段目标。小学作文教学应该解决语句通顺的问题,初中作文教学应该解决文字优美的问题,高中作文教学应该解决思想深刻的问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制约,中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都没有达成。小学没有解决语句通顺的问题,初中没有解决文字优美的问题,高中没有解决思想深刻的问题。不用说小学生,现在是就连一些高中生、大学生,乃至研究生们,写出来的文章也语句不通,更不用说文字优美和思想深刻了。古人有句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靠什么“一举成名”,为天下人所知?靠的就是锦绣文章!一篇文章定乾坤!文天祥、王维、柳公权、贺知章、张九龄、吕蒙正、张孝祥、陈亮、杨慎、张謇等人,他们就是状元出身,是凭一篇锦绣文章进入仕途的。古人“十年寒窗”,而今天很多人从小学读到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毕业,“十二年寒窗”、“十六年寒窗”,或是“十八年寒窗”、“十九年寒窗”,乃至“二十几年寒窗”,写出来的文章,却乏善可陈。从这一点来说,今人的作文水平不是比古人进步了,而是大大地退步了。这大概也是古代中国能够产生李白、杜甫,而当代中国国内无法产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原因之一吧。作文的第一重境界是——语句通顺。这是作文的一条起码的标准。什么是“通顺”?按 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通顺就是“(文章)没有逻辑上或语法上的错误。”医学上有句话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也可以应用到作文上。你的作文语句通顺,别人读起来就不会感到痛苦;相反,如果你的文章别人读起来痛苦无比,你的文章可能就存在语句不通顺的毛病。过去有个经典笑话,一个老财主请先生教儿子写文章,哪知“孺子不可教也”,先生端着人家的饭碗,不好直言,于是在小财主的作文卷下面批了这样六个字:“七窍通了六窍。”意思是说小财主的作文“一窍不通”。老财主不知道先生其实是在骂自己儿子的文章狗屁不通,拿着儿子的作文卷到处去炫耀。将文章的语句写通顺,对中小学生来说,这要求并不高,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也需要花下一定气力。首先是要将语法学好,把逻辑弄通。语句不通顺,常见的错误有很多,比如语序颠倒、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自相矛盾、重复累赘、句式杂糅、修辞不当、介词和关联词使用不当,等等,这些同学们在语文课上都学过,我不再罗嗦。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句子只有主、谓、宾这些主干成分才重要,定、状、补这些句子的枝叶成分无所谓。其实这种认识大错特错,有的时候,句子的枝叶成分比主干成分还重要。我只要举出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比如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赵树理先生的小说 小二黑结婚 中有这样一句话:“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大家试着把这句话的枝叶成分去掉看看,这句话就成“老婆是娘”了。这显然就闹笑话了。所以说句子的枝叶成分,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要把文章的语句写通顺,更重要的是要向生活学作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生活中不仅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也存在着大量鲜活的作文语言范例。可以这样说,除了极少数智障者,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的表达都是通顺的、流利的。同学们只要树立了向生活学作文的意识,养成了向生活学作文的习惯,多多观察生活,勤于记录生活,那么,把文章的语句写通顺,就不会是一件太难的事情——因为这充其量只是一种简单的“移植”或“克隆”嘛!一个人要是连“移植”、“克隆”都懒得去做,那么想把文章的语句写通顺,通常就只能是一种空想。文章如何才能做到语句通顺?第三在于说真话,不说假话。同学们谁都想把文章写得江河直下、行云流水,但有时却常常要受到这样一种制约——不得不说假话。我的意思是说,有时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文题,逼得我们非说假话不可,不说假话就无法交差。有一次,一位小学生拿着老师布置的作文题 家乡的变化 来请教我应该怎么写,我看了题目后告诉他,你要么拒绝写,要么瞎编一篇。因为这位同学老家是温州的,跟着爸爸妈妈在太原、郑州、杭州等地展转上学,他没有“家乡”,或者说,“家乡”对他来说印象是模糊的,他更无从知晓什么“家乡的变化”。一定要写的话,除了瞎编,又能怎样?