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
自从我成为一名小学生,我就迷上了数学,我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开学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储钱罐,让我用来放每天认真写作业、帮妈妈做家务等“赚”来的奖励,看着储钱罐里的1元硬币日益增多,我可高兴了。记得是上个周五的晚上,写好作业的我心血来潮,想数数储钱罐里共存了多少钱。1、2、3、4、5……100、101、102,终于数完啦!我笑得合不拢嘴,好多啊!妈妈说我是小财迷。望着快装满的储钱罐,再“赚”来的奖励怎么办呢?我皱起了眉头。最后妈妈用一张100元面值的纸币换走了我100个硬币,看着手里一张100元的纸币和2枚一元的硬币,我傻了,那么多的硬币才换了一张纸币。由此我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100是由100个1组成的。
第二天周六,我揣着我的“奖励”和妈妈一起来到文体店买学习用品,最后选了两本课外书、一个削笔器和一个橡皮擦,共要花多少钱呢?我在心里算了算:5+5+20+3=33(元)。这时妈妈问我:“算算买完这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呢?”我用了最近老师教的简便运算:102-33=102-30-3=72-3=69(元)。我付给营业员阿姨一张100元的人民币,阿姨问我:“小朋友,阿姨该找给你多少钱呀?”我在心里算了算:100-33=100-30-3=70-3=67(元)。“阿姨,您应该找我67元。”阿姨夸我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妈妈也朝我竖起了大拇指。从那之后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帮着爸爸妈妈一起算“小账”。
数学真的很奇妙,我要好好学习和运用它,和它成为永远的“好朋友”!
我最佩服的人
我们班的许文宇同学是一个酷爱动物的人。只要学校图书室来了有关动物方面的书,他总是要借来看。他这方面的书看多了,知识也就丰富了,于是,大家都戏称他为“小动物学家”。同学们遇到动物方面的问题,都会向许文宇请教,他总能滔滔不绝地回答,直到你满意为止。
丁老师见我们都喜欢向许文宇请教,就索性利用一节综合实践课,让许文宇上讲台主持有关动物知识方面的“谈天说地”课。
“许文宇同学,请问: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一位同学抢先提问。许文宇不假思索地回答:“陆地上是大象,海洋中是蓝鲸,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比,是蓝鲸最大。”“许文宇,快叫我!”坐在第一排的沈浩一边高高举手,一边大声喊叫。“好,沈浩你来提问吧。”“请问,世界上四肢分开的猴子在哪里?”沈浩提出这样一个莫明其妙的问题。“呀,好怪的问题!”“哈,这下许文宇肯定被难住了。”……全班同学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了。
这时,许文宇在讲台上双手交叉在背后,不停地踱来踱去。忽然,他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他大腿一拍笑着说:“动物实验室里肢解过的猴四肢分开。”
许文宇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我边笑边拍手,心里想:许文宇同学的动物知识那么丰富,思维那么敏捷,口才那么好,真让我佩服!
相似题目
-
生活中的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数学的应用更是无所不在。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数学的踪迹,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快乐而又充实。你一定很想知道吧!那就听我慢慢道来。星期天,我和妈妈去逛街,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都是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进入商场,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我选出了六种喜欢的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4.2元、6.9元、3.7元、3.1元、5.8元6.3元。妈妈说“要想把商品全买走,就必须动动脑筋在30秒钟内把它们的总价算出来,不然的话,后果你是知道的哦!”我听后,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数学课上不是学过简便计算吗?于是,我脱口便说:“总价是30元。”妈妈疑惑的说:“怎么算出来的?”我的意的说:“4.2+5.8=10、6.9+3.1=10、3.7+6.3=10。3个10是30元。”妈妈微笑的着摸着我的头说:“真行呀你,能够学以致用,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妈妈也说到做到,这几样商品都是买了。得到战利品,我高兴的喊着:“妈妈万岁!数学万岁!”这样,拿着用智慧换来的喜爱物品,你一定替我高兴吧!生活中的数学,不仅让我的到了快乐,还帮助我解决了爸爸的难题呢!那是星期五下午放学,爸爸正在画着什么,见我进来,爸爸微笑着对我说:“敏敏,你不是学过求周长吗?