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一生如竹
爱自然,爱山水,宁乞食,不为官,陶潜也。
谁能料想到这性本爱丘山的隐士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志向。多次为官,多次隐退,徘徊于官场田园之间,取决于一念之差。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不受饥饿驱使,坚定从本心!四十无闻,斯不足畏。雄心再起,壮志凌云,怎奈“日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淡然出尘,勿念世间。官场的路崎岖不平,有拦路虎,有窝里贼,还有虎前狐。既用了二十年的时间重装还毫无裂痕的硬壳,何不褪去戾气,舒畅心胸。陶渊明做到了,这条路既然没有尽头,何不转过身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路?无尽的路让人渺茫,新鲜的路让人畅想。他知道终点,但他也知道永远达不到那个终点,那还在一条路上死缠烂打作甚?卸下包袱,开辟新路,踏上新征程。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前半生的志向未成,但后半生心愿已了,也算是快然自足吧!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不论出身,不论魁梧,单论气节。楚霸王乌江自刎,在敌众我寡之势下仍能淡然教领士兵再现直捣黄龙的场面,此乃真英雄!何为英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者,陶潜也。虽为没落门第,但还算富裕。这样一个人,能衣暖食饱一辈子,奈何终究饿死?有闲官当,有梁肉食,可这些终究没成为他的枷锁。心之所向,则能断金。没有远扬四海的名声,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也愿离开官场,回归田园,甘之如饴。
竹本有节,年愈大,愈坚,叹,过刚易折。回绝外界的联系,断绝友人的赠予,穷困潦倒,已然“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乱世的衰景已留不住他,他将回到那“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桃源。
为成功放弃用功,为盛名忘却清名,为荣华而丢舍气华,未尽而屈者,靖节不待汝也。
性本爱菊,一生入竹。
我家的淘气猫
我家的淘气猫呀,淘气得不得了,连几个人也管不了它。我得介绍给你看看它有多调皮。
它的眼睛大大的,像个水晶球,拥有一个三瓣嘴。鼻子非常小,但又非常灵,只要有一点臭味,它肯定要多管闲事,好像非要看看是谁弄的才罢休。
它虽然样子可爱,可不代表它非常尽职。有一次,我发现有只老鼠,就马上逃到猫旁边,推了正在玩耍的它很多次,但它也不起来。我想:猫最怕别人吓,所以我用脚一吓它,它领会了我的意思,就马上去抓老鼠了。可是它来到老鼠洞口等呀,等呀,不一会就睡着了。我不得不罚它,一整天不给好吃的。就这样,一连过了几天,天天有老鼠出没,它也没抓住一只,真没用。
有一天,我用手示意猫帮我拿拖鞋,它却拿了奶奶的鞋给我。我又用手示意猫拿错了。它又拿爸爸、妈妈的拖鞋给我。把我气坏了,只好自己拿了,为出这口气,于是我拎起它向门外一扔,它向我家快速冲来,我迅速地把门关上,它无奈地蹲着。过了一会,我在门的缝隙看那只猫,它伤心地“苗苗”直叫呢!我打开门抱住它。经过这一次的教训,它不再随便做事了。过了几天,猫抓了好几只老鼠。看着它改错了,我给它吃了一条大鱼,作为对它的表扬。
这只猫呀,有时候调皮,可是也很可爱!
