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的原因考证
东汉末年,诸侯并起,战事纷乱,几经沉浮,渐渐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一时多少英雄豪杰!而最终是什么原因,导致吴、蜀、魏凋零,三国归晋呢?答案可能有许多,本文考证了相关史料,从三国军事实力、武器装备、统一天下的人选等几个方面说明了三国归晋的历史必然。
一、三国军事实力分析
三国时期,魏强,蜀弱,吴半强半弱。所以,蜀吴一直是处于一种联盟状态。换句话说,蜀吴只有连起手来,才有战胜魏的一点希望。
在蜀灭递给邓艾的文簿中,蜀国的领土只有益州一州,蜀户只有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将士十万两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各两千斤。
在这里不难看出,蜀国当兵率是九分之一,由于蜀国本来人口少之又少,常备士兵一般只有十万左右,最多时十五万左右。蜀国的领土只有益州一州,在汉中留守两万,永安留守两万,成都守三四万,那可供调遣的部队只有两三万,最多不过五六万。显然光靠这点兵力是无法实现北伐胜利的。在蜀国前期,诸葛亮主政,蜀国还比较富裕,有充足的财政供给一支强大的部队。所以诸葛亮的几次北伐还略有起色,但由于氓山小道粮草运输十分困难,战争时间一长,粮草就供应不上了,只得退兵,诸葛亮的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这个原因没有大的进展。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好不容易凑足了一只十万人的大军,准备和司马懿一决雌雄。但司马懿严格实行坚守不出的政策,不管诸葛亮百般辱骂,司马懿始终坚守不出。最后只得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的失败是必然的。首先,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策中说:“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军将荆襄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但到诸葛亮北伐中原时,荆州已归东吴。两路夹击根本不可能,但诸葛亮仍然坚持孤军北伐。由于东吴的军事行动和蜀的行动不是十分吻合,该牵制兵力的时候东吴没有起到作用,导致诸葛亮孤军奋战。尽管诸葛亮谋略过人,但曹魏方面一直实行坚守不出的政策,诸葛亮就没有办法了。另外,诸葛亮不会用人,像魏延这种智勇双全的大将诸葛亮却疑其心不诚,恐后造反而不予重任。还有,诸葛亮的打法过于谨慎,只求步步前进,不能出奇兵偷袭。如魏延提出的取路褒中,循秦岭以东,从子午谷偷袭长安的正确计划,诸葛亮却以太过冒险而一口回绝。此后诸葛亮一直采取稳打稳进的战略,和曹魏以逸待劳的精锐大军交锋,是十分吃亏的。因此诸葛亮尽管多次北伐,但没什么进展。尽管这样,诸葛亮北伐还是有收获的,至少他以攻为守,暂时保住了蜀国政权。尽管剑阁很险,但单凭这点防御是不足以守卫蜀汉政权的。所以诸葛亮屡次北伐,其实是有保卫政权的意思的。诸葛亮死后,蒋琬,董允,费?等佐政,只求安于现状,因此蜀国没有进行大的战争,只是姜维率一万兵北伐无功而返,蒋腕、董允、费?死后,蜀国就没有什么能臣了。姜维是一个武将,七次北伐,导致蜀国不堪重负,青壮年都参军了,税收也越来越少。到了邓艾、钟会伐蜀的时候,曾经鼎盛一时的蜀汉政权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了。
吴国有四个州:交州,广州,荆州和扬州。其中荆州的襄阳郡,上庸郡,扬州的寿春郡,九江郡和庐江郡的一半还在魏国的掌握中。东吴共有四十三郡,三百一十三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两千,将士二十三万。男女二百三十万,粮食二百八十万解,船五千余艘。
在地图上看,东吴的领土似乎和魏国差不多。但由于南方人口稀薄,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导致东吴的交州和广州十分荒凉,只有东吴的扬州和荆州经过孙权的精心管理,政绩很好,发展迅速。因此,尽管东吴的土地和魏差不多,但无论人口、部队数量还是财政收入都远远比不上中原。所以,东吴要想问鼎中原,必须守住江东这块地。于是东吴凭借三面临水的优势,大力发展造船业,凭借着长江天险,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阵地。由江夏起,沿着长江,直到建业,曹丕屡次南征东吴,始终没有跨过大江。在荆州,孙权派陆逊领五万大军镇守,魏国始终没有攻下荆州一寸土地。有了坚实的防御,孙权就准备进攻魏国,前面有两条路线,一是进攻襄阳,二是打合肥或新城。曹魏也知道这一点,派司马懿镇守襄阳,诸葛诞镇守扬州,孙权曾多次进攻都无功而返,只是用周鲂的反间计在石亭大破过曹休的十万大军,可也没有获得一点土地。打中原不行,孙权就设想派大军从海上直到襄平,和公孙渊一起进攻曹魏,再从南方出兵,两面夹击。但是公孙渊出尔反尔,把孙权的使者杀了,计划失败。其实如果公孙渊守信用,南北夹击的风险虽然大,但是真的从襄平进军的话,曹魏必败。因为这时曹魏的东北守军将弱兵少,打下应该不成问题。孙权死后,诸葛恪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死伤惨重后退兵。后东吴内室干戈,东吴衰落。
在三国当中,曹魏的实力是最强的,光户口都有四百多万户,人口一千多万。将士众多。拥有统一中国的兵力和将领。诸葛亮北伐时期,曹魏一直采取守势,先派夏候牦镇守长安,又命曹真、张合等守祁山陈仓,坚守不出。后调司马懿镇守,诸葛亮一直没有打下魏城。对于东吴,曹魏修了很长的防御体系,西起襄阳,司马懿镇守;连着寿春,文钦镇守;东到合肥、扬州,诸葛诞、曹休镇守,让东吴不敢轻易来犯。其时曹魏这样是非常有远见的。首先,蜀国和东吴的众多大将还在,如陆逊等大将,军民和睦,曹魏贸然进攻,只会受到同仇敌忾的军民的顽强抵抗,不仅城打不下来,损失一定会非常惨重。别以为曹魏这时很悠闲,其实是在养精蓄锐。蜀国是一个靠战争才建立起来的国家,人才基本上都是刘备带来的,当这些人都去世了之后,就必需依靠本地益州出产。益州只有几十万人口,出产一个人才十分困难。到了蜀国末期,已经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迫境地。可见后期的蜀将一定没有什么才干。东吴也是一样,人口少,相对出产的人才也少,只有陆抗还算一个人才。但曹魏就不一样了,地大物博,相对地,后期出产的人才也很多,如钟会、王浚、羊祜、杜预等大将。事实证明,曹魏采取的政策是明智的。相反,像蜀国两位大帅诸葛亮、姜维那样无止境的北伐,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
尽管这样,历史还是给吴留下了许多灭掉魏国的机会。
第一,当曹操率大军平定汉中时,孙权应当不失时机地大举北进。然而,孙权在逍遥津被张辽打败后就立刻龟缩江东,再也没有回头。
第二,当孔明五次北伐和司马懿鏖战于五丈原时,孙权在东方却没有作为。他们只采取了骚扰边境的军事行动,并没有率大军北进。
此后,还有司马懿北上打公孙渊和曹魏灭蜀两次历史机遇,可东吴怎么也不愿出兵。
有人说:“孙权有谋略却没有野心只愿作守江东,保住基业。”这样说是值得探讨的。孙权的理想本是按照鲁肃的东吴版隆中对严格执行的。但是东吴没有料到曹操统一北方如此之快。当曹操准备南征时,东吴也只仅仅完成了计划的一小步,灭了黄祖,夺取了江夏,而且没有占领,还是退回了江东。等曹操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时,天下形势已经大变,逐步形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鲁肃计划中的夺取荆州和益州,和曹操划江而治的梦想也因刘备的一句去山中当野人的话而失败。尽管这样,孙权仍不甘心,屡次攻打合肥,和曹操呈胶着状态,不久刘备就自取了益州。这可激怒了东吴,东吴不顾联盟破灭的危险而让吕蒙袭取了荆州,这难道不代表孙权的雄才大略吗?而且当吴蜀魏三足鼎立时,孙权竟出险招出兵襄平。尽管没有成功,但说明了孙权的政治抱负。对于上面讲到的出兵北上的机会,还有待争议,并且东吴主要的兵力是水军,步兵很弱,骑兵由于没有好的战马,比步兵更弱。如果北上和曹操精锐的骑兵交锋,是十分吃亏的。所以东吴久而久之就练成了一套战术,就是“上岸击贼,洗足入船”。这种战术只适合于对曹魏边境城市进行骚扰,最多抢点财务,掳掠点百姓,吓吓曹操的守将。东吴对曹操最大的军事行动是诸葛恪对新城发动的。诸葛恪倾国之兵二十万(这时东吴总兵力不过三十万),和新城守将张特打了一百多天的僵持战。损失十分严重,再加上瘟疫流行,二十万大军战死的战死,病死的病死,饿死的饿死,死了十分之七,只好撤退。这样东吴兵就损失了十几万。从此东吴开始同室操戈,东吴从此衰落。
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任何机遇给东吴吗?答案是否定的,早期的东吴实力非常强,拥有周瑜等名将。孙策准备进攻许都,正在筹办军粮时,被许贡门客暗杀。孙策是一代明帅,拥有超凡的军事眼光。由于当时曹操正和袁绍等战,许都空虚,孙策偷袭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很遗憾,历史不能让这两位明帅(曹操、孙策)一决雌雄,也没能让周瑜和郭嘉及二荀斗智。等孙策一死,孙权即位后,需要大量时间稳定内部,和曹操一决雌雄的梦想破灭了。
二、影响战斗实力的武器
战争中,另外一个影响各国军事实力的重要因素,那就是武器。
众所周知,三国最著名的武器莫过于诸葛连弩和楼船。
诸葛连弩是由蜀相诸葛亮设计发明的精巧武器。以铁为矢,矢长八寸,可连发十矢,自动装填,堪称是古代的机关枪,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攻击武器。
诸葛连弩作为蜀国的先进武器,后被姜维所用。多用于守城,攻击力超强。一千人的连弩队守城可以阻挡几万人的攻击。
楼船是晋将王浚发明的高级战船。船长三层,可以大大提高攻击力和侦查力。三国后期,东吴孙皓当政,残暴不仁,导致东吴水军久不操练,战斗力十分薄弱。尽管这样,王浚的水军还远远不能战胜东吴的水军。王浚就发明了楼船,然后让自己的士兵在楼船上训练。王浚就用这只水军灭了东吴。
三、统一天下的人选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除了武器和军事实力,谁最有机会一统天下呢?
