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你们知道纳西族的民俗风情吗?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酸牛奶,我想,我们应该还是朋友
酸牛奶,你变了,你变的霸道了。你,真的变了。
酸牛奶,变回原来的你吧!好吗?变回原来的你;那个任性而可爱的女孩啊!
酸牛奶,我和燕窝商量了一下:你现在真的变了,你现在;已变成一个霸道的女孩。我们……还是好朋友吗?为什么只要我的身子挨到你的桌子时。你总是说:“请你不要挨我的桌子。”冷冷的一句话……
酸牛奶,我可以看出,你真的很想和我们和好。只不过;你的倔脾气使你不肯向我们道歉。听燕窝说,你上课时曾说燕窝窝窝头的配方是垃圾。要是在平常,燕窝绝不会生气,可这次;不一样……
酸牛奶,你知道吗?开始,我们只是假装生你的气,为的……只是像逗你玩玩。可你;却当真了。你还以为我们是因为你没有叫我们“姐姐”而生气。(酸牛奶曾说过,只要我和燕窝到办公室去问老师什么时候发试卷,就叫我们一声“姐”附:其实我们没有酸牛奶大哦!)这时,你开始对我们冷了。我们开始还以为是你逗我们玩。可没想到;你,真的对我们冷了。
酸牛奶,我们之所以说你霸道。这里是有原因的,今天早上,你来到时发现自己的板凳不见了,就把某某某的板凳搬了过来。但某某某发现时,你不给他。
酸牛奶,变回那个任性中含有可爱的你吧!我和燕窝,只认识那个任性中含有可爱的你,却不认得那个霸道的酸牛奶!因为,我们知道:那个霸道的酸牛奶不是真正的你!
————羊肉包写
相关推荐
-
乡独特的民俗风情“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美丽的家乡——江山,除了春节贴春联、守岁及一些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些独特的民俗风情呢。最独特的当然是“麻糍节”,又称老佛节,已沿袭了上百年了,据说当时人们为了庆祝当年丰收并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家家户户都要宴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吃麻糍,那场景比过年还热闹。每年的冬至就是我们家乡的麻糍节。到了那天,奶奶早早起床,把前一天洗干净的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滤干、蒸熟,倒入一个石臼里。然后二叔上场了,只见他俩脚分开站立,二叔高高扬起巨大的木质锤子,用力敲打着石臼里的糯米团,奶奶则在二叔举起锤子砸下去的那间隙,把手往水里一浸,迅速而灵活地揉一下糯米团。我看着心痒痒,趁着二叔休息空隙,抓起锤子也想试试,可谁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锤子却丝毫不动,怪不得二叔在这么冷的天,还额头上冒着汗呢。到了中午,家里的客人都到了,大人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话着家常,小孩则欢快地抢着美味菜肴。不一会儿,孩子的打闹声与大人的划拳声融在了一起,堂屋里显得愈发热闹了,这也寓意着这家子来年会有更好的运气。“六月廿四贺村墟”也是我们家乡的独特民俗。一到那天,来自四邻八乡的村民早早来了,在不足几百米的道路两旁摆放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摊前小贩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农村人淳朴,只要你砍的价格不低于成本,他们都乐意成交。小孩子对这样的交易不大感兴趣,他们喜欢前往那些特色美味的小吃摊前品尝美食。油炸豆腐的香味早就沁入鼻间,被烤得焦黄的红薯整齐地摆在铁架上,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剥开了皮,伴着腾腾热气大吃起来。像这样的民俗,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比如乡下赶集、凤林的南坞三月三……你们有机会一定要来我美丽的家乡领略这些独特的民俗风情。700字 三年级
-
传颂民俗风情,喜迎中秋佳节中秋佳节,合家团聚,博饼赏月,华夏儿女正用各式各样的方式欢庆这一传统节日。你们瞧……家乡的父老乡亲在欢渡这一传统佳节时也颂扬着许多与众不同的民风习俗。“噹噹噹,噹噹噹中午十点钟左右,正专心做作业的我被一阵阵清脆的铜锣声吵到了,急忙冲出屋外看个究竟。只见路上两三个人骑着摩托车,手里拿铜锣不停地敲打着。“妈妈,他们在做什么呢?”我好奇地问。“他们是在通知各家各户去参加庙会的时间到了。”妈妈一边说,一边从屋里拿出了用黄纸和红纸卷成的两个小纸筒,接着说:“走,今天就让你见识见识我们家乡过中秋的各种习俗。”于是,我和妈妈骑着电动车来到了庙里。这时,庙里已是人山人海了。每个人手里也都拿着纸筒。一阵阵鞭炮声过后,理事会点燃了一堆用很多“寿金”堆放在一起的纸,人们便开始你推我挤地从那雄雄烈火中引燃了自己手中的纸筒,用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大家嘴里都叨唸着什么。特别是年纪大一点的老一辈唸得更大声了。“妈妈,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每个人嘴里又唸着什么呢?”我依然好奇地想知道。“这是很早就留传下来的一个习俗,人们嘴里念的话都是祈求神明保佑我们每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虽然我们现在不耕田种地,不养鸡、养鸭了。但是先辈们留下来的民风习俗我们可不能失传呀!”