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四年级:焦正龙
相关推荐
-
关于陶渊明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国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可以这样说,整部中国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700字 高一 记叙文
-
读陶渊明与你的相遇是不经意的,却也成了这一生难以忘怀的事。多想翻山越岭去找你,握住你的手,只因那双苍老而粗糙的手能给我最大的力量和关怀。周国平曾说:“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这是一种淡泊的处世之态,也是一种寡欲的生存之道,而这不恰恰也是你真实的写照吗?陶潜。是你,给予我正视自我、认清自我的力量。当28岁怀有一身好学识的你初入官场时,你有着最大的期待与最强烈的热情,可很快地,你开始感到迷茫,感觉热情燃空,希望熄灭,你冷眼看着官场上的阿谀奉承、尔虞我诈,终于不愿与混浊同谋。于是,你开始探知灵魂深处的自我,最为真实的自我,你找到了,那句“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是你最有力量的呐喊,是你不愿被物欲所以迷惑、认清自我的最好证明。当你转身离去,朝着那宁静美好的乡村走去时,我愿追随着你,握住你的手,一同做最真的自己,也明白了,惟有做自己,你才能是最潇洒,最快乐的,将生命的音符敲响,发出最淋漓尽致的呐喊,奏响天籁之音。还是你,带我挣脱束缚,寻觅新的生机。从29岁到41岁,五仕五隐,说你没有过挣扎是不可能的,怎会没有呢?当你初觉自己的不快乐,迫切地想要寻觅一个出口时,你扭头向四周望了望,却不由懊恼,新的生机哪会那么容易寻找得到?而你身边也无人同你一起担忧,一起烦恼,他们依旧做着安守本分的事,在这世上安稳地活下去,他们再无过多的期望,所以你当时内心该是充满郁闷的吧,有过犹豫,将理智放在心上不停地如烙饼般翻来覆去地思考,经历了挣扎,但你最终超脱了,你听从内心深切的指引,于是,在泣血中挣脱了往昔的束缚,在砸碎过去的铁链里寻到了新的生机。依旧是你,带我找到灵魂栖息地。沈从文说,“有些事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尽头。”这无疑给我们一记最深刻的点醒。活在最好的时代,却也活在了最浮躁的年代里,因为我们总想着拼命地向前冲,有了期望,有了方向,有了梦想,却在路上跌跌撞撞,走得有些狼狈不堪。总有过这样的教训,因此,总是不甘和懊恼。可当我遇见你,才算真正透彻。遇见你,实属惊喜,甚至令我想要感激。只因你真正教我如何保持内心安宁,给自己的心灵找到栖息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你弃官场而去,心中牵念的是否就是那日暮归家时的那一缕炊烟?不,你挂念的不仅是家,更是心底那一片净土。你生来便属于那儿,因为灵魂唯有在那里才得以解脱,得以安生。未见你时,我觉得天是晴的,海是蓝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遇见你时,我却蓦然惊觉,原来所谓天晴海蓝,是山是水,一切全都无关紧要。只因懂得了风景是心的所在地,心怀辽阔,风景便是自然辽阔。你静伫于那一处,而千年之后的我,为你风尘仆仆而来。于你身上,寻找到了最大的勇气、力量与安慰,我多想握住你的手……1200字 高一
-
关于陶渊明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国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可以这样说,整部中国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650字 高一 写人
-
偶遇陶渊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每一次读这句诗,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但都陶醉于这无尽的美景之中。陶渊明的作品历来很受我国文学家的青睐,几乎每一篇章都传达出他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而他本人也以高洁傲岸留芳千古,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之士。再一次读他的诗,不想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梦里来到了一片从未见过的山边平原,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一点儿不觉陌生。这块地上种着庄稼,长势并不可观。看起来这地的主人并不长于种地,杂草在地里猖獗着,相反豆苗却很稀疏。天刚刚放亮,远远的就看见一个身着粗布短衣的人从远处走来,植物叶上的露水把衣服打湿,可他一点儿不在乎,扛着锄头昂首挺胸向前,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近些,听清楚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不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这里的景象怎么和诗中相差无几呢?难道这就是书中所说的陶渊明?我不禁吃了一惊。赶忙问道:“老伯伯,您是陶渊明吗?”对方显然很惊讶:“正是,你怎么会知道我?”我思量了一会:“我是逃荒过来的难民,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地方,老伯伯,这里看起来很荒凉,您怎么会住在这儿?”“哎,现在哪里都是贪官污吏,那些人只顾自己享乐哪管老百姓的死活啊,我也只有陪这菊隐居深山哪!”说着指了指身旁的一棵菊脸上写满了沧桑与无奈,密密的皱纹悄悄地爬上了额头,我的心情也不由沉重起来,“看得出来,您很喜爱菊。”“是啊,孩子。在这乱世之中,也只有菊这么有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啊!”听着这话,一股辛酸涌上心头,君与民如鱼和水,相辅相成,而如今贪官污吏横行天下,遭苦受罪的只有百姓哪!“老伯伯,我帮你锄草吧!”猛地一挥锄头,打了个寒栗,从梦中惊醒了,原来这不是真的,我刚才是回到了陶渊明那个时代吗……650字 高一 记叙文
