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曹操
相信我们大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吧,我们对待里面的人物形象区分都是十分的明确,但我对曹操的看法就和许多人不同。
自古都以成败论英雄,三国之中,各类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有至今流传的关云长关羽,张翼德张飞,赵云赵子龙,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等。可是我们看待曹操,世人的眼光又是如何呢?大家都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胁天子以令诸候,才能成就他的大业,但是我的看法不同,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这种做法是很多人想做而做不到的,只是曹操比别人早了一步,他本是宦官之后,没有靠山,自己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统一中原,必须靠自己的真本事,他对待自己的部属都是知人善用,人尽其材。拿他和刘备孙权相比较,曹操完全能将大局掌握于手中。刘备全靠诸葛亮,孙权则依仗江东人才济济,几位大督都给他出力,而曹操是从一个逃犯自己一点点打拼出来的,他对待失败从不生气,总是能从中得到教训,当时的人对他的评论都是“能知错改错不认错”,这也就是大将的风范,同时,在我们后代看来,他也是一位出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许多的诗文流传至今。
在乱世之中,能生存并且统一江山的人才算是有能力,并且不为残暴。
我很不聪明,但我很倔
在12年前的某天,一个胖嘟嘟的娃娃“哇哇”落地——那就是我。我是一个既平凡,有特别的女孩。这或许令人听了有些矛盾,但这就是我。
我可以说只有那么一丁点的天分,但起码比没有的好。我平凡就在我也是一个扎有一条马尾辫,一双明亮的眸子,一张小嘴,还有一个塌鼻子。我特别就在于我善变,一会儿这个样,一会儿那个样,总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这么一个女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成绩平平。在课堂上我可以声音响亮地回答问题,也可以纹丝不动地坐着认真地听课。在课后我可以大大咧咧地和朋友们玩耍,也可以呆若木鸡地坐在位置上发呆。总之,我很无聊。
就算学习是我的优点,性格是我的缺点,但是,我有一个不算优点也不算缺点的特点,那就是一个字——倔。平时同学都说我反应有些迟钝,这看得出我并不聪明,但是他们说我的脾气很倔,就拿那件事来说:
一节课完毕了,我对刚才那节课还有一些疑问,但是老师已经回办公室了。我“舍远求近”,找到一位离位置不远的同学请教。
“这道题应该是用小鸡的减去公鸡的数目,然后……”那位同学非常耐心地说。
“嗯……”我在一旁边听边点头。
“小鸡应该这样乘上公鸡的数目,好了。”她讲完了。
“但是小鸡不是应该加上这个的吗?”我问。
“当然不是啦!应该用这个加!”她说。
“但是如果列出分率,应该是这样做的!”我边说拿出草稿来写。
“不是这样子的啦!”她反驳道。
“是这样的!”我也生气了,朋友们闻声过来看看发生什么事。
事情就这样闹下去,后来经过许多位同学的千方百计的解说,我才肯屈服。
这件事后,我想我也应该改掉这种脾气,但是到后来,它却让我左右为难。
一天下午,我在家里玩,妈妈睡完觉下来了。她对我说:“翘,和我去买东西吧!”我兴奋地点头。
东西买回来了,其中有一个不知名的生活用具我们不知怎么使用。
“妈,怎样用的这个?”我拿起那东西说。
“呃~应该是……我看看。”她说着抢去了那东西看了看,“应该是把这个扭开吧!”
“我来看看!”我也仔细观察了这个东西,“这应该是把它扭开,然后转的吧?”
“怎么可能!”妈妈不信。
“就是啊!一定是这样!”我急了。
“不,我的才对,你小孩子懂什么!”
“什么小孩子不懂!不信试试啊!”我说。
“才不要呢!弄坏了怎么办?”妈妈说。
就这样,她不给我弄,我也不给她开,我俩只好等爸爸回来开了,因为听说爸爸会。
晚上,爸爸回来了,他帮我们打开了那东西,并告诉我们怎样弄。我的办法和他的一模一样。这勉强说是我那倔脾气的功劳,不是它不让妈妈开的话,那那个东西不就浪费了吗?
这两件事是我思忖了很久,最后决定——不改啦!我还挺喜欢这倔脾气的。
虽然我不聪明,但是有了这股“倔”的力量,对我的“帮助”还挺大的!
