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明朝最后的救命稻草
中国的封建王朝,缺什么也不缺冤案。
轮到袁崇焕喊冤时,情况有点倒霉。他才死,明朝就灭亡了,没了平反的主,跟谁喊去?
再者,通敌卖国的罪名固然冤枉,可有两条罪,袁崇焕倒受之无愧。第一条,在崇祯皇帝面前夸下“五年复辽”的海口,够浪漫,够气魄,也够他渎职罪名成立了。第二条,拿着尚方宝剑,砍了同样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的脑袋,大伙踊跃地歌颂道:督师好胆量。背过身就咬牙:好你个专权的袁崇焕呀!
有了这层底子,被袁崇焕打得七荤八素的皇太极,长辫子一摸,计上心头。他亲自操刀,连夜赶工,做了双“小鞋”给袁崇焕穿。于是,公元1630年深秋,袁崇焕被押上刑场,千刀万剐的“磔”刑,老百姓蜂拥而来,争抢卖国贼的肉,一边生吃,一边痛骂。
北京城出现了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反间计”用到了历史上最成功的地步。
一个书生去带兵
要是广东东莞的客家人看到袁崇焕被行刑的惨状,一定捶胸顿足。在故乡人的眼里,袁崇焕又热情、又大胆、又爱读书,人称“三好学生”。
1598年,“三好学生”小袁十四岁了,是骡子是马,出去遛遛就知道,父亲便领着他去广西看望做生意的祖父。
巧了,广西正在考童子试。
小袁同学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三七二十一,决意参加。祖父便找到熟悉的乡绅,办了一张暂住证,让他冒籍应试,果然一考就过,补为弟子员。小袁同学尝到了“高考移民”的甜头,干脆拿着广西藤县的学籍,又中了举人,在读书入仕的康庄大道上虎虎前行,pk掉众多学友,顺利晋级殿试。万历皇帝的大殿上,论一篇,策一道,他写得花团锦簇,当即高中皇榜,授职福建邵武县。
新科进士,正欲做春风得意状,领命而去,却猛听朝臣惊呼:皇师在辽东战败了!五万精兵,尽丧后金努尔哈赤的铁蹄之下!
这就是震惊朝野的萨尔浒之败。
这也是唤醒袁崇焕的一声惨呼。儒装欲裂,热血欲出,书生袁崇焕已死,大将袁崇焕当立。此时,他正好三十五岁。
赴东南基层就职的袁崇焕,常务工作是平反冤狱、公平税捐、奖掖侠义。他主抓工作是退伍军人和转业军官,专门打听辽东战事。休闲活动是举头看地图,低头思孙武。三年以后,也就是1622年,一届任满,北京要召集县级官员“朝觐”了,其实也就是听听述职报告,决定任免提拔。谁料袁崇焕功夫全在述职外,他一骑出关,勘察地形,回来后掷地有声:给我兵马粮草,我一人可守山海关。
正值努尔哈赤攻陷沈阳、辽阳之时,满朝文武畏缩惧战。袁崇焕,一介知县,口出豪言,顿时成为黑暗中的一道火光,风雨后的一道虹霓,令御史汪日彩、侯恂、前辽东经略使熊廷弼、兵部尚书孙承宗刮目相看。天启皇帝破格提拔他为兵部主事,不久,就升他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并下拨二十万两白银用来扩充兵源。
从来都是书生入仕,袁崇焕却迈出了他书生领兵的步伐。
出关前,他去拜访了战败后“革职”在家的辽东经略使熊廷弼,熊廷弼试探地问:“袁公准备在山海关采取什么策略?”袁崇焕胸有成竹地答道:“主守而后战!”久经沙场的熊廷弼一听,刮目相看。
不错,守,守住了明王朝残烛般的生命,守来了袁崇焕军事生涯的辉煌。一场场浴血奋战,就在坚守中来临了。
一战打死努尔哈赤
第一个军事任务,是到山海关外三十五里的广宁监军。
袁崇焕身体素质好,“本钱”充足,所以接令后一刻不停,星夜兼程,凌晨入城,看得驻地官兵们一愣一愣地回不过神。
更回不过神的事还在后头,袁崇焕和顶头上司王在晋吵架了。他要守关,就得推进防守线,总不成就在自家薄门板前守着吧?三十五里哪够,起码得向北二百里,到宁远去。这一架吵得皇帝头大,派了自己老师孙承宗巡边,接任经略使,按照袁崇焕的方略营筑宁远城。
这个书生果然韬略超群。为了稳固边防,袁崇焕采取“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他清退了原来从河南、山东和西北等地抽调来的轮戍兵士,让他们纳银代役以作军费,并把省下来的粮饷供给精锐之师。同时,袁崇焕鼓励当地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政策一出,立竿见影,被后金政权蚕食的土地重新回到明朝的控制中。一个以宁远城为中心,以周边城堡为纽带的新防御体系初步形成。
可惜,和谐军营没保持多久。由于党争,孙承宗被太监头子魏忠贤拉下了马,接替他的高第只愿躲在关内消极防守。袁崇焕的宁远城成了孤岛,努尔哈赤发出了奸笑:“一个小小的宁远城,我用靴尖也能把它踢倒。”
他真的能吗?
袁崇焕的答案是,拿一万人狠踹努尔哈赤十万人!
1626年正月,第一场硬仗开始了。袁崇焕先定军心,把库存白银全放到城上,凡勇敢退敌者,赏银;凡临阵退缩者,立斩。后出良策,用火炮掩护,城上弓箭齐发,城下挑石固墙。火光之中,一枚不长眼的炮石,和努尔哈赤来了个亲密接触,一代天骄的大汗就此负伤,憋屈了几个月,亡了。这可是明军自与后金动兵以来第一次大胜仗,也是强悍的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唯一的败绩。
宁远大捷,明朝高兴得要晕过去了,原来八旗不是不可战胜的,原来神话也可以由我们创造。“来人!给袁大将军升官——辽东巡抚,总揽关外防务。”
然而,努尔哈赤走了,皇太极来了,他为父报仇,撇开宁远,重兵围锦州,要打第二场硬仗。
袁崇焕一看,笑了:这种招数,千八百年前咱就取好名字了,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皇太极呀皇太极,你怎能干低估我智商的事情呢?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意在宁远?
于是,袁崇焕依然坚守不发,以逸待劳,只派了四千精骑,就扰乱了皇太极的后方。皇太极前面攻不下锦州,后面稳不住阵脚,只好杀了“回马枪”强攻宁远。结果自然和他父亲一样,败在袁崇焕的坚城利炮下。
宁锦大捷了。
这是明朝军事上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意味着找到了瓦解骑兵进攻的有效方法。尽管在魏忠贤“坐视锦州于不顾”的诬陷下,袁崇焕被迫回乡赋闲了,但他的个人声望,已达到顶峰。连八旗都承认,“议战守,自崇焕始”。
一刀砍了大将
斗转星移,天不变,皇上在变。没几个月,崇祯皇帝上台了。少年天子第一件事,召回了袁崇焕,就问一个问题:你老老实实告诉我,辽东还守不守得住?我这皇帝板凳还坐不坐得稳?
