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过了三更三点,灯火愈阑珊起来,月也似倦地偎在西方的远峦上。
夏月,是新磨的宝奁、华清的凝脂,不似那秋月流黄。余秋雨说,庄子的格调是晴天的湛蓝,以为不若幽蓝,这晴夜月映的品味:沧桑厚重也浪漫天真,忘年忘义的自由心。有月色,也有虫声。此起彼伏的夏虫声,虽只自吟自唱,却合成一曲和谐沉稳的交响。有声亦有臭。是茉莉,属于圣人的花——不与桃李争妍,不同梅菊斗硬,只拣这光热最好的季节把幽香开过完事。不似兰花忧郁,不比金银花烂漫,只轻轻地、幽幽地,温润和雅,不失之甜俗——扬琴勺下的小调,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女孩的轻唱,那茉莉的香。
也是这样的夏天,去年。茉莉花开的时节。,我曾将一对茉莉夹在书中,夹成干花。等那花干成蝉翼,书也沁香了半年。夹着茉莉的那一页,是欧阳子的《秋声赋》。
读《秋声赋》,是茉莉谢后、雏菊开时。那时书中的茉莉已干透,亦已泛黄。不复那少女肌肤饱满的白,而是黯黄,干瘪的,祖母肌肤般的黯黄。比丹凤城南的秋月更黄,比月下那嫠妇的脸色更黄,比那霜后的野菊更黄,比居山岛上湘夫人泣出的银针茶更黄,比宋版秋声赋的纸页更黄,比尘封的岁月更黄、更黄。
纵使这双木乃伊躲过红藕香残时,同病芙蓉的一劫,也经不起时间的轻轻爱抚。渥然丹者要熬成槁木,伙然黑者亦磨作星星,这靓白又何由不淀成沧桑的土色?
范曾国画《秋声赋》里,一童一叟相伴行于天高地远的秋色中。长空雁去,古木叶脱,疏影自虬。在那刑官的眼皮下,商声所主西方音里,虽沁着萧瑟凄切,上演着物过感而当杀的活剧,天地间亦扬着一脉高情。天高日晶,容貌清明,长风万里,吹送那排向碧宵的诗情。
一翁一童,行走天地。
那老翁被萧萧秋声奏成槁木,曾经的朱颜给童子。
西风古木,枝叶一空,那飘落的,只化作春泥,去护来年的夏花。
还有那头顶的铜镜,破了,又圆了。这秦时老月,破过汉时关山,映过白登道的烟尘,又悠悠地圆过东坡赤壁,聆过一夜水声、浆声、萧声、鼾声。同一掬李白的霜,阴晴圆缺地遨游过万古沧桑。
而生命的如歌的行板,我们止于敲打里中一节音符,对长风万里酣卧高楼,当草木摇落自弄扁舟。如林语堂所评价的东坡那样,清风一阵然吹拂天地,浩然为欢。歌吟在甲子己丑的冬夏春秋。
已乎!已乎!夫秋声之所萌者,风也。长松夜鸣、感叹唏嘘者,大块噫气也。其惟无作,作则万窍怒枵,寥寥刁刁。天地亦有不平则鸣时。盖岁月如歌,平平仄仄,必于一夏闲淡后,变奏于高亢之端。秋色苍苍,可以驰骋鹏翼,秋声飒飒,吹断月里横笛。此夷则,七月之律。
夜半的清风漾过,清彻而不寒凉。风里蕴满雍容畅快的夏意和草木郁郁的体香。曾经灿烂过,摇落西风,又何所恨于秋声。
一阙夏籁,一曲秋声。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秋夕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
秋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历史的大车轮浩浩荡荡向前滚动,不曾停留一刻,不曾留恋红尘!愀然回首,你我已渡过几度春秋。秋风扫地,叶落归根,我的心头涌上几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淡淡情丝。秋天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秋天的最后的声音也是生命的升华!秋声至矣。树叶变黄了,走向了生命的完结,在最后一丝秋风的吹拂下飘飘洒洒从几丈高的树上落了下来,你听,那是生命在吟唱,在吟唱他一生的奋斗,理想和曾经拥有的一切,难道不是吗?世间万物都有生命的终结,但无论怎样,只有活着的时候奋斗了、哭泣了,明白了,也就知足了!树叶飒飒的欢唱是秋声的杰作,它在向人们宣告它的生命完整而又完美的结束了,无怨也无悔!秋已至矣。小草在一个黎明的早上举行了一个联欢大合唱,准备庆祝它们一生所做的功绩,这次我也参加了。虽然小草们的头发已经变得枯黄,它们却还是欢乐,因为它们始终相信当自己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时,它们会获得重生,重新去感受世界,听小鸟歌唱,看小鱼游泳,张望蔚蓝的天空……小草的歌声是完美的,这预示着它们有一个完美的一生,而这些正是秋声向我们所传达的信息,难道不是吗?秋已至矣。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可能是秋天里最响亮的歌声了,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每每我走出家门的时候总会有一两只小鸟从天空中飞过,我想,为什么只是一两只呢?原来秋天到了,别的鸟儿已经飞往暖和的地方去了,只有那么几只不怕霜寒的坚强生命仍在天空中飞翔,因为它们生命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它们在想如何去完成这一切,它们在为生命补充能量,最后完成生命的又一次升华。