刘备是一个有很大政治野心的人。早年的他既无兵又无地,先投靠公孙瓒,又投靠陶谦,然后被吕布打败后又投靠曹操,然后又借讨袁术之名脱身杀了曹操安排的徐州太守车胄又自立,被曹操打败后又投靠了袁绍,然后悄悄借和刘表联盟之名开溜到汝南,自立。又被曹操打败后投靠了刘表。东汉末年诸侯纷争的这十多年中,刘备更像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当了新野太守后,刘备三请诸葛亮和周瑜在赤壁大破曹军之后才夺了荆州,这才成了气候。
那袁绍呢?袁绍四世三公,在士人中有很大的威望。手下号称谋士如云,武将如雨。他是关东军的头领,虎踞北方,仰望中原,拥有冀幽并青四州,带甲将士十几万,手下有颜良、文丑、张合等大将,又有田丰、沮授等智囊。但是袁绍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优柔寡断,不果敢,导致他在官渡之战中失败,再加上他手下的谋士们勾心斗角,窝里斗。因此,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占很大优势但拒绝许攸偷袭许都的正确的建议,错用人,被曹操偷袭了乌巢,退回北方后又废长立幼,导致他死后袁氏内部自相残杀。不久袁氏灭亡。
公孙瓒雄踞北平,和黑山贼张燕交厚,兵力充足,但他不会用人,刚勇有谋的赵云却疑而不用。而且还对百姓实行暴政,搞的人民怨声载道。不久被袁绍灭。
马腾、杨秋等固守西凉,和羌族人交厚,士兵勇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势力。但是这个政权是由各个军阀组成的,有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韩遂和杨秋,共十支部队。有十支部队就有十颗心,最终导致后院起火。
张鲁本是五米道教的教长,固守关中,地势险要,不容攻破。但此人胸无大志,不能成就大业。手下又有杨松等小人。最后被曹操所灭。
还有一个重要势力是袁术。他屯兵淮南,手下也有纪灵等能战之将。本来他也有大志,也有成就大业的实力。但他得了个传国玉玺后就头脑发热,错误地早早背叛大汉正统,在淮南称帝,让天下所有诸侯都把他当做敌人,连老部下孙策也写信断交。不久他就在各诸侯的夹击中死了。
刘繇、刘岱无谋也无帅气,只是凭借汉室宗室混个一官半职。各被孙策和曹操杀败。
严佰虎、王朗、乔瑁、张邈,张扬,孔秀等是乱世中的小诸侯,兵力少,能将少,早早的就被孙策,吕布和曹操消灭了。
韩腹屯兵冀州,兵多粮足,手下能征善战之将多,运筹帷幄的谋臣也多,但他不顾手下人的劝阻,引狼入室,把袁绍引入冀州,中了他的反客为主之计,导致他丢了冀州不说,投了张邈后还被逼自杀。
孔融只注重思想教育和商业发展,军事实力十分薄弱。两下就被消灭了。
徐州的陶谦尽管是个狼子野心的枭雄。但年龄太大,又招惹了曹操,导致曹操率大军打徐州,不久陶谦就匆匆把徐州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刘备。
襄平的公孙度、公孙康等没野心没实力。只求当独立管政。
吕布本是一个武夫,不会用智谋,,内部有有陈登父子等内奸,只有一个谋士陈宫又不好好用,最终导致白门楼殉命。
经过分析之后,只剩下孙坚和曹操没有被评判了。这两股势力非同小可,孙坚曾是长沙太守,刚勇有谋,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立的功,在讨董卓时在其他诸侯都没有出击的情况下,孙坚毅然亲率长沙精锐士兵攻下汜水关,杀了董卓的大将华雄,吓得董卓魂飞魄散,劫持了献帝逃往长安。一时威镇中原,实力绝不在曹操之下。后孙坚在渡江击刘表时,被乱箭射死。
因此,得出结论,孙坚和曹操在实力上不分上下。可惜孙坚英年早逝,让历史垂青于曹操。
当这些都已经分析完后,得出结论,只有曹操有统一天下的实力。可是大家还是有一个疑问,曹操也是小将出身。他怎么能让那么多的猛将谋臣归附他的门下呢?
