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笔记
我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是在去年的秋日,以一个少年人的想法,我想我是非常愤怒的!
我想中国专家的沉默,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痛恨。一个古老民族最灿烂的文化竟让一个道士--一个渺小、愚昧没有保护民族文化财产意识的王圆箓掌管着。他们痛恨,封建社会的官场上声色犬马,却没有资金运送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至当时所谓的朝廷去整理保管。但是纵然他们再恨也只能从外国人手中买回文献胶卷铁板着脸钻研,一钻就是几十年。
虽很不愿意提起这个人,但还是要把他的愚昧和罪证叙述一下告诉众人,中国经过了怎么样的一个荒唐历史文化事件。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其中有一座塔就是王圆箓的。
据历史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你看,他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的站在那里。
他原是湖北麻城的一个农民,逃荒到了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同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20世纪初年,欧洲的世术家们正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中国正在进入它文化的黑暗期,、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里转转。他对洞窟的壁画有点不满意,于是找来两个帮手,用石灰水蘸着刷一刷,于是,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不见了,代之的是洞中的一片净白。面壁是白了,中座的雕塑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不自在。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何不在这里摆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想法有了,于是便行动起来。事情干得不坏,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了碎片,浅笑变成了泥巴。再拿石灰堆造雪人似的,这里是眼睛、这里是手脚,总算能稳坐住了。道士谢过几个泥匠,再作下一次筹划。
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辛苦的清除着一个洞窟的积沙,没想到墙壁一裂,裂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将靠这个洞穴建立。无数地华横溢的学者,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中国的荣耀和耻辱,将由这个洞穴吞吐。
王道士检索着这些经卷,也觉得有些蹊踐。为何正好是我在时墙壁裂开了呢?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趁下次到城里带几个给县长看看,顺便说这桩奇事。
县长是个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分量,但是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去运费不低,他又犹豫了。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
就在这里,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餐风宿露,朝敦煌赶来。他们愿意变卖自己的全部财产,充作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他们冒着被打、被杀,甚至葬身沙漠的危险朝洞窟走来。
没有任何关卡,没有任何手续,外国人直接走到了洞窟前。洞窟边一道砖、上了一把锁,钥匙挂在王道士裤腰带上。他们万里冲刺,没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碰到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也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他们只得幽默的耸耸肩。
略略交谈,就知道道士的品位。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努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有,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10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穿小一郞和橘瑞超用难以想像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座唐塑......
我想我无话可说,中国有序的黑暗正滋长着外国的文化事业,他们的学术报告激起了如雷掌声,他们不断暗示,他们从一个愚昧、贪婪、黑暗的封建制度国家里面抢救了这笔遗产。
我想,纵使我们早生在那个时期又能怎么样,我们能做些什么?那时候的我有什么权力去阻止外国人运走这些文物,甚至如如我们生在那个时候是否知道有这样一批遗物。
好吧!不如让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去努力壮大
,让我们的遗产统统回家来。
中国!世界应该瞩目的土壤!
春
我爱浓荫如盖的夏天,我爱五彩斑斓的金秋,我爱粉妆玉砌的银冬,但我更爱鸟语花香的春天!瞧!旭日正在东升,快举起你的手臂,去拥抱这个美丽的春天吧!小草探出了头,好奇的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柳树抽出了新芽,不用人工的修培,自己就在阳光下生长起来。一阵阵浓郁的花香直往人心里钻,无论谁,都会陶醉。绵绵的春雨撒下来了,树绿了,山也绿了,雨点娃娃蹦蹦跳跳的来到人间。你听!小鸟在花间唱歌,春色迷漫,春水回环,连小鸟也会赞颂。春光明媚,春回大地,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相关推荐
-
