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袄里有个世界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是啊,父母的啊是无私的,可当我们尽情沐浴在父母的爱里的时候,是否忽略了奶奶对我们的爱?
奶奶的爱总是默默无闻的,她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我们的爱。不必说父母没空时是谁不辞辛苦地照顾我,也不必说当我的衣服破了时是谁为我缝缝补补,单说奶奶戴着眼镜为我一针一线的缝制棉袄,我就知道奶奶的爱并不逊色于父母对我的爱。
小时候,我一直住在老家,老家可是真冷啊!站在早已被人们踩实的光滑的冰面上,寒气便从脚底顺着血液流遍了全身,出去后人立刻变成了一根冰棍。
虽然天气这么冷,可我却还是喜欢跑出去玩,虽然我穿着超市里买的厚厚的羽绒服,但回来后全身还是已经僵硬,麻木。像企鹅一样走进了家门,奶奶见了我,边笑边把我抱到了床上,为我脱下鞋子,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奶奶边给我搓着手心,脚心边说:“一定是羽绒服不够暖和,我得再给你做一个新的棉袄。”不一会儿,我的身体里好像注入了一股暖流,又能活蹦乱跳了。随后,奶奶就立刻拿来了针线盒,选好了布料,准备好了棉花,中指戴着顶针开始穿针引线。奶奶缝衣服的动作是那么娴熟,从上面穿过去又从下面引过来,在这打个结又在那剪个线头。奶奶缝的布料如同被缝纫机砸过一般,上面的线是那么均匀,那么整齐。晚上,我躺在床上,仍然能看见奶奶在昏暗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着衣裳,我听着针线穿过布料“呲~呲~”的声音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二天清晨,公鸡的鸣叫将我从梦乡中拉了出来,我一睁眼,放在我枕边的是一件崭新的棉袄。这件棉袄陪我度过了一个寒冬,我却没感到丝毫的寒冷。之后每年冬天,奶奶都会给我做一件棉袄,我也每年伴着这一份温暖度过了一个个隆冬。
也许有些人认为棉袄土气,已经落伍了,比不上那些华丽的羽绒服,但我认为棉袄朴实,温暖,它是奶奶伴着灯光一个夜晚给我缝好的。
笔里有个世界
在我十岁那年,我收到了母亲送我的一件礼物——那是我最宝贵的礼物。
从小,我的握笔姿势就不太正确,每次写作业时,把手指压红,压疼都是常有的事情。我疼,母亲更“疼”。
后来,母亲送了我一支带握笔矫正器的自动笔。我激动的接过来,迫不及待地写了几个字。用这支笔写字时,三个手指正好卡在笔上的三个凹槽里,软软的,不压手,感觉非常舒服,就像是手里捏着一块金绸。每当我拿起这支笔写作业时,都能感受到来自母亲的那份关爱。
可是,好景不长。才不到三个星期,这支笔就坏了,于是我又只能用以前普通的笔写作业,结果自然是我的手指又被压红了,压疼了,母亲看到后心疼的不得了。
后来母亲又给我买了一支看上去比较结实的碳素笔。这支笔可比以前那支好太多了。用它写字时,不仅不压手,还可以按揉手指。或许是我太喜欢它了,每次写作业我都用它,终于有一天,它的笔尖断了,我的心也“断”了。母亲,对不起。
两个月以后,也就是我九岁那年,母亲又送了我一支新的笔——这支笔可是“高级货”。它的顶部有一个小摄像机,笔杆上还有一个感应装置,只要握笔姿势不正确,笔尖就会自动缩回去,让你无法写字。用它写起字来也十分舒服,矫正凹槽完全贴合手指,里面还有凸出来的按摩点,用起来就像是捏着一块凹凸不平的丝绸一样,柔软、舒服。
在我十岁生日的时候,母亲送给我一套学习用品——没错,肯定少不了我的“老朋友”———更少不了母亲的爱。
时光流逝,我渐渐悟出,在这变化的笔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是故事中那浓的化不开的母爱将感动我一生!