据史书记载,曹操讨董举兵时,靠陈留巨富卫弘的资助,组成了一只部队。起初曹操就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有阳平卫国人乐进,山阳巨鹿人李典来投曹操,曹操宗室的夏候拖暮蛟ㄒ约安苋省⒉芎橐怖赐恫懿佟2懿偬侄?浚?还俗约罕?⒔?眩?柿?П?康ザ雷坊鞫?浚?蟀堋6雷匀パ镏菡斜?チ恕:罄床懿僭谫鹬荩?赐侗嫉娜嗽嚼丛蕉唷S熊4髫?逯独赐叮?卸?こ剃拧⒐?危?茨狭蹶剩?窖袈?瑁?涑锹莉铝裘?d和泰山于禁来投,又收得典韦和许诸两位猛将,这些都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和运筹帷幄的谋士。由于曹操有极高的魅力,以至来投的人都十分忠诚,同袁绍手下窝里斗的谋臣们不同的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彼此都十分和睦。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曹操打下了最初的地盘。后来曹操不失时机地率军进京勤王,奉天子以讨不臣,为以后的争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曹操伐杨奉,讨吕布,征张绣,打袁术,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带。又收得大将徐晃、张辽,谋士贾诩。曹操和袁绍官渡大战后灭了袁绍,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时的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只有袁术部将等一点残余势力还在征讨之中。
此时,曹操已经有带甲兵士二三十万。天下孙权、马腾、张鲁、公孙度、刘表、刘备、刘璋和吴巨等都不能与之抗衡。曹操在降服了荆州后,将士增加了十万,实力又增强了不少。尽管在赤壁受到了很大损失,但元气未损。此后,曹操又相继灭了马腾,平了张鲁。孙权灭了吴巨,和刘备共同夺了曹操的荆州,又从刘备的手里夺了荆州。然后和曹操在合肥一带屡战,未分胜负。刘备西夺益州,夺了曹操的关中,但失了荆州。曹丕篡了汉献帝的皇位。从此,三国鼎立,三方互有征讨,后蜀被魏灭,魏被晋篡位,吴被晋灭。
综上所述,三国争雄,天下归晋,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历史的偶然,无数的偶然就成了必然。正如那滔滔江水一样,历史的长河不知淘尽了多少三国英雄。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三国鼎立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只能在那残缺的史书中去品味那一段段被遗忘的历史。
曾思杰
2007
2
19
附录:三国人物实力分析表
君主领地兵力势力
公孙康襄平一两万弱
公孙瓒代,燕五万多中等
袁绍青州、并州、冀州、幽州十万多强
曹操兖州、徐州、豫州八万多强
吕布陈留、濮阳三万多中等
袁术淮南六万多强
刘繇扬州五万多弱
刘璋益州八万中等
刘备×不详中等
孙策×不详中等
王朗会稽两万弱
严佰虎吴两万弱
李长安五万中强
张绣宛两万弱
张鲁汉中三万弱
吴巨仓吾两万弱
马腾西凉五万中强
刘表荆州十万中等
注:以上数据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做一名好孩子
每个人从小就被自己的父母叮嘱着,学着做一个好孩子,在大人们心中,好孩子就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可是做一名好孩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好孩子不是说光听父母话的孩子,如果只是如此,那好孩子岂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我认为好孩子是在学习、生活、品德、意识上不需要家长操心的孩子,那才是真正的好孩子。如果说一个小孩光听家长的话,生活中做事不知道变通,什么问题不思考就问自己的爸妈,这可不是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条新闻。这条新闻讲了一个家庭十分不幸的一件事。
一天,妈妈正在做饭,她的儿子在看电视,儿子突然跑到厨房去要他妈妈帮他冲牛奶。妈妈于是用电水壶烧上了水,因为怕饮水机的水不够温度,所以用了电水壶。水开了,妈妈正准备去冲牛奶,“铃铃铃……”电话响了,妈妈于是去接听了电话,就防下了手上的事。儿子看妈妈迟迟不把自己的牛奶弄好就自己去了厨房,他把杯子准备好,伸手去拿那个电水壶,这个壶对我们来讲不算什么,可对当时只有7岁的孩子就有分量了。他吃力的拿起水壶,把盖子打开了,他的妈妈没有叫他怎么用,结果他就打开了。他开始倒水,突然水渗了出来,烫到了小男孩,他因为怕烫就松了手,一下子身上就被烫了好大一块。他开始嚎啕大哭起来,妈妈听了这声音急忙跑进厨房,做了一下简单的处理就拨打了120,不一会就送进了医院。由于只是烫伤所以没有什么大问题,可因此而流下了很大的疤痕,破了相,流下了不可挽回的遗憾。
听了这个故事,肯定都说这是妈妈的错,没有帮他做完这件事。但从另各角度去看,那个男孩也有问题,已经7岁了,连电水壶都不会正常的使用是有直接的原因的。他只听妈妈的话,连做一件这么简单的事都要出这样大的错误,这缺陷是不是也太严重了,他是一个好孩子,他很听妈妈的话。可我说他是假的好孩子,这么大还让父母操这样的心,实在不能算。
做一个孩子,无论再哪个方面都要很优秀,父母不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是而操心,这好孩子的称谓就算是事实了。
相关推荐
-
晋祠三绝今天,我们一行人自驾来到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晋祠。晋祠原名晋王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我们一行人,在大门口请了一个导游,购了票,进入了晋祠。导游讲解道,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其中难老泉、周柏、宋代彩塑,被誉为“晋祠三绝”。圣母殿的旁边,两棵巨大的柏树映入眼帘。令我惊奇的是,右面那棵柏树,似乎被锯断了,斜靠在旁边的柏树上。走近一看,原来好好的,可它为什么是斜着的呢?导游讲解道,周朝的时候,人们种下了两棵柏树,一株名为齐年柏,一株名为长龄柏。长龄柏曾经被雷劈过,所以是斜着的。两棵周代柏树,阅尽了晋阳沧桑,是中国漫长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今天,两棵古树仍然在注视着今日的太原的发展和变化。拜访完两棵古树,我们又来到了圣母殿左边的难老泉。难老泉,意为难以枯竭的泉水。攀上井口,只见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导游介绍道,难老泉的平均流量约每秒1。8立方米。常年水温保持在17度左右。传说,在晋祠北边20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到了古塘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远处去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白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姑娘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了老人饮马,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个马鞭,说,只要把鞭子插在水缸里,一提鞭子水就会涌上来,有姑娘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在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婆婆假意好心让柳姑娘回娘家,偷偷的查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间,水从缸里喷涌而出,淹没了整个村庄,把坏心眼的婆婆活活淹死了。柳姑娘正在家里梳妆。听说古塘村被水淹没,连忙回到古塘村,发现大缸在喷水,连忙用盖子堵住缸口,并坐在盖子上。喷水的大缸立即止住了水,古塘村又得救了!可是柳姑娘立即变成了仙,古塘村的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她尊称为水母娘娘。晋祠三绝的最后一样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侍女,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彩塑侍女们神态各异,表情生动,酷似真人,让人惊叹古代艺术家的高超雕塑技艺。为了显示出帝后的高贵尊严,圣母做得比较拘谨、刻板。而其他彩塑则完全不同,刻画了一群没有自由身,禁锢深宫,还要小心度日的宫女形象。参观完晋祠,回到酒店,我的脑海里还浮现着周柏的高大、难老泉的清澈见底,以及圣母大殿的宁静祥和。这些都是挥之不去的中华记忆。10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三国如果三国只是历史的插曲谁还会它倾心倾力渲染的如此华丽用自己的灵魂!描写悲伤的背景。。。。。。谁愿意饱受战乱痛苦亲人的失去谁愿意退出一步让天下统一烟。。。。。。卷国莽莽大地流下的,只有那满地。。。血红的印迹谁不愿意让它继续鼎立没有血流成河、刀光剑影!谁不愿意国家繁荣昌盛处处都有笑声银铃般,穿透人心安定,和平是遥远的寄语三国最终只是历史的插曲战乱最终还在世界延续150字 六年级 诗歌
-