袁崇焕张口就答:五年复辽。
崇祯大喜过望,好好好,只要你能收复辽东,你要钱要官,要啥有啥。从今以后,你就是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了,官名太长?没关系,一句话:有困难,找崇焕。
两君臣,一问一答,十分顺溜。一旁的给事中许誉卿却听出了冷汗。怎么算计,五年收复辽东,人才物力财力都安排不过来。袁崇焕无所谓地笑笑:“我看皇上对辽东战事如此急躁,就姑且允诺五年复辽,安慰安慰他罢了。”
许誉卿面无人色。好家伙,怪不得这么顺溜,臣轻率,君急迫,如此绝配,那就等着绝杀吧。
回到山海关之后,袁崇焕对待本职工作,还是竭尽全力的。但是,性格中的缺陷也越明显。早在和皇帝老师、知遇恩公孙承宗合作时,他发现一军官虚报士兵的人数,就砍了人家脑袋,活活气坏了孙承宗。你一个监军,谁给了你生杀大权?袁崇焕自知理亏,身子是趴下去谢罪了,心里可没当一回事。
这种处理军务中的独断与自负,终于随着袁崇焕权力的增大,走到了擅杀毛文龙的地步。
此时的袁崇焕觉得,辽东东江总兵毛文龙,在他蛋糕上划了一道,割据地方。他要统一军权,就容不得这粒沙子。于是,袁崇焕以阅兵为名,手持尚方宝剑,逮捕同时拥有尚方宝剑的毛文龙,当众宣布他的十二条罪状,将其“咔嚓”了。
百姓议论、大臣非议,都在其次,关键是,崇祯皇帝“骇然”了。
在已经恶化的君臣关系中,袁崇焕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北京保卫战。
公元1629年,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吸取了宁锦之战的教训,绕开了袁崇焕的防线,从遵化长驱直入,陈兵北京广渠门下。
袁崇焕这个时候,也不知是不是真急昏了头,他带着自己的铁骑,跟着皇太极后面跑进了关,一路都没有布置阻击,丢掉了三河、香河、
顺义等北京近郊县,直接跑到广渠门前,才和皇太极对上阵。
这一来问题大了。没有勤王圣旨,你带兵进京干吗?要造反吗?就是不造反,也是纵敌深入了!
严寒的北京冬季里,袁崇焕领九千兵,在广渠门对抗皇太极十万大军。战争,不可谓不惨烈;胜利,不可谓不悲壮。但,一步错,步步错,还来不及体味京师得保的狂喜,一轮残阳,已映出了紫禁城如血的朱批:逮捕袁崇焕。
此时,战场上早输得没脾气的皇太极,把握住了最后机会。
他叫了北京保卫战中俘虏的两个太监,上演了最古老的招降和反间之计。
一切都是那么老套。两个太监逃回宫里,向崇祯帝报告:“皇太极的军队之所以能成功入关直逼京师,是袁崇焕放纵所致,后来皇太极主动撤回关内,也是与袁崇焕密谋的欲擒故纵之计。此前,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也是为了削弱明朝在辽东的防御能力。袁崇焕已经向后金投降了。”
拙劣的谎言,却碰上了深深猜忌的皇帝,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在被关押了八九个月之后,崇祯皇帝下令,对袁崇焕处以极刑。
最悲哀的一幕来临了。英雄临刑,自误误人。在百姓唾弃中死去,才是袁崇焕最大、最无法申诉的冤屈。
明史就这样怆然落幕了。“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袋鼠跳比赛
今天,我们班在学校的操场上举行了一场有趣的“袋鼠跳”比赛。
比赛开始之前,老师告诉我们比赛的规则:男生和女生分别分成两组,各自站在跑道的起点,等发令枪一响,先由起点上第一个出发的同学迅速把自己装入早已准备好的袋子里,然后双手紧紧抓住袋子的两边袋口,就像“袋鼠”一样的往前跳,等跳到跑道的另一头后,在折返跳回来,紧接着下一位同学也照着前一位同学的样子接着往前跳,就这样连续不断的循环,直到所有的参赛队员都跳完以后,那队最先跳完则获胜。
老师把比赛规则一讲完,男生和女生都在摩拳擦掌,都想在比赛中获胜。第一局比赛开始了,由于这是我们女生第一次玩这个比赛,动作还不是很熟练,一开,大家都跳得很慢,可男生就不一样了,他们跳得特别的快,他们好像已经玩过很多这种游戏了,这局比赛男生赢了,它们拥在一起欢呼着。休息时间,女生中有一同学开始泄气了,这时女生中跑得最快的李子菡说:“大家不要气馁,这只是第一局的比赛,还不能决出胜负来,我们要有饱满的精神迎接下一场比赛。
“好好准备吧!”女生们再一次燃起了斗志。
第二局比赛开始了,我们女生总结了第一局比赛动作较慢的原因,提高了钻袋子的速度,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赢得了地热局的比赛。比赛休息时间,我们女生连忙在一起总结比赛的经验,争取在第三句赢得最后的胜利。
决定胜负的第三局比赛开始了,男女生队各自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听老师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场下没有比赛的队员大声地为场上的队员加油、鼓劲。轮到男队胖乎乎的郑枭弋上场了,只见胖胖的他钻进袋子里面就像一只熊猫一样,跳得慢吞吞的,而且刚刚跳了几步就摔倒了,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但是,顽强的郑枭弋马上就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往前跳,可是没跳几步又摔倒了,他站起身子,用手挠挠头,让自己镇静了一下,沉思了几秒钟,便继续往前跳了起来,可能是他开始掌握了比赛动作的要领吧!他再也没有摔倒过,一直朝终点奔去。郑枭弋到达终点的时候,男生队还有六名同学没有跳,而我们女生队只有两名队员没有比赛了,这下子全班同学都在为场上所有的同学“加油”,为我们三年级二班“加油”。比赛结束了,女生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女孩子们欢呼着,跳跃着,快乐的笑声响彻整个校园。
这次的游戏,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紧密合作,就一定能成功。我非常喜欢这个游戏,它锻炼了我们顽强的品质,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让我们在游戏中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成都市武侯实验小学四年级:绘梦者の吴笛
相关推荐
-
走近崇祯皇帝——《明朝那些事》读后感薄雾在梦境中散开,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辨。耳边传来古老的钟磬之音,辉煌的大明王朝展现在我的眼前。城外,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城内,宁静安详,静谧幽深。深宫大院尽处,只传来一串沉重的脚步声。他——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纵是一国之君,然而走近他,却不难体会到威信背后,那份悠然与不尽。崇祯的一生充满了崎岖坎坷,他的继位,更是在一种巧合诞生——先兄朱由校无一子嗣,万般无奈与仓促之下,年仅15岁的他只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他的继位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本应是大明王朝的希望——崇祯在位十七年,日理万机,财色酒气全无。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然而,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乃至于整个国家都走向灭亡。先兄的昏庸执政,使崇祯面对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此时的他,内心该是多么矛盾啊!大势已去,他却能让国家坚持了十七年之久,已实则不易,不得不令人佩服。面对勇敢与胆怯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勇敢,并为国家的长久付出了心血,虽死,则无憾矣!面对这样一位皇帝,又怎能不令我折服呢?然而崇祯皇帝显赫的权力背后,却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奸臣的满口胡言,使他受尽排挤、压迫和虐待,也使他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和善良的秉性。十五年的沉默,终于在登基的那一刻冲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奸臣,使朝代焕然一新。