相关推荐
-
笔里有个世界在我十岁那年,我收到了母亲送我的一件礼物——那是我最宝贵的礼物。从小,我的握笔姿势就不太正确,每次写作业时,把手指压红,压疼都是常有的事情。我疼,母亲更“疼”。后来,母亲送了我一支带握笔矫正器的自动笔。我激动的接过来,迫不及待地写了几个字。用这支笔写字时,三个手指正好卡在笔上的三个凹槽里,软软的,不压手,感觉非常舒服,就像是手里捏着一块金绸。每当我拿起这支笔写作业时,都能感受到来自母亲的那份关爱。可是,好景不长。才不到三个星期,这支笔就坏了,于是我又只能用以前普通的笔写作业,结果自然是我的手指又被压红了,压疼了,母亲看到后心疼的不得了。后来母亲又给我买了一支看上去比较结实的碳素笔。这支笔可比以前那支好太多了。用它写字时,不仅不压手,还可以按揉手指。或许是我太喜欢它了,每次写作业我都用它,终于有一天,它的笔尖断了,我的心也“断”了。母亲,对不起。两个月以后,也就是我九岁那年,母亲又送了我一支新的笔——这支笔可是“高级货”。它的顶部有一个小摄像机,笔杆上还有一个感应装置,只要握笔姿势不正确,笔尖就会自动缩回去,让你无法写字。用它写起字来也十分舒服,矫正凹槽完全贴合手指,里面还有凸出来的按摩点,用起来就像是捏着一块凹凸不平的丝绸一样,柔软、舒服。在我十岁生日的时候,母亲送给我一套学习用品——没错,肯定少不了我的“老朋友”———更少不了母亲的爱。时光流逝,我渐渐悟出,在这变化的笔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是故事中那浓的化不开的母爱将感动我一生!650字 初一
-
柿子里有个世界柿子里有个世界,他是爱筑成的世界;柿子里有个世界,它是由亲情堆成的世界,它是由亲人用手搭建的世界。小时候,我最爱吃的水果就是老家亲人拿过来的柿子,柿子个儿有大,颜色又红,看起来非常诱人,尤其是柿子里面的心,又滑又黏而又不腻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我在那个时候,最盼望的就是爸爸从老家回来,拎了一布袋叫我过来,让我拿勺子,做好吃的准备。我在那时候是多么开心呀!可是好景不长,从去年开始,我一直没有等到老家的柿子,也没有等到爸爸回家后那一句让我盼望已久的叫声……后来,直到爸爸说出那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时,我的心沉下去了。老家的那颗柿子树被砍了,我怎么也不相信这个事实,直到爸爸拿出那颗剩下的唯一东西时,我相信了,那是一个泛黄的木头,木头上留着一种说不出来的香味,我想起了老家那香喷喷的柿子和那段关于柿子的美好回忆。在我小的时候回来家,那时候,有些柿子已经成熟,有些柿子却还发青,奶奶生怕那些柿子成熟后掉在地上被麻雀吃了,就在那么冷的天气下每天早晨披着大衣到院子里踩着凳子这儿瞅瞅,那儿瞧瞧,把熟了的柿子一趟又一趟放入屋子前的箱子里,直到最后一个柿子成熟了。奶奶才停下来。今年姑姑从北京带回来一箱柿子,虽然色、香味,样样俱全,一点也不比老家的柿子差,但却少了老家亲人那浓浓的爱。我爱柿子,更爱柿子里那个用爱筑成的世界。550字 初一
-
杂志店里有个世界杂志店,它是书本落实的家,是大方朴实的,它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在杂志店里有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以前,我和同学总是在喧哗的大街上行走着,看着街上的那些精品屋,动漫屋,打字店,水果店?可是总也找不到一家杂志店,为此,放学后的我们,时不时地觉得心有一点空空的,没想到,过了几个星期一家杂志店果然出现了。 那是永嘉不怎么大的杂志店,一次,只能挤进俩三个人,虽然,那一家不怎么大,但我们同学的那颗空落落的心,总算是有一个落脚之地了。那家书店是个女主人,虽然长得不怎么好看,但和我们很合得来,不久就熟识了。 “阿姨,帮我把《动漫画本》留一下,下星期我再来买!”我对阿姨说了一句,那《动漫画本》是我渴望得到的一本书,而且,店里仅剩这一本书了,由于我今天没带那么多钱,只能下次买了。下个星期一,我一蹦一跳地跑去杂志店,刚走到那杂志店门口,就听见了一则对话。“问一下,《动漫画本》有没有?”天啊!那不是我正想得到的那一本吗?我的心提上了嗓子眼上,生怕被别人买走。这时,只听见阿姨对那个人说:“没了,上个星期刚被人买走了,没货了,十分抱歉!”我的心终于放下了,又添加了一丝丝暖流涌入心头。过了许久,那个人有发话了:“我十分急用,你再找找吧!”“十分抱歉,真的没货了!”后来,那个人有些生气地走出了杂志店。我走进杂志店,买下了《动漫画本》。我打量了下杂志店里的《读者》、《青年文摘》、《少年文艺》等等,杂志店被打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和阿姨说了“再见”,捧着那一本书走出去了,捧在手中,书也有一丝丝温暖。 杂志店有一位善良、守信的阿姨。每天,我都对着她笑一笑,这时,我觉得我的心离不开这个世界。600字 初一 议论文