中华文化——龙文化龙,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文化源远流长,含概了自信、乐观、诚信、团结、拼搏等等伟大的中华文化。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身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身上流淌着龙的血脉,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弘扬龙文化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所在。龙文化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无不烙着龙的印记,龙文化是团结统一,是爱好和平,是勤劳勇敢,是积极奋进,是诚信友善,是……“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这么多有关龙的成语广为人知,那么,龙到底是什么?龙是神灵,能呼风唤雨,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积淀,中国就是一条龙!身为龙的传人,对龙文化应有自身的理解,应自觉去传承和弘扬龙文化。现今,生活中传承龙文化弘扬龙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龙灯、舞龙舞狮算作是最经典的龙文化之一。每当过年过节,大街上锣鼓声响,喜气洋洋,狮跃龙腾,热闹非凡,我和朋友家人在一旁喝彩,一条巨龙栩栩如生,表演者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卖力的舞着,眉眼间尽是自豪之感,身为龙的传人就是应该传承龙文化,弘扬龙文化。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融合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精神。龙文化是积极奋进,顽强乐观。中国女排精神就充分体现了,并且弘扬了龙文化,中国女排脚踏实地,勤学苦练,顽强拼搏,面对强大对手,从不退缩,她们无所畏惧,团结一心,同甘共苦,凭着积极奋进、顽强乐观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争光,弘扬了中华龙文化,女排精神深入人心,全世界为之称赞。龙文化是爱国敬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古各文人志士便满怀爱国敬业思想,爱国诗词数不胜数。老师就像是园丁,认真呵护我们这些祖国花朵,老师就像是战士,坚守自己岗位,十分敬业。记得一次,我们班同学放学很晚了仍没回家,老师特别担心,电话一个接一个打,向同学打听,十分着急。天越来越冷,早上起来天还蒙蒙亮,秋风瑟瑟的吹着,我们才刚到学校没多久,老师便风尘仆仆的赶来,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开始督促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就是敬业。作为一名学生,每到一些特殊日子,总会做手抄报,黑板报,尤其是国庆节,同学们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讨论板报如何设计,在潜移默化中业使爱国情更深更浓。龙文化是诚信友善。诚信为人之本,民无信不立,我的三舅妈曾经卖过菜,都是自己种的有机蔬菜,虽然利润很低,但一直都是诚信做人,待人真诚。又一次她住院了,妈妈爸爸去看望她,看到她和其他病人相处得很融洽,有东西会和他人一起分享,待人和善。诚信友善是她的代名词,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龙文化是坚持不懈,积极乐观。马云在高考时考了三次,第一次失败,他没有放弃,继续努力,在第二次高考中取得很大突破,但仍没有成功,经历两次失败,或许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但他没有,凭着不懈努力终于成功考上杭州师范学院。努力总会有回报的,在我刚升入初中时,成绩有很大进步,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总是无法突破,她总是特别努力,特别认真,和我不同,他总是很平淡很冷静,而我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去学习,就这样到了初三,许是有了危机意识,也可能是因为不想一整个初中留下遗憾,我开始尝试努力,终于成功了,那种成功的喜悦像一只油彩笔,在我的人生画纸上留下来绚烂的色彩,努力总会有回报,坚持不懈是良训。作为龙的子孙,我没有放弃。龙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的精髓,龙文化早已深深在心里深深扎根,五千年文化延续至今,龙文化源远流长,早已根深蒂固。中国是一条龙,一条巨龙,它从沉睡到苏醒,从苏醒到腾飞,中国龙渐渐唤醒,渐渐屹立于东方大地,是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有龙的气魄,有龙的精神,有龙的气概。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特质和精髓所在,是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美丽中国有着源远的文化,有着富饶的国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龙文化是中华儿女应该传承和发扬的!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1200字以上 高二 应用文
-
笔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读书的时候没了做笔记的习惯。这真的是一件有点遗憾的事。虽说,记录的笔记不常翻阅,但众所周知,经常做笔记,也会提升自己对该篇文章的理解以及印象。细想原因,一是,如果是书籍,不管是借的,还是自己的,似乎都不舍得在上面涂画,犹如当初的语文书,只在老师的引导下才会划线,并在一旁做上笔记,似乎整个版面看起来整齐划一。可是,现在毕竟没有老师教导,更多的是靠自己自学。书,可以不划,笔记却不能不做。二是,如今看的多是电子书籍及碎片文章,书籍要做笔记也是直接在手机上划线,偶尔写上一点感想,碎片文章写的最多便是留言,然而文章下的众说纷芸的评论也会第一时间干扰你原本的思维。手机看书的另一点,因为是随时看,太碎片化,时不时又有信息电话过来,整个读书的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三是,现在人的心理太过浮躁,手机打字,电脑打字,已经让太多人没有写字,摘抄的耐心。我想到返璞归真这个词,读书笔记是多么根源的事,必须要做。即使受现代科技的影响,我们享受着更便捷的一切,但基本还是不能忘。读书,笔记,如果你定性很好,自信不会受外界干扰,那纸质笔记本还是电子笔记,当然都一样ok。450字 高二 日记
-
文化背后奥运开幕式的场景在几天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而现在一切的疑惑与猜想也该告一段落。中国是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国家,即使不是土生土长的奥运也无法避免要融入中国文化的色彩。因此,奥运只是个舞台,是彰显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增添进了不少新的元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在中国大地上因觉醒而翻卷起的文化热仍在弥散持续,但我们最好能跳过恢宏壮丽的舞台,仔细探寻文化背后隐藏的东西。在奥运开幕式上,一幅画卷贯穿了整个过程,中间华美而壮丽的文化彰显,无疑是奥运史上的一大亮点。也许是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内,要容纳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实在不易,况且面对的是对中国文化并没有多大了解的外国来宾,除了表演也许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反正人家就爱看这个。然而,这却折射出了文化觉醒背后的形式主义,一种盲目的文化继承。文化并不是一样形式的东西,我们要的只是它的芳魂,而不是它的躯体。