相似题目
-
我看曹操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一类的书,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共209页的书。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这个中队长,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3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我看曹操今日细看三国,感触实在良多。小时候不知“三国”为何物,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了,但只听大人们说他是奸臣是坏蛋,可张大后再看三国,对曹操的印象完全改变。当时的汉朝皇帝无能,魏蜀吴三个国家一个也不能少,少一方则就有许多人在那方领土上称王称霸,更不利于统一。说曹操是奸臣我却不以为然。刘备和孙权就不想当皇帝吗?如果不想还和人家曹操争什么呀。倒是曹操有唾手可得的皇位却不去夺,虽然那个无能的皇帝只是一个挂牌。有人说曹操生性残暴我也不以为然。那时候正是三国鼎立时期,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一天要死多少人,那杀人的人就不残暴吗?《三国演义》中有一集叫做“庞统献连环计。”庞统被世人称之凤雏,与诸葛亮的才学不分伯仲,人说凤雏卧龙得一者能安天下。于是庞统受鲁肃的嘱托到曹操那里为他献连环计,此计将曹操的83万大军遭受灭顶之灾。当庞统的计策瞒过曹操出营时被徐蔗看见,徐蔗对他说:“此计一施这里将无一人生还,同时芸芸众生何故厚此薄彼呢?”问得庞统无话以答,只说:“公真要揭穿。”要不是徐蔗与庞统甚好,对曹操恨之入骨,曹操又怎能败走华容道?所以当时又有几人不残暴呢?并且曹操还能礼贤下士,关羽不就是个例子吗?并且无毒不丈夫,都像刘备那样有什么事就哭,做事优柔寡断,若没有诸葛亮、张飞、关羽、赵子龙,他如何成为三国中的一员?不过曹操多疑是不可否认的,但人无完人嘛!5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我看曹操我看曹操江苏省常州武进 古方小学五(3)班李刘妮4月24日 星期六 晴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一类的书,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共209页的书。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我这个中队长,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指导教师:吴小燕说自己的,写自己的,勇敢地发表不同的看法,做真实的自己。[推荐给朋友][显示打印]400字 四年级 状物
-
我看曹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寄《临江仙》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绝对的风流人物。曹操,被天下之人,指为奸雄——谁让他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谁让他那么残忍狠毒地杀死了吕老伯全家。说到曹操,人们便会非常自然地想起了他的奸诈——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嘛。初次在书中与曹操见面时,他身为典军校尉,20多岁时就已有与从不同的胆识和谋略。在第四回中,曹操与司徒王允合谋刺杀董卓,以其过人的胆识,独自进入龙潭虎穴。可天不从人愿,将欲行刺,却被董卓发现,故推献刀,后全身而退,逃出城。在第三十回中,袁绍谋士许攸夜见曹操,曹操赤足而迎,一揖到地。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待,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语曰:“军中止有此月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这些可算曹操奸诈的铁证。曹操不仅奸诈,他也是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煮酒慰玄德,论说天下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一节,是我最乐读的一段。并且,我始终认为,曹操在当时是十分坦诚的。席间,他特别强调说,英雄者,乃腹有良谋,胸怀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并狠准地指出,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吓得刘备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地;不过,刘备为了韬光养晦,当时表现得也相当棒。借着青天霹雳的上天之助,惊险而轻松地逃过了一劫。不堪一惊,安能称为英雄。刘备在称帝之前,早就想做皇帝。线索便是他的两个儿子,一儿名封,一儿名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即天子祭天地之礼。可见他念念不忘此类事。曹操却未见想做皇帝。曹操是很实在的实干家,曾行刺董卓,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类事刘备却未见有何军事才能,最后又败亡于军事。此等人,称为英雄,若与曹公相较,还真得大加考量。曹操,虽奸,却以他的聪慧,胆识,眼光及谋略,使其在三国乃至今日仍令人大可凭吊,堪称当时之英,后世之雄也。800字 高一 议论文
