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春分征文
【篇一:二十四节气春分征文】
周以勒
大家都知道春分是24节气之一,春分,预表着天气暖和起来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分前后,天气又暖了起来,原本冰冻的小河又开始了融化,在河边,时不时的可以听见叮咚叮咚的响声,令人感到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河岸边上长满了小草,小草们一个个都探出了自己嫩绿的小脑袋,小草们一片连着一片,绿油油的小草中夹杂着不少小花,他们不仅有五颜六色的花瓣,还露出了一个个美丽的笑脸,那些小花的绿色的小草当中显得分外夺目,小草和小花混在一起,绿色中透着粉色里又夹杂着些绿色,别提多美了,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周围光秃秃的树上又长出了许多新的枝条,枝条上长满了又绿又嫩的树枝,世界里全是一副刚刚苏醒的样子,小鸟们又露出了好久没有唱过的嗓子,高声唱了起来,整个世界在阳光的照耀下暖洋洋的没错,这就是正常的春分。
但是今年的春分却十分异常,一场太阳并不是那么和煦,而是如同一只火球般炙烤着大地,空气间都曾遇到一点火星就会自燃,一般怒放的小草虽然没有小黄枯干,却已经奄奄一息了,一旁的黄狗们正趴在树下吐出红舌头,不用说正在想办法凉下来了,太阳在天空中轰隆隆地滚动着。一副要将这个世界的水分吸干的凶样,这个世界干焦焦的,与春分不同反响,学校操场上几个人还在无奈的奔跑着,他们被热红了腮帮身上挂满了汗珠,那些在教室里的人们一个个也都被热晕了一般,一会扇扇扇子,一会儿又脱掉衣服,但每个人嘴里始终都埋怨着嘟哝着,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教室里热的不行,任何人坐在里面都如蒸桑拿般,令人喘不出气。
唉,也不知怎的,今年的春分像夏天一样热,希望下次不热。
【篇二:二十四节气春分征文】
沈伟祺
“春分到,蛋儿俏”,早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开始用“春分竖蛋”这一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大概是受了和煦春风的感染,我们家也尝试着玩了起来。
我从冰箱里仔细挑选了一个表面光滑匀称的鸡蛋,双手轻轻捧着,疑惑这么光滑圆润的鸡蛋要如何才能竖起来。爸爸却像看穿了我的心思,告诉我:“你别看这鸡蛋看起来十分光滑,其实表面有许多细小的凸起呢!”我不自觉地抚摸起鸡蛋来,爸爸接着说:“只要找到合适的三个小凸点接触到桌面就能构成一个支撑,好似一个三脚架,当鸡蛋重心落在这个三角架里,鸡蛋就可以竖起来了。”
听了爸爸讲解,我有些跃跃欲试。我小心翼翼的拿起鸡蛋,将它大头朝下,尖头朝上,放在桌面上。然后深呼吸了几次,让自己静下心来,双手放在鸡蛋两侧,扶着鸡蛋,眼睛全神贯注的盯着鸡蛋下方的凸起,接着,我尝试着慢慢松手,手还没完全离开鸡蛋,鸡蛋一下子斜倒了。我不气馁,调整了下思绪,又集中注意力,双眼直视鸡蛋,好不容易,选了一个支点,却由于自己太心急,松手速度过快,鸡蛋已失去手的支撑,不出所料倒在了桌上,还打起了旋。经过两次的失败,我有些急躁,又继续试了好几次仍然没有成功竖起鸡蛋来,于是懊恼地向爸爸求助。
这时,爸爸摸了摸我的头,在一旁拿过鸡蛋,用手比划着,示意我看他的动作。只见他单手握着,屏住呼吸,耐心地盯着鸡蛋底部位置,找准点,他便轻轻的把鸡蛋放在桌面,眼看鸡蛋要倒了他也没有大幅度地纠正,只是慢慢地用手轻轻地将鸡蛋一点点扶正,待鸡蛋平稳不动了才不紧不慢地松开了手,鸡蛋竟神奇的立在了桌面上。我缠着爸爸告诉我“竖蛋”的技巧,爸爸却说,只要有耐心、沉住气我也可以做到。我挠了挠头,比照爸爸的姿势轻手轻脚地继续试验,终于如愿以偿地竖起了我的蛋。看着爸爸夸赞的眼神,我心中既有成功竖起鸡蛋的骄傲,也有为自己之前沉不住气的羞愧。
看似简单的竖蛋游戏,玩起来居然这么不容易,我心中有些感叹。在经过一次次的“竖蛋”失败再到最后终于能和爸爸一样又快又好地竖起鸡蛋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轻易放弃,要有耐心、沉住气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的道理。
【篇三:二十四节气春分征文】
张梓涵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开端,新生的开始,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我总能创造出几个奇思妙想,当然不会无聊啦!