三国天下如棋黑白争,汉室衰微起征程。群雄逐鹿神州乱,生灵涂炭日昏沉。壮哉魏武奸雄略,裹挟天子振乾坤。自古英雄出我辈,隆中决策天下分。桃园结义兴汉室,虎踞江东结同盟。多少古今争霸事,难平青史三国争。茅庐三顾情何深,明朝携剑为君臣。羽扇纶巾征沙场,三足鼎立报君恩。卧龙吟唱传千古,赤壁东风尚有时。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故事化史诗。天下如棋黑白争,汉室衰微起征程。群雄逐鹿神州乱,生灵涂炭日昏沉。壮哉魏武奸雄略,裹挟天子振乾坤。自古英雄出我辈,隆中决策天下分。桃园结义兴汉室,虎踞江东结同盟。多少古今争霸事,难平青史三国争。茅庐三顾情何深,明朝携剑为君臣。羽扇纶巾征沙场,三足鼎立报君恩。卧龙吟唱传千古,赤壁东风尚有时。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故事化史诗。300字 六年级 诗歌
-
三国天下大势易料定,合分循环总一气。公元一八四年起,朝政腐败忠臣寂。山阳巨鹿一张角,圣人指点悟一经。呼风唤雨得民心,率领众将裹黄巾。朝廷奋进起官兵,除去黄巾贼之际。董卓领兵闯入京,声色犬马惶人心。各路诸侯皆不平,合力一致把贼擒。曹操率众迁都日,文武百官亦吃惊。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无乘隙。火烧赤壁胜利之,不时公瑾气去世。攻破汉中五连胜,玄德仁义赏军锡。两代君王去世时,文帝曹丕篡位之。曹魏明帝在位际,中原强大又渐兴。曹爽升位大将军,花天酒地无朝夕。昏庸无能终中计,曹魏政归司马懿。定蜀降吴胜之际,转眼三国又归晋。六年级:唐乾蔚250字 六年级 散文
-
原因一直都喜欢淡淡的绿,青青的翠,不知归于其色感的养眼度还是绿本身生生不息的旺盛力。我情钟于绿,满屋花草一片绿茵,朝暮相伴,捧一卷书,煮一壶清茶,端详几片新绿,静待生命微声细语般舒展胳臂,每一萌芽每一枯竭都会牵绊一缕思绪,或欣喜或些许哀怨,都在岁月嬗递间冥化诗梦,随光阴流转氤氲了一颗安逸舒缓的心。不喜欢色彩绚丽的鲜艳,所以我从来不养开花的植物,或是因为敏感于花粉,亦或是对过灿烂地盛开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每一夺目的鲜亮背后都有一种深藏不为人知的寂寞,诚如落日余晖之后的夜幕,盛荷娇美之后的凋零。美好的光景只在一瞬开败一世的执着,每一盛宴过后都要轻葬日月冷辉,为生命洗蜕繁华后的枯影。我想生命有盛开就会凋零,只是我太不喜欢让心灵承载短暂的荣枯,像一段短而美丽的感情,开得似火如荼,败得无可回容。招展明媚的花容,蝶拥蜂绕,固然在寂寞的绿叶里引亢高歌,争得过几缕骄阳爱慕,追扑过几曲柔风暖意,甚至妖娆婉谢数多过客,只是半世轻狂浮艳,怎抵得住遗世凄凉满城萧瑟。而那千尘轻掠依旧葱绿的生命,它谦逊卑微地运转着自己的情暖春兰,不惊艳不倾城,却在生命周转一片洲际,绿莹莹,水翠翠。过鲜妖冶的花朵就像浓妆艳抹的少女,惊鸿间迷陷双眸,却始终难以闻香辨体。色鲜无香色淡香浓,于形于色,花都在招引显弄,剥瓣离叶,一场春艳覆香远去。于花于叶,我更喜欢叶的素雅淡洁,婉似清雨梳洗后的新鲜,好比一位素衣姗姗,清新雅丽的姑娘,不骄纵不轻浮不剔傲,只有一种质朴的脱俗清新的生命感,无香却沁心神怡,呼吁着一点一滴茁壮里的力量感。有人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呵护心里花开。我喜欢这一屋旺盛的青绿,宛若我生命里的一片绿洲。人生到处都是生生不息和希望的绿色,我可以每日擦拭生命的崭新,安抚生命的低垂,不畏风雨飘摇,不忧阴晴圆缺。这就是我一直都喜欢淡淡的绿,青青的翠的原因。六年级:孤寂的星700字 六年级 散文
-
重阳节考证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点评: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论据充足。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1000字 高一 说明文
-
三国杀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盒子,三个具有王霸之气的男人在上面互相对视、互不相让,里面装了一些类似于扑克牌的东西。但,它并不是普通的扑克。而是当今风靡全球的卡片桌游--三国杀东汉末年,政治昏庸,叛乱四起,群雄并立,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时代。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书中,它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一笔,为什么它能成为这一笔呢?不仅仅是因为它深厚复杂的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像曹操、刘备、孙权的年轻俊杰。他们拼手段,拼计谋,拼城府!终于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然后互相吞并,最终变成了三个国家的对峙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三国时代。而三国杀,就是由这个时代所得的产物。古往今来,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数不胜数,三国杀或许不是第一的游戏,但它却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首先它是融合了西方类似游戏的特点,并结合中国三国时期背景,以身份为线索,以卡牌为形式,集合历史、文学等元素于一身,是个非常有特点的游戏。不仅如此,它还拥有着其它游戏所不拥有的三大特点与三大元素。作为一款原创桌上游戏,有别于其他桌面游戏的最主要特色,就是身份系统。《三国杀》中共有4种身份:主公、反贼、忠臣、内奸。主公和忠臣的任务就是剿灭反贼,清除内奸;反贼的任务则是推翻主公。内奸则要在场上存在除主公以外的其他人物之时先清除其他人物,最后单挑主公。游戏开始时每个玩家随机抽取一张身份牌,抽到主公的玩家,要将自己的身份牌明示。其他人的身份牌不能被其他玩家看到。游戏采用回合制的出牌顺序,由主公开始依次行动,在自己的回合内,玩家需要完成摸牌、出牌和弃牌的过程。游戏牌共分为三大类:基本牌、锦囊牌和装备牌。每类牌i里包含了多种同类型牌。每种牌都有自己的独特用处。《三国杀》的另一大游戏特色,就是在游戏中加入了武将系统,每名玩家除去自己的身份外,还需要扮演一名三国时期的武将。每名武将都有专属武将技,这些技能从名称到作用都是根据该武将能力、性格而设计。1。历史元素《三国杀》作为市场上众多三国题材游戏的一员,将三国历史与桌上游戏进行“结姻”,以桌上游戏独有的方式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三国人物,一段段精彩的三国故事。《三国杀》里每一名武将的技能都是从武将的生平履历或性格特点中而来。如孙尚香的独有技能名称就叫做“结姻”,技能的使用方法也包含着结姻的意味。2。文学元素《三国杀》在游戏牌名称的设计上力求做到“语出必有典”,例如【乐不思蜀】牌下注明“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简单的几句话就讲述了乐不思蜀的典故。一张看似简单的【无中生有】,牌下的注释却是引自博大精深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3。社交元素《三国杀》就游戏的娱乐性及竞技性而言十分成功,《三国杀》是一个“低门槛”游戏。1200字 初一 说明文
-
三国班会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排练,同学们期盼已久的“三国”班会终于鸣锣开场了。我扮演大战葭萌关马超,马超,字孟起。贡士旗扮演三顾茅庐的刘备,刘备,字玄德。张国祯扮演千里走单骑的关羽,关羽,字长生后改云长。赵子昊扮演大战长坂坡的张飞,张飞,字翼德。康仲超扮演截江夺阿斗的赵云,赵云,字子龙。杨枫扮演疑心很强的曹操,曹操,字孟德。首先要做的事是给“演员”化妆,我用黑绳子和胶带给大家粘胡子,用筷子绑根长绳当马鞭,再对武器进行分配,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班会在王玉晨的朗读声中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桃园三结义”,贡士旗、张国祯、赵子昊三人表演的惟妙惟肖,同学们都看得入神了,生怕错过一场好戏。马上轮到我和杨枫表演的“马超战曹操”了,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上场了,我挥舞着马鞭对“曹操”大喊:“穿红袍的是曹操,弟兄们,取下曹贼的人头为我父报仇。” “曹操”大惊失色急忙扯下红袍掷于地上踩着过去。我又大喊:“长胡须的是曹操,不要放过他!”“曹操”吓得忍着疼痛把胡子拔了。我舞起长枪大吼一声:“曹贼休走!”向“曹操”刺去,没想到刺偏了,等拔出长枪来,“曹操”早已跑远了。表演结束后,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长时间持续,雷老师笑着说:““马超”的语言很好,“曹操”的动作很丰富,你们俩真是黄金搭档!”班会在欢笑声中继续进行着……45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感受三国读完一部洋洋大观八十多万字的中国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不可能像一口吞天样把感觉一下子说得清楚。毕竟那是距今一千八九百年前的情景。宫阙,殿宇,府衙,城池,古道,军帐,兵营,市井,村墟,栅寨……似乎都落满了大汉四百年的灰尘;皇帝,嫔妃,皇亲,国戚,元老,重臣,文官,武将,军师,都督,校尉,郡守,州牧,县尉,亭候,使者,说客,舞伎,奴婢……似乎都是一颗颗沾在一张经不起风雨的蛛网上的露珠;玉玺,印绶,兵符,令箭,笏板,竹简,车辇,熏炉,酒爵,艨艟,炮架,云梯,铁蒺藜,木鹿角,滚木,垒石,木牛流马,矛,刀,剑,戟,戈,钺,斧,锤,镖,锏,钩,鞭,盾,盔,甲……似乎都锈蚀腐朽;火烧,水淹,坑陷,奇袭战,消耗战,阵地战,游击战,伏击战,围,追,阻,截,空城,虚旗,巧诈,假降,声东击西,调虎离山,顺手牵羊,金蝉脱壳,苦肉计,连环计,离间计,美人计……战法计谋也为如今之小儿戏。但对我却有着很深很深的诱惑魅力。