很快地,我们也到家了。妈妈连忙把那快燃烧完的纸筒放到了“司令灶君”的神位前。“杰儿,到二楼拿一个竹篮子下来,等一下又要去庙里分饼了。”妈妈说。大约过了半小时,我们又来到了庙门口。分饼活动已经开始了。人群虽然很拥挤,但是却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安静地等待念到自家户主的名字好上去拿月饼。当叫到爸爸名字时,我跟着妈妈上去拿了饼和“福饭”。“哇!怎么分了这么多月饼,一共有十六个呢?”我问道。“因为我们村今年又喜添了八个大胖小子,每个小男孩的出生,他的父母都要订做月饼在中秋节这天分给村里的每户人家两个,所以今年就有十六个月饼了。至于‘福饭’嘛,是理事会一大早就做好的,也是家家都要分到一份的。里面是用米饭,三层肉,猪血,猪小肠混在一起煮成的。这‘福饭’拿回去之后,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要吃哦,吃了这饭就意味着能健康长寿。"妈妈又为我道出了秘密。“晚上,村里的大戏台还要演戏呢!而且连续要演好几天。因为今年我们村里家家户户的经济收入比往年好了许多,所以大伙儿建议多演几天,让老一辈们多饱饱戏福,也让小孩子们多认识一下戏曲文化。”妈妈满脸笑容地说着。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徐徐升上天空,我们全家聚在院子里博饼赏月之后,我又跟着爷爷奶奶去看戏了。朋友,喜欢我们家乡的中秋节吗?欢迎您加入我们明年的中秋之庆吧!指导老师:孙艺苹地址:福建省龙海市角美中心小学邮编手机100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四季风情春天来了,春姑娘就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她抚摸着小草,小草绿了;她帮柳树梳了梳头发,柳树长出了嫩芽;她亲了亲竹笋,害羞的竹笋探了探脑袋……炎热的夏天,树上的知了在不停地歌唱,好像在欢迎夏姑娘的到来。清爽的荷花在夏姑娘的呵护下散发出阵阵清香;一个个碧绿的西瓜迫不及待地要离开瓜田,证明自己的成熟;紫色的杨梅在夏姑娘的目光里羞红了脸……秋姑娘来了,阵阵秋风,丝丝凉意。南迁的大雁在上空飞过,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屋里飞出来,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我们要去南方过冬了,明年春天再见吧!”田野里,黄色的玉米、金灿灿的稻谷……秋姑娘走过的地方都变成金黄色了。农民伯伯高兴地去收获他们的劳动成果,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冬爷爷来了,他双手一挥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大地就被裹上一层银装。其他的花儿都怕冷,只有蜡梅花迎着风雪绽放最美的自己。清冷的空气中似乎传来了儿歌声:“蜡梅花,脸儿黄,身上不穿绿衣裳。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别的花儿怕冬天,只有蜡梅开得旺。”400字 三年级
-
农村风情乡村中不缺乏美景,缺乏的只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细心,就会看到那些让你流连忘返的景色。有一年寒假,我们一家来到了景宁县的一个村庄叫际头乡。去一个阿姨家玩。际头乡那里的房子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向远处一望,真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啊。我们再往前走,看见山脚下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水清澈极了,能清晰看见溪底的小石子。溪水边有一片小沙滩,沙滩上很干净,不留一丝杂物,好像是清洁工用水清洗过一样。我们顺着小溪,来到了阿姨家。阿姨的家人很热情。她们招呼我们在她家吃丰盛的农家饭菜。丰盛的农家饭菜有她们自己做的豆腐,和自己种的蔬菜等等。她们还杀了自己养的土鸡。阿姨做的豆腐非常香,真让我们回味无穷。农村风情就是这样的清新、舒适。这里远离城市的繁华和浮躁,这里是安静的乐土,优美迷人,带你回归大自然。300字 三年级 叙事
-
海上风情夜幕笼罩着海阳城,滚滚的浪花拍打着岸边,那似琉璃般的声音,好听极了。我们来到海边,准备在这里过夜,搭起了帐篷,点起了火花,坐在柔软无比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享受着美味可口的海鲜烧烤,这种感觉,让人惬意。海浪哗哗的响起,海面上的几只海鸥飞来飞去,呈现出了一幅海上风情画,甚是美丽。我和妹妹来到岸边,清澈的海水抚摸着我们的脚心,十分舒服,海鸥们似蜻蜓点水一样在海面上飞翔,看见这场景的我们,不禁笑了起来。妈妈来到帐篷边上,坐了进去,帐篷里既凉爽又舒服,在这里面,睡觉是非常之好,但贪玩的我们在岸边久久不能离去,连睡觉都忘了。天色已晚,天空中发出紫红色的光芒,像极光一般,照亮了整片天空,海上的人都来看,都来看这奇异的大自然的景象,远处的游船,似乎也已经停止了,好像也被这奇异的景象给吸引住了。这种海上风情,有谁会不喜欢呢?这时,所有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远处的树林里那些还未发芽的雨后竹笋,也一下子从土里钻了出来,整个大自然都显得生机勃勃。夜幕笼罩着海阳城,滚滚的浪花拍打着岸边,这海上风情,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三年级:170302736400字 三年级 写景