相关推荐
-
论曹操论英雄,我喜欢曹操。喜欢他的雄心壮志与谋略。曹操,字孟德,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政治家和诗人。论他的军事与谋略,曹操以少胜多官渡战袁绍,“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自袁绍兵败后,三国鼎立的状况便出现了,曹操,便是最强大的魏国的奠基人与创始人。他驻都为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是三国中,最为强势的一方,前人称之为“操贼”,“奸雄”,但最终是我们的开国元勋,毛泽东给他翻了案,因为毛泽东三国中,最敬佩的就属他了。“奸雄”,“曹贼”又怎样,他这个“奸雄”“汉贼”,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不知打败了多少所谓的“君子”。我也查了查历史,不是当时曹操谋取汉室,而是当时汉室气数已尽,政局不稳当,已经属于腐朽期,与其这样腐朽下去,为何不重建一个朝代呢?而后,又爆发了黄巾起义,何进又招来董卓,董卓又起了废立之心,后来董卓就在朝堂之上当众废了孝灵帝,立陈留王为汉献帝。后来又杀了孝灵帝。而曹操之所以能够到此地位,因为他想行刺董卓,所以被赞称胆量非凡,也因此有了名气。当时汉室已经倾颓,群雄并起,都想要独霸江山,完成大业,且“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为何就算“奸雄”了呢?他只是想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将祖国江山早日统一罢了,也正如他所写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般,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他想看到自己抱负实现的一天。曹操生性多谋,在行刺董卓失败之后,被陈宫所救,在陈宫家休息,但因为连夜听到磨菜刀的声音,又差点被董卓行法,慌乱之余,一时意念溢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除了陈宫外,杀了他们全家,之后,陈宫与曹操一起行事时,愤怒不已,曹操认错也来不及,之后便斩首了陈宫,又由于与陈宫曾结拜过兄弟,曹操也因此叹息,但他人又因此事,说曹操是奸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来形容曹操。可我认为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吧!后人说曹操对不起汉帝,其实也不是,在他的治理下,百姓丰衣足食,怎么就对不起了?在汉室倾颓的时候,难道就不需要这么一位能臣吗?《三国志》中说曹操:曹公“明略最优”,成事则“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御军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这难道不是好的君主的风采吗?曹操有他的雄心,有他的壮志,也因此有了它的诗歌,他的谋略。他有他的雄心壮志,他便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放弃,他也知道统一一事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两代三代甚至更多的后生来完成的。他的锐利,他的足智多谋,我敬佩不已,所谓刘备的仁义不也就是虚伪吗?曹操也深知,统一祖国之后,国家才会富裕。1200字 高三 写人
-
作文:从曹操驭下看企业管理从曹操驭下看企业管理那么曹操究竟凭借什么使貔貅之将、智谋之臣为自己效犬马之劳呢?笔者这里援引几个例子。曹操兵败,落荒而逃,清点残兵,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与大将典韦俱战死,而曹操不哭爱子曹昂,而哭爱将典韦,并亲自祭奠典韦。曹操难道不爱子吗?且举一个后面的例子来反驳。曹操称魏王后,欲立世子。此时曹操有三子,曹彰、曹植、曹丕。曹彰好为将,每每打仗,总是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一生的愿望不过是当一个将军罢了,因此曹彰第一个被曹操从侯选接班人中剔除。而曹植、曹丕兄弟究竟选谁为接班人,曹操一直踌躇不定。曹操曾对曹植、曹丕兄弟说:“曹昂之死,乃吾之大不幸,而汝之大幸也。”说白了,就是如果曹昂在世,你们俩就没机会成为我的接班人了。而曹操不哭爱子而哭爱将,如此惜才,人才能不竭股肱之力,报知遇之恩吗?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曹操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跣足出营门,迎许攸。曹操南征张绣,张绣降,曹操得钱粮、战马、布匹、人口、土地不计其数,而曹操似乎对这些不太感兴趣,而听说张绣的谋士贾诩也随张绣投降,十分高兴。曹操对贾诩说:“我得到你,比得到土地、钱粮更高兴。”类似曹操爱才的例子还很多,不胜枚举。所举例子说明什么?说明要使人才为己所用,首先要让人才知道自己是尊重和爱惜人才的,其次才是给他以丰厚的待遇。给人才以丰厚的待遇是物质投资;而敬才、爱才和惜才,是感情投资。光有物质投资,没有感情投资,是没有用的。而我们现在的不少CEO往往只注重物质投资,而忽视了感情投资。只要你是人才,CEO们给你年薪10万、20万是不成问题的,而遇到公司的重大决策时,多数情况下还是相信亲朋好友的意见,而把人才的意见掷于一旁。当遇到公司重要职位(如财务主管)空缺,CEO们总是优先从亲信中选择。这样对待人才,倘若此时竞争对手给己方人才开出更高的薪水,己方人才会不跳槽吗? 而曹操对待人才,则是感情投资和物质投资两手都抓,两手都硬。