听说现在许多城市小学已经适当在小学生的课程内加入了经书的内容的真正内涵,否则那就只相当于给这些孩子一根甘蔗,然后让这些小孩拼命去啃,这样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另外,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看到所谓的“国学热”,谁今天讲了庄子,明天就讲了孔子;虽然说在经典讲学中加入一些通俗的元素,更能适应大众,但在商业的炒作下,许多东西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开始逐渐暴露出弊端。而且每个人对经典的解读都不同,我们应鼓励自己去品读领悟,而不是接受某个人的灌输,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个方向而已。不过人们却更愿意有空的时候就跑过去听一下讲学,过一把文化瘾,毕竟“快餐”确实吃得方便,又不用自己动手,回家的时候顺便向家人打几个文化饱嗝就算了事。于是大众文化的方向也开始脱轨了。同时,那些自称文化传播者却自得其乐,以为自己身上肩负了多大的使命。是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方向确实欠妥。有些人自以为张口带出几个有关文化的词,闭口又咀嚼几下,这样便是继承文化了。其实不是的,我们要的不是形式或是几本书,即使是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也离文化的大门太远。因此我觉得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与此相应的情感。否则你就算是把古人的服饰都摆出来,也比不上一方瓦带给我们的温情。瓦联系了对故乡难舍的情感,对童年记忆的回溯,还有对秦砖汉瓦等的联想,只有我们内心持有这么一种情感,文化才真正和我们的生活挂钩,文化才开始焕发出它独特的魅力。当我们想象夸父拄着拐杖奔赴逐日,精卫携起微石欲填沧海,士大夫不悔的铮铮铁骨,文人在竹林流水旁的弹奏,这些给我们内心的冲击往往比几本厚书更来得猛烈,也更能吸引我们去追溯过去,将自己化身为过去与未来这条文化长链上的一环。我们不愿沉浸在物质构建的高楼里,也不愿让那发霉的文化外衣裹得透不过气。相比这些,我们更愿执着于一份情感,任自己在文化长河中,漂流远去。1200字 高二
-
十堰文化一)十堰地区具有丰厚的远古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70—80万年前的郧县梅铺猿人遗址、约50万年前的郧西白龙洞猿人遗址和约100万年前的郧县猿人遗址。特别是在“郧县人”遗址中,发现了两具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这证明了汉水中上游的十堰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旧石器文化遗址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农架红坪犀牛洞遗址。它的发掘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良好前景,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类型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十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主要分布于汉江两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县七里河遗存。(二)十堰地区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成分是神农文化。海拔3100多米的神农架,被称为“华中屋脊”。相传炎帝神农氏在十堰这片土地上“斫木以耜,揉木以耒”,开创了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神农文化里重要价值成分是草药文明。这里草药文化博大精深。房县历史上曾为楚地,但是盛行于楚的巫术在这里并不盛行。绝大多数病人信草而不信巫。草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信仰,这是神农文化里的重要价值成份。(三)十堰地区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十堰地区的文化是多样的,蕴含着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以及长江文化、汉水文化、巴山文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楚辞·九歌》即源于楚地民间祭神歌舞。楚辞的宗师是屈原,据传十堰是屈原创造楚辞“骚体”的源泉之一。楚人尊凤,凤凰象征高贵圣洁、吉祥如意,是楚人崇拜和敬仰的图腾。楚长城是我国最早的内长城。其中心地段在十堰境内竹溪县和竹山县,全长180公里。这是古老祖先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对我们研究长城起源、楚文化、古代战争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四)十堰地区最负盛名的是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从其内涵上讲,应定义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道教精神为核心,以武当山地域为中心,在周边文化的影响下,经长期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武当文化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贵生,诚心向善等思想;这些构成了武当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典型特征。(五)十堰地区最具特色的是移民文化。十堰地区历史上是一个著名的移民区,从先秦到当代,大体经历了五次移民潮。十堰房陵(房县)、上庸(竹山)等地,崇山峻岭,地广人稀,历来是古代废黜帝王诸侯的流放地。在历史长河中,被史学家浓墨重彩记载的流放到房陵的王侯将相就有十五位之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中宗李显,被贬谪流放到房县达14年之久。这种宗室贬官的流放,不仅带来了宫廷礼仪、饮食、风俗等上层文化,而且使十堰本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文化植入现象是武当山建筑群。明初永乐九年到二十二年(公元1411—1424年),明成祖调集军民工匠20余万人大修武当山,由此汇集的多元移民文化和风俗彼此融合,交互影响,积累了丰厚的武当文化资源。移民改变了文化的时空分布。十堰本土文化正是在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改造、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区文化特色,积累起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六)十堰地区具有多姿多彩、古朴稚拙的民俗民间文化。自古以来,秦巴山区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在此集散,巴蜀秦楚文化在此交流积淀,这里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风貌醉人,地方特色浓郁,表现出十堰地区古朴稚拙的民俗文化的秀美画卷。地处汉水之滨的武当山区伍家沟村,蕴藏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使民间文学作品透出朴实、地道、稚拙、原始的风貌。民俗民间文化是民众生存和精神需要的产物。鄂西北地区社会生活习俗特色鲜明,民间文学艺术及地方戏曲多姿多彩,蕴含着人伦为本的思想道德、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及合和圆满的生活理想的精神内涵。1200字以上 高二 叙事