国家统一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但却被他自己毁于一旦,实在令人同情。杀死袁崇焕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以至国家再也没能力与清兵抗衡。如果历史可以倒流,我真想替他收回处决袁崇焕的指令。然而,历史不会倒流,我也只能在心里做着这个美梦罢了。当“李闯王”进京的那一刻,崇祯视死如归。他平静地遣走身边的宫女、太监,然后和自己最忠心的奴仆在一棵古树上自缢而死。他走了,背负着“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带着一身未了的心愿魂归煤山。为坎坷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走近崇祯,体会一代君王背后的难隐之情;走近崇祯,感受灾难来临之际的那份坦然与从容;走近崇祯,学会勇敢地承担属于自已的那一份责任。带着对崇祯皇帝的敬仰,同情与惋惜默默地陷入沉思。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走近崇祯皇帝——明朝那些事读后感_800字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薄雾在梦境中散开,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辨。耳边传来古老的钟磬之音,辉煌的大明王朝展现在我的眼前。城外,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城内,宁静安详,静谧幽深。深宫大院尽处,只传来一串沉重的脚步声。他——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纵是一国之君,然而走近他,却不难体会到威信背后,那份悠然与不尽。崇祯的一生充满了崎岖坎坷,他的继位,更是在一种巧合诞生——先兄朱由校无一子嗣,万般无奈与仓促之下,年仅15岁的他只好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了皇位。他的继位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本应是大明王朝的希望——崇祯在位十七年,日理万机,财色酒气全无。他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然而,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乃至于整个国家都走向灭亡。先兄的昏庸执政,使崇祯面对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此时的他,内心该是多么矛盾啊!大势已去,他却能让国家坚持了十七年之久,已实则不易,不得不令人佩服。面对勇敢与胆怯的抉择,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勇敢,并为国家的长久付出了心血,虽死,则无憾矣!面对这样一位皇帝,又怎能不令我折服呢?然而崇祯皇帝显赫的权力背后,却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奸臣的满口胡言,使他受尽排挤、压迫和虐待,也使他养成了坚毅的性格和善良的秉性。十五年的沉默,终于在登基的那一刻冲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奸臣,使朝代焕然一新。国家统一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但却被他自己毁于一旦,实在令人同情。杀死袁崇焕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以至国家再也没能力与清兵抗衡。如果历史可以倒流,我真想替他收回处决袁崇焕的指令。然而,历史不会倒流,我也只能在心里做着这个美梦罢了。当“李闯王”进京的那一刻,崇祯视死如归。他平静地遣走身边的宫女、太监,然后和自己最忠心的奴仆在一棵古树上自缢而死。他走了,背负着“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带着一身未了的心愿魂归煤山。为坎坷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他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走近崇祯,体会一代君王背后的难隐之情;走近崇祯,感受灾难来临之际的那份坦然与从容;走近崇祯,学会勇敢地承担属于自已的那一份责任。带着对崇祯皇帝的敬仰,同情与惋惜默默地陷入沉思江苏南通崇川区南通第一初中初二:玉洁900字 初二 读后感
-
最后的最后现在,我们还剩下什么、又或许,我们并不曾拥有什么。我喜欢有窗的地方,在那里我可以眺望,我喜欢景物冲击视觉的感受,很唯美,很落寞,尤其是夏末的景,给予我无限灵感。夏末秋初,摆脱了夏的燥热,却还没有完全进入秋的凄凉,那份静寂,那份洒脱,那份无人触及的到的高深境界,正是我所追求的,我常想:人生到最后剩下了什么?名利?财富?痛苦?既然什么都没有,那过程又能奈我如何?可是我办不到,我无法放弃我自己,我要证明,至少,我要证明我的人生有价值,我没有白走那么一遭。屋外,树和风进行了一场搏斗,大部分叶子落地,树上还停留着几只“枯叶蝶”它们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起身,来到屋外,才发现那最后的“蝶”也落下,没有力气了吧!以至于连微风都可以给他们致命一击,拿来扫把,不久,便堆叠起一座小山,我把他们堆在了墙角,给他们最后的归宿,叶的一生,灿烂过,辉煌了,生命也就枯竭了,但这一生有意义,便也无悔罢了,把扫把送回原处,然后走掉。悲伤的东西总会使我内心苦楚,然而就是这些细微之物,让我有许多感慨。就已尘封的书被重新翻阅,目光随页码转移,不是看书,而是寻找,终于,目光锁定那一抹绿,是叶子,干叶子,是在盛夏时摘取的,颜色未褪,只是没了水分,轻薄的叶身,条纹还很清晰,但那又怎样,它只不过是干叶子,脱离了枝桠,被束缚起来的干叶子,也许是我的原因,它的生命没有走到尽头,反而变成了书签,没有把它扔掉,又放回了书中,那么,就让它在这里体现它的价值吧!叶的价值在于它带来了绿荫,化作了春泥……那么我的价值是什么?不做没有根据的猜测,让我们一起奋斗,见证我们最光亮的明天!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人生没有如果,有的只是后果。”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让我们共同期待!700字 初二 散文
-
最后的最后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题记玥宝宝,还记得么——那个我们共同走过了数个春秋的地方,那段让我们铭记在心的时光,那棵承载着我们的曾经的古树,那个,令我们从相遇、相知到相伴的校园……我们的初次相遇,是在那儿的一棵大榕树下。望着周围嬉戏的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不安又无奈的走向那棵大榕树旁。稀疏的阳光零零散散的从树叶间的缝隙穿过,落至我的肩头,深呼吸,老榕树特有的清香萦绕于鼻尖,顿时,一股暖流弥漫于心间,似乎略有些冰冷的手指都有了那么一丝温度。俯身趴向树边的栏杆,沐浴着阳光的洗礼,端详着那棵古老而朴素的榕树。岁月的痕迹令古树更有种沧桑美,却掩不住他的生机勃勃——那么繁茂的枝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仅有的几处缝隙,也是阳光的居所。翠绿的颜色明亮的在我的眼前闪耀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心中的不安,似乎都被那秋日特有的清风吹走了呢,取而代之的,是那么一丝丝的思念与伤感。往日与要好的伙伴们嬉戏玩闹的情景,不知何时,如一张有些破旧的CD般,在我的脑海里回放着昔日我们的点滴,我不禁有些触目伤怀,浅浅的低吟道:“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故人何处。一夜溪亭雨。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还知否。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话音未落,忽闻身后响起清脆而有力的掌声,惊异之余,迅速擦去眼角的晶莹,身望去,玥宝宝你那温婉的模样,刹那间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好一首点绛唇,我也很喜欢呢。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你这么伤心,不过在这么美的榕树下独自一人难过是否有点太煞景了呢。能跟我分享下你的故事么?”。不知为何,就是没理由的相信你,闷在心里的种种委屈与不安,如决堤的坝般倾泻而出。而你,也不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地抱着我,最简单不过的拥抱却那般用力,似乎生怕我沉浸于悲伤的海洋不愿再醒过来,就那样默默承担着我的难过……后来,我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共同迎接着成长路途中的磨练与考验。就算如今那个见证了我们成长的校园也因重建而被拆掉,但是那棵古树还在,坚韧而挺拔的屹立于一片废墟之中,守候着那些我们回不去的曾经。就算最后的最后,早已物是人非,甚至于那棵树也倒下了,但你还在,我还在,我们都还活在彼此的心中不是么。初二900字 初二 记叙文
