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曙光1000字

守望曙光

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守望曙光

____

观中国水乡文化博物馆有感

在这片旖旎而荒蛮的土地上,东方文明的太阳射出第一缕曙光。千年,其实并不遥远,所以被我撞见,你留下的足迹,像一个模糊神秘的烙印,吸引着我寻觅你的美丽。

————题记

530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却如同过眼星曝,华丽的星光过后,瞬息消失。像追寻一个梦境,带这这种期往,走进了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这是一座型如玉琮的建筑,坐落在临平人民广场上,阳光下,洁白的大理石墙面莹莹泛光。踏上博物馆的阶梯,置身于浓浓良渚氛围的玉琮、石斧、玉器中,仿佛时光回溯到千年以前……

公元前3300年

新的一天开始了,在晨曦中穿越莽林,把石镰射向兽禽,我们筚路蓝缕,或在途中散失了同伴的肢体、器皿,石戈碎了,会换来兽躯的腥味,也许吧,有时候不能,但请看远方——山脚的村寨,那是我们的家,抟土为城,我们的劳作是光荣的,我们要赶在太阳下山以前,回到那有缕缕亲情的寨子。

水乡博物馆

那石镰、石戈仍然是坚硬,在土壤中沉睡了千年,它们仍是千年前的样子,也许我们无法使用它们,但却可以想象它们曾经的功劳,它们曾是必须品,最尖锐的武器。细细的文饰中是否也留了那时的兽血?

公元前3300年

风带来了种子,和群鸟的翩迁,黄昏的苕溪呈现了金黄,我们要从零开始。饥荒是深渊,搬起石头,垒起田垄,在芬芳的泥土中撒下部落的希望,土地变得松软,它将要开遍穗花。

我们记录着它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寨里的老者用细石片在黑陶罐上细细描画,又像在与它窃窃细语。

水乡博物馆

良渚文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耕。那写农业工具通体磨光,钻有小小的孔洞。像是现代的东西,它们似乎仍能使用在我们的田地中,石犁与石镰已具雏形,我感到历史与我的贴近。与它们展放在一起的还有黑陶制的各种罐与壶,镌刻着草木鸟兽,不明白具体含义,但却感受到华夏文明的萌动。

公元前3300

巫觋唱出古老的调子,篝火燃起了漆黑的夜,虎狼啸于山林,号子唱于江岸,战争将要开始,石钺已在备战。我们向前冲锋,武器的碰撞与击碎的声音充斥着草莽山野,脚下倒落了同伴的躯体。疾病、饥饿,使我们惶恐;转瞬即流逝的肉身,它比泥土更容易散失。但战争永远酝酿着最可怕的风暴,我们需要祭神,“黄琮礼天,玉璧礼地。”为了家园与族人,泥土只能默默将同伴埋葬。

水乡博物馆

玉琮静地置于展柜中,幽幽地散发着神圣与庄严的力量,它注视着来往的参观者似乎仍执行着神圣的命令。我与它身上的兽面对视,那是一种王者的神态,它诉说着生命的真实,耳畔响起了遥远的歌谣……

恍然如梦。祖先的辉煌在泥土下沉默着。却因为这第一缕曙光,照亮了文明发展的道路。走出博物馆,人民广场上荡漾着笑声,蔚蓝的天空中泛动着鲜艳的风筝,身后的“玉琮”似冠落地,它静静地注视着。千年以后的今天,太阳依然明亮热烈,山土依旧,人民跨入了和谐社会,而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定会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乔元贞的故事

350字 初二 读后感

一间破烂不堪的茅屋,一张千疮百孔的桌子前,一个满脸沧桑的老人,正在出神地看着一本早已泛黄的书,回想起过去的种种……

“孩子,你也知道,咱家穷,可能以后供不起……”

“妈,你别说了,我知道了……”

这时候,史成汉来了。

“元贞,在家吗?”

“来了。”

“元贞,你可以把那半本书还我吗……”元贞回到屋里,拿出那半本书,递给了史成汉,他突然哭了,在这个唯一的朋友面前哭了,他说“成汉,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

“成汉,你看,这是我爸给我们做的课本。”说着,史成汉把那本课本递给了元贞,元贞愣了好久,然后又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轻轻说了一句“谢谢”。

乔元贞闲在家里没事干,他的妈妈就让他去卖一些烟纸、火柴等小东西,以后也能糊口,他知道家里的窘迫,于是应了母亲,从此以后,就在附近的村子里当起了小贩,一直到现在。

我们都不知道,在那个时代里,有多少个孩子没有上学的机会,有多少个像乔元贞那样的孩子的天分被埋没,有多少人甚至没有自己的“第一本书”,所以,请珍惜现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