-
彼岸风情.彼岸风情白云轻浮好随风,莫过天边一风情,此生何处不相逢,彼岸鸳鸯暖芙蓉.50字 六年级 状物
-
各地民俗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火把节民俗1300字云南省大理市下关第四小学 四年级 赵璟瑞 火把节到了,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到周城去过火把节。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连接着一个个依山傍海的村庄和一片片绿色的田野,驾车穿行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一阵阵湿润的、清新的风从车窗外吹了进来,驱走了夏日的炎热、吹散了我一天的疲劳和郁闷。我惬意地做了个深呼吸,啊!真香,真宜人──那空气中带着洱海水的甘甜、带着田野中稻花的清香、带着苍山上松香的浓郁。车窗前,一群群蜻蜓和彩蝶在飞舞,好象要和我们一起欢度佳节。一路优美的风景,一路艳丽的色彩,还没看够,还没道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周城村。周城村是闻名中外的古镇,这里有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区──蝴蝶泉,勤劳善良的白族人民孕育了白族文化,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一则则优美的故事从这里流传。太阳落山了,天渐渐黑了,一把高高的大火把燃烧了起来,红红的火苗升腾着、飘动着,照亮了夜空、照亮了村庄、照亮了一张张幸福兴奋的脸。点点火星在跳跃、在飞腾、在飘散。火把上挂满了象征丰收的水果,在火焰的照耀下,那桃子鲜艳、梨子晶莹、葡萄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烧熟了的水果的浓香。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地区特有的节日,每年举行一次。每到这天,人民就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竖起大火把,家家户户摆着丰盛的晚餐,老老少少都穿上鲜艳亮丽的民族服装。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就聚在一中国燃大火把,围着火把载歌载舞,并纷纷摘下火把上的水果吃。除了大火把,人们还举着小火把,手中提着一袋松香,往火把上撒一把松香,火苗就砰的一声腾开来,随即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当更多的小火把点燃,当孩子们舞动着火把在每条小巷中奔跑,那一条条小巷仿佛变成一条条将要腾飞的火龙。在这一天,老人们在祈祷四季平安,祝福家庭和睦;成年人在希望五谷丰登,展望更好的年景;而孩子们,则尽情地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回到家,躺在床上,可久久无法入睡,我回味着今天的所见所闻。大理,我的风景如画的家乡;白族,我的勤劳善良的民族。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月街、火把节、三塔寺、大理古城、周城古镇这些都是大理历史和白族文化的真实写照。我为我是白族人而倍感自豪,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大理历史、白族文化学者。我喜欢火把节,喜欢这火红的夜晚,还有这火红的日子。900字 六年级 状物
-
民俗风俗中国的傣族是一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散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至今傣族人民中还流传着一个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一个恶魔,他作恶多端,人们恨透了他,可什么办法都对付不了恶魔。后来,七位姑娘发现了恶魔的致命弱点,只有恶魔的头发才可置于死地。一天夜里,姑娘们勇敢的杀害了恶魔。但恶魔的头一着地,就燃起了大火。此时,姑娘们立即轮流抱起头颅。每年换一次,当换人时。人们都给抱头颅的姑娘泼水,冲去身上的血污和疲倦。后来就形成了傣族最为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在“麦日”也就是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一清早就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但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洗浴”完毕,集体性的泼水便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带着清水,涌出大街小巷,逢人就泼。“水花放,傣家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一朵朵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划龙舟是泼水节最为精彩的节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各色各样的龙舟,船上坐者数十名强壮的选手,号令一响,龙舟便像离弦的箭往前飞去。