打了胜仗,把功劳归于部下,使之能够精神振奋,再创辉煌;打了败仗,把责任归于自己,不给部下包袱,好让他们重整旗鼓。凡打胜仗,曹操把所得之物,都赐与部下,并为部下加官进爵,赏赐的比部下想要的还要多。每与重大问题与部下相商,当部下正确的意见没被采纳,而导致失败后,没有找种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是推心置腹,真诚的向部下检讨。这种主公,部下能不感恩戴德,不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 我们现在不少的CEO呢?生意谈成了,公司赚了,总以为那是自己高屋建瓴、高瞻远瞩,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生意没谈成,公司赔了,那是部下酒囊饭袋,IQ太低,不会办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曹操执法如山,执法必严。一次,曹操行军,正好路旁是麦田,曹操遂令骑兵下马步行,有纵马践踏农田者斩。骑兵都下马,手握缰绳,小心翼翼的牵马步行。而曹操却没有下马,此时,路旁有猎鹰飞起,曹操的战马一惊,踏坏了很多麦苗,曹操欲自刎,被部下拦住,遂割发掷地以谢罪。笔者还特地去查了一下,古代割发也是一种酷刑。 我们现在的不少CEO,当自己违反了为约束部下而定下的规矩,会用处罚部下的方法来处罚自己吗?还是自我原谅?或者这样想:“整个公司都是我的,我做错了,谁敢管我?”在公司内部大搞特搞古代那套“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那套,我CEO再怎么错,我都是CEO,你们员工都没法管我,你部下做错了,违反我CEO定下的规定,对不起,我可以根据情节的严重,选择是扣你薪水,还是炒你鱿鱼。商场如战场,战场的瞬息万变亦如商场的瞬息万变。优胜劣汰是规律.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假使各位CEO都学习借鉴曹孟德用人之道,那破产和被兼并的企业可能就要少很多了吧!本站用户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我与曹操,青梅煮酒夜随着时间的车轮渐渐入深,山区的小城就像空中远飞的萤火虫,忽闪忽暗,整个城市笼罩在梦幻之中。忽远处踱来一人,我细看之下大惊:竟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只见他缓缓走来,对我说道:前日与玄德青梅煮酒,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今又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望君可与我小亭一会。我暗暗惊奇,曹操言语之间仍不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折魄。随至小亭,已高樽组,盘置青梅,于是我与曹操二人分主宾面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突说:“君可识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我推脱不过,只得与曹操轮天下英雄之事。我便说道:“当代有为青年,韩寒可为英雄?”曹操笑曰:“今日韩寒,的确小有成就,但他业余作为一名赛车手,有时一味的为了胜利而追求速度,几次险出意外,韩寒不懂得为生命限速,实难算作英雄,姑且可以是为有为青年。我又说道:今有一人,乃史蒂夫·乔布斯是也。他是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联合公司创办人。先后推出麦金塔计算机,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亿万人的电子产品,获得距巨大成功,可为英雄?曹操笑曰:“乔布斯的事迹我亦有所耳闻,但他身处精英阶层,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过度紧张,导致身体每况愈下,终在2011年10月25日因胰腺癌逝世,故实难算作英雄。”我继续说道:“曹公意思,我已明了,今还有一人,乃尤塞恩·博尔特,牙买加最我为著名的运动员,数次在各种男子短跑赛场上夺冠,卫冕,保持着多项世界纪录。身体素质无可挑剔,不知可算作是曹公心目中的英雄。”曹操鼓掌大笑曰:“博尔特固然荣誉满身,优秀出众,但他在职业生涯中似乎只有赛跑,只有目标和方向,与美国名将菲尔普斯等人无异,实难算入英雄之列。我只好后退说道:“舍此之外,我实不知。”曹操踱步至亭外,仰望天空,然后说道:“夫英雄者,做事必有得有失,懂得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懂得为生命限速,即使有所牺牲,也是为人类文明而牺牲者也。我说道:“多谢曹公教诲,但不知天下之人谁可当之英雄?曹操笑道:“天下英雄,为数亦算不少矣,操怎可一一详道,又怎可随意而言当代英雄之事,尔需切记吾今日之言,来日有所作为,吾欲回也,就此告辞。曹公既走,我又折回亭中,细想刚才曹公所言,忽然明了:人生最大的喜悦并不在于你有多大的成功,而在于你是否懂得为生命限速。因为只有为生命限速,生命才会变得多姿多彩,只有这样,世界才会记住我们的存在,我们才会抵达那个至美的成功世界。900字 高三 记叙文
-
