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兰亭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绍兴之旅夏令营。在夏令营前面的两天里,我参观了各种景区,其中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等,果然名不虚传。早在之前我就看过很多有关绍兴的解说和图片,不过这回去实地观察,还是觉得耳目焕然一新。虽然前面这些景区让我流连忘返,不过,我最喜欢最后一天的行程——绍兴兰亭。也不知是因为我爱好书法,还是因为这地方的的确确非常好玩。
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兰亭的事儿,我们听得入神,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一下车,我们仿佛到了只有古代皇帝才有的大庄园。远处,一片密密麻麻的树林里,树和树肩并着肩,从两片树叶缝隙中筛出来的阳光把地面照得金黄的,一条一条的,凉风一吹,地面金光闪闪一晃一晃的;大树下不时地会看到一片蘑菇或一片小花点缀……我们一会儿就走进兰亭了,正对的是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两个鲜红大字:兰亭。我们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两个繁体字,石头下面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仿佛染过油漆似的,经风儿一吹,一抖一抖的,仿佛有个新的生命在上面颤动;经阳光一照,便更加夺目了。大石头放在这么醍目的地方,经过这儿的游人都会驻足看一小会儿的。我们继续走在稍烫的石板路上,一路走走歇歇,我们几个活蹦乱跳的小男孩便站在主要景区前了,这儿有一条宽宽的溪流,水清清的,凉凉的,把脚伸进去,还有鱼儿为你做按摩呢!溪水边我们又找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许多龙飞凤舞般的古字,据说还是王羲之写的,后人再刻上去的,这下可把我乐了,急忙凑上去看,王羲之的字真可谓“穹劲有力”,那字仿佛在翩翩起舞呢,不过我和同行的同学拼凑了一会儿也没读懂题词的大意。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各位书法家的题词,还欣赏了许多奇花异草……这么多的知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爱兰亭,它真不愧为导游路上的解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令众多游客着迷……”兰亭真是个美丽的“天堂”。
春天在哪里
伴随着冬的离去,我们将迎来崭新的春天。可是——
春天在哪里呢?
金灿灿的迎春花开满枝头,一团团,一簇簇,像星星,像喇叭,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那玉兰,绵如丝绸,洁如白玉。有的完全绽放,像孩子们的笑脸;有的刚张开两三片花瓣,像是在悄悄的打量着外面的世界;有的还未开放,像一段粗粗的白蜡烛。激情似火的桃花,毫不遮掩的开着。一朵朵地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如朝霞般的大绣球。不过,要是没有绿叶的陪衬,花儿可就太晃眼了。一片片新叶,嫩绿嫩绿的,一点也不夸张,一点也不绚丽,但却非常朴素,非常可爱。它似乎心甘情愿地做一个配角,胆小、羞涩。
春天在哪里呢?
“扑通——扑通!”这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是鱼儿们闲不住了,从这边的砂石上腾空一跃,落到那边水草里的声音。这似乎还不够,它们毫无顾虑地在水里畅游,真大胆!春天的到来,让它们忘记了天敌、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疼痛;快乐回到了每一条鱼的心里。
喜鹊飞上枝头,叫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接着鸟儿们也快乐地叫道:“是呀,是呀!春天来了!”许多鸟儿都忙着建新窝、改旧巢,可有些鸟却不以为然,只顾整理自己的羽毛,还反驳说:“新的一年到了,人家也该有个新形象嘛!”家算是弄好了,也该欣赏欣赏美景了!看,日落多么漂亮,大大的太阳,映得天空都是红的了,行人、鸟儿,在这黄昏之际,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景象。
春天在哪里呢?
你看到春天的身影了吗?你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了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了吗?啊,五彩的春天,你真是无处不在!