能不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我一看,爸爸画的是一个“凹”字形的图形。爸爸说:“你能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把这个图形的周长算出来吗?”我一听,马上皱起眉头,苦思冥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爸爸不是允许我做准备工作吗?以前上数学课时我知道了小拇指的长度,等会用小拇指量不就可以了吗?我想到做到。你猜怎么着,我成功了!爸爸听了结果,不住口称赞:“你真棒,你真棒,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听了爸爸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想不到生活中的数学这么有趣!你瞧,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真是无处不在,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用我们明亮的双眼,睿智的大脑,努力去攀登知识的高峰吧!900字 五年级
-
生活中的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购物、游玩……处处都要用到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一天,我和家人一起到老乐山游玩。爬到半山腰,口渴难耐,就急忙找到一个小商店买矿泉水喝。老板告诉我们:“现在,商店做活动了。三个空瓶换一瓶水,每瓶水1元。”爸爸拿出10元钱买了水,我如饥似渴地喝了起来。只一会儿的功夫,我就连喝了2瓶。正当喝得开心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月月,你帮爸爸算一下,一共可以买多少瓶水呀?”我皱了皱眉头,想了想,说:“14瓶对吗?”爸爸开心地笑着对我说:“月月真厉害。”听了爸爸的夸奖,心里甜滋滋的,甭提有多高兴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是怎样算出来的吗?让我来讲一讲吧:“10瓶水,3瓶送1瓶,可以换3瓶水,还剩1个空瓶,这3瓶水喝完了,又可以换1瓶,所以是14瓶水。”怎么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的用处大吧?我要用心学数学,让数学成为我生活中的好帮手。350字 四年级
-
生活中的数学暑假,爸爸带我去宁波看望奶奶,好久没去看奶奶了,我特别开心,希望能早点见到奶奶。一大早,爸爸就带上我出发了,经过加油站,爸爸开车进去加油,我看见油价上“97”号汽油价格为6。28元/升,爸爸选择了“97”号汽油。不一会儿,油加满了,爸爸付了420元,我心想油好贵呢。我们继续出发,路上我问爸爸.“我们去一趟宁波油费要多少呀。”爸爸说:“汽车在国道上开,路上会有许多红绿灯,这时油费会多一些,大约1。05元/公里,但上高速就相对会少一些,大约0。85/公里。”照这样计算,我们要开23。9公里的国道,然后上高速有23公里,接着下高速到奶奶家有12。5公里,从家到奶奶家一个来回大约花费多少油钱呢?我静下心来,想[(23。9+12。5)×1。05+23×0。85]×2=57。77×2=115。54(元)哦,原来去一趟宁波来回大约是115。54元呀。马路上这么多的汽车,天使般的身躯,带着人们走向各个地方,也带着我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400字 五年级
-
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加法】徐逸凡学数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上好中学?不,其实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应用,其中生活中的加法是最能提高办事效率的。前几天,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购物,一进超市,我发现所有的购物车里都装有一个折叠凳,这样可以让小孩坐在上面,小孩不乱跑,大人不费劲,购物车加折叠凳,很好。在超市里转了一会儿,妈妈说:“推购物车太累,咱也卖不了那么多东西。你把购物车推回去,换个购物筐来。”我放回购物车,正准备拿筐时,发现筐子上竟然多了一个长把,筐底还有四个轮子,这下省事了,我拿着长把,把筐子拉走了。筐子加长把加轮子,让购物轻松不费劲。拉着满满一筐东西,我们准备下电梯,我发现别人的购物车的轮子牢牢地吸附在电梯上,即使松开手,车子也稳稳地停在那。我想可能是轮子上有磁铁。轮子加磁铁,下电梯时更安全。此外,生活中的加法还有很多,比如矿泉水瓶盖上的竖棱,可以让拧瓶盖就轻松了不少;杯子上栓根绳子,方便携带;铅笔上带橡皮,让你再也不用千辛万苦找橡皮了;衣服上的帽子,可以随时防寒……这样的发明使我们生活更方便,效率更高。多么神奇啊!把几种东西结合在一起,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生活中的加法】刘林轩今天,上完两个半小时的奥数班,我头都大了,有一种不想再和数学打交道的念头。教了十几年数学的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学数学就等于学生活,比如生活中的加法,就是生活的一种智慧哦!”当时我听完就懵了,后来看到一个小故事,才明白妈妈说的话。从前美国有位不得志的画家,名叫律伯曼。他非常粗心大意,画画的时候总是找不到橡皮,可刚找到橡皮,铅笔又不见了,他一直被这件小事所困扰。