这也是秋声向我们所传达的信息,难道不是吗?秋已至矣。还有我们,还有……秋声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升华,秋声带给了世间少有的一丝安宁,秋声荡涤在每一个生物精灵生命的又一个巅峰!后记:草草收笔,情丝飘飘,毛诗“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在我的心扉间如荆条般缠绕,盘旋上升,忧思重重,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又该做些什么,才能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呢?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900字 高三 记叙文
-
秋之声“呼——”一阵秋风掠过参天的古木,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渐渐地,绿叶的脸蛋被吹红了,随着另一阵的秋风娇羞地缓缓落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呼喊。我倚在窗前,望着对面的大树,不知不觉沉醉其中,被这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所折服,静静的望着。阵阵清风从远处吹来。吹到树上带走了更多的红叶,她们在空中翻转,和着旋律翩翩起舞,我耳边似乎想起了那优美婉转的乐曲;吹在湖面上的吹出了阵阵水波,向外发散;“叮咚”一声,鱼儿向上跃起,动情地欣赏着秋风的杰作;它吹到了我脸上,带给我一丝清凉,我不免长长舒了一口气,刹那间心旷神怡,容光焕发;还有一阵不知吹向哪里,却激起了一群麻雀,于是拍打声和鸟鸣声此起彼伏,惊扰了静谧的秋晚。正当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时,一阵巨大的声响打破了宁静。它似乎是万顷巨浪的咆哮,又好像是盛夏时节的倾盆大雨。循声找去,原来是从屋后那一片稻田发出的——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相互碰撞产生了那变幻莫测、匪夷所思的声音。突然远处又传来了谈话声和笑声,接着几个大人和小孩直起了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额头虽然早已挂满汗珠,但掩盖不了嘴角那扬起的笑容。小孩子跟在父母身后,时不时地弯腰拾起稻穗,发出更为畅快淋漓的笑声。我又回到了窗前,搬来一张椅子,静静地坐着,闭着眼睛独自享受着。风声,叶声,水声。笑声,鸟鸣声,稻穗碰撞声,谈话声,编织成了一张硕大的网,把我罩在其中,仿佛在聆听交响乐,人与自然真正的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我第一次感觉自然与我贴得这么近。等我睁开眼,太阳已经西斜,窗头竟然站着一只小麻雀,当我走近时,它又飞走了,只是离开时,留下了一声悠扬的鸟鸣……650字 高三 散文
-
聆听秋声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我呆立在床前,眼睁睁地望着外婆的双眼慢慢失去光彩,然后,永远地合上……泪水,汹涌澎湃。这是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近距离地对面死亡。眼前的一幕那么真切,却又仿佛置身梦幻。我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漩涡,无边的黑暗把我吞噬、让我窒息!我再也受不了这种折磨,转身夺门而出。院子里,一棵苍老的大树孤独地立在那里,树叶萧萧而落,那么不舍,却又那么无奈。触景伤怀,我不禁仰天而叹:既然你给了它们一夏的欢乐,为什么又要无情地收回呢?没有答案。忽然忆起外婆,她不是最爱在这个时节,站在这棵树下,聆听落叶的飘零吗?景物依旧,人事已非。我闭上眼,凝神静听。“沙沙——沙沙——”啊,这分明是落叶在哀叹,哀叹秋风的无情,哀叹生命即将陨落!“沙沙——沙沙——”轻轻地,你走了,好像你不曾来过。站在大树下,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分明还留有外婆的味道,仿佛她就站在我身边。然而我知道,我们已经相隔太远,远到即使穷尽我一生也无法抵达。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得了无痕迹,好像从不曾出现过。“我知道你很难过,但生老病死是必然的谁也无力改变。”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身边,“就像这落叶,到了秋天,它就要凋零,这是它的宿命。