相关推荐
-
游玩绍兴兰亭晨光熹微,我们一行五人乘车穿过喧闹的大街小巷,驶过波光粼粼的鉴湖,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绍兴西南角的我国书法圣地——兰亭一进古朴的兰亭大院,迎面扑来的是竹子那种特有的清香,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啊,真是个清静优雅的好去处!穿过竹林,翻过一座三曲石桥,便到了鹅池。这儿曾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养鹅的地方。看,在盈盈的水面上,几只悠然自得的大白鹅游于其中,不时发出“哦哦哦”的叫声,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池旁有座精巧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刚劲有力,遒健妩媚。据说,“鹅”字是王羲之的宝贝儿子王献之写的,“池”字才是王羲之写的。怪不得两个字有肥瘦长短之分别呢!由鹅池前行三十余米,就看见了小兰亭。看了碑上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越王勾践曾到过这里种兰花,故而得名。从兰亭向右拐,我们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都挂着古老的铃铛。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它是一块高6米、宽2米,厚近0.5米、重达18吨的巨型石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的题词,反面是乾隆的题词。细读,字里行间渗透出两位清朝皇帝对《兰亭集序》的倾慕之情,对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过了墨池,来到右军祠。这里陈列着王羲之的许多书法作品,字体沉稳洒脱,变化多端。参观完兰亭各处胜迹后,走出大门,我不禁再次对这里的一切深情凝望,对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敬仰之情也更增添了几分。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7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兰亭在重新建设的校园里,有别致的一角,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兰亭。兰亭是一个用木头制成的六角亭,亭子两旁是用石头堆成的假山。兰亭位于一个水池的中心,这个水池还有个好听的名字——临池。临池在清晨的时候,会有几束喷泉在里面跳着优美的舞蹈。池子里不光有喷泉,池底全是由光溜溜的鹅卵石铺成的,鹅卵石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犹如九寨沟的“五彩池”。临池里还有许多圆头圆脑的小金鱼。林荫道沁园里的木板与临池的假山树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使水陆相连。课余时间,这个小花园就热闹了起来:有的同学一边在沁园里欣赏风景,一边散步;有的同学在假山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地逗弄临池里那些可爱的小金鱼们;还有的坐在兰亭里聊天。正是有了这个小花园,才使大家的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哦!早上,当我们背起书包来到学校的时候,临池里的喷泉飞舞,小金鱼也探出圆圆的脑袋,对我们说:“早上好!”午休时,我们在临池边嬉戏,在兰亭里享受阳光;到了傍晚,该放学了,大家一定会从沁园里走,再去兰亭里坐坐,最后才回家。400字 五年级 状物
-
兰亭-兰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书法圣地,许多外国游客都对兰亭那迷人的风景赞不绝口。一说起兰亭,我就想到了兰亭的一个重点景点--鹅池。兰亭的鹅池可是王羲之特意建造的呢!池的右边绿树成荫,池面上有一群可爱的白鹅,它们相互追逐著,是那样的矫健俊美。哦,对了,关于鹅池还有一个有趣美妙的小故事呢!鹅池的旁边还有一个小亭子,里面有一块石碑,石碑上面刻有字体雄浑,笔力遒劲的“鹅池”两字。传说有一天,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两字。忽然,一位大臣拿着圣旨来到他家。他只好停下笔去接旨。在一旁看他写字的王献之看见父亲只写了鹅字,就顺笔写了一个池字,两字是如此的相似。一碑二字,父子合壁,更是成了千古佳话。兰亭还由于好多好多优美的景点。比如曲水流觞、右军墨华……但是我要讲的是一个古老的小景点--老邮筒。我沿着石板小路来到了一个邮亭前面,不仔细看你可是看不到的,因为它躲在大树的后面。告诉你们吧,它可是我国最古老的邮亭!它象一个终于职守的老人,总是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至今,它还承担着邮局的重任。如果你到了那里,不要忘记给你的亲朋好友寄封信!还可以盖上兰亭的邮戳。兰亭,你古老而神圣,美丽而优雅,让我难以忘怀!450字 五年级 写景