火烧战船、连营、城楼、粮库、草场、林带,被烧红的天空,焚毁的建筑,烤焦的土地;被开堤改河吞没漫淹的渡军、城中兵民;刀光剑影中飞溅的血花,滚落的头颅;满山遍野阵亡的将士、马匹的尸骨;兵荒战乱中潮水般逃难的黎民百姓……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总在我眼前浮现;桃园结义,辕门射戟,拔矢啖睛,割须弃袍,七步成诗,挂印封金,刮骨疗毒,单刀赴会,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单骑救主,含笑服刑,乐不思蜀……精彩绝妙的情节,每使我震撼不已;国贼吓得满朝文武心惊肉跳的一个喷嚏声,虎将吓退百万大军的大喝声,恰来倾盆大雨灭火挽救败局时的哭笑声,狂风骤雨般的马蹄声,震耳欲聋的战鼓声,骏骑腾空的嘶叫声,离弦火箭的飞鸣声,风卷旗旌的猎猎声,千军万马交锋山呼海啸般的大哗声,胜利的欢呼声,失败的哀鸣声,亡国的号啕声……老是在我耳畔响起。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司马懿,庞统,荀彧,荀攸,鲁肃,陆逊,徐庶,方正,关羽,张飞,赵云,周瑜,吕布,吕蒙,许褚,张合,文丑,颜良,马超,黄盖,黄忠,魏延,姜维……钢浇铜铸天神般的英雄,貂蝉,静姝,大乔,小乔,靡、甘、孙夫人,崔夫人,马邈夫人,徐庶、王经的母亲……巾帼中的风流豪杰,最是这些呼之欲出的人物,他们都活在了我的心里,只要一想到谁,谁就会动起来,一幕接一幕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故事情节就在我脑海中声有色地复活了。当我在事关国政,朝纲,开元,称帝,承袭,禅让,联姻,结盟,宣战,议和,进贡,投诚,反叛,纳降,征募,屯田,复仇,雪耻,攻城,伐谋……政治、军事、外交繁文缛节的陈述里悟出仁义,忠信,孝悌,礼让,智勇,节操;刑罚,文治,武功,兵法,韬略;阴阳,八卦,天文,地理,奇门,医术……珍珠翡翠玛瑙钻石般的理念精华、智慧硕果皆是跳动在中国儒、法、王、霸、道传统思想合成五线谱上的音符时,似乎听一首惊天动地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终于找到了主旋律,心里不免生出些明晰和轻松。虽读、看过《三国演义》的书和电影多遍多时,但只要一得闲遐神游三国,从里边再走出来,我在朦胧中,回顾身后那个百年历史风云际会的热闹光景,仿佛里边许多的人,事,物,声,光,影便都化作星点和丝缕,镶嵌绣织在一幅辉煌壮丽的云锦里……尤其是今人“风云起处,苍黄变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舞剑作歌,披挂上马”、“塞北秋风烈马,江南春雨杏花”、“还我一个太平太下”……对三国演义如画似诗赛曲般的神绘美吟妙弹,更使我淋漓尽致陶醉得心像在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规律的宏声大韵里起舞放歌……1200字 高二 说明文
-
三国杀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盒子,三个具有王霸之气的男人在上面互相对视、互不相让,里面装了一些类似于扑克牌的东西。但,它并不是普通的扑克。而是当今风靡全球的卡片桌游--三国杀东汉末年,政治昏庸,叛乱四起,群雄并立,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时代。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书中,它绝对是举足轻重的一笔,为什么它能成为这一笔呢?不仅仅是因为它深厚复杂的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像曹操、刘备、孙权的年轻俊杰。他们拼手段,拼计谋,拼城府!终于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然后互相吞并,最终变成了三个国家的对峙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的三国时代。而三国杀,就是由这个时代所得的产物。古往今来,以三国为背景的游戏数不胜数,三国杀或许不是第一的游戏,但它却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首先它是融合了西方类似游戏的特点,并结合中国三国时期背景,以身份为线索,以卡牌为形式,集合历史、文学等元素于一身,是个非常有特点的游戏。不仅如此,它还拥有着其它游戏所不拥有的三大特点与三大元素。作为一款原创桌上游戏,有别于其他桌面游戏的最主要特色,就是身份系统。《三国杀》中共有4种身份:主公、反贼、忠臣、内奸。主公和忠臣的任务就是剿灭反贼,清除内奸;反贼的任务则是推翻主公。内奸则要在场上存在除主公以外的其他人物之时先清除其他人物,最后单挑主公。游戏开始时每个玩家随机抽取一张身份牌,抽到主公的玩家,要将自己的身份牌明示。其他人的身份牌不能被其他玩家看到。游戏采用回合制的出牌顺序,由主公开始依次行动,在自己的回合内,玩家需要完成摸牌、出牌和弃牌的过程。游戏牌共分为三大类:基本牌、锦囊牌和装备牌。每类牌i里包含了多种同类型牌。每种牌都有自己的独特用处。《三国杀》的另一大游戏特色,就是在游戏中加入了武将系统,每名玩家除去自己的身份外,还需要扮演一名三国时期的武将。每名武将都有专属武将技,这些技能从名称到作用都是根据该武将能力、性格而设计。1.历史元素《三国杀》作为市场上众多三国题材游戏的一员,将三国历史与桌上游戏进行“结姻”,以桌上游戏独有的方式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三国人物,一段段精彩的三国故事。《三国杀》里每一名武将的技能都是从武将的生平履历或性格特点中而来。如孙尚香的独有技能名称就叫做“结姻”,技能的使用方法也包含着结姻的意味。2.文学元素《三国杀》在游戏牌名称的设计上力求做到“语出必有典”,例如【乐不思蜀】牌下注明“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简单的几句话就讲述了乐不思蜀的典故。一张看似简单的【无中生有】,牌下的注释却是引自博大精深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3.社交元素《三国杀》就游戏的娱乐性及竞技性而言十分成功,《三国杀》是一个“低门槛”游戏。初一:孑小立里1000字 初一 说明文
-
狂反三国赵云归曹"哗哗哗"四人被水冲醒.醒来后.第一反应.环顾四周.看见了一群古装打扮的农民.土砖瓦墙的房屋.茂盛美丽的山林.清澈见底的小溪.没有一点现代的气息.四人意识到自己已经安全到达了梦寐以求的三国时代.相拥而笑.乐的犯傻.全然忘记了周围救醒他们的村民.为了确定一下是否真的来到了三国.温鑫向旁边一位老人问道.温鑫:老人家.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老人:此地乃常山真定.温鑫:现在是何年?老人:现在是中平五年!四人见确认了这一事实.再一次高兴的跳了起来.连谢都还没谢一下救醒他们的人.老人见四人没话问了.随走上前去一解心中疑惑.老人:几位是哪里人?何故如此打扮?前所未见?语气中带有一丝惊讶.满脸全是疑惑.温鑫不慌不忙道:老人家莫惊.我们是巴蜀成都人.以贩卖服装糊口.所以喜欢设计一些新鲜花样穿在身上.招人注意而已.没想到却因此引来祸端.路经此地是.强盗见我们着装诱人.认定是有钱人.便来打劫.我们沿路逃到这里.因饥饿难当.故晕厥于地.幸得你们所救.真是万分感激!!老人这时解了心中疑惑.连忙扶起跪在地上的温鑫说道.不必客气.另外三人则是愣了.没想到温鑫还这般会演戏.显然是事先背好台词的.温鑫眼睛一亮.马上又道温鑫:老人家可否赠与我们一点你家的衣物换之.以免再造强盗袭击.老人:如果几位不嫌简陋.请随老夫来.四人来到一间屋子.老人拿出衣服给四人换了.没想到这时吴建强的肚子却巧妙的叫了一下.老人会其意思.留在家中吃了饭.饭后.忽一人问道.廖寅轲:请问.赵云.赵子龙是不是住这个地方?老人:是的.从这里往北走10里路就是赵云家了.廖寅轲:怎么离这里这么远?老人:恕老夫不知.只知道那里就只有赵云一户人家.四人商议了一下.决定马上去见这位长板坡英雄.各个都兴奋的不得了.说到赵云.历史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他曾先后在袁绍、公孙瓒手下为将。曾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了五六十回合未分胜负。这也是他一生之中及少交手的名将之一。后赵云投奔刘备,和刘备一见如故,遂终身追随刘备。于公元230年病故,享年76岁。赵云一生交手的名将并不多,但从其曾经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后又在长坂坡中赵云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缸,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徐晃,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可见其不愧为三国处吕布外的第一猛将。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曹操发兵二十万来争夺汉中。他把粮米运到北山之下,堆积如山。黄忠认为敌粮可取,引兵前去,但过了约定时间尚未回营。于是赵云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探视,正碰上曹操大军。赵云突遇大军,丝毫不乱,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兵始遭赵云猛然冲击,阵势散乱,但不久就围拢起来。赵云救出黄忠,奋力杀出重围,已靠近自己营寨。但他发现部将张著在敌阵受伤被围,遂又杀入重围,救出张著,溃围而出。曹军在后紧紧追赶。沔阳长张翼见曹兵追来,提议让军士闭门拒守。然而赵云不但不关城门,反而命令将营门大开,令将士偃旗息鼓。曹操大军追到,见营门大开,不见旌旗,不闻金鼓,怀疑有伏兵,引兵欲退。曹兵刚一转身,赵云一声令下,营中将士万弩齐发,赵云更令营中擂鼓,鼓声大震,号角齐鸣。