-
我发现汤圆里有个世界从小,我就非常喜欢吃汤圆,因此我对汤圆情有独钟。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汤圆里有个世界……一个星期六,我们全家人开车去佛山逛街。为了庆祝第二天的元宵节,我们特意买了一包十几块钱的汤圆。星期天早上,我刚起床,就发现妈妈正在烧水。我问她:“妈,烧水干什么用的?”她笑着回答:“煮你最爱吃的汤圆啊!”我听了,心里十分高兴,马上刷完牙洗完脸去看妈妈煮汤圆。谁知道,打开包装才知道,原来只有三十八只汤圆,这对于四个人来说,每个人只能吃九个十个。“这也太少了吧!”我说。“十几块钱买到的好汤圆当然少啦,不过这已经算多了,它已经加量20%了。”妈妈边说边吧汤圆放进锅里煮。这时,一个想法突然在我脑海里浮现:如果把汤圆当做早餐来吃,那么这包汤圆只能够两个人吃;而如果吃玩晚餐后在吃,那么即使五个人也够吃了。想到这里,我马上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可她已经正在煮汤圆了。于是,爱的冲突发生了。“你为什么要现在煮汤圆呢?把汤圆当做早餐根本吃不饱,而如果吃完饭后再煮的话,就会吃得很饱了。为什么你要这么急着煮呢……”而她呢,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既然都煮了,还有什么办法呢?我非常失落,因为这将是一顿吃不饱的早餐啊!煮完汤圆后,妈妈把其中十只放进了碗里,准备留给哥哥回来后吃。当我洗完手从洗手间出来后,妈妈已经为我们三个人分好了汤圆:一只碗里有五只,一只碗里有三只,而最后一碗是只大碗,里面的汤圆多得一下子数不清。我心里算了一下,总共有三十八只,减去留给哥哥的十只,再减去这两只小碗的五只和三只,就剩下二十只了。我问妈妈:“这只仅有三个汤圆的碗是谁的呢?”“是我的呀!”“那只仅有五个汤圆的碗呢?”“你爸爸的呀!我们知道你很喜欢吃汤圆,又怕你吃不饱,所以就留了二十只给你。”我听了后,心存疑惑,问道:“那你们只吃那么少,能行吗?”妈妈指着电饭锅说道:“我们吃白米粥呀!”原来,他们早有了心计,他们并不是单靠汤圆来当做早餐的。顿时,不知道为什么,我的鼻子酸酸的,眼睛里像有什么东西要喷涌出来的,那是泪水啊!我居然在妈妈煮汤圆的时候说三道四,还埋怨妈妈煮汤圆当做早餐吃不饱,那其实都是为了我啊!而他们还把最多的汤圆留给了我!他们是多么的体贴我啊!他们是多么的爱我啊!而我却误解了他们的一片好意!想到这里,我的泪水终于忍不住了。我找了个借口上洗手间,趁机用毛巾把脸上的眼泪抹干净。接着,我一边吃着汤圆就一边落泪。不知为什么,这些汤圆格外的甜,或许因为这是大品牌,或许是因为妈妈放的糖太多了,或许是很久没吃过汤圆了……如今,我已经品尝过不少各种品牌、各种风味的汤圆,每一种汤圆都有不同的味道。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味道的汤圆里有个不变的世界。那唯一不变的,就是浓浓的亲情啊!我发现汤圆里有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在这个世界里,有一阵暖流无时无刻不在环绕;在这个世界里,有一颗爱心无时无刻不在释放。这是一个充满爱、充满亲情的世界。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550字 初一 记叙文
-