《曹操评传》读后感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迷恋上了看人物传记类的书籍,年前我借了一本张作耀著的《曹操评传》这本书,书中主要讲述了曹操的生平以及曹操的主要思想。对待历史人物,我一贯的思想就是不局限于读写这个人物的一本或一个版本的书。最早了解曹操,是我读《三国演义》这本书,从中知道曹操给人的印象一贯是奸诈,尤其为人不耻的就是他那句名言:宁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足见他是完全的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曹操在历史上的一段时间内曾被人称为奸雄的典型人物。可是我却一直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作为一代奸雄的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追随,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聪明睿智的诸葛亮,英武豪迈的孙权最终都败给了曹魏政权?我们学过的《龟虽寿》这首诗又是那样的大气磅礴,其文治武功可见一般。所以在平时我就很注重来阅读其他人写的有关曹操书籍。曾经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读了一本写曹操的书,记得书名叫《曹操经营争霸史》。今天读完了《曹操评传》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曹操在历史上曾经被人称赞过,被人讽刺过,直到最近几年才又被人们称道着。读罢此书,我明白曹操之所以成功,有许多是值得让人学习的:比如说不慕虚名而重实利;要求家人崇尚节俭;在生前就做好了接班人的培养工作……书中谈到曹操成功原因的一点引起了我很深的感触,那就是早期的曹操也想干一番大事儿,轰轰烈烈的干几件像样的事儿。可无奈手上的权力有限,为避免杀身之祸无奈辞小官不做。其实这也反映了一个现实情况,那就是有些人如果空有一身抱负而没有一定的权利,也就自然缺少施展抱负平台。没有了平台,就像一个没有舞台的演员,怎样去展示自己的绝技呢?对此我们不能只牢骚,更不该自暴自弃,而要想办法去铸就施展抱负的平台。如果是作为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者,要想方设法去招揽人才,善于使用人才;如果作为一个平民,要想办法去找到能够提携自己的人,找到靠山,主动寻找自己的伯乐,让他给我们提供一定的施展的平台,就像曹操一样以军谋政,以政制军。不在乎过程,在乎结果。战略不错,战术当千变万化不必保守一端。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不是博得名声,做人要注重实效不要贪图虚名。读历史人物,学会辩证的看待其得失,万不可拘泥于书上的教条。坚持做一个务实的奋斗者。900字 高三 读后感
-
历史上的曹操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曹操出现在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游戏当中。而大家对曹操的评价大都是否定的。在现在的社会里表现的不是很明显。在古代,人民了解历史、了解故事大都是听书。在听书的时候,大家听到曹操失败时都会大叫、鼓掌;听到刘备失败时都会痛苦流泪。当然,也并非全都如此。鲁迅是第一个提出为曹操翻案的人。后来,也越来越多的人为起翻案。那么,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呢?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汉朝时三公之一的太尉,爷爷是宫里的一个宦官。正是因为他有一个这样的爷爷,所以他的地位就比别人矮半头。曹操很聪明,又爱学,所以他特别有智慧和谋略。这从以后的事情中也能够看出来。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当时洛阳是汉朝的首都,到处是贵族势力。曹操上任后,首先看到的是官府的破烂,所以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装修。然后,曹操又制了五色棍,并将刑法重列了一遍。没多久,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从以上这些历史事实来看,曹操确实是一位英雄。他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得罪了宦官家族。但因为曹操有在朝廷中做太尉的父亲撑腰,所以曹操被调到地方当官。后来,又做了议郎,后又被调到地方又调回做议郎。因时代所逼,后来曹操辞了官回家读书了。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曹操说的,而是曹操当的敌人说的。试问,敌人的话有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当时的皇帝虽然还存在,但面对强大的诸侯们,皇帝没有实权。皇帝最多也就是给别人封号、官位这些虚有的东西。在那个时代,因国家大乱,所以皇帝的话那些诸侯想听就听,不听也就罢了,更没有早朝可言了。那时候的皇帝就如同捡破烂的,别人给点也就给了,不给也不能说什么。皇帝的诸侯处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即使是上朝,也是在普通人家的院子里,皇帝坐中间,周围站一圈人。当时,曹操的政治家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意思是说尊敬皇帝,是国家统一。而与“挟天子以令诸侯”相似的是袁绍的议臣提出的“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把皇帝接到自己的都城许县,每天都按汉例行使礼节。从以上看,曹操确为英雄。至于《三国演义》中对此的大力讽刺,是因为《三国演义》是一本反曹操的书,所以对起大做文章。当然,这是年轻时的曹操,后来曹操利用皇帝的名义广纳贤才,最后终于没有抵挡住利益的诱惑去分裂国家。900字 高三 叙事