-
最后的最后现在,我们还剩下什么、又或许,我们并不曾拥有什么。我喜欢有窗的地方,在那里我可以眺望,我喜欢景物冲击视觉的感受,很唯美,很落寞,尤其是夏末的景,给予我无限灵感。夏末秋初,摆脱了夏的燥热,却还没有完全进入夏的凄凉,那份寂静,那份洒脱,那份无人触及的到的高深境界,正是我所追求的,我常想:人生到最后剩下了什么?名利?财富?痛苦?既然什么都没有,那过程又能奈我如何?可是我办不到,我无法放弃我自己,我要证明,至少,我要证明我的人生有价值,我没有白走那么一遭。屋外,树和风进行了一场搏斗,大部分叶子落地,树上还停留着几只“枯叶蝶”它们在做着最后的挣扎,起身,来到屋外,才发现那最后的“蝶”也落下,没有力气了吧!以至于连微风都可以给他们致命一击,拿来扫把,不久,便堆叠起一座小山,我把他们堆在了墙角,给他们最后的归宿,叶的一生,灿烂过,辉煌了,生命也就枯竭了,但这一生有意义,便也无悔罢了,把扫把送回原处,然后走掉。悲伤的东西总会使我内心苦楚,然而就是这些细微之物,让我有许多感慨。就已尘封的书被重新翻阅,目光随页码转移,不是看书,而是寻找,终于,目光锁定那一抹绿,是叶子,干叶子,是在盛夏时摘取的,颜色未褪,只是没了水分,轻薄的叶身,条纹还很清晰,但那又怎样,它只不过是干叶子,脱离了枝桠,被束缚起来的干叶子,也许是我的原因,它的生命没有走到尽头,反而变成了书签,没有把它扔掉,又放回了书中,那么,就让它在这里体现它的价值吧!叶的价值在于它带来了绿荫,化作了春泥……那么我的价值是什么?不做没有根据的猜测,让我们一起奋斗,见证我们最光亮的明天!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人生没有如果,有的只是后果。”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让我们共同期待!天津武清区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乡初级中学初二:邓捷650字 初二 议论文
-
最后的最后你曾说过会陪我一起走过那短暂而又快乐的时刻,以后没有以后,以后没了你,只剩下寂寞,寂寞在陪我,想你的心被西风吹来的风给打散了,为什么?你怎么累了?你离开的坚决!田中耕耘的你,脸上的微笑还带着甜的味道。忘记了多久没有爱你,为什么?为什么?我以为心该空了,却满满的装着不舍!最后的最后,只剩下了我和你那盆破落的骨灰!1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最后的最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学会了伪装。——题记脸上整天挂着虚伪的笑,那是我用来面对某些人的面具,泪在心里缓缓滑过,吞噬着那仅存的一点快乐,忧伤慢慢蔓延,侵浸我的回忆。一天又一天,习惯了这种不容拒绝的生活。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给我一天时间,让我自由的过,都成了一种奢望。在某些人面前,我总是要欺骗自己,露出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笑,面对一些事也不得不撑起笑容,然后违心的说一句:那又怎么样?然后总是在晚上,抱着自己,无声落泪,告诉自己,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很坚强。但知道消息的一刻,我终于还是忍不住大哭,在心底一遍又一遍的骂自己,怎么可以那么没用,怎么可以如此懦弱。身体支撑不住无数的悲伤,瞬间瓦解,只是没让某些人看到,我那时是有多无助。隔天,只能忍住那钻心的痛,继续微笑,我想我真的很坚强,可以做到如此地步,继续无所谓。很心疼这样的自己,但现在的我还能说什么呢,默默忍受那些痛,心已经不再鲜红,倒是灰灰的,像自己的天空一样下着雨。算了,自己哭自己笑自己看着自己闹吧。400字 初一 散文
-
最后的最后我看不到那天边的彩虹,只遇见了角落里的黑暗。总爱立在窗前,仰望夜色下的天空。璀璨的星光,远处的华灯,还有灰色的云朵,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如果这时,我身旁的,不是空气,而是她,那有多好…我幽幽的叹口气,这是今天第几次想她了?数不清了。微风吹皱了我的心,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曾以为,我不会释怀对曾经的眷恋,但夏天的晚风却柔柔地擦去了泪痕。在安静到不能安静的时候,心就会沉寂,然后,把一切不愿想起的事,都浮现在脑海里。痛过后,又轻轻的散去。沉默了,眼泪却始终掉不下来。用坚强去掩饰脆弱,用痛苦来麻痹神经。麻木了,不会再感动了,也不会流泪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是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了,我再也不能无所顾忌了。长大,带来了什么?成熟?痛苦?还是坚强?我不再去回忆,泪水却揭开了曾经。努力地告诉自己:我从来都是一个人,我从来就不是谁的谁,我没有过去。一滴、两滴…滴落在手上,我真的、真的不能把那些感动、那些快乐、那些人与事,那些刻骨铭心的东西,当作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抹杀曾经的我,多么残忍。云淡风轻,那些都只能是记忆中的幸福。我笑了,我们拥有那么多的美好记忆,那是任谁也无法代替的回忆。你给我的小幸福,我给你的小甜蜜,都被珍藏在童年七彩的玻璃瓶里,作为我们儿时的纪念。把一切都看淡了,是因为习惯了充斥着寂寞的空气,我们既然无缘,为何还要再纠缠下去?那年夏天,放开了曾经的两个女孩,寻回了彼此的翅膀。我想,你也不会忘记有这么一个女孩在你的生命中曾绽放的绚丽。我们牵着手,在操场上笑着,传递着爱的信息;我们拥抱着,任泪水肆意地流;我们过身,沉默地走向不同的方向。我们还是朋友,我们还是彼此心中无法代替的人,尽管距离在我们之间划开了一条河,我们还是当初那两个女孩,从未变过…650字 六年级 散文
-
最后的最后最后的最后,我们还能说些什么。——题记闪烁的明星在漆黑的天空成了点缀,我伏在窗中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悲戚的味道,极度苦涩。低下头,垂下跟,静静地回忆嘈杂的喧闹声,洋溢着一种无声的的温暖,倾注我们的心田。一直以来,我以为我们彼此都会幸福,找到自己的幸福,发现只有彼此才能给对方幸福时,却失去了。我们的开始是老天善意的安排,那结束谁来给我们?是彼此的摧毁,还是老天错误的安排?不过,对于我来说,一切都己不重要。因为最起码那是一个美丽的开始,结果是多凄凉,那都不要紧。而且有一个美丽的誓言,虽那誓言己不存在。“我发誓,我会帮你寻找幸福。”“谢谢,让我们彼此找到对方的幸福吧。”“对雨立誓,天地为证。““我们彼此都要幸福。““好!”“就这样说定了。”两个人在大街上,淋着雨,光着脚。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说:“全世界只有我们在淋雨,下坠的快感。”之后,两个粲然一笑。最后的最后,我们的结局由谁来主宰?而最后,又有谁留恋这个结局?最后,我和她分离了。“我们终究要离别,时间不会放过我们。”“为什么?”“这样对彼此都有好处,希望还能再见吧。”“不,一定会再见的。”那一刻滚烫的眼泪,忍不住涌出了眼眶。最后的最后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后记400字 初一 散文
-