到了春分就代表春天已经过了一半,这一天太阳会直射在赤道上,所以,这一天,白天和夜晚的时间是相同的。过了这一天,白天就会越来越长,夜晚就会越来越短,怪不得夏天白天长,晚上短。春天也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季节。迎春花、海棠花、樱花……都绽放出自己那可爱的笑容,这个时候小蜜蜂最勤劳了,它们忙着到处采蜜,给花朵受精,让花朵的下一代继续繁衍下去。
春分那一天最有趣的是竖鸡蛋,你可能不会相信鸡蛋会竖起来,但鸡蛋能竖起来的原因就是它的底部,在春分那一天,鸡蛋会突出三个凸起物,形成一个三脚架从而让它可以竖起来。我从冰箱里取出一个比较小的鸡蛋,再拿出一张纸巾,把鸡蛋放在纸巾上,用手让鸡蛋能够稳定的竖起来。一开始鸡蛋摇摇晃晃的总是不安份的要往各个方向乱倒,我急忙用手扶住,谁知鸡蛋一直不听话,弄的我手忙脚乱,鸡蛋一会儿往左倒,一会儿往右倒,最终还是没护住,鸡蛋还是“英勇”的倒下了。
除了竖鸡蛋,还有编柳环。最近的柳树也抽出了嫩芽,枝条也坚硬了许多,我摘下一条不长不短的柳枝,开始清理枝上的叶子,先一手抓住柳枝的一头一手握紧柳枝上有叶子的地方,然后紧捏着柳枝滑下去,叶子就很快都被清理掉了,再围围看自己的头有多大,之后,按头的大小把剩下的柳条一圈一圈的绕起来。编好以后还可以摘一两朵花插在柳环里,让柳环看起来更加绚丽。
春天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慢慢……
【篇四:二十四节气春分征文】
吴以墨
村口的路边,蹲着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女孩儿。她目不转睛地盯着从远处来的车辆。每当有车停下,有人从车上下来,她立马站起来紧紧地盯着。发现不是自己要等的人,又默默地蹲下去。
“春分,又等你爸妈呢!”远处有人大声对着小女孩喊了一声。
“嗯!”小女孩应着。
是的,蹲在路边的这个小女孩儿的名叫春分。春分之所以叫春分,是因为她是在春分这天出生的。爸爸说,春分是个意味着希望的节气,是一切好的开始,所以给她取名叫春分。
春分的爸爸妈妈在离家很远的城里打工,春分跟爷爷奶奶在乡下的家里生活。春分已经快一年没见到爸爸妈妈了,春分是多么想他们呀。有多少话想跟他们说呀。去年生日,爸爸妈妈在家时,春风还没家里的桌子高呢,可现在她已经能好好地坐在桌子前吃饭了。再过十来天,就是春分的生日了。前几天接到爸爸的电话,说等她生日时,他们就回来看她。春分是多么高兴呀,虽然离春分的生日还有十来天,但是春分已经按捺不住每天跑到村口来等着了。
太阳暖暖地照在春分身上。春分站得累了,就蹲下来,蹲得累了就坐在路边。她眯着眼抬头看看天,心想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跟她一样也望着这个大火球呢。天色晚了,春分依依不舍地往回走。虽然没等到爸爸妈妈,可她一点都不伤心气馁。再过几天,再过几天,爸爸妈妈就回来了。
晚上,家里的电话响了。春分兴冲冲地跑过去,接起电话,是妈妈的声音:
“春分,这几天乖吗?你过几天生日,我给你买了新衣服。过几天村里的王姑姑要回去,我让她给你带回去。”
“妈妈,你和爸爸不回来吗?”春分紧张地问。
“春分,今天爸爸在工地又接了一个活儿,可能回不去了。”春分的妈妈带着些内疚说。
春分拿着电话,眼泪就簌簌地下来了。
“妈妈,你们骗人!过年的时候,你们说要多赚些钱,等我过生日的时候回来。现在我要过生日了,你们又不回来!你们骗人!”春分一边哭一边说。
奶奶着急地接过电话,春分已经跑到房间扑到床上大声哭了起来。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奶奶进来,抱着春分坐在床头,边用纸巾擦着她的眼泪边摸着她的头,说:“没事,没事……”
连着几天,春分再也不到村口去等车了,她只是默默地在家里看着爸爸妈妈的照片。再用笔写下自已的名字“春分”。明天就是春分的生日了,她多么想给爸爸妈妈看看,她写自已的名字写得已经很好了。
“叮铃铃叮铃铃”家里的电话又响了,春分也不出去接了。还是奶奶接起了电话。
“春分!春分!”奶奶放下电话就高兴地喊着。
“你爸爸妈妈今天要回来了。”
春分听得愣住了,“不是不回来了吗?”
“傻孩子,你爸妈也想你呢。还愣着干什么。收拾收拾下午去接他们去。”奶奶笑呵呵地说。
“啊!”春分开心地跳起来,一阵风一样冲出了家门。
“春分,还早着呢!”奶奶在后面喊着。
春分哪听得进去,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接爸爸妈妈了。春分一边跑着,一边笑着。和煦的春风吹着她的脸,田野上的油菜花向她咧嘴笑着。春分多想告诉每个人,告诉路边的树,田边的草,我的爸爸妈妈要回来啦。
春分,真是一个有希望的好节气,万物生长,欣欣向荣。春分,真是一切好的开始。
《不要脚的朋友》续写(四
老木匠的眼皮垂下来了,一双木头脚立刻从他拿着的鞋子里跳出来,它想找一个新主人,不像老木匠那样,总是把它关在鞋子里,要能够常常带它到街上去蹦蹦跳跳的。上次遇到了蛇、蚯蚓、鱼,它们都不想要脚,但木头脚没有气馁,继续寻找需要脚的朋友。 走了很久,木头脚碰到了正在吃叶子的毛毛虫,木头脚惊喜地问:“毛毛虫,你要脚吗?”毛毛虫回答说:“我有脚,我的脚小极了,只是你没看到而已。”木头脚听完毛毛虫的话,只能伤心地走了。 走着走着,木头脚看蜗牛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整个身子软软的,像一堆橡皮泥,似乎没有脚。于是,木头脚喜出望外,问:“蜗牛,您要脚吗?”蜗牛回答:“我不需要脚,因为我有脚,和我身子连在一起。它叫腹足。但我听说木偶昨天脚摔断了,它应该需要。”说完,热心的蜗牛就带着木头脚找到木偶,木偶有了脚,高兴极了,木头脚也很开心,和新主人幸福生活在一起了。
相关推荐
-
二十四节气(22)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因为冬至这天北半球虽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但是因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能够储存热量,并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积热”。冬季的真正寒天是在冬至之后,冬至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200字 五年级 诗歌
-
二十四节气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题记一年四季从春开始。春天的脚步,随着一个个节气的到来,越来越近了。可是立春通常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风解冻立为春,但这个节气的气温真心跟春挨不上边。人们此时没什么可想,只凭着对春天的渴望支撑着信念,对春天的向往激励着身心,期盼春的早日到来。而雨水做为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不用特意去准备什么迎接仪式,她就那么轻步细腻地走来,一路上一定时不时地整着衣衫,袅袅婷婷、小心欢喜,怕乱了脚步,怕谁说她不够柔情,细细地将心思缜密了又缜密,好来得更细柔,清美。此刻,人们才觉得春是真的来了,你看,绵绵密密地,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所到之处草色渐显,桃红柳碧。你瞧,淅淅沥沥地,似烟似雾,似幻似梦,大地生气重现,万物复苏。你听滴滴答答地,如歌如韵,如泣如诉,奏响春的韵律,春的交响曲。人人都盼着春天早日到来,只有小雨却细数着日子,墙上的日历已经过了几天都不舍得撕去,日历上赫然印着2019年2月19日元宵节,可小雨看见的却是一个湿漉漉的节气,雨水。她知道过了正月,父母就又要出门打工去了。这一去又是一年后才能相见。一想到这里,小雨的眼泪就变得和这春雨一般无二了。雨水到来的时候,风不再向南,而是转身向北,这就是传说中的东风。而小雨的父母则要逆风而行,一路向南,去到一个叫长隆的地方。小雨听说,那是一个万千孩童的梦想天堂、欢乐世界,父母的工作就是让每个孩童都是VIP。雨水到来的时候,气温渐渐回升,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雨水一到,就觉得那风柔软了许多,不再硬生生地打脸,也不再直通通地往怀里钻了。若抬头看看柳枝,干涩的褐色枝头变出了一层似有似无的青绿;再低头看看河塘,崩紧的水面被红掌划出一层层涟漪,还有几片鸭毛浮上水上,像是河塘弹奏出来的音符。人们也逐渐忙碌起来,一年一度的春耕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工厂开工,学校开学,本是件高兴的事,小雨一点也欢喜不起来。每天一放学,她会冲进父母的屋子,拎一拎父母的行李箱,她怕父母已整理好行装,那就意味着离别近在咫尺。都说春雨贵如油,今年的春雨倒是毫不吝啬,连绵不绝下了数十日。可能是雨水阻挠了父母的行程。转眼正月已过,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父母也没有远行的迹象。小雨既高兴又慌张。终于有一天,天晴了,万物经过雨水的滋润变得生机蓬勃,屋后的山渐渐朗润起来了,门前的杜仲树上站着一只喜鹊,喳喳地叫个不停。爸爸在门口接电话,听不清通话内容,只听得爸爸一个劲地说:“好的,好的,太好了!”。爸爸接完电话转身望向小雨,笑呵呵地说:“走,爸爸带你去“龙之梦”玩玩!爸爸妈妈以后就在里面上班了!”“镇里的“龙之梦”?上班?爸爸你不走了?!”“对!爸爸妈妈不走了!爸爸妈妈决定留下来陪你长大!”雨水过后,春天就真的来了,带着希望、带着温暖,带着融融的笑意,难怪韩愈说“最是一年春好处”。小雨仰起脸,在湛蓝的天空里见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那是燕子在如水的天空中轻盈地穿过,潇洒得不留下一点儿痕迹,偶尔一两声尖锐响亮的鸣叫,似乎在自豪地向路人宣告:“我们飞回来了!我们回家了!”1200字 五年级
