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自我600字

真实的自我

600字 初一 散文

我是一个乖乖女,一个沉默,不爱说话,守纪律的孩子。我不会上课的时候大声吵闹,也不会追着男生满操场的跑。但是,我突然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自我,也不是真实的自我。

我喜欢看网游小说,喜欢玄幻,喜欢打打杀杀,喜欢黑社会,喜欢几百万的文字。而不是青春言情,腻腻歪歪,无病呻吟,那二十几万字的“短篇”。我崇拜那种豪情万丈,那种杀人不眨眼的胆量。崇拜那种友情,那种为了朋友肯牺牲自己的精神。喜欢拿着刀子和别人对砍,喜欢那种千里不留行的神秘。

记得以前玩游戏,不会像一些人一样做任务升级,而是钻进丛林里杀怪升级。喜欢那种感觉。那种世界唯我独尊的感觉。而不是做任务,一圈圈的跑来跑去,尽管那样升级也很快。但是,不适合我。我不嗜杀,但我喜欢那种感觉。

现实中的我,不能随心所欲的骂人,不能见人就打,不能上课不听课,不能拥有那种令人羡慕的友情。我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平凡,可能一滴水,都没我这么平凡吧。

我曾和老师讨论过,梦中的事,是不是真实的。老师说是,我一直坚持不是。我问老师,我做梦梦见我和别人打架,这能是真的吗?老师说,那是你的本性,现实压抑了你的本性,其实,你骨子里是很想那么做。就像你上课,觉得枯燥无味,想马上回家,但是你敢吗?这就是现实,无法改变的现实。我怔了。

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拿着刀上大街上砍人;幻想有一天,我也能称皇称霸;幻想有一天,我也能为所欲为的做事。但是,这些终究是梦想,不能变为现实,那样,父母会伤心,老师会失望。人的本性,在现实的磨砺中,也会消失。人的本性,在现实的残酷中,也会被压抑。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无情。这些现实犹如放大镜,放大我的悲哀。

我们读的是书,不是郭敬明

700字 初三 议论文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标题叫《郭敬明卖的不是书,是自己》。文章说着名作家郭敬明已经不再适合90后中学生去仰慕。他早已把自己“商业化”,书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名词。而仍有很多中学生不为看书而买书,却为郭敬明这个名字而买书。

这也不足为奇。我们都知道郭敬明在如今出版界的显赫声望。他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他是“青春文学”的领跑者,他正在把自己营造成超级偶像。他的月平均收入远远超过了一千万元人民币,他也表明今后很可能不再写书,而是从事商业。所以,我对文章说郭敬明把自己“商业化”这一点没有意见。

但是,我们到底应不应该去仰慕郭敬明,就不该一概而论了。首先,我们喜欢郭敬明,跟他写了什么样的书没有关系。把话说开,郭敬明出众的才华,不可置否的领导能力都是值得欣赏的。而文章却把这一点与郭敬明书中的内容混为一谈,说书中所写的那些屈折的价值观可能对我们有负面影响,他已经不适合我们去仰慕。那么我想说,郭敬明写的本来就是小说,小说里当然都是小概率事件。我们看的是故事,是书中的经典词句,是写作方法,而不是以它去联系现实。

其实,一个年轻的新生代作家,不可能凭空走到青少年文学之巅,就写作而言,郭敬明对文字的掌控是纯熟适度的。既然他能写出好书,我们就可以去看,去学习里面的精华。一方面,我们确实喜欢书的作者,另一方面,书里也确实有值得去看的东西。这跟郭敬明是否有商业头脑也没有关系。毕竟,我们读的是书,不是郭敬明,我们为的是学习知识与方法。

所以,我们中学生应当以书的内容为基础,选择郭敬明书中的可取良益之处学习。我们为什么而买书不重要,重要的应该是我们是否深入读懂了这本书。如今,郭敬明在出版和销售量上所创造的奇迹仍在继续,但那不是我们中学生要讨论的话题,也不足以改变我们对郭敬明的仰慕。因为到最后,我们所得到的不过是郭敬明写的书罢了。但这已经足够了。

江西省丰城市丰城一中初三:刘梦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散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