-
兰亭今天,我们来兰亭参观,兰亭到处都是树木,一棵棵高耸入云,空气闻起来十分清新。第一站:鹅池刚入鹅池,两只肥肥的大白鹅雕像站在我们面前,一只展翅,一只昂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咋一看,还以为是真的呢!池水里可就是货真价实的白鹅了。它们大概游累了,趴在岸边休息。有的收拢翅膀,闭目养神;有的伸出长长的脖子,像一个侦察兵:有的鹅就不老实了,休息时间还在欺负别的鹅——把身子压上去。真是可爱。大家拿起照相机,“咔嚓”一张又一张的拍,它们却一点也不害羞,甚至还大胆地张开翅膀,瞪大眼睛,好像在说:“拍吧拍吧!”第二站:兰亭碑兰亭碑建在一个亭子里,看起来差不多有我这么高,半米宽。上面已经有些地方已经有所破损,但是看起来仍然十分庄重,它的年代很久远,摸起来十分的光滑。于是,大家又开始了“世纪大战”——抢镜头。导游姐姐解说道:“兰亭碑的破损是人为造成的,在以前,红卫兵,四处掠夺,连兰亭碑也难逃厄运,被他们损坏了。兰亭里来过许多书法名圣,比如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第三站:大佛顺着鱼池,我们来到了大佛面前。这个大佛也是由山建起来的,个头虽然比乐山大佛小,却一点儿也不比乐山大佛差。他的眼睛紧闭,手握一串佛珠,嘴巴嘟起来,像是在念什么经。不少人在他面前烧香。我虽然不信佛,却也被来来往往的人群震撼了。导游姐姐跟我们讲述大佛的故事:以前红卫兵闯到了兰亭,四处破坏,却单单没有破坏大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个红卫兵爬上大佛的手掌,用锤子敲,一下敲完,他立刻掉到水里淹死了。迷信的人们认为这是菩萨显灵了,就不再破坏大佛了。其实,这只是巧合罢了。话音刚落,第三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大家又开始抢镜头。第四站这只是我游览兰亭的一点点,若想继续听,且听下回分解。600字 五年级 日记
-
游兰亭今天下午,天气晴好,爸爸提议去游览兰亭,我和妈妈拍手同意。我们很快来到兰亭景区的停车场。我看到很多车、很多人。许多车子的牌照是外地的,有许多外地游客特地开车来我们绍兴,看样子,兰亭是个很有名的景区啊!领了门票。我们先来到了鹅池。池塘里游着一群群小金鱼,可漂亮了。岸边的一个大石块上站着三只大白鹅,昂首挺胸,好像在像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鹅池边立着刻有“鹅池”两个字的石碑。我告诉妈妈“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是他的儿子王献之写的,所以这个石碑又被称为“父子碑”。妈妈夸我懂的真多!我是从书上看来的,嘿嘿!再往里走,是王羲之曾经生活过的一座房子,房前有座亭子,亭子里坐着一位叔叔正在用毛笔写字。我仿佛看到很多年前王羲之也是这样坐在这里认真练字。王羲之的房子里陈列着各种书画作品和一些书画故事,字很漂亮,画很美。我的书法老师也写过这样的长卷,他也写得很漂亮,我也希望自己再长大一些也能写这样的作品。顺着石板路,我们来到了一个大亭子,亭子里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许多字,我问妈妈:“这是天下第一行书吗?”妈妈不好意思地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就决定回家自己查一下。离开了大石碑,我们又来到了瓷砚艺术馆。以前我只见过方形的黑色石砚,却不知道原来磨墨的砚竟然有这么多品种:方的,圆的,椭圆的,大的,小的,黄色的,绿色的,紫色的……我和妈妈一起数了一下,这个艺术馆展厅里竟然收集了105种形状各异,色彩不同的瓷砚。我想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小队活动,让班里的同学也来看看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品。最后我们来到了书法博物馆。这是个全新的高科技的博物馆。大厅里放着两台电子临摹机。我上前临摹了一个“也”字,可惜电脑只给我评了63分。展厅里展出了各种书画作品和背景故事,很多是用电子屏幕呈现的。看着看着,我突然发现一个展台上面有五个按钮,我按下数字“1”,展台最上面一层弹出一副书写作品。我又按“2”,这时,第一层缩了回去,弹出了第二层,原来是这样。现在一个展台可以展出5层作品了,想看哪层就按哪个按钮,真是太方便了。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景区的出口。这里真好玩,以后还要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再来游览这风景如画的艺术殿堂。游兰亭800字 五年级
-
绍兴一日游今天,我和爸爸妈妈精神焕发,来到了文化之都绍兴。我们去参观了鲁迅故里。在里面闻到了一阵阵臭豆腐的臭味,我立刻冲过小摊避免自己的鼻子大遭殃。走到前面,我看到了小河里一条条的乌蓬船,可是因为时间问题不能玩只能带着遗憾慢慢离开了。我们到了出口的雕像前,与雕像小鲁迅拍了照。爸爸还在"小鲁迅"旁做了许多搞怪动作,我和妈妈被搞得"眼泪花花",当然,这是高兴。时间永远都是这么快,如流水般飞逝,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绍兴,这个美丽的城市。200字 二年级 日记