-
致陶渊明偶然发现新年日历的第一页插图,竟是一朵封冻在薄冰之中的雏菊。冰看上去很温润,雏菊纤弱的柔瓣便愈发地透出了明媚灿烂的黄色,像是熔在了冰中的太阳。蓦然间,想起了先生。先生,我不会对您说出“我欣赏您的诗”等等类似的话。因为,我不想用如此肤浅的话那么轻易地,就亵渎了您的灵魂。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或是闲来无事,随思绪远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人赞您的隐逸闲适、不慕荣利,已有千年之久了。而今,我不再重复。我只想饱含敬意地说一句有些幼稚的真心话:先生,您是一个真实的人。古往今来,名士千千万,其中不乏忠贞坚韧或风流倜傥之人,而他们在名垂千古的同时却或多或少地舍弃了真实的生活,不得不去说一些不想说的话,做一些不想做的事,即使是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完美,也只能在一片赞扬中独自掩门叹息,为这身不由己的生活。他们哪里得到了真正的快乐呢?他们没有释放本性的空间,也不曾有过自己主宰的生活。他们的一生,对旁人而言是伟大的、可敬的,而对于自己来讲,不过是为别人的事情劳碌了一辈子。昔日兼济天下的理想如今彷徨于功名利禄之间,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为了迎合别人而刻意打造的虚假面。当然,为了突出这些英雄豪杰们的高大形象,这个虚假面就演化成了“为人能屈能伸”的赞美之词。无论是多么清高的人,只要身处官场,这个虚假面就必定会形成,否则就会变成“恃才傲物”,处处遭到排挤与陷害,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总之,他们已不是真实的人了,因为在他们日益圆滑起来的同时,被打磨掉的棱角就是本性。失掉了部分本性的人是精神残缺的人,而精神残缺就意味着生命里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字——“真”。对于您来说,这也许是一场“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博弈,背景则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幸运的是,后者取胜,世人便为之长舒一口气。因为有了归隐的您,才有了后世之人所敬仰千年的心灵桃源。昔日与您一起打拼于官场之上的人正在为了“名”与“利”患得患失,您独坐于田园之上,观一山南菊,想一桩心事,望一抹斜阳。他们的“名”与“利”瞬已成旧尘,唯有您恬淡的生活以及那与生活一样恬淡的心境至今仍熠熠生辉。什么是真实的?真实的需是长久的。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它没有留下堆积如山的名利,却把您的名字永远地铭刻。有人赞您是古今天下第一位把最平淡的事物写得最有味道的人。我想,也许好文章不在于文采华丽,也不单局限于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而更多地取决于心境的宽广与淡然,用平和的心去观察最微小的点滴,重现那令人惊羡的美。心之博大可容世间万物。一个真实的人眼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美。是这样吧,先生。1000字 高一 散文
-
陶渊明归隐尘世的一双醉眼请原谅我闯入你的桃花源。我来了,掠过每一间房屋,走过每一寸土地,却独不见你。你悄然隐没,却处处留下痕迹,于是,我闭上眼睛,渴望撞见你。你说:质性自然,本爱山丘。于是你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他们都说,你在逃避,说你假借本性之名逃离世俗,沉溺于酒醉弥香,世外桃源。可我不信,你不是真的想隐,不是真的想醉。不愿身着淤泥的你,只是将不能实现的夙愿寄于自然。你依着山水,浸着酒意,心存感伤地怀古,貌似神往地展望。时间有太多的不如意,无法改变,无法释怀,你也一直在挣扎着。醉中遗万物,归隐弃浊世,可你放不下许多东西。你所追求的,是半隐半醉的状态。半隐,你可以脱离污浊的世俗,虽贫苦却安乐;半醉,可以夹杂着朦胧去看世界,不清晰却胜似清晰。你曾在入仕与归隐的矛盾中徘徊,回思索该不该何去何从。会对寄予你希望的人而抱歉。然而,你醉了,醉眼看不到很远的地方,也不能顾及全盘,所以,这种迷茫反到叫你领悟了。为什么一定要考虑那么久远?既悟以往之不谏,知来着而追方未晚。你说:托身己得所,千载不相违。于是,你来到了这一片桃花源。或许每个人都会在追求梦想的途中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不关乎别人的事情,更谈不上公平与否,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自然规律罢了。此时,这些你想到了。于是你不望娥眉,不羡飞鹤。彼时,还剩下的些须酒意尽消于风中了,你觉得从未有过的轻松,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自酌自乐,反得易安。天下之大,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我们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只是平凡之人,没有必要刨根问底,没有必要揽过所有的是非。你把所有沉重的痛楚和难掩的喜悦统统交付于自然,美酒。换取一分静谧,只图个云淡风清。换取一双醉眼,只图个洒脱自得……归园田居,不是自甘堕落,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堂而皇之地闯入剪不断理还乱的迷局,一把抓回自己那颗纯质的心,守侯。 一双醉眼,望穿尘世浮华;一颗醉心,感受那源于自然的纯、静、美。我懂了,你的隐居,你的醉眼。我走了,离开这世外桃源,离开了你。鼻间留有酒香,心中存着叹息。哪次我再次到来,必将带一双醉眼与你对望,就如同此刻,在悠扬的诵和声中,我回眸,淡淡的微笑的味道,这微笑,路过那风,路过那水,路过这人间。800字 初二 散文