-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说到二十四节气,可是有大来头的。它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而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清明”。一说到清明我们会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确,清明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顾名思义是要去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悼念先烈。一大清早,妈妈就扯着嗓子叫我起床。太阳金色的光照在我身上不由感到全身热热的。爸爸坏笑着二话不说就掀开了我的被子,我冷的连打了两个喷嚏,把身子缩成一团,我迷迷糊糊地张开眼,看见空中有许多小小的“灰尘”,我看呆了静静地盯着它们。妈妈先开口说话了:“大懒虫!这都几点了,快穿衣服,要去上坟(扫墓)了!”。噢,我这才想起来今天原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啊!我赶紧从床上跳起来,匆匆忙忙穿好衣服,简单洗漱一下就下楼了。一到楼下一阵阵肉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爷爷在烧菜,有大鱼、大肉、还有油豆腐、千张丝等,我的口水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我赶忙拿来筷子一下子就夹了一只油豆腐,刚要吃就被爷爷叫住了:“小馋猫!又来偷吃,这是供祖先们上坟要用的,快!把旁边的粥吃了,吃完就跟我上坟去。”我看了看旁边那不起眼的白米粥,无奈地用勺子盛了几口往嘴里放,眼睛还瞅着旁边的油豆腐与大肉。爷爷把准备的饭、菜、酒、冥钱等东西放到三轮车上,就出发了。我跟着他在路上跑来跑去,像春天里的小鸟叽叽喳喳不停。一路上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小草努力地探出头来与春争风;花儿在春风下摇曳着似一个个舞者,蝴蝶是忠实的粉丝在花丛中为它们伴奏;大树枝繁叶茂就像一位有辈份的长者,不甘示弱在春风中发出“沙沙沙”地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们春天真温暖,社会主义中国真幸福。大约走了十分钟,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墓地,那里供着我们的祖先还有奶奶……我们依次来到我奶奶的墓前,爷爷把做好的菜放在地桌上,点燃蜡烛与香让我们祭拜奶奶,爸爸满满地倒了一杯酒,妈妈点燃了冥钱与佛经,嘴里还说着什么:“在天上不要省,多花点钱过好一些。”这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十分严肃,鸦雀无声,只听见风中传过来低沉的哭泣声,四周充满了伤感的气息。我想看看爸爸可看到的却是一个泪人,也许他是舍不得奶奶,也许他又念起来了奶奶生前的好,也许他是为奶奶这么年轻就离开我们伤心难过;我再看看爷爷和妈妈都低着头默默地在流泪。这一切真像在做梦一样,奶奶是多好的人,一辈子勤劳朴素,也十分爱我们这个家,却走的这样突然。我也不知不觉中呜呜地哭起来,心里默默地念着,“奶奶你走好,我会努力读书,为您争光,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我过去安慰爸爸与爷爷,可被妈妈拉住了,紧紧地抱着我。我心里想这就是清明的特点,今天还会有许多人来扫墓,也会流下装满思念的泪水吧。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一个节日(清明节)。它不仅是缅怀祖先和亲人,更是为悼念保卫祖国光荣牺牲的英雄们和为社会主义中大国建设而光荣殉职的建设者们。我们必将永远记住他们生前留下的历史光辉,以我们小小的力量去凝聚更多的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努力为大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1200字以上 五年级
-
《中华二十四节气儿童诗》读后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之一。前不久,新闻报道说二十四节气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带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我在暑假里阅读了宋晓杰的《中华二十四节气儿童诗》,对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大自然变化规律有了深刻认识。此书共分春夏秋冬4卷,每卷6个节气。作者将深奥的二十四节气知识以优美的图画、诗歌等通俗易懂方式告诉我们,讲述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人事、农业活动等风俗人情,揭示了自然界的魅力和农业的趣味。“迎春、丁香和柳芽,是春天的颜色;池塘和睡莲,是夏天的颜色;郁金香是美酒的颜色、灯笼的颜色;橘子和葵花,是晴朗的颜色;风吹草低,是心情的颜色。”书页上到处都是让你陶醉的唯美诗句。还有展现在书页上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呈现着城里长大的孩子不常见的乡村生活,唤起了我们心中那份对返璞归真田园生活的向往。这本书同时告诉我们,无论社会如何变化,我们都应该关注传统的农业生产,关注衣食住行的根本来源。大自然会用自身的语言,通过天文、气象、植物、动物等告诉我们它内心的秘密。读着读着,我就惭愧起来了,日常生活中,妈妈经常说我是“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甚至说不清麦苗与韭菜、小麦与稻谷的区别,对农业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于是我顺着书上作者的思路,按二十四节气将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习惯,例如:春分,宜多吃鱼和苹果,多喝牛奶,多运动,长个子;夏至,最适合去郊外赏荷花,到果园采摘葡萄;秋分,秋高气爽最适宜户外赏秋,寻找秋天的童话,感受瓜果丰收带来的喜悦;冬至,亲人们回家团聚,一起吃饺子,欢声笑语,共享天伦;大寒,最后一个节气,到了一年里天气最寒冷的时候,让自己奔跑在满天飞舞的白雪里去寻找腊梅初开,感叹时光飞逝!一年过去了,给自己做个年终总结,为明年定个新的目标。春节将要来临,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以最佳的心情去迎接新春年华的盛宴……“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是中国劳动人民千年的智慧结晶,真值得我们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地发扬光大。800字 五年级 散文
-
二十四点这天上午,刘老师走上讲台,宣布:“这堂课先不接触书本知识,让我们先放松一下,来玩一个小游戏好好轻松轻松。”大家听了,都十分高兴。有人性子急,立刻跳起来说:“老师,究竟是什么游戏啊赶快公布吧,我们都快急死了!”“好!下面我郑重宣布!五二班首届算二十四点大赛,现在开始!”大家听了,立刻掀起了山呼海啸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老师从讲台里抽出一盒扑克牌,掏出来,从中挑选了四张扑克放在展台上。我们看了一下,四张牌分别为四、四、五、三。我反应特别快,在大家还在思索的时候就跳了起来,大声说:“用四乘四等于十六,在加上五和三就能得到二十四。”“好!非常好!给第二组加一颗星!”我特别高兴,为自己给组争了光而感到快乐。算好第一组扑克后,老师把四张牌丢到一边,重新抽了另外四张扑克出来,是十三、三、十三和一。这下子有难度了。但是我还是反应最快,第一个站了起来,说:“十三加十三等于二十六,二十六减三加一就得到二十四。”“不错!真聪明!给第二组再加一颗星!”“我满面笑容的坐下来,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随后,老师又抽出了第三组扑克,是十二、九、三、五。这一回比上次难度更进一层,特别难算。我的同桌和我的后桌都直戳我,意思是叫我再次一鸣惊人,答出题目。可我也不是万能的,不能什么都指望我啊!况且这一题这么难,要怎么算呢我苦思冥想,不想让大家对我失望。我想来想去,总得不到正确答案。终于,我确定了此题无解。如实汇报,却得到了大家的满堂哄笑,但老师却严肃的说:“不错,此题正是无解。你们不要以为每道题都能算出来,不能一成不变,明白吗”“明白了!”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此后,我们又来了好几局,杀得难解难分。最终,我们组以十二颗星夺冠。比赛结束后,大家都特别高兴,都特别希望可以再举办几次这样有趣的活动。700字 五年级 日记
-