锁忆明朝历史是那些一本本枯燥而无趣的书籍吗?是湮没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峥嵘岁月吗?不,绝对不是,历史其实很精彩。《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明朝的历史。既然是历史,就少不了各色的人物。在这部书里,有无数的英雄、奸雄、忠臣、奸臣、名将、庸将、明君、昏君……在明朝浩瀚如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人,却是一位两面三刀的人——张居正。他为了中兴大明帝国而呕心沥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改革措施使万民举国之欢,使贪官闻风散胆皆战栗;同样,为了权力而铲除异己心狠手辣,杀门生亦不眨眼。许多人一念及张居正,总想起他那奢侈的生活,但他们没想到张居正以挥洒在华夏大地的鲜血换来了繁华昌盛的明帝国。他从一个才华横溢而懵懂的愤青到老谋深算的首辅,为国家尽绵薄之力,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从一个一无所有的草民到权倾四野的一品官员,道德沦丧,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一句话,他并不是好人,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个有理想、良心的人。踌躇满志的张居正,并没有选择做一名安分守己的官僚,而是以天下为己任,踏上一条无比艰难,却无比光明的道路。他用他那曲折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也不因利益而左右。他了解世界的黑暗和绝望,却从不放弃,并以悲天悯人之心去关怀每一个不幸的人,这,就是伟人。类似张居正这样流芳百世的人比比皆是。只要你愿意去了解,就会发现,历史其实很精彩。广东佛山南海区小学六年级:吴家杰550字 六年级 散文
-
回明朝今天是国庆节的最后一天,所以原本在杭州读书的他放假回到了家中,却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个离奇古怪,却又非常真切的梦,这让他困惑不已。“状元郎,王某……”王扬名努力回忆着梦境,回忆着梦中白衣人所说的话语,希望从中得到些线索。王扬名是个爱好中国古代历史和国学的大学生,虽然所学专业是英语,经常不得不放一些外国屁来讨老师和父母的欢心,但在心底里他是喜欢国学和中国历史的,所以他要对梦中那些穿着古装的人物做个研究。冥思苦想了一会,他突然听到自己父亲地叫喊声:“扬名,这么晚了,还不起来读书写字!”王扬名知道父亲的话语虽然还算平静,但听这语气显然是爆发前的预热。他父亲对他期望一直都很高,这从他的名字里就可以看出来,而王扬名也很少让他父亲失望过。从幼稚园到高中,他都是尖子,都是班级里的头,即使刚开始会比较落后,但是在最后阶段他肯定能够赶超其他人,他的勤奋和努力帮了他不少忙。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学里,他努力过,勤奋过,却发现自己那颗被束缚太久的心已经不再那么安分守己了,时常会驱使他不按自己以前的方式出牌,这让他父亲很气愤也让他很苦恼。所以他的大学生活,到现在为止都是彻底失败的,虽然他一直都在努力弥补和挽回。王扬名随口应了一声,表明自己早已经在房中读书学习了,然后从书桌抽屉里迅速地拿出了一本余姚县地方志来。他已从父亲的喊声中得到了一丝灵感。“扬名……阳明……”,王扬名自语道,“对,王阳明,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是状元郎。”王扬名迅速翻到介绍王阳明的那一页,目光迅速一扫,微笑地知道了自己的猜测没错,这状元郎就是王华。于是王扬名决定,在午饭过后乘父亲午睡的时候偷偷去王阳明故居瑞云楼看个究竟。瑞云楼位于龙泉山山腰上,是余姚一代乡贤王阳明出生的地方,现如今已经成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午人少,瑞云楼入口的保安也在偷闲打盹,王扬名就悄悄溜了进去。从小住在龙泉山,这路他比任何人都要熟悉。进得瑞云楼,王扬名发现这楼其实不大,只有两层,每层两个房间,每个房间大概也就十平方米的样子,而且都已经破旧不堪。然后王扬名的目光被底楼其中一个房间中的一张大床给吸引住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吸引住,但事实上就是被吸引住了。“这床好亲切啊……”王扬名话还没说完,就感觉一下子失去了意识,再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当他再次恢复知觉,发现眼前的瑞云楼已经变得光鲜亮丽,像是刚刚建造好的一般。而他的眼前,也出现了四个完全陌生的人,两个老人,一个中年人,还有一个产妇。“父亲母亲,这孩子怎么不叫啊?”那中年人向两位老人问道。那白发老头子安慰地说道:“华儿,别着急,看这孩子又大又黑的眼睛,肯定不平凡。”旁边那老妇人也随声附和着。而那产妇则是小心地抚摸着这个新生儿,大气也不敢透地等待着中年人的下一个回答。这时王扬名才发现自己已经像许多小说中所写的,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变成了这个新生儿,而眼前这一家很有可能就是王华一家,自己更有可能就是圣贤王阳明,想到这,惊讶不已的王扬名眼睛张得更大了,这与那张紧闭不叫喊的嘴巴之间的对比也就更加明显。其实王扬名不是不会叫喊,是因为向来都没有叫喊的习惯,但当他想要叫喊几声来证明自己的正常健康时,他陡然发现自己的嘴巴真的发不出任何声音。“简直就是个没用的怪胎,我王家的不幸!”王华说完就理也不理亲人的反应径直离开去了书房,留下一脸愠色的老翁和老妪,还有暗暗流泪的产妇。王扬名确定自己是穿越了,而且历史也估计要被改写了,但在短暂的惊讶过后,更多的是欣喜和雀跃。他从幼稚园开始就渴望重生,因为他的父亲从幼稚园开始就对他严苛要求,从而让他失去了许多21世纪的孩子应该拥有的欢乐童年。现在他重生了,他当然高兴,更何况是在这等名门望族之中。这一年是明宪宗成化八年。不过接下去的五年里,王扬名发现自己的重生原来也不这么好过,也同样要经历不少生死离别的痛苦经历。至于父亲王华在王扬名出生的那一刻会感到巨大愤怒,不单单是王扬名当时不会啼哭,也因为妻子郑氏在生王扬名之前怀了足足十四个月的孕,而这一点早已被乡人传为怪谈。王扬名在古代出生后不久,他的母亲郑氏就因为夫君王华对自己和孩子的不闻不问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伤心的人世,紧接着,郑氏的婆婆,也就是王扬名在古代的祖母岑氏也因年纪过大而老死了。家中接连失去两个女人,让这个大家庭一下子变得冷清不少,即使他们居住的房子本来就不大,但是少了亲人,活人还是会感觉到空空荡荡的凄凉感受。五年里,家里最忙最累的就是王扬名的祖父,王伦,一个饱读诗书的老秀才。由于父亲王华要准备不久的科举考试,因此王扬名整日都看不到父亲王华的身影,只有祖父王伦疼他爱他陪伴着他。这五年里,王扬名都不能开口说话,他只能听,至于其它都和一般小孩子没有区别。祖父王伦本来就疼爱这唯一的孙子,自从老伴过世后没有了感情的寄托,对这孙子就更加疼爱了。这王伦本就是个学识渊博的老秀才,现在家务事多了,很少有时间再来读书做学问了,另外还要照顾小孙子,于是他就干脆把做学问和照顾孙子放在一起同时进行。平常忙完了杂事,他就随手拿起一本圣贤书来大声朗读,一边让下人把孙子抱过来坐在他身边。久而久之,王伦发现,每当他读到某一段儒学上经典的文章诗歌时,小孙子就会高兴地手舞足蹈,而每当他读到一些晦涩难懂,或是立意肤浅的,小孙子则会不停地扮苦脸,显出一副受煎熬的样子。这对于王伦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发现,而对于王扬名,则平常的很,因为其中的大多书文章诗歌他都拜读过,而且深深喜欢着。五岁那年,当王伦对着小孙子像往常一样朗诵一段王勃的《滕王阁序》的时候,读到“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时突然就忘词了,背不下去了。出乎他意料的是小孙子竟然对了上来,而且把这段里剩下的都丝毫无错地背诵了出来: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王伦当时惊讶的差点心脏病发作,而王扬名也差点意外地晕了过去,本来他是在心里默默跟着王伦背诵的,想不到就忽然说了出来。王扬名开始会说话了,王伦兴奋地一把抱过了小孙子,颠了很久。他惊讶于小孙子的突然开口,也惊讶于小孙子的聪慧睿智。事实上,王扬名穿越后,他的记忆力和悟性都大大提高了,这一点他自己也还没有发现,他以为这一切都还是他以前的记忆。“这简直就是方仲永,王安石笔下的神通啊。”王伦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心情,大声叫了出来,大违他一贯的秀才作风。“爷爷。”王扬名感激王伦这五年对自己的不离不弃,亲切地喊了一声。“哎,守仁乖。”王伦高兴地应答道。守仁是王扬名在古代的名,全名就叫做王守仁。“不,”王扬名摇摇头说道,“爷爷不要叫我守仁,我不喜欢守仁这个名字。”其实是王扬名不喜欢他父亲王华,这“守仁”就是父亲王华帮他取的,所以他恨这个名字。“好,”王伦也应答的爽快,孙子好不容易开口说话,他没理由拒绝小孙子的第一个愿望,“让爷爷想想,给你取个好名字。”王伦心里想道:“守仁是王华取的,作为爷爷他不能在孙子面前丢了儿子的面子。”“要不爷爷给你取个字吧。”王伦想到了解决的方法。本来在这个年代,男子要到二十岁弱冠之年才可以取个字,但是王伦这人虽然年纪不小,但思想却要比许多年轻人开放的多,对于五岁就给孩子取字一点都不感到出格和反常。爷爷都不介意,王扬名当然更不会介意了,于是他同意地点了点头,期盼着这个让他大跌眼睛的字的到来。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写人