可是明年,又会长出新叶,不是吗?”我弯下腰,拾起一片树叶,“没错,明年是会长出新叶,但绝对不会是这一片,不是吗?”沉默。长久的沉默。“沙沙——沙沙——”“你听,落叶飘零的声音,外婆生前最爱听了。”我泣不成声。忽然怨恨起秋天来,怨恨它的冷酷、无情。轻轻地,你走了,你的身后,留下……“沙沙——沙沙——”落叶还在飘零着。妈妈忽然开口问:“你知道外婆为什么喜欢听这种声音吗。”我摇头,茫然地望着她。“我记得以前,曾问过她这个问题。她说这是落叶最后的赞歌。”“赞歌?”我更困惑了。我盯着妈妈,希望她向我解释,她却转身回屋了。我茫然地站在树下,有关外婆的记忆一点点在脑海蔓延……外婆是一个谜样的女子。她总喜欢一个人站在院子中,想她自己的事。但这并不影响她对我的爱。外婆年纪很大时,经常一个人独守空屋,父母很忙,很少去看她。有一次,我为外婆抱不平,她却笑了:“他们还年轻,有他们自己的事呀。”“可是你把他们养大的。”“我把他们抚育成人,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就是我最好的回报。”当时我很小,不能理解其中的做含意。外婆又笑了,却不再说什么……“沙沙——沙沙——”又一阵响声,却显得和以住的不一样。落叶并非在哀叹,而是在歌颂,颂扬自己的母亲,颂扬大自然,颂扬一切美好的事物…它的一生虽短,但它却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它努力过,奋斗过,又何来后悔呢?她幸福过,快乐过,又怎会不舍呢?心,豁然开朗。外婆走了,可她却永远活在了我的记忆中。只要我还在,爱还在,外婆就永远在!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悲哀呢?生命,需要以生命为铺铺垫得以延续,而这也正是生命的可贵。“沙沙——沙沙——”秋的颂歌在继续。从这天簌般的歌声中,我读懂了生命的真谛。1200字 高三 散文
-
秋之声“呼——”一阵秋风掠过参天的古木,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渐渐地,绿叶的脸蛋被吹红了,随着另一阵的秋风娇羞地缓缓落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呼喊。我倚在窗前,望着对面的大树,不知不觉沉醉其中,被这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所折服,静静的望着。阵阵清风从远处吹来。吹到树上带走了更多的红叶,她们在空中翻,和着旋律翩翩起舞,我耳边似乎想起了那优美婉的乐曲;吹在湖面上的吹出了阵阵水波,向外发散;“叮咚”一声,鱼儿向上跃起,动情地欣赏着秋风的杰作;它吹到了我脸上,带给我一丝清凉,我不免长长舒了一口气,刹那间心旷神怡,容光焕发;还有一阵不知吹向哪里,却激起了一群麻雀,于是拍打声和鸟鸣声此起彼伏,惊扰了静谧的秋晚。正当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时,一阵巨大的声响打破了宁静。它似乎是万顷巨浪的咆哮,又好像是盛夏时节的倾盆大雨。循声找去,原来是从屋后那一片稻田发出的——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相互碰撞产生了那变幻莫测、匪夷所思的声音。突然远处又传来了谈话声和笑声,接着几个大人和小孩直起了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额头虽然早已挂满汗珠,但掩盖不了嘴角那扬起的笑容。小孩子跟在父母身后,时不时地弯腰拾起稻穗,发出更为畅快淋漓的笑声。我又回到了窗前,搬来一张椅子,静静地坐着,闭着眼睛独自享受着。风声,叶声,水声。笑声,鸟鸣声,稻穗碰撞声,谈话声,编织成了一张硕大的网,把我罩在其中,仿佛在聆听交响乐,人与自然真正的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我第一次感觉自然与我贴得这么近。等我睁开眼,太阳已经西斜,窗头竟然站着一只小麻雀,当我走近时,它又飞走了,只是离开时,留下了一声悠扬的鸟鸣……浙江嘉兴海宁市海宁市高级中学高三:淡然的小鬼600字 高三 散文
-
一声梧桐一声秋那棵梧桐,伴着缺月,伴着细雨,似乎一直植在我的心土。梦里,依稀看得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梧桐自古就是喻愁的绝妙之物,文人墨客意淫的对象。秋天是少不了梧桐的点缀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月凉如水,院门深锁,桐阴深黑,满纸的愁绪就这样蔓延开来,不可抑制。这是李煜的愁,家破之悲,亡国之痛。“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他是那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本是心性豁达,但面对缺月疏桐,仍免不了凄意萦怀。