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找到一张小铁皮,再切下一块小橡皮,把小橡皮用铁皮固定到铅笔上,这样就解决了问题。他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发明卖给了雷奥铅笔公司,雷奥公司因此大赚了一笔,而他也得到了五十五万美元的专利费。铅笔加橡皮,我想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看到这,我在家环顾了一周,也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加法。比如爸爸在情人节送给妈妈的肥皂花,这种花不但芳香美丽,还可以当肥皂用,真没想到爸爸还有这一手。再比如水杯上的绳子,方便携带又不怕被水烫到。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事物,真是一箭双雕,一物多用啊!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就是让一件件事物结合起来,使它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妈妈说的没错,这就是生活中的智慧。【生活中的加法】张晨晖生活中的加法就是一物多用,为生活增加色彩。情人节到了,别人都准备买花了,可是我和爸爸的脚像灌了铅一样,走的缓慢而沉重。因为去花店买花的人实在太多而且价格翻了好几番。“唉!怎么办?”是爸爸的话打破了僵局。“我怎么知道!是谁在妈妈面前夸下海口,说要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唉,我、我……”爸爸的脸上写满了懊恼。走着走着,我想起家里没肥皂了,就拉着老爸去超市。挑肥皂的时候,我忽然看到有一朵用肥皂做的花,正准备给爸爸使眼色时,爸爸却抢先一步把这朵“花”买了。回到家,妈妈不停地夸爸爸又懂浪漫又会过日子。本以为爸爸会说是我的功劳,可没想到在夸赞面前,他是照单全收,“虚心”接受啊。肥皂加玫瑰,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为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第二天,我去上学,发现桌子上放着一盒夹子,顺手拿了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玩了起来。我把大夹子和小夹子夹在一起,然后把手机放在上面,没想到它不但没倒,还把手机撑的稳稳的,真是一个不错的手机支架啊!现在我家的夹子除了夹衣服、夹袜子,还成了随时可以变身的手机支架,真是太实用了。一物多用,这就是生活中的加法,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大发明家有大发明,小发明家有小发明。懂得了生活中的加法,我不仅变成了生活中的发现家更变成了生活中的小发明家。1200字以上 四年级
-
生活中的数学春天来了,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我的脚也“噌噌噌”地长,原来的旧鞋子都小了,妈妈决定到淘宝帮我网购一双新鞋子。买鞋子首先要知道穿多大码的鞋。妈妈让我把鞋子脱掉,站在一张白纸上,她沿着我脚的边缘把脚的轮廓画下来,再用尺子在纸上量出我脚的长度。呀,25厘米。“妈妈,我该穿多大码的鞋子?”妈妈随口说道“40码”我不解地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是40码?怎么算?”妈妈说:“你开动脑筋想一想不就知道了吗?”我回到房间,苦思冥想:脚长25厘米﹦40码鞋子,怎么算出来的呢?我记起以前买鞋时也量过脚长,23厘米穿36码的鞋。我拿出草稿纸在上面写道:脚长25厘米﹦40码,脚长23厘米﹦36码。难道是25+15=40,23+13=36?但我再一想,不对呀,这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公式才对。到底是什么公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突然我灵光一闪,先把25×2=50,再50-10=40,是不是这样呢?我验证一下,23×2=46,46-10=36,耶!完全正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激动地高呼“我算出来了!鞋的码数=脚长×2-10,对吗?”妈妈笑笑说:“真聪明,就是这样。”我心里美滋滋的。爸爸下班刚回来,我便缠着他说:“爸爸,只要你告诉我你穿多大码鞋,我就能算出你脚有多长。”爸爸说:“真的?”“千真万确!”“我穿42码鞋。”爸爸说。我采用倒推的方法(42+10)÷2=26,我脱口而出:“26厘米”爸爸高兴地直点头:“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紧接着,我又帮爷爷算,帮奶奶算,帮妈妈算,忙得不亦乐乎。瞧,生活中的数学多有趣,让我们一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小事,去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700字 五年级
相关推荐
-
