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900字

读《草原上的小木屋》有感

9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有句话说得好,文学的力量与美丽是滋润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甘露,是引导人性向善、生命向上的灯火。是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觉得从一本书中可以得到爱的滋润与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非《草原上的小木屋》莫属。这也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草原上的小木屋》讲述了美国第一代拓荒者劳拉一家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和掠夺,不得已离开了威斯康星州大森林,驾着小蓬车经历了危险的旅程,来到堪萨斯州大草原上生活的故事。在美丽而又危险的大草原上,他们遇到了赤身裸体的印第安人,遭遇了狼群包围、熊熊燃烧的草原大火和可怕的热病的侵袭。智慧能干的爸爸查尔斯、坚强温柔的妈妈卡罗琳、乐观快乐的二女儿劳拉……这其中爸爸查尔斯很能干,他有一双能工巧匠的手,草原上的小木屋被他装扮得既温暖而又漂亮。他更是一个有着优秀品德的人,比如他对邻居的关心,拯救邻居不顾个人安危等等,无不体现着他有着草原一般广阔的胸怀。小主人公劳拉,则是一个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女孩。而更有趣的是,劳拉喜欢印第安小孩的原因竟是可以赤裸裸地坐在马上,她希望自己也可以不穿衣服,骑在小马上,沐浴在阳光里……他们虽然个性各异,但都顽强地奋斗着,浪漫地生活着。

读了这本书,那散发着原始气息的大草原令我心旷神怡,但在现在,那样的草原已如神话一般远去。当我跟着劳拉一家去观赏这草原美景时,我被书中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但书中更打动我的是从“小木屋”里找回的简朴、勇敢、自立和爱。我曾在学校发的报刊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在学校里吃一个苹果,他看着苹果发呆,直到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吃?他才说,自己在家里吃苹果都是由家长切成块儿用牙签扎着吃。这个回答令所有人大吃一惊。也有人做过实验,当中国孩子摔在泥坑里,不断哭泣时,美国孩子已坚强地爬起来,往前走;当美国孩子顶着油烟,学做菜时,中国孩子还在不停地抱怨。这体现了中国孩子已完全依赖在父母身上,自主能力远远落后于美国孩子。这是值得我们这一代生活在父母庇护下的孩子深思和反省的。

100多年过去了,劳拉爸爸建造的这座小木屋依然屹立在大草原上,它见证了人类的勇气、智慧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已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励志读物,你不妨也去体会一下吧!

观看神舟7号发射有感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这个金秋,2008年9月,号角再度吹响,我们期待中国宇航员的脚步在广袤的太空踏响,神舟七号将彪炳下中国航天新的历史坐标。

人类第一个尝试飞天梦想的是中国人--600多年前的明朝士大夫万户,他坐在绑有47个自制火箭的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想着利用火箭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飞翔的风筝着陆。虽然,他的生命随着轰鸣化作了一缕轻烟,然而他的名字记录在人类飞天梦想的起点上。

600年后,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翻越飞天道路上一个又个障碍,将先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每一次壮丽腾飞,托举起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腾飞之所以是壮丽的,是因为实现历程的弥足艰难。

回望新中国的航天路,在别国已经迈入航天时代之时,我们的共和国刚诞生10年。

那时,没有大型计算机,就用手摇式计算机;没有办公桌,就伴着微茫的烛光和手电筒的光亮,趴在地上画图……"饥餐砂砾饭,渴饮苦水浆。"张爱萍将军生前这样描写过位于西北的"两弹"研制基地。

老一辈航天人就是这样创造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技术的一次次突破,为实现飞天梦想奠定着基石。那个激情燃烧的六七十年代,锻造出我们自己的"两弹一星"!

而航天发达国家更大步地走在了我国的前面。1961年4月,"东方1号"飞船载着27岁的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23天后,美国也把宇航员送上了太空。

因此,当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送上了天空时,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也进入了航天时代。举国振奋,热情高涨!

然而无论是经济基础还是工业设计、制造水平,当时的中国还远不具备开展载人航天的条件。

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无法支撑起一个航天大国!在改革开放中日益强大的共和国,也在积聚着实现飞天的力量。

航天技术与空间探索,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战略影响。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1992年,党中央果断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向航天科技中最具挑战性领域进军的号角。

从此,向前!向前!向前!世界听到了中国航天人矢志追赶的脚步。

从此,飞天!飞天!飞天!中国航天人在太空完成一次次壮丽的旅程。

苍凉戈壁滩上,航天城高耸入云;

茫茫大草原上,回荡着神舟飞船六度凯旋的豪迈与激情……

十几年时间里,中国人完成了别国几十年的跨越:中国不仅成了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且成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的国家。

"不管是谁上天--不管是第一次的我还是这次的俊龙、海胜,都是我们大家一起上天。"这是杨利伟在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后诚恳的表达。

从神一到神六,从无人到有人,从一天到多天……数字的变化,标志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前进的一大步又一大步。

正是中国航天人的光辉实践,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创造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时,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比两年前发射神五时平均年轻了5岁,飞船、火箭系统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已占80%……

这个数字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勃勃生机,这个数字让我们相信中国航天成果荣誉在途。

2005年11月26日,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中国航天人一系列的腾飞,书写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自豪、中华民族的荣耀;

中国航天人一系列的腾飞,标志着是一个国家的高度,彰显出一个大国的地位。

神舟七号之后,还有神八、神九、神十……

我们相信,我们祝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的神舟飞船,飞得更高、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