而且这个作文题是个老掉了牙的题目,都快五十岁了吧,比我的年纪还大。到了2007年,语文老师还布置这样的作文题目,真是太没创意了。写文章讲究一种一气呵成、急转直下的“文势”,而说假话显然是有害于这种“文势”的。因为说假话是很难说流利的,除非那人天生就是个“撒谎大王”,否则,就无法做到“脸不改色心不跳”,无法做到像李白所说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那样的“江河无穷动”。以后要是同学们在日常作文中,不幸也碰见了“家乡的变化”这类不得不说假话的作文题目,我建议大家拒写。但我担心同学们没这个胆量,因为不交作业是要受老师处罚的。那么,我建议你们另写一篇说真话的、说心里话的文章——当然,得认认真真地去写。这样,是会得到老师谅解的。把文章的语句写通顺,是目前我们中小学同学的当务之急。语句通顺,是一切好文章的前提,好文章必然都语句通顺。然而,语句通顺的文章却并不一定就是好文章。把语句写通顺,只是作文的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一切有追求的同学来说,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学会把文章写美来,因为孔子早就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最早写成“纹”,在 说文解字 中的解释是“错画”——交错刻画,也就是使事物具有错杂艳丽的色彩。“作文”、“作文”,就是“做花纹”,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有“纹理”,也就是变得“美丽”起来。作文的第二重境界是——文字优美。作文要追求“文采”。“文采”的含义很广,包括语言生动、词汇丰富、修辞贴切、刻画形象、意象优美、意境空灵、句式或整齐或错落、韵律或铿锵或婉转,等等。优美的文字从哪里来?“文采”从哪里来?除了来源于生活,更主要的是来源于阅读——广泛而精深的阅读。生活是作文之父,阅读是作文之母。只有生活和阅读相结合,才能诞生出了“作文”这个宁馨儿。正如母亲在孕育胎儿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父亲要大一样,在催生作文的“文采”这一方面,阅读所产生的作用比生活更大——这是我可以大声说出的一个真相。生活中的人,除了极少数语言天才、诗人、疯子和孔乙己之外,多数人日常所说的话,是平实的,没有多少文采的。要学习“文采”,必须到阅读中去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去学。阅读的品位决定着人生的品位,也决定着作文的品位。阅读是作文的妈妈,有怎样的妈妈,才会有怎样的孩子。孙悟空不是妈妈生的,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孙悟空是猴子,而我们不是猴子,作文也不是猴子。我们都是妈妈生的,作文也是妈妈生的。作文的妈妈就是阅读。丑妈妈生个漂亮的孩子,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多数情况下,是漂亮的妈妈,生漂亮的孩子。因此,同学们要想让自己的作文美丽起来,就得为她找一个美丽的妈妈。这个美丽的妈妈在哪里?今天我就泄露一个天机——这个美丽的妈妈,就住在一个叫做“文学作品”的“女儿国”里!——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小学生作文应该追求语句通顺,初中生作文毫无疑问应该追求文字优美。要追求文字优美,毫无疑问就应当大量阅读优美的文学作品。“向文学作品学语言”,这应该成为一句作文的口号。文学作品是一座“美”的金矿。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文学’是座无比瑰丽、无比丰富的思想和艺术的宝藏,它是人类智慧、力量和美的结晶;它所蕴涵的人文资源,如江河之滔滔,如汪洋之恣肆;它对‘作文’的哺育之恩,如圣母之于圣婴一样绵绵不绝。我真的不知道到底该用怎样的文字才能形容出她艳光四射的魅力。”不多读文学作品,不去认真揣摩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想让自己的文章变得语言优美起来,有文采起来,只能是天方夜谈。“亲近文学,写作才能走进新天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曾如是说。然而,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碰到的阻力是非常大的。一是父母的禁止或限制。从理论上说,禁止孩子看文学作品的父母并不多;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限制孩子看文学作品的父母却比比皆是。特别是当看到孩子因为阅读文学作品而影响功课时,这种限制就来得更为决绝。第二重阻力来自学校和老师。多数老师和学校是把文学书籍看做“闲书”的。学生在课堂上看文学书,是要被老师或学校领导收缴的;碰到脾气不好的老师和学校领导,书更有被当堂撕毁的危险。