-
明朝那些事儿我兴味盎然地合上《明朝那些事儿》,金戈铁马,权谋诡计,风云际会,斗智斗勇,奋起反抗,忍辱负重的一幕幕都在我脑海中重现。方孝孺,他或许并不是一个聪明人,他甚至只是一个书呆子,他的一生未经兵戈战乱,但在朱棣大军压境之下,仍然临危不惧,忠肝义胆、铮铮傲骨,天地可鉴。最后虽被朱棣凌迟处死,杀灭十族,他这一支再无后裔,但他却依然凭借忠诚二字而青史留名。朱元璋昔日对朱允文所说的话毕竟实现了一半,实现了最不可能实现的一半,“他一定会为你尽忠到底。”方孝孺做到了,他有忠心如此,何惧千刀万剐,粉身碎骨。于谦,当也先的铁蹄直指京城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担负起保卫京城的重任,从那一天开始,他已经没有了退路,他不能疏忽,也不敢疏忽,半壁江山的命运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在这一场景泰年间的巅峰赌博中,也先输得起,可他却输不起,但是他却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个千钧的重担。当也先在京城下耀武扬威时,他用他瘦弱的身躯击溃了这个不可一世的也先。他的心里有保家卫国的信念,有对大明的无限的忠诚,他为大明所付出了一切,尽管他死于非命,却用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挽救了大明的未来。杨慎,大明三大才子之首,他饱读诗书、学究天人,在父亲杨廷和自动离去之后,怨愤冲天的他带领百官闹出了明史最大规模的罢工。失败之后,他被发往云南,却一直不理解父亲的主动退出,但当他亲眼见到父亲叱咤风云一辈子之后,也逃不过入土为安的命运,他在那一刹那之间幡然醒悟,人的一生,纵然何等的风光无限、权倾天下、不可一世;何等的家财万贯、挥金如土、一掷千金,却也终究躲不过这一抔黄土的宿命。从此他再不涉足官场,游历云贵川三地,吟诗作对,潜心著书,终得以善终,著作等身、名扬天下。他的才学冠绝当代,映照千秋,古今读书之人,鲜有人与他仿佛。胡宗宪,一个聪明人,他明白,在黑暗的嘉靖朝,不投靠严嵩就没有出路,自己的抗倭大计、平生抱负也将毁于一旦,东南数省生灵涂炭。为了东南黎民苍生的安危,他舍弃自己的清高、名誉,换来东南总督的高位,他临危受命,与徐渭二人缜密策划,兵不血刃诱擒汪直,计杀徐海,瓦解了倭寇的主力,另一方面,他又提拔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彻底扫清倭乱。他是堪与于谦相提并论的社稷大臣。他保住了大明的东南江山,是当之无愧的抗倭第一功臣,但是他优点与缺点一样众多,最终落得个挥刀自刎,身首异处的凄凉下场。是这些缺点将他一步步地拖向死亡的深渊,自杀之前,曾留下两句诗句“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在所有的锋芒展露之后,必定会是灭亡的前兆。明史忠实地记录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忠心爱国,精通兵法,聪明绝顶和趋炎附势,巴结谄媚,贪得无厌。徐阶,一生坎坷多舛,他作为六位盖世英才中的一员,出现在嘉靖朝这个斗争火焰异常炽烈的年代,他深通心学奥秘,尽管被迫低声下气,却无时无刻不在奋力地挣脱黑暗,走向光明。他忍气吞声十余年,终于发动了致命的一击,彻底击溃了严党,完成了惊天逆转。严嵩覆灭的一刻,他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的人:夏言,古板严肃,一丝不苟却大公无私,宽以待人的老头,终生不肯沾染一点污浊的好人;沈炼,小小的锦衣卫经历,嫉恶如仇、仗义执言,一个虽然官职卑微,却敢于追寻光明的人;杨继盛,一名普通的进士,没有盖世的才华,却甘冒奇险,死劾严嵩,而是为社稷不忿,为苍生不忿,为被严嵩所冤杀的人不忿。而他们的下场都是一样的:死亡。但他们没有惧怕,他们相信,这是黎明前的最后黑暗,他们的死亡,必定能够打开严嵩毁灭的大门。现在,徐阶做到了,尽管他也贪污受贿,玩弄权术,但他为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位优秀的内阁首辅,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个能臣,一个好人。还有很多,王守仁、张居正、高拱、杨廷和、李东阳、杨一清、姚广孝……他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而这许许多多的故事和那些许许多多的有名无名之人又共同串成了这二百多年的明朝岁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些发黄发卷的史册和沉默不言的历史,伴随着人们一代代的成长,亘古不衰。1200字以上 高一 记叙文
-
焕颜·秋歌作文八月十五的月并不圆的完美。夜很黑,可灯却很亮。灯旁无人,却有一张椅子。点灯的人显然已经走了。现在四周都很安静。可是突然有一个人从天上飞了下来。一袭白衣,白衣胜雪。没有人可以看清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一眨眼,他的人就已经坐在了椅子上。他一动不动,双眼紧闭,却无思索之情。夜更深,天越寒。秋风瑟瑟,卷起残枝败叶,呼啸而过。很久之后,又一人从天而降,墨青色的风衣,在风中飘荡。青衣人走到白衣人的身边,微微一笑。白衣人冷冷道:“青烟先生,你来迟了”青烟道:“我并没有来迟,而是你来得太早”白衣人睁眼道:“好吧…就算是我来得太早,现在,你该做你该做的事吧?”青烟道:“等一下”白衣人疑道:“你想反悔?”青烟摇头道:“我只想问你几个问题”白衣人扬了扬眉,道:“问”青烟道:“你为什么要舍弃自己本来的面貌?”白衣人笑道:“这世上有很多迫于无奈的事,例如我这件”青烟道:“你这件是什么事?”白衣人道:“你真的想知道?”青烟道:“每个凡人都至少会有一点好奇心,我也是凡人,所以我也有”白衣人道:“可是如果我不想说呢?”青烟道:“说不说是你自己的事,我也没有逼你,只不过遗憾是留给你自己的”白衣人问道:“什么遗憾?”青烟笑着不说话。白衣人道:“你知道我是谁么?”青烟摇头道:“不知道”白衣人道:“我叫傅红衣”青烟道:“原来你就是那个红衣之处四面血香的傅红衣…?”傅红衣点头道:“现在你知道了吧?”青烟笑道:“我只知道傅红衣只穿红衣,可你却为何上下一白?”傅红衣道:“傅红衣明日便不是傅红衣,自然不用穿红衣”青烟道:“传雪庄的木天天是不是死在你剑下的?”傅红衣道:“如果她是传雪庄的人,那就应该是”青烟道:“你为什么要血洗传雪庄?”傅红衣道:“因为传雪庄的人都该死…”青烟淡淡道:“你不知道,江湖上的人都不知道,我就是木天天的亲哥哥”傅红衣苦笑道:“原来如此…看来…这江湖四处都是我的敌人了”青烟话锋一,笑道:“焕颜并非件好事,大多数焕颜的人,是因为他想要逃避责任”傅红衣道:“我本就是个没多大责任心的人”青烟道:“每个人在焕颜之前,都要去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傅红衣道:“什么问题?”青烟道:“焕颜之后,你打算去做什么?”傅红衣陷入了沉思,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之所以焕颜,是因为他想要逃避仇杀。月满圆,白色的月光勾勒出一道黑色的影子,远远看上去如此寂寥沧桑。半晌之后,傅红衣才道:“以后的事以后再做打算”青烟笑着淡淡摇头。傅红衣道:“听你的意思,好像是愿意替我焕颜?”青烟点头。傅红衣道:“你莫忘了我可是你的杀妹仇人”青烟道:“我没忘,可是现在,你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我的客人”傅红衣笑了,青烟也笑了。青色的烟孤高寂寞地竖起,像是清秋中一朵萧瑟的孤菊。傅红衣已经醒了,现在他正站在铜镜面前,一脸错愕。