二十四节气夏至,二十四节气夏至作文我是一个既怕冷又怕热的人,每到冬天和夏天都是我最不能忍受的时候,但是,没办法,一年四季还是得过啊。从现在的天气看来,怕是夏至要到了。下面是本站用户小编为您带来的 二十四节气夏至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篇一:二十四节气夏至我是一个既怕冷又怕热的人,每到冬天和夏天都是我最不能忍受的时候,但是,没办法,一年四季还是得过啊。从现在的天气看来,怕是夏至要到了。早上起床,感觉天气又比往常热了些。我赤着双脚走进客厅,看看日历,不由得叹了口气。又到了穿短袖的季节,很快太阳就该热得让世界难以忍受,而我留了一整个冬天的头发也不得不再次剪短。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了学校,一整天都在不停地操心。往常的夏天一到,爸爸都会像老鹰捉小鸡一般将我抓到理发店,毫不留情地剪到耳根上面。其实,他是很希望我能像个男孩子那样头发短短的,又凉快又方便。我对此可是百分百的不愿意,一个女孩子,居然得剪刺猬头!出去见了人可多尴尬呀!这几天老爸看我的头发是一天比一天不顺眼,到时若是买通了理发师,真剪个男孩发型,还让我怎么有脸出门啊?我不敢再想下去,摸了摸马尾辫安慰自己。果然不出我所料,下午放学回家,老爸拎着我最爱的香蕉,笑眯眯地凑过来,一脸和蔼的神色:“来,宝贝,这是品种最好的香蕉,尝一个吧!”我义不容辞地抓起一个就下肚了,一根接一根地往嘴里塞。爸爸很耐心地等我吃够了,才不紧不慢地说:“来,爸爸跟你商量件事儿。你瞧!现在呢,天气越来越热了……”我的心咯噔一跳,糟了!我中了美食计,吃别人的嘴软,老爸利用我见了香蕉不要命这个特点来诱惑我,真坏真坏!幸好我这么些年来也积累了些经验,赶紧装出一脸的无辜样:“什么?热了吗?没有吧!我今天还感觉凉飕飕的呢!哦,对了!不是说要降温的吗?”遗憾的是,老爸也是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他话锋一转,想拿香蕉当敲门砖:“都这么热了,哪还会降温?我今天大老远地去买香蕉,出了一身大汗呢!你是长发,会更热的。”我一时愣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语气一硬,坚定地说:“要剪头发,no way!现在一点不热,我就不剪就不剪。”爸爸也拉长了脸。一时间,空气像凝固了般沉重,四周静得听得清时钟的嘀嗒声。“我就是不剪,坚决不剪!”我使劲地摇头,辫子也晃起来,好似在抗议。“不行!”爸爸的语气同样严厉,最后一个字像是喊出来的。我顿时眼圈一红,上演“一哭二闹三倒地”的把戏。老爸不禁语塞,想了想,居然双眼一闭,眼不见心为净,直接叽哩哇啦开始了长篇大论;我也耳不听心为净,塞上耳机将音量调到最大。这下老爸可真生气了,举起剪刀威胁地在我头上挥舞,怒目圆瞪的眼睛仿佛很快就会喷出火来,我没辙了,只好呜咽地站起身,走向了头发的“太平间”。半个小时后,两眼泪汪汪的我站在镜子前,摸着自己被剪得惨不忍睹的头发,身边是眉飞色舞得意洋洋的老爸。夏天,真是最令人讨厌的季节,我闷闷不乐地想。夏至,长发的日子也就到头了。篇二:二十四节气夏至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周礼·春官 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史记·封禅书 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 辽史 ),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清嘉录 )。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
详解二十四节气立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雨水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惊蛰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省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春分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我省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清明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四川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盆地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盆地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4月是凉山州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谷雨俗话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我省盆地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但是盆地其余地区雨水大多不到30毫米,需要采取灌溉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降水量一般仅5至20毫米。盆地谷雨前后的降雨,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因为“巴山夜雨”以4、5月份出现机会最多。“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清”,这种夜雨昼晴天气,对大春作物生长和小春作物收获是颇为适宜的。立夏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梨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小满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盆地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盆地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川西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芒种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小暑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盆地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省盆地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前后,我省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盆地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前后气温高本是气候正常的表现,因为较高的气温有利于大春作物扬花灌浆,但是气温过高,农作物生长反而受到抑制,水稻结实率明显下降。盆地西部入伏后,光、热、水都处于一年的高峰期,三者互为促进,形成对大春作物生长的良好气候条件,但是需要注意防洪排涝。盆地东部这时高温长照却往往与少雨相伴出现,不仅会限制光热优势的发挥,还会加剧伏旱对大春作物的不利影响,为了抗御伏旱,除了前期要注意蓄水以外,还应该根据盆地东部的气候特点,改进作物栽培措施,立足于“早”,以趋利避害。燠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我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我省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我省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白露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秋分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秋分以后,我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我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寒露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我省各地气温继续下降。盆地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间,盆地雨量亦日趋减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省盆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气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我省盆地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节合当时的物候景观。立冬时节的我省盆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业已结束。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生长期较短而春性较强的小麦也要抓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孽不足,就会影响产量。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生长已渐趋停止,应该及时收获。盆地西北部个别年份立冬曾出现过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冻害。