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家长、老师和学校领导,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应试”之下无好人,是罪恶的“应试教育”剥夺了我们广大青少年同学自由和自主发展的权利,包括自由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权利。然而,要是我们不读唐诗、宋词,不读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不读鲁迅、沈从文,不读纪弦、余光中,不读贾平凹、莫言,不读史铁生、刘亮程,不读北岛、海子,不读泰戈尔、聂鲁达,不读卡夫卡、伍尔芙,不读卡尔维诺、博尔赫斯……我们的作文语言能优美起来吗?单靠读几本教科书,读几本“小学生作文选”或“中学生作文选”,就想脱胎换骨,那实在是幼稚得可以!我过去主编过中学生作文刊物,在公开场合下也曾卖力地为刊物吆喝过,但在私下里,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感到羞耻,我觉得我在骗人。因为真正的作文水平是不可能从“作文选”中学到的——这一点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语文是种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模糊性。语文是最没有,也最不应该有明显的区段划分的。中小学生完全可以看而且应该大力提倡看大学生乃至成人作家的作品。小学生看 小学生作文选 ,中学生看 中学生作文选 ,我认为是一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的做法。因为作者的思维水平哪怕再高,也是要受他的年龄特点制约的。“取法乎上,仅得其中。”阅读的目标定位一定要高,定位低了,就会白白耗费自己的生命资源。可能有人会担心阅读目标高了会读不懂,我认为大可不必。上个月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绍兴颁发, 绍兴晚报 记者打电话采访我对鲁迅作品被逐出中学语文课堂这一事件的看法。我说,我明确反对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是为中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奠设人文精神之基;和读唐诗宋词一样,一时理解不了不打紧,等同学们长大了,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再回过头来看鲁迅的作品,自然会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多看文学作品,真的有助于强化作文的文采吗?那为什么我们很多同学也看了不少文学作品,但是作文水平却进步不大或毫无长进呢?这是什么原因?——我认为原因很简单,是这些同学在阅读方法上出了严重问题:只关注作品的故事情节,不去揣摩作品的语言;只对故事性强的小说感兴趣,对不以情节见长的诗歌、散文类作品兴趣不大,或者根本没兴趣。这样去阅读文学作品,哪怕看得再多,也等于零,对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毫无帮助。这一点我想提请同学们注意!“阅读,阅读,再阅读;揣摩,揣摩,再揣摩”,这才是我们对待文学作品应持的一种最正确的方法。青春情怀总是诗。用美的心境去感应万物,用美的心境去汲取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美,让我们的作文语言变得优美起来,有文采起来,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文字优美”绝对不是作文追求的终极目标。作文应该还有一个比它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思想深刻”。没有思想的文字是“缺钙”的文字,无论它有多么优美。有一段时期,文坛上有人提出“诗到语言为止”、“为语言而语言”,荼毒至今,当代文坛有不少人都在玩着这种把文学当成纯语言操作的无聊游戏,并且沾沾自喜。我认为这不是语言的荣耀,恰恰相反,这是语言的堕落与蒙羞。中学生作文,自然不能蹈此覆辙,我们应该继续向下一个目标挺进!作文的第三重境界是——思想深刻。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实事求是地说,做一个思想者是沉重的、痛苦的,远没有人生的游戏者活得那么轻松和潇洒。然而,人生而为人,因为项上有颗头颅,就天生注定必须思考,这是人的使命和宿命,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有多少人摇头晃脑,装出还活着的样子”,这是著名诗人俞心樵的诗句,诗中那些“摇头晃脑,装出还活着的样子”的人,都是一些不会思考、丢失了灵魂的人。当然,对尚处于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我们同学来说,不可能要求大家的思考都能像鲁迅或者其他思想家那样深刻——这个一时半会儿肯定做不到。然而,思想不是思想家的“专利”。做不了“思想家”,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思想者”!