青烟的声音远远传来:“从现在起,你是青烟,我是傅红衣”傅红衣惊道:“为什么?”青烟的影子隐隐约约出现在雾中,他淡淡一笑,影子逐渐散去。飘渺的像是一场梦。而他只是其中的一点。从那天起,他再也没有见过青烟。那个人就真的如同青烟一般,从这个凡世悠悠飘过。留下的,只是一抹淡香。晨,清晨。傅红衣缓缓地推开隐烟山庄的朱漆大门。回首,只见浓雾。整个山庄都被湮没在雾里。他再也看不见了。他摸摸自己的脸,告诉自己,你现在是青烟,再也不是傅红衣。踏着晨曦的步子,他正重新走向红尘。再也不是傅红衣。红衣之处,四面血香的傅红衣。想到这,他笑了。他从来没有笑的如此开心过,也从来没有如此轻松过,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对于他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美好的。茶馆。这是江南最闻名的茶馆。傅红衣正倚在窗边喝茶,苦中带甜的茶水从舌尖蔓延到心底,一个人要是不快乐,再好的茶,喝起来也是苦的,可是他现在很快乐,这茶水,自然是甜的。“哎…你听说了么?那个傅红衣自杀死了…死在隐烟山庄”“嗯…听说了,我还听说是他去找青烟先生焕颜,青烟先生没答应他,他才自杀死了”“如今江湖上哪个不是他的仇人,他不自杀的话迟早也会被别人杀掉…”…之后的话傅红衣听不清了,因为他的人现在已经完全麻木。青烟先生…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喊道。好像是有泪,从眼角划过。——后记我本不想写后记,可不写的话就无几人能看得懂了。作此后记,以释文意。青烟他是一个焕颜师,焕颜师的工作是什么?就是焕颜。他虽替很多人焕过颜,可他却从没有给一个人真正的焕颜过一次。在那个八月十五的夜里,他给傅红衣焕颜了。他的死就是给傅红衣最好的焕颜。他给傅红衣焕的不只是面孔。还有心。他把傅红衣的内心给改变了。因为焕颜不只是表面,重要的是内心。光容颜变了有什么用?他的心没变,他还是会重蹈覆辙,重新走上那条路。所以说青烟选择了死,选择了用死来给傅红衣一次内心的焕颜。有很多人说青烟傻,傅红衣是他的杀妹仇人,他为什么还要帮傅红衣?不如直接将傅红衣杀了,还可以替妹妹替江湖人报酬。可是就算杀了傅红衣又有什么用呢?能使他妹妹复活吗?能使他不再伤心吗?当然不能。青烟认为如果自己的死可以换来别人的重生,岂不是人间一快事?我们可以不要把青烟的死想得那么悲观,换个角度来想,那天乃八月十五,是个家人团圆的日子,青烟死了,他和他的妹妹团聚去了。这样不是很好吗?青烟死了,所以傅红衣就必须好好的地生存下去。他没有别的选择。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
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史书读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儿》是读过的史书中比较另类的一本。该书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书中没有引经据典,也未注明出处,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咱也就没法考证了。好在它说的事儿,跟我这些年东鳞西爪地积攒起来的明史都对得上,我也就认为它是真的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部从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写起,直到永乐帝朱棣登基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传和半部朱棣传。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无所有的贫农,是通过造反才拥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简单的简历。没受过教育,却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人事管理天才。朱元璋小时候深受元朝的腐败统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员的腐败。做皇帝后,对腐败官员大肆杀戮,却没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败。这大概就是当今社会对腐败官员大开放生之门的历史依据。朱元璋有个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靠着这样的逻辑,天下一点一点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逻辑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为了保证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继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许多的安排,夺兵权、杀异己,却无法保证天下从他的继承者手中被夺走。看来,无论你多么强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巧取豪夺过来,却无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夺走。皇帝如此,官员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强者皆如此。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而历史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书写的,因此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而我们以前面对的事枯燥的叙述和总结,根本无法引起我们的阅读欲望。下面是我认为的一些有哲理的话。1“我相信我是对的”。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你耳边提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你,让你去选择,但这个游戏最残酷的地方在于:你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你将失去一切。在战役实施中,只有一个时机是最适合的,能抓住这个时机的,即是天才——拿破仑2 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3 每一种主张的背后,都隐藏着某种势力或者利益的群体。如房地产商一定说房价会不停的涨,电信公司一定说自己的收费很便宜一样。而农民的主张只可能是种地或者收租。4 张士诚是一个有着坚强的意志的人,他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但他的缺点和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作为乱世群雄中的一个,他有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却并不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只能是淘汰赛,胜利者只有一个。5 人生最痛苦的地方不在于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在于知道了结局却无法改变。6 是的,命运之神其实并不存在,他也不会将什么宝剑和钥匙交给一个乞丐,在那绝望的日子里,并没有人去同情和可怜这个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他告诉我们,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7 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8 朱棣过于得意忘形了,他似乎忘记了他当年是怎样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一定是先进的武器和士兵的数量,而是人的决心和智慧。9 于是,当年的那个一心为民请命、为国效力的单纯的读书人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跃跃欲试、胸有城府的政客。