生活中的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到加减法,修房造屋总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以后,我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她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65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生活中的数学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哦。一天,我的家人带着我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我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十分兴奋。进入后,逛了一段时间,我们就拿了四袋洗衣液。在走到文具区时,奶奶问我需不需要些什么文具。我走到货架前看了看……到了收银台,我们一共买了如下商品:四袋洗衣液,一袋18。5元;十包卫生纸,一包4。5元;一支自动铅笔,一支2。5元;三支钢笔,一支5。5元。突然,在结账后,我的爷爷问我:“你最近不是学了关于小数的知识么?能不能先用笔算出今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再算出一共花了多少元?”“能,怎么不能?一定不会错的!”我胸有成竹的回答他。说干就干。我拿了一张超市的广告纸,再拿出随身携带的笔,立即在空白处算了起来。我的思路是这样的:洗衣液一共四袋,每袋18。5元,所以直接用乘法就行了;卫生纸一共十包,每包4。5元,只需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来算便行了;自动铅笔只有一支,在最后时加上便可以了;还有三支钢笔,也用乘法来算。于是,我算了起来。我先用4×18。5=74元(老师说过,整数乘一位小数等于一位小数,但如果两数末尾相乘的得数末尾是零,那么结果就是整数)算出洗衣液的总价;接着,用10×4。5=45元(一个小数乘10,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道算式的结果)算出卫生纸的总价;然后,又用3×5。5=16。5元算出钢笔的总价。今天买的每种商品的总价都算出来了,该算一共花的钱了。一道综合算式74+45+16。5+2。5=138(元)(在讲小数加法时,老师特别强调过,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便算出了所有花的钱。当我把纸递给爷爷并讲了我的思路后,他直夸我聪明,我也乐开了花。我真诚地对大家说:“你们也好好学数学吧,难道不会受益终生么?”我想:学数学,真有用啊,我以后肯定会好好学数学的!五年级:张馨月650字 五年级 叙事
-
生活中的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比如,妈妈上街买水果,买蔬菜,还有去文印社复稿件……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数学,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可以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我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我们可以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450字 五年级 叙事
-
生活中的数学8月18日早晨,我报名参加了《南京晨报》的卖报活动。早晨8:00整,我和妈妈便来到了报社门口。领报纸时,我问报社的阿姨:“阿姨,您好!我是来领报纸卖的,请问要多少钱?”“7角钱1份,每位同学领15份。”阿姨回答说。我算了算报纸的本金:0.7元x10份=7元,0.7元x5份=3.5元,7元+3.5元=10.5元。我向妈妈要了10.5元钱,给了报社的阿姨,领了15份报纸,往地铁站走去。来到地铁站,妈妈先给了我20元的零钱作为备用金。然后,我便开始在地铁出口处卖起了报纸。“《南京晨报》,1元钱1份!”我大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在我的热情叫卖下,大约过了40分钟的时间,我就把15份报纸全部卖完了。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宝贝,今天你一共挣了多少钱呀?”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一共34元,又在心里算了算:34元-20元备用金-10.5元本金=3.5元。我大声告诉妈妈:“我算过了,今天卖报一共挣了3.5元钱。”妈妈说:“不对呀?1份报纸0.7元,卖出去时是1元钱,1元-0.7元=0.3元,0.3元x15份=4.5元呀!怎么会少1元钱呢?”这时,我才想起来,在卖报时,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报纸,还没给钱,就急匆匆地走了。通过今天的卖报活动,我发现:原来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不光要学好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来,活学活用,这样才真正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生活中的数学今天我在电视上看见有好多人捐钱给那些没有学上的人,就想起:我的国家大约有13亿的人民,如果每个人每天节省1角钱,这样的话,我国全国节约了1300万元了,每个人从小学上到大学要用1万多元,照这样计算可以让1085为没有上学的小朋友,把这些钱给那些小朋友多么好啊!如果我有这么多钱一定平均分给小朋友们!我突然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也有坏处啊,恩不好不好!