就棉袄里的秘密一场百年不遇的雪灾,把穷山沟里的马蹄村给彻底压垮了。一时间,县城里掀起了救灾捐赠的热潮。有人捐衣,刁孽蝉刻肩钱,有人捐物,“爱心捐赠”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五大爷已经七十有二了,他家是马蹄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这天一早,他冒着大雪,拄着拐杖,瞒珊着走向村委会。脚上是一双沾满泥浆的解放鞋,衣服也是破旧不堪,生活已经把他往绝路上逼了。跟所有遭遇困难的人了门一样,他也是前来取捐赠物品的。当他推开村委会的大门时,村长一见他就皱起了眉头,懒得再看他一眼,便道:“你来干什么?不是说好给你安排房子的么?”“我……我听说城里送来了捐赠品,我想领点东西。现在天越来越冷了,可我身上就这么一件破夹袄,过不了冬天啊!”五大爷哀求道。村长转过身,从墙音兄边拎过一件旧棉袄,道:“喏,就剩这件棉袄了,你拿去吧!”五大爷心都凉了,这棉袄比自己身上的这件好不了多少。他的手紧紧地樱着那件旧棉袄,心却在不停地发抖。他哪里知道,那些捐赠品一到,就被村长副村长的亲属们挑选一空了,那些崭新的羽绒服和漂亮的棉衣全被领走了,就剩下这一件旧棉袄放在那里无人问津-一也不知是哪个吝音鬼捐赠的。“是不是……还有些贫困救济金?”五大爷怯怯地问道。村长一听,勃然大怒道:“你怎么这么哆唆,这件棉袄你要就拿走,不要就算了。”他声音很大,心里却有点儿发慌:那一沓解困救济金递到他手里的时候,他心里便作好了打算——这老鬼从哪儿听到风声了?五大爷捧着旧棉袄,转身出了门,他心想:“有一样东西总比没有要好啊!”边走边把肥大的棉袄套在了身上。突然,他发现里面的口袋好像被人用线缝上了,仔细捏一捏,里面好像还有块硬邦邦的东西。出于好奇,他把线口拆开,手往里一摸索,摸出的竟是一小沓人民币,数了数,整整一千块钱。里面还有一张纸条,五大爷眯缝着老眼,认真地看着:“人间自有正气在!我相信这件棉袄一定会落在真正的穷人手里,愿这些钱能对您有所帮助!”五大爷站在原地半天不动,泪珠子吧嗒吧嗒直往下掉。700字 初一 记叙文
-
花棉袄在我的衣柜里有一件对我来说非常特别的衣服——花棉袄。我拿起它在身上轻轻地比划了一下,它是那样小,那样轻柔,13岁的我已经无法将身体塞进着小小的棉袄里。我清楚地记得,那年很冷的冬天,姥姥给我做棉袄的情景。脑海里浮现出姥姥给我做棉袄的模样—姥姥坐在床头认真地整理者大块的布料,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就拿起大剪刀“咔嚓咔嚓”干起活儿来了,不一会儿就减出了一个“大大的红十字”,在“十字架”中间剪下了一片圆,顺手从身边抓起一大把棉花,小心翼翼地向“十字”里絮。她把棉花撕成一片片,仿佛把云朵分解。姥姥抓起那片“薄云”,均匀地铺到花布上。只一会儿工夫,白白软软的棉花铺了一层,姥姥仔细地左看右看,又伸出手去到处摸一摸,便试出薄厚来。调整好厚度后她抓住“十字架”迅速对折—衣服的形状立即呈现在我们眼前。姥姥拿过针,费力的穿好线,开始缝棉衣了。那银灰的细细的针,一上一下,一左一右,飞快的穿,犹如一位魔术师,在施展着神奇的法术。大约两天时间,新棉袄就做成了。贴在脸上又细腻又温柔,就像姥姥的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穿之新棉袄,我的心中又装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冬天的夜寒冷漫长,每当我进入甜甜的梦乡,姥姥总会把它藏进姥姥的被子里,棉袄在不知不觉中被捂热了。第二天早晨一起床,当我穿上棉袄时,只觉得从内到外都是暖烘烘的仿佛全身包裹了暖炉一样。鲜艳的小棉袄围在我的身上,软软的,柔柔的让我又惊又喜。让我时刻体会到生命中的美好幸福的感觉,如泉水般悄悄流过我的心田。原来幸福很简单,当我体会到生命中的美好亲情。我就是幸福的。轻轻抚摸这件包裹了小棉袄,那个冬天我不冷,因为我有一件神奇的、充满爱的花棉袄。我爱我的花棉袄,我更爱姥姥灵巧的手和慈爱的心。花棉袄700字 抒情
-
书里有个我有人说,读书就像照镜子。如果说镜子可以映射出我们的外表,那书便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内在,包括我们的思想、精神等等所有的一切。在书的面前,我们似乎变得透明,变得一清二楚。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因此,书里有个“我”,会读书的人就比别人更能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们读书是为了增长学问,提高修养,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但是多少人在读书过程中意识到读书的根本目的是要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往往能从书中看得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东西,但似乎在平时并没有发现。