东坡的梧桐,是清高孤傲的象征,寄托着他的寂寞情怀。梧桐是爱情树,梧是雄树,桐是雌树。“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墓地里的梧桐与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紧紧相拥。“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梧桐厮守,定会像鸳鸯一样终老不变。凤栖于梧,那是圣洁得令人醉心的爱情。满纸的苦涩,在齿间游弋。多情的梧桐忠实地守候在诗词里,编织着亘古的缠绵和凄美。萧萧秋雨,声声敲打着梧桐树叶,也声声叩击着女子那怀人难眠的愁苦之心。“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深宫中,古井旁,梧桐夜已黄。岁暮又至,年年盼宠的女子又在饱受夜寒霜重、孤眠不寐的折磨。玉枕无色,清漏无情,叫我如何去承受这份绵绵无期的寂寞?温庭筠在《更漏子》里写道:“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还有易安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把梧桐和细雨绝妙地糅合在一起,把一个女子盼夫的闺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哀伤得不能自已。经过一代代文人的惨淡经营,似乎我们一触及“梧桐”二字,那凄苦哀怨的美学意味就会油然而生。于是悟然:有些凄苦是必须有寄托之物的,比如梧桐,比如细雨,比如缺月。不然,便真是“无处话凄凉”了。可如今呢?我欲举杯邀月,却猛然想起天上之人不过是宇航员手中冷冰冰的石头,于是兴味尽失。那声声“不如归去”不再响起,杜鹃鸟早已成为我们的盘中物;连“梧桐更兼细雨”这般情景也变得越发稀少,桐木倒于斧锯之下,一片片人工林如何能表达我们难言的愁思?谁能告诉我,当杜鹃已尽,梧桐已残,连雨声都变得矫情,我还能到哪里去寻我的念奴娇,到哪里去觅我的外婆桥?!除了梧桐,谁能慰藉秋天的寂寞,谁能承受千古的哀愁?只可惜,“一声梧桐一声秋”的情景,正渐行渐远........900字 高三 读后感
-
秋赋秋哥哥悄悄地来到人间,它吹去了炎烈迫人的夏天,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田野里,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棉花咧开了嘴;玉米长出了棕黄的头发;麦子挺直了腰杆,随风跳着欢快的舞蹈……农民伯伯正在地里辛勤的收割。一派丰收的景象。果园里,果实累累,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涂了胭脂的小姑娘的笑脸;金灿灿的梨像一个个金色的铃铛随风微笑;晶莹的葡萄像翡翠、玛瑙玲珑剔透……一派成熟的景象。花园里,就好像是菊花的天地,那些菊花五颜六色,形态各异。黄的似金;粉的若霞;白的如雪……有的像小姑娘的发髻含情脉脉;有的像蛟龙的爪子张牙舞爪;有的像节日的礼花尽情绽放……秋哥哥轻轻一吹,树叶枯黄了,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像一只只彩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大雁高唱着秋天的赞歌飞向南方,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天来了。”秋天是凉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美丽的季节。啊!我爱这欣欣向荣的秋天!350字 二年级 写景
-
秋声秋风乍起,梧叶萧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喃喃道。独特的秋之声,独特的秋之韵,把我迷住了。她,尽管没有春天那般绚丽多姿,夏天那般生机勃勃,冬天那般雅然恬静。却在我心中有独特之美:一种清爽的美,一种凄凉的美。一汪秋水,平静的清爽。枫叶从空中飘落,宛若翩翩起舞的黄碟。耳旁只有悄然而至的徐徐秋风。金灿麦谷,累累硕果,悠悠白云,碧蓝晴空,这种美,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挺拔秀丽的白杨,直插云霄的惊魄,没有华丽的修饰,这便是秋的英姿飒爽。秋?便是一种清爽。一座小桥,扎实的凄凉。走过落满枫叶的那道小路,倚桥而立。凝视着被霜叶染红的溪流,感叹“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凄凉。秋雨,下的滴滴答答,仿佛在倾诉着什么。古有王维秋日吟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有我一观秋的凄美。