尽管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大家都知道尼采是一个疯子,我们都是正常人,相信大家是不会去相信一个疯子所说的话的。从现在起我们就必须开始学会思考,必须开始学会在作文中表达我们自己的思考。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棵开花的树。”思想就是这棵树上开出的明艳的花朵。做一个思想者,就是不轻信,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权威,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独立地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发现者和思考者,他在深刻的思考中独到地发现了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独到地发现了中华民族国民的劣根性,令“生活在黑暗的铁屋子里”的国民警醒和奋起,从而大大地“引起”了“疗救的注意”。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就应该像鲁迅先生一样,首先应该成为一名思想者。永远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做传统和权威的奴隶。思想是人的基本权利——法国雕塑家罗丹在其雕塑 思想者 中,透过沉思的雕像,形象地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说过:“我思故我在。”我国著名青年学者余杰也有这样一句名言:“与其做一头快乐的猪,不如做一个痛苦的思想者。”没有思想,我们就很难证明自己正活在这个世界。根据医学统计,我们每个人都有140亿个脑细胞,这么多细胞,若我们不用来思考,真是白白地糟蹋生命资源。做一个思想者确实是一件不太轻松的事情,然而更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一件高贵的事情。思想者自有自己的风景,思想者自会因为思想而丰富,而独特,而高贵!中学生作文中的思想从哪里来?它当然来自于生活。然而,我认为它更多地来自于阅读——主要不是来自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更多地是来自于对哲学著作的阅读、对学术著作的阅读。我这样说,自然不是否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也存在优秀的思想、伟大的思想,恰恰相反,在 荷马史诗 、 红楼梦 、 活着 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其蕴藏的思想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这里说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进行一定的定向阅读,这样做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益。“向哲学家学思想,向思想家学思想,向学者学思想”,这是我要在这里提出的又一个关于作文的口号。中学生应该尝试着读一点哲学家的著作、学者的著作,汲取古今中外那些最优秀的思想家们的思想,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这样做有助于我们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拓展我们的思想广度,挖掘我们的思想深度,提升我们的思想高度!外国和中国现代以前群星璀璨的那些思想家和思想者我就不说了,即令是当代中国,有独到见解的思想者也是灿若星河:王芸生、储安平、王实味、顾准、李慎之、钱理群、薛涌、朱学勤、林贤治、谢泳、刘小枫、朱大可、贺卫方、周国平、郎咸平、王富仁、林贤治、崔卫平、谢有顺、朱学勤、徐有渔、刘军宁、萧雪慧、摩罗、余杰、丁东、胡平、甘阳、秦晖、徐贲、王怡、冉云飞等一大批思想者的思想,将当代中国的大地,照耀得通亮。我们浙江也有一位著名学者傅国涌先生。我希望大家今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也能看一看他们的作品。这些思想者的著作,对启迪我们的思想,有百益而无一害。尽管今天的中国在思想和言论自由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比起二、三十年前,应该说还是有很大进步的。记得1979年我还在读高中时,有个高中生写了一篇文章,结尾一句是这样写的:“我看见‘大光明眼镜店’在我的眼前摇晃起来。”这下可不得了,闯大祸了!无数人指责作者反动透顶:光明“在我的眼前摇晃起来”,这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吗?当时这篇文章,引起了全国大讨论。那个时代就是这么的荒唐,是绝对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的。今天时代不同了,大家有权利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学们应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思想的权利,让自己作文中的思想尽可能深刻起来。文字是易朽的,而思想长存于天地间!“作文”这个话题可谈的东西太多,今天我就从“境界”这个小角度入手,与同学们作个粗浅的交流。但愿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最后让我以这样一句话和同学们共勉——有大境界,方能学得大语文,写得大文章!1200字以上 叙事