-
游绍兴今天,妈妈和爸爸带我去绍兴玩。因为学过了课文《三味书屋》,所以上午我就先到鲁迅故居三味书屋。来到三味书屋,我看见三味书屋介绍上的一句话:是城市最严厉的私塾。我走进三味书屋,看见了寿镜吾先生的座位,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座位后面果然有一幅画:一颗故松下卧着一只梅花鹿。我便找起鲁迅先生地座位,可是几乎每张桌子都刻有“早”字,无法找到鲁迅的座位,便走了。我又来到一个地方,这边也叫三味书屋,有铁杆防护着,不让我们进去,游客们都失望地走开了。中午,我们吃完饭,就到兰亭去玩。到了兰亭,我们走上了一座山。在山上,来到一个叫“曲水流觞”的景点。一条小溪边,看见一只只碗在水上漂,里面有酒。爸爸告诉我:“当年,王羲之约了好多朋友在这喝酒作诗书法,他把一碗碗酒放进溪里,每人拿一杯喝。”我们还看到王羲之亲自在石头上刻的字:鹅池。我们又往上走,来到一条河边,我看见许多人在河里走,我也脱了鞋,到河里去了。河下面全是鹅卵石,害得我脚非常痛,上了岸,我才不痛了。我看见有人在划竹筏,我和爸爸也去划了。开始,我笨手笨脚的,怎么也划不好,竹筏都撞岸了,我也不能躲开,正在我着急时,爸爸叫我将竹竿向前,竹筏果然向左了。我又将竹竿朝左向前,竹筏向右了,我学会了把握方向了。大约划了半小时,我们就回家了。450字 高一 日记
-
游水乡绍兴“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绍兴古称“山阴”)王羲之的这句诗是绍兴自然景观的写照,也是在这次暑假,我随衢州晚报小记者去绍兴柯岩采风活动后的感受。绍兴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会稽山为主,有香炉峰、秦望山、百尖岗、舜王山、石旗峰等。北部多江河湖泊,据统计,绍兴境内大小河流总长达1900多公里。而绍兴景观之美,却更在人情,生活之情。山明水秀的自然美景,以及纯朴真挚的风土人情,孕育了历朝历代的无数名人,所谓钟灵毓秀。在这次采风活动中,我发现的“三大之最”更是水乡绍兴风土人情的最好诠释。第一乃名士书画之最。在鲁镇风景区,有一座中国书画家陈半丁的纪念馆,陈半丁,名年,字静山,号半丁,浙江绍兴柯桥人,是我国现代中国画坛上的大师。最初师承吴昌硕、任伯年,且于海上诸多画家都有获益,来京后复溯源青藤、白阳、八大、南田及扬州诸家,最终合成一家之法。其笔墨、意境得文人之雅和“金石画派”遗风,题材和用色上汲取世俗民间富贵吉祥之趣,所作潇洒清秀、刚健阿娜,迎得了各个阶层的喜好,是20世纪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着有《陈半丁画册》、《陈半丁花卉谱》、《当代中国画全集?陈半丁》存世。鲁镇的商业街里,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有祥林嫂找儿子阿毛、假洋鬼子、抢亲……。在柯岩风景区内,还有座“名士苑纪念馆”那是一座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教育基地,里面挂满了李白、王羲之、贺知章、陆游、戴琥、汤绍恩、徐渭、姚长子等著名英才的平生着作。周恩来则在“名士苑纪念馆”前的石碑上写下了“我是绍兴人”五个烫金大字,绍兴作为全国“名士之乡”更形象地被表达了出来。第二则是岩石文化之最。沿着柯岩的石板路前行,只见一石柱拔地而起,直插云天。石柱上丰下削,高达30多米,底围仅4米,最薄处不足1米,石柱上有清光绪年间所刻“云骨”两隶书大字,字比人高,这便是有“石魂”、“绝胜”、“天下第一石”之美誉的柯岩。岩石中间盘坐着一尊弥勒大佛,这座佛高20多米,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开凿于隋朝,用了一百多年才雕刻而成。此佛别具一格,大佛两耳相通,可容一个身高1。20米人往来自如,据说,“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一语,就是由这个大佛而出的。本来,弥勒大佛身上还披着一件金光闪闪的袈裟,可惜在战国时期被人盗走了,要不然我还能大饱眼福呢!其三当然是酒文化喽!举世无双的绍兴酒可以说是世人皆知,绍兴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绍兴酒是用精选糯米和鉴湖水酿制而成,味香醇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在绍兴葫芦醉岛的“品酒馆”里至今还珍藏着1903年和1927年酿制的百年花雕酒。这里的百姓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产生了许多酒俗,绍兴的酒俗与酒习旧时常与封建礼教迷信结合在一起,今天用现代的观点来分析、观察这些丰富多彩的酒俗与酒习,见到的是色彩艳丽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人们善良美好的祝愿,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那种真、善、美的品格。绍兴的酒现在仍盛传不衰。有的酒俗与酒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增添了许多新的酒俗和酒习,有婚嫁酒、生丧酒、岁时酒、时节酒、生活酒……绍兴的乡土人情和水乡风光情趣盎然,现代风情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有着丰厚的人文修养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百年水乡的缩影。1200字 六年级 日记
