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化800字

诗词文化

800字 初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诗词文化大概是其中最独特的、最耀眼的文化了吧。

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甚至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使得人们对于这个千古忠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他一生那忠心为国却又被奸臣昏君所害的悲惨打抱不平。汉末,四处兵荒马乱,但仍然诞生了“建安七子”这样伟大的诗人群体,他们所作的诗又成为研究那个时期社会百姓生活的重要史料。到了唐朝,诗词文化到达鼎盛,“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的诗竟达数千首之多,这些看似短小却又寓意深刻的句子,使得他的名字至今在文坛上闪烁着光辉。“诗圣”杜甫在其坎坷的一生中也创作了无数佳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将安史之乱时期官吏们的残暴与不顾百姓死活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出了一个贫苦老人为天下百姓祈求幸福生活的正义呼声。宋代是诗词文化的又一座高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展现了诗人陆游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文天祥在被元军押解的途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使人们对他的赤胆忠心赞不绝口。近代龚自珍在黑暗的社会中发出了“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叹。历代的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都在诗词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归宿,通过诗词来与逆境抗争,通过诗词来批判社会现实,通过诗词来抒发自己伟大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

诗词文化的渊博不仅体现在历史久远上,也体现在诗词本身的形式上。诗人们在形式上字字推敲、句句押韵,这些诗句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一种简单的文学体裁,而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像贾岛、韩愈关于“推敲”的故事,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的练字……

诗词种类还丰富多彩,如绝句、律诗、回文诗等等,每一种类型的诗词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意义,沉醉其中,真是欢乐无穷啊!

李白、杜甫、陆游、刘禹锡这一个个耀眼的名字,创造了中国诗词的辉煌,他们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诗词文化,更给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精神丰碑。诗词,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个民族的象征。

特殊的经历

900字 初三

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也许是“孔雀东南飞”的相送悲凄,也许是“临行密密缝”的深切担忧,亦或是“坐看云起时”的宁静致远。于我而言,神圣而又特别的入团仪式是一次特殊的经历,至今令我难忘。

金红的朝阳照在宛平城沧桑的城墙上,身后的卢沟桥正静静地卧在那里。远处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这一切是那么奇特,那么富有历史感。

走在青石板路上,耳旁晨风呼呼吹过,我搓了搓冻得通红的耳朵,看着犹如画卷一般缓缓展开的宛平城,一时间,无数赞美的词藻涌到嘴边,却仍觉得难以描绘出这幅美景,只能在心里感叹:晨光照耀下的宛平城真美!也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见到此景也会触发情感吧。看着远处飘摇的红旗,我的心情难以抑制地激动起来,手紧张地揉搓着衣角,呼吸不自主地加快,步伐也开始凌乱起来,扬起阵阵尘土,我盼望已久的神圣的入团仪式就要在这个美得无与伦比的早上来了吗?

犹记得那个充满金色阳光的午后,在阳光的照耀下,我奋笔疾书入团申请书的时候,当时心中充满了希翼;犹记得三个月的考察期里,我每天都心怀不安与期待,那一幕幕的等候,在今天马上就要实现了。

站在广阔宁静的广场上,朝阳打在我的脸上。远处抗日战争纪念馆仿佛一位老者注视着我们。“出旗!”老师干脆地说道,目光注视着远处的旗手。慷慨激昂的乐声响起,旗手们迈着整齐的步伐,簇拥着团旗走进场来。那一刻,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仿佛一位长者看着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一般,与团旗交相辉映,好似要把晨光染红。“宣誓!”老师一声令下,几十只拳头齐齐举起,“我宣誓,我志愿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几十道声音齐齐响起,那声音虽然稚嫩,但十分坚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宣誓毕。”老师的眼中闪着泪花,似乎是为我们骄傲,又似乎是一种欣慰。那眼神好像是在提醒我们,我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又好像是在鼓励我们要继往开来。那一刻,神圣和自豪的感觉在心底油然而生。

微风轻拂,树叶作响,树叶飘落在我的心湖上荡起圈圈涟漪。每当我低下头时,总能看见团徽在胸前闪闪发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继承先辈遗志,时时处处以身作则,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入团仪式是我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它仅仅个开始,以后的路还很漫长,只有不忘初心,方能最终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