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旁边,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次日,刘备特意来到赵云昨日作战之处,指点评说,欣然赞益:“子龙一身是胆也!”后来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蜀军直取眉县,进攻汉中,初战取得巨大胜利。但因马谡用兵不当,失去战略要地街亭,蜀军处于被曹魏追杀的状态下。赵云所率部队,兵力单薄,与敌进攻部队众寡悬殊,在败局已定,独臂难支的形势下,赵云组织失败的部队,彼此掩护,步步为营,且战且退,在败退之中没有让敌人占到一点便宜。一直把蜀军安全撤回蜀国内。“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由此可见赵云乃一员智勇双全的武将。且诸葛亮被刘备拜友军师后,刘备手下三员大将(关羽,张飞,赵云)只有赵云能够毫无怨言地听命于他。关羽只听大哥刘玄德的吩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张飞脾气暴怒,难认驾驭。只有赵云忠实沉稳,谁说得正确他都能听。诸葛亮备战新野,主要靠赵云实施;诸葛亮出使东吴,只吩咐赵云接应;诸葛亮入川,成都军情紧急时,又是调赵云到成都会师;诸葛亮定南中,以赵云为主将;诸葛亮北伐,在赵云活着时,每次都请他出马。所以,在诸葛亮的事业中,赵云是最可靠的支柱。他是诸葛亮最信得过的将领,当然,他也是对诸葛亮谋划支持最坚决的大将。可以说,没有赵云的大力支持,诸葛亮的许多计谋无法实施。所以,在刘备的将领中,诸葛亮最喜爱和信任赵云。难怪后人有诗赞曰“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古来冲阵扶危主,惟有常山赵子龙!”四人礼毕.出门往北步行而去.途中.大家粗略的回想了一下现在的朝廷形势.曹璐:据演义上说.现在应该是董卓专权.废汉帝改立陈留王刘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既献帝也.时年九岁.董卓为国相.赞拜不名.入朝不趋.佩剑上殿.威福莫比.离曹操发榜的时间还有2年吧!吴建强:那我们现在该干些什么?廖寅轲:现在正是天下英雄豪杰未遇真主之时.大多还没有被发掘.这个时候因当去把他们拉拢到我们的势力中来.曹璐:不错.既然决定在这里闹他一闹.就不能没有自己的势力.温鑫:是的.当然也得多去招贤纳士.我们可比那些要识英雄的多了.吴建强:那我们现在第一步该怎么做?廖寅轲毫不犹豫的拿中指给他看了看随便道:你是猪啊!我们现在赶路不就是去见赵云么?吴建强羞愧红脸道:哦.我忘了.廖寅轲:这么快就忘?亏得还要你来保护我们!温鑫:好了.别说了.现在我先给大家定个位!吴建强:什么意思?温鑫:也就是说.我们四个当中要一个人出来主持大局.做君主.另外三个辅之.顺便还得取个表字.显示一下我们的文化水平.曹璐:如此甚好.你说了就是了.温鑫.好.我宣布.由曹璐做君主.因为他是农民出身嘛.应该知道怎么样疼老百姓.有异议吗?三人:没有.温鑫:那好.你们的表字我也想好了.建强叫善攻.轲轲叫善远.我叫善兵.当然我们家的主公就叫善仁了!吴.廖二人见温鑫改口叫主公戏之.随即便合声道:"拜见主公"曹璐怪不好意思的说:"好了.三问仁兄.别闹了.我操.脸都给你们弄红了.""哈哈"四人嬉笑而去.日近黄昏.四人终于来到了赵云家门口.不管是大声尖叫还是猛砸大门.终究是没有人出来应他们一声.这时四人心都凉了.尤其是廖寅轲.想到自己千里迢迢从现代穿梭到古代来找.你居然敢不在?!正郁闷见.温鑫忽来一句.温鑫:这个时候赵云不会是已经投袁绍那里去了吧!四人细想一下.流点汗.这下廖寅轲打击都受的不小.欲哭无泪.想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偶像.就这样见都没见着就不见踪影了.还特地挑常山这个地方下脚.伤心之机.众人看出端倪.上前好言安慰起来.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喊杀声.四人爬上一小坡望去.见一队官军.大约一千人.正追着两男一女在厮杀.其中一男子怀抱一女子.拼命逃跑.另外一个男子则保护他们.拼命杀敌.四人看到这时.不由的转悠为喜.高兴的没话说.只见那男子.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手持银枪.身着白甲.跨下雪马.相貌堂堂.威风泠泠.一把枪舞的出神入化.神勇非常.用屁股想也知道这是赵云出场的对白仪式了!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
-
狂反三国赵云归曹四人没话说.欣赏般的陶醉在赵云的英姿之下.果然不负众望.几下功夫就杀的对方无人敢近.只有追着那两个没有还手之力的人追杀.要不是为了要保护好这两个人.怕赵云早就杀的他们连妈都认不到了.正紧张着.忽然见官军中为首一将.搭弓拎箭.瞄着另外一男子怀里的女子.赵云见状大惊.但由于距离问题.知道这一箭是挡不下来了.只有大呼一声"哥哥.嫂嫂小心."话音未断.就听见那将啊的叫了一声.坠马身亡.赵云望去.见那将脑门心上插着一箭.赵云心里暗暗称奇.这箭法如何这般准确.遂向箭来之处忘去.见一人.白衣素袍.披头散发.额系白巾.玉树临风.英俊不凡.不错.正是廖寅轲.谁也没想到.廖寅轲会在这个时候.放箭救了那女子.谁都没注意到他什么时候放的箭.三人嘀咕着.他还真会抢镜头.废话不提.廖寅轲因状况着实情急.再说被围着的还是他的偶像.本能的射了一箭.正中眉心.廖寅轲又急忙道:"建强.温鑫!还愣着搞什么鸡吧啊!还不去帮忙!"二人从提赵云紧张的情绪中回个神来.想到自己还有点本事.便挥着刀枪冲下坡和赵云一起乱杀了一通.本来那些士兵.见大将已死.就丢盔弃甲.拼命逃跑.无心恋战.这到好.让他们俩捡了一个现成儿的便宜.恨恨的表演了一番.还自以为是杀的对手无还手之力.直叫爽.看了就憋气.赵云见跑的跑完了.也没的杀了.就去扶起受惊之人.一起前来答谢廖寅轲等人.不提.一会儿.吴建强四人就跟着赵云来到了他家中.自然是先把受惊的人安顿好.赵云见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就出来招呼.带大家到大堂坐起.互通姓名.就聊起了今天的事情.赵云:今天真是全仗各位恩公相救.多谢再三.吴建强:哈哈哪里哪里.子龙不必客气.三人瞄他一眼.自是知道怪自己多嘴了.脸上一下来了个红霞飞.曹璐:子龙怎么惹上官兵了?赵云低头叹气道:并非云要惹他.今天云本是往袁绍军处投军.已救天下黎民于水火.没想到途中竟然遇上了这个禽兽不如的淳于琼.四人愣了.想到.淳于琼不是袁绍手下大将的吗?怎么会在这里.无缘无故的还被廖寅轲一箭给暴头了.死的不明不白.演义上记载.这个淳于琼不是在官渡之战中被派去守粮食重地.乌巢.因酗酒.曹操劫营.促不及防.被曹操生擒回营.被割起耳鼻放回受辱的吗?!赵云接着道:这淳于琼见来给我送行的嫂嫂漂亮夺人.便上前来言语轻薄.云实在看不下去.出言顶撞.却不知他居然带兵来杀!且追至此地.幸得在此遇各位恩公相救.不然今嫂嫂已成幽魂.请受赵云一拜.说完赵云便跪.廖寅轲三步并做一步.上前扶住赵云道.廖寅轲:子龙何须如此多礼?男儿膝下有黄金!赵云:即便是碎骨粉身也难报救嫂之恩.何惜一跪呼?廖寅轲:子龙何苦如此固执.熟不知士可杀.不可辱之理也.岂可轻易跪拜于人!赵云觉悟:好一句男儿膝下有黄金.好一句士可杀.不可辱.即如此.那云不再跪谢.还望他日.各位恩公有用得着赵云之处.请尽管驱使!云必当竭尽所能.即便上刀山.下油锅.也再所不惜!四人被赵云的真诚打动.想到这古代人就是好.重情义.轻生死.为知己两肋插刀.为主公开疆扩土.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无怨无悔.真是赚人眼泪.想到情深处.曹璐抓住机会.趁热打铁.曹璐:好.子龙如果乃忠义之士.不枉我此次前来!赵云疑惑:还请明晰!曹璐:我们几兄弟此次前来正是为子龙而来.想请子龙出山.助我完成大业.温鑫合道:子龙兄.这位便是我家主公.既然子龙与我们一样.心系黎民.凶怀大志.何不一起图之.成就万世之基业.流芳百世!!赵云进入沉思.大堂安静了下来.四人只是静静的看着赵云.激动的等着他的答复.良久.赵云突然来了一个王子献花式下跪.双手拱圆.大叫"拜见主公"别提四人兴奋得什么劲儿了.曹璐刚要扶赵云起身时.赵云又道.赵云:今云虽已拜了主公.但还不能就此跟随主公而去.只因眼下大难未解.云不能弃哥哥嫂嫂不顾.并不是要食言.望主公见谅.主公可先去.容云解此之危.必星夜来寻主公.效犬马之劳.鞍前马后.绝无怨言.若食其言.神人共戮.世间不容!四个现代人再次被这个长板坡英雄的肺腑之言给搞的热泪盈眶.想到此.几人在这里无故杀了袁绍爱将.袁绍岂会坐视不理?稍后等兴兵前来报仇.要是这个时候把赵云拉走了.他哥哥嫂嫂不是只有待宰的份儿.岂不是陷赵云于不不仁.不孝.不义.真是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竟然来了这么一个糊涂之举.还是吴建强这个大老粗率直.怒道.吴建强:赵子龙.你说什么来着!你认为我们是弃兄弟于不顾.见死不救.反而逃走之人吗?温鑫:就是.子龙何故如此一说.真是伤人之心.你现在即已拜我家主子为主公.那便是一家人了.即便不是一家人.我们也不会就这样一走了之.曹璐:子龙啊.真是对不起啊.由于盼你到我身边心切.忘了现在的形势.真是糊涂.望子龙不要见怪.这下赵云可给搞神了.一个说自己是兄弟.一个又道自己是家人.更胜着.一个主公竟然这么不要脸的给一个属下道歉.骂自己糊涂?还真是三国第一人.赵云那会不感动.要真是不感动.那就不是哪个常山赵子龙了.这么冷血无情!赵云激动的无语!几人嬉笑了一会儿.吃完饭.沐浴更衣后.各自回房休息.但这四个人却不约而同的来到了后院想对策.这到不奇怪.奇怪的是吴建强这个大老粗也来了!众人不解.便上前询问.廖寅轲:也你也是来想对策的?吴建强:什么东西?什么什么对策哟?三人知道自己心里没有猜错.知道这个人是恰巧走到这里来的.温鑫:这般良辰美景.你不是应该在床上大呼的吗?吴建强:哦.这个啊.呵呵.我是想睡呀.可是想到自己快见吕布了.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一下想到自己还带了烟这个东西来.差点给忘了.就出来抽一根.解解闷.三人郁闷.还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表达现在的心情.也只有用最老套也最娴熟的招式来表达了.非常默契的伸出三根中指在他眼前.叫他欣赏了一下指甲缝里的黑色产物!过了几日.果然袁绍遣上将韩猛领两万兵前来报仇.沿路还纵放士兵.滋乡扰民.打家劫舍.烧杀妇孺.百姓怨声沸腾.又过了几日.大军已经开到了常山外四十里处.见黄昏已到.就命士兵开糟做饭.下寨安营.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