-
仪式文化仪式的种类有很多,是国家文化的传承。中国常常是礼仪大国,由于几年前的西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光棍节,平安夜,圣诞节等节日成为我国的新潮。但是由于韩国端午节事件,孔子的出生地事件,礼仪文化又受到了重视。古有三跪九叩之礼,现有握手等见面仪式。古有拜师贴,现有入学申请。仪式总是多种多样的,政治上常有文化的多样性。对于见面之礼也有很多,古人总是要拱手,宫中妇人行拜见之礼轻轻一蹲,臣子见到皇帝的叩拜皇帝登基时的仪式,皇权神授的理论。国外古时的皇帝加冕仪式,教皇权利高于皇帝,雅典的民主选举。现在,新年春晚的敲钟仪式,求婚时的单膝跪地,见面时的握手,老朋友相见时的拥抱,知己相见恨晚的亲吻。运动会的开场仪式,国旗升起时的仰望仪式。开学典礼的青春,认真,结婚典礼的祝福,乐语,开学典礼的兴高采烈,毕业典礼的悲伤,欢迎仪式的热烈掌声,号角,宣誓仪式的认真,向上。当号角响起时,你是否在冲锋。当枪声响起时,你是否在默哀战友的离去。当笑声响起时,你是否想起那张你思念的脸。当圣火点燃时,你的心是否不再平静。当国家庆典的炮声响起时,你是否再为这个国家至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礼堂,婚礼进行曲的响起,你是否在焦急的等待与你的新娘宣誓。早上,义勇军进行曲的响起,你是否在昂头望旗。新年的红包,你有没有对你的父母三跪九叩。大年初一,你有没有为逝者上香。见面说的握手,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见面仪式。藏族的哈达,献给友好的朋友,石葬之礼,天葬之礼,地葬之礼,以及现在的火葬都是一种仪式。当你见到朋友的时候,你会不会与他握手,拥抱,贴脸,亲吻⋯⋯仪式总是多种多样的,不分人不分事,礼仪文化和礼仪文化,互相互相结合,不分你我,中国是礼仪大国,常常是礼仪之邦,常有仪式之礼。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750字 高二 议论文
-
课桌文化文化之大,包罗万象。如今“美食文化”“旅游文化”等层出不穷,不登大雅之堂的“课桌文化”也有盛行之势。我们所接触的最早的课桌文化是鲁迅所刻的“早”字,结果大家群起效之,在课桌的一角深深镂上一个“早”字,也不知是否像鲁迅先生一样刻上心头。课堂文化有其悠悠的历史。在小学里,你会惊讶地发现,每张着漆的桌上总有一道刺眼的白线,这是同桌的天然屏障,美其名曰“三八线”。这一文化现象不知从哪一代起即有了,现在仍然代代相传,显示了其极强的生命力。以上是小学课桌文化,那么进入中学,课桌文化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仔细观察课桌上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字。其内容应有尽有:“学友,你好帅!”这也许发自一位女生的内心,中学生对明星崇拜之情也跃然桌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反映中学生厌考心理的校园顺口溜也不失时机地被反映在课桌上。“不要让自己埋没自己”,不知是哪位“名人”留下的,但从中可见此人竞争意识、自主气魄之强。当然,其中还有些不伦不类的小诗,还有那一串见头不见尾的演算数字,更有那催人省醒的格言、警句,使你目不暇接。除了文字,还有许多图案,但更多的是颇具讽刺意识的漫画。有些课实在无聊,或者老师的水平不尽如人意,为不使自己瞌睡,便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始即兴挥毫作画,把老师的“个性、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看后让人寻味良久。当然,有部分漫画是反映中学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有音乐天赋的同学也借此机会作上一曲,以宣泄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让后人“欣赏”品味自己的杰作。有人认为,课桌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心理的传真。从中可以看到学生的喜怒哀乐。然而,乱涂乱画毕竟不是好习惯,“课桌文化”在我看来不值得提倡。650字 六年级 状物
-
文化苦旅无奈了。若是把余秋雨的“苦旅”总结成一句话,我或许会很气恼,他竟把我眼中如此绚丽的文化描绘的那么苦。但若稍加仔细的阅读一番,我不得不敬佩,也不得不漠然。敬佩余老充满灵气的笔锋,漠然他狼毫下悲凉的“苦旅”。第一次看《道士塔》还是在小学。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余秋雨全集》,第一篇便是《道士塔》。只记得很长,只记得有个很讨厌的王道士。如今重读,对于那个王圆?,更是讨厌!憎恶!心里难受。晚上,翻开练习册,昏昏沉沉大案做阅读,一段密密麻麻的文字从我苦睁着的双眼中复制到大脑中。读到最后一个句号。挖出全然迷茫。作为一名理科生,本来就不太对如此大家的文章过于抱有能读懂一二的信心,题目是《笔墨祭》。对于书法我就更是不敢恭维了。鄙人的字乃属“龙飞凤舞”一类的,没有过深的研究,对于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更是提不出什么见解,只是颇有感触。铿锵有力的楷书,圆润柔美大案隶书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整齐,好看。但毕竟不是写出来的,或许墨香的真谛就在于此吧,只有凭自己的感觉才写得出被公众认可的好字。所以才有诸多流派,成为文墨爱好者争相效仿的确对象。书法才能流传至今。虽然“长寿福”的传说有些蹊跷,但它不失为书法史上的一段佳话。有一次我和哥哥一起看张卫健版的《鹿鼎记》,那一集演的是小宝和康熙在布库放摔交。正座的墙上就有一幅书法,写的是“武”字,当时我也注意到了,还觉得它很丑,那么大的框框里一排排一列列的都是“武”字。但在这时,哥哥碰了我一下,你看那幅字,虽然都是“武”但每个“武”都不同。我诧异,而后晃起鼠标,剪切到有那幅字的镜头,看了又看,的确是啊,有的苍劲有力,有的秀美小巧,有的整洁大方,有的乱中出美。我惊然,这时想起《大宅门》中,年仅7岁的白景琦,在给母亲祝寿时写了一幅百寿字的扇面。于是这种一字多形的镜头开始在我的脑中浮现,以前竟没有注意过,若不是哥哥提醒,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会发现如此奇妙的事。我是知道了,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又有多少能“提醒”的人呢?当我和同学侃侃而谈这些瑰丽的文化时,回击给我的竟是一张张不耐烦的脸,好多次她们都把话锋转到某某帅哥身上。我漠然。会不会有一天,影视导演们也不知道了,古装剧中古文化内涵大大缩水,偶像剧中无聊低级的东西膨胀,大家纷纷拥护所谓的“新潮”“时尚”“另类”,那会是怎样的情景?我不敢想了,似乎也有了一点“苦旅”的味道,不知与余老的“苦”是否有些许相通。但终究是苦了。900字 高三 状物
-