因为如果每个人每天多要浪费13亿水了,多不话来啊!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了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子除以1000乘200等于克再用等于260吨水就是足足可以用上个2,3年了呀!我去问爸爸妈妈:“1吨水可以发电100度电?”我有想了想,算了算想出来了,哪就是说260吨水就可以发度电了。哇哇!我一下子惊呆了五分钟,260吨水竟然可以发会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大家从现在开始起要节约水利用水,不要浪费一滴水了,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浪费了!我相信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只要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即使在游戏中也能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快乐!!!400字 五年级 散文
-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无处不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到数学。”是的,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的,不信你看!有一次,妈妈烙饼,锅里能放两张饼。我就想,这不是一个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如果不学好数学,在生活中还会上当受骗,看!有一天,我和妈妈到公园玩。路上,一些小地摊儿有一些碰运气,赌输赢的玩意儿。有一个摊主在一个固定不动的圆盘上,画上12个扇形区域,并依次编上号:1,2,3……在每个奇数上放着值钱的东西,如香烟,衣服,微波炉……在偶数上放着不值钱的东西,如糖果,铅笔。圆盘中心有一根指针。规则是转到什么数,按顺时针方向向后数这个数,比如这个数是“6”,就向后数6个,数到十二。一些没有念完学的小学生和没有文化的大人纷纷付上1元钱,想碰碰运气,却总是拿到不值钱的东西。我回家想了半天,终于知道了其中的骗局。其实这个骗局就是利用了数的奇偶性: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要是没有数学,我们就都会被这些用数学欺骗人的小贩所欺骗了动物的生活也有数学: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看,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的。600字 六年级 抒情散文
-
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数学,比如买菜的几斤几两、日历上的几年几月几日,还有一些数学的等式都与数学有关。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几题数学题吧!早上起床,当我们睁开朦朦胧胧的双眼,第一眼就向闹钟看去,闹钟上的数字,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因为我们一天的时间是时针转24圈、分针转1440圈、秒针转86400圈得来的。那24×30=一个月,一个月×12=一年,这就是时间的数学。平时,我们都要去的菜市场里也离不开数学。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菜,在一个卖白菜的摊子前,妈妈和卖白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一斤八角钱的价格买三斤,送一斤的口头协议买了三斤大白菜。妈妈问我:“我这样买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钱?”我想了想,对妈妈说:“便宜两角。”若得卖菜阿姨直夸我。回到家里,妈妈问我:“你是怎么算的?”我笑了笑说:“我先算3斤大白菜×0。8元=2元4角,再算买3斤送1斤=4斤,然后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于2角了吗!”这就是生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我平时都要跟着妈妈乘公共汽车去新华书店,公交车一分钟行驶一千米,大约二十分钟就到了。妈妈问我:“我们家离新华书店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呀?”我一边用手指比划着一边对妈妈说:“大约二十千米。”这就是生活中的速度×时间=路程。“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我总要先读懂题目,掌握其中的关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要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理解题目。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数学,在等着我们去寻找、去发现。曹溪石粉小学六年级(2)班 陈黎静6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数学与生活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数学呢?