-
游绍兴东湖今年国庆,我们一家人来绍兴游玩。绍兴位于浙江的宁绍平原西部,地理位置居东经120度35分,北纬30度处,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风景秀丽的东湖景区。步入东湖大门,就看见远处有一座约一百米长,一百米高的孤山它像一只猛虎,俯伏在地面上;又好像一条巨龙盘旋在湖边狂饮。高山上长满雪松等各种常绿树,远远望去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山脚下,是一片碧绿的湖水这湖水清静得像一面镜子,倒映着孤山姿秀;这湖水绿得像一块碧玉,无瑕而明丽。面对着清澈见底的湖水我想起了绍兴名酒,大概就是用此湖水酿成的吧!我随着人流来到了百米长的竹林小道。透过枝叶茂盛的竹群看到乳白色的雾气缠枝旋绕,飘飘悠悠。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竹苍翠欲滴,刚劲挺拔。啊!绍兴东湖,你愧为祖国母亲一颗瑰丽的明珠啊!300字 三年级 日记
-
参观绍兴日报社暑假,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绍兴晚报小记者暑假摄影大赛”的决赛。老师带我来到了绍兴日报社。摄影结束后,我参观了报社的总编室和印刷厂。我跟老师先来到总编室。总编室有三个:《绍兴晚报》总编室,《绍兴日报》总编室和《天天商报》总编室。每个总编室都很大,中间是一条宽敞的通道,两边是用装饰板分隔成的一个一个的小室,每个室内的办公桌上几乎都有电脑,有的还有打印机。总编室内的空气很清鲜,外面热浪滚滚,里面的中央空调送出阵阵凉风,加上通道上的鲜花盆景,散发出阵阵怡人的清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我们来到一位正在工作的阿姨旁边,问起了编辑工作的事。阿姨告诉我们:当编辑很辛苦,一上班,眼睛就成天盯在电脑上,在电脑上改稿写稿。一天下来,不仅是腰酸背疼,眼睛也是最累的;她还告诉我们,一张报纸到读者手中,光是改稿、审稿、校对就得要几十道程序,再加上编排、制版、晒图、印刷,那就更复杂了。听了编辑阿姨的介绍,我忽然觉得,那一张张报纸凝结着多少编辑叔叔、阿姨的心血和汗水啊!午饭后,老师又带我参观了报社的印刷厂。印刷厂只有一个车间,两排大型印刷机。我们进去时,工作人员正忙着做印刷前的准备,把一张张印有图文的“大铁皮”卷到印刷机的滚筒上去,然后把纸穿过机器,抽直、拉平。机器开始转动。开头几张出来还是白纸,过了一会儿,图文并茂的报纸就出来了,并且能自动计数,自动折好,工作人员在旁,一边调试版面的色彩,一边一叠一叠地捆扎报纸。不到几分钟,已经有几大捆报纸印好了。正当我看得眼花缭乱时,老师拉着我的手走出了印刷厂。我们坐上了88路车离开了报社。透过车窗,报社屋顶上的社徽“SB”映入眼帘,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一张报纸,一张普通的报纸,凝聚着报社多少人的心血!连接着绍兴千家万户的心!650字 初一 日记
-
游玩绍兴兰亭晨光熹微,我们一行五人乘车穿过喧闹的大街小巷,驶过波光粼粼的鉴湖,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绍兴西南角的我国书法圣地——兰亭一进古朴的兰亭大院,迎面扑来的是竹子那种特有的清香,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口气,院内修竹成行,竹影婆娑,石子铺成的幽深的小径旁,一条小溪淙淙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是那么的婉转动听!啊,真是个清静优雅的好去处!穿过竹林,翻过一座三曲石桥,便到了鹅池。这儿曾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养鹅的地方。看,在盈盈的水面上,几只悠然自得的大白鹅游于其中,不时发出“哦哦哦”的叫声,真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池旁有座精巧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刚劲有力,遒健妩媚。据说,“鹅”字是王羲之的宝贝儿子王献之写的,“池”字才是王羲之写的。怪不得两个字有肥瘦长短之分别呢!由鹅池前行三十余米,就看见了小兰亭。看了碑上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越王勾践曾到过这里种兰花,故而得名。从兰亭向右拐,我们来到了御碑亭。这是一个八角重檐的大亭子,亭角上翘,宛如飞燕栖息,角上都挂着古老的铃铛。