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400字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00字 初二 议论文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读《桃花源记》有感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陶渊明先生从自己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浴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但他又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社会的相对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在桃花源生活的人们有富足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着实令桃花源外的人们所向往的。热情好客的桃花源人接待了渔人,反衬出了外界社会的丑恶。

我觉得桃渊明先生通过村人“自云”来揭示这个社会的由来。又通过接待渔人的表现他们的精神风貌。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梯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无法实现的。

桃花源是一个安静和乐、幸福和谐,却虚无缥缈的社会。在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能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小孩都能生活的愉快,人与人之间都能及其融洽和友好。

正如《桃花源记》所言“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难道不是吗?

日子越来越好

10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日子越来越好

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青春的活力,人们过上了好日子,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听父母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地瓜面,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饺子和肉。现在,人们再也不用为吃而发愁了。农民都承包了责任田,五谷杂粮应有尽有,鸡鸭鱼肉顿顿吃。在穿戴方面,妈妈说,她小时候,总是穿姐姐穿小了的衣服。有一次,外婆给姨妈做了一件新上衣,妈妈见了,哭着闹着要穿,可是她穿在身上,根本不合适,一直垂到膝盖。虽然如此,妈妈还是硬穿了几天,而后才把新衣服还给了姨妈。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再看看我的妈妈,大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名牌服装,就连小小年纪的我也穿上了名牌服饰。

六七十年代,农民的经济收入都是靠挣“工分”,那时能有衣服穿,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更别说住房了。

听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一家三代住在不足50平米的土坯房里。为了能住上宽敞一点的房子,他一有空就去地里打土坯,等攒够了土坯,再找几个人,一起建土坯房。那时,房内空空荡荡,哪有什么家具,更甭提家电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爷爷搬进了小洋楼,家中各种家电样样俱全

。“党的政策就是好啊”。爷爷常常这样说。是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再也看不到那种低矮的茅草房,而是成排整齐的小洋楼了,而且到处是宽阔平坦的马路。

改革开放前,人们出门只能步行,只有极个别富有人家才有自行车。听外公讲,他年轻的时候来煤矿上班,离老家有一百多里地。平时,要想回趟家,那可真不容易!坐车极不方便,要跑到几里地以外,有时还要等一个多小时。他只能靠步行回家。那时没有平坦的马路,而是泥泞的小道或山路,外公要走十几个小时才能到家。每次脚上都磨出几个大水泡。那时,外公每月的收入只有三十多块,为了想买一辆自行车,他省吃俭用,用了几年的时间,才攒够了钱,终于托人凭票买上了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再也不用为出门而发愁,近途的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远途的坐小轿车、轮船、飞机,

好多家庭已自备了小轿车。真是既方便又快捷!

这一天又一天的变化,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成就。正是这三十年,让我们每个家庭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