-
关于陶渊明天性所致,喜欢自由天然的东西,对于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不管不顾他人的眼光,在恬适、宁静的乡村,他不需要原则,不需要规定,不需要框架,一颗真挚的心,足矣。对于陶渊明,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我是十分欣赏景仰的,曾作过几年小官,却还是欣然于回家的感觉,不被名誉、世俗、官场、财富蒙蔽双眼,而是朝着生命里最真实的东西步步贴近,在权贵们争先恐后地想挤进那个官人的世界时,他却在一旁冷眼相望,这位洁身自好的五柳先生,早已超脱世俗,进入到他的那个“桃花源”的梦境里去了,他不喜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喜欢争权厮杀,在官场被黑暗气息所束缚,干脆一走了之,不再争名夺利,来到人间仙境,开开心心地去享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好景色去了。这样的淡泊、恬雅,这样的热诚、感性,在于他把生命的一切都当作自然的风景,以欣赏的心态,一一平淡看过、走过,最终回归到他心灵的归属,还是这个无穷的自然。他从不贪恋物质生活,反而对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就像一颗种子,活在繁花绿叶当中,受到大自然的庇护,洗心则净,每日游走在岁月的最前头,不会为生存而绞尽脑汁,更不会为功成名就而作践自己,这种逍遥不会有孤独,修养身心,使他能清醒的活在那个丑恶的世界,只有他在享受当下最美的物质资源。对于我们现在的蜗居,陶渊明的隐居要更显得舒适得多,他把他得期望和欲望都投放在大自然中,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自然带来的作用,他始终有一种信仰,那是一种强烈鲜明的感觉,无法猜测他的深度,这是不能被人所窥视的,只有亲身经历、体验后才知道,那是生命的真实意义,那些形同虚设的官场生活,简直就是人生的祭品,只会让人更加迅速地接近死亡。我一直坚信陶渊明从未逃避,他的才华、他的胸襟、他的思想、他的情感,永远都留存在世间,从未离开,只是方式不同,他所习惯的是那种更加平易近人的自然,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也只有这样志存高远的人,才拥有得来。现在的社会,不知何时才会出现“陶渊明”,他就像是一种科学规律,等待人们去进一步发现和了解,他拥有的高度,在这个生活千篇一律的社会中,更是难以突破。追求奢侈,过充满黄金的生活,有劳斯莱斯,在好的地域买一套能背跨几代人的房子,拥有精致的商业头脑,努力赚钱,进入上流社会,信奉“有钱才是硬道理”让名牌打包自己,一夜暴富,这是诸名年轻人所梦想的,那么如果没有这个城市呢?如果哪天自然灾害把这一切都毁了呢?你的人生追求还有价值吗?每天忙到虚脱,健康、幸福、快乐,这些还是我们原来最本质的需要吗?天真、善良、淳朴、坚强、诚实,这些还是这个世界上最最伟大的本性吗?世界的颠覆者依旧是上述中的我们,依旧是“陶渊明”的所作所为,他应该能给我们或多或少地启导。陶渊明在那个社会没有为政府带来多大的价值,但我觉得,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他最宝贵的价值,他的人格与处世态度更是我们将要为当代世界创下的价值。1200字 高中 散文
-
我眼中的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胜利油田第十二中学5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我眼中的陶渊明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儿回家。夜如此静谧,月如此明亮。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畅快,他执著于对田园的向往,对自然美好风光的追求。“菊,花之隐逸者也”他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尽忠报效,但他终于看清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心寒了,毅然选择了归隐于南山下过着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许无宽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但他不后悔,依然平静淡雅地生活着。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我也更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眼中的陶渊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锄草耕作,傍晚又伴着余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采菊品茶,悠闲地抬头远望南山,享受着采菊的快乐,享受着欣赏南山美景时的闲适,享受着鸟儿结伴回巢时的温馨。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景色,用心去体味快乐与幸福,热爱大自然美好的风光。“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幸福,更懂得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系民生。450字 初三 散文