便不禁也会吟诵“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确,秋日落山之凄凉,确实令人悲伤。想念故乡,眷恋故乡。望青山遮不住悲秋,便是一曲惆怅,绕人心房。秋菊的芬芳,香气又曾遮得住思乡人的哀伤?秋月的明亮,光芒又曾补得上思乡人的心房?孤灯残星,秋夜。又是一丝萧条,一丝悲伤。只能望着皓月,低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愿望寄向远方。秋?便是一丝凄凉。大雁南飞,秋意盎然。品味秋日,品味秋叶的每一道纹理,我仿佛看见落叶归根,却依然“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倚桥而立,倾听秋声。六年级:周子骐550字 六年级 写景
-
秋声悄悄地,悄悄地,酷热的夏就转换为凉爽的秋了。梧桐叶里的蝉鸣逐渐稀疏,池塘里的蛙声也不再那么热闹。狗不再烦躁地狂吠,只是安安静静地趴在院口,看着秋日带来的点点滴滴。因夏日而烦躁的人,也渐渐平静下来了,不再风风火火的,脸上似乎也带着藏不住的笑意了呢!花草树木也不像夏日时那般狂傲了,微凉的秋风渐渐消去了它们的性子,只将金黄留给它们。枫叶偏不喜欢黄色,非要让自己红艳如火,于是就有了“红于二月花”的美誉。仍有些铁骨铮铮的松树,不愿褪去绿的本色。秋将一切简化,一切回归开始。200字 五年级 写景
-
秋声不经意间抬头望望,树上的叶子已发黄,和着风的旋律跳着优美的华尔兹渐渐落下。看着南飞的雁影,听着沙沙的风声,闻着飘香的果实,一切都是凄凉的,萧条的……秋的色彩令人羡慕,那是红彤彤的苹果,是蓝盈盈的天空,是净的没有一丝瑕疵的白云,是枫叶飘落在地上的红毯子……看看那“明月松间照”,听听那“清泉石上流”,议议那“桂花香里说丰年”,观观那“露似珍珠月似弓”,我不觉为秋而醉……八月十五的月亮是秋的明眸,九月九的茱萸是秋的芳香。阳光透过零仃的枯叶泻下斑驳碎影,那是秋的嫁衣。蓦然回首,春是那么明媚,夏是那么灿烂,只有秋是萧条的,寂寞的。但秋又何尝不是一个烂漫的季节。秋是寂静的,让你将浮悬了六个月的心平静下来,让你对着凄凉的雁影回忆过去的事情,整理那时的故事。秋日是充满希望的,让你去召唤那沉睡了好久的青春,让你对未来的彩虹和美丽的雪花仰头憧憬。秋也是让我们学会收藏,忍耐寂寞。“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人生的绚烂四季中,最可怕的不是冬天的冰天雪地,而是百般寂寞的秋季。你若能抵制诱惑忍耐寂寞,那当冬一过去,充满生机的春天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秋也是一种考验。听,是秋声,是命令万花沉睡的秋声。风一掠过,高粱红了,果子熟了,人也寂寞了。但是我们要学会在这里忍耐孤独、积蓄信念。因为我们将要看到美丽的雪花,看到温暖的彩霞。放下笔,继续去聆听那独一无二的秋天在召唤我们的声音。太原市后小河小学六年级:梁国杰550字 六年级 写景
-
秋声不经意间抬头望望,树上的叶子已发黄,和着风的旋律跳着优美的华尔兹渐渐落下。看着南飞的雁影,听着沙沙的风声,闻着飘香的果实,一切都是凄凉的,萧条的……秋的色彩令人羡慕,那是红彤彤的苹果,是蓝盈盈的天空,是净的没有一丝瑕疵的白云,是枫叶飘落在地上的红毯子……看看那“明月松间照”,听听那“清泉石上流”,议议那“桂花香里说丰年”,观观那“露似珍珠月似弓”,我不觉为秋而醉……八月十五的月亮是秋的明眸,九月九的茱萸是秋的芳香。阳光透过零仃的枯叶泻下斑驳碎影,那是秋的嫁衣。蓦然回首,春是那么明媚,夏是那么灿烂,只有秋是萧条的,寂寞的。但秋又何尝不是一个烂漫的季节。秋是寂静的,让你将浮悬了六个月的心平静下来,让你对着凄凉的雁影回忆过去的事情,整理那时的故事。秋日是充满希望的,让你去召唤那沉睡了好久的青春,让你对未来的彩虹和美丽的雪花仰头憧憬。秋也是让我们学会收藏,忍耐寂寞。“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人生的绚烂四季中,最可怕的不是冬天的冰天雪地,而是百般寂寞的秋季。你若能抵制诱惑忍耐寂寞,那当冬一过去,充满生机的春天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秋也是一种考验。听,是秋声,是命令万花沉睡的秋声。风一掠过,高粱红了,果子熟了,人也寂寞了。但是我们要学会在这里忍耐孤独、积蓄信念。因为我们将要看到美丽的雪花,看到温暖的彩霞。放下笔,继续去聆听那独一无二的秋天在召唤我们的声音。太原市后小河小学六年级:梁国杰500字 六年级 写景
-