-
廉洁三境界清正廉洁是人生的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境界,而自我约束、家庭、社会对形成这种境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我之见,有以下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敬畏法律人要敬畏法律,有道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君不见那些贪官,一旦迈出第一步,轻者身陷囹圄,重者掉脑袋,一失足而成千古恨。一些贪官特别悔恨第一次接受他人的贿赂。有个贪官,在解剖自己犯罪根源时,悔不当初地写下这样一段话:“我沉痛的认识到,第一次收受朋友的馈赠,是我犯罪的开始。禁锢一开,就出现第二次的收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一发不可收。”是的,第一次伸手,常是走向堕落的开端,自我毁灭的起始,所谓一收礼即成千古恨。讲廉洁、有道德的官员,对这“第一次”是慎之又慎的。当然,这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没这点刚烈之心,是难以避免“第一次”,作到“慎之于初”的。看来,这“第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确实举足轻重。所以,古人有“慎之于初”这样的话。慎之于初,就是把好人生第一关,违法违规的事,不可让它有第一次。有了第一次,即使你念念有词“下不为例”,也常常是“一发不可收”。在社会经济大潮中,人有时难免犯糊涂,但若能敬畏法律,并以之约束自己,也不失为一个好干部。但这只是一种临界境界,贪与不贪,廉洁与不廉洁,全在一念之差,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所以这种人要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做到善始善终。第二境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传统道德,将之与时代道德有机结合,就能有效地遏制贪欲,保持廉洁。这一境界的干部不大可能干犯法之事,但他们时刻要处理公与私、荣誉与地位等诸多现实之事,因而常常要面临着道德的约束。道德约束有社会约束与自我约束之分。首先是自我约束,这是主动约束,它建立在自身的道德水准上,有较高道德修养的人,就能自我约束、警醒,对外界的诱惑有较强的抵制力。其次是社会约束,这种人自身的道德难以抵抗外界的诱惑,但他们一生看重名声,畏惧社会舆论,当他们在利益面前难以抉择时,会借助外界的力量来约束自己。这种人的廉洁既带有被动性又带有主动性。一些宵小之徒,为巴结官员,为将馈赠送到官的家里,恬着笑脸,无所不用其极,常用的就是走夫人路线。据《明语林》所记,明成化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是位口碑颇佳、十分清廉的地方官,他决心不收别人的财物,不受朋友的馈赠,立志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天,他不在家,夫人收受下属人员送来的一只熟鹅。晚饭,他吃了一块鹅肉;之后,得知是下属送来的,十分后悔。但,绝不搞下不为例,而是“吞皂荚丸吐出之”。这还不算完,又“声鼓集僚吏,告以不能律家,使妻纳贿不义。趣吏使舟,即日遣妻子归”。我父母一生勤劳,从小教育我靠劳动吃饭,别人的东西不能要。我外公是离休干部,一辈子廉洁奉公。长期以来这些长辈的品德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欲如火,不遏则燎原;贪若水,不遏则滔天”(《韩非子》)。怎样遏制“欲”与“贪”,对今天的干部来说,就是用自己“执政为民,廉洁为公”的信念,慎之于初,把好人生第一关。胡锦涛总书记结合当代社会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我们提供了道德与法律的一面明镜,时时照照自己,就永远不会犯错误。第三境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这一境界的人,有着像大地一样丰厚的品德,能容载万物。屈原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种人有一种内在的美,他们“一日三省吾身”,惟恐有丝毫的不善;他们“出淤泥而不染”,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高洁。他们一生追求的是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是对人民的无私奉献。