-
我眼中的陶渊明你扛着锄头,像扛着一轮星和月,踏着清晨的薄雾浓云,走在青石板路上,忘我地歌唱。你仍有一片雄心壮志,可世俗的黑暗却连累了你太多太多。在黑暗中你摔伤了,撞疼了。你开始解脱自己,开始向无限的庄园生活迈开步子。你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和悠闲。田园在你眼中是世外桃源。不是吗?洒脱自在的田园生活难道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一天下来,你扛着锄头,带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充实的灵魂走在乡间小路上,同样也是一天,沉迷在灯红酒绿中的官员失去了清晰地方向,却带来了世俗给他的权利和财富。相比之下,谁更有价值一些呢?你的伤口在清风中愈发疼痛了,可是,你宁愿疼得清醒,也不愿醉得迷离。你爱喝酒,就可以让你暂时摆脱这个让你憎恨恶魔一般憎恨的世界。在那朗朗的一轮明月之下,你举起酒杯,烈火般的酒香飘出了数千米远,饮下的不知是精华还是愁肠,而你的笔却似千钧一般在案前重重地放下。事吗?我知道你手中的笔轻轻一勾,将会是文学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一笔。世人一直在读你,而真真能读懂你的却少得如清晨。你想要的,是能够解开人们心灵上的一把枷锁。这时一个真实的你自己。你的人乃至你的灵魂,就像黑暗中的一个白点。你有骨气,不愿向乡里小人折腰,但这一切都无法转变着个世界,你用文学来弥补心灵上的缺口。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你走在青石板路上,大声唱着。犹如东边的启明星,永远闪烁着光辉!500字 初三 散文
-
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650字 初一
-
陶渊明作文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境,归去来兮。——题记曾几何时,你带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退隐官场;曾几何时,你有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慨隐居山间;曾几何时,你挂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汗水辛苦耕作。你,胸怀大志却又甘愿做一名隐士。对你,只有无比的钦佩和仰慕……风一样的来去,从官场到田间,你看破红尘,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你宁愿抛下原来所拥有的一切隐居乡间,也不愿再次面对黑暗的社会。你选择了归隐之路,但这并不是逃避,而是对光明的另一种渴望,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看花开花落。你的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他们说,你像是菊,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你把你的诗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但我觉得,是你的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流传至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你并不甘于被囚于黑暗的社会中,也许正是你那种洒脱感染了我,让我在众多诗篇中一眼便识出了属于你的独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你对黑暗的不屑。更深深地爱上了你的不羁。是你,改变了我对世事的看法。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但你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我并不是不忠于李白的浪漫,更不是不屑于苏轼的豪放,只是相对这些来说,我更能接受的是你的与世无争。繁花似锦,花开花落,你却甘于作一株无名的小草。我想,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另一种浪漫、豪放,更读懂了你的清逸,淡雅……陶渊明作文650字 写人
-