秋心赋秋,又是一个冷冷的秋……凄冷,无助,哀伤,孤独,徘徊……仿佛一直都是用形容秋景。记得欧阳修的《秋声赋》,戚戚切切,哀哀婉娩,一片悲凉凄然之意。那时我还很小,读了后只觉得心中惶惶茫茫的,竟一时无语。后来又看到《琵琶行》里的:“枫叶荻花秋瑟瑟”,更是觉得秋是可悲可叹的。于是,秋在我幼小的心里,就像是个憔悴消柔的女子,无尽哀伤,临风而逝。我童年时的家,在著名的雨城雅安。屋外全是葱郁的梧桐树,不远就是青衣江,我的姐妹们都喜欢去水里玩耍。但我不行,因为体质虚弱,天天吃药,而且父母常常不在身边,所以,外婆看管我的紧,可怜我病弱,怕我受伤,于是,她规定我这不许去,那不许做……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也因此,我变得压抑,怯懦,沉默了。看着大家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玩,我却感觉冷清得窒息。逐渐地,我不开口说话了。用现在的心理学来说,是开始抑郁自闭的征兆,但那时外婆那里知道这些,她却越发喜欢我这样,觉得我是“最秀气最懂事”的。甚至在幼儿园里,我也不说话了,整天呆呆地独立着。小孩子一旦沉默孤独,就容易惹来其他孩子的欺负与取笑,于是,我成了欺负的对象。开始,我对这无谓,但后来,欺负越发扩大,我再也忍不住,终于有天,我拼尽全身的力气将一个小男孩推倒时,看着他龇牙咧嘴的样子,我突然觉得可怕,就一声不吭地冲出了大门,一口气奔回到我父母的家门口。我在紧闭的大门下苦等到爸爸回来。见到爸爸,我叫道:“让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我再不愿意到外面去了!”当然,我还是被送回外婆家了,好在不必去幼儿园了。秋天来到了。屋外的梧桐树纷纷凋零,黄叶一片片地落下来。风是冷的。我就坐在梧桐树下,默默地看满地的落叶。这些叶子是如何生出来的,又是如何掉下来的呢?掉了后,又会变做什么,到哪里去?为什么我不是叶子,而是可以活动说话的人?为什么我会生长在这里?为什么……想,想想,想想想,想不完,无休无止……长大了些,我学习诗词。有一天,妈妈叫我写一篇关于秋景的诗。于是我写道:“屋外死梧桐,飘零落风中。忽而凭南北,复而任西东。”我本着实心写出,料想应会得到夸奖,结果,妈妈看了却不出声,最后对我说:“你写的不太好,以后再写吧。”啊?我失望极了。秋有梧桐树,生在风雨中……听说梧桐是招凤凰的,但如今树叶已落尽,凤凰可会来?我不知道我是否能亲眼见到凤凰,但我的心里一直有一只鲲鹏,自在遨游,纵横天宇。就算是凄冷的秋天,我心中的鲲鹏依旧高高飞翔。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其实秋是美的,只是美的深沉,美的寂寞,美的苍茫。它不比春欢笑娇艳,不比夏热烈飞扬,也不比冬柔和沉醉。但,在我的心里,秋才是最美的,有黄昏的颜色,有沉思的表情,有眼泪的气息,有相念的心绪……它宽广辽阔,天高地迥;它风轻云淡,月明星稀。就是这种孤独自由而空灵清虚的秋意,从小在我的心中,深深地起伏流动着,我的感情也犹如大海,平静安详,也会汹涌激烈。1000字 初一 写景
-
秋声若你刚睡醒,那就请你用你那惺忪的睡眼,望向我们的校园—只见一片缤纷色彩的涌动—那是我们的背包呀,今天,咱们野炊去!拔凉拔凉的心在出发之前的集会上,楼副一声轻描淡写的话语让一颗颗热情高涨跌落到冰点以下——取消野炊。“不是开玩笑吧!”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一定是逗我们玩呢吧!一定是这样的。”楼副一句句听似有序且在理的话一下下痛击着我的心。但在“一大弯”绕回来之后,楼副又让我们去了。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猛拍胸脯压惊—好了,出发了。美景+长途跋涉=?一开始的我还兴致盎然,蹦着跳着前进,沿途美丽的秋景也同样让我心旷神怡。然而,一丁点方向感和距离感都没有的我,压根儿就意识不到三十公里的概念,我行我素地浪费着我的体力。还逗路边的小狗。直到走了大概一半路程,腿脚与肩背的酸痛感席卷而来,我意识到我错了,但周老师却依然兴致不减地让我们教他唱小苹果,而前方的队伍也丝毫没有慢下来的意识,Oh my god!阳光依旧,花香依旧,可我却一丁点儿也也感受不到初来时的兴趣了。最终还是找了个理由坚持下去:路都走了一半,要停下来。岂不是白走了!为了这野炊,我忍!分数的“过山车”咬牙熬到了寿仙谷,乒呤乓啷地拿出了锅碗瓢盆,手慢脚乱地洗好了土豆番茄,抄起了菜,猛地一挥—递给身旁的组员,潇洒的一声“切菜!”一扭头,挑了个最轻松的工作,捡柴。(事实上,倒也没捡多少)接下来,便是等待。记得说一声,我们是有评分的,1,2,3三个等级,做好菜先给老师们品尝打分。等组员们完成了菜品。就是等老师前来品尝。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老师才来了两三个。菜都凉得差不多了,零食也差不多消磨光了,我们才得了8分。我回头问了问璇组,她平静地给我比划了一个数字—三十七。我想是被雷劈中似的,瞬间愣在原地,比我们整整高出二十九分!璇正询问我组得分,我扭头就跑。不行,绝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一经商量,我们想出了一个妙计—送菜上门。我和杨淑芳端上菜,在石水间蹦跳到老师面前,将菜端到老师嘴边。吃!不吃!喂!不让,塞!幸运的是老师们都十分高兴吃了我们的菜。不必我们喂了,目光三百六十度旋转,寻找着老师,认识不认识的,全都过去“讨分”。就这样,在我俩的“四处奔波寻分”下,我组分数急速飙升,达到了五十几分!然而,时间未到,“讨分”还在继续……余音绕“石”野炊时间就要结束了,我班收拾好背包,在山前摆好POSS,照起了相。经老师同意,唱满十首歌,晚自修就看电影!女生首先开唱,不一会就完成了任务,班歌“黄河船夫曲”,“大海,故乡”“小苹果”……旋律随着我们的欢笑四溢,在石头间跳跃,随小溪流淌,直到远方……1000字 初二 叙事