人总是更擅长对别人评头论足。这时书便充当一面镜子,把你自己和别人都完完全全地反射出来,让你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也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书山客观,但也来源于生活,书中的内容再怎么离奇,再怎么变化,它都脱离不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因此与其说书里有个“他”,倒不如说书里有个“我”;我们在读别人,其实是在读我们自己的影子。读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将来取得什么学位,找份什么好工作而去读,而是要为了自己的人生而读。我想人生不应该只包括学位和工作这两样东西吧!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而在我们身边已经有了最好的工具——书。当然,要从书中认识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真正的读书应该是一个思考、探索、得道的过程。光是一目十行地读是一点收获也不会有的。会读书的人就能与智者为伍,会读书的人便能对自己的人生深层次的认识与诠释,会读书的人一定能把自己完善得更好。只有为一种崇高目标而读书才是最有意义的读书,最有价值的读书,最有效的读书,这样读书的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挖掘自己,修正自己。读书是为了充实人生,丰富人生,使人生变得有意义;有意义的人生是在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读书就是为了了解自己,修正自己,读书就是读自己,读出书里有个“我”。700字 初三 散文
-
碗中有个质朴的世界第一次尝正宗的兰州拉面,虔诚而又享受。兰州拉面是甘肃一道著名的美食。雾气氤氲的面条,极白极滑,像纤纤细细的赵飞燕慵慵懒懒地躺于飘飘忽忽的云雾中,陈铺在上面牛肉,薄、软、嫩,整碗拉面像是一幅淡雅隽永的画作。点餐时,再三叮嘱老板要将面拉得细一点,老板笑呵呵地点点头,进厨房忙碌。拉好面,往沸水中一扔。须臾,又快速捞出,放进大瓷碗,夹上一筷牛肉,浇上汤料,撒上香菜,笑着递给我说道:“小心烫”。我怔住了。这种话亲人也时常叮嘱,但从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嘴中说出,惊异之余,心中暖暖的。浸在清晨那明亮而欢悦的阳光里,坐在擦拭得干干净净的矮桌边,看着这一碗别有风味的拉面,心情也变得纤尘不染。薄薄的牛肉满满地铺在面上,拨开牛肉细看,那面果然是极细的,根根粗细均匀。小心啜上一口汤,鲜、香。咬上一口面,劲道爽滑,软糯绵华,唇齿间都漾出浓浓的香气。价格不贵,但端上来却是一大盆,分量足,味道好。在宜兴也多次吃过牛肉面,寥寥三四片牛肉铺在一小撮面上。结账时,老板突然问道:“你们是来旅游的吧?”我笑着点了点头:“我们下午就离开了。”他憨厚一笑:“如果你们时间充裕,可以去附近的母亲河看看,那里景色不错,对面有个小市场,水果好吃又便宜。”出门前,老板又冲我们笑了笑:“祝你们玩得开心。”坐在车上,想着母亲河的美景,吃着小市场买的水果,不禁有些感动。被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祝福,对我而言还是第一次。或许这大西北的人们和这汉子一样有着热情而善良的心,正如这拉面一样淳朴至极。一路走过,多是戈壁沙漠,多是平瘠土地。而他们的心却并非寸草不生,而是满墙春色,绿意盎然。那份热情与祝福一直陪伴着我,从旅行开始到结束。香的,是面,纯的,是人。那碗中的质朴世界让我收获了感动。700字 小学
-