俭生德,廉生威,公生明。修此“三境”,就能造就一支廉洁清正、无私奉献的干部队伍,就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严以修身贵在三重境界“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列在首位,《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也居首位,可见修身是生命的支点、行道的重点、立业的起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干部严以修身贵在“放下、挑起、秉持”三重境界。第一重:放下妄念 强化党性修养第二重:挑起担子 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重:秉持静专 抵制歪风邪气“三严三实”中,严以修身列在首位,《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也居首位,可见修身是生命的支点、行道的重点、立业的起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干部严以修身贵在“放下、挑起、秉持”三重境界。第一重:放下妄念强化党性修养妄念是修身的大害,人一旦成为妄念的奴隶就会胆大妄为甚至无法无天,朝思加官晋爵、暮想封妻荫子、梦寐“金银满堂”,久而久之便要顶风作浪、腐化堕落。贪官“少年苦难、青年奋斗、中年上升、晚年悲惨”的沉沦轨迹,发人深思和警醒。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促使基层干部放下妄念的“神经中枢”。要强化学习、心存敬畏,而不心存侥幸,不随黄叶舞秋风,不因红尘随波流,慎独、慎初、慎微,防微杜渐。还要持久用功、一以贯之,避免一曝十寒,须日三省乎己、“时时勤拂拭”,如影随形成习惯,耐得住时日消磨,经得起岁月冲刷。更要坚持“全天候”,八小时以外不放松,注重小节、不留空白,抓紧时间充电,用党性修养筑起廉洁长城,抵挡万丈狂澜。第二重:挑起担子坚定理想信念《论语·宪问》中把“修己以安百姓”作为修身的至高追求,修身不是沽名钓誉式的“独善其身”,也不是推卸责任式的“超然物外”,而是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兼济天下。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加强作风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百姓福祉,坐上了“位子”,就要对得起信任,握住了权力,就要担得起责任。当官不想挑担子犹如楼宇丧失脊梁,再雄伟的大厦也会瞬间坍塌,古今多少腐败分子,堕落的形式各不相同,糜烂的起点却都是丧失信念、不敢担当。诸如绕道而行、敷衍了事、打“太极拳”之类,看似高明,实则离胡作非为、违法乱纪已不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多少先进先辈如焦裕禄、杨善洲等,莫不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楷模。第三重:秉持静专抵制歪风邪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严以修身也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一辈子坚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修身最难的是止而不止、定而不定的过程,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受得了挫折。古人强调“秉持静专、坚如磐石”,修身必须下大力气、做苦功夫,夜以继日、毫不动摇。抵制歪风邪气最考验基层干部的修为与定力,“见己不是,万善之门”,知羞而学才能知错而改。要学史,进而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也要学诗,进而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还要学伦理,进而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更要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系列论述,在领会实质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上下功夫,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基层干部遍布全国各地,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排头兵”,唯有在“放下、挑起、秉持”上持久用功,才能养成浩然正气、保持高风亮节,真正被人民群众所信赖和爱戴。1200字以上
-