-
夜读秋声我一打盹,秋就没了。好像我把秋遗忘。其实我心怀艾草,眼底的红叶还在燃烧。我只身来到薄暮,一瞬间我的头颅与山丘一起溶入了,悲喜交集的残阳。——李成恩《绝句》悲者,秋之声也。几千年前,那位宋公子如是说。夜深花睡时,露浓。亦有一人,挑灯夜读。那人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的书生,是心怀杀敌报国壮志的将军,是相思成灾的痴情儿女,是密密缝深深爱的母亲。透过时间的尘埃,那背影不断重叠,那神情从人生情长到国家之爱,从门前流水到花前月下。挑灯夜读,读到的是繁华过后的苍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这是欧阳子听到的秋声。秋声在他的笔下幻化成内心的真实写照,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此刻皆如洋洋波涛倾泻于笔下,那不仅仅是他一人所听到的秋声,更是千百年来郁积在中国人心里的人生感慨。也许我们曾繁华过一时,骄马意轻尘。天真如年少,笑颜像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进人心田。那时的我们过着烹羊宰牛且为乐的日子,不曾感慨韶华易逝,物是人非。但如今的迟暮悲伤摧垮了我们内心坚强的意志,悲秋伤月之情会在某一个瞬间猝不及防地击中我们,叹息声如影随形。今昔对比,更显苍凉。挑灯夜读,读到的是念念不忘的家乡。乡愁,在余光中先生手中那枚小小的船票里,在居住着风和烟的小村庄里,在无数个少陵野老吞声哭中,在每一个游子曾客居过的驿外客栈里。舌尖上残留故乡的味道,经久风霜逐渐侵蚀着令人魂牵梦绕的乡味。阿城曾经说,思乡,就是思饮食的气氛,思饮食的过程。莼鲈之思,洛阳花茶,而如今,残羹剩肴,残杯冷炙,残灯枯火,残念余想。故乡,回不去。他乡,离不开。在辗转飘零的日子里,在每每秋风萧瑟的中秋之夜守着皎皎圆月,编织着自己无人倾诉的异乡故事。我们都会怀乡,血液中流淌着故乡的河流,颦蹙眉中锁住门前柳树烟火人家。挑灯夜读,读到的是酸甜苦辣的人生。也许笑地前仰后翻,那是因为书中有不经意间的开过的玩笑,有与“忍俊不禁”相称的琐事;也许该昂首捶胸,那是因为书中有精忠报国之侠者被一句“莫须有”攻击得体无完肤;也许该深锁眉头,深深叹息,那是因为书中有林妹妹的葬花愁和长安少妇的思夫愁。也许该泪眼朦胧,那是因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纸纸写不尽沧桑,句句道不完心酸。也许该合上这本书,也许该熄了这摇灭不定的烛火,也许该歇息了去。这书中,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那人说了一段话后,童子却早已睡熟。“其实我心怀艾草,眼底的红叶还在燃烧。”可我只能留得残荷听雨声,秋风伴着灯。1000字 初二 散文
-
我的秋声轻轻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我呆立在床前,眼睁睁地望着外婆的双眼慢慢失去光彩,然后,永远地合上……泪水,汹涌澎湃。这是我第一次那么真实地近距离地对面死亡。眼前的一幕那么真切,却又仿佛置身梦幻。我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漩涡,无边的黑暗把我吞噬、让我窒息!我再也受不了这种折磨,转身夺门而出。院子里,一棵苍老的大树孤独地立在那里,树叶萧萧而落,那么不舍,却又那么无奈。触景伤怀,我不禁仰天而叹:既然你给了它们一夏的欢乐,为什么又要无情地收回呢?没有答案。忽然忆起外婆,她不是最爱在这个时节,站在这棵树下,聆听落叶的飘零吗?景物依旧,人事已非。我闭上眼,凝神静听。“沙沙——沙沙——”啊,这分明是落叶在哀叹,哀叹秋风的无情,哀叹生命即将陨落!“沙沙——沙沙——”轻轻地,你走了,好像你不曾来过。站在大树下,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分明还留有外婆的味道,仿佛她就站在我身边。然而我知道,我们已经相隔太远,远到即使穷尽我一生也无法抵达。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得了无痕迹,好像从不曾出现过。“我知道你很难过,但生老病死是必然的谁也无力改变。”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身边,“就像这落叶,到了秋天,它就要凋零,这是它的宿命。