亭栏周围的石狮更是雕刻得栩栩如生。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矗立在亭内的御碑。它是一块高6米、宽2米,厚近0.5米、重达18吨的巨型石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的题词,反面是乾隆的题词。细读,字里行间渗透出两位清朝皇帝对《兰亭集序》的倾慕之情,对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过了墨池,来到右军祠。这里陈列着王羲之的许多书法作品,字体沉稳洒脱,变化多端。参观完兰亭各处胜迹后,走出大门,我不禁再次对这里的一切深情凝望,对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敬仰之情也更增添了几分。650字 初中 记叙文
-
兰亭“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从桂一年秋”,这就是大诗人陆游眼中的兰亭。兰亭,是我的家乡————绍兴的著名胜景:“兰”字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此植兰而得名,“亭”字则因汉代在此设立驿亭所称。兰亭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住所,王羲之在兰亭写下的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因此而闻名天下。兰亭地方不大,但是景色雅致。那儿的鹅池碑、兰亭碑、御亭碑……处处都在诉说曾经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很爱鹅,专门为养鹅建了一个池,至今还养着几只可爱的白鹅呢!而鹅池碑上的“鹅”字由王羲之所写,笔法娟秀挺拔;“池”字则由王献之所写,笔法豪迈奔放,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作“父子碑”。鹅池的北岸就是碑亭,碑上的“兰亭”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碑亭的东面则是曲水流觞之处,当年王羲之会友在兰亭清溪,他和友人沿溪而坐,在清溪上游放下装了酒的觞,酒觞顺水而下,在谁那儿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则罚酒一杯。王羲之则乘着酒兴,挥笔写下名作“兰亭集序”。继续向前走,就能看到御亭碑。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序”,反面则是乾隆皇帝即兴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这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御亭碑的背后有十八口水缸,名曰临池十八缸。传说当初王献之问父亲字要怎么才能写得好,王羲之就指着这十八缸水说:写完这十八缸水,秘诀就有了。王献之恍然大悟,从此苦练书法,写完十八缸水后,终于成为和父亲一样有名的书法家了。十八缸旁有十八张石案,可以拿毛笔蘸水缸的水在石案上写字。我握着毛笔,却不禁陷入了沉思:原来如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家,也不是与生俱来就写得一手好字的。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正如高尔基所说:天才处于勤奋!650字 四年级 散文
-
游兰亭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我和同学们踏上了开往兰亭的汽车。兰亭到了,我们兴奋地下了车,排好队,开始了一天的兰亭之旅。我们首先去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迈着轻快的脚步穿行在“绿荫大道”中,四周环境优美,水与竹的结合反衬出森林公园的静谧,一个个古典雅美的亭子宛如温柔雅静的少女,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走到了烧烤区。扑面的食物香味令我们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亲自动手烤食物。可不久我发现,烧烤也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它不仅需要一些基本的烧烤技术,还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一片欢笑声中,我们挣脱了礼仪的束缚,大口地咀嚼着,不顾形象,释放出来了我们的童真与野性。浏览完了兰亭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又去了兰亭。跨进兰亭的大门,再走一段僻静的小径,就到了鹅池。鹅池,顾名思义,就是有鹅的池子,一只只白天鹅游在水中,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成为兰亭一道靓丽的风景,再向前走,远远地就看见了一个高大的亭子,里面有一块碑,听老师说,这是兰亭的镇亭之碑:御碑亭。