三重灵魂眼前这世界呈现出太多明亮,甚至看上去黑暗。雪白的大殿,正气与豪义井然相间。太难以置信,太多抗对泯灭,他不能安分。“如果一切太理所当然,我一定回过时间,把一切重演。”只这一句,法力无边,把所有过错习惯性抛之~忽略。所有银色漫而卸去,再一眨眼好像银色早已不见,怕时间已走远了。他瞪圆眼,提了口气,轻踮起脚步,行走的缓慢。“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鬼地方。”不敢猜透的恐惧萦绕着他,整个人瞳孔变大,血流加速,呼吸变喘,是兴奋更是精神的抑制。可比之二十年繁华消残~江湖恩怨,这些黑暗便显单薄许多。望过去,角落独成风景,耀眼,藏几痕秘密的假象,在等一个人揭答案。这次是他。他哆嗦伸出手臂,探个究竟,再缩再伸。可能对自己目前这般落魄有所帮助,想着这些,狠心咬牙,忘忧借胆。伸出的手却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弹开。弹开的时候在想,在看,不晓何物,只顾得看,怕也要看。一本书状的东西就在眼前。不错,就是书。是书。记忆扰乱,翻阅太难,情感落款,不忍卒看。几十年过往皆寄于此。喟叹一切生命力和想象力为何要托付于书,而我只能从书里寻些蛛丝马迹,这是何等悲哀。考取功名二十年弄得家境落败,父母年老体衰,情何以堪!他实在想不通。他翻去,不过二十页,后面都是空白。二十页末:卒于。想毕,死不是终点。那么死之后是什么呢?自己成了孤魂野鬼?这多搞笑。这死的太意外了,我阳间还有牵挂未断呢。他觉得应该碰碰运气,往前走,碰到牛头马面说说情,万一能通融呢。小路尽头,越陷迷雾,茫然中看到一个庞然大物在谈吐。“命已至此,你缘何来,本是清静,浮满尘埃。”洪厚的声音差点震穿他青石板硬的心。再看,不见踪影。仔细看眼前,熟悉的街道。天色已晚。才发现自己不能接近烛火,会有灼烧感。月光阴凉的泼洒,铺成他回家的路。家里摆设一点都没变,灯光很弱,不敢接近。看母亲绣针不断,自己含泪喊声母亲,哪里又听得见。灯灭,不敢入母亲的梦里告诉她这些事,她还在等儿子我衣锦还乡,这噩耗几人能担?再到自己的溺死之地,已有很多人在看。肺痨血已染半个被褥,有朋友哭得厉害,自己想去劝。……感觉到有人在拍自己肩膀,醒在一群人群里。有很多人在看,顺着这个角度看到屋顶和屋顶上的人。他们触摸到彼此的眼神,仿佛藕断丝连。底下的他在用眼神传递一个信息:别跳,死能解决一切吗?又在说:跳吧,活着有什么意义呢?突然眼前一片晕眩,看时,又是那片漆黑之地。没日没夜在忙碌着,倒也不是个出路。猛然想到小鬼儿,贿赂比苦劳可来的快。于是准备好银两。再一回神,自己好像这么多年一直痛世嫉俗,恨透了勾结之事,也写过无数的文字抨击丑陋。却也不知道有天自己会沦落到如此境界。于是时间倒转,心事重重不请自来。突然冷意来袭,不止孤独,害怕自己的理想和志向被折磨无形。眼泪沉默,宣告原来所有豪言壮语和自视清高都已化粪土。可是如果没有邪恶就不能继续存活下去,那这二十几年又是怎样度过?最好的解释就是再多的清廉·与世无争·谦让都只供自己饿不死·吃不饱·睡不香·累不倒。妄自坚持的原则一接触血肉社会,立刻就崩落。秀才以为自己的过失还不致死,应该做个特殊事件对待,至少应该减少一些困难返阳。可他又只见到阎王爷半面,总是理他不远不近,害他不尴不尬,苦他希望不大不小。像是想让他领悟:如果每个鬼都可以还魂,那日后群鬼何以管制。他最好不懂这些,但愿奇迹如谁所长不期而至。这几日他也笑过,因为自己真的怕过所谓的鬼,现在自己要怕什么呢?在两界不停游走,看透很多心,人才懂人,所以鬼很懂谁心里的鬼主意。也看到某个大夫放弃良心,很惋惜地告知家人:准备后事吧。事实是刀,已经没什么医术能挽救贫穷无权无势无钱的贫民。第七天,这是他灵魂飘零的七天。他大概是看惯了这些,他不等同于人,不等同于刚死时的人,他看到那些可怜的人在自己身体虚弱间游离,满怀期待最后不知消亡何方。他开始动摇。整日混乱不如思考。思考面对灾难,是屈服,在委屈难受的空间里最大的强壮自己,到最后爆破这份空间,还是不接受束缚,去一片未知的天空开始一段旅程呢?谁保证这天的屈服就真的不会成了失去自我呢?如果成为人,那又怎样!开始怀疑唯物论。很多问题真的不能用它解决。物质本身存在即是不公平,在两个眼里,在前后时间,在不同空间,无法等同。所说的所写的所想的所听的都不尽相同。他告诉自己视线也可能欺骗他,他不想哭。一个人活着该考虑什么呢?一个鬼该考虑是什么呢,大概是做回人的过程,假设鬼界公平。如果本来就不能自我解救,那挣扎有何方的意义呢!眼前大楼耸立,眼前人声鼎沸,眼前希望渺茫,眼前黑暗无光。如果闭眼忽视一切,如果再往前走……看到大楼那个恍惚的人,就是自己,此刻自己是想要跳楼的人,自己是又自己的观众,谁在叫好,谁在重生,谁在死亡,已不重要。脑袋神经变大,加速,身体像甩开。一切变渺小,瞬间飞翔的人。可是哪个更像是梦呢?自己是在鬼界想要成为一个人呢,还是在阳界想要终结生命呢?也或许自己是自己身体和灵魂外另第三物。大概哪天某个空间会敞开,引诱着你心灵的懦弱之路,带你相信你最怀疑的。然后空间穿梭,你就看到一本描述生死的东西写着:某某,灵魂出窍,遂猝死。你就叹声原来命运早已注定,何必反抗。谁知那本书后写着:某某,灵魂出窍,遂猝死,后面是空旷的待续的故事。自己心灰意冷,再杀掉自己,灵魂也崩落。这刻那书才写:某某,灵魂出窍,遂猝死,后因心灰意冷,再杀自己,灵魂崩落矣。天命只是个传说,不然笔录早写下几十年,何必自我毁灭呢!生死就是本笔记,是死者想死时对自己的安慰和定刑。它不过像史记,只记录,不曾改变什么。生存,死亡,毁灭,重生,才看见自己第三重物质,像翅膀飞翔,鲜艳,黑夜如昼。徐州市第13中学初二:forover刘氏1200字以上 初二 抒情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