文化长廊文化长廊我家门前有文化长廊,长廊有许多愚言故事和成语故事。过年的时候,长廊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穿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春天,长廊里长满绿油油的葡萄架,穿上了一件绿色的衣服。夏天,长廊里结满了酸酸甜甜的葡萄果子。我从我们的文化长廊里学会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真爱我们的文化长廊啊!150字 一年级 状物
-
笔记作文我的笔记本,已经是个古老的笔记本的了,到底是为什么呢?故事的笔记本的原因是这样的,我XX年的时候,买了一个笔记本,我到现在都一直都有这他,我每天都会写是学习笔记、笔记、作文、话题语言。我就只写这些了。笔记本是我的珍贵宝物,他是我的一生最值的一个珍贵宝物。我的笔记是个很好用的笔记。初一:刁世健100字 初一 状物
-
生活笔记在我的生命里每次都把快乐与不快乐融入我的世界里。我的世界就是一个本子。很普通的本子。比日记本差的很远,就和笔记本一样普通。但是我却把我的一切都告诉了它。真的,我把它当我的朋友。甚至我很白痴的给这个本子起了个名字“体会”。每次上床前都要翻开那本书然后把着几天不疼不痒的事情记载下来。就那么一件小事我却可以拉的比长城还要长。不过我也会记载一些我的想法。身边的人说这样很对,是应该留心记载一些东西,这才想个小作家。也对……姐姐就是这样的,她每天都会记载一些小东西在本子上真的。她被所有的人都认同过,虽然她比我大不了多少,虽然她才上初中。在着一点一滴的生活记载,对所有的人真心一句问候“留意身边的一切,这样生活才会更美丽!300字 四年级 状物
-
何谓文化读书笔记自初中起便听说余秋雨的名气,后来陆陆续续也读了一些他的书,最先接触到的是《千年一叹》,而后是《文化苦旅》、《行者无疆》、自传《借我一生》等。时间过去这么久,他写的是什么内容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但现在依然很佩服他的文笔、构思、见解和勇气。有幸在公司的漂流瓶活动中看到他的新作《何谓文化》,着实很意外,便想迫不及待的读起来。一直以来,对所谓的“文化”有一种很迷惑的感觉。在我看来,所谓“文化”应该是一种积淀很深的东西,包括约定俗成的习惯、世界观、价值观、当然是能够凝聚其受众的一种人文财富。而现实中耳闻目睹的那些所谓的文化:礼仪文化、饭桌文化、企业文化,甚至是厕所文化等等,这些动辄以文化自居的一些东西觉得很搞笑。但搞笑归搞笑,内心里还是想对文化有一个较为确切的认识。初看这本书《何谓文化》,觉得名字起得太大了吧,但也仅仅是把它当做初窥文化的一个跳板而已,所以对它并没抱什么期望。拿到手之后,略略翻一下目录和序言,更加深了这种意识:这本书不过是他的一些演讲、文章、碑文和一些翻译的合辑,跟他之前的一些书籍相比,干货少了很多。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学理的回答,主要是他的一些演讲;生命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名人的追忆;大地的回答,主要是他写的一些碑文;古典的回答,主要是他对一些古文的翻译。由于只有一个星期的阅读时间,加之这一周在工作上又出现了一些意外,所以读的并不是很多,只是读完了学理的回答,一部分生命的回答,略略看了下大地的回答和古典的回答。走马观花,但也获益匪浅了。窃以为,在本书的四个部分中,最有价值的就是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收录了作者的几篇讲稿,受众分别是联合国的各位文化官员、学校的大学生、教授、以及市民。虽然是演讲稿,但仔细看下来,觉得作者对文化的略略叙述,足以见得作者对文化有深入而独特的领略。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文化是民族存在于世上的唯一标签,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这个民族也没有什么能让这个世界留恋的价值了,正如波斯文明和埃及文明,如今的波斯人和埃及人,在大家眼里应该都是阿拉伯人了吧。因此,我也认为民族要维护其在世界的存在感,必须要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当然,这种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保持自己的文化的独特性,吸收其他文明的有益元素并努力修正自己的文化中的不足。正如我们的文化,在保持自己儒释道一体文化的独特性的同时,也要摒弃传统的人治观念、愚民观念,吸收西方文明的法制思想、人权思想,所谓“中体西用”大致如此吧。作者在演讲中提到的“文明冲突论”,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观点,将所有冲突归结于各种文化的冲突。作者的反驳也挺有深度的,发人深思。在看本书之前,我也认为当代世界的冲突本质上也是不同文明的冲突,因为不同文明的凝聚力和排他性,文明之间会有对各自意图的误判,导致了许多国家之间关系的紧张,正如“中国威胁论”,西方和伊斯兰世界的紧张。但看了作者的演讲之后,我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按他的定义,所谓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从这个观点出发,所谓文化也不是多高深的东西,它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用礼仪的方式来规范每个文明圈的受众,大家不知不觉的被其引导,就像我们的儒家文化,它的根基就是“三纲五常”。因此,所谓文化的冲突,底层民众不是很容易觉察的到,他们只是会觉得对方的饮食或习惯很奇怪而已,并不会上升到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并且,对于一些文化交汇的地方,不同文明圈的人也可以很和谐的生活在一起,并不会因为彼此的生活习惯不一致而有所冲突。而现实世界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是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吧。如中日韩的冲突、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美帝和中俄的冲突、阿拉伯世界中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冲突等。当然,也不能否认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但正是这种冲突,也使得各个文明能够互相包容、接纳,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明。正如西汉末年入土中原的佛教,佛教刚入中原的时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也遭过本土文化的极力排斥,历史上几次大的佛道论战足以说明,甚至连当时的政府机构也牵扯进去。但儒释道互相纠缠了上千年,竟然慢慢都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以至于后来许多文人都是儒释道三修。当然,这与中华文明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包容的文明密不可分。当代世界,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都是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上,排他性都比较强,所以双方的冲突会特别激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双方会慢慢找到一个平衡点来互相接纳、改变。但是面对这两种文明的夹击,我们的文化该怎么办?