我心中的陶渊明回顾历史的长卷,有豪放洒脱的诗仙李白;有忧乐天下的范仲淹;也有文武兼修的辛弃疾……而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位诗人,他叫陶渊明。陶渊明自小便志向高远,希望长大后为国家,朝廷效力。他学识渊博,天资聪颖。然而他初到官场处处碰壁,不愿恭维小人,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毅然辞官返乡,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有人说陶渊明是消极的,也有人说他是率真洒脱的。在当时那个追明逐利,奢靡之风盛行的东晋,陶渊明是一朵逆流而上的浪花,抨击了当时追求荣华富贵的玩乐者。陶渊明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社会没给他仕途发展的机会,却让他离开了那个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朝堂。在诗坛上独辟一块新的田园。又有谁人能像陶渊明那样拥有“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悠远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孤傲、高洁、素雅,独自屹立于寒霜之中,傲霜斗雪。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不与牡丹争华贵,不与杜鹃比明艳,而是独自傲然开放,陶渊明喜爱菊花,菊花也同样映衬出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菊花就是渊明,渊明犹如菊。他一生的诗篇以田园诗为主,写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心境。他是《归去来兮辞》中那个“登高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悠然自乐的诗人,同时他也是《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更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农夫。这就是身在田园,心有诗意和远方的陶渊明。一簇簇幽香的菊花在院子中竞相开放,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泠泠的清泉在山涧流淌,这时,一位和蔼的老人扛着锄头,向院外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步履轻松,悠然地走向南山。650字 初二
-
走进陶渊明_700字——当你几欲逃避,当你以筋疲力尽,在挣扎之中,你选择忍下去;当你忍无可忍,当你不愿再逢场作戏,质性使然,你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人未灭,心已死,你隐没于菊香之中,叹息乱世的罪恶......放开历史的束缚,在茫茫人海中,我寻见了你,陶渊明。你于365降生在一个贫苦家庭,父早逝。你拼尽全力得到官职,自幼受儒、道思想熏陶的人怎会因一个官职而画地为牢,舍弃自由呢!?你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宏图大志,却又向往于山水之美,田园之乐。你不愿在别人面前卑躬屈膝,不想做见人乐而赔笑,见人忧而愤慨的小人。厌倦官宦生活的你毅然地拂袖而去,隐居田园。看着你不时望向那勾心斗角的官场,看你无奈的叹息,我终于明白身处乱世之中才知和平之贵的道理, 永初2年你写下《桃花源》,桃林之美使我眷恋,民风淳朴使我感动。这有若无物的世外桃源中蕴含着你对没有剥削压迫、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人世是多么的向往。你将那一腔热血埋藏在内心深处,将你对宁静安乐的思念寄托在笔下。但你也知这不可能达到,有美好的事物就有罪恶,有君子就有小人,桃园最后的无人问津和你直至死去依然失落的心,终究没有再次开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你生命的大小不及沙石,一位老人就这样被光阴所淹没....... 时隔一千五百年,你字迹仍旧清晰可见,你著作早已流传千古。曾经庸乱的社会已永远留在了曾经,你尘封的叹息却无人可以听见,如梦幻般,我走出了你的人生。十分庆幸与你的邂逅,让我读懂了你的内心世界,陶渊明......初三:马家伟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650字 初三 想像作文
-
明眸如雪那天,我回到乡下爷爷家,闲得无聊,就到外面走走。暖洋洋的阳光照射着充满活力的大地;四月的春风徐徐吹来,就像妈妈的手温柔地拂过我的脸颊;蓝蓝的天边,偶尔有小燕子轻快地飞过;近处的电线上,一群小麻雀,叽叽咂咂欢快地唱着歌,就像跳动的音符。我漫步在乡村的田间小路,来到一个小鱼塘边。这里有青青的草,清清的河水,对面还有一座小小的茅草房,草房前坐着两个人,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一个慈祥的爷爷。听到他们在讨论着什么,我很好奇,便走了过去。“爷爷,爷爷,你看,我画了青青的草,清清的河水,粉红色的花朵。爷爷,你说我画得漂亮吗?”小女孩仰着脸,问爷爷。“很美呀,爷爷看见了,青青的草,清清的河水,还有粉红的桃花……”爷爷温柔地说,布满皱纹的脸庞显出温和的微笑。我探过头一看,禁不住“扑哧”笑出声来。那哪里是什么画呀,横横竖竖,条条线线都分不清,分明乱七八糟嘛。小女孩听见我的声音,转过头问道:“小哥哥,你笑什么呀?是不是我画得不好?”这时,老爷爷连忙对我使着眼色。猛然间,我发现了小女孩的眼睛是那样的黯淡无光,就像两潭浑浊不清的水,从她的脸色中,我看出了她的忧伤和期待。我明白了一切,也为自己刚才的莽撞而感到后悔。我连忙说:“你画得很好看呀,青青的草,清清的河水,还有粉红的桃花……你的画是我看见过的最美丽的画。来,我们一起画吧,清清的河水中还有小鱼儿在游动;青青的草地上有美丽的蝴蝶在跳舞;蓝蓝的天空中还有小燕子飞过……”我把着小女孩的手,和她一起作起图画。小女孩高兴极了。当我离开时,小女孩把这幅图画送给了我,我在图画中又添上了一个快乐的小女孩,她的眼睛又黑又亮,像一弯月亮,像一盏明灯,像一团熊熊的火……只要春天藏在纯洁的心灵里,春天就是多彩的;只要人间充满爱,我们就可以战胜可怕的黑暗;只要心里充满梦想,那么,再浑浊的眼睛也会变得明眸如水!6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