-
跳出三国看三国那么,士族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代都读书做官的家族,有的甚至官很大,例如袁家的“四世三公”,杨家的“五世三公”都是士族,同时,他们(袁家、杨家)也叫望族,就是有名望的士族,也叫世族。有权有势的士族叫势族,士族可以推荐自己的门生做官,较大的几个士族可以互相推荐,所以士族垄断了做官。封建统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时期是贵族地主统治阶级,魏晋时期是士族地主统治阶级,隋唐以后是庶族地主统治阶级。三国时,历史正是贵族地主统治阶级和士族地主统治阶级的过渡期,像建立一个非士族政权,根本没有多大的可能性。先说说蜀汉的中后期吧。在说蜀汉中后期之前,我们务必要郑重介绍一个人,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三国演义》中那个呼风唤雨的丞相就是他,可是又有谁知道,历史上他的真面目?诸葛亮,是个伟大、出色的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他为蜀汉政权服务了二十八年,其中有十一年是大权独揽。蜀汉的中后期叫“诸葛亮时代”,这个时代,是蜀汉存在的四十多年,最强盛的时代,可是他却在诸葛亮死后的三十年,就灭亡了。许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蜀汉的灭亡有三个原因,即黄皓弄权,陈祗乱政,谯周误国。主要是魏国的邓艾从魏国杀了过来,姜维上述说要防御,可是大伙都听刘禅的,而刘禅只听黄皓的,而黄皓又只听巫师的。当时巫师说魏兵不会来,刘禅就说不用防御了,邓艾就一帆风顺的进入了绵竹,直逼成都,刘禅一听,慌了,忙问大家怎么办,当时有人说难奔,有人说投吴,而伟大的历史学家谯周却说投降,所以刘禅就投降了。现在呢,就有人骂刘禅昏君,骂谯周卖国贼,其实谯周根本没有什么太大的罪过,这个以后再说,而刘禅的昏庸,就另有所因了。主要的原因和促成这是谁呢?蜀汉灭亡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又是谁导致的呢?这一切都归功于诸葛亮。再说他之前,我再提出一个问题,邓埃达到蜀国时,就算没有军队反抗,蜀国的居民一定也要反抗呀,可为什么邓艾一帆风顺?其实也非常简单,是因为蜀国的人民都反蜀汉,支持曹魏,可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诸葛亮。历史学家一直是把诸葛亮立为法家的,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执法方面很严。所以蜀国人非常的渴望解放。并且,当时的魏国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说,士族做官很容易,所以士族也在反蜀汉(士族团在属国很受冷落)。那么蜀汉就不得不亡。那么刘禅的昏庸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十一年的大权独揽,把刘禅拘禁在宫中,刘禅根本无法去执政,没有经验,所以诸葛亮死后,刘禅好不容易享受了难得的自由,便要好好的享受一番,自然昏庸了。那么有人又在问:如果刘禅是个弱智呢?并不可能。诸葛亮死后,刘禅不仅恢复了西汉的制度,并且还设计了一个很高明的政治格局:政治军事交叉管理,并互相监督,这根本不是弱智所能弄得出来的,并且,刘禅在费?死后,悄悄地把政治权力夺了回来,所以刘禅并非弱智。蜀汉的灭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战乱频繁,使得国力耗尽。你看,蜀汉政权刚刚建立起来时,刘备就发动了一个夷陵之战,结果其实物大军全军覆没;此后,还有诸葛亮的七擒孟获,耗费了许多的兵力;六出祁山,虽然有些成就,但是效果不大;再往后,还有姜维的九伐中原,有胜有败。再看看魏国根本没有主动打过蜀国。回过头来看魏国,它的灭亡主要在曹睿的昏庸无能,曹爽的弄权和司马氏的废立、篡位,可以说,起主要责任在于曹睿给起的头。吴国的灭亡就更加明确了,主要是孙权晚年的神经过敏,心理变态,他冷落了张昭,逼死了陆逊,可以说是非常得让人不敢在那呆了。更因为暴君孙皓才加快了吴国的灭亡。但是说起来,吴国活的时间够长的,整整五十一年,魏国、吴国都没有活这么长的时间。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三国观后感这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在看三国,其实我平时挺少看连续剧的,因为我总觉的看连续剧很浪费时间,而且现在的连续剧基本上都跟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真让人受不了,如果确实碰到好看的我也很少有耐心全部看完,基本上都是看几集然后直接在网上看最后一集,哈哈,让人很无语吧?这次却是个另外,非常神奇,自从三国播出之后我一集没赖下,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把能推的应酬都给推了,即使我那帮兄弟拉我去喝酒我也坚决不去。其实我之所以这次会这么入迷的看三国,完全是因为自己历史实在太烂了,想给自己补补。在这之前我对三国的历史了解差不多就用六个字:“魏、蜀、吴、刘、关、张”来形容,别人若是问我其他的谁跟谁我真是一概不知,因为除了以前历史书上读的那几个故事,其他的我都没去了解过,《三国演义》的书实在太厚了,又是文言文,根本看不进去。其实我跟《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小说还是有那么一次邂逅,但有缘无分,是这样子,高中时我一同桌经常抱着一本三国的书,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是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杀入曹营救阿斗的故事,说的那是神乎其神那,口水都碰了我一脸,现在想想都还有点恶心。。。那时我觉得三国故事确实好看,所以决心把他那本抢来看看,谁知看了十几页就快睡着了,因为都是文言文的,那是最怕的就是文言文了,哪里还敢看啊,所以那之后就再也没看过了。这次刚好三国重拍上映,机会难得啊,我承认自己比较懒,看电视比看文言文的书轻松多了O(∩_∩)O哈哈哈~我本想把全部看完再写这篇有感的,不过到今天晚上为止已经差不多快结束了,讲的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站“彝磷之战”,刘备VS孙权,以刘备失败而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三足鼎立局面确立。基于后面的故事对我来说并不是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就先写写,不然怕到时候想写时没感觉了。三国里面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可能大家对曹操的形容最多的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奸臣”,而民间所传是那个“大白脸”的大奸臣曹贼。我个人认为曹操绝对是个英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歪曲事实,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我想之所以后世很多文人都喜欢骂曹操,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觉得他“不正统”,认为他“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照我说这些文人是自诩清高,口是心非,其实他们很多人心里肯定是对曹操佩服的不得了,举个例子,就像我们读初中或高中的时候,老师说不能早恋,辩论赛时很多学生都不赞成早恋,说早恋怎么怎么不好,其实我想那些人在骨子里都是想谈恋爱的,说不定他们冠冕堂皇的在说时已经在对某女生YY了。东汉末时期,天下动荡,群雄逐鹿,诸侯割据,天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此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按照历史规律来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强权来一统天下,曹操有抱负,他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说明他聪明,有谋略,“时势造英雄”,曹操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是时代造就了他,我想即使没有曹操这个人也会有其他的人来取代他。而世人一直以他篡汉为名对他口诛笔伐,这其实就是人“虚伪”的一面!后世文人骂曹贼不是不敢真实表露自己就是为了迎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为了给人们带上精神枷锁,要人们做顺民,不得造反。个人认为曹操胆识过人,谋略出众,有治国安邦之才,说其有帝王之气绝不为过;曹操爱惜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也许有人说曹操爱猜疑,我想人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操那句“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我们暂且不说这句话的真伪,即使曹操说过,从道德层面来讲是有瑕疵,但我觉得即使是真的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弱肉强食,曹操能够说这句话说明他真的适应那个时代,是个强者。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曹操并非神人,要知道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是他。我们不能单单从他性格上的一点瑕疵而否定这个人。我喜欢曹操除了他那杰出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外很重要一点是他的诗词。曹操的诗词真可谓气吞山河,不说别的,就说他那《短歌行》就足以让天下文人敬佩的五体投地,我想若不是有王者之风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有气魄的诗,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次他的这首诗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200字以上 观后感