数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爸爸大声说:”数学的作用可大啦!比如说在我们用的人民币上就有数字,还有……我知道还有时钟,电话,日历上都有现在我终于知道数字的作用有多大了!哈哈!我们开心的笑了。记得有一次,爸爸单位组织去公园游玩到了公园,游玩到了公园,门牌上写着:“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的团体票可以优惠百分之十。我们有37人,怎样买最合算呢?妈妈问我说:“当然买团体票合算啰!个人票每张票要5元,而团体票每人只要3元!我们可以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妈妈说:”不对!买4张团体票更合算,只花30×4=120元!而你的要花3×30﹢5×7=125元!爸爸说。我灵机一动说:”我们可以请其他的几位游客一起来买票呀!30×5×9/10﹣3×13×9/10≈100元。“对呀!”爸爸说着便请了13位游客,一起买了票。开开心心的玩了公园。还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烙饼吃,要烙3块,一人一个,:”爸爸,我们最少要多长时间才能烙完3块饼呢?每块饼要烙2分钟。“爸爸自以为是的说:”当然是6分钟啰!这是难不到我的!“是吗?”妈妈说:”应该是3分钟吧!怎么可能?2×3=6分。”我大叫。“不信,我弄给你看!”只见妈妈先放进二块饼烙一分钟,再放第三块和第一块烙1分钟,最后再放第二块和第三块烙1分钟,”好了,完成!妈妈大声欢呼。只见3个金灿灿的大饼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忍不住口水直流,我拿了一块,哇!“好吃!我们大喊。我们三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了。经过了这几件事后,我更加热爱数学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并感受数学,数学的快乐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南京力学小学四年级:童安妮600字 四年级 叙事
-
菜市场中的数学题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数学来解决:试卷成绩计算,营业额统计,数量统计等。今天,让我们走进生活,走进菜市场来寻找数学题吧。一路上,我问妈妈:“妈妈,你说我们从出发到回家,一共要用多少分钟?”妈妈神秘地笑了笑,问:“你说呢?我们八点出发,从家到菜市场(走路),大约要用二十分钟,而买菜过程通常需要二十五分钟。”我想了想,说:“也就是分钟)。哦,我知道了,是六十五分钟!”说着,我们便向卖青菜的摊位走去。妈妈把钱包交给我,说“为了锻炼你的能力,今天的才全部由你来买。记住,可别算错应付的钱,如果亏损,全由你来赔偿。”我接过钱包,觉得沉甸甸的。我说;“老板,这青菜多少钱一斤?”摊主回答道:“二块五。”“嗯,就买二斤吧。”我想:二元五角就是2.5元元)。因此,我付了他五元钱。离开青菜摊,我们去买排骨。妈妈坏笑着说:“接下来的事,就没这么简单啦。”我很奇怪,便翻了翻钱包:啊!原来钱包里只剩下了一百元。但是我也不怕,只要算得认真,细心,再难的数学题我也不怕。“多少元一斤?”我问。“十一块五。”摊主答。“哦,正好凑个整数,你就买我十一元钱一斤吧。”“不行,小姑娘,这个已经是最低价了经过五次三番的周折,摊主终于同意了。“那我就买十二元的肉吧。”我得意地笑了笑。嗯,如果我给他一百元钱的话,他应该找我八十八元。摊主给了我找回的钱,我数了数竟是八十七元。我跟他论起理来:“用一百减十二,个位上零减二不行,所以向十位借‘1’,零减二变成了十减二,十减二等于八,得数的个位上也就是八。你找我的钱也就是八十七元。”摊主听了把一元钱给了我。这次当回买菜主的体验,给我了很深的印象,也给我了许多感触。使我知道了买菜中,也有数学知识的存在。6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我的数学数学四年级教数学的老师姓杨,我们都叫他杨老师。但是,生气时我们总是喜欢把他相貌上的缺点提出来,劈头盖脸地说一通。他给我最初印象是他那光溜的头,他的头光得发亮。一张国字脸里框着的是他微小的眼睛、嘴巴和那只型号不搭的鼻子。在他的粗大的鼻梁上架着一只“一尺”多厚的近视眼镜。记得有时,同学们常常会在下课时,猜测他眼睛神秘的度数。最最记得清楚的是他连接着鼻子的宽宽的战壕下的嘴,它像是自己的“传教士”一样,几乎上每节课都要讲好一会儿自己的道理。他人,长得不高。但是,却像一个小型的冲锋坦克一般,给人一种安全感。可他真的不适合当老师,真像是戏里的“唐僧”,有时把我们说的心服口服。用句老话说就是“上嘴唇顶着天,下嘴唇顶着地”。但是,有时寻常老师的脾气,就迸发出来了。不问青红皂白,就冲了上来。事后,我们就会问这眼镜儿是不是配错了?说到脾气,平均下来还是很好的,但常常也会出现小孩子的脾气。例如说,手着成绩单向讲台上一扔,又动用了他那“铁齿铜牙”。瞬间,伟大老师的光辉形象就不复存在了。似乎有东西在波动着他的上下唇,一吐就是一串文字。行云如流水一般,但场下的环境,他似乎没有考虑过。我到升五年级之前,似乎没有看见过他穿关于黑颜色以外的裤子。他习惯站在讲台的右角边,双腿迈开,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面带微笑地为我们讲课。我记得听他讲的道理比给我们讲的课还多。他常常以“孝道”来为我们讲课,“百孝善为先”。是啊,我现在虽然上七年级了记不得他名字的后面两个字,但是,有关它的故事及模样至今还历历在目,回忆起来,趣味繁多。600字 初一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