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食节350字

江南美食节

350字 六年级 叙事

信步走在街上,闻到一股羊肉串的膻味,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一拍脑门儿:“江南美食节!我差点把这事儿给忘了!”

闲逛着进了门,琳琅满目的食品尽显眼前。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鲜奶蛋糕”,也许你会说:“鲜奶蛋糕?谁没吃过呀!不不不,不是你想的那蛋糕。它外表看起来是蛋糕状,里面却是晶莹剔透的椰果馅儿。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一份,咬一口,味道好极了。

一路上,最多的就数羊肉串了。物以稀为贵,咱们挑稀罕的说。最稀罕的当属“泰国昆虫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桌宴,敢吃的就没几个喽:有把三只蝎子串起来的串儿,有把蜈蚣串起来的串儿,有油炸毒蜘蛛,还有油炸蚕蛹。不过,很多人还是望而却步。真敢吃吗?我的天啊,我总算知道什么叫“望而生畏”了!

走了一圈,真可以说是不虚此行:左手捧个大椰子,右手端着波罗蜜,臂上挂袋竹筒饭,嘴里嚼着鹿肉串……反正尽挑稀罕的吃。嘿嘿,蝎子、蜈蚣、毒蜘蛛,那就免了吧!

城东小学六年级:周晓月

善问者知行天下

900字 初一 散文

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溪为什么鱼翔浅底?我们面对蓝天高山发问。

为什么人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实践出真知?我们面对人类生活追问。

问,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从屈原穷究天际的“天问”到普天之下莫非“网”土的“网问”,从孔子的“不耻下问”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灵魂拷问”,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现实问题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路问医问价,“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不管是国家大问题还是生活小疑问,抑或是人生价值取向、生命意义,都在着力回答人类先哲们始终追问的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

有问题的人是遇到疑点盲点、不知何去何从、不知如何行动而又需要指向明确、行动正确的人。好问者,善于思考,善于探究;不好问者,思维封闭,不善交流;三思而问者,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渴望新知的追寻者;随口而问却是不着边际、难抓要害的思维懒汉者。可见,问,是有思维含量、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高下之别的。大凡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是具有知行合一素质的人。无问便无知,中国的科学文化创新,不正是由于科学家们具有好问的品格么?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市场化与人文性、信息杂芜与价值选择、竞争激烈与和合共生的时代矛盾漩涡之中,每一个人每天都遇到许许多多新问题。社会迫使我们必须善于向生活发问,向新知求问,向时代求解。努力做一个能问、善问、会问的人,无疑是能够把握机遇,勇于挑战,知道行动方略的智者。只有好问善问,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才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败!

仅仅善于问,做“知道分子”还不够,还应该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在听中思考,在听中辨别,在听中谋划,在听中确定行动。浮躁的生活已使我们在众声喧哗中有时难以辨别真伪,难以获得来自社会实践的真理,难以掌握来自生命丛林的召唤和灵魂深处的吁请。一个人若能听到风舞的华丽旋律,鸟语的生命歌吟,花丛的蓬勃生机,我想,他的心宇是广阔而纯净的。手举一串问号,叩问生活、追问良知,侧耳倾听,胸中就自有千山万壑,脚下一路通途,一路高歌。

善问者明晓事理,善听者增智怡情,善学者顿生慧根。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知行天下的“问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