因为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反面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所以我们也称之为“祖孙碑”。这块由俩个皇帝题写的碑矗立在兰亭中,格外引人注目,也令游客们产生无限遐想。碑旁边,就是传说中的墨池。据说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苦练书法,写黑了十八缸水,便有了现在的墨池十八缸。到了兰亭,名家书法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参观项目,尤其是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乃至世界书法的精髓。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该回学校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兰亭,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踏上了回校的旅途!六年级:谭丽莎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兰亭游绍兴是闻名遐迩的“书法之乡”,喜爱书法的我自然把兰亭作为我学习游玩的首选之地。今天,天公作美,万里无云,我的兰亭游也如愿的拉开了序幕。当我们的车缓缓的进入停车场,在通过兰亭的一条幽幽古道边,入耳的好像是黄郦的鸣叫,但浓密的绿叶把它们遮挡起来,真是“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啊!这条古道的两侧虽说有些现代化的建筑,但仿佛古韵犹存,沁人心脾,或许兰亭就是值得我们这样细细琢磨,慢慢品味。走过小道,我一眼就望到了鼎鼎大名的鹅池了。只见池中有两对大白鹅在昂首欢啼,似乎在说:“我们可不是一般的鹅,我们是兰亭的鹅,是别有一番风味的鹅!”又回首看了鹅池旁边的石碑上大大的“鹅”字,像足了一只昂首阔步的鹅,摇头摆尾的走了过来,我不禁感叹:“王羲之的书法,真是如神来之笔相助啊!”在我的赞叹声中,继续往前,便是我最欣赏的“祖孙碑”了。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临的《兰亭序》,背面则是乾隆皇帝的诗。两位满族皇帝对汉族的文化十分欣赏,书法如行云流水一般,尤其是康熙皇帝,将兰亭序写得大气磅礴,包含着对祖国河山尤其是江南文化的赞美与留恋,整个文字潇洒自如,不愧是我最欣赏的君王。听,有泉水的声音!原来我到了曲水流觞处,在古时,将一个盛满酒的杯子漂在水中,酒杯漂在谁的面前,坐着的人就要赋诗一首,倘是作不出诗,那可是得一饮而尽以作惩罚的。古人不仅有闲情雅趣,更有满腹经论,让我们这些后辈佩服不已。我虽然到过兰亭多次,但每次都能发现它新的诗情。我想这个书香浓郁的地方定有让人更意犹未尽的美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期待着下次美丽的兰亭游。650字 小学
-
游兰亭这个暑假,妈妈答应带我去兰亭。我天天盼着,希望这一天快点到来。终于,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去了兰亭。走进兰亭,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 “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写,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兰亭的鹅池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我们又来到流觞亭,亭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沟,就是有名的曲水。水沟边上有一个个石凳,上面还有垫子。是王羲之和朋友坐在石凳上在曲水面上放上盛满酒的杯子,酒杯漂到谁那里,谁就要作诗,作不出者要罚酒一杯。我们又来到右军祠,祠旁有一水池,就是“墨池”。王羲之当年练字很勤奋,用墨池洗笔,居然把整个池水都染黑了!接着,我们又来到康乾碑前。为什么叫康乾碑呢?因为康熙和乾隆都非常敬仰王羲之的字,所以留下了自己的诗词。其实,康熙和乾隆的字也是非常漂亮的。终于,我们要去看王羲之的著作《兰亭序》了。据说是当时王羲之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我们又来到一块碑前,上面刻着“兰亭”,是一块兰下缺亭上缺的断裂碑,据说文化大革命时碑被打断了, 1980年被人重新找回部分,缺少中间一小截。据说此碑是是康熙写,也有传说是乾隆写的,后来的书法家曾想修复补写此碑,可能是因为此碑是皇帝所写,也有可能是此字写得比较好难以描摹,留下让后人遗憾也可让人遐想的“兰亭”碑。游了兰亭,不仅让我欣赏了优美的风景,还让我深深地体会了王羲之练字的刻苦。650字 六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