-
三国读后感三国读后感350字近日,我从学校图书室里借来《三国演义》这本书,那书里面的人物深深的吸引着我,我就像书里的人物一样亲身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里主要描写的国家有:魏国,蜀国,吴国。人物有: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庞统,赵云,关羽。那时候蜀国最弱小,魏国最强大。但我最喜欢蜀国,原因是蜀国文有:诸葛亮,武有:赵云,关羽,张飞。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学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赵云的能征善战。以后我一定多读书,因为书籍让我得到了进步。三国读后感350字接着,就是描写江东霸主孙权了,他继承了哥哥和爸爸的事业,可以说是“不劳而获”,但他却是少年老成,虽然才17、8岁,而已经完全有能力统领一个国家了,再加上周瑜和鲁肃,当然有权成为江东霸主。要说三国里最著名的战争,那非得由赤壁之战莫属。在那次战斗中,刘备、孙权的联盟以少胜多,多次使用适合的计谋,并利用曹操的多疑,又多次虎口余生,还通过黄盖的诈降,骗曹操将战船锁在一起,又利用天时(刚好刮东风)、地利(曹操的军队不善水战)人和(黄盖诈降)再用火攻,最后将曹操打的元气大伤,逃回了北方,并且再也不敢来南方了。虽然我的读后感已经写得比较长了,但是我实际上才看了小半本《三国》,等我看完以后,我一定会写出更好更深刻的读后感!三国读后感350字当我初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对它的第一感觉是很没有意思,似乎就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讲述历史的书,很乏味。但当假期里,静下心来仔细的在观看时,竟发现《三国演义》是一个很有意义,很精彩的历史作品,其中夹杂着许多有名的故事,如三顾茅庐,孔明借东风等,其间也包含了一些很深奥的知识,让你明白许多。而最让我惊讶的则是作者吴承恩竟能将看似很乏味的故事讲解得如此吸引人,让人想将其一口气读完。《三国演义》中的许多英雄,伟人经常是很早就逝去了,但是他们却用生命为我们讲述了许多的道理,为国家添上了一笔抹不掉的光辉。当关云长父子是不投降而被斩时,当孔明直到最后一刻还为国家出力的时候,当许多人为了国家而死的时候,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或许你会感到一丝辛酸,或许你会高兴,或许你会抱怨世道的不公,但是不管怎样,他们都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将自己的才华完全奉献给国家,为国家献出了一份力,谱写了一个个光辉的历史。在大家的心中,最喜欢的谁我不曾知道,但是我却知道当你看到自己所喜爱的人死去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很伤心吧!当你看到自己喜欢的国家走向衰亡的时候,你一定很忧伤!当你看到有人用奸计暗算自己所喜欢的人或国家的时候,你一定很愤怒,很想杀死那个人!虽然知道结局如此,却依然固执的坚持着。作者用自己高超的写作手法,将鲜活的人物形象完全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读者在读中变成了一个深处当时那个年代的局外人,让读者从内心中感受到那个年代所拥有的所有感觉,有甜的喜悦,有苦的无奈,有酸的悲痛,让人因书中的情节而改变心情。因此,请你静下心来慢慢的感受这一切。三国读后感350字不是英雄,不读三国,在下读了三国之后,还是略有一些感受的。虽说没有易中天那样见解独到,一针见血,但是毕竟人家是吃那碗饭的,我写的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我还要将感受道出。东汉以后,经过分裂割据,战乱不断,俗话说得好:时局造英雄。没错,今天就是要谈谈英雄,这位英雄是被大家公认为奸雄得白脸—曹操。读完《三国演义》后,最大的感受是曹操不但不是奸雄·小人,而是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是位有渊博知识特别是军事理论,过人的胆识和政治智慧。只因曹操不是汉室血统,就被人们认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只因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寸功未有就封为“皇叔”,行事拿着这个幌子就能畅通无阻了吗?没错,从古代忠义的角度看,曹操是一个比较奸诈的人;“下天子以令诸侯”是不对,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曹操平中原南征北讨,平定北方征乌桓,西征马超,东击孙权,经过这位奇才的鞍马劳顿,征战三十余年,统一了北方,为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用自己的一生催动历史的车轮向前进,光从这一点,曹操就应该被尊敬。而刘备有何德何能称王号帝的,我就说没有诸葛亮他是寸步难行。看看东征吴,被陆逊打得狼狈不堪,病死他乡。通过我的读,还发现曹操另一个优点是知人善任对有才人是敬重十分。“三顾茅庐”将刘备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的品质描绘的淋漓尽致,孰不知刘备在遇见“凤雏”时有眼不识泰山,以貌取人,不委以重任。而曹操就不同了,在赤壁之战在即之际,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奉为上宾请教。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态度高于刘备。历史的舞台为曹操所搭曹操也用完美的表演酬谢。通过读《三国演义》,让我明白了看一个人不能只从一面看人,否则就会太片面,只有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完整的人,曹操一例就能说明一切。三国读后感350字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三国演义的原文版,有很多地方比译文版有趣得多,也深刻得多,比如精简版的桃园三结义,只有短短的几句话,而古文版则用了几乎整整一章的篇幅来描写刘、关、张三人的外貌,他们如何相遇,如何相识,如何到张飞家桃园结义、来张飞家住宿的商户怎么把打败黄巾贼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又把自己原来准备卖的马匹、生铁等赠与他们,马匹让他们乘坐,生铁让他们打造武器,让我体会到了商户们的慷慨和刘、关、张三人的英雄之气。接下来,它又用极少量的篇幅描述了一代枭雄——曹操刚出山时的处境:他在一个比较小的将军那里服役,后来,董卓进了京。曹操提出要救出天子,不让它变成董卓的木偶,可那些军官只顾着吃喝玩乐,谁也不理他,曹操就明白,他们只是领着朝廷的俸禄,当一个经常要保养,保养费还很高的“花瓶”而已,要救天子,只能靠自己,所以,他就凭着刚好有一个人借助美人计吧董卓杀掉的机会,就将天子接到他的根据地洛阳,以便“奉天子以令不臣”或“挟天子以令诸侯”。三国读后感350字读了《三国演义》,我不经感叹历史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除了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还教会我许多待人处事的道理。先说说我喜欢的曹操吧,他是一个十分大胆的人,而且很奸诈。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虽然后来知道自己误杀了,但还是杀了吕伯奢,他的心狠手辣使得陈宫离他而去。曹操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反过来想想,当时曹操如果不把吕伯奢杀了,而吕伯奢真的带人来追杀曹操,曹操可能就真的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奸诈只是带来一时的小利,时间久了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曹操也遭遇过刺杀,但都以失败告终,不然历史的舞台上就少了这位曹先生叱咤风云的壮观场面了。曹操给我待人处事的道理是:做人不能太奸诈,不然肯定遭报应。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当先,爱戴百姓。刘备待人处事的习惯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逃亡的时候还不忘百姓,他带着百姓一起逃亡。他管理的新野或者是徐州,都是实施仁政,得到老百姓们的爱戴和拥护。1200字以上 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