-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紧扣“奸雄”两个字而写,还塑造了他狡诈、多疑、残酷和野心勃勃的性格,作为反面角色进行批判和讽刺。戏曲中的曹操是反面脸谱化了的曹操,在戏曲中完全否定了曹操的才华和贡献,把他塑造成了一个贪婪、残暴、野心勃勃的可怕的反面角色。可在那个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的时代,他为了保全魏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了国家统一能够一展自己的宏图,我想他又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吧?在我眼中的曹操还是一位喜才、爱才,善于用才的人,他能用有才之人的长处来为魏国服务。是啊,曹操为了国家,他可以让自己背上骂名,这又是怎样性格丰满的人呢?总之,我眼中的曹操是一位有远大抱负,值得人敬仰,具有丰满性格特点的一代枭雄!乱世出英雄”,三国,这样一个诸侯割据、群雄纷争的时代,多少的悲欢离合,多少的人生末路,唯有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真正配得上“英雄”二字!那战场上的英勇无畏,那乱世中的雄才大略,是真正的英雄气概!青梅煮酒论英雄,那时候的曹操,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那样的年轻气盛,与刘备的对话中不禁显露出对这天下人的不满,对自身能量的确信,尽显英雄气概,与刘备的一味谦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他说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时,刘备竟然将碗筷滑落,显然吃了一惊,刘备解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时,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此乃真丈夫矣!550字 五年级 写人
-
曹操三国有三绝分别是奸绝、智绝以及义绝,而义绝是关公,智绝是诸葛孔明,奸绝则是曹操!在我们眼中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是一个多疑的人,这在杨修和荀彧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二人本都是忠臣可曹操却杀了他们,他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好色,在官渡之战之后许攸就说了,还有在杜氏等人身上可以看出。曹操,还是有优点的,比如,惜才:关羽关云长、赵云赵子龙、陈琳、司马懿、许攸、徐庶等文人武将,关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赵云在百万大军中虽然赵云武功强劲但如果曹操不放水他就葬身在大军中了,陈琳把曹操自己骂到了曹操爷爷,但曹操不但不斩他还重用他,徐庶被他骗到了曹营,许攸被抹了脖子,曹操可气的不行。虽然曹操他有优点但我还是不喜欢他。300字 五年级 写人
-
曹操人们常常说曹操是奸雄,可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曹操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这点毋庸置疑。曹操是一个很厉害的军事家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可见曹操是用兵多么厉害。曹操不但军事非凡政治也是等闲之辈。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包括我们所学的《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曹操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并且通读曹公诗歌可以体会到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蕴他的诗歌总体上体现了关心民生疾苦的崇高精神政治家的恢宏气魄求贤若渴、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并热情歌颂了历史上杰出人物抒发了慷慨悲凉之情。可惜的是《三国演义》把曹操贬低成了一个奸雄。这点不仅仅是我明白,连毛爷爷也明白,他曾经说过:“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可见曹操是一个英雄。那么为什么曹操这个英雄被说成一个奸雄呢?那是因为民间和《三国演义》中可以贬低曹操。民间流传的“另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实际上《三国志》原文是“宁我负人,休人负我”三国演义中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经过修改的。曹操当时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个话,只是就事论事。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家,对不起人家,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应该说,他还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但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就变成一贯如此,变成理直气壮了。就被误解为一个奸贼了。所以曹操啊,你以后记住了中国有句谚语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冤枉了一家结果就成了奸雄,奸贼了。我们要记住以后千万不要想曹操那样被误解。900字 初一 写人