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阿两州北部,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5℃左右,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大雪“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瑞雪兆丰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夜,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则会出现冻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损失。我省盆地平均气温尚多在8℃至9℃,小麦油菜仍可缓慢生长,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预防冻害。大雪期间,盆地降水多在15毫米以下,盆地西部更不足5毫米,已是“冬干”时期。这时,盆地气候还有多雾的特点,一般12月是雾日最多的月份。雾通常出现在夜间无云或少云的清晨,气象学称之为辐射雾。俗话:“十雾九晴”。雾多在午前消散,午后的阳光会显得格外温暖。冬至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小寒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哩!我省盆地冬暖显著,隆冬1月,三峡以东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盆地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盆地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我省隆冬最冷的地区是川北高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3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我省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盆地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不春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盆地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寒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几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时节,我省盆地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话,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所以,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工作,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我省盆地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我省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盆地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川西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省境东、西两部雨量虽然差异不大,但是东部云密雾重,西部阳光灿烂,天气迥然不同。盆地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和文化我国民谚由于节气反映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中国农民为了更方便地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事,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有关的民谚。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令歌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沥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五月节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进腊月大寒又一年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写景
-
二十四节气歌中的二十四个节气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篇一: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与(农)谚语1.立春农谚说:“立春一日,水暖三分。”“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2.雨水农谚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惊蛰寒,芒种水淹岸”。3.惊蛰农谚说:“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雷打惊蛰前,四十九个阴雨天”。4.春分农谚说:“春分甲子雨绵绵,夏至甲子火烧天”“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身”“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冻了春分,才有夏雨”。5.清明农谚说:“清明竹笋出,谷雨笋出齐。”“光清明,暗谷雨。”“植树造林,莫过清明”。6.谷雨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种豆”。7.立夏农谚说:“立夏日晴,蓑衣头笠随身行。”“立夏不干,干死鱼虾”。8.小满农谚说:“四月八日晴,油菜麦子长两层;四月八日落,油菜麦子光壳壳”。9.芒种农谚说:“过了芒种,不可强种。”“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芒种雷声大,定是大旱年”。10.夏至农谚说:“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夏至风西南,路上水成潭。”“夏至见晴天,有雨在秋边。”“夏至雾茫茫,洪水漫山岗”。11.小暑农谚说:“小暑南风十八朝,吹得南山竹叶焦。”“小暑头上一声雷,四十五天野黄梅”。12.大暑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13.立秋农谚说:“立秋天渐凉,处暑谷渐黄。”“雷打立秋,干死泥鳅。”“立秋无雨秋是旱”。14.处暑农谚说:“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15.白露农谚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雾迷迷,秋分稻出齐。”“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16.秋分农谚说:“白露看花,秋分看稻。”“白露过去是秋分,忙过秋收忙秋耕”。17.寒露农谚说:“寒露不出终不出,霜降不黄终不黄”。18霜降农谚说:“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十月不下霜,种地一包糠”。19.立冬这天是冬季开始。按气象学上规定平均气温为10℃以下时为冬季的标准。20.小雪农谚说:“小雪雪满天,来岁定丰年。”21.大雪,此时的天气较前更冷,降雪的次数和量也将增多,北方地区可见积雪,但还不到一年中最冷的季节。22.冬至农谚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无霜,确臼无糖。”“头九没落雪,九九如六月”。23.小寒农谚说“冷在三九”,意思是说进了三九,才算到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农谚:“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24.大寒相对于小寒来说,大寒标志着严寒的持续。但在大寒以后,气温开始缓慢回升,“寒冬过后万物春”。20XX-1-10篇二:二十四节气歌记忆方法二十四节气歌记忆方法一年有12个月,一年分四季,一季有3个月。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每个季节6个节气。一月两个节气,半月一个节气。春季:春雨惊春清谷天雨水春分谷雨记忆方法:春是立春,雨是雨水,惊是惊蛰,春是春分,清是清明,谷是谷雨。立夏芒种小暑夏季:夏满芒夏暑相连记忆方法:夏是立夏,满是小满,芒是芒种,夏是夏至,暑相连是小暑和大暑。秋季:秋处露秋寒霜降处暑秋分霜降记忆方法:秋是立秋,处是处暑,露是白露,秋是秋分,寒是寒露,霜降是霜降。立冬大雪小寒冬季:冬雪雪冬小大寒记忆方法:冬是立冬,雪是小雪,雪是大雪,冬是冬至,小大寒是小寒和大寒。更多精品文章,请到篇三:二十四节气歌大全(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西园梅放立春先,惊蛰初交河跃鲤,清明时放风筝好,牡丹立夏花零落,隔溪芒种渔家乐,小暑白罗衫着体,立秋向日葵花放,翡翠园中沾白露,枯山寒露惊鸿雁,立冬畅饮麒麟阁,幽阖大雪红炉暖,云镇霄光雨水连。春分蝴蝶梦花间。谷雨西厢宜养蚕。玉簪小满布庭前。农田耕耘夏至间。望河大暑对风眠。处暑西楼听晚蝉。秋分折桂月华天。霜降芦花红蓼滩。绣襦小雪咏诗篇。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三)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五)节气百子歌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六)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1200字以上 叙事