学校里有个“超级老班”如果你看到哪位老师不到七点半就站在教室门口等待她的学生到来的话,那就一定是我们的班主任了。每天早上,班主任郑老师都是到的最早的。这是为了让我们养成“到校即学习”、“到校即读书”的好习惯。三年来,老师兢兢业业,总是那样的准时。想想自己,时而因为种种原因迟到,而每次推开教室门又总会看见老师那含笑的眼神,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丝惭愧和敬意……如此敬业的老师,我们怎能不喜欢?如果你看到哪位老师总是孜孜不倦的教导学生的话,那就一定是我们的班主任了。上课的时候老师一本正经,把知识一点不落的都教授给我们。有同学问老师问题,她总会很高兴,弯下腰来,一字一句的给同学们讲解清楚,再附赠的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让我们对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然而平时,郑老师也对我们关爱有加,那次前桌衣服上的帽子向外翻着,老师便过来亲自给他整理:“以后穿好衣服再出门”;那次一同学跑完步后有些不舒服,老师就一遍一遍的询问情况:“还好吗?”……老师的慈爱与关怀,让我们感到温暖、难以忘怀。而这份感情,我会用好的成绩来回报。如此和蔼可亲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珍惜?如果你看到哪位历史老师正在给学生们默写化学的话,那就一定是我们的班主任了。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郑老师变成了全能老师。只记得某一次英语老师请病假,没人给我们上课,班主任及时赶到,抄起英语书就给我们“上课”,刷刷几下便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句子让我们翻译……那时就开始佩服班主任了。后来,这似乎成了我们班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晚上老师布置了作业,第二天首先就要通过班主任这一关。甭管语文数学还是化学政治,拿到我们老班手里,还真都是小菜一碟呢!一心只为我们好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爱?超级老班,是雷厉风行,是爱岗敬业,是笑容可掬,也是我们所爱的。学校里有个“超级老班”700字 写人
-
书籍里的世界书记这个世界里的字迹是炫酷到没王法的文字。有幽默风趣的漫画;有丰富多趣的童话;还有让人深受教诲的名着……在这其中我最爱的当然是名着了。我与名着之间有着这样一个故事:我在读小学五年级时,成绩越来越差,考分越来越低,这是因为从那时候我变成迷于游戏。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玩游戏。直到寒假的一天,我无意中开到了一本书——高尔基的名着:《童年》。看到这本书时我心里想:“高尔基的童年和我有什么不同呢?”正是因为我产生这个好奇而去读了这本书。这本书语言优美、用词的当、条理清晰。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从此我爱上了阅读。在学了《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后,我就一直想要阅读莫泊松举世闻名的着作——《羊脂球》。因为莫泊桑的作品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后,使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部着作,因为它教会我们该怎样在困境中生存,我还喜欢书中笛福说的一句话:“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因为事实的确如此: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是美国当时的一个缩影。在读这本书时我仿佛身临其境。在与汤姆一起体验那刺激的荒岛生活;墓地探险;山洞历险;鬼屋寻密……每次走进图书馆时就好像走进了天堂。那些多如繁星的书籍展现在我眼前,我看得眼花缭乱。抚摸书的感觉就像在弹钢琴。在读了许多的优秀名着后,我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升入初中的期中考试中,我的作文还拿了高分。书籍在我们孤独时会陪伴在我们身边;在黑暗中发出闪烁的光芒;是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书籍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书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700字 初一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