-
曹操奸雄·英雄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如过眼云烟,多少王朝兴衰更替。三国,一个混战不迭的时代,奸雄往往也是英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的兴衰也是必然的。在这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个人人称之为“奸雄”的人物——曹操。其实,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从一开始董卓挟持汉献帝,祸害百姓,压制百官。曹操正是由于内心的正义感,而用七星刀刺杀董贼,虽然失败了,但也显露出了他的英雄气概。从那时起,曹操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了当朝丞相。但由于袁绍、吕布、刘备等军阀势力强大,不得不“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因为这样,与他同时代的许劭才在《後汉书.许劭列传》、《三国志.武帝纪》里评价曹操为“乱世奸雄”。在后来与袁绍大军交战于官渡时,曹操依靠他的胆识、谋略和重用人才,最终以三万精兵破了袁绍的百万大军。战时他曾说:“兵在精,不在多”。在此之后,中国北方地区相对稳定,曹操鼓励人民下地耕作,士兵也要从事农业工作。在这一政策下,中国北方经济飞速发展使曹操的势力位于诸侯只首。八年后,曹操实力雄厚,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南征。在赤壁,曹操遇到了自己的转折点,在赤壁战败后,三国实力大体平衡,曹操失去了在战场的主动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最终还是输了,输在了自己的气量狭小,输在了自己的过分自大,输在了自己的“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在黄奎引西凉军进城谋杀曹操失败后,一口咬定曹丕是自己的靠山。曹丕在请教司马懿计策之后,曹丕顶住了曹操的一次次讯问,从而免受杀身之祸。曹丕事后问司马懿:“你怎么就知道我能赖过去呢?”司马懿便道出实情:“丞相异于常人,他就是个敢赖、会赖并一赖到底的君王!”曹操始举孝廉,不畏权贵,无论是在腥风血雨的战场,还是在尔虞我诈的政坛,他都显露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三国的另外两位君王与曹操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刘备不过一“织席贩履之辈”,孙权不过是“坐领父兄基业”,谁又能比得过身经百战的曹操呢?曹操不是奸雄,而是英雄,是一个被骂了几百年的英雄。800字 高一 写人
-
曹操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枭雄、贤臣、兵家。这就是三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策马定乾坤。在政治方面,其熟读《诸子百家》;在军事方面,其可背诵《孙子兵法》并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他是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还是文学家、诗人。这个人就是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公园155年生于沛国谯县,公园220年卒于洛阳。先为魏公,后为魏王,最后被追为魏国武皇帝,魏高祖。曹操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纵横65个春秋,观其一生,从举孝廉踏上仕途开始,挟天子以令诸候,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桓,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弃汉中。功高盖世,为后来曹丕称帝以及晋王朝的统一奠定了结实的基础。而其在政治方面也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当时,中原地区由于多年混战而出现了“有地无人种,白骨蔽中原”的悲惨景象,但因曹操在北方积极屯田,兴修水利,而解决了百姓无粮的局面,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而他所着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在经济方面,曹操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在文学方面,曹操喜爱坟典和六艺之学。在统一北方的混战中,就注意对图书的保护和收求。建安五年(200年)他击败袁绍后,下令“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任魏公后,设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广收在战乱中散佚的东汉官府和民间藏书,“采辍遗亡”,藏在中外三阁和秘书省。还请蔡邕之女蔡文姬讲其藏书之事,蔡文姬书送之,文无遗误”。由于他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逐步建立了魏国的国家藏书。而他在人才方面,拥有真才实学的人都被提拔成了大将、谋士。所以曹操手下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情况。其虽遭赤壁战败,定军山战败,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刘备尚有夷陵战败。有人曾言“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曹操的江山是打下来的”就足以证明曹操远胜刘备和孙权。1000字 六年级 写人