它有没有足够的生命力来包容它们?还是会慢慢被它们消化?这是我们国家的学者现阶段要考虑的问题。当然,通过对比和学习其他文明,我们的文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所幸作者提出的一些问题目前也都被大家所渐渐重视,我觉得可预见的未来,这些问题会慢慢消失。但在反观当前我们社会的时候,作者提出的问题倒很有意思,就是民粹主义和复古主义。所谓复古主义,顾名思义,其实也是有传统的,中国的文人向来都有厚古非今的传统,但当前确实做得有些过了,所谓厚古,并非是古代的一切都是好的,无论是服饰、语言、礼仪、还是观点。这种风气确实会误导广大青少年,毕竟社会是向前进的。相对这个而言,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是民粹主义,所谓民粹主义,我是不了解的。但看作者的说法,也略知一二了。作者说民粹比专制更可怕,因为“专制可以让人向往民主,而民粹则让人误解民主”,看看如今社会上的乱象,确实如此。因为一些人,原本饱含赞扬色彩的“公知”如今都成为贬义词了,有时候连我也怀疑民主有没有那么好。作者在这一部分里,最后一个演讲是《给市长的建言》也很有趣,不愧是研究美学的专家。在所有城市日渐同质化的今天,他的许多观点和建议都很值得政府官员考虑。作者在第二部分,是一些回忆性的文章,颇有余氏散文的风格,一看就是他的手笔。可是总感觉没他以前的文章好看,不知道是因为我更喜欢历史怀古性的题材,还是过了那个年纪。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略略看过,在第三部分中,很佩服作者的毛笔字,写的很好看。总而言之,这本书已经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给了我许多不同的视野。这本书在第一部分所讲的内容,深入浅出,又发人深省,足见作者的功底。可以说,这本书已经让我对何谓文化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1200字以上
-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_1200字这是一本很厚的大部头。我随手翻开一页,“漂泊者”三个加粗宋体字映入我的眼帘,之后便是排列有序的一行行字。洁白干净的布局抓住了我的心,勾起我的兴趣。漂泊者,是在外游荡的的人么。纵观全篇,除了首标题“漂泊者”再无其他。用其一其二这样简单明了的的方式似乎在含蓄地告诉我什么。我翻到的正好是“其一”篇目。是讲一位新加坡的华族老人,林再有。他在在异国度过了他的一生,母国的商品支撑了他上半辈子,下半辈子因此而受到尊敬。每天,只要这位身材瘦小的老货郎还在风雨骄阳里一摇一晃,这些村落也就安定了。他没有任何职位,没有聚多少钱财,也没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老人用他的货郎,拴住了同处他乡的华人同胞瑜家乡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锁链,这是所有漂泊者内心渴求,代表着漂泊者们对故乡的不舍,以及隐含在日常琐屑的无尽思恋。老人到底没有顺溜到老。他的鱼塘,他的海滩小屋,他的家庭动物园,也许都因迅猛的城市化而失去。岛里侨胞间的情谊也许会因此而淡薄起来,这种如朝圣般虔诚的对祖国眷恋的绵长生态也许会结束。但老人是漂泊者,早已经习惯了告别。他一路远去,四处打量,笑笑,道一句“入乡随俗,总得跟着变”。我知道,祖国母亲与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斩不断、隐藏于血管的密码,在生活中悄悄表达。不然,那老人怎会如此安详地守株待兔,等待鱼虾自来。这分明是中国的血统给他一种违和的生态,与海鸣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那么不同,两种价值观,两种文化在作者朴实真切的文字里相撞又迅速逃开,引无数人遐想。无论什么时候,母国手里牵拉出的线,真的是好长好远,细密地接着无数海外游子的心。法国哲学家W.M.Cioran现在七老八十,已经成了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哲学家之一,但一接受采访,开口还是谈他的故乡罗马尼亚。在一家沈博士所言“最纯正伦敦风味”的咖啡座,里面全是在他乡的欧美人,没有中国茶,讲究的是印度的大吉岭。到底是伦敦风味呢!这样绵长的生态只可感悟不可细说,真要好好品味,确实要从件件似乎毫不相干的事里细嚼,犹如陈年美酿,须得先闻上一闻那饱含泥土深情的飘香,方可倾倒在半新不旧的瓷碗,三分满,仰头而尽,如琼浆入喉,除了阵阵火辣似乎什么都没有。正如沈老的稿纸,除了那一点点苍老的迹斑,只是一片空白。大音希声,大爱无言。看着这样优美而大方的文字,是一种视觉与感觉的享受,我受此启发想了些别的。我的家乡,是山东,风筝的故乡。幼时常和父母到最近的广场放风筝,那样漂亮的燕子,在天空快活翱翔,他飞得越高,我也是越快活,手里的不停地转,扯得丝线飒飒作响,好像在激动地摆手鼓掌。但是它突然断了线,在我最快活的时候。我看到他飞的越来越高,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远方。我大哭,它不管我仍在自顾叛逆地飞着,带着长长的风筝线,消失在我的视线。以前父母怎样安慰都只是增加委屈,这样的文字,竟让我看开了!它挣脱我,是要到他所想到的沧海桑田,要到他所期冀的世界,它是那么不干被我调控,所以飞走了,先是无意,后是刻意地将我的痕迹带到我所到达不了的世界,借它的眼睛,我得以看到这么广阔的世界。我合上书,轻抿一口淡淡的绿茶,抬头看向窗外,有人在放风筝,飞得老高,老高,火色的身影好像要冲向太阳。我想,漂泊者正是如此吧,因着什么缘由来到异国他乡,改变命运的同时,也悄悄将处在深闺的老母亲带到了大众视野。1200字以上 初一
-
笔记阿婆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巧手婆,人见人夸。年轻时,不仅人长得漂亮,还织得了一手好布,有人说“阿婆年轻时啊,稀罕她的人,能从村西头排到村东头里。”也有认识她的人说“别看她身体瘦弱的,骨子里却透着一股傲气,从不屈服,称得上女中豪杰。” 离约定的日子只剩最后三天了,但阿婆还是不紧不慢的擦拭着她的织布机,但这一次,她的身边多了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小芹, “奶奶,就剩最后三天时间了,爸爸他们真的会把这织布机卖给长相怪异的坏叔叔吗?” “不会的!”阿婆语气坚定地答道,“不会的!只要有我在,谁也不会把她怎样?” 阿婆停下了正在擦拭着的手,轻放在织布机上眼神坚定的望向窗外,望着天边那斑斓的彩霞,眼神有柔和了些。 小芹又想起了七天前。那是一个阴沉的下午,本该下雨的天气,雨却迟迟不肯来,但小芹家却发生了比暴风雨还可怕的争执。爸爸就是在那一天,领着一个陌生人来到家里准备搬走奶奶的织布机。 “放下她,谁让你们动我的织布机的,放开她!”说着,奶奶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强硬的推开他们。 “娘,这东西早就已经过时了,您还留着它干嘛?再说了,现在谁用布不是从纺织厂里买的,谁还用着织布机织布呀,多费时间啊!”爸爸指着这织布机解释道,“刚好这位李先生对收藏织布机很感兴趣,我们正好以物易物,岂不……” “妄想!”奶奶打断了爸爸的话“你是忘了,我当初是怎么用它,来养活你们弟兄四个的吗?你是忘了……”说着,奶奶眼前一黑,踉跄了一下,还好扶住了墙,没有倒下。 李先生见状忙说道“那这样吧,你们家人之间先商讨一下,在做决定好吧?那我就十天之后,再来拿回复好吧?” 纺完线后,阿婆一脚一脚用力的踩着踏板,运作着整个织布机,梭子在织布机上来回地,自由自在地,穿梭着,一下、两下…… “奶奶,这么多步,到现在我也没看清楚,她是怎么运作的。” “没关系,慢慢来,不着急。” “可是,离约定的时间,就剩三天了,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来得及。” 