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也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的选择罢了,但问题在于,解缙在作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忘记了一个重要而简单的原则,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原则断送了他的一生。这条原则就是:不要做你不擅长的事。10 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经历磨炼了杨士奇,使他变得老成而有心计。他为人十分谨慎,别人和他说过的话,他都烂在肚子里,从不轻易发言泄密,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却从不明显表现出来,其城府可见一斑。而杨士奇之所以能够有所成就,其经验大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刚出道时要低调,再低调。11 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和阴谋,自己身边的同伴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朱高煦整垮,为了自己的信念,杨士奇忍耐了很久,他曾经有很多机会向朱棣揭发朱高煦的不轨行为,但作为一个政治老手,他十分清楚权力斗争就如同剑客比武,一击必杀才是制胜的王道,因为一旦宝剑出鞘,就没有收回的余地。您剪刀加浆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在学校图书馆库里找的。谢谢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读完《明朝那些事儿》后,你是否对明朝的事有了更深地了解。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一:终于看完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共90万字,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难得。关于这部书,评价我就不说了,多之又多,少我一个也不少。在此,仅说一点个人的读后感吧。所谓读后感这种东西,很是虚无飘渺,你要说单单读了一本书,就懂了多大的人生哲理,深明什么世间大义,简直就是瞎扯。它就是一本书,不会比实际的生活给我们更多的东西。但是,真正有意义的是故事中的那些人,以及他们的在其中演绎的生活,他们的信念,他们的欲望,成功、或失败。我只说两个人(其实说了三个人):魏忠贤和黄道周。前面的这个人,我相信大家一看到他的名字,大多数有点正义感的人,会说:这个死太监,真是弄权误国。其实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坏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坏事。纵观魏公公的一生,可谓是做坏事不遗余力,平民出生,市井流氓。他虽然当了太监(自宫的,狠!),但是他有欲望,成功的欲望,权力的欲望,所以他可以不折手段,然后一步一步爬上权力的高峰。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魏公公不是随便的,所以他“成功”了,在他看来。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他终于做到了(后者)。但是同样的不折手段,排除万难,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王守仁,秉承信念,匡扶正道,赤手空拳,亦敢与龙蛇相搏,号称“圣人”。所以说,同样是人,是有天壤之别的。这个是关于成功的故事,成功需要的是信念,绝对不是欲望,是信念,会指引你方向,直至光辉的顶点。另外一个人的故事,崇祯十一年,清军压境,明军劣势之下,朝臣主张暂时议和,先解决内部李自成等起义军,再和清军开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先不说如果按此行事,明朝是否能够再坚持个百八十年。但是,一个人彻底把这事给搅黄了,黄道周。他一套民族大义,天理人伦辩论下来,然后“群臣激愤”,这事就歇了。这位黄兄虽然被降职到地方(因为崇祯是主张议和的),可是他的事情还没完。七年后,清军入关,在家赋闲的黄道周再次出山,辅佐唐王。黄道周主张抗击清军,唐王手下将领没有人响应,他孤立无援。唐王很高兴,说你去北伐吧,然后他说,我没有兵给你。他去了,招集老乡、同学、学生一千人,他的妻子随同出征,并召集许多妇女,一同前往作战。说白了,就是自寻死路。结果是全军覆没,黄道周被俘,无数投降清朝的同僚出面劝他投降,他严词拒绝,慷慨就义,留有*书,内容共十六字: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落款:大明孤臣黄道周。是的,他是孤独的,因为他不妥协。但是我仔细想想我们国家的历史,就往近了说,英法联军来了,八国联军来了,日本侵略者来了,但是我们的国家终究没有亡,是为什么?我不敢忘记,我们不应该忘记,总有那么一群不识时务的人,无论时局形势如何,无论敌人有多强大,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坚持,绝不妥协。所以,或许黄道周并不明智,或许妥协能够挽回危局,但不妥协的人,应该得到尊重。面对冷酷的世间,无奈的场景,妥协,不坚持到底,是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的选择。但是我认为,在人生当中,至少有那么一两件事,应该不妥协。因为不妥协,坚持,虽然不现实,很没好处,却是正确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至少有一点。当然,故事都是“当年明月”讲的,而我最喜欢的却是这两个,写出了与大家分享,不枉我一个月以来“挑灯夜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500字二:岁月不饶人,明朝时期的事情发生了种种事情,看完了这两本书,我深有感触。这部书是当年明月,也就是石悦写的明朝“通史”。这书从明朝开国的朱元璋说起对当时的十七帝王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充分的体现出当时政治思想与当时开国皇帝建立的帝国进行了详述。第一部中写的是朱元璋生于乱世当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依靠,没有后台。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争取得来的。他历尽千辛万苦,一次次的从死神的魔掌中挣脱,一次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后继续战斗,一直坚持着。也可以说在当时最优秀的统帅非朱元璋莫属。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朱允炆上台就要削潘。后燕王朱棣以“倩难之役”的名义夺位。在读到第二部结尾时我的感觉只是当时的蒙蒙凄凉,它讲到郑和下西洋,修着《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南安等,后来永乐帝于北伐蒙古归来的路途上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了动荡时期。读到这里我也只是觉得当时的“悲惨”,也只是慢慢的看下去。大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而导致了二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丧于一旦幸亏忠臣于谦奋力救回了明帝国,但随即又有两位皇帝争夺王位的“夺门之变”后都被害身亡了。读到这里我才晓得了什么叫历史小说的精彩与其对此使读者的眼球应接不暇,欲罢不能。也是这两部历史小说我感觉到告诉了我影月之殇影歌的感伤。明朝的言官也告诉了我们直谏者未必忠。贪官们告诉我们贪w者未必奸。皇帝嘛,呵呵,真活的不是人~朱元璋的身世告诉了我们要自食其力,像他这样没有依靠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的人都能当上皇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