可是明年,又会长出新叶,不是吗?”我弯下腰,拾起一片树叶,“没错,明年是会长出新叶,但绝对不会是这一片,不是吗?”沉默。长久的沉默。“沙沙——沙沙——”“你听,落叶飘零的声音,外婆生前最爱听了。”我泣不成声。忽然怨恨起秋天来,怨恨它的冷酷、无情。轻轻地,你走了,你的身后,留下……“沙沙——沙沙——”落叶还在飘零着。妈妈忽然开口问:“你知道外婆为什么喜欢听这种声音吗。”我摇头,茫然地望着她。“我记得以前,曾问过她这个问题。她说这是落叶最后的赞歌。”“赞歌?”我更困惑了。我盯着妈妈,希望她向我解释,她却转身回屋了。我茫然地站在树下,有关外婆的记忆一点点在脑海蔓延……外婆是一个谜样的女子。她总喜欢一个人站在院子中,想她自己的事。但这并不影响她对我的爱。外婆年纪很大时,经常一个人独守空屋,父母很忙,很少去看她。有一次,我为外婆抱不平,她却笑了:“他们还年轻,有他们自己的事呀。”“可是你把他们养大的。”“我把他们抚育成人,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就是我最好的回报。”当时我很小,不能理解其中的做含意。外婆又笑了,却不再说什么……“沙沙——沙沙——”又一阵响声,却显得和以住的不一样。落叶并非在哀叹,而是在歌颂,颂扬自己的母亲,颂扬大自然,颂扬一切美好的事物…它的一生虽短,但它却充实地度过了每一天。它努力过,奋斗过,又何来后悔呢?她幸福过,快乐过,又怎会不舍呢?心,豁然开朗。外婆走了,可她却永远活在了我的记忆中。只要我还在,爱还在,外婆就永远在!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悲哀呢?生命,需要以生命为铺铺垫得以延续,而这也正是生命的可贵。“沙沙——沙沙——”秋的颂歌在继续。从这天簌般的歌声中,我读懂了生命的真谛。湖北枝江市实验实小学六年级:阮青云1000字 六年级 日记
-
赤壁赋夜晚,特别是清风徐来,朗月当空的夜晚最诱人。清风明月,良辰美景,幽静无人,让人的思想在古今虚实中跳跃,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以拓宽,无怪乎中国多少美妙篇章于清夜中诞生。 而我唯独对苏东坡的《赤壁赋》念念不忘。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我仍记得在课堂上朗读,虽与同学们齐读,韵律节奏不及名家朗诵,但我觉得无论以何种方式,《赤壁赋》的夜景吟诵起来总会让人口齿生香,字词像是活的一般,在口中弹跳,读罢顿觉神清气爽。于是,我的神思不觉得跟随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回千年前的那个寂静迷人的夜晚。 我仿佛是苏东坡的一客,与之泛舟黄州赤壁。月朗风清,饮酒作诗,扣舷而歌。然箫声不知所起,其声呜咽,划破清夜的宁静与和谐。不合时宜的箫声与清夜不符,可又是适逢其时,伟大的时刻也因它的突起而酝酿。我知道,苏东坡的愀然不是为箫声,更是因为它勾出了潜藏内心的苦楚,人生的沧桑,世事的变换都在这幽怨的箫声中尽数涌出。“拣尽寒枝不肯栖”,孤傲一生,难容于党派,落得个“寂寞沙洲冷”的下场,这对于从小熟读圣贤书,立志“学而优则仕”的儒士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清夜的风不冷,却让苏东坡全身冷飕飕,血液凝固。被贬偏远之地,位分有名无实,囊中羞涩难堪。他茫然,人生的出路何在? 舟在江上飘荡,自由无拘。其时,天地一体,江山沉默,唯朗月当空普照,江水奔腾不息。观于天地山水,突然,苏东坡转悲为喜。这答案不就早已潜藏在这清幽的夜晚里吗?江水流逝,但始终源源不断,不止不休。月色变幻,但始终阴晴圆缺,周而复始。人啊,看问题总是片面的。虽然远离朝堂,仕进无望,但江山风月不就是给予的补偿吗?自古文人,仅以儒家观天地,明人生,察世道,何不转变角度,以佛道两家参悟呢?“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在人最成熟、最富创造力的年纪里,苏东坡遇到了黄州。在这一瞬间,伟大的诗篇在他脑中酝酿、凝结,呼之欲出。不同以往,这注定是前无古人,辐射后人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江山风月,亘古不变。苏东坡因黄州赤壁而谱写另类人生,后人因苏东坡而凭吊黄州赤壁。我时常疑惑,究竟是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还是苏东坡成就了黄州?其实,无所谓谁成就谁,这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世有东坡,一蓑烟雨,笑看风云,黄州文才,震烁古今。 我知道,在那个清夜里,一颗坚韧的灵魂已经诞生。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1000字 初三 记叙文