-
二十四节气农历日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篇一: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编辑本段历史由来24节气图(24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1]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到了《淮南子》一书的时候,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现在的农历既不是阴历也不是阳历,而是阴历与阳历结合的一种阴阳历。农历存在闰月,如按照正月初一至腊月除夕算作一年,则农历每一年的天数相差比较大(闰年13个月)。为了规范年的天数,农历纪年(天干地支)每年的第一天并不是正月初一,而是立春。即农历的一年是从当年的立春到次年立春的前一天。例如20XX年是农历戊子年,戊子年的第一天不是公历20XX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一),而是公历20XX年2月5日。编辑本段节气简表节气太阳黄经度数所在公历日期所在阴历日期所分三个气候立春315°2月3——5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330°2月18——20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二十四节气惊蛰345°3月5——7日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0°3月20——21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清明15°4月4——6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谷雨30°4月19——21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立夏45°5月5——7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小满60°5月20——22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芒种夏至小暑大暑75°6月5——7日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90°6月21——22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105°7月6——8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120°7月22——24日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立秋135°8月7——9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处暑150°8月22——24日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白露165°9月7——9日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秋分180°9月22——24日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寒露195°10月8——9日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霜降210°10月23——24日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立冬225°11月7——8日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二十四节气(1张)小雪240°11月22——23日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大雪255°12月6——8日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冬至270°12月21——23日(苗历新年)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小寒285°1月5——7日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大寒300°1月20——21日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注:关于24节气的准确日期,请参照该年苗族历法的每月一、十六日,如冬至为苗历新年,20XX年冬至为12月21日,但20XX年冬至却为12月22日,因为20XX年12月21日为苗历十月三十日(苗历除夕),22日才是苗历新年。编辑本段划分依据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指卯,半夜衡指卯,白天魁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编辑本段计算方法通式寿星公式——[Y×D+c]-LY=年代数、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本世纪立春的c值=4.475,求20XX年的立春日期如下:[20XX×0.2422+4.475]-[20XX/4-15]=492-489=3所以20XX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编辑本段名称含义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图解二十四节气、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节气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节气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编辑本段节气分解立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还曾一度被认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气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节气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雨水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惊蛰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四川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篇二:二十四节气阳历农历时间二十四节气时间立春315°2月3——5日阴历腊月十六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330°2月18——20日阴历一月一日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345°3月5——7日阴历一月十六日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春分0°3月20——21日阴历二月一日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15°4月4——6日阴历二月十六日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30°4月19——21日阴历三月一日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45°5月5——7日阴历三月十六日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60°5月20——22日阴历四月一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75°6月5——7日阴历四月十六日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90°6月21——22日阴历五月一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105°7月6——8日阴历五月十六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暑120°7月22——24日阴历六月一日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135°8月7——9日阴历六月十六日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150°8月22——24日阴历七月一日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165°9月7——9日阴历七月十六日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180°9月22——24日阴历八月一日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秋分:昼夜平分。)