-
曹操在我们班上,同学总是叫我曹操,因为我爸爸叫曹睿,曹睿这个名字就是曹操子孙的名字,我也姓曹,而且,有一次同学约我玩,他们都等着我来,他们说:“曹洋快来吧。”于是我真的就是那个时候到了,不是有句话是“说曹操曹操到”吗!有一次,同学跟我玩的时候,他们叫我曹操,于是别人班的同学说:“谁是曹操啊,谁是曹操啊!”同学们都指着我说:“他是曹操,他是曹操。”别人说:“我还以为谁是曹操呢!原来是你们给他起的外号呀!”他说完后,我们都笑了起来。很多时候,都因为这个名字,而闹笑话,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名字的,因为我觉得曹操很会写诗,他写的诗我觉得很好。后来,那些别人班的同学都听多了,所以就没有人再说谁是曹操了,但是,还是有新转来的同学,还是问谁是曹操。我嘛,都听习惯了,所以就觉得无所谓了。其实,老师有时候会叫我的外号,别人班的同学也开始叫我的外号,我的名字在学校里就开始叫曹操了。于是我在我的东西上写名字的时候,也会把我的外号写在上面。400字 三年级 叙事
-
曹操《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湖南常德武陵区十一中初二:万思妤400字 初二 说明文
-
曹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是一个英雄背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小说演义,戏剧编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平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众说纷纭,成败得失疑斗众生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曹操,既狡猾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看曹操,不能盲人摸象只看一面,而要全面地去评价他,了解他易中天先生讲到他是一个可爱的奸雄。可爱?曹操的可爱之处,在于他爱讲真话,在一个人人都讲假话的年代里,他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曹操的智慧实在让人佩服,在假话连篇的年代中,实话具有雄辩的力量,是打败假话的最好的武器我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人,是一个可爱坦荡的人,对于曹操,易中天先生对他还有这样一个评价:胜利归功于他人,失败归责于自己。这样大度的人,是非常值得尊重和赞赏的!4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曹操作文如果你问我,你喜欢三国中的哪一个人物,我肯定会说,我喜欢乱世之奸雄——曹操,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可贵之处是尊重人才,广招贤良。官渡之战曹军的胜利,得益于曹操的用人。当时曹操军队势单力薄,而袁绍军队兵强马壮。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曾向袁绍献了一条歼灭曹军的妙计,他非但不听,反而说许攸是奸细,是曹操派来做卧底的。许攸怀才不遇,一气之下决定去投奔曹操。当他来到曹营时,不巧曹操正在洗脚,可曹操连脚都不擦,连忙跑出去迎接,我想:曹操竟能不计前嫌,放下君主的大架子,热情款待许攸,还不怀疑许攸是奸细,要是我的话,肯定先把他奚落一番,然后把他斩首示众,因为许攸之前的计策,使曹兵死伤很多。许攸投奔曹操后,曹操很器重他,并委以重任,许攸为曹操献计,用十万兵力打败了袁绍七十万大军。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已被当今社会广泛接受,我们要好好学习,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为社会做贡献,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被社会尊重。学习曹操的优良品质,对任何一方面有才能的人,都要尊重。400字 小学 议论文
-
论曹操在我之前,一定有人研究过曹操,如果没有人研究过曹操,那我就是第一人。先来说说曹操的优点:第一是擅长用人,赤壁之战时,他俘虏了蔡瑁和张允,他不但没斩杀他们,还把他们当做宝贝。虽然后来被周瑜借刀杀人之计害死了,但光从正面来讲,曹操是多么擅长用人啊!第二是忠心为国,在他们国家闹饥荒时,边境的城市按照规矩来说,是不用交税的,但曹操却发动百姓为国家捐钱,捐物。这才挽救了国家目前的处境。曹操不是光有优点,没缺点的,但是,在这里,我奉献几条缺点:第一是奸诈,不是吗?他三番五次想用计策打垮蜀国,但都被诸葛亮拦住了,真是好险!第二是多疑,他有一次被诸葛亮击败后,逃到了一个朋友家了。傍晚,有几个蜀军来找他朋友,一阵交谈后,官兵走了。突然,曹操听见门外有磨刀声,以为他朋友串通蜀军要杀他,便拔出腰刀把他朋友一家四口全杀了,之后才发现地上压着一头猪,才明白别人是要杀猪给他吃。你说,曹操还不多疑吗?有人说,曹操好,也有人说坏,这些都是不对的,俗话说的好金无足金,人无完人。400字 六年级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