用这种脚踩式织布机,时间过的就是快,一晃,一天就过去了。 “奶奶,您为啥非要留下这织布机呢?” “她对我来说,不只是一台织布机,她更是我的一个伴。我有啥事,她都知道。”奶奶哽咽了一下,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你爷爷他走得早,就是她和我一起,支撑着着一个家,养活了你爸爸兄妹四个。可到头来,他们却……”奶奶声音颤抖着,闭上了眼睛,眼角滑下两行无声的长泪。 “没关系的奶奶,我相信,这织布机会留下的,而且您的这门织布手艺也不会失传的。虽然我现在还不会,但是我把它记下来了。”小芹,高兴的拿出了。 “我的好芹芹,可真有心。”阿婆激动地接过本,认真的看着记得工工整整的,“那你今天下午说没看清,是……” “我当时是真没太看清,但是我是用心记得,回忆着写了这个。您看看,有需要改的地方吗?来,我念给您听。” “好。”阿婆激动地颤抖着。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打湿了眼眶。 “时代的大潮以惊人的速度席卷而来,古老的传统也许会被淹没。但只要精神还在,传承就还在。也许,传统文化永不会被淹没,不管那浪花有多高,或有多汹涌。”小芹在最后补充道。她坐在那台织布机前,熟练的运转着织布机,梭子一起一落,她仿佛听到了奶奶的那些小秘密,那些说给她听的悄悄话。她不时得望向旁边,那张摇椅上,却再也望不到奶奶的身影了,也不见了奶奶和蔼可亲的面容……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
笔记笔记回忆的画面,记忆的语言,沉淀在这淡蓝色的笔记本中,流露出的是那种说不出的感情。------题记打开这精美的笔记本,回忆映入眼帘。初中的时候,雪是我的同桌,她是个文静的女孩子,又很善良可爱,写得一手清秀的字,我和她关系很好,上课时她总是认真地做着笔记,可是……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天气闷热得让人感到焦躁。英语课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笔记本不见了,当时我没太在意。下课后,我漫不经心地寻找着笔记本:桌上,没有;抽屉,没有;书包,也没有;窗台上,依然没有。我又仔细地寻找了好几遍,一直没找到。我的内心异常焦躁,索性把笔一扔,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雪投来关切的目光,说:“怎么了,急成这样。”“英语本找不到了!”我没好气地回答道。“哦,仔细找找嘛,说不定落在宿舍了。”“但愿吧”,我仍趴在桌上,心不在焉地回答道。过了一会,雪用笔捅了捅我说:“快听讲把,现在又不急用。”“呃”,我略微直起身子,用空洞而又无力的目光看着老师,而心早就飞到那本令我梦魂萦绕的笔记去了。在宿舍,我仍没找到那本笔记……第二天,天气变得阴冷起来,而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失落。英语课上,雪主动把那本淡蓝色的笔记推了过来。我看着那清秀的字,那精美的纸张,心中突然涌起一个邪念:占有它。我竭力想用正义去扑灭这邪恶之火,可它却像毒瘤一般在我的心头蔓延,火苗越蹿越高……最终,欲望战胜了理智,我将手伸向了那精致的笔记。那天下午,我不敢正视雪的眼睛,甚至不敢和雪说话。有些事情做过了才知道那件事是多么的不该做,我后悔万分。我不敢在班级里把它拿出来,抑或是在别人面前,甚至惭愧得不敢看它,更别说拿它复习了。我多希望雪永远不会发现笔记丢了,可是那可能吗?第三天,瓢泼大雨哗然而至。雪进班时,手里拿着我的笔记,我诧异极了,而她高兴却又略带歉意地说:“枫,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笔记带回宿舍了,昨晚我才发现,真抱歉!”我顿时傻在那里,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啊,呃……哦,太谢谢你了。”我语无伦次地回答道。我呆坐在桌前,几次鼓起勇气想承认错误,把本还给她,可我,没能那样做。终于,雪发现自己的笔记也不见了,她也像我一样发疯了般寻找,像我一样赌气,像我一样失落,我也像她那样安慰她,把自己的笔记借给她看。过了几天,天空渐渐放晴。上英语课时,那本笔记竟然安详地躺在雪的书桌上,我瞪大了眼睛,不解地看着笔记本,又抬头看着雪。雪却冲我嫣然一笑,这一笑,使我更加惭愧和懊悔。但同时也一下冲开了我心中的阴霾。我鼻子一酸,刚想说些什么,雪打断了我,淡淡地说:“没关系,让它过去吧。”后来,从好友Sunny口中得知,那天我下课出去玩时,雪的笔记本从我的书包里掉了出来,雪在地上捡到本后就全明白了,她当时也很生气,可最后为了不伤害我,才……毕业时,雪找到我,手里拿着那精美的淡蓝色笔记,说:“你很喜欢这个本吗?”“呃……”,我一时语塞,羞愧地低下了头。“没关系,把它当作礼物,作为我们友谊的见证,好吗?”“嗯!”我依旧惭愧,可是我已努力地抬起头,迎着雪的目光。太阳,已从东方灿烂的升起。笔记依旧精美,字迹依旧清秀,唯独扉页上多了两行大字:“亡羊补牢,安知晚矣?知错就改,不亦智乎?”写后札记:这是一篇以学校生活为题材改编而成的小说,以笔记本为主线串起整篇文章,以天气的变化映衬心情的变化。表现的是同学间真挚的友谊和知错就改的美德。杜鹏辉教师点评:杜鹏辉同学历来以“稳重”“大器”的文风著称。本篇初试比较陌生的小说体裁,虽情节不够波折,详略也略全妥当,但其敢以己之短来对他人之长的胆魄令人佩服。老师:张俊丽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
汉字文化一、汉字的文化特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不仅是书写的文字,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内涵。1、汉字总数很多,常用字却很少。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0000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0000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汉字7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汉字3500个。汉字总数虽然很多,但是常用字也就3500个。认识100个字,日常文章中有40%的字可以认识。只要认识1000个常用字,日常文章便有90%的字可以认识。2、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创造在我们今人和古人之间搭了一座桥,使我们能走进古人的内心,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由于表意文字的义和形具有联系,因此读者能做到见字识义。每一个汉字里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就可以了解汉字里所要表达的信息。如家字,#宀?字下一个豸字,豸在古代是猪的意思,家字最早的字形是房里有猪便是家,猪的繁殖力强,而古时候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所以不难看出古人造家的意思便是希望自己家能够人丁兴旺,以生产能力强的猪来象征自己家中的人口兴旺,生活殷实。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造字的用心所在了。汉字以字形表意,细细探究,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古人不同的心理和思维。汉字所负载的丰富信息、所包含的深厚内涵值得我们回味无穷。