寒露195°10月8——9日阴历八月十六日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1-霜降210°10月23——24日阴历九月一日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225°11月7——8日阴历九月十六日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240°11月22——23日阴历十月一日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小雪:开始下雪。)大雪255°12月6——8日阴历十月十六日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270°12月21——23日阴历十一(冬)月一日(苗历新年)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285°1月5——7日阴历冬月十六日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300°1月20——21日阴历腊月一日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2-篇三:农历二十四节气详解农历二十四节气节气起源农历是阴阳合历,自从西汉太初历开始完整写入农历,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是农历(阴阳合历)标度太阳运动的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历算家安照农历的规则,通过实际观测用天文算法计算的,和农历的阴历成分无关的,农历的月份和十二中气是基本对应的,而十二节气可出现在农历的上个月后半月和本月的上半月中。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周之交已分四时,春秋时代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战国晚期就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体系(天文位置已确定)。二十四节气是中历确定月名月序和设置闰月的凭藉,也是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节气由太阳位置决定,反映太阳的视运动。西汉初年制定的《太初历》,二十四节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明确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后来,该历法经由西汉末刘歆改造而成《三统历》[4],又历经多个朝代的改进,基本形式没变。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0101立春、0201惊蛰、0301清明、0401立夏、0501芒种、0601小暑、0701立秋、0801白露、0901寒露、1001立冬、1101大雪和1201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0102雨水、0202春分、0302谷雨、0402小满、0502夏至、0602大暑、0702处暑、0802秋分、0902霜降、1002小雪、1102冬至和1202大寒等12个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代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七言绝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口诀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农历二十四节气释义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三百一十五度春季开始,是为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草木开始萌芽,农民开始播种。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立春过后,太阳黄经三百三十度的位置,是为雨水。雨水本来是指冰雪融化成水。农民历书说:“门指壬为雨水时,东方解冻,冻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时节,正是万物欣欣向荣,草木萌生的时候。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雨水过后,太阳过黄经三百四十五度的位置,是为惊蛰。约在公历每年的三月五日前后。惊蛰伏中的昆虫。这时节已经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共莺鸣叫、鸟儿高飞。春雷是这节常见的自然现象。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太阳过黄经零度,是为春分。春分是春天的中间。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芒种、小暑、冬至则处于各个季节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上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清明节4月5号(扫墓)太阳过黄经十五度的位置时即为清明,约为公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清明含有天气明朗、空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太阳过黄经三十度位置,农民布谷后望雨是为谷雨。约为公历上四月二十日前后。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丰沛的雨水灌溉滋润,俗语说:“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够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四十五度位置,夏季开始是为立夏。古谚有云:“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立夏是多雨的季节。传说古代君王常在这一天到京城外迎接夏天。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小满太阳过黄经六十度位置是为小满,约为公历每年五月二十一日前后。“小满”正当是农历四月中下旬,这时候田里的稻谷和麦子等农作物,渐渐结穗,看来丰实饱满的样子,就等待成熟。庄稼人眼见辛勤与努力,即将有了丰收,于是把这个节气形容成小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太阳经过黄经七十五度位置即为芒种,约为公历每年的六月五日前后。这一节气,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炎热,麦类等芒作物成熟,大部分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芒种接近端午节。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太阳过黄经九十度位置,是为夏至。夏至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过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太阳过黄经一百零五度位置是为小暑。小暑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太阳过黄经一百二十度的位置是为大暑,大暑是一年最热的节气。立秋:秋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一百三十五度,秋季开始即为立秋。立秋是节气迈入秋凉的先声,因为大暑过后夏去秋来,时序到了立秋,表示酷热难熬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舒适的秋天就要来临了。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太阳过黄经一百五十度位置暑气渐消是为处暑,秋季已到,夏天的暑气将要慢慢消退了。但有时也会热得如炎夏,即所谓的“秋老虎”,大概是夏季的回光返照,因此炎热程度不亚于盛暑,因此称为处暑。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太阳过黄经一百六十五度的位置是为白露。约为公历的每年九月七日前后。