到处都是锣声.鼓声.号子声.喝彩声,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另一项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一种自制的烟火,将竹竿底部添以火药和其他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塔上,街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在空中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族,光彩夺目,甚是美妙。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节日。六年级:紫夜萝梦600字 六年级 状物
-
重庆土家族风情重庆土家族一般礼节及普通习俗土家人热情好客,“过客不裹粮投宿,无不应者.”昔日,贵客到来,要放铁炮以迎。铁炮如大鞭炮一般大小,竖立于铁匣上,放起来震天动地。如果一时没有铁炮,也可鸣放猎枪表示欢迎。听见炮声,寨上的老人、青年、儿童,一齐出来,迎接贵宾。主人立即煨茶装烟,做油茶汤。席上,要喝大碗酒,吃大块肉。同时,还请寨上的老人或头面人物,陪客把盏。土家人的油茶汤,制作十分考究。先将茶叶、粉丝、黄豆等物,用油炸过,加煮熟的腊肉粒、豆腐颗和玉米泡,再加葱花、姜米等佐料,掺上烧沸的油汤,吃起来清香爽口:泅茶汤冬可暖身,夏可消暑,提神解乏,疗饥醒酒,许多人四季不离,每日必饮。它是土家人待客的传统民族饮料。土家人火塘内的火,四季不熄。冬天围塘取暖,平时就火用鼎罐做饭,天府好望角的土家人,勤劳质朴,从开春到深秋,有打早工的习惯。他们耿直豪爽,守信如一,有良好的道德风尚。亲朋邻里,遇结婚、丧葬、建房、天灾人祸,互相关照,互相帮助。遇上结婚,全寨人三天可以不开伙,一齐去贺喜,帮着迎亲、过礼、布置新房、做饭安席、照料客人。遇上白喜,听见报丧,全寨人奔来,白日帮忙张罗,夜晚跳丧守灵,直到抬丧掘墓,送葬垒坟,全当自家的事去做。修建房屋时,上梁立柱,合寨出动,无人收取分文。农忙时节,割麦栽秧,打谷扬场,对劳弱户,大家主动相帮,主人家只供饮食。薅包谷时,薅完一家,再走二家,互助互济,不要报酬,千百年来相沿成习。上山围猎,所获猎物按“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分配时,先清点在场人数,然后按人数将兽肉砍成若干块,穿上棕绳,装入背篓,加以遮盖,棕绳头外露。一人端上背篓,转上数圈,在场的人各捉一棕绳,提出兽肉,无论好坏,都无意见。田边、地角、道旁的水果,成熟以后,路人亦可随意摘食。这些,都保留着原始分配的痕迹。黔江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少数民族达13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各民族交错杂居,长期的经济交流、文化交往,风俗相染、语言相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造了这里独特的文明史。走进土家苗寨,翠竹岭下,古树丛中,可见座座寨子,依山傍水,清幽神秘。进得吊脚楼,主人热情奉上清香爽口的油茶汤,冬暖身,夏消暑,让人倦意顿消。倘若遇上“哭嫁”.“跳丧”,尽可领略土家族、苗族的婚恋情、生死观。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和苗族的“赶秋“等节日,更是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颇具古风。土家苗寨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苗族的芦笙、木鼓舞,弛名遐尔,久负盛名。土家刺绣,苗家腊染,堪称一绝。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人人会歌,无处不歌,歌山歌海,情溢山寨,有“对歌““盘歌““山歌““薅草锣鼓”等,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情意真挚,优美悦耳,闻之如品甘饴,如沐春风。1000字 四年级 状物
-
襄樊的民俗襄樊是一个风景优美秀丽的古城,也是我的家乡。说起咱家乡襄樊那特有的民风民俗可还真不少呢!现在,就根据我了解到的民俗给大家讲讲吧!襄樊人历来好客。在待客方面,只要有客人来,必定不停喊着“稀客”,忙着端茶倒水,陪客人闲谈。而当客人走时,拱手相别,嘱“慢走”、“再来”。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就走”,强调酒的重要。一般先酒后饭,不可先饭酒。饭酒必强劝,往往客人碗中未尽,主人又端来一碗,趁其不备,叩进客人碗中,直到吃不完有剩余,主人方才称心,这叫“叩饭”(襄樊人土音念“KANG”饭)。而寿诞,庆祝生辰,俗称“过生”或“做生”。儿童生日吃长寿面,穿新衣,长辈赠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岁、60岁、70岁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联、寿匾或其他礼物,主人置酒款待。丧葬,旧时土葬,对棺木很讲究,我用杉、柏、楸等上等优质木材制作,内装裱,外雕镂,反复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寿衣,放进棺内,名曰“入殓”。灵柩放入灵堂“停灵”三天。然后送至墓地掩埋。然而建国后,封建迷信的活动渐渐废除,火葬渐渐兴起。而穿天节为襄樊古代特有节令。宋代的左季裕《鸡肋编》称“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穿天节,去交南解佩之日。郡中移合汉水之滨,倾城自万山泛绿舟而下。妇女在滩中找有孔穿的不白石,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襄樊的风俗之丰富,远不止如此,每一个风俗都是一个优美的故事或传说。如今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处处充满了幸福、宁静、祥和。生活在这里的我,也越来越爱上了她!六年级:mlf001550字 六年级 状物