[格式]3、汉字构词灵活,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在发展,语言也随之发展,一个新事物出现往往要使语言中增加一个或几个新词,如果原来的文字不够就要造新的文字。但对汉字来说,现有的汉字足够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的生成过程又不需要学习新的汉字。例如我们学习了电字,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电话、电灯、电线、电视、电影等等。4、汉字的自身特征使其演进为书法艺术。汉字是最美的,它是平面型方块体汉字,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都是方方正正的。汉字作为一种艺术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今日,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总之,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汉字,更属于中国文化。二、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缺失。中国人从小学一年级(甚至更早)就开始学习汉字,使用汉字。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汉字?往往被理解为读写的工具,这是不错的。语文教学的本身就具有一种工具性,但是现在我们又号召给语文的教学中注入人文的气息,而语文的人文性有一部分又是从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得来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认识汉字的文化意蕴,能从分析汉字的形中解析汉字的义,所以在教学中写字形、讲字义,而没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写字仅仅是为了巩固字形的认识,而没有看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也不去揭示这种文化。2、枯燥的书写练习,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汉字总数很多,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汉字难认、难写,为了巩固对字形的认识,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写字训练的策略,在教授生字词时的一贯做法是让学生十遍、几十遍,甚至几百遍地重复书写一个汉字,这种机械式的书写记忆往往让学生不知所写,只是应付了事,更别说对汉字有着什么样的兴趣了。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平淡无奇的讲解,忽视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汉字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更加枯燥乏味。3、汉字构词灵活,构词能力强,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认识汉字便能认词、造句。学习了几个独立的汉字,便能组词造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一个字,在遇到同音字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把这两个字混淆,而胡乱组词造句,造成别字、白字的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4、年轻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低,传统基本功底欠佳,不能起到示范作用。现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年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高,但板书布局凌乱,字体不规范。板书在课堂上可以有很多的闪光点,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互动才能产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态是意象,忽视文字的不确定性,简单以媒体直观形象取代文字意象,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三、如何解决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提高教师的汉字文化意识。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此法主要适用于单个汉字的教学。汉字以其形表其义,每一个汉字细细品来,都蕴含着一种内涵。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认识,使他们懂得所教汉字的文化韵味,在给学生讲解时,可以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来了解汉字的义,让学生不仅仅是为识字而学习汉字,如此这般,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学生学起汉字如鱼得水,老师教起来也得心应手。同时,我们的汉字文化也得以继续传承下去,如此两全其美,我们何乐而不为之?2、掌握汉字规律,把汉字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知道汉字的高频词,依据汉字的规律进行教学,可以降低学习汉字的难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培养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应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汉字的实践性,不要刻意追求汉字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汉字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汉字材料,在大量的汉字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汉字的规则和规律。3、强化汉字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汉字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作为唯一一种文字艺术品,我们应该重视汉字的书法艺术,在校园里为学生营造书写的好氛围,将书写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来重视。可以这么说,加强汉字文化的认识是提高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基础。应该组织多样化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与书写的兴趣,以更利于增强汉字的文化意识。1200字以上 高中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