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秋分:昼夜平分。太阳过黄经一百八十度,太阳过赤道位置是为秋分。秋分是象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一百八十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所谓的“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太阳过黄经一百九十五度,夜寒水气渐凝结成霜是为寒露。约为公历的每年十月八日前后。民谚常说:“寒露麦,霜降豆”。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太阳过黄经二百一十度位置是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每年的十月二十三日前后。立冬:冬季的开始。太阳过黄经二百二十五度,时序开始进入冬天,所以叫立冬。古谚:“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小雪:开始下雪。太阳过黄经二百四十度位置,气候寒冷逐渐降雪为小雪。约为公历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前后。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至有极的意思,这是一年当中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太阳经黄经二百七十度为冬至。冬至日,刚好是太阳照射在南回归线上,所以北半球的日间最短,夜间最长。冬至过了之后,太阳照射的光线又向北回转,渐渐接近北半球的地面,日间就渐渐加长,相对的夜间渐短。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太阳过黄经二百八十五度的位置是为小寒。冬至过后,天气日趋寒冷。小寒时节虽冷但还不算是最冷,所以就称为“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太阳过黄经三百度气候严寒是为大寒。时序已到了隆冬,天气变得非常寒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所以这个节气为“大寒”。1200字以上 叙事
-
二十四节气大寒谚语导语: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大家都来学学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二十四节气大寒谚语,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大寒大寒,无风也寒。(二)大寒大寒,一年过完。江西(南昌)(三)大寒大寒,正月少水潭。福建(漳州)(四)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五)大寒地不冻,惊蛰地不开。山西(临猗)(六)大寒东风,五谷丰登。海南(保亭)(七)大寒东风不下雨。湖北(罗田)(八)大寒东风不雨。江苏(南京)(九)大寒干,种湖滩。安徽(望江)(十)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十一)不要挣冬钱,只要犁冬田。福建(十二)春节前后闹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十三)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墉常巡逻。(十四)大寒白雪定丰年。(十五)大寒不冻,冻到芒种。广东(阳江)(十六)大寒不冻,冷到芒种。(十七)大寒不翻风,冷到五月中。广西(横县)、广东(茂名)(十八)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十九)有水犁冬,不如浸冬。广东(二十)大寒不寒,谷种成堆。广西(横县)(二十一)大寒不寒,没水插秧。海南(二十二)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安徽(阜阳)、广西(罗城、上思)(二十三)大寒不寒,无水插秧。广西(荔浦、龙州)(二十四)大寒不寒,一二月必寒。江苏(常州)(二十五)大寒不寒终须寒。江苏(淮阴)、吉林(二十六)大寒不加冰。山西(大同)(二十七)大寒不觉寒,人畜遭病缠。云南(昆明)(二十八)大寒出日,母牛死绝。广东(二十九)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三十)大寒出日头,临春冷死牛。广西(横县)(三十一)大寒出太阳,雪打早稻秧。广西(横县)(三十二)大寒吹南风,早春有大冷。广东(肇庆)(三十三)大寒吹南风,正月赶狗不出门。广西(上思)(三十四)大寒大白定丰年。江西(赣东)(三十五)大寒大冻,冷到芒种。广西(上思、田阳)(三十六)大寒大寒,滴水成团。安徽(涡阳)(三十七)大寒干本田,小寒旱秧田。广西(横县)(三十八)大寒干旱,春雨较多。广西(横县)(三十九)一犁十二月,二犁清明节,三犁两搭边。江西(四十)大寒见三白,农人心喜悦。江西(赣北)(四十一)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河南(新乡)、山西(永和)(四十二)大寒见三白来年丰。广东(连山)(四十三)大寒落雨到立春,立春有雨到清明。湖南(长沙)(四十四)大寒没有风,冷到三月中。海南(四十五)大寒南风,五谷丰登。湖南(常德)(四十六)大寒年底春雨早。福建(永定)(四十七)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陕西(安康)、内蒙古(四十八)大寒年玩水,四月才透水。海南(儋县)(四十九)正月犁田如小春。湖南(五十)大寒牛滚塘,春分冷死秧。广西(平乐)(五十一)大寒牛滚溪,四月稻草做扫帚。海南(琼海)(五十二)大寒牛浸湿,冷到明年三月三。(五十三)大寒牛浸湿,冷死早禾秧。(五十四)大寒牛浸水,来岁旱春头。广西(平南)(五十五)大寒牛揽湴,冷到三月三。广东(化州)(五十六)大寒牛练塘,春分冻死秧。广西(融水)(五十七)大寒牛练塘,春来冷死秧。广西(罗城、柳江)(五十八)大寒牛恋塘,春分冻死秧。湖南(株洲)(五十九)赚冬钱,不如犁冬田。福建(六十)大寒牛恋塘,冷到来年三月三。广西(上思)(六十一)大寒牛恋塘,冷死早稻秧。福建(诏安)(六十二)大寒牛辘湴,冷死早禾秧。广东(连山)(六十三)大寒牛辘湿,冷死早禾秧。广东(六十四)大寒牛辘塘,冷死早禾秧。广西(来宾、田阳)[壮](六十五)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六十六)大寒牛睡水,春天旱一季。海南(儋县)(六十七)大寒牛趟湴,冷死早禾秧。广东(广州)(六十八)大寒牛下塘,冷死早造秧。海南(保亭)(六十九)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七十)大寒暖几天,雨水冷几天。广西(田阳)[壮](七十一)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七十二)大寒若逢天下雨,二月三月雨水多。广西(上思)(七十三)大寒若寒,惊蛰就暖。广东(肇庆)(七十四)大寒若然天落水,正二三月沤水多。广东(肇庆)(七十五)大寒赛春天,家家哭青年。安徽(泗县)(七十六)大寒三白,极宜菜麦。江苏(无锡)、河南、江西(赣北)(七十七)大寒三白,一定丰年。河南(七十八)大寒三白,宜菜宜麦。江苏(七十九)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八十)大寒三白,最宜莱麦。江西(九江)(八十一)大寒三白定丰年。广西、河南、山东、湖北、江苏、福建(德化)、江西(新干)(八十二)大寒三日白,来年害虫少。福建(八十三)大寒尚有大雪来,明年定是大旱灾,若然此日天晴好,下岁农夫大发财。贵州(黔南)[水](八十四)大寒水源枯,来春大雨铺。广西(栛浦)(八十五)大寒四九、五九心,檐口滴水都成冰。江苏(连云港)(八十六)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半。江苏(徐州)(八十七)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湖南(常德)(八十八)大寒闻雷,冰冻三尺。安徽(宿州)(八十九)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九十)大寒蚊子叫,旧谷有人要。广东、浙江(湖州)(九十一)大寒蚊子叫,四月有谷无人要。广东(九十二)大寒无过丑寅,大热无过未申。(九十三)大寒勿寒,人马勿安。浙江(丽水)(九十四)大寒雾,春头早;大寒阴,阴二月。(九十五)大寒下雨,来春雨多。广西(柳江)(九十六)大寒像春天,家家哭少年。(九十七)大寒小寒,滴水成冰。内蒙古(九十八)大寒小寒,冻死老汉。内蒙古(九十九)小雪不下看大雪,小寒不下看大寒。(一百)大寒小寒,冻死老牛。江苏(南京)(一百〇一)大寒小寒,冷成一团。四川(一百〇二)大寒小寒,汽水成团。陕西(咸阳)(一百〇三)大寒小寒,人畜不安。四川(一百〇四)大寒小寒,太阳在南。湖南(株洲)(一百〇五)大寒小寒雨雪多,冻坏百鸟卵。安徽(休宁)(一百〇六)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江苏(常州)(一百〇七)大寒须守家,出门受寒冻。内蒙古(一百〇八)大寒雪白,来年好麦。湖南(常德)(一百〇九)大寒雪纷纷,打狗不出门。广西(柳江)(一百一十)大寒要保温,无事不出门。福建(一百一十一)大寒一场雪,来年麦堆田。(一百一十二)大寒一天寒,三日雨绵绵。湖南(湘西)(一百一十三)大寒一夜星,稻米贵如金。安徽(宣州)(一百一十四)大寒一夜星,谷米贵如金。1200字以上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