-
民俗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300字:民俗今天是我们凉山彝族人民最具特色的火把节的第一天,火把广场要举行隆重的打火把仪式。吃过晚饭,我和远道而来的雨琪姐姐,璇璇妹妹等一大帮亲戚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火把广场。这里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一堆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挤满了跳达体舞的人们,欢乐的气氛让我也不禁加进到了其中,人们不分种族肤色,手拉着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不时还伴随着阵阵欢呼声正当我们跳得兴奋的时候,天空传来了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焰火晚会开始啦!流星一样的焰火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冲上了夜空,在深蓝色的夜空中间绽放开了一朵朵金黄色的绣球花,瞬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在我们遗憾的时候,一条条小金蛇又窜进我们的眼帘。300字
-
小摊风情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五(3)班 范敏佳今天,天气不是很好。风爷爷吹来一阵阵的寒风。把我的手给吹红了,像穿上了红袍,而小摊位上却热闹非常。只见一位叔叔正和一位阿姨抢生意。两个摊位卖的是同一种商品,有火腿肠、海带、鱼丸、肉丸……每天放学时,总感到身上冰凉冰凉的,去那里吃上一些小吃,喝上一杯汤,心里暖暖的,身上还不时冒“烟”。瞧,归紫嫣正在享用豆腐花,咱也不含糊,和高晌归一起去品尝品尝。只见热情好客的老奶奶正在配置豆腐花,她先拿出一个碗,用勺子舀了一些豆腐花,之后浇上酱油,放上盐,然后加上紫菜和榨菜,之后,老奶奶问我们要不要放点辣酱。我们可不要吃辣酱,接过豆腐花就吃。这里的小摊位还有好多,卖饼的,卖馄饨的,卖棉花糖的,还有卖冰糖葫芦的……我喜欢吃小摊上的食物!虽然不好看,还有人说不卫生,可我太贪吃了,没办法的。3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蒙古族民俗蒙古族民俗我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这儿居住着许多蒙古人,我是汉族对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太了解,开学时,我们发了一本《蒙古族民俗常识》。起先我对这本书并不感兴趣,可最近我发现这本书很有趣。在这本书中,我不仅学到了一些蒙语,比如“你好”“奶食品”等,还知道了许多蒙古族的知识。从狩猎、游牧到交通;从服饰、饮食再到居舍;从语言到蒙古文字;从民歌、呼麦、乐器、说唱、舞蹈再到美术;还有竞技、礼仪、节日、信仰等,让我对生活在自己身边的朋友——蒙古族,有了一个深刻地了解。里面还教了许多饮食的做法,有些食品妈妈也会做,要是再多学点,那就更好了,更能满足我这个小馋猫的胃口了。你来过锡林郭勒大草原吗?快来亲自感受一下蒙古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吧!3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民风民俗现在最近的节日就是清明节,就说说它的风俗吧。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这一天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要忌使针,忌洗衣,有一些地区妇女忌行路。而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的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节又名踏青节的原因是,那时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季节,也正好是人们春游又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这个节日里,有些人拥有了亲人在身边的那种亲切感,有些人拥